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7233A -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7233A
CN109677233A CN201811518404.4A CN201811518404A CN109677233A CN 109677233 A CN109677233 A CN 109677233A CN 201811518404 A CN201811518404 A CN 201811518404A CN 109677233 A CN109677233 A CN 10967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exhaust
exhaust units
seat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8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先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84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72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7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进排风单元;车辆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朝向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设置于N个车辆座椅间的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N个进风口和N个排风口,N个进风口和N个排风口分别朝向N个车辆座椅,N为大于1的整数;控制器向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进排风单元根据控制指令对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通过提供上述系统,有效实现了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进而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对车内环境的需求,提高了车内乘员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广泛使用进排风口来给车内提供空气流动,调节车内温度。然而车内乘员度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例如,有些乘员好热,倾向于把车内温度调的比较低,而有些乘员怕冷,无法忍受较低的温度,从而导致车内乘员对车内温度有不同的需求。然而目前没有针对车内环境进行分区控制的方案。
因此,如何实现对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以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的需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用以对车内环境进行分区控制,以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的需求。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进排风单元;车辆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所述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设置于N个车辆座椅间的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N个进风口和N个排风口,所述N个进风口和所述N个排风口分别朝向所述N个车辆座椅,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进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的车内环境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车辆座椅的不同方向(左前方向、左后方向、右前方向和右后方向)分别设置了朝向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即在车辆座椅的周围设置进排风单元,并可以通过控制器分别对各车辆座椅周围设置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针对车辆中的某个座椅区域(即针对该座椅上的乘车人所在区域)的空气流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对车内环境的需求,提高车内乘员的体验。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位置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进排风单元部署位置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单元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和图10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模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车内环境控制方法的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用以实现车内环境的真正分区,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的实际需求。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术语中:
前立柱(A柱)、中立柱(B柱)、后立柱(C柱)是汽车上的三根竖梁(立柱),结合图1所示,其中:A柱1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B柱2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C柱3在后排座椅头枕的两侧。
车辆A柱、B柱和C柱通常为金属材质,能够撑起驾驶舱车顶,还可以对驾驶舱内的乘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驾驶舱被挤压变形。A柱、B柱和C柱可以和车身包括车架一体化设置。A柱、B柱和C柱还可以用作部分部件或装置的承载体,比如部分电器线路可设置于A柱、B柱和C柱内部,安全带可以设置在B柱上,照明音响、安全气囊等也可以安置在上面。基于上述对A柱、B柱和C柱的功能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进排风单元安装在A柱、B柱和C柱上。
参考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201以及分别与控制器201连接的多个进排风单元,如图2中的进排风单元P1~Pm(m为大于1的整数)。每一进排风单元包括或连接电机和风扇等部件(未在图中示出)。控制器201通过发送控制指令来调整电机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进风或排风功能。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进排风单元可以通过电连接方式与控制器201相连,该电连接可以为有线或无线连接,有线连接是指通过布线的方式将控制器201与进排风单元连接起来,而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等。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根据进排风单元所设置的位置的不同,其所包含的进风口数量和排风口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比如,设置于N个车辆座椅间的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N个进风口和N个排风口,上述N个进风口和上述N个排风口分别朝向车内N个车辆座椅,N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201用于向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使进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控制器201可以对所有进排风单元中的部分或全部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其中,针对被控制的每个进排风单元,对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开启或关闭部分或全部进风口;
-开启或关闭部分或全部排风口;
