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157B - 单向阀 - Google Patents
单向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90157B CN109690157B CN201780056013.2A CN201780056013A CN109690157B CN 109690157 B CN109690157 B CN 109690157B CN 201780056013 A CN201780056013 A CN 201780056013A CN 109690157 B CN109690157 B CN 1096901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valve
- seal portion
- seat portion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3—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14—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tration; Devices for indicating clogging
- B01D35/153—Anti-leakage or anti-return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01/00—Details relating to filtering apparatus
- B01D2201/16—Valves
- B01D2201/167—Single-way val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837—Direct response valves [i.e., check valve type]
- Y10T137/7904—Reciprocating valves
- Y10T137/7922—Spring biased
- Y10T137/7929—Spring coaxial with valve
- Y10T137/7932—Valve stem extends through fixed spring abu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单向阀(1)具备:外壳(10),其形成有流体入口(11)、阀室(12)、阀座部(13)以及流体出口(14);阀芯(20),其配置于阀室(12);以及施力部(40),其对阀芯(20)向阀座部(13)侧施力。阀座部(13)具备在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侧配置的第一阀座部(131)、以及在第一阀座部(131)的外周侧配置的第二阀座部(132)。阀芯(20)具备能够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的第一密封部(210)、能够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的第二密封部(220)、以及成为第二密封部(220)的挠曲的起点的第一铰接部(310)和第二铰接部(320)。第一密封部(210)由非弹性材料形成为圆板状,第二密封部(220)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下底侧的面凹陷的圆锥台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2016年10月18日于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04513号以及日本特愿2016-204514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本发明涉及单向阀。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配管等供流体流通的线路中防止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入的流体的逆流的单向阀。这样的单向阀具有阀芯以及能够与阀芯接触的阀座。阀芯朝向阀座从二次侧向一次侧被施力,从而与阀座接触。
在流体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通时,阀芯由于流体的压力而克服作用力从而与阀座分离,进而能够实现流体从一次侧向二次侧的流通。另一方面,在流体欲从二次侧向一次侧流入时,阀芯由于流体的压力以及作用力而与阀座接触,从而阻止流体从二次侧向一次侧的流入。
然而,若混入流体的异物进入阀芯与阀座之间,则阀芯向阀座的接触动作被异物阻碍。因此,在流体从二次侧向一次侧逆流那样的状况下,有时在阀芯与阀座之间产生间隙,从而无法完全阻止流体的逆流。于是,提出了能够对这样的异物(灰尘)的进入进行检测的单向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也提出了如下的技术:通过将两个单向阀串联配置,使得即使一方的单向阀的接触动作被异物阻碍,另一方的单向阀的接触动作也能够阻止逆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143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51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单向阀中,在与第一阀接触的第一阀座、以及与第二阀接触的第二阀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第二阀形成为直径比第一阀的直径小,且与第一阀的一次侧重叠。另外,在提出的单向阀中,在比第二阀更靠二次侧的位置设置有另一压力传感器。并且,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变小来判断为未实现第一阀的密封。因此,提出的单向阀实际上并未消除由异物引起的接触动作的阻碍。
另外,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那样,配置两个单向阀是非常有用的,但从动作部分增加、维护性的提高等观点出发,优选即使异物进入也能够通过一个单向阀来阻止逆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异物进入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适当的密封性的单向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阀,具备:形成有流体入口、阀室、阀座部以及流体出口的外壳;配置于所述阀室的阀芯;以及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部侧施力的施力部,其中,所述阀座部具备在所述阀室的所述流体入口侧配置的第一阀座部、以及在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外周侧配置的第二阀座部,所述第一阀座部形成为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垂直的垂直面,所述第二阀座部形成为具有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垂直的垂直面、以及沿着该垂直面的外周配置且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而逐渐扩径的倾斜