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8247B -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8247B
CN109668247B CN201811604167.3A CN201811604167A CN109668247B CN 109668247 B CN109668247 B CN 109668247B CN 201811604167 A CN201811604167 A CN 201811604167A CN 109668247 B CN109668247 B CN 109668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hrottling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out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4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8247A (zh
Inventor
陈东
黄春
刘合心
任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41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8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8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中间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及节流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节流组件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与所述中间换热器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连接。上述空调器可以在需要进行除霜时,通过控制节流组件停止节流,利用从室内换热器中流出的高温液态制冷剂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冲刷,再配合中间换热器替代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空调器在整个除霜过程中可以维持于制热模式,不影响室内的制热效果,提高空调器除霜模式下的舒适度,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空调室外机盘管结霜不可避免。同时,空调室外机上所结霜将直接影响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因此,通常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便需要经常要进入除霜模式。
目前常用除霜方式采用临时切换制热-制冷模式,利用高温气态制冷剂冲刷室外盘管,霜层融化后机组再启动制热模式继续运行。然而,上述除霜方式在除霜过程中室内制热停滞,严重影响用户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除霜过程对空调器的舒适度造成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中间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及节流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节流组件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与所述中间换热器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连接。上述空调器可以在需要进行除霜时,通过控制节流组件停止节流,利用从室内换热器中流出的高温液态制冷剂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冲刷,再配合中间换热器替代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空调器在整个除霜过程中可以维持于制热模式,不影响室内的制热效果,提高空调器除霜模式下的舒适度,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室外换热器还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上。避免中间换热器结霜,协调除霜过程中室外换热器除霜效果和室内机的制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三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和节流组件之间的管路连通。加速室外换热器的化霜速度。
进一步地,中间换热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盘管通过第一进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通过第一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与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将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连通。加速室外换热器的化霜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换热器还包括: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上。提高中间换热器将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制冷剂的效果,避免液击现象的产生,同时加速室外换热器的化霜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二节流单元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与第二电磁阀并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空调器,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判定满足触发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外风机停止工作;控制所述节流组件退出节流模式,以使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入冷凝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进入所述节流模式,以使所述中间换热器进入蒸发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室外换热器还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进入所述节流模式的方式包括: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定具备停止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控制所述节流组件进入所述节流模式;控制所述外风机启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和节流组件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管温为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管路温度;依据所述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包括:当所述第一管温与所述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当所述第一管温与所述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空调器正常制热过程中制冷剂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空调器除霜模式下制冷剂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器;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21-外风机;30-中间换热器;31-第一进口;32-第一出口;33-第一盘管;34-第二进口;35-第二出口;36-换热管路;40-第一节流单元;50-节流组件;51-第二节流单元;52-第二电磁阀;60-压缩机;70-四通阀;80-第一电磁阀;90-第三电磁阀;111-第一管路;112-第二管路;113-第三管路;114-第四管路;115-第五管路;116-第六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进行制热的原理为利用通过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向室内放热,产生制热效果。流出室内机的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后以低温液态进入室外机换热器,此时,为了防止液击压缩机的情况发生,需要通过室外换热器将进入其内的制冷剂转换气态再回到压缩机中。然而,室外换热器将制冷剂由液态转换为气态时需要从外界吸热。长时间的制热过程中,室外换热器从外机吸热,不可避免的会在室外换热器外侧出现凝霜。室外换热器出现凝霜将直接影响到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因此,通常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便需要经常要进入除霜模式。
