CN109706958A -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6958A
CN109706958A CN201811639739.1A CN201811639739A CN109706958A CN 109706958 A CN109706958 A CN 109706958A CN 201811639739 A CN201811639739 A CN 201811639739A CN 109706958 A CN109706958 A CN 109706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plate
condensation
side wall
plate
hypog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97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忠强
黄宗旺
李昶
郭嘉
段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97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6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6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一侧表面与侧墙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底板接触;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和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置具有排水功能的槽体结构,将渗入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避免其长期积存在建筑室内,同时提高了其保温隔热的功能,避免冷热桥产生的冷凝结露问题,保持地下室空气干燥,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涌现了如地下商场、仓库、车库、地下室等地下建筑物。由于地下建筑物围护结构(侧墙和底板)埋藏在地下,长期与地下水和/或土壤中水接触,渗水问题时常发生;另外,春夏多雨季节或寒冷季节,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建筑墙体或底板温度,极易产生冷凝结露,潮湿、孳生霉菌,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居住舒适性及人身健康。
专利“地下室防潮防霉装置(CN 200910197382.0)”公开了一种采用发热复合底板装置解决地下室防潮问题的方法,但应用时效性存在局限性且无法解决冷凝结露问题。专利“一种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CN 201621229781.2)”公开了墙面由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保温层、混凝土层(砖砌墙和石膏层)构成的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其中,通过石膏层实现干湿双向调节,确保地下室保持合适的干湿度。但是,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长期在地下水作用下会脱落,进而渗入到建筑内的涌水难以处理。PCT专利“地下室防潮结构和方法(PCT/KR99/00444)”公开的防潮结构在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一个彼此分开的缓冲墙空间,防止渗入水通过内墙和加强混凝土板流入地下室内部空间,并且室内空气不与外墙或底板直接接触,而是与内墙或加强混凝土板直接接触,防止地下室中出现结露,然而外墙渗漏后,缓冲墙内将残积大量水,严重影响墙体结构安全和室内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解决地下建筑渗水、冷凝结露及潮湿等问题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地下建筑渗水、冷凝结露及潮湿等问题,提供一种集防排保温一体化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所述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所述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结构为多排竖向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结构为纵横交错沟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为发泡高分子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的制备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发泡剂。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复合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结构的凸起部位通过粘接剂与所述侧墙粘结。
优选地,所述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一沟槽结构和所述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厚度为20-100mm,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厚度为25-100mm。
可选地,第一复合板的第一沟槽结构的宽度为80-120mm、深度为5-15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的间距为100-145mm。
可选地,第二复合板的第二沟槽结构宽度为20-40mm、深度为10mm-50mm,相邻第二沟槽结构的中心距10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凝露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第一复合板设于侧墙的内表面,使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另一侧表面覆盖装饰板或混凝土层;
将第二复合板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在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上表面覆盖混凝土层。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上设置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地下建筑的侧墙内表面与具有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一复合板接触,底板上表面与具有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二复合板接触,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的第一沟槽结构和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侧墙和底板形成排水通道,使渗入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避免其长期积存在建筑室内,同时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以及其与墙体和底板间的沟槽结构也提高了其保温隔热的功能,避免冷热桥产生的冷凝结露问题,使地下室空气干燥,节能环保。
2、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采用发泡高分子复合板,发泡高分子复合板自身的多孔结构具有保温隔热作用,隔绝室内热空气与侧墙和底板直接接触,减少冷凝结露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右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A-A向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复合板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复合板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墙;2、底板;3、第一复合板;4、装饰板;5、第二复合板;6、混凝土层;7、排水沟;8、第一沟槽结构;9、第二沟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第一复合板具有第一沟槽结构的一侧表面与侧墙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底板接触。
