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1374B -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1374B
CN109681374B CN201710970918.2A CN201710970918A CN109681374B CN 109681374 B CN109681374 B CN 109681374B CN 201710970918 A CN201710970918 A CN 201710970918A CN 109681374 B CN109681374 B CN 109681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loating body
heavy
lever
buoy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09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1374A (zh
Inventor
王子信
王珏人
王梅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9709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1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1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7/00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3B17/02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using hydrostatic thrust
    • F03B17/025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using hydrostatic thrust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海浪浮力和地心引力发电系统,是依据“浮力原理”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设为浮体排水量,俾大规模撷取海浪浮力能;并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以质量笨重物体打造浮体排水量,俾大规模撷取地心引力能。因此,本浮体不但可依照其排水量撷取海浪浮力能,也可以依照其排水量撷取地心引力能。经固定机构使浮体在定点垂直起伏,能量集中,全部撷取。经传动机构将浮体上下起伏运动,能量丝毫未损,全数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驱动变速齿轮系统提速后,带动大功率发电机,大规模、有效率、无限量发电,取代现有能源发电,找回人类干净的生存空间。

Description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是应用阿基米德发明的“浮力原理”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设为浮体排水量,以大规模撷取海浪浮力能(浮体排水量=浮力);并应用牛顿发明的“万有引力定律”以质量笨重物体打造浮体排水量,以大规模撷取地心引力能(浮力=重力)。使,发电机动力需求量=浮体排水量=海浪浮力能撷取量=地心引力能撷取量;得,藉由浮体排水量撷取海浪浮力能抬起浮体,并藉由浮体排水量撷取地心引力能拉下浮体,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同时一并大规模撷取两种能源。经本发明固定机构,将浮体固定在定点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使能量得以集中,以使两种能量同时全部撷取。经由本发明传动机构的杠杆组件,应用牛顿发明的“杠杆原理”,将浮体垂直起伏动能,转换产生加倍的摇摆动能。再经由传动机构的摇动杆组件,转换为机械旋转动能,驱动变速齿轮系统提速后,带动大功率发电机,大规模、有效率、无限量,取代现有能源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是自然界最干净、无污染、浩瀚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4小时免费供应的能源,遍地皆是,随处可得,惜未善加利用,有效开发,暴殄天物,何岂可惜!
随着科技的发达,影响人类最重大的议题之一,就是干净能源的缺乏问题。而电力更是人类现代化生活的基本要素,工业化的基本动力,无法或缺。目前世界各国都通过火力发电(燃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发各式各样发电系统,解决现代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提供产业发展的动能。
就火力发电而言:由于近年来使用了过多的燃煤、石油,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增,雾霾弥漫,环境污染,产生严重的温室暖化效应,为各界所诟病。
就核能发电而言:也因核灾不断,核废料储存销毁困难,核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也一直为环保人士所质疑,反核声浪,此起彼落,从未间断。
就水力发电而言:则需有合适水源,构建大型水坝,不但旷日费时,所费不赀,且需蓄存足够水量,水位落差达到相当标准,始可发电,非一蹴可及。
就风力发电而言:需找风力超强地区,构建诸多高耸铁塔,架设大型叶片轮,随风转动,非但噪音颇大,且占地面积广大,影响居家环境。且风力风向不稳,能量无法集中,分散乏力,时有时无,发电量不稳,投资成本高,效益不彰,难予普及。
就太阳能发电而言:如风力发电一样,收集太阳能,需要广大的土地,且太阳能电池,必须使用纯度极高的半导体,在生产的过程,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换句话说,太阳能电池,在撷取太阳能时,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却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实际发电效率不彰,能量撷取率仅及25%左右。况且,能量来源同样不稳,下雨,阴天,夜间,全部无法使用,实难有效推广。
综上所述,现有能源成本高昂,污染严重,急待另寻干净能源,予以取代。而海浪浮力能和地心引力能,源源不绝,浩瀚无穷,实为自然界,最干净、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4小时免费供应的能源,遍地皆是,随处可得,实为最好的替代能源。
惟,迄今无法有效开发,广泛使用,依发明人观之,实肇因于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的撷取,必须具备下列四大要件,缺一不可,始可大规模、有效率、无限量撷取,取代现有各式各样能源发电:
一、撷取海浪浮力能时:必须依据阿基米德发明的“浮力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重量。」(浮体排水量=浮力)。必须应用该原理,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打造浮体排水量。使,海浪浮力能撷取量=发电机动力需求量,始可满足发电机动力需求,足以驱动发电机装置运转发电。
