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4754A -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4754A
CN109664754A CN201710967159.4A CN201710967159A CN109664754A CN 109664754 A CN109664754 A CN 109664754A CN 201710967159 A CN201710967159 A CN 201710967159A CN 109664754 A CN109664754 A CN 109664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
brake caliper
brake
gear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67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福海
王豫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671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4754A/zh
Priority to US16/033,222 priority patent/US10851881B2/en
Priority to EP18184329.3A priority patent/EP3502512B1/en
Priority to EP19193979.2A priority patent/EP3591261B1/en
Priority to KR1020180091382A priority patent/KR101982799B1/ko
Priority to JP2018153481A priority patent/JP6462174B1/ja
Publication of CN10966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4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electric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弹性减震器、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四组制动钳总成、控制器、电池包、液压控制单元;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弹性减震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器输出轴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与输出轴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分别与制动钳总成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池包、驱动电机、液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分别与制动钳总成连接。本发明具有无动力间断换档、任意档位切换、空损小、换档响应迅速、换档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车辆对纯电动驱动高动力性、高节电性及降低成本的需求不断提高,多档自动变速驱动装置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目前市场上现有多档变速装置主要是采用AMT方案和AT方案,前者主要采用电子执行拨叉选档换档,后者主要是采用湿式摩擦片液压执行换档。对于多档AMT变速箱,存在动力间断、空档损耗大、电制动能量回收弱、难以实现快速任意档位切换、换档时间长、成本较高;对于多档湿式摩擦副AT变速箱,虽然解决了动力间断和任意档位切换问题,然而,存在换档离合器断开后空转损耗极大、成本昂贵、换档能耗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动力间断换档、任意档位切换、空档损耗极小、换档响应迅速、换档能耗小和成本低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弹性减震器、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控制器、电池包、液压控制单元;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弹性减震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器输出轴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与输出轴连接;
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连接;
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池包、驱动电机、液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控制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转臂、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转臂;
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转臂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转臂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器通过输入轴穿过空心第一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转臂、第二太阳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内齿圈、第三转臂、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轮、第四内齿圈、第四转臂;
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转臂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四行星轮与第四转臂连接,所述第四太阳轮与第四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行星轮与第四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三转臂与第四内齿圈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通过中间轴穿过空心第三太阳轮分别与第三内齿圈、第四太阳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一体加工成型;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还连接电机测速传感器,所述电机测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输出轴上连接输出轴测速传感器,所述输出轴测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其中任一项均包括左制动钳体、右制动钳体、制动油缸、左摩擦块、右摩擦块;
所述左制动钳体、右制动钳体均分别连接制动油缸;
所述左制动钳体连接的制动油缸连接左摩擦块;所述右制动钳体连接的制动油缸连接右摩擦块。
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包括泵驱动电机、液压泵、油箱、第一储能器、第二储能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
所述液压泵分别与油箱、泵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液压泵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储能器、第二储能器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接;