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和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置具有排水功能的槽体结构,在地下建筑的侧墙内表面与第一复合板具有第一沟槽结构的一侧表面接触,底板上表面与第二复合板具有第二沟槽机构的下表面接触,将渗入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避免其长期积存在建筑室内,引起的霉变等问题,同时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与墙体和底板间的沟槽结构也提高了其保温隔热的功能,避免冷热桥产生的冷凝结露问题,保持地下室空气干燥,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沟槽结构为多排竖向沟槽,第二沟槽结构为纵横交错沟槽。
具体地,在地下建筑的侧墙内表面与第一复合板的多排竖向沟槽接触,底板上表面与第二复合板与纵横交错沟槽接触,将渗入和凝结的水从多排竖向沟槽和纵横交错沟槽及时排走,解决地下建筑潮湿的问题。
更为优选地,侧墙的外表面设有侧墙防水层,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底板防水层。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为发泡高分子复合板,发泡高分子复合板自身的多孔结构具有保温隔热作用,隔绝室内热空气与侧墙和底板直接接触,减少冷凝结露问题发生。
作为优选方案,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的制备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发泡剂。
具体地,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由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等中的一种及一种以上,与发泡剂、功能助剂加工制备而成的板状材料,导热系数≤0.029W/(m·k),吸水率≤1.0%。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的第一复合板和/或相邻的第二复合板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
更为优选地,相邻的第一复合板之间和相邻的第一复合板和/或相邻的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连接胶带粘连。
具体地,第一复合板和/或第二复合板的两端为鸭舌状榫槽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复合板和/或第二复合板,并通过钢片贯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复合板具有第一沟槽结构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具体地,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为防水透汽膜层,防水透汽膜层可采用硅烷封端的聚醚型液体防水涂膜、聚乙烯基防水透汽膜中的一种。防水透汽膜既具有防水功能又具有透汽功能,有效避免了液态水进入第一复合板内,同时有利于第一复合板内的水蒸气挥发出来,提高了第一复合板的长久保温隔热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沟槽结构的凸起部位通过粘接剂与侧墙粘结。
具体地,粘接剂包括有机粘接剂,有机粘接剂采用机树脂胶黏剂,使侧墙与第一复合板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第一沟槽结构和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排水沟连通。
具体地,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第一复合板的多排竖向沟槽和第二复合板的纵横交错沟槽均与排水沟连接,将沟槽内的水排至排水沟内,进而排出屋外。
更为优选地,第一复合板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层,保温材料层与第一复合板的底部的距离为20-40mm。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复合板的厚度为20-100mm,第二复合板的厚度为25-100mm。
更为优选地,可选地,第一复合板的第一沟槽结构的宽度为80-120mm、深度为5-15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的间距为100-145mm。
更为优选地,可选地,第二复合板的第二沟槽结构宽度为20-40mm、深度为10mm-50mm,相邻第二沟槽结构的中心距10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凝露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第一复合板设于侧墙的内表面,使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与侧墙接触;
在第一复合板的另一侧表面覆盖装饰板或混凝土层;
将第二复合板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使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底板接触,在第二复合板的上表面覆盖混凝土层。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在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具体地,侧墙外部和底板外部根据现有技术进行防水处理,包括:在侧墙的外表面设置侧墙防水层,在底板的下表面设置底板防水层。
更为优选地,侧墙内侧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现场基层处理除去侧墙内侧面上油污、粉尘,不平整或凸起部位用刀切削或抹灰进行调整。
步骤二:侧墙尺寸测量,同时根据测量结果裁剪第一复合板,并在第一复合板的凸起部位涂抹有机树脂胶黏剂,第一复合板的凸起部与侧墙的内表面贴合,并逐个榫卯连接。
步骤三:在高于第一复合板的底部20-40mm位置处开始粘贴保温材料。
在侧墙与底板的接口底部及出口角落用第一复合板或第二复合板进行填缝处理。
第一复合板铺贴完毕后,进行覆盖装饰板或混凝土层施工。
更为优选地,底板的上表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底板基层处理,扫除底板上表面的尘土、杂质等,根据排水沟设计位置进行底板基层平整修正,底板一般向排水沟方向倾斜1-5°。
步骤二:根据结构尺寸对第二复合板进行裁剪,第二复合板的沟槽结构面与底板贴合,并逐个榫卯连接。
步骤三:在第二复合板上面浇筑混凝土层,特殊情况根据客户要求实施。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右视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复合板的A-A向剖视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复合板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复合板的B-B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地下建筑包括侧墙1和底板2,侧墙1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3、覆面板(未示出)和装饰板4,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8,第一沟槽结构8为多排竖向沟槽。
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与侧墙1接触,第一沟槽结构8的凸起部位通过有机粘接剂与侧墙1粘结,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第一复合板3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层(未示出),保温材料层与第一复合板3的底部的距离为20-40mm。
底板2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5和混凝土层6,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9,第二沟槽结构9为纵横交错沟槽,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与底板1接触。
侧墙1与底板2交汇处设有排水沟7,第一沟槽结构8和第二沟槽结构9分别与排水沟7连通,相邻的第一复合板3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复合板5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并通过钢片贯通固定。
第一复合板3的第一沟槽结构8宽度为80mm、深度为5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8间距为100mm,第一复合板3的厚度为20mm;第二复合板5的第二沟槽结构9的宽度为20mm、深度为10mm,相邻第二沟槽结构9的中心距为100mm,第二复合板厚度25mm。
