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6574A -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6574A
CN109706574A CN201910123517.2A CN201910123517A CN109706574A CN 109706574 A CN109706574 A CN 109706574A CN 201910123517 A CN201910123517 A CN 201910123517A CN 109706574 A CN109706574 A CN 109706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te
blended yarn
yarn weaved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35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华
王培培
周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Wei X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Wei X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Wei X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Wei X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35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6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6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5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棉纤维70~80份;聚丙烯腈纤维30~40份;苎麻纤维20~25份。本发明的防螨混纺面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除螨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而且能够高效释放负离子,具有吸收异味、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螨类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地球上现存的螨类可有50万种之多,它们的形态、习性以及栖息场所多种多样,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螨类的踪迹。医学领域对分布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尘螨引起的疾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强烈的致敏原,全球大约有1/10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肤炎等的发病都与室内尘螨的存在息息相关。
随着世界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室内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屋密闭性能的改善,使室内污染聚集,同时通风不良增加了室内湿度也有利于霉菌和室内尘螨的生长,从而使尘螨成为居住环境中最普遍的变应原,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则使人们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尘螨滋生,人们在室内逗留时间的延长也增加了与尘螨过敏原的接触,尘螨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因此,尘螨的防治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因为居室内的纺织品是尘螨孽生的主要地点,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具有杀螨或者驱螨作用的化学试剂赋予纺织品防螨驱螨功能,在使用纺织品的过程中实现防螨驱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款防螨混纺面料,其具有优异的防螨除螨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所述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棉纤维 70~80份;
聚丙烯腈纤维 30~40份;
苎麻纤维 20~2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还包括3~5重量份的聚乳酸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还包括10~20重量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30wt%~40wt%的Modal纤维和60wt%~70wt%的铜氨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还包括5~1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所述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4wt%的陶瓷粉末、0.5~1wt%的KH-590和0.2~0.4wt%的除螨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碳化硅、20~30份二氧化钛、30~40份Ti3SiC2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3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40份葡萄糖酸钠。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中,所述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所述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所述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所述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防螨混纺面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除螨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而且能够高效释放负离子,具有吸收异味、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2)本发明的防螨混纺面料以棉纤维为主体,通过加入聚丙烯腈纤维改善其柔软、膨松、易染、耐光、抗菌、防虫蛀性能;通过加入苎麻纤维提高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防螨性能;通过加入聚乳酸纤维改善手感、悬垂性、抗紫外线和加工性能;通过加入Modal纤维改善吸湿性能、透气性能、柔软、悬垂性;通过加入铜氨纤维改善柔软度和光泽度。
(3)本发明通过在粘胶纤维的原料棉杆中加入竹叶、蕉麻和薰衣草提高面料的抑螨除螨性能;通过加入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并在聚丙烯腈纤维中加入有效释放负离子的陶瓷粉末和高效除螨的除螨剂,使得本发明的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能够持续高效释放负离子,具有调节空气、吸收异味、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除螨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棉纤维 70~80份;
聚丙烯腈纤维 30~40份;
苎麻纤维 20~25份。
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团(-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8.5%左右;由于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它较耐碱而不耐酸;烧碱可使棉纤维剧烈膨化,直径变大,长度缩短,以致引起棉制品的强烈收缩。此时,若施加张力,限制其收缩,棉制品表面会变得平整光亮且大大改善染色性能,此加工称为丝光;若不加张力任其收缩,称为碱缩。针织物经碱缩后会变得紧密而富有弹性,而且保形性好。酸能使棉纤维强度变差,尤其是强酸浓酸应忌用,它可溶于70%以上浓硫酸中,浓盐酸、浓硝酸对其强度也有严重影响。通过加入聚丙烯腈纤维改善其柔软、膨松、易染、耐光、抗菌、防虫蛀性能;通过加入苎麻纤维提高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防螨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3~5重量份的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甜菜等含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经发酵生成乳酸后,再经缩聚和熔融纺丝制成,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原料可种植、易种植,废弃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其通过加入聚乳酸纤维改善手感、悬垂性、抗紫外线和加工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10~20重量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30wt%~40wt%的Modal纤维和60wt%~70wt%的铜氨纤维。Modal纤维又称“木代尔”“莫代尔”是一种全新的纤维素纤维,Modal纤维的原料来自于大自然的木材,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由于这类纤维是采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具有生物降解性,通过加入Modal纤维改善吸湿性能、透气性能、柔软、悬垂性;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拉伸,制得的单丝较细,通过加入铜氨纤维改善柔软度和光泽度。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5~1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粘胶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它是以天然纤维(木纤维,棉短绒)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黄原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防紫外线,色彩绚丽,染色牢度较好等特点。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通过在粘胶纤维的原料棉杆中加入竹叶、蕉麻和薰衣草提高面料的防螨除螨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4wt%的陶瓷粉末、0.5~1wt%的KH-590和0.2~0.4wt%的除螨剂。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按重量份计,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碳化硅、20~30份二氧化钛、30~40份Ti3SiC2。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是将能够有效释放负离子的陶瓷粉末添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中;进一步的,为了增强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纤维的相容性,还添加有KH-590;为了增强聚丙烯腈纤维的除螨效果,加入除螨剂。本发明的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能够持续高效释放负离子,具有调节空气、吸收异味、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并且能够大量吸收热源的热能,并转换成2-20微米的远红外线向人体发射,使人体局部产生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人体热量的散发,在环境温度为20-50℃时具有较高的光谱发射率。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协同作为陶瓷粉末,可高效释放负离子。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按重量份计,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3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40份葡萄糖酸钠。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葡萄糖酸钠协同作为除螨剂,使得除螨效果达到最佳。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所述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所述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所述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下面列出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1: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wt%的陶瓷粉末、0.5wt%的KH-590和0.2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份碳化硅、20份二氧化钛、3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实施例2: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
