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2790A -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2790A
CN109672790A CN201811097984.4A CN201811097984A CN109672790A CN 109672790 A CN109672790 A CN 109672790A CN 201811097984 A CN201811097984 A CN 201811097984A CN 109672790 A CN109672790 A CN 109672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platform
ratio
traffic platform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79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2790B (zh
Inventor
姚顺
郭伟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979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2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54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in networks
    • H04M3/2263Network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8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65Presence servic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erms of media capability or network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04M3/5166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s or voice portals, e.g. as front-e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04M3/5183Call or contact centers with computer-telephony arrangements
    • H04M3/5191Call or contact centers with computer-telephony arrangements interacting with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若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其中,处于灰度状态的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为灰度版本。本发明能够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以及提高话务平台的切换便利性。

Description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话务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软硬件价格的走低,呼叫中心系统已经从一些高端贵族企业转向平民化应用,呼叫中心系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通过呼叫中心系统,企业人员在进行信息查询、咨询、投诉等业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服务对象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呼出业务。目前,为了保证呼叫中心系统的正常运行,设置两个话务平台,分别为主话务平台和备份话务平台,在主话务平台故障时,启用备份话务平台。
然而,主话务平台和备份话务平台完全独立,在发布路由版本时,需要开发两套代码,进行两次版本发布,且在发布版本之前需要进行生产测试,而由于主话务平台和备份话务平台完全独立,无法通用化测试,不便于版本的测试和发布。
因此,如何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以及提高话务平台的切换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所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话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配置相同;
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
可选地,所述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一状态码与所述第一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一匹配结果;
获取第二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二状态码与所述第二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二匹配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并依据所述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
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
可选地,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包括:
查询预存的异常访问比例与进线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可选地,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包括:
查询预存的进线比例与阶梯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进线比例对应的阶梯比例;
用所述阶梯比例加上所述进线比例得到总进线比例,并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总进线比例。
可选地,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确定预存的进线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
若预存的进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则生成版本更新消息,并将所述版本更新消息发送至预设邮箱。
可选地,所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还包括:
定时查询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
若查询到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数据库中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则将标记的话务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对所述话务数据进行去标记处理。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装置,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并依据所述第一状态码和所述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请求引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设备,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其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其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使用具备相同配置的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第一话务平台作为备份平台使用,第二话务平台作为主平台使用,通过在备份话务平台中发布灰度版本,并采用分流的方式对灰度版本进行测试,不会影响主话务平台,且由于备份话务平台和主话务平台采用相同的配置,只需要在备份话务平台对灰度版本进行测试即可,有效的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的话务请求引流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主要应用于话务请求引流设备,该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可以是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便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具有显示和处理功能的设备。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话务请求引流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继续参照图1,图1中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以及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在图1中,网络通信模块主要用于连接服务器,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该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由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实现,该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可以是PC、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可选为图1所示的设备,所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步骤S102,若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
主话务平台和备份话务平台完全独立,在发布路由版本时,需要开发两套代码,进行两次版本发布,且在发布版本之前需要进行生产测试,而由于主话务平台和备份话务平台完全独立,无法通用化测试,不便于版本的测试和发布,此外,在主话务平台故障时,需要坐席将属于主话务平台的分机号修改为属于备份话务平台的分机号,并切换速拨表之后,才能将话务迁移至备份话务平台,无法在主话务平台出现故障时,快速的进行话务平台的切换。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以下详细介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具体步骤:
步骤S101,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该话务请求引流设备与第一话务平台、第二话务平台和语音网关连接,该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可访问第一话务平台、第二话务平台和语音网关,第一话务平台与第二话务平台的配置相同,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的速拨表转接技能组、路由策略和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当)流程均相同,语音网关用于接收外部的话务请求,其中,第一话务平台为备份话务平台,第二话务平台为主话务平台。
本实施例中,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正常状态、灰度状态和版本回退状态,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第一状态码包括但不限于表示第一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的状态码、表示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的状态码和表示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版本回退状态的状态码,第二状态码包括但不限于表示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的状态码和表示第二话务平台处于异常状态的状态码。状态码可由数字组成,也可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话务请求引流设备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即获取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并依据该第一状态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以及依据第二状态码,确定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具体地,获取第一预设状态码组,并将第一状态码与第一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一匹配结果,即获取与第一状态码对应的预设状态码;然后获取第二预设状态码组,并将第二状态码与第二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二匹配结果,即获取第二状态码对应的预设状态码;最后依据第一匹配结果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即查询第一状态码对应的预设状态码与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表,确定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以及依据第二匹配结果确定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即查询第二状态码对应的预设状态码与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表,确定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步骤S102,若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其中,处于灰度状态的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为灰度版本。