-设置部分或全部排风口的出风速度,也即设置部分或全部排风口的风力大小;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速度,也即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风力大小;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温度;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风向。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进风口内设置可调节的叶片,该叶片可以沿水平轴方向和/或垂直轴方向旋转以调整角度,从而控制进风口的风向。
本申请中的进排风单元的设置方式为:在车辆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具体实施时,可以针对每个车辆座椅,在其周围设置朝向该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其中,前后和/或左右相邻的座椅之间,可以共用同一进排风单元,例如主驾驶座椅与副驾驶座椅之间共用同一进排风单元等。
下面以图3所示的4座轿车为例,结合图4a和图4b对进排风单元的部署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前排座椅包括前排驾驶员座椅S1和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后排座椅包括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和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
参考图4a所示,对于2排4座的情况,可以在车辆内设置9个进排风单元,分别为:第一至第九进排风单元,依次表示为图4a中的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9。每个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一个进排风单元,例如前排驾驶员座椅S1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2、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5。前后和/或左右相邻的座椅之间,可以共用同一进排风单元,例如前排驾驶员座椅S1与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之间共用进排风单元P2和进排风单元P5。
可选地,可使用车辆A柱、B柱或C柱作为进排风单元的承载体。比如,如图4b所示,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3设置于车辆A柱上,进排风单元P4和进排风单元P6设置于B柱上,进排风单元P7和进排风单元P9设置与C柱上,而本申请中的进排风单元P2设置于中控大屏附近预设位置处,例如进排风单元P2设置在中控大屏下方可视位置处,紧邻中控大屏;进排风单元P5和进排风单元P8设置于车顶盖中间位置。当然,进排风单元也可以安装在其他承载体上,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如果以车头方向为纵向,则进排风单元P2的横向可以分别与进排风单元P1和进排风单元P3的横向重合;同理,进排风单元P5的横向可以分别与进排风单元P4和进排风单元P6的横向重合,即从车顶向下的视角来看,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2和进排风单元P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排风单元P8的横向可以分别与进排风单元P7和进排风单元P9的横向重合,即从车顶向下的视角来看,进排风单元P7、进排风单元P8和进排风单元P9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以图3所示的2排4座轿车为例描述了进排风单元的部署位置,共设置了(2+1)*3=9个进排风单元,同理,若车辆内部包括k排座椅,则可在该车辆内设置(k+1)*3个进排风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以图3所示的2排4座轿车为例描述了进排风单元的部署位置,但该部署方式可适用于具有与图3不同座椅数量以及座椅排列方式的车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进排风单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进风口,以及一个或多个排风口。根据进排风单元所部署的位置不同,其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数量可能不同,不同的进风口和/或排风口可以朝向不同的座椅。
以图4a或图4b所示的进排风单元的部署位置为例,由于进排风单元(P1,P3,P7,P9)设置于座椅边缘,因此可以最少包括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比如,如图5a所示,进排风单元P1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S1,进排风单元P3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进排风单元P7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进排风单元P9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
由于进排风单元(P2,P4,P6,P8)设置于2个座椅之间,因此可以最少包括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比如,如图5b所示,进排风单元P2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S1、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进排风单元P4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S1、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进排风单元P6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进排风单元P8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
由于进排风单元P5设置于4个座椅之间,因此可以最少包括4个进风口和4个排风口,比如,如图5c所示,所述4个进风口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S1、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以及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所述4个排风口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S1、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后排第二乘员座椅S3以及后排第三乘员座椅S4。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和/或排风口内可设置有叶片,通过控制进风口的叶片的角度可以控制进风口的进风方向,通过控制排风口中的叶片的角度可以控制排风口的排风方向。车内乘员可以手动拨动进风口或排风口中的叶片来主动调节进风或排风方向,也可以通过控制器201来控制叶片的旋转方向和/或旋转角度,进而控制风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内设置的进排风单元可通过控制器201进行控制,也可允许乘员手动控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1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控制部件,上述开关控制部件控制至少一个进排风单元,比如控制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开启或关闭。
参考图6a所示,控制器201可包括多个开关控制部件2011,一个开关控制部件2011控制一个进排风单元,具体可控制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开启以及关闭。
在另外的例子中,一个开关控制部件2011也可以控制多个进排风单元。
可选地,上述开关控制部件2011可以为单刀双掷开关也可以按键式开关,若为单刀双掷开关,可以通过向上或向下拨动来控制开启或关闭进风口。具体地,可以在一个开关控制部件2011中设置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然后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进风口,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排风口;也可以在一个开关控制部件2011中设置两个按键式开关,一个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进风口,另一个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排风口,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开关来控制进风口或排风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通过控制器201控制进排风单元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1可以接收并响应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发出的控制指令。参考图6b所示,控制器201中可包括用户界面指令处理单元2012、控制信号输出单元2013。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向控制器201发送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用于控制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用户界面指令处理单元2012用于接收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控制信号输出单元201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生成进排风单元控制指令,并将所述进排风单元控制指令发送给进排风单元。