二、撷取地心引力能时:必须依据牛顿发明的“万有引力定律”:「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浮力=重力)。必须应用该定律,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使用质量笨重物体,打造浮体排水量。使,地心引力能撷取量=发电机动力需求量,始可满足发电机动力需求,足以驱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三、撷取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时:两种能源必须同时一并撷取,倘若仅注意到撷取海浪浮力能,未注意到必须同时一并撷取地心引力能,则浮体“抬起有力、拉下无力”,能量断断续续,发电机自难有效运转发电。
四、浮体必须固定,上下垂直起伏运动,能量才会集中,两种能量,始可同时全部撷取。如风力发电,风力风向无法固定,能量不能集中,仅撷取部分能量,效率不彰,致风力发电,难予取代其他能源发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效满足了上述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能量撷取的四大要件,得以大规模、有效率、无限量撷取上述两种能源,解决两种能源,同时一并,大规模撷取的难题。完成上述「技术领域」所言的发电机各项功能,得以取代现有各式各样能源发电,找回人类干净的生存空间。
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其功效,建构一种新颖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的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一重大浮体,该重大浮体为一密封浮体,依据“浮力原理”以一发电机动力需求量设为该重大浮体的排水量,以撷取海浪浮力能;并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以质量笨重物体打造该重大浮体的排水量,以撷取地心引力能,使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等于该重大浮体的排水量等于海浪浮力能的撷取量等于地心引力能的撷取量;因此,该重大浮体可依照其排水量撷取海浪浮力能抬起该重大浮体,同时依照其排水量撷取地心引力能拉下该重大浮体。如此,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依照发电机动力需求量持续提供发电机装置发电;一组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设有至少一组固定杆贯穿装设于该重大浮体的两端或/及两侧,并将该重大浮体设置于海浪上,使该重大浮体依海浪浮力能及地心引力能,两种能量交互作用,让该重大浮体在该固定机构的该固定杆上,进行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至少一组传动机构,并在该固定机构的两根补助固定杆之间,另外装设一根可调高低的一活动支杆,该活动支杆的左右两端设有两组固定座,使该活动支杆得以固定,可在该活动支杆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一轴承座,以该第一轴承座作为该传动机构一杠杆组件的第一杠杆臂与第二杠杆臂间的支点使用;该传动机构另外设有一安全装置,包括杠杆组件的第一杠杆臂的前端枢设成90度弯曲,装设在该重大浮体的甲板的一第二轴承座上,而该第二轴承座又固定装设在一活动滑块上,该活动滑块又装设在该甲板上的一固定滑座内,使该第二轴承座可随该活动滑块在该固定滑座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行,以避免第一杠杆臂以该活动支杆的第一轴承座,作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摇摆时,拖动垂直起伏的重大浮体,使重大浮体无法固定在两根固定杆间,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所述的该重大浮体为一艘尖底的密封浮船,该浮船具有一甲板、一空气室、所述甲板两端或/及两侧,预设有至少一组可上下滑动的轴承孔,其内装置一轴承。
所述的该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固定杆、至少两根补助固定杆、至少二组连结横杆,该固定杆及补助固定杆的上下两端间,分别使用两组连结横杆,横向牢固连结,使该固定机构结构得以巩固,该固定机构的固定杆,贯穿该重大浮体甲板所预设的该轴承孔及轴承,直通海底,藉一固定底座,固定装设在一海底的基础上后,该重大浮体即可稳定顺畅在该固定机构的该固定杆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所述的该固定机构为免海浪太大,该重大浮体摇晃摆动力量过剧,危及整体结构安全,在海岸边加建一道钢筋水泥墙,将该两根补助固定杆再用多根横向固定座,牢牢钉在岸边一钢筋水泥墙上,使彼此得以相互连结,构成坚固耐用的固定机构,以确保该重大浮体可稳定顺畅在固定机构的固定杆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的安全装置具备下列两项功能:
一、藉本安全装置的活动滑块的高度,将第一杠杆臂抬高装设后,避免第一杠杆臂随重大浮体上下起伏摇摆时,第一杠杆臂碰撞到重大浮体的边沿,影响重大浮体稳定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二、避免第一杠杆臂以活动支杆的第一轴承座,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起伏摇摆时,拖动垂直起伏的重大浮体,使重大浮体无法在固定机构的固定杆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需藉由本安全装置的活动滑块,在固定滑座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行,予以调整,才不会造成机构拉扯,损及结构安全。
所述的传动机构的杠杆组件的第二杠杆臂的后端,进一步设置一杠杆滑动槽,该杠杆滑动槽的滑沟轨道中,设有一滑动插杆,藉该滑动插杆带动一摇动杆组件。因该第二杠杆臂到该第一轴承座支点的长度,为该第一杠杆臂到该第一轴承座长度的二倍,利用“杠杆原理”,该第一杠杆臂上下摇摆1尺,该第二杠杆臂即上下摇摆2尺,使该第二杠杆臂所衔接的杠杆滑动槽,可带动滑沟轨道中的滑动插杆,跟着带动该摇动杆组件,使该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与后摇动杆,摆动的幅度,跟着倍增。
所述的传动机构的摇动杆组件设有一支柱,该支柱固定装设于钢筋水泥墙上,其上装设一枢轴,作为摇动杆组件的支点,使该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与后摇动杆,可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