目前常用除霜方式采用切换制热-制冷模式。具体地,当需要进行除霜时,通过控制四通阀,将空调器由制热模式切入制冷模式。在切换到制冷模式后,从压缩机内排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先进入室外换热器,以实现融化室外换热器外侧的凝霜。接着,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流出后通过节流元件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的制冷剂需要通过室内换热器从外界吸热,以避免回到压缩机时对压缩机造成液击。显然,在此过程中室内机不仅会停止制热,还会一定程度上拉低室内环境温度,给用户不好的使用体验,降低空调器制热的舒适性。另外,室内换热器的盘管在除霜过程中自身温度会降低,在空调器重启正常制热后,通过其的制冷剂需要先传递热量给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提高盘管温度,才能向外界散热,这一过程将造成热量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用于改善上述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在不将空调器10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也能到达很好的除霜效果,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中间换热器30、第一节流单元40及节流组件50。可选地,中间换热器30与室外换热器20均设置于空调器100的室外机,室内换热器10设置于空调器100的室内机。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1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通过所述节流组件50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0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40与所述中间换热器30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30与所述空调器100的压缩机60连通。具体地,中间换热器30与四通阀70连接,四通阀70连接该空调器100的压缩机6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0的进、出口分别与节流组件50和空调器100的四通阀70连接。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换热器10在四通阀70和节流组件50的配合下,进入蒸发模式,以使通过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可以从外界吸热。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10在四通阀70和节流组件50的配合下,进入冷凝模式,以使通过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可以向外界放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20的进、出口分别与节流组件50和空调器100的四通阀70连接。可选地,将室外换热器20与四通阀70连通的流路可以包括至少一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室外换热器20与四通阀70之间连通的流路可以包括由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单元40、中间换热器30以及四通阀70的管路组成的流路。以使在除霜过程中,制冷剂可以依次通过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单元40、中间换热器30后,进入四通阀70。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电磁阀80。室外换热器20与四通阀70之间连通的流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由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20、第一电磁阀80及四通阀70的管路组成的流路。以便使正常制热过程中,制冷剂可以从室外换热器20通过第一电磁阀80后,直接进入四通阀70。
具体地,在同时存在由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单元40、中间换热器30以及四通阀70的管路组成的流路和由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20、第一电磁阀80及四通阀70的管路组成的流路时,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单元40、中间换热器30、第一电磁阀80以及四通阀7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中间换热器30通过第一管路111与连接于第一电磁阀80和室外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连通。中间换热器30通过第二管路112与连接于第一电磁阀80和四通阀70之间的管路连通。如图1中所示,第一节流单元40位于第一管路11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换热器30可以包括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及第一盘管33。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通过第一盘管33连通。进一步地,中间换热器30的第一进口31通过第一管路11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8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连通,中间换热器30的第一出口32通过第二管路112与所述第一电磁阀80和所述四通阀70之间的管路连通。可以理解的,第一盘管33通过第一进口31与第一管路111连通,第一盘管33通过第一出口32与第二管路112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能是起到节流作用的元件,第一节流单元40在节流模式下,连接其两端的管路之间存在压差。可选地,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包括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节流阀或毛细管之中的任意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选用毛细管作为第一节流单元40时,为了能达到调节第一节流单元40开度的效果,可以采用多根并联的不同型号的毛细管,通过选择导通的毛细管的方式实现对第一节流单元40开度调节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电磁阀80的配合下,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进入节流模式或退出节流模式。具体地,在室外换热器20与四通阀70之间同时存在前述提及的两种流路时,只要第一电磁阀8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节流单元40维持于一预设的较小的开度值时,由于第一节流单元40的阻力,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的制冷剂会直接通过第一电磁阀80进入四通阀70,于第一节流单元40而言,无制冷剂通过,因此,可以视为第一节流单元40退出了节流模式。只要第一电磁阀80处于关闭,由于制冷剂仅能通过中间换热器30进入四通阀70,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调节其两侧的制冷剂的压差,因此,可以视为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了节流模式。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室外换热器20只能通过中间换热器30所属流路连通压缩机60时,将第一节流单元40对应的开度固定于一预设的较大的开度值时,使第一节流单元40两侧的压力接近,可以视为第一节流单元40退出了节流模式;使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依据过冷度调节对应的开度,使第一节流单元40两侧的压力差可以被调节,可以视为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了节流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节流组件50可以能是起到节流作用的元件组合,节流组件50在节流模式下,可以调节连接其两端的管路之间存在压差。上述节流组件50一侧通过第五管路115与室内换热器10连接,另一侧通过第六管路116与室外换热器20连接。上述节流组件50包括第二节流单元51和第二电磁阀52。所述第二节流单元5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52并联。