面,所述阀芯具备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座部密接的第一密封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侧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座部密接的第二密封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位置且成为所述第二密封部挠曲的起点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由非弹性材料形成为圆板状,(i)所述第二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下底侧的面凹陷的圆锥台形状,并且(ii)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二阀座部的垂直面对置配置的垂直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阀座部的倾斜面对置配置的倾斜密封部,并且(iii)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为使以比下底小的直径形成的上底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重叠,所述第一铰接部作为从所述垂直密封部的垂直面切除的槽而沿着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形成为环状,所述第二铰接部作为从所述倾斜密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切除的槽而沿着所述垂直密封部的外周形成为环状。
优选为,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形成为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变薄。优选为,所述施力部具备与所述阀芯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重叠的板状体、以及对所述板状体从所述流体出口侧朝向所述流体入口侧施力的弹性构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单向阀还可以具备在所述外壳中的流体入口侧配置的过滤器。并且,优选为,所述过滤器具备:(a)过滤器主体,其具有配置为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承接面部、以及从所述承接面部的外周在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侧面部,且所述过滤器主体在所述承接面部以及所述侧面部形成有多个开孔;以及(b)肋部,其从所述侧面部的前端侧沿着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支承于所述外壳。
优选为,在所述肋部以及所述外壳中的支承该肋部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切口或间隙。优选为,所述过滤器主体还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侧面部的前端侧沿着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肋部包括在外周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切口的环状的板构件,且所述肋部通过使所述板构件的外周侧以夹着所述凸缘部的方式弯折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异物进入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适当的密封性的单向阀。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一次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向阀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从二次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板构件的外周侧弯折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板构件的外周侧弯折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在异物进入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一阀座部之间时的第二阀座部的动作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异物进入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二阀座部之间时的概要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异物进入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二阀座部之间的更靠外周侧的位置时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变形例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单向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单向阀配置于流通有流体的配管,防止配管内的流体的逆流。单向阀在设置于流体的上游侧的一次侧配管(流体入口侧配管)与设置于流体的下游侧的二次侧配管(流体出口侧配管)之间并与两者连接。并且,单向阀对于流体从一次侧配管向二次侧配管的流入而将阀打开从而允许该流动,另一方面,对于流体从二次侧配管向一次侧配管的流入则将阀关闭来阻止流动从而防止逆流。
有时异物混入在配管中流通的流体,且若该异物进入单向阀的位置,则对关闭阀的动作造成阻碍。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向阀即使异物进入也能够将其影响限制为最小限度,从而防止流体的逆流。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向阀1具备外壳10、阀芯20、施力部40、以及过滤器60。
外壳10是形成有供流体流通的流路15的构件,且构成单向阀1的外形。该外壳10具备流体入口11、阀室12、阀座部13以及流体出口14。
流体入口11配置在流路15中的一次侧的端部。在该流体入口11连接有一次侧配管。
流体出口14配置在流路15中的二次侧的端部。在该流体出口14连接有二次侧配管。
阀室12配置在流路15中的流体入口11与流体出口14之间,形成为直径比流体入口11以及流体出口14的直径大的空间。
阀座部13由阀室12中的一次侧的内壁面形成为凹形状。关于阀座部13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构成一次侧的第一外壳111以及构成二次侧的第二外壳112组合并通过螺栓50紧固从而一体化。在第一外壳111形成有流体入口11、阀座部13以及阀室12的一次侧的部分。在第二外壳112形成有阀室12的二次侧的部分以及流体出口14。