所述的传动机构第一种传动方式:为其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进一步枢接于一连杆组件的一第一连动杆上,而该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第一连动推杆上,而该第一连动推杆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变速齿轮系统的一启动齿轮左边的一第一曲柄末端的一第一轴承上;而该摇动杆组件的后摇动杆则枢接于一第二连动杆上,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第二连动推杆上,而该第二连动推杆的另一端再枢接于该变速齿轮系统的启动齿轮右边的一第二曲柄末端的一第二轴承上;当重大浮体藉海浪浮力上升,或藉地心引力下降,重大浮体甲板上的第二轴承座,即带动该杠杆组件的第一杠杆臂向上升或向下降,其所连接的第二杠杆臂及该杠杆滑动槽,即反方向将该重大浮体所进行的上下垂直起伏运动,转换为上下摇摆运动。此时,该杠杆滑动槽中的滑动插杆,即带动该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与后摇动杆,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因此,当该前摇动杆往前推动其所连接的该第一连动杆、该第一连动推杆、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一曲柄,并带动该变速齿轮系统的启动齿轮持续旋转时;该后摇动杆则以反方向往后拉回其所连接的该第二连动杆、该第二连动推杆、该第二轴承及该第二曲柄,带动该启动齿轮持续旋转,一推一拉,两组连动杆,一前一后,就像踩脚踏车一般,往复推拉该启动齿轮,将该摇动杆组件的上下摇摆运动,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如此,周而复始,持续旋转,带动该变速齿轮系统提速后,驱动发电机装置发电。
所述的传动机构第二种传动方式:是将摇动杆组件的后摇动杆枢接于一连杆组件的一摆臂上,该摆臂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滑动伸缩座上,该滑动伸缩座的另一端枢接于一连杆上,该连杆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连动曲柄上,而该连动曲柄的另一端再与一变速齿轮系统的启动齿轮转轴相连结;当重大浮体、第一杠杆臂、第二杠杆臂形成水平一直线时,该摇动杆组件、前摇动杆、后摇动杆、摆臂、滑动伸缩座、连杆、连动曲柄即成一直线,往前推出,驱动启动齿轮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中,该滑动伸缩座设有两滑动槽,其上套设两根固定柱,使该摇动杆组件其后摇动杆以该枢轴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摇摆时,该后摇动杆末端与该启动齿轮的间距异动缩短时,可藉由该滑动伸缩座的两根固定柱在两个滑动槽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动,予以调整,以确保连动曲柄丝毫不受后摇动杆上下摇摆间距异动影响,得以持续顺利带动启动齿轮,往复来回,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重大浮体藉海浪浮力上升,重大浮体甲板上的第二轴承座,即带动杠杆组件的第一杠杆臂向上升起,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即往下降,驱使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往下压,另一端的后摇动杆即往上升,往后拉回其所连结的摆臂、滑动伸缩座及连杆,使连动曲柄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重大浮体藉地心引力下降,重大浮体甲板上的第二轴承座即带动杠杆组件的第一杠杆臂跟着下降,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即往上升,驱使摇动杆组件的前摇动杆也跟着往上升。此时,摇动杆组件的另一端后摇动杆也跟着往下压,再度往后拉回其所连接的摆臂、滑动伸缩座及连杆,使连动曲柄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继续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此,周而复始,将摇动杆组件的上下摇摆运动,经连杆组件转换为水平往复来回运动,推拉连动曲柄转动启动齿轮,再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驱动变速齿轮系统的启动齿轮持续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经变速齿轮系统提速后,驱动发电机装置发电。
所述该变速齿轮系统装有一适当重量的飞轮,可利用“惯性定律”储存旋转动能,使旋转运动更加平稳,带动发电机装置,定向恒速稳定运转。
所述该变速齿轮系统中的启动齿轮的轴心,设有一防逆转的第一棘轮;该飞轮的轴心也设有一防逆转的第二棘轮,以防止海浪随风动荡上下起伏摇摆时,变速齿轮系统造成反转。
所述的重大浮体尚可以使用V形底的长方形或椭圆形,该重大浮体的一甲板两端或/及两侧,并设有至少一组可上下滑动的轴承孔及轴承。
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的外围,尚可加建一道防波堤,不但可防患自然灾害的袭击,也可避免海浪太大,重大浮体过份摇晃,影响重大浮体在定点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为了对本发明产品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按图再度逐一详加阐述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水平位置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上升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下降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面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上升传动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下降传动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速齿轮系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上升变速齿轮系动作剖面上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上升变速齿轮系动作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下降变速齿轮系动作剖面上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浮体下降变速齿轮系动作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水平位置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上升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下降侧视示意图;
图1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水平位置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1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上升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16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浮体下降动作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包括,一组重大浮体1、一组固定机构2、至少一组传动机构3、至少一组变速齿轮系统4、至少一组发电机装置(图中未示)等,五大机构组成。