可选地,在第二节流单元51和第二电磁阀52的配合下,节流组件50可以进入节流模式,调节第五管路115和第六管路116之间的压差;在第二节流单元51和第二电磁阀52的配合下,节流组件50也可以退出节流模式,使第五管路115和第六管路116之间的压力接近。具体地,当第二电磁阀52开启时,节流组件50退出节流模式。当第二电磁阀52关闭时,节流组件50进入节流模式。可以理解的,当第二电磁阀52开启时,节流组件50对应的开度不会低于第二电磁阀52的开度,于节流组件50而言,此时已无法起到节流作用。
可选地,第二节流单元51可以包括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节流阀或毛细管等之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为了加快中间换热器30将液态的制冷剂转换为气态的效率,也为了将高热量的制冷剂引入室外换热器20,加快室外换热器20的除霜速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磁阀90。压缩机60的排气口通过第三电磁阀90与室外换热器20和节流组件50之间的管路连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空调器100包括第三管路113及第四管路114,第三管路113与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7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114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5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0将所述第三管路113和所述第四管路114连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中间换热器30还包括第二进口34、第二出口35和换热管路36。第二进口34、第二出口35通过换热管路36连通。第一盘管33和换热管路36相邻设置,且彼此独立。例如,第一盘管33和换热管路36可以相互盘绕,也可以存在部分外侧壁相对,还可以存在部分外侧壁接触等。所述第二进口34通过第三管路113与用于连接四通阀7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0的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换热管路36通过第二进口34与第三管路113连通。所述第二出口35通过第四管路114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5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的管路(即,第六管路116)连通。进一步地,换热管路36通过第二出口35与第四管路114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0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114上。上述换热管路36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盘管,对此不做限定。
当上述空调器100正常制热时,空调器100的第一电磁阀80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90均处于关闭状态。可选地,还可以使第一节流单元40对应的开度固定于一预设的较小的开度值。如图2所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60排出后通过四通阀70进入室内换热器10,进行冷凝,向室内环境放热。从室内换热器1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处于节流模式的节流组件50后进入室外换热器20,进行蒸发,从室外环境中吸热。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电磁阀80进入四通阀70,并经由四通阀70回到压缩机60中,实现一次制冷剂的制热循环。
当上述空调器100进入除霜模式时,空调器100的第一电磁阀8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52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三电磁阀90的开合状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使第一节流单元40对应的开度可以随着过冷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电磁阀52开启,节流组件50视为退出节流模式。如图3所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60排出后通过四通阀70进入室内换热器10,进行冷凝,向室内环境放热。从室内换热器1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退出节流模式的节流组件50后进入室外换热器20,利用制冷剂的余温继续冲刷室外换热器20,实现化霜。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节流单元40并进入中间换热器30,进行蒸发,从外界吸热。从中间换热器30流出的制冷剂将通过四通阀70回到压缩机60中。可以理解的,如除霜过程中,第三电磁阀90处于开启,则从压缩机60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0后,存在部分制冷剂回经由中间换热器30的换热管路36和第三电磁阀90直接进入室外换热器20,加速除霜。同时,通过换热管路36的高温制冷剂可以为第一盘管33中通过的需要进行蒸发的制冷剂提供蒸发所需热量,提高了蒸发效果,提高防液击的效果。
基于上述公开的空调器10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与之对应的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可以理解的,上述除霜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空调器100,如图4所示,上述除霜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判定满足触发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100的外风机21停止工作。
上述触发除霜的条件可以是采集到的室外换热器20对应的第二管温小于依据采集到的室外环境温度值确定的第五温度阈值。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五温度阈值的取值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关。作为一种方式,可以预先设置多个室外温度区间与多个第五温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即可通过采集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属的室外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五温度阈值。可选地,预先设置多个室外温度区间与多个第五温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原则可以是,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越低,与之对应的第五温度阈值也越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100可以实时采集室外换热器20的盘管温度作为第二管温,并将第二管温与第五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二管温小于确定出的第五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100的外风机21停止工作。
步骤S102,控制节流组件50退出节流模式,以使室外换热器20进入冷凝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节流模式是指可以实现节流作用的模式。即,节流组件50进入节流模式时,节流组件50可以实现对制冷剂的节流,节流组件50退出节流模式时,节流组件50不具备节流的作用。上述冷凝模式是指具备使制冷剂可以向外界放热的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控制节流组件50退出节流模式的方式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52开启,使节流组件50不具备节流作用,从而使流经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无阻碍进入室外换热器20,利用制冷剂余温实现化霜。
步骤S103,控制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节流模式,以使中间换热器30进入蒸发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蒸发模式是指具备使制冷剂可以从外界吸热的效果的模式。进入节流模式的第一节流单元40可以实现对制冷剂的节流。进一步地,还可以依据空调器100的过冷度动态调节第一节流单元40的开度,以调整节流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控制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节流模式的方式可以是: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80。