阀芯20配置于阀室12,且与阀座部13对置配置。阀芯20以能够与阀座部13密接的方式形成为凸形状。关于阀芯20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施力部40配置在阀室12中的阀芯20的二次侧。施力部40对阀芯20向阀座部13侧施力。该施力部40具备板状体41、弹性构件42、以及轴构件43。
板状体41例如由非弹性材料(例如金属等)形成,且与阀芯20的流体出口14侧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体41形成为与阀芯20大致相同直径的大致圆形且以沿着阀芯20的二次侧的面的方式配置。在板状体4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由此,能够使流体流入板状体41与阀芯20之间。因此,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流体的压力(背压)不会被板状体41妨碍而作用于阀芯20。
弹性构件42为所谓的压缩弹簧,对板状体41从流体出口14侧朝向流体入口11侧而施力。该弹性构件42的一端侧配置为与板状体41的流体出口14侧的面接触,另一端侧配置为与阀室12的流体出口14侧的内表面接触。在阀芯20由于流体从流体入口11侧向流体出口14侧流入的压力而被按压时,弹性构件42收缩,由此,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向二次侧移动从而阀芯20与阀座部13分离。另外,弹性构件42在未被施加由流体从流体入口11侧向流体出口14侧流入产生的压力的状态下伸长,从而向阀座部13侧按压板状体41以及阀芯20。
轴构件43以其长度方向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的方式配置。并且,轴构件43以与弹性构件42的中心轴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43的中心轴以与外壳10的流路15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
轴构件43的一次侧贯通阀室12,且其二次侧延伸至外壳10的流体出口14。轴构件43在一次侧端部贯穿从外壳10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次侧支承构件16,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而在轴向上(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移动。另外,轴构件43在二次侧端部贯穿从外壳10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二次侧支承构件17,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而在轴向上(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移动。
以上的轴构件43对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的向一次侧或二次侧的移动进行引导。
如图2所示,过滤器60配置在外壳10的流路15中的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侧。过滤器60捕捉规定以上大小(例如,超过1.4mm)的异物,防止异物向阀芯20的进入。如图4所示,该过滤器60具备从异物流入的一次侧观察时呈凸形状的过滤器主体61、以及肋部62,且该过滤器60以凹状的开口朝向流体出口14侧的方式配置。
如图1所示,在过滤器主体61的表面整体形成有多个开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主体61通过将金属线编成网眼状的金属网(例如,14目,线径0.4mm,网眼1.4mm的不锈钢制网)的冲压加工而成形。由此,在过滤器主体61的表面整体形成多个开孔。过滤器主体61具备承接面部611、侧面部612、以及凸缘部613。
承接面部611是位于凸状的过滤器主体61的顶面的部分,且配置为与流体的流动方向F大致垂直。承接面部611在主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形状。另外,承接面部611具有朝向二次侧凹陷的凹部614。凹部614通过使承接面部611的中心部分向流体的流动方向F的二次侧弯曲而形成。
侧面部612是位于凹状的过滤器主体61的侧面的部分,且从承接面部611的外周在沿流体的流动方向F的方向上延伸。即,侧面部612形成为从承接面部611的整周朝向流体的流动方向F的二次侧延伸的圆筒状。侧面部612与承接面部611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部612向相对于承接面部611而大致弯曲90度的方向延伸。
凸缘部613从侧面部612的前端侧(相对于基端侧即承接面部611为相反侧)向流体的流动方向F大致垂直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613通过在侧面部612的前端部使网格状的金属网弯曲从而与过滤器主体61一体形成。该凸缘部613构成后述的肋部62的一部分。
肋部62从侧面部612的前端侧(相对于基端侧即承接面部611为相反侧)向流体的流动方向F大致垂直地延伸。在肋部62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切口或间隙。肋部62包括上述的凸缘部613、以及板构件621。
如图5所示,板构件621形成为在外周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切口d的环状。另外,板构件621的内径形成为与侧面部612的内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如图6所示,板构件621以将规定间隔的切口d残留一部分的方式弯折。如图2所示,板构件621以夹持凸缘部613的方式弯折,从而形成为能够在切口d的部分使流体流通。
对于以上的过滤器60而言,肋部62被外壳10中的支承肋部62的部分L支承,且该过滤器60配置在第一外壳111内。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过滤器60的承接面部611配置于一次侧(流体入口11侧),肋部62(凸缘部613)配置于二次侧(流体出口14侧)。由此,过滤器60以开口侧(前端侧)与阀室12对置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壳10中的支承肋部62的部分L也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切口或间隙(未图示)。
承接面部611使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通的流体中的在流路15的中央部分流通的流体通过。由此,承接面部611能够捕捉混入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通的流体中的异物。在承接面部611形成有凹部614,从而与仅由与流体的流入方向F垂直的面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承接面部611的强度。
侧面部612以及肋部62使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通的流体中在流路15的外周侧流通的流体通过。这里,在实施方式中,使侧面部612构成为包括多个开孔,并且将侧面部612配置为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从而能够使流体的一部分通过,且使异物难以堵塞于侧面部612。另外,在肋部62以及外壳10中的支承肋部62的部分L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切口或间隙,从而能够使通过肋部62的流体也流入阀室12。