如图5所示,该重大浮体1:为一密封浮体,于本实施例中,该重大浮体1是依据阿基米德发明的“浮力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重量」(浮体排水量=浮力);并依据牛顿发明的“万有引力定律”:「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浮力=重力)。据此,特以质量笨重的钢铁,打造一艘“一万公吨”的大型密封浮船,为例说明。将其作为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的浮动机构,以同时撷取“一万公吨”的海浪浮力能和地心引力能,交互作用,抬起和拉下重大浮体1,周而复始,永不停歇,24小时运转,此为本发明最重要的关键创意。该重大浮体1是以尖底大型密封浮船为例说明,具有一甲板11,一空气室12,其两端或/及两侧,至少设有一轴承孔13,其内装设一轴承25。
所述该固定机构2: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根固定杆21,贯穿重大浮体1两端或/及两侧的轴承孔13及轴承25直通海底。使重大浮体1得以稳定顺畅随着海浪浮力能和地心引力能,在该两根固定杆21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以免重大浮体1四处漂游摇晃,能量无法集中,造成能量分散损失,无法全部有效撷取。这也是本发明最重要的关键创意。前述轴承25于本实施例中以使用滚珠型轴承为佳。
如图1、图2所示,鉴于海水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力大无穷,两根固定杆21实难支撑庞大的重大浮体1在定点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故近海岸边加装两根补助固定杆22。两根固定杆21及两根补助固定杆22的上下两端,又增设两组连结横杆23,横向四面相互连结,以强化固定机构2的结构巩固。固定杆21及补助固定杆22的下端,另以固定底座26,将其固定装设在海底的基础5上。
如图2所示,为免海浪太大,重大浮体1摇晃摆动力量过剧,危及结构安全。在海岸边,加建一道钢筋水泥墙6,将两根补助固定杆22,又用多根横向固定座27,牢牢将其钉在岸边钢筋水泥墙6上,使彼此得以相互连接,构成坚固耐用的固定机构2,以确保重大浮体1可在固定机构2的两根固定杆21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所述该传动机构3:如图1所示,是以三套为例说明,为简化说明,谨择一套说明。
本传动机构3的设备装置,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如图2所示,包括,杠杆组件31、第一杠杆臂311、第二杠杆臂312、第一轴承座28、杠杆滑动槽313、滑动插杆355、摇动杆组件35、摇动杆支柱353、枢轴354、连杆组件36、第一连动杆361、第二连动杆362、第一连动推杆363、第二连动推杆364等装置。
第二部分:如图5所示,包括,重大浮体1的甲板11、第二轴承座32、活动滑块33、固定滑座34等装置。
第三部分: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机构2两根补助固定杆22之间一根可调高低的活动支杆24,活动支杆24的两组固定座241,及至少一组第一轴承座28。
本传动机构3的操作动作:如图3所示,当重大浮体1藉海浪浮力上升,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向上升起,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自然下降,而第二杠杆臂312到第一轴承座28(杠杆支点)的长度,为第一杠杆臂311到第一轴承座28长度的二倍。根据“杠杆原理”,第一杠杆臂311上下摇摆1尺,第二杠杆臂312即上下摇摆2尺,因此,第二杠杆臂312所连接带动的摇动杆组件35,上下摆动的幅度,自然跟着倍增。
如图3所示,摇动杆组件35的摇动杆支柱353固定装设于钢筋水泥墙6上,其上装置一枢轴354,作为摇动杆组件35的支点,使摇动杆组件35前后两端的前摇动杆351与后摇动杆352可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
如图3所示,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又枢接于连杆组件36的第一连动杆361上,而第一连动杆361的另一端再枢接于第一连动推杆363上;而摇动杆组件35的后摇动杆352枢接于第二连动杆362上,第二连动杆362的另一端再枢接于第二连动推杆364。
如图9所示,第一连动推杆363的另一端再枢接于所述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左边的第一曲柄37末端的第一轴承371上;而第二连动推杆364的另一端又枢接于启动齿轮G1右边的第二曲柄38末端的第二轴承381上。
如图6、图7所示,当重大浮体1藉海浪浮力能上升,或藉地心引力能下降,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向上升或向下降;而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杠杆滑动槽313即反方向的往下降或往上升。而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固设一滑动插杆355,该滑动插杆355装置在杠杆滑动槽313的滑沟轨道中,随着杠杆滑动槽313上下摇摆滑动,使摇动杆组件35跟随杠杆滑动槽313作上下摇摆运动。如上所述,摇动杆组件35前后两端的前摇动杆351与后摇动杆352,可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驱使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往下或往上运动时,另一端的后摇动杆352即反方向的往上或往下运动。当前摇动杆351往下压,其所连结的第一连动杆361、第一连动推杆363、第一轴承371、第一曲柄37即往前推动启动齿轮G1旋转;而后摇动杆352卽反方向往上升,带动其所连结的第二连动杆362、第二连动推杆364、第二轴承381、第二曲柄38往后拉回启动齿轮G1旋转,一推一拉,两组连动杆,一前一后,就像踩脚踏车般推拉启动齿轮G1,周而复始,将重大浮体1上下垂直起浮运动,转换为上下摇摆运动,再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带动变速齿轮系统4提速后,驱动发电机装置运转发电。
本传动机构3的安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杠杆臂311的前端,枢设成90度弯曲,装置在重大浮体1甲板11的第二轴承座32上,而第二轴承座32又固定装置在活动滑块33上,活动滑块33又装置在甲板11的固定滑座34内,使第二轴承座32可随活动滑块33在固定滑座34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行。
本安全装置具备两项功能:
一、按,重大浮体1是在两根固定杆21间,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而第一杠杆臂311却以第一轴承座28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摇摆,两者上下起伏路径完全不同,除重大浮体1、第一杠杆臂311、第二杠杆臂312形成水平一直线时外,不论重大浮体1上升或下降,第一杠杆臂311都会拖动重大浮体1拉近固定杆21与第一轴承座28的间距,使重大浮体1无法固定在两根固定杆21间,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需藉由本安全装置的活动滑块33在固定滑座34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行,予以调整,以免造成机构拉扯,损及结构安全。这也是本发明的独到创意。
二、藉本安全装置的活动滑块33之高度,将第一杠杆臂311架高,避免第一杠杆臂311,随重大浮体1上下垂直起伏运动时,碰撞到重大浮体1的边沿,影响重大浮体1上下垂直起伏运动之稳定。
所述变速齿轮系统4:如传动机构3是以三套为例说明,为简化,谨择一套说明。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该变速齿轮系统4设有启动齿轮G1、与启动齿轮G1啮合的从动齿轮G2、与从动齿轮G2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G3、与第一传动齿轮G3啮合的第一连动齿轮G4、与第一连动齿轮G4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G5、与第二传动齿轮G5啮合的第二连动齿轮G6、与第二连动齿轮G6同轴的第一皮带轮G7和适当重量的飞轮G8、与第一皮带轮G7传动的第二皮带轮G9,该第二皮带轮G9与发电机转轴G10同轴,既可驱动发电机装置运转发电。
而启动齿轮G1的直径为从动齿轮G2的10倍,因此,启动齿轮G1转一圈,从动齿轮G2转10圈;而与从动齿轮G2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G3的直径为第一连动齿轮G4的10倍,故第一传动齿轮G3转一圈,第一连动齿轮G4转10圈;与第一连动齿轮G4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G5的直径为第二连动齿轮G6的10倍,故第二传动齿轮G5转一圈,第二连动齿轮G6转10圈;而与第二连动齿轮G6同轴的第一皮带轮G7的直径为第二皮带轮G9的10倍,故第一皮带轮G7转一圈,第二皮带轮G9转10圈,而第二皮带轮G9与发电机转轴G10同轴,是故,启动齿轮G1转一圈,发电机转轴G10即旋转10,000圈。转速的需求,则视发电机实际需求而定,本装置变速齿轮系统4,可视发电机实际需求,随意调整配合。
再则,该变速齿轮系统4不但可改变转速,满足发电机转速需求外,其启动齿轮G1的轴心与飞轮G8的轴心,分别装设有防止逆转的第一棘轮G11与第二棘轮G81,可防止海浪随风动荡,造成系统逆转;且启动齿轮G1与第二传动齿轮G5两个大型笨重齿轮也在同一方向旋转;更利用适当重量的飞轮G8,藉由惯性原理,储存旋转动能,跟著作定向旋转,以确保变速齿轮系统4可定向恒速稳定,带动发电机装置平稳运转发电。
所述发电机装置:为一般现成设备(图中未示),不予赘述。惟,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同时装配三套传动机构3、变速齿轮系统4、发电机装置,自可同时启动三套发电机组,发出三倍电量。
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重大浮体1、固定机构2、变速齿轮系统4、发电机装置,四大机构部分皆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仅传动机构3的部分略作修改。
所述传动机构3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两者的差异在于:如图13所示,仅在于该传动机构3的摇动杆组件35的后摇动杆352枢接于一摆臂361A上,该摆臂361A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滑动伸缩座362A上,该滑动伸缩座362A的另一端枢接于一连杆363A上,该连杆363A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连动曲柄39A上,而该连动曲柄39A与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转轴连结。当重大浮体1与第一杠杆臂311、第二杠杆臂312成水平一直线时,摇动杆组件35、前摇动杆351、后摇动杆352、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连杆363A,连动曲柄39A即成一直线,往前推出,驱动启动齿轮G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其中,该滑动伸缩座362A设有二滑动槽3621A,其上套设两根固定柱3622A,使摇动杆组件35以枢轴354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摇摆时,后摇动杆352末端与启动齿轮G1的间距,随后摇动杆352摇摆异动时,可藉由滑动伸缩座362A的两根固定柱3622A固定套设在两个滑动槽3621A的滑沟轨道上,前后滑行,自动调整。以确保连动曲柄39A持续稳定带动启动齿轮G1,成水平往复来回,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固定柱3622A可固定架设在墙壁、地板或其他适当位置上,予以配合。
如图14所示,当重大浮体1藉海浪浮力上升,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向上升起,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即往下降,驱使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往下压,另一端的后摇动杆352即往上升,往后拉回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及连杆363A,使连动曲柄39A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G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5所示,当重大浮体1藉地心引力下降,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跟着下降,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即往上升,驱使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跟着往上升,此时,摇动杆组件35的另一端后摇动杆352也跟着往下压,再拉回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及连杆363A,使连动曲柄39A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G1,继续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动作,详如图16A、图16B、图16C所示。图16A为图13重大浮体1水平位置的动作示意图;图16B为图14重大浮体1上升的动作示意图;图16C为图15重大浮体1下降的动作示意图。如此,周而复始,将摇动杆组件35的上下摇摆运动,经连杆组件36转换为水平往复来回运动,推拉连动曲柄39A再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如蒸汽火车的机车,也如同中国人磨年糕一般,带动启动齿轮G1旋转,驱动变速齿轮系统4提速,转动发电机装置进行发电。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两项实施例,仅为发明人针对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撷取的四大要件,提出解决方案,摘录说明的范例。就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实仍可依照发电机动力需求量,随意调整重大浮体1排水量,予以搭配。倘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为10万公吨,则该重大浮体1排水量设为10万公吨,若因重大浮体1体积过于庞大,固定机构2难以支撑重大浮体1在定点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时,只要在重大浮体1的两侧,多加几根固定杆21支撑,辅助固定杆22、连结横杆23也同样多加几根,既可轻易解决。