本实施例中,需要发布新版本时,运维开发人员在第一话务平台中发布新版本的速拨表转接技能组、路由策略和IVR,即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为灰度版本,当第一话务平台检测到发布的新版本的路由策略时,将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置为灰度状态对应的状态码,用于表示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发布状态。如果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则话务请求引流设备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的进线比例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为1:9。
其中,第一话务平台在执行新的路由策略时,通过告警和人工拨测的方式对发布的策略进行拨测验证,确定第一话务平台中发布的灰度版本是否达到预期的需求,如果第一话务平台中发布的灰度版本达到预期的需求,则提醒运维开发人员在第二话务平台中发布灰度版本,如果第一话务平台中发布的灰度版本不符合要求,即效果未达到要求,则提醒运维人员对第一话务平台进行版本回退操作,当运维人员对第一话务平台进行版本回退操作时,第一话务平台将第一状态码置为表示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版本回退状态的状态码。
其中,话务请求的具体引流方式为按照各话务请求接入语音网关的接入时间,确定各话务请求的引流顺序,并按照该引流顺序和预设的进线比例,将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例如,预设的进线比例为1:9,将第一至第九通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二话务平台,并将第十通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将第十一至十九通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二话务平台,并将第二十通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以此类推,将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
进一步地,如果第一话务平台状态版本回退状态,且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全部引流至第二话务平台,其中,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回退操作包括回退路由策略和回退IVR流程。具体实施中,记录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的话务请求的访问信息,并将访问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以间隔预设时间对数据库中的访问信息进行统计,如果出现数据异常,则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二话务平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时间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中,如果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均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以减少第二话务平台的负载压力。
如果第一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且第二话务平台处于异常状态,则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全部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其中,在引流话务请求之前,确定第一话务平台是否处于灰度状态,如果第一话务平台不处于灰度发布状态,则将通过语音网关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全部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如果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发布状态,则进一步地确定第一话务平台是否由灰度发布状态转换为版本回退状态,如果第一话务平台持续保持灰度发布状态,则将通过语音网关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全部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如果第一话务平台由灰度发布状态转换为版本回退状态,则提醒运维开发人员对第一话务平台进行版本回退操作,并在检测到第一话务平台版本回退完成之后,将通过语音网关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全部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通过对两个平台的状态进行监控,能够在一个话务平台出现异常时,将话务请求引流至另一个正常的话务平台,不需要手动切换话务平台,有效的提高话务平台的切换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话务平台的话务数据,第二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二话务平台的话务数据,当发生话务平台切换之后,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中的话务数据存在未同步的情况,具体地,定时查询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如果查询到第一话务平台的数据库中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则将标记的话务数据传输至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对话务数据进行去标记处理,实现双平台的话务数据同步。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使用具备相同配置的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第一话务平台作为备份平台使用,第二话务平台作为主平台使用,通过在备份话务平台中发布灰度版本,并采用分流的方式对灰度版本进行测试,不会影响主话务平台,且由于备份话务平台和主话务平台采用相同的配置,只需要在备份话务平台对发布的灰度版本进行测试即可,有效的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了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之后,该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3,确定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
本实施例中,在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和第二话务平台的过程中,设备获取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的话务请求的访问信息,并将该访问信息存储至数据库,然后定时对数据库中的访问信息进行统计,以获取话务请求异常数和话务请求总数,并用该话务请求异常数除以该话务请求总数,以获取异常访问比例,且将该异常访问比例写入预设存储区域中,设备定时确定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即定时从预设存储区域中读取异常访问比例,并确定该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比例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104,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
本实施例中,如果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如果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高于第一预设比例,则提醒运维人员,其中,进线比例的具体调整方式可以为查询预存的异常访问比例与进线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并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还可以为查询预存的进线比例与阶梯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表,获取进线比例对应的阶梯比例,然后用该阶梯比例加上该进线比例得到总进线比例,并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该总进线比例。
进一步地,如果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确定预存的进线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如果预存的进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则生成版本更新消息,并将版本更新消息发送至预设邮箱。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在第一话务平台中的灰度版本运行正常时,逐步调整引流至第一话务平台的话务请求的比例,对灰度版本进行测试,进一步地提高版本测试和发布的便利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话务请求引流装置。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装置为虚拟装置,存储于图1所示话务请求引流设备的存储器1005中,用于实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的所有功能;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话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配置相同;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其中,处于灰度状态的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为灰度版本。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101,用于获取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并依据所述第一状态码和所述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请求引流模块102,用于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确定模块101还用于:
获取第一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一状态码与所述第一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一匹配结果;
获取第二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二状态码与所述第二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二匹配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并依据所述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
比例调整模块,用于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比例调整模块还用于:
查询预存的异常访问比例与进线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比例调整模块还用于:
查询预存的进线比例与阶梯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进线比例对应的阶梯比例;
用所述阶梯比例加上所述进线比例得到总进线比例,并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总进线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确定预存的进线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
发送模块,用于若预存的进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则生成版本更新消息,并将所述版本更新消息发送至预设邮箱。
进一步地,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定时查询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若查询到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数据库中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则将标记的话务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对所述话务数据进行去标记处理。
其中,上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其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步骤。
其中,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话务平台与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配置相同;
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其中,处于灰度状态的第一话务平台的版本为灰度版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一状态码与所述第一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一匹配结果;
获取第二预设状态码组,并将所述第二状态码与所述第二预设状态码组中的各预设状态码进行匹配,以获取第二匹配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并依据所述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是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
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包括:
查询预存的异常访问比例与进线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异常访问比例对应的进线比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包括:
查询预存的进线比例与阶梯比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进线比例对应的阶梯比例;
用所述阶梯比例加上所述进线比例得到总进线比例,并将预设的进线比例替换为所述总进线比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预设的进线比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预设存储区域中的异常访问比例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则确定预存的进线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