由此,能够在侧面部612的外周侧形成沿流入方向F的流动,能够使在侧面部612的外周侧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从侧面部612流入,且将另一部分向肋部62引导。因此,能够降低由配置过滤器60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另外,板构件621对位于由编织金属线而形成的过滤器主体61的末端的凸缘部613进行保护,因此能够防止由金属线解开引起的过滤器主体61的破损,从而维持过滤器60的形状。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阀座部13以及阀芯2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阀座部13具备第一阀座部131、以及第二阀座部132。
第一阀座部131形成为与流体的流入方向F垂直的垂直面(沿流路15的径向的面)。第一阀座部131配置在阀室12中的流体入口11侧。具体而言,第一阀座部131配置为将阀室12中的流体入口11侧的内壁面中的阀室12的入口的外周包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座部131沿着阀室12的入口的外周而配置为环状。
第二阀座部132配置在第一阀座部131的外周侧。该第二阀座部132具备垂直面133以及倾斜面134。
垂直面133形成为与流体的流入方向F垂直的面。在形成第二阀座部132的面中,垂直面133形成为内周侧的面。另外,垂直面133沿着第一阀座部131的外周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面133以在与第一阀座部131之间形成台阶的方式配置,且配置在比第一阀座部131更靠流体出口14侧的位置。
倾斜面134形成为以与流体的流入方向F的形成角度为锐角的方式倾斜的面。换言之,倾斜面134形成为以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从流体入口11朝向流体出口14)而扩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在形成第二阀座部132的面中,倾斜面134形成为外周侧的面。另外,倾斜面134沿着垂直面133的外周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134以在与垂直面133之间形成台阶的方式配置,且配置在比垂直面133更靠流体出口14侧的位置。
阀芯20具备第一阀芯21、第二阀芯22、以及铰接部30。
为了相对于由流体的背压(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的压力)引起的向阀座部13的接触而保持阀芯20的机械强度,第一阀芯21由非弹性材料(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规定的硬度。另外,第一阀芯21具有同第一阀座部131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的台阶大致相同的厚度。第一阀芯21以能够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大于第一阀座部131的内径(阀室12的入口的直径)且在第一阀座部131的外径以下的大小的直径的圆板状。并且,对第一阀芯21而言,中心位置被轴构件43贯穿而固定于轴构件43。
由此,第一阀芯21配置为能够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而与轴构件43一同移动。另外,第一阀芯21以径向与流体的流入方向F垂直的方式配置于阀室12。即,第一阀芯21的流体入口11侧的面配置为与第一阀座部131大致平行,且与第一阀座部131对置配置。该第一阀芯21构成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的第一密封部210。
第二阀芯22由弹性材料(例如,氟橡胶、硅橡胶等合成橡胶)形成为下底侧的面凹陷的圆锥台形状。第二阀芯22配置为以比下底短的直径形成的上底与第一阀芯21的流体出口14侧的面重叠。第二阀芯22的上底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一阀芯21的直径以及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的内径,且小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的外径。并且,第二阀芯22的侧面以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的倾斜角度匹配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阀芯22的中心位置被轴构件43贯穿并固定于轴构件43。由此,第二阀芯22配置为能够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而与轴构件43一同移动。该第二阀芯22构成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的第二密封部220。
第二密封部220形成在第二阀座部132中的在流体的流入方向F上不与第一阀芯21(第一密封部210)重叠的位置。即,第二密封部220由第二阀芯22中的配置在第一阀芯21的外周侧的部分形成。该第二密封部220的厚度形成为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变薄(参照图7~图9)。并且,第二密封部220具有能够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背压)而挠曲从而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的挠性。该第二密封部220具备垂直密封部221以及倾斜密封部222。
垂直密封部221沿着第一阀芯21的外周配置。具体而言,垂直密封部221形成为以第二阀芯22中的从第一阀芯21露出的上表面为垂直面H的圆环状。垂直密封部221的垂直面H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对置配置。另外,垂直密封部221形成为在第二密封部220中壁厚最厚。
倾斜密封部222沿着垂直密封部221的外周形成。即,倾斜密封部222形成为将第二阀芯22的侧面设为倾斜面S的圆环状。倾斜密封部222的倾斜面S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对置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密封部222以从垂直密封部221的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形成为沿着延伸方向而逐渐变薄。即,倾斜密封部222的厚度形成为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变薄。
铰接部30配置在第二密封部220的位置,且成为第二密封部220的挠曲的起点。具体而言,铰接部30形成为从第二密封部220的表面沿着流体的流通方向(流入方向F或其相反方向)而被切除的槽。铰接部30具备第一铰接部310以及第二铰接部320。
第一铰接部310形成为从第二阀芯22的上底切除的槽。第一铰接部310沿着第一阀芯21(第一密封部210)的外周形成为环状。即,第一铰接部310作为从垂直密封部221的垂直面H切除的槽,沿着第一阀芯21(第一密封部210)的外周形成为环状。