再则,本发明上述重大浮体1是以尖底大型浮船,作为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的浮动机构,为例说明。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适当形状的浮体,如V形底的长方形、椭圆形、多角长方形等形状替代,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而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的外围,如有必要,尚可加建一道防波堤。不但可防患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亦可避免海浪太大,重大浮体1过份摇晃,影响重大浮体1的上下垂直起伏运动,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作。
本发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利用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两种能量同时一并撷取的新架构、新创意,确能使海浪浮力能与地心引力能,得以大规模,有效率,无限量,取代现有能源发电,并因此得以找回人类干净的生存空间。且其构造简单,安装容易,操作方便、维修简捷、投资低廉,极具稳定性,实用性及前瞻性的价值。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声请;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皆应纳入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谨此说明。

Claims (12)

1.一种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一重大浮体(1),该重大浮体(1)为一密封浮体,依据“浮力原理”以一发电机动力需求量设为该重大浮体(1)的排水量,以撷取海浪浮力能;并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以质量笨重物体打造该重大浮体(1)的排水量,以撷取地心引力能,使该发电机动力需求量等于该重大浮体(1)的排水量等于海浪浮力能的撷取量等于地心引力能的撷取量;因此,该重大浮体(1)可依照其排水量撷取海浪浮力能抬起该重大浮体(1),同时依照其排水量撷取地心引力能拉下该重大浮体(1),如此,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依照发电机动力需求量持续提供发电机装置发电;
一组固定机构(2),该固定机构(2)设有至少一组固定杆(21)贯穿装设于该重大浮体(1)的两端或/及两侧,并将该重大浮体(1)设置于海浪上,使该重大浮体(1)依海浪浮力能及地心引力能,两种能量交互作用,让该重大浮体(1)在该固定机构(2)的该固定杆(21)上,进行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至少一组传动机构(3),并在该固定机构(2)的两根补助固定杆(22)之间,另外装设一根可调高低的一活动支杆(24),该活动支杆(24)的左右两端设有两组固定座(241),使该活动支杆(24)得以固定,可在该活动支杆(24)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一轴承座(28),以该第一轴承座(28)作为该传动机构(3)一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与第二杠杆臂(312)间的支点使用;
该传动机构(3)另外设有一安全装置,包括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的前端枢设成90度弯曲,装设在该重大浮体(1)的甲板(11)的一第二轴承座(32)上,而该第二轴承座(32)又固定装设在一活动滑块(33)上,该活动滑块(33)又装设在该甲板(11)上的一固定滑座(34)内,使该第二轴承座(32)可随该活动滑块(33)在该固定滑座(34)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行,以避免第一杠杆臂(311)以该活动支杆(24)的第一轴承座(28),作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摇摆时,拖动垂直起伏的重大浮体(1),使重大浮体(1)无法固定在两根固定杆(21)间,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重大浮体(1)为一艘尖底的密封浮船,该浮船具有一甲板(11)、一空气室(12)、所述甲板(11)两端或/及两侧预设有至少一组可上下滑动的轴承孔(13)及其内装置轴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2)包括至少两根固定杆(21)、至少两根补助固定杆(22)、至少二组连结横杆(23),该固定杆(21)及补助固定杆(22)的上下两端间,分别使用两组连结横杆(23),横向牢固连结,使该固定机构(2)结构得以巩固,该固定机构(2)的固定杆(21),贯穿该重大浮体(1)所预设的轴承孔(13),其内加装一个轴承(25),直通海底,藉一固定底座(26),固定装设在一海底的基础(5)上后,该重大浮体(1)即可稳定顺畅在该固定机构(2)的该固定杆(21)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2)为免海浪太大,该重大浮体(1)摇晃摆动力量过剧,危及整体结构安全,在海岸边加建一道钢筋水泥墙(6),将该两根补助固定杆(22),再用多根横向固定座(27),牢牢钉在岸边一钢筋水泥墙(6)上,使彼此得以相互连结,构成坚固耐用的固定机构(2),以确保该重大浮体(1)可稳定顺畅在固定机构(2)的固定杆(21)上,作定点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3)的杠杆组件(31)的第二杠杆臂(312)的后端,进一步设置一杠杆滑动槽(313),该杠杆滑动槽(313)的滑沟轨道中,设有一滑动插杆(355),藉该滑动插杆(355)带动一摇动杆组件(35);