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向控制器201发送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可以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进排风控制单元的工作模式。在通过一个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控制多个进排风控制单元的例子中,用户界面上显示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模式选项,比如显示有“定向排风模式”和“温度分区控制模式”,进一步地,“定向排风模式”可包括针对驾驶员座椅区域的排烟模式,针对副驾驶座椅区域的排烟模式等。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为了实现车辆内环境的分区控制,控制器201可向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进排风单元根据上述控制指令对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由于在车辆内每个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方向均设置有朝向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这样一来,通过控制车辆座椅周围设置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对车辆座椅区域的空气流动方向进行针对性控制,达到空气区域循环的效果,从而实现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满足车内乘员对车内环境的需求,提高乘员体验。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还包括与控制器201相连接的多个感应单元SS1~SSn(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7所示,其中,感应单元的数量一般与车辆座椅的数量相同。所述感应单元可向控制器201发送检测数据。进一步地,控制器201可以根据感应单元发送的检测数据,确定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并根据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向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可选地,每一感应单元可以通过电连接方式与控制器201相连,该电连接可以为有线或无线连接,有线连接是指通过布线的方式将控制器201与进排风单元连接起来,而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等。
具体地,可在车辆座椅的设定方向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应单元。可选地,上述设定方向位置为车辆座椅上方的车顶盖位置。感应单元可以与车辆座椅一一对应,用于对相应座椅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检测。以图3所示的4座椅车辆为例,参考图8所示,在4个座椅上方的车顶盖位置分别对应一个感应单元,即:感应单元SS1~感应单元SS4。
可选地,感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器可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图8,以感应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车辆座椅S1上方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该座椅S1附近区域的温度,并可将感知到的温度发送给控制器201,控制器201若确定出该温度与车内乘员预设的温度偏差较大,则通过控制车内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来调整车辆座椅S1附近的温度,以满足驾驶员需求。控制器201也可以将接收到的温度通过用户界面展示给驾驶员,由驾驶员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该车辆座椅S1区域中的温度。
结合图8,以感应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车辆座椅S1上方的烟雾传感器可以检测该车辆座椅S1附近区域的烟雾数据,并将烟雾数据发送给控制器201,由控制器201确定车辆座椅S1区域是否存在烟雾,若存在则通过开启车辆座椅S1附近的进排风单元中排风口,这样可以快速将车辆座椅S1区域附近的烟雾排出,以及控制车内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有效防止车辆座椅S1区域的烟雾扩散到其他座椅区域,实现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在车辆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朝向所述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并对各个进排风单元中包含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数量进行了设置,这样一来,控制器201通过向车内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进排风单元根据上述控制指令来控制车辆座椅周围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以对车辆中某个座椅区域的空气流向进行针对性控制,从而实现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进而满足位于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对车内环境的需求,提高了车内乘员的体验。此外,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感应单元,可以基于感应单元检测到的检测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对车内环境地自动调整,提高用户对车内环境的满意度。
基于上述图2或图7所示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为方便用户对车内环境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车内环境控制方案:
方案一:预先设置一种或多种控制模式以及每种控制模式对应的触发条件,所述触发条件具体可以基于感应单元的检测数据来设置,每种控制模式对应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满足某种触发条件时,则控制器201可以自动选择或切换到该触发条件所对应的控制模式,即控制相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方案二:预先设置一种或多种控制模式,并可提供给用户进行选择,每种控制模式对应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用户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控制模式,使得控制器201可以控制相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预先设置的控制模式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
控制模式1:整车通风模式
该模式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可包括:
仅开启全部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或者仅开启全部进排风单元中的排风口,或者同时开启全部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和排风口。
这样,当进风温度设置为常温时则可以实现车内整车通风,当进风温度设置为较低温度时则可以实现车内处于整车空调状态,无明显温度差别。
控制模式2:定向排风模式
若针对目标车辆座椅所在的区域进行定性排风,则该模式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可包括:
该目标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中的排风口开启,其他车辆座椅周围的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开启,使得车内空气向该目标车辆座椅的区域流动,而该目标车辆座椅区域的空气流向车外,从而实现定向排风。
例如,某个车辆座椅的乘员正在吸烟,则不可避免的会在该车辆座椅区域产生烟雾,此时可以开启该车辆座椅的左前和右前方向设置的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并开启其他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控制这些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指向该车辆座椅,从而避免其他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受到烟雾影响。
相应地,该模式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超过设定阈值。
控制模式3:温度分区控制模式
以将车内划分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为例(比如前排座椅区域为第一分区,后排座椅区域为第二分区;再比如,两排座椅中的左侧座椅所在区域为第一分区,两排座椅中的右侧座椅所在区域为第二分区),该模式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可包括:第一分区周围的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开启,且设置这些进风口的进风温度和/或进风方向;第二分区周围的进排风单元的排风口开启,且设置这些进风口的进风温度和/或进风方向,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备不同的温度,即车内分区温度控制。
以上仅列举了几种可能的车内环境的控制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上述方案一的一种具体实施流程。该流程可由控制器201执行,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具体地,检测数据可以但不限于为烟雾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比如烟雾浓度、气味浓度等等。
S102、根据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该步骤中,控制器201可以根据感应单元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符合目标控制模式的触发条件,若符合,则根据该目标控制模式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比如,若根据目标车辆桌椅的设定方向位置上设置的感应单元的检测数据,确定将所述目标车辆座椅所在区域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比如目标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由于吸烟导致该区域的烟雾浓度高于设定阈值,此时需要将该区域的烟雾排出到车外),则确定需要针对该目标车辆座椅开启“定向排风模式”,则根据该“定向排风模式”,确定目标车辆座椅的左前和右前方向设置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排风口开启、进风口关闭,其它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进风口开启、排风口关闭。
S103、根据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图10示例性地示出了上述方案二的一种具体实施流程。该流程可由控制器201执行,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1、接收用户界面触控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上显示有车内环境控制模式,以便用户通过触控方式选取。当用户选取其中的某种控制模式时,系统生成用户界面触控指令,该指令可被控制器201所接收。
举例来说,用户(比如驾驶座椅上的驾驶员或副驾驶座椅上的乘员)可选取用户界面中的“温度分区控制模式”选项以选择“温度分区控制模式”,从而生成相应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
S112、根据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目标进排风工作单元的工作模式。
该步骤中,控制器20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对应的控制模式,并确定该控制模式对应的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比如,若用户通过用户界面选择“温度分区控制模式”,并根据用户界面提示设置不同分区的温度,则控制器201可确定该模式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分区周围的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开启,且这些进风口的进风温度为用户设定的该分区的温度;第二分区周围的进排风单元的排风口开启,且设置这些进风口的进风温度为用户设定的该分区的温度。
S113、根据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目标进排风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控制部件,其中至少一个开关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车内环境控制模式,比如某个开关控制部件对应于“温度分区控制模式”。当用户通过该开关控制部件选取“温度分区控制模式”后,控制器201可向该控制模式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发送指令以对这些控制进排风单元进行控制。
下面以图4a或图8所示的4座轿车为例,并结合图11a~图11c分别说明上述图9和图10的实现过程。
根据图9所示的流程,参考图11a所示,在S101中,位于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上方的感应单元SS2中的烟雾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发送给控制器201;在S102中,控制器201判断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超过设定阈值,则确定前排第一乘员座椅S2区域(如图中的区域D1)存在烟雾,需要针对该区域开启“定向排风模式”,并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模式所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配置信息;在S103中,控制器201向相应的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具体的,控制器201向9个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开启进排风单元P2中朝向车辆座椅S2的排风口,开启进排风单元P3中朝向车辆座椅S2的排风口,开启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5、进排风单元P6、进排风单元P7、进排风单元P8和进排风单元P9中的进风口,并控制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7、进排风单元P6、进排风单元P8和进排风单元P9中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指向区域D1,即控制进排风单元P1向右后方向送风,控制进排风单元P4和进排风单元P7向右前方向送风,同时控制进排风单元P5、进排风单元P6、进排风单元P8和进排风单元P9向车头部分所在的方向送风,此外还控制进排风单元P2中的排风口向左前方向排风,以及控制进排风单元P3中的排风口向右前方向排风,使得在区域D1形成负压,这样车内会形成图11a中虚线所示的气流,该气流是一个从后向前、从左向右的流动过程,该气流可以将车辆座椅S2位置上的乘员附近的烟雾控制在区域D1范围内,并从进排风单元P2和进排风单元P3的排风口排出,实现了区域D1与车内其他区域的分区,减少了车内其他乘员接触烟雾的机会和剂量。可选地,还可以控制上述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的进风速度和/或控制上述进排风单元的排风口的排风大小,以调整烟雾的排出时间。