可以理解的,除了执行上述步骤之外,还可以适当调整压缩机60频率,以配合除霜过程。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带有余温的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10进入室外换热器20后,继续向外界放热,以融化室外换热器20外侧的凝霜。并且制冷剂在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后,通过节流模式下的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中间换热器30,进行蒸发,从而避免产生液击压缩机60的问题。整个除霜过程可靠且无需进行制冷制热模式转换。于室内机而言,制热不中断。于室外机而言,完成室外换热器20的化霜。充分确保用户使用制热功能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4,在判定具备停止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80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停止除霜的条件可以是:采集到的室外换热器20对应的第二管温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可选地,上述第三温度阈值为一设定值,优选地,第三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介于8℃和12℃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停止除霜的条件还可以是:在连续的第一时长内,采集到第二管温均大于第四温度阈值。可选地,上述第四温度阈值也是一设定值,上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优选地,第四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8℃之间。优选地,第一时长为60s,可以理解的,60s仅为一优选值,并不代表对第一时长实际取值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100可以实时采集室外换热器20的盘管温度作为第二管温,并基于第二管温判定是否满足上述停止除霜的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第一电磁阀80开启。
步骤S105,控制所述节流组件50进入所述节流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所述节流组件50进入所述节流模式的方式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52关闭。进一步地,还可以依据所述过冷度调控所述第二节流单元51的开度。
步骤S106,控制外风机21启动工作。
此外,压缩机60也会根据压缩机60的排气温度或过冷度重新调整运行频率。
在除霜过程中,为了协调除霜效率及空调器100的制热效果,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冷凝温度可以依据空调器100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作为一种方式,可以预先设置多个室内温度区间与多个冷凝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即可通过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温度所属的室内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冷凝温度。上述第一管温可以是连接于压缩机60的排气口和第三电磁阀90之间的管路温度。以图1为例,第一管温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换热管路36的管温。
S202,依据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控制第三电磁阀90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管温与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开启。此时,表征中间换热器30的蒸发效果不佳、除霜效率不够高且室内制热效果还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开启第三电磁阀90,使一部分从压缩机6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通过中间换热器30的换热管路36后进入室外换热器20,使室外换热器20的除霜效率提高,同时,也是中间换热器30的第一盘管33可以从换热管路36获取热量,提高蒸发效率。优先地,上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介于5~10℃之间。
当第一管温与所述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关闭;此时,表征除霜效率高,但室内制热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了改善室内制热效果受到的影响,将第三电磁阀90关闭,使压缩机60中排出所有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10中,提高制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优先地,上述第二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介于20~35℃之间。
通过步骤S202,可以实现对室内机制热和室外机除霜效率的协调,显现一种高效、可靠、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除霜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中间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及节流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节流组件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与所述中间换热器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连接。上述空调器可以在需要进行除霜时,通过控制节流组件停止节流,利用从室内换热器中流出的高温液态制冷剂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冲刷,再配合中间换热器替代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空调器在整个除霜过程中可以维持于制热模式,不影响室内的制热效果,提高空调器除霜模式下的舒适度,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包括中间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单元(40)、节流组件(50)及第一电磁阀(80);所述室内换热器(1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通过所述节流组件(50)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0)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40)与所述中间换热器(30)连接,所述中间换热器(30)与所述空调器(100)的压缩机(60)连接;
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电磁阀(90),所述压缩机(60)的排气口通过第三电磁阀(90)与室外换热器(20)和节流组件(50)之间的管路连通;
所述中间换热器(30)还包括:第二进口(34)、第二出口(35)、换热管路(36),所述换热管路(36)连通所述第二进口(34)和第二出口(35);所述第二进口(34)通过第三管路(113)与用于连接四通阀(7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出口(35)通过第四管路(114)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5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0)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114)上;
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还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80)与四通阀(70)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30)通过第一管路(11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8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30)通过第二管路(112)与所述第一电磁阀(80)和所述四通阀(70)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节流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管路(11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30)包括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第一盘管(33);所述第一盘管(33)连通所述第一进口(31)和第一出口(32),所述第一盘管(33)通过第一进口(31)与第一管路(111)连通,所述第一盘管(33)通过第一出口(32)与第二管路(112)连通;