因该杠杆组件(31)的第二杠杆臂(312)到杠杆支点第一轴承座(28)的长度,为该第一杠杆臂(311)到杠杆支点第一轴承座(28)长度的二倍,利用杠杆原理,该第一杠杆臂(311)上下摇摆1尺,该第二杠杆臂(312)即上下摇摆2尺,使该第二杠杆臂(312)所衔接的杠杆滑动槽(313),可带动滑沟轨道中的滑动插杆(355),跟着带动该摇动杆组件(35),使该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与后摇动杆(352),摆动的幅度,跟着倍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3)的摇动杆组件(35)有一支柱(353),该支柱(353)固定装设于钢筋水泥墙(6)上,其上装设一枢轴(354),作为摇动杆组件(35)的支点,使该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与后摇动杆(352),可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3)的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进一步枢接于一连杆组件(36)的一第一连动杆(361)上,而该第一连动杆(361)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第一连动推杆(363)上,该第一连动推杆(363)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变速齿轮系统(4)的一启动齿轮(G1)的一第一曲柄(37)末端的一第一轴承(371)上;
而该摇动杆组件(35)的后摇动杆(352)则枢接于该连杆组件(36)的一第二连动杆(362)上,而该第二连动杆(362)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第二连动推杆(364)上,而该第二连动推杆(364)的另一端再枢接于该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的一第二曲柄(38)末端的一第二轴承(381)上;
当该重大浮体(1)藉海浪浮力上升,或藉地心引力下降时,该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该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该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向上升或向下降,其所连接的该第二杠杆臂(312)及该杠杆滑动槽(313),即反方向将该重大浮体(1)所进行的上下垂直起伏运动,转换为上下摇摆运动,此时,该杠杆滑动槽(313)中的滑动插杆(355),即带动该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与后摇动杆(352)相互作反方向的摇摆运动,因此,当该前摇动杆(351)往前推动其所连接的该第一连动杆(361)、该第一连动推杆(363)、该第一轴承(371)及该第一曲柄(37),并带动该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持续旋转时;该后摇动杆(352)则以反方向往后拉回其所连接的该第二连动杆(362)、该第二连动推杆(364)、该第二轴承(381)及该第二曲柄(38),带动该启动齿轮(G1)持续旋转,一推一拉,两组连动杆,一前一后,就像踩脚踏车一般,往复推拉该启动齿轮(G1),将该摇动杆组件(35)的摇摆运动,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如此,周而复始,持续旋转,带动该变速齿轮系统(4)提速后,驱动发电机装置发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3)的摇动杆组件(35)的后摇动杆(352)枢接于一连杆组件(36)的一摆臂(361A)上,该摆臂(361A)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滑动伸缩座(362A)上,该滑动伸缩座(362A)的另一端枢接于一连杆(363A)上,该连杆(363A)的另一端再枢接于一连动曲柄(39A)上,而该连动曲柄(39A)的另一端再与一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转轴相连结;
当重大浮体(1)、第一杠杆臂(311)、第二杠杆臂(312)形成水平一直线时,该摇动杆组件(35)、前摇动杆(351)、后摇动杆(352)、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连杆(363A)、连动曲柄(39A)即成一直线,往前推出,驱动启动齿轮(G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其中,该滑动伸缩座(362A)设有两滑动槽(3621A),其上套设两根固定柱(3622A),使该摇动杆组件(35)其后摇动杆(352)以该枢轴(354)为支点画圆成弧形状上下摇摆时,该后摇动杆(352)末端与该启动齿轮(G1)的间距异动缩短时,可藉由该滑动伸缩座(362A)的两根固定柱(3622A)在两个滑动槽(3621A)的滑沟轨道中,前后滑动,予以调整,以确保连动曲柄(39A)丝毫不受后摇动杆(352)上下摇摆间距异动影响,得持续带动启动齿轮(G1),往复来回,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重大浮体(1)藉海浪浮力上升,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向上升起,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即往下降,驱使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往下压,另一端的后摇动杆(352)即往上升,往后拉回其所连结的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及连杆(363A),使连动曲柄(39A)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G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重大浮体(1)藉地心引力下降,重大浮体(1)甲板(11)上的第二轴承座(32)即带动杠杆组件(31)的第一杠杆臂(311)跟着下降,另一端的第二杠杆臂(312)即往上升,驱使摇动杆组件(35)的前摇动杆(351)也跟着往上升,此时,摇动杆组件(35)的另一端后摇动杆(352)也跟着往下压,再度往后拉回其所连接的摆臂(361A)、滑动伸缩座(362A)及连杆(363A),使连动曲柄(39A)也跟着往后拉,拉回启动齿轮(G1),继续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此,周而复始,将摇动杆组件(35)的上下摇摆运动,经连杆组件(36)转换为水平往复来回运动,推拉连动曲柄(39A)转动启动齿轮(G1),再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驱动变速齿轮系统(4)的启动齿轮(G1)持续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经变速齿轮系统(4)提速后,驱动发电机装置发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速齿轮系统(4)装有一适当重量的飞轮(G8),可利用惯性定律储存旋转动能,使旋转运动更加平稳,带动发电机装置,定向恒速稳定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速齿轮系统(4)中的启动齿轮(G1)的轴心,装有一防逆转的第一棘轮(G11),该飞轮(G8)的轴心也装有一防逆转的第二棘轮(G81),以防止海浪随风动荡变速齿轮系统(4)反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重大浮体(1)为一艘V形底的长方形或椭圆形,该重大浮体(1)的一甲板(11)两端或/及两侧,并设有至少一组可上下滑动的轴承孔(13)及轴承(2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的外围,加建一道防波堤,以防自然灾害的袭击,并可避免海浪太大,重大浮体(1)过份摇晃,影响重大浮体(1)在定点作上下垂直起伏运动。