第一复合板3由聚苯乙烯、发泡剂、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第二复合板5由聚苯乙烯、发泡剂、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第一复合板3的热传导率为0.027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第二复合板5的热阻热传导率为0.028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压缩强度250KPa。
实施例2
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侧墙的施工方法和底板的施工方法;
1、侧墙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在侧墙1的外表面设置侧墙防水层;
步骤二:施工现场基层处理,除去侧墙1内侧面上油污、粉尘,不平整或凸起部位用刀切削或抹灰进行调整;
步骤三:侧墙1尺寸测量,同时根据测量结果裁剪第一复合板3,并在第一复合板3的凸起部位涂抹液态有机硅胶黏剂,将第一复合板3设于侧墙1的内表面,使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与侧墙1接触,并逐个榫卯连接。
步骤四:在高于底板20-40mm位置处开始粘贴保温材料。
步骤五:在侧墙1与底板2的接口底部及出口角落用第一复合板3或第二复合板5进行填缝处理。
步骤六:第一复合板3铺贴完毕后,在第一复合板3的另一侧表面覆盖装饰板4。
还包括:在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2、底板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底板1基层处理,扫除底板上表面的尘土、杂质等,根据排水沟7的位置对底板基层的平整度进行修正。
步骤二:在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底板防水层;
步骤三:根据结构尺寸对第二复合板5进行裁剪,将第二复合板5设于底板2的上表面,使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与底板1接触,并逐个榫卯连接。
步骤四:在第二复合板5的上表面覆盖混凝土层6。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地下建筑包括侧墙1和底板2,侧墙1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3、覆面板(未示出)和装饰板4,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设有多排竖向的第一沟槽结构8,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与侧墙1接触,第一沟槽结构8的凸起部位通过有机粘接剂与侧墙1粘结,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第一复合板3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层(未示出),保温材料层与第一复合板3的底部的距离为20-40mm。
底板2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5和混凝土层6,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设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沟槽结构9,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与底板1接触。
侧墙1与底板2交汇处设有排水沟7,第一沟槽结构8和第二沟槽结构9分别与排水沟7连通,相邻的第一复合板3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复合板5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并通过钢片贯通固定。
第一复合板3的第一沟槽结构8的宽度为120mm,深度为10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8的间距为125mm,第一复合板3的厚度为55mm;第二复合板5的第二沟槽结构9的宽度为25mm,深度25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9中心距100mm,第二复合板5的厚度为45mm。
第一复合板3由三元乙丙橡胶、发泡剂和功能助剂经模塑挤出制备而成的发泡三元乙丙橡胶板,第二复合板5由聚苯乙烯、发泡剂、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第一复合板3的热传导率为0.027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第二复合板5的热阻热传导率为0.028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压缩强度250KPa。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地下建筑包括侧墙1和底板2,侧墙1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3、覆面板(未示出)和装饰板4,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设有多排竖向的第一沟槽结构8,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与侧墙1接触,第一沟槽结构8的凸起部位通过有机粘接剂与侧墙1粘结,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第一复合板3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层(未示出),保温材料层与第一复合板3的底部的距离为20-40mm。
底板2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5和混凝土层6,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设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沟槽结构9,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与底板2接触。
侧墙1与底板2交汇处设有排水沟7,第一沟槽结构8和第二沟槽结构9分别与排水沟7连通,相邻的第一复合板3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复合板5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并通过钢片贯通固定。
第一复合板3的第一沟槽结构8的宽度为100mm,深度为15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8的间距为145mm,第一复合板3厚度为100mm;第二复合板5的第二沟槽结构9的宽度为40mm,深度50mm,相邻第二沟槽结构9的中心距100mm,第二复合板5的厚度为100mm。
第一复合板3由醋酸乙烯酯、发泡剂和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发泡醋酸乙烯酯板,第二复合板5由聚丙烯、发泡剂、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发泡聚丙烯板。
第一复合板3的热传导率为0.027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第二复合板5的热阻热传导率为0.028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压缩强度250KPa。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地下建筑包括侧墙1和底板2,侧墙1的外表面设有侧墙防水层,侧墙1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3、覆面板(未示出)和装饰板4,第一复合板3的一侧表面设有多排竖向的第一沟槽结构8,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与侧墙1接触,第一沟槽结构8的凸起部位通过有机粘接剂与侧墙1粘结,第一复合板3具有第一沟槽结构8的一侧表面上嵌有防水透汽膜(未示出),防水透汽膜是由聚乙烯经熔融纺丝制备而成。
第一复合板3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材料层(未示出),保温材料层与第一复合板3的底部的距离为20-40mm。
底板2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5和混凝土层6,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设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沟槽结构9,第二复合板5的下表面与底板2接触,侧墙1与底板2交汇处设有排水沟7,第一沟槽结构8和第二沟槽结构9分别与排水沟7连通,相邻的第一复合板3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复合板5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并通过钢片贯通固定。