所述第三管路(113)与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7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114)与用于连接所述节流组件(5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0)将所述第三管路(113)和所述第四管路(114)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50)包括第二节流单元(51)和第二电磁阀(52),所述第二节流单元(5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52)并联。
4.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100),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判定满足触发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100)的外风机(21)停止工作;
控制所述节流组件(50)退出节流模式,以使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入冷凝模式;
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80,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单元(40)进入所述节流模式,以使所述中间换热器(30)进入蒸发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定具备停止除霜的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80)开启;控制所述节流组件(50)进入所述节流模式;控制所述外风机(21)启动工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管温为连接于所述压缩机(60)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三电磁阀(90)之间的管路温度,所述冷凝温度依据所述空调器(100)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
依据所述第一管温和所述冷凝温度,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的工作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管温和冷凝温度,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管温与所述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开启;
当所述第一管温与所述冷凝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90)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CN201811604167.3A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668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4167.3A CN109668247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4167.3A CN109668247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247A CN109668247A (zh) 2019-04-23
CN109668247B true CN109668247B (zh) 2021-05-14

Family

ID=6614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4167.3A Active CN109668247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82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2756B (zh) * 2019-11-01 2021-11-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结霜控制方法
CN110940055B (zh) * 2019-12-16 2021-10-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637593A (zh) * 2020-05-25 2020-09-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延缓结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69844A (zh) * 2021-08-30 2021-11-1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3517B2 (ja) * 2003-01-29 2008-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202709311U (zh) * 2012-07-25 2013-0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
CN104729161B (zh) * 2013-12-19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91464B (zh) * 2016-05-31 2018-1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6885405B (zh) * 2017-04-24 2019-09-10 深圳创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8626841A (zh) * 2018-04-25 2018-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霜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247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8247B (zh) 一种空调器及除霜控制方法
EP1437557B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with defrosting device
WO201719928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65482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US20040139755A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with plurality of distributor able to be shutoff
US7793511B2 (en) Multi type air-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00101256A1 (en) Air conditioner
WO2021169261A1 (zh)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CN110207278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09243802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N105485766A (zh) 空调系统
KR102399240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440478B (zh) 一种具有延缓结霜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723689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H08159621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911975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47668B (zh)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4223244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US20060117778A1 (en) Cooling/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595094B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CN111219803A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化霜方法
CN114688647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8523664U (zh) 空调器
KR100757941B1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