若预存的进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则生成版本更新消息,并将所述版本更新消息发送至预设邮箱。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还包括:
定时查询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
若查询到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数据库中存在标记的话务数据,则将标记的话务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对所述话务数据进行去标记处理。
8.一种话务请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话务平台的第一状态码和第二话务平台的第二状态码,并依据所述第一状态码和所述第二状态码确定所述第一话务平台的状态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的状态;
请求引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处于灰度状态,且所述第二话务平台处于正常状态,则按照预设的进线比例,将接收到的话务请求引流至所述第一话务平台和所述第二话务平台。
9.一种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请求引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其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话务请求引流程序,其中所述话务请求引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话务请求引流方法的步骤。
CN201811097984.4A 2018-09-20 2018-09-20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672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984.4A CN109672790B (zh) 2018-09-20 2018-09-20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984.4A CN109672790B (zh) 2018-09-20 2018-09-20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2790A true CN109672790A (zh) 2019-04-23
CN109672790B CN109672790B (zh) 2021-10-01

Family

ID=6614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7984.4A Active CN109672790B (zh) 2018-09-20 2018-09-20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27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05A (zh) * 2021-08-12 2021-12-07 深圳市珍爱捷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公有云双活结构的流量切换方法及流量管理服务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3690A1 (en) * 1999-05-03 2001-11-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figuration tracking system
CN103095743A (zh) * 2011-10-28 2013-05-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灰度发布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378304A (zh) * 2013-08-14 2015-02-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99988A (zh) * 2014-04-24 2015-1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灰度发布的方法、访问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CN105450461A (zh) * 2014-06-05 2016-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955878A (zh) * 2016-04-20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端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302439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客户端及服务端
CN106657259A (zh) * 2016-10-28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服务器集群的路由服务器及路由服务方法
CN106874189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江苏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7301055A (zh) * 2017-07-19 2017-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升级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17941A (zh) * 2017-07-06 2017-11-03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融合多呼叫中心平台的座席登录系统
CN107864175A (zh) * 2017-08-24 2018-03-3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88444A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牛鼎丰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监控方法、服务监控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156038A (zh) * 2017-12-29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分发方法、装置、接入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08536570A (zh) * 2018-03-28 2018-09-14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直播间灰度压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3690A1 (en) * 1999-05-03 2001-11-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figuration tracking system
CN103095743A (zh) * 2011-10-28 2013-05-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灰度发布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378304A (zh) * 2013-08-14 2015-02-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99988A (zh) * 2014-04-24 2015-1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灰度发布的方法、访问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CN105450461A (zh) * 2014-06-05 2016-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955878A (zh) * 2016-04-20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端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302439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客户端及服务端
CN106657259A (zh) * 2016-10-28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服务器集群的路由服务器及路由服务方法
CN106874189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江苏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7317941A (zh) * 2017-07-06 2017-11-03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融合多呼叫中心平台的座席登录系统
CN107301055A (zh) * 2017-07-19 2017-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升级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64175A (zh) * 2017-08-24 2018-03-3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88444A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牛鼎丰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监控方法、服务监控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156038A (zh) * 2017-12-29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分发方法、装置、接入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08536570A (zh) * 2018-03-28 2018-09-14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直播间灰度压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05A (zh) * 2021-08-12 2021-12-07 深圳市珍爱捷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公有云双活结构的流量切换方法及流量管理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2790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9376B2 (en) Enhanced analogue of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for mobile phones and similar handheld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5633826B2 (ja) 履歴管理装置、履歴管理方法及び履歴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7943841A (zh) 流式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5655B (zh) 呼叫中心坐席线路测试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049113A (zh) 业务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64881A (zh) 分布式系统后台重试方法及装置
CN109359118B (zh)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
US20130310014A1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Storing Memo During Call
CN105827459A (zh) 智能设备呼叫维修中心的方法和装置
KR101087907B1 (ko) 단말 기능 테스트 시스템, 테스트 서버, 어플리케이션 개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231936A (zh) 一种移动端流程引擎框架及移动端流程引擎的使用方法
CN1972470A (zh) 个性化回铃音设置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方法
CN109672790A (zh) 话务请求引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0345A (zh) 页面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0624A (zh) 测试链路报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28199A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系统的更新方法及终端
JP2014039191A (ja) 履歴管理装置、履歴管理方法及び履歴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5145722A (zh) 切换微服务架构和单体架构的系统及方法
CN111147366B (zh) 一种自动线路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246281B (zh) 一种来电接听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880831A (zh) 服务器同步更新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4135A (zh) 基于MongoDB的答题数据统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688490A (zh) 知识图谱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JP6350670B2 (ja) 応対支援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0142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ingless voicema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