第二铰接部320形成为从第二阀芯22的下底切除的槽。第二铰接部320沿着垂直密封部221的外周形成为环状。即,第二铰接部320作为从倾斜密封部222的流体出口14侧的面切除的槽,沿着垂直密封部221的外周形成为环状。
根据以上这样的阀芯20、阀座部13、以及铰接部30,使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从而能够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并且,使第二密封部220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
这里,由于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10,从而能够以第一铰接部310为起点,使垂直密封部221以及倾斜密封部222容易挠曲。并且,由于设置有第二铰接部320,从而能够使倾斜密封部222更加容易挠曲。另外,倾斜密封部222以及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形成为相对于流体的流入方向F而以锐角倾斜,从而基于压力损失的观点,与形成为垂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
以上这样的单向阀1可以如以下方式这样使用。首先,将外壳10(第一外壳111)的流体入口11与一次侧配管(未图示)连接。然后,将外壳10(第二外壳112)的流体出口14与二次侧配管(未图示)连接。
在一次侧配管(未图示)与二次侧配管(未图示)之间未流通有流体时,单向阀1的内部的流体也不移动。此时,阀芯20由于施力部40的施力,而处于与阀座部13密接的状态。具体而言,弹性构件42对阀芯20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力,从而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另外,第二密封部220的垂直密封部221(垂直面H)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密接。并且,第二密封部220的倾斜密封部222(倾斜面S)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密接。由此,阀室12的入口被密封,因此在流体入口11侧与流体出口14侧之间不会产生流体的移动。
在流体从流体入口11侧(一次侧)向流体出口14侧(二次侧)的流入开始时,阀芯20由于流体的压力而受到欲使其从流体入口11侧向流体出口14侧移动的力。即,阀芯20由于流体的压力,而受到欲使其向克服施力部40的压力的方向移动的力。弹性构件42由于欲使阀芯20移动的力而收缩,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与轴构件43一同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而向与阀座部13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分离。并且,第二密封部220的垂直密封部221以及倾斜密封部222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以及倾斜面134分离。因此,阀座部13与阀芯20之间的密封被解除,流体能够从流体入口11侧向流体出口14侧流通。
另一方面,在流体欲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逆流时,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由于流体的压力(背压)而受到欲使其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移动的力。另外,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由于施力部40的作用力,而受到欲使其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移动的力。由此,阀芯20以及板状体41与轴构件43一同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F而朝向阀座部13开始移动。
此时,板状体41将弹性构件42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二密封部220的流体出口14侧的面的整体。由此,在第二密封部220向接近第二阀座部132的方向移动时,防止第二密封部220从流体入口11侧向流体出口14侧挠曲。
阀室12内的流体进入第二密封部220与板状体41之间,从而第二密封部220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而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挠曲。即,垂直密封部221朝向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挠曲,倾斜密封部222朝向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挠曲。此时,第一铰接部310成为垂直密封部221以及倾斜密封部222的挠曲的起点,第二铰接部320成为倾斜密封部222的挠曲的起点。
因此,若阀芯20朝向阀座部13移动,则在由第一密封部210进行的密封开始之前,先开始由第二密封部220进行的密封。对于由第二密封部220进行的密封而言,从倾斜密封部222的延伸方向前端(外周侧)与倾斜面134密接。然后,在倾斜密封部222的根部分与倾斜面134密接后,垂直密封部221与垂直面133密接。即,由阀芯20进行的密封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依次进行。
由此,能够防止在阀芯20与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侧的壁面之间残留压力较高的流体(具有流体出口14侧的压力的流体)。由此,能够防止阀芯20从残留的流体受到压力,而使阀芯20与阀座部13意外地分离。并且,第二密封部220比第一密封部210先开始密封,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猛烈地接触。
最终,第一密封部210由于弹性构件42的作用力、以及流体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的压力而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并且,第二密封部220由于弹性构件42的作用力、以及由流体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的压力引起的挠曲而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这样,阀芯20与阀座部13密接,从而阀室12的入口被密封,因此能够防止流体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的逆流。
另外,过滤器60捕捉混入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通的流体中的异物,从而防止规定以上大小的异物进入阀芯20以及阀座部13的位置。与此相对,在通过了过滤器60的小于规定大小的异物进入阀芯20与阀座部13之间时,为了防止流体的逆流,阀芯20以如下方式动作。