根据图10所示的流程,参考图11b所示,当车内不同区域的乘员对温度需求不同时,则可以通过用户界面上显示的车内环境控制模式来选取温度分区控制模式,然后根据用户界面提示设置第一分区(如图11b中的区域C1和C2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如图11b中的区域D1和区域D2为第二分区)的温度,由此生成与该模式对应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在S111中,控制器201会接收到与温度分区控制模式对应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在S112中,控制器201根据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用户开启“温度分区控制模式”,并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模式所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配置信息;在S113中,控制器201向相应的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具体地,控制器201向9个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开启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7、进排风单元P3、进排风单元P6和进排风单元P9中至少一个排风口,开启进排风单元P2、进排风单元P5和进排风单元P8中的进风口,并控制进排风单元P2的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示左前侧区域C1和右前侧区域D1,同时开启进排风单元P5的4个进风口,并控制这4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左前侧区域C1、左后侧区域C2、右前侧区域D1和右后侧区域D2,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8中的2个进风口,并控制这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左前侧区域C1和右前侧区域D1,这样一来,可以向区域C和区域D进入冷空气,通过控制进排风单元P2、进排风单元P5和进排风单元P8中进风口的进风速度和温度来控制进入区域C和区域D的进风量大小和进风温度大小,以及通过控制区域C和区域D的排风量大小来实现区域C和区域D达到不同的温度。例如,欲实现区域C温度要低于区域D温度,则可以将进风方向指向区域C的进风口的进风速度调至最大,然后将进风方向指向区域D的进风口的进风速度调小,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1中的排风口并向左前方向排风,开启进排风单元P4中的2个排风口并向左侧排风,开启进排风单元P7中的排风口并向左后方向排风,这样一来,可以快速向外排出区域C的暖空气,同时开启进排风单元P3中的排风口并向右前方向排风,开启进排风单元P6中的1个排风口并向右侧排风,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9中的排风口并向右后方向排风,这样一来,使得区域C和区域D形成两个独立的气流循环,有效降低了气流的混叠,进而减少热量在区域C和区域D的之间传导,有效实现了区域C和区域D具有不同的温度,进一步提升了分区温度控制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实现更多区域的温度分区控制,根据图10所示的流程,参考图11c所示,车内乘员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显示的车内环境控制模式来选取温度分区控制模式,然后根据用户界面提示设置第一分区(如图11c中的区域C1)、第二分区(如图11c中的区域C2)、第三分区(如图11c中的区域D1)和第四分区(如图11c中的区域D2)的温度,由此生成与该模式对应的用户界面触控指令,在S111中,控制器201会接收上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在S112中,控制器201会根据该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用户开启“温度分区控制模式”,且四分区时,生成并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模式所对应的一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配置信息;在S113中,控制器201向相应的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具体地,控制器201向9个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开启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3、进排风单元P7和进排风单元P9的排风口,并开启进排风单元P2、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5、进排风单元P6和进排风单元P8中的进风口,然后可以根据这四个区域期望达到的温度来控制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3、进排风单元P7和进排风单元P9中的排风口的排风速度以控制排风量,和/或控制进排风单元P2、进排风单元P4、进排风单元P5、进排风单元P6和进排风单元P8中的进风口的进风速度以控制进风量,以实现这4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例如,开启进排风单元P1、进排风单元P3、进排风单元P7和进排风单元P9中至少一个进风口,可以开启进排风单元P2中的2个进风口,并将这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区域C1和区域D1;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4中的2个进风口,并将这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区域C1和区域C2;开启进排风单元P5中的4个进风口,然后控制4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区域C1、区域D1、区域C2和区域D2,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6中的2个进风口,并控制这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区域D1和区域D2;以及开启进排风单元P8中的2个进风口,并控制这2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分别指向区域C2和区域D2,由此可以实现区域C1、区域C2、区域D1和区域D2这4个区域形成4个独立的气流循环,降低了这4个区域间气流的混叠,进而减少了热量在这四个区域之间的传导,通过控制4个区域中相应进风口的进风量或相应排风口的排风量,来实现这四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的,有效提升了分区温度控制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进排风单元中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也可以由车内乘员手动打开或关闭,这样车内乘员可以自主调整其所在区域的环境。
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根据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实现了车内环境的分区控制,提高了车内乘员对车内环境的需求。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由于上述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车内环境控制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21,用于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处理单元12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
发送单元123,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122,具体用于根据目标车辆桌椅的设定方向位置上设置的感应单元的检测数据,确定将所述目标车辆座椅所在区域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座椅的左前和右前方向设置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排风口开启、进风口关闭;其它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进风口开启、排风口关闭。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24,用于接收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用于指示对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进行空气隔离;
所述处理单元122,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目标进排风工作单元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相邻处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进风口开启、且进风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其他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排风口开启;