CN201710970918.2A 2017-10-18 2017-10-18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Active CN109681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0918.2A CN109681374B (zh) 2017-10-18 2017-10-18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0918.2A CN109681374B (zh) 2017-10-18 2017-10-18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374A CN109681374A (zh) 2019-04-26
CN109681374B true CN109681374B (zh) 2020-07-31

Family

ID=6618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0918.2A Active CN109681374B (zh) 2017-10-18 2017-10-18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137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8493A (ja) * 2003-12-24 2005-07-14 Shigekichi Asanuma 波力拡大発電
CN101173648A (zh) * 2007-08-30 2008-05-07 武汉舒居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波涛发电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56656A1 (es) * 2007-10-29 2009-05-07 Torres Moreno Jose Miguel Conversor de energía
CN101892939A (zh) * 2009-05-24 2010-11-24 郭子龙 大功率海浪发电
CN102132034B (zh) * 2008-08-06 2013-04-03 张益� 一种海洋浪潮能量利用系统
DE102015003994A1 (de) * 2015-03-30 2016-10-20 Martin König Wellenkraftwerk
CN207554261U (zh) * 2017-10-18 2018-06-29 王子信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8493A (ja) * 2003-12-24 2005-07-14 Shigekichi Asanuma 波力拡大発電
CN101173648A (zh) * 2007-08-30 2008-05-07 武汉舒居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波涛发电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56656A1 (es) * 2007-10-29 2009-05-07 Torres Moreno Jose Miguel Conversor de energía
CN102132034B (zh) * 2008-08-06 2013-04-03 张益� 一种海洋浪潮能量利用系统
CN101892939A (zh) * 2009-05-24 2010-11-24 郭子龙 大功率海浪发电
DE102015003994A1 (de) * 2015-03-30 2016-10-20 Martin König Wellenkraftwerk
CN207554261U (zh) * 2017-10-18 2018-06-29 王子信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374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5432A (zh) 多動力波浪發電系統
US20070130929A1 (en) Wave power generator
US20150013325A1 (en) Wave energy converter system
MX2007006270A (es) Dispositivo para captar la energia de las olas.
CN102132034A (zh) 一种海洋浪潮能量利用系统
WO2003098033A1 (en) An apparatus for power generation from ocean tides / wave motion (sagar lehar vidyut shakti)
CN101603497A (zh) 海洋浪潮能量利用及发电设备
KR20210031001A (ko) 중력 전기 발전소 기술
US11566610B2 (en) Wave-powered generator
US10288034B2 (en) Apparatus for power generation from the surface ocean waves in deep seas
WO2021218596A1 (zh) 聚能式海浪加重力发电系统及海上生态平台
CN114060206A (zh) 液压式多自由度波浪能发电装置
AU2013370753B2 (en) Pressurised-water integrated-type energy conversion and power-generation system collecting marine wave energy
RU2221933C2 (ru)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энергии морских волн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9681374B (zh)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CN207554261U (zh) 海浪浮力与地心引力发电系统
TWI687587B (zh) 河邊流水能之擷取裝置
TWM559936U (zh) 海浪浮力和地心引力發電系統
TWI692580B (zh) 海浪浮力和地心引力發電系統
DE102010012288A1 (de) Verfahren für ein selbststeuerndes Wellenkraftwerk zur Strom- und Trinkwassergewinnung aus dem Meer
KR101086299B1 (ko) 파도를 이용한 고효율 대용량 발전시스템
CN201277141Y (zh) 海洋潮波收集发电机
CN112832947A (zh) 一种浮力、重力驱动的水利设施
WO2020142045A2 (en) Renewable mechanical energy generation unit capable of efficiently regulating low, medium, and very high kinetic energies with unstable direction
WO2010003285A1 (zh) 利用潮汐涨、落潮的双向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