首先,如图7所示,在异物D进入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之间时,由于异物D卡在由非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之间,因此第一密封部210无法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因此,第一密封部210无法将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密封。由于第一密封部210无法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因此第二密封部220无法移动至第二阀座部132。此时,阀室12的压力变得大于外壳10的流体入口11侧的压力,因此流体欲从阀室12向外壳10的流体入口11侧逆流。
欲逆流的流体进入板状体41与第二密封部220之间。于是,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二密封部220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以及弹性构件42的弹性力而挠曲从而与第二阀座部132密接。即,垂直密封部221以第一铰接部310为起点而向流体入口11侧挠曲,从而垂直面H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密接。另外,倾斜密封部222以第二铰接部320为起点而向流体入口11侧挠曲,从而倾斜面S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密接。
此时,铰接部30成为挠曲的起点,从而能够使第二密封部220容易挠曲。另外,第二密封部220的厚度形成为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变薄,从而也能够使第二密封部220容易挠曲。由此,对于阀芯20而言,即使在于第一密封部210处无法将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密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二密封部220处将阀室12的流体入口11密封,从而能够防止流体的逆流。
如图8所示,在异物D进入垂直密封部221的垂直面H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之间时,垂直密封部221由于弹性构件42的作用力、以及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而以将异物D包入的方式变形。由此,垂直密封部221能够移动至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并与其密接。另外,第一密封部210能够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另外,倾斜密封部222能够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密接。由此,通过第一密封部210以及第二密封部220能够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即使通过垂直密封部221的变形也无法使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时,垂直密封部221以异物D为支点而挠曲,从而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密接。另外,倾斜密封部222由于欲逆流的流体的压力而挠曲,从而与第二阀座部的倾斜面134密接。由此,能够在第二密封部220处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从而能够防止流体的逆流。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异物D进入倾斜密封部222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之间时,倾斜密封部222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所施加的压力而以将异物D包入的方式变形。由此,倾斜密封部222能够移动至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并与其密接。即,第一密封部210能够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另外,倾斜密封部222能够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密接。由此,通过第一密封部210以及第二密封部220能够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即使通过倾斜密封部222的变形也无法使第一密封部210与第一阀座部131密接时,倾斜密封部222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背压),以第二铰接部320为起点而挠曲,从而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倾斜面134密接。另外,倾斜密封部222的前端侧以异物D为支点而与倾斜面134密接。垂直密封部221由于从流体出口14侧向流体入口11侧施加的压力(背压),以第一铰接部310为起点而挠曲。然后,垂直密封部221与第二阀座部132的垂直面133密接。由此,能够在第二密封部220处将阀室12的入口密封,从而能够防止流体的逆流。
以上,对本发明的单向阀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第二密封部220的流体入口11侧的面设置多个铰接部30。由此,能够将第二密封部220设为更容易挠曲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过滤器主体61,将其形成为编织金属线而形成的网格状的金属网,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过滤器主体61也可以为冲孔金属、树脂成形品。
附图标记说明
1 单向阀
10 外壳
11 流体入口
12 阀室
13 阀座部
14 流体出口
20 阀芯
30 铰接部
40 施力部
41 板状体
42 弹性构件
60 过滤器
61 过滤器主体
62 肋部
131 第一阀座部
132 第二阀座部
133 垂直面
134 倾斜面
210 第一密封部
220 第二密封部
221 垂直密封部
222 倾斜密封部
310 第一铰接部
320 第二铰接部
611 承接面部
612 侧面部
613 凸缘部
614 凹部
621 板构件
d 切口
F 流入方向
L 支承肋部的部分。
Claims (7)
1.一种单向阀,具备:形成有流体入口、阀室、阀座部以及流体出口的外壳;配置于所述阀室的阀芯;以及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部侧施力的施力部,其中,
所述阀座部具备在所述阀室的所述流体入口侧配置的第一阀座部、以及在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外周侧配置的第二阀座部,
所述第一阀座部形成为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垂直的垂直面,
所述第二阀座部形成为具有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垂直的垂直面、以及沿着该垂直面的外周配置且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而逐渐扩径的倾斜面,