第一复合板3的第一沟槽结构8的宽度为100mm,深度为10mm,相邻第一沟槽结构8的间距为125mm,第一复合板3的厚度为50mm;第二复合板5的纵第二沟槽结构9的宽度为25mm,深度15mm,相邻第二沟槽结构9的中心距100mm,第二复合板5的厚度为30mm。
第一复合板3由聚苯乙烯、发泡剂、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第二复合板5由聚丙烯、发泡剂和功能助剂经熔融挤出制备而成的发泡聚丙烯板。
第一复合板3的热传导率为0.027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第二复合板5的热阻热传导率为0.028W/m·k,吸水率0.01g/100cm2,燃烧等级为B1,压缩强度250KPa。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所述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所述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结构为多排竖向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结构为纵横交错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为发泡高分子复合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的制备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发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复合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结构的凸起部位通过粘接剂与所述侧墙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一沟槽结构和所述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复合板设于侧墙的内表面,使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另一侧表面覆盖装饰板或混凝土层;
将第二复合板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在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上表面覆盖混凝土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上设置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CN201811639739.1A 2018-12-29 2018-12-29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9706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9739.1A CN109706958A (zh) 2018-12-29 2018-12-29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9739.1A CN109706958A (zh) 2018-12-29 2018-12-29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958A true CN109706958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9739.1A Pending CN109706958A (zh) 2018-12-29 2018-12-29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69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950A (zh) * 2020-02-17 2020-05-12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CN114319458A (zh) * 2021-12-27 2022-04-12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5305Y (zh) * 2003-03-28 2004-03-03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地下室外墙排水层
CN101096850A (zh) * 2006-06-29 2008-01-02 邹新建 塑料排水板在地下工程墙面、底板、顶板的应用方法
CN201567688U (zh) * 2009-12-14 2010-09-01 周央娣 一种建筑用轻质保温隔热复合板
CN201738326U (zh) * 2010-08-30 2011-02-09 白云鹤 用于地下建筑基础底板和墙体表面的排水结构
CN206245458U (zh) * 2016-11-16 2017-06-13 浙江绿城联合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
CN107700554A (zh) * 2017-09-29 2018-02-16 上海三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下工程中空地坪与墙、柱的隔潮做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5305Y (zh) * 2003-03-28 2004-03-03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地下室外墙排水层
CN101096850A (zh) * 2006-06-29 2008-01-02 邹新建 塑料排水板在地下工程墙面、底板、顶板的应用方法
CN201567688U (zh) * 2009-12-14 2010-09-01 周央娣 一种建筑用轻质保温隔热复合板
CN201738326U (zh) * 2010-08-30 2011-02-09 白云鹤 用于地下建筑基础底板和墙体表面的排水结构
CN206245458U (zh) * 2016-11-16 2017-06-13 浙江绿城联合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
CN107700554A (zh) * 2017-09-29 2018-02-16 上海三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下工程中空地坪与墙、柱的隔潮做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950A (zh) * 2020-02-17 2020-05-12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CN114319458A (zh) * 2021-12-27 2022-04-12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13823A1 (en) Drainage mat and mortar blocker
CN109706958A (zh)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20090007509A1 (en) Insulated board having an integral drain
JPWO2005088022A1 (ja) 型枠兼用断熱パネルおよび外断熱構造
KR100950086B1 (ko) 옥상용 단열방수공법 및 단열방수용 복합판재
CA1040380A (en) Roof-sheeting element with integral lath structure
CN113250312A (zh) 一种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密封系统
US5623793A (en) Permanent form for placing basement concrete wall
KR100632700B1 (ko) 건물모서리부의 결로방지용 단열판재 및 이를 이용한건물모서리부 단열 시공방법
CN209040441U (zh) 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
CN205604594U (zh) 加强型保温屋面防排水结构
KR101306620B1 (ko) 슬림형 탈기반
CN219033822U (zh) 一种建筑屋面防排水结构
JP2880055B2 (ja) 密閉式壁構造
CN110230372A (zh) 一种带有换气层构造的屋面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96065B1 (ko) 옥상 슬라브의 방수구조 및 방수패널
JPH1181509A (ja) 建造物の断熱壁構造
JP3818971B2 (ja) 外壁断熱用ボードの成形方法、及び外壁構造物
JPS6143859Y2 (zh)
CN219569383U (zh) 一种建筑屋面女儿墙侧排雨水口节点结构
CN219710861U (zh) 一种建筑室内设计的墙角防水结构
KR200192046Y1 (ko) 건축물 바닥의 층간 방진용 패드
CN108978910A (zh) 一种防水保温板
CN216404286U (zh) 一种具有发泡夹层的防水材料
KR200368836Y1 (ko) 건축물 외벽용 결로수 및 침투수 처리용 보호판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