所述发送单元123,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各部分按照功能划分为各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在介绍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之后,接下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计算机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参阅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该计算机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310(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1320、输入设备1330和输出设备1340等,输入设备1330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1340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13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1310提供存储器132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320可以用于存储上述车内环境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1310通过调用存储器1320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1310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任一方法所述的任一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进排风单元;
车辆座椅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方向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车辆座椅的进排风单元;
所述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设置于N个车辆座椅间的进排风单元包括至少N个进风口和N个排风口,所述N个进风口和所述N个排风口分别朝向所述N个车辆座椅,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进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前排驾驶员座椅、前排第一乘员座椅、后排第二乘员座椅以及后排第三乘员座椅;
所述多个进排风单元包括第一至第九进排风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三进排风单元设置于车辆前立柱上,第四和第六进排风单元设置于车辆中立柱上,第七和第九进排风单元设置于车辆后立柱上,第二进排风单元设置在车内中控大屏附近预设位置处,第五和第八进排风单元设置在车顶盖中间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第七、第九进排风单元分别包括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
所述第一进排风单元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所述前排驾驶员座椅;
所述第三进排风单元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所述前排第一乘员座椅;
所述第七进排风单元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所述后排第二乘员座椅;
所述第九进排风单元的1个进风口和1个排风口朝向所述后排第三乘员座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第八进排风单元分别包括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
所述第二进排风单元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前排第一乘员座椅;
所述第四进排风单元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驾驶员座椅、后排第二乘员座椅;
所述第六进排风单元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前排第一乘员座椅、后排第三乘员座椅;
所述第八进排风单元的2个进风口和2个排风口均分别朝向后排第二乘员座椅、后排第三乘员座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进排风单元包括4个进风口和4个排风口,所述4个进风口分别朝向所述前排驾驶员座椅、前排第一乘员座椅、后排第二乘员座椅以及后排第三乘员座椅,所述4个排风口分别朝向所述前排驾驶员座椅、前排第一乘员座椅、后排第二乘员座椅以及后排第三乘员座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控制部件,所述开关控制部件控制至少一个进排风单元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开启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用户界面指令处理单元以及控制信号输出单元;
所述用户界面指令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用于控制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生成进排风单元控制指令,并将所述进排风单元控制指令发送给进排风单元。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感应单元:
车辆座椅的设定方向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应单元;
所述感应单元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方向位置为车辆座椅上方的车顶盖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器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根据所述感应单元发送的检测数据,确定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向所述进排风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12.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包括对所述多个进排风单元中的部分或全部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其中,针对被控制的每个进排风单元,对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开启或关闭部分或全部进风口;
开启或关闭部分或全部排风口;
设置部分或全部排风口的出风速度;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速度;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温度;
设置部分或全部进风口的进风风向。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的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车辆桌椅的设定方向位置上设置的感应单元的检测数据,确定将所述目标车辆座椅所在区域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则确定:
所述目标车辆座椅的左前和右前方向设置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排风口开启、进风口关闭;
其它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进风口开启、排风口关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界面触控指令,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用于指示对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进行空气隔离;
根据所述用户界面触控指令确定目标进排风工作单元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相邻处的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进风口开启、且进风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第一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车辆座椅区域,其他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为排风口开启;