所述阀芯具备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座部密接的第一密封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侧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座部密接的第二密封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位置且成为所述第二密封部挠曲的起点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由非弹性材料形成为圆板状,
(i)所述第二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下底侧的面凹陷的圆锥台形状,并且(ii)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二阀座部的垂直面对置配置的垂直密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阀座部的倾斜面对置配置的倾斜密封部,并且(iii)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为使以比下底小的直径形成的上底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重叠,
所述第一铰接部作为从所述垂直密封部的垂直面切除的槽而沿着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形成为环状,
所述第二铰接部作为从所述倾斜密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切除的槽而沿着所述垂直密封部的外周形成为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形成为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变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所述施力部具备与所述阀芯的所述流体出口侧的面重叠的板状体、以及对所述板状体从所述流体出口侧朝向所述流体入口侧施力的弹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所述单向阀还具备在所述外壳中的流体入口侧配置的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具备:
(a)过滤器主体,其具有配置为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承接面部、以及从所述承接面部的外周在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侧面部,且所述过滤器主体在所述承接面部以及所述侧面部形成有多个开孔;以及
(b)肋部,其从所述侧面部的前端侧沿着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支承于所述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在所述肋部以及所述外壳中的支承该肋部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通的切口或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所述承接面部具有向流体的流动方向凹陷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阀,其中,
所述过滤器主体还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侧面部的前端侧沿着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所述肋部包括在外周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切口的环状的板构件,且所述肋部通过使所述板构件的外周侧以夹着所述凸缘部的方式弯折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4513A JP6717160B2 (ja) | 2016-10-18 | 2016-10-18 | 逆止弁 |
JP2016-204514 | 2016-10-18 | ||
JP2016204514A JP6717161B2 (ja) | 2016-10-18 | 2016-10-18 | フィルタ付バルブ |
JP2016-204513 | 2016-10-18 | ||
PCT/JP2017/027234 WO2018074028A1 (ja) | 2016-10-18 | 2017-07-27 | 逆止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90157A CN109690157A (zh) | 2019-04-26 |
CN109690157B true CN109690157B (zh) | 2020-03-20 |
Family
ID=6201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6013.2A Active CN109690157B (zh) | 2016-10-18 | 2017-07-27 | 单向阀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53492B2 (zh) |
CN (1) | CN109690157B (zh) |
WO (1) | WO20180740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66716B2 (en) * | 2018-05-18 | 2023-01-31 | Stephen Ray Tarte | Jump valve |
US11231118B1 (en) * | 2020-11-10 | 2022-01-25 | Hanon Systems | Integrated one way valv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47385A (en) * | 1930-05-26 | 1932-03-01 | Dengler Benjamin Franklin | Valve |
US2418777A (en) * | 1938-03-31 | 1947-04-08 | Clair Camille Clare Sprankl Le | Oil or other liquid filter or cleaner |
US3054422A (en) * | 1958-09-26 | 1962-09-18 | Pellegrino E Napolitano | Fluid seal for pressure responsive valve |
US3029835A (en) * | 1960-05-17 | 1962-04-17 | Sealol Corp | Check valve with resilient auxiliary seal |
US3174718A (en) * | 1961-11-17 | 1965-03-23 | Manning Maxwell & Moore Inc | Valve with improved head seal |