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3wt%的陶瓷粉末、0.7wt%的KH-590和0.3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2份碳化硅、25份二氧化钛、32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5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7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7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实施例3: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4wt%的陶瓷粉末、1wt%的KH-590和0.4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40份碳化硅、30份二氧化钛、4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3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1: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wt%的陶瓷粉末、0.5wt%的KH-590和0.2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份碳化硅、20份二氧化钛、3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2: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wt%的陶瓷粉末、0.5wt%的KH-590和0.2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份碳化硅、20份二氧化钛、3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3: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
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3wt%的陶瓷粉末、0.7wt%的KH-590和0.3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2份碳化硅、25份二氧化钛、32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5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7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7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4: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
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3wt%的陶瓷粉末、0.7wt%的KH-590和0.3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2份碳化硅、25份二氧化钛、32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5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7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7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5: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4wt%的陶瓷粉末、1wt%的KH-590和0.4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40份碳化硅、4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3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对比例6: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4wt%的陶瓷粉末、1wt%的KH-590和0.4wt%的除螨剂;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40份碳化硅、30份二氧化钛、40份Ti3SiC2;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40份葡萄糖酸钠。
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下面列出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测试结果:
由上述实例可看出,制得的该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除螨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而且能够高效释放负离子,具有吸收异味、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10)

1.一种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采用如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混纺织造而成:
棉纤维 70~80份;
聚丙烯腈纤维 30~40份;
苎麻纤维 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5重量份的聚乳酸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20重量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30wt%~40wt%的Modal纤维和60wt%~70wt%的铜氨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5~1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纤维包括70份棉杆、10份竹叶、10份蕉麻和10份薰衣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含有2~4wt%的陶瓷粉末、0.5~1wt%的KH-590和0.2~0.4wt%的除螨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陶瓷粉末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碳化硅、20~30份二氧化钛、30~40份Ti3SiC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除螨剂包括下述组分:30~40份5-烷基-2-烷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20~3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0~40份葡萄糖酸钠。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防螨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负离子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将碳化硅、二氧化钛、Ti3SiC2混合,烧结后粉碎至平均粒径为50-70nm的陶瓷粉末;
(2)将KH-590与所述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
(3)将所述改性陶瓷粉末与除螨剂、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负离子粘胶切片;
(4)将所述负离子粘胶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CN201910123517.2A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Withdrawn CN109706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517.2A CN109706574A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517.2A CN109706574A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574A true CN109706574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517.2A Withdrawn CN109706574A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65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0597A (zh) * 2019-07-24 2019-09-20 吴宝琴 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8001A (zh) * 2019-08-04 2019-09-20 杭州平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短纺混纺面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0597A (zh) * 2019-07-24 2019-09-20 吴宝琴 一种柔软抗菌型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8001A (zh) * 2019-08-04 2019-09-20 杭州平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短纺混纺面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4250B (zh) 防晒抗菌纺织面料
CN101418088B (zh) 一种蚕丝/天然橡胶抗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4595A (zh) 一种抗菌防臭纺织品的生产工艺
CN104775205A (zh) 一种多功能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9706574A (zh) 一种防螨混纺面料
CN106987944B (zh) 防晒抗菌纤维混纺纱
CN110965149A (zh) 一种睡莲蛋白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JP2006225785A (ja) 混紡糸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抗菌性織編物
CN105239234A (zh) 一种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08003243A1 (fr) Fibre de viscose contenant de la calamine, son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et d'utilisation
CN105133132A (zh) 一种耐水洗竹纤维毛巾
CN109680394A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106498554A (zh) 一种含硼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非织造布
CN105970479A (zh) 一种银离子海藻纤维抗菌非织造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47161A (zh) 一种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5780233A (zh) 一种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720B (zh) 一种植物源pet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849378B2 (ja) 機能性レーヨ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947222A (zh) 一种质轻蓬松型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08307A (zh) 一种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8308A (zh) 一种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3392554B2 (ja) 抗菌性繊維状物
CN106367832A (zh) 一种玉米皮粘胶纤维、抗菌粘胶纤维及所得服装制备方法
CN205736197U (zh) 一种防蛀透气沙发面料
WO2018051308A1 (en) Antibacterial regenerated cellulosic fibers and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