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1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实现车内环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单元检测的检测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的工作模式生成控制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进排风单元。
1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1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18404.4A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Pending CN109677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8404.4A CN1096772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8404.4A CN1096772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7233A true CN109677233A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8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8404.4A Pending CN1096772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72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72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广东天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通风节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14228575A (zh) * 2021-11-30 2022-03-2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5183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控制局部气流的吸力面的汽车hvac系统
CN204757270U (zh) * 2015-07-07 2015-11-11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三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CN106427868A (zh) * 2016-10-21 2017-02-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CN107584985A (zh) * 2016-07-08 2018-01-1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中的用户需求式气候控制
CN207106098U (zh) * 2017-07-04 2018-03-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风量控制系统
CN209833296U (zh) * 2018-12-12 2019-12-24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5183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控制局部气流的吸力面的汽车hvac系统
CN204757270U (zh) * 2015-07-07 2015-11-11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三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CN107584985A (zh) * 2016-07-08 2018-01-1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中的用户需求式气候控制
CN106427868A (zh) * 2016-10-21 2017-02-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CN207106098U (zh) * 2017-07-04 2018-03-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风量控制系统
CN209833296U (zh) * 2018-12-12 2019-12-24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72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广东天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通风节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14228575A (zh) * 2021-11-30 2022-03-2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3829B2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for driver and passenger of a vehicle
US10723198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and ventilation method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70291469A1 (en) Electronic ventilation register control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518609B2 (en) Air outlet for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CN104871121B (zh) 移动控制台
CN111971191B (zh) 用于控制用户界面和空气调节单元的方法和系统
US201900772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thermal comfort in a vehicle passenger cabin
US20180009288A1 (en) User demanded climate control in a vehicle
US20100327070A1 (en) Touch sensitive interface for heating or air conditioning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ame
US20230176726A1 (en) Interactive air vent control interface
US10384514B2 (en) Autonomous vehicle air register control
JP2020500775A (ja) 通気孔制御を備えたインフォテインメントシステム
CN109677233A (zh)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US10486492B2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EP3303031B1 (en) Auxiliary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use in a vehicle
JP201700743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93271B2 (ja) 風向制御システム、風向制御方法
CN209833296U (zh)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US20190126720A1 (en) Intelligent hvac system for effective passenger cabin airflow distribution
CN108422833A (zh) 控制从机动车辆调风器排出的空气羽流的方法
CN104442274B (zh) 一种车辆空调状态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66952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콘트롤러
EP3053765B1 (e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different user-selectable operating profiles
CN104709198B (zh) 用于通过机动车中的操作体操作机动车功能的装置和设备
KR10246060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