US3164364A (en) * | 1962-10-04 | 1965-01-05 | Diamond Power Speciality | Deformable valve head and seat construction |
US4044993A (en) * | 1974-03-18 | 1977-08-30 | Varian Associates, Inc. | High vacuum gate valve |
US4073307A (en) * | 1976-07-30 | 1978-02-14 | Traverse City Iron Works | Valve for fire hydrants |
JPS5561418U (zh) | 1978-10-20 | 1980-04-26 | ||
DE3532796A1 (de) * | 1985-09-19 | 1987-03-26 | Voroshilovgrad Mashinostr | Plattenschieber |
US5662142A (en) * | 1995-09-11 | 1997-09-02 | Gentex Corporation | Valve flapper with bands of different deflectibility |
JP4014353B2 (ja) * | 2000-06-08 | 2007-11-28 |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 逆止弁 |
NL1016109C2 (nl) * | 2000-09-05 | 2002-03-11 | Vacu Vin Innovations Ltd | Afsluiter. |
RU2240461C2 (ru) * | 2002-09-26 | 2004-11-20 | Авилкин 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 Клапанный узел насоса |
JP4151007B2 (ja) | 2003-05-30 | 2008-09-17 |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 逆止弁 |
CN100529485C (zh) * | 2004-07-29 | 2009-08-19 |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截止阀 |
US7409964B2 (en) * | 2005-12-05 | 2008-08-12 | Hoeptner Iii Herbert W | Faucet type valve with backflow control in handle structure |
KR100718566B1 (ko) * | 2006-06-23 | 2007-05-15 |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필터 | 정수기 필터 어셈블리 |
US8523144B2 (en) * | 2007-10-18 | 2013-09-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alve with elastically deformable component |
JP2009138888A (ja) * | 2007-12-10 | 2009-06-25 | Miura Co Ltd | 逆止弁 |
JP5243513B2 (ja) * | 2010-10-25 | 2013-07-24 | Ckd株式会社 | 流体制御弁の弁座構造 |
CN204253957U (zh) * | 2014-10-28 | 2015-04-08 | 志远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过滤机构的升降式止回阀 |
US11543041B2 (en) * | 2016-08-25 | 2023-01-03 |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 Two-piece guide bushing |
-
2017
- 2017-07-27 US US16/333,170 patent/US107534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27 CN CN201780056013.2A patent/CN10969015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27 WO PCT/JP2017/027234 patent/WO20180740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74028A1 (ja) | 2018-04-26 |
CN109690157A (zh) | 2019-04-26 |
US20190219182A1 (en) | 2019-07-18 |
US10753492B2 (en) | 2020-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70177B2 (ja) | 医用輸液ライン等用のワンウェイバルブ | |
US8251099B2 (en) | Check valve | |
JP5593470B2 (ja) | チェックバルブ | |
CN109690157B (zh) | 单向阀 | |
US9097356B2 (en) | Check valve | |
US20030098074A1 (en) | Valve | |
EP2326384B1 (en) | A check valve, in particular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 |
KR20070042978A (ko) | 차량의 연료관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밸브 | |
US20080149196A1 (en) | Automatic annular valve | |
EP2636429A1 (en) | Shut off member of a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 |
KR102559207B1 (ko) | 체크밸브 | |
US20090217988A1 (en) | Dual seal valve | |
JP6717161B2 (ja) | フィルタ付バルブ | |
US20020078997A1 (en) | Switching valve with flow direction-dependent cross-section | |
JP5651730B2 (ja) | 逆止弁 | |
EP3118463A1 (en) | Accumulator | |
JP6717160B2 (ja) | 逆止弁 | |
JP2010276036A (ja) | 逆止弁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逆止弁用弁体 | |
US10359119B2 (en) | High pressure valve | |
JP2007510839A (ja) | インジェクタ | |
JP6427071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KR102524079B1 (ko) | 밸브 | |
JP5888750B2 (ja) | 逆止弁 | |
JP2004301323A (ja) | ダイヤフラム弁体 | |
JP5510551B2 (ja) | 順止バルブ、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