所述油箱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与第三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与第四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一制动盘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一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一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二制动盘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二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二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盘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三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三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制动钳总成通过第四制动盘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三转臂和第四内齿圈连接;所述第四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四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四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驱动电机、弹性减震器、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控制器、电池包、液压控制单元等技术特征。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实现对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的控制;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在实现对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控制,使得驱动装置实现Ⅰ档驱动模式、Ⅱ档驱动模式、Ⅲ档驱动模式、Ⅳ档驱动模式、空档和驻车模式。且使驱动装置在换档过程中实现无动力间断换档、任意档位切换;以及有效降低了空挡损耗,提高了换档相应速度,降低了换档能耗、以及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所示,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弹性减震器2、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控制器9、电池包10、液压控制单元11。
将驱动电机1输出轴与弹性减震器2连接,将弹性减震器2输出轴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连接,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的输出轴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连接,将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与输出轴连接。将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连接;将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分别与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连接。将控制器9分别与电池包10、驱动电机1、液压控制单元11电性连接。液压控制单元11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控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9向液压控制单元11发送控制信号,液压控制单元11将根据接受到的控制信号针对性地控制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动作,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根据液压控制单元11的控制信号,有针对性地控制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运动状态,使得驱动装置总成工作在Ⅰ档驱动模式、或Ⅱ档驱动模式、或Ⅲ档驱动模式、或Ⅳ档驱动模式、或空档和驻车模式。同时,在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的作用下,实现换档的无动力中断换档,有效降低空挡损耗,提高换档相应速度,降低换档损耗。
更为具体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太阳轮12、第一行星轮13、第一内齿圈14、第一转臂15、第二太阳轮16、第二行星轮17、第二内齿圈18、第二转臂19。将第一行星轮13通过行星轮轴和行星轮轴承与第一转臂15连接,将第一太阳轮12与第一行星轮13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13与第一内齿圈14内啮合连接。将第二行星轮17通过行星轮轴和行星轮轴承与第二转臂19连接,将第二太阳轮16与第二行星轮17外啮合连接,将第二行星轮17与第二内齿圈17内啮合连接。将弹性减震器2通过输入轴48分别与第一转臂15、第二太阳轮16连接。
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包括第三太阳轮20、第三行星轮21、第三内齿圈22、第三转臂23、第四太阳轮24、第四行星轮25、第四内齿圈26、第四转臂27;将第三行星轮21通过行星轮轴和行星轮轴承与第三转臂23连接,第三太阳轮20与第三行星轮21外啮合连接,第三行星轮21与第三内齿圈22内啮合连接;将第四行星轮25通过行星轮轴和行星轮轴承与第四转臂27连接,将第四太阳轮24与第四行星轮25外啮合连接,将第四行星轮25与第四内齿圈26内啮合连接。并将第三转臂23与第四内齿圈26固定连接,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的通过中间轴49分别与第三内齿圈22、第四太阳轮24固定连接。
第一行星轮13与第二行星轮17固定连接,或将第一行星轮13与第二行星轮17一体加工成型;本具体实施中将第一行星轮13与第二行星轮17一体加工成型。在驱动电机1输出轴上还连接电机测速传感器28,将电机测速传感器28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在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输出轴上连接输出轴测速传感器29,输出轴测速传感器29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
具体实施中,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结构均相同,第一制动钳总成5、第二制动钳总成6、第三制动钳总成7、第四制动钳总成8其中任一项均包括左制动钳体30、右制动钳体31、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在左制动钳体30、右制动钳体31均分别连接制动油缸32;在左制动钳体30连接的制动油缸32上连接左摩擦块33;在右制动钳体31连接的制动油缸32上连接右摩擦块32。
液压控制单元11包括泵驱动电机35、液压泵36、油箱37、第一储能器38、第二储能器39、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41、第三电磁阀42、第四电磁阀43。
将液压泵36分别与油箱37、泵驱动电机35连接,液压泵36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储能器38、第二储能器39连接,将第一储能器38分别与第二电磁阀41、第四电磁阀43连接,第二储能器39分别与第一电磁阀40、第三电磁阀42连接。将油箱37分别与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41、第三电磁阀42、第四电磁阀43连接。第一电磁阀40与第一制动钳总成5的制动油缸32连接,第二电磁阀41与第二制动钳总成6的制动油缸32连接;第三电磁阀42与第三制动钳总成7的制动油缸32连接;第四电磁阀43与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制动油缸32连接。
第一制动钳总成5通过第一制动盘44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的第一太阳轮12连接,在第一制动盘44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一制动钳总成5配合连接,具体实施中将在第一制动盘44的外圆周上均布6个第一制动钳总成5。且第一制动钳总成5的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与第一制动盘44间隙配合连接。
第二制动钳总成6通过第二制动盘45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3的第一内齿圈14和第二内齿圈18连接;第二制动盘45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二制动钳总成6配合连接,具体实施中将在第二制动盘45的外圆周上均布6个第二制动钳总成6。且第二制动钳总成6的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与第二制动盘45间隙配合连接。
第三制动钳总成7通过第三制动盘46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的第三太阳轮20连接;第三制动盘46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三制动钳总成7配合连接,具体实施中将在第三制动盘46的外圆周上均布6个第三制动钳总成7,且第三制动钳总成7的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与第三制动盘46间隙配合连接。
第四制动钳总成8通过第四制动盘47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4的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连接;在第四制动盘47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四制动钳总成8配合连接,具体实施中在第四制动盘47的外圆周上均布6个第四制动钳总成8,且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与第四制动盘47间隙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主要工作模式和控制策略如下:
一 I档驱动模式
当车辆低速起步时,控制器9首先检测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中的压力是否满足低速档驱动模式时的压力要求,若是不满足压力要求,控制器9向泵驱动电机35发出指令,泵驱动电机35驱动液压泵36为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补充压力至设定阈值,同时,控制器9向第二电磁阀41和第四电磁阀43发出通电指令,第一电磁阀40和第三电磁阀42保持断电状态。第二电磁阀41和第四电磁阀43从右位状态转换到左位状态,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的高压油液进入到第二制动钳总成6和第四制动钳总成8,多组第二制动钳总成6的制动油缸32推动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二制动盘45制动,多组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制动油缸32推动推动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四制动盘47制动;由于第二制动盘45与第一内齿圈14和第二内齿圈18固定连接,因而,第一内齿圈14和第二内齿圈18被制动;由于第四制动盘47与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固定连接,因而,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被制动;驱动电机1从电池包10处经控制器9整流后获得电能驱动电机转子,电机转子经弹性减震连接器4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48,输入轴48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臂15和第二太阳轮16,由于第一太阳轮12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而,来自电机转子的动力全部由第二太阳轮16经第二行星轮17传递给第二转臂19,第二转臂19将动力由中间轴49传递给第三内齿圈22和第四太阳轮24;由于第三太阳轮20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来自第二转臂19的全部动力传递给第四太阳轮24,第四太阳轮24由第四行星轮25传递给第四转臂27输出。I档速比为:
其中:Z1表示第一太阳轮12齿数;Z2表示第一内齿圈14齿数;Z3表示第二太阳轮16齿数;Z4表示第二内齿圈18齿数;Z5表示第三太阳轮20齿数;Z6表示第三内齿圈22齿数;Z7表示第四太阳轮24齿数;Z8表示第四内齿圈26齿数;n1表示输入轴48的转速;n2表示第四转臂27的转速。
二 II档驱动模式
当车辆中低速行驶时,控制器9首先检测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中的压力是否满足低速档驱动模式时的压力要求,若是不满足压力要求,控制器9向泵驱动电机35发出指令,泵驱动电机35驱动液压泵36为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补充压力至设定阈值,同时,控制器9向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42发出通电指令,第一电磁阀40和第四电磁阀43保持断电状态。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42从右位状态转换到左位状态,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的高压油液进入到第二制动钳总成6和第三制动钳总成7,多组第二制动钳总成6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和右摩擦块34将第二制动盘45制动,多组第三制动钳总成7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和右摩擦块34将第三制动盘46制动;由于第二制动盘45与第一内齿圈14和第二内齿圈18固定连接,因而,第一内齿圈14和第二内齿圈18被制动;由于第三制动盘46与第三太阳轮20固定连接,因而,第三太阳轮20被制动;驱动电机1从电池包10处经控制器9整流后获得电能驱动电机转子,电机转子经弹性减震连接器4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48,输入轴48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臂15和第二太阳轮16,由于第一太阳轮12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而,来自电机转子的动力全部由第二太阳轮16经第二行星轮17传递给第二转臂19,第二转臂19将动力由中间轴49传递给第三内齿圈22和第四太阳轮24;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来自第二转臂19的一部分动力经第三内齿圈22、第三行星轮21、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传递给第四行星轮25,另外一部分动力由第四太阳轮24传递给第四行星轮25,经第四行星轮25将动力叠加后传递给第四转臂27输出。II档速比为:
三 III档驱动模式
当车辆中高速行驶时,控制器9首先检测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中的压力是否满足低速档驱动模式时的压力要求,若是不满足压力要求,控制器9向泵驱动电机35发出指令,泵驱动电机35驱动液压泵36为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补充压力至设定阈值,同时,控制器9向第一电磁阀40和第四电磁阀43发出通电指令,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42保持断电状态。第一电磁阀40和第四电磁阀43从右位状态转换到左位状态,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的高压油液进入到第一制动钳总成5和第四制动钳总成8,多组第一制动钳总成5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一制动盘44制动,多组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四制动盘47制动;由于第一制动盘44与第一太阳轮12固定连接,因而,第一太阳轮12被制动;由于第四制动盘47与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固定连接,因而,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被制动;驱动电机1从电池包10处经控制器9整流后获得电能驱动电机转子,电机转子经弹性减震连接器4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48,输入轴48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臂15和第二太阳轮16,由于第一太阳轮12被制动状态,因而,来自电机转子的动力一部分由第一转臂15经第一行星轮11、第一内齿圈14、第二内齿圈18传递给第二行星轮17,另外一部分动力由第二太阳轮16传递给第二行星轮17,经第二行星轮17叠加后传递给第二转臂19;第二转臂19将动力由中间轴49传递给第三内齿圈22和第四太阳轮24;由于第三太阳轮20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来自第二转臂19的全部动力传递给第四太阳轮24,第四太阳轮24由第四行星轮25传递给第四转臂27输出。
III档速比为:
四 IV档驱动模式
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控制器9首先检测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中的压力是否满足低速档驱动模式时的压力要求,若是不满足压力要求,控制器9向泵驱动电机35发出指令,泵驱动电机35驱动液压泵36为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补充压力至设定阈值,同时,控制器9向第一电磁阀40和第三电磁阀42发出通电指令,第二电磁阀41和第四电磁阀43保持断电状态。第一电磁阀40和第三电磁阀42从右位状态转换到左位状态,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的高压油液进入到第一制动钳总成5和第四制动钳总成8,多组第一制动钳总成5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一制动盘44制动,多组第三制动钳总成7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三制动盘46制动;由于第一制动盘44与第一太阳轮12固定连接,因而,第一太阳轮12被制动;由于第三制动盘46与第三太阳轮20固定连接,因而,第三太阳轮20被制动;驱动电机1从电池包10处经控制器9整流后获得电能驱动电机转子,电机转子经弹性减震连接器4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48,输入轴48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臂15和第二太阳轮16,由于第一太阳轮12被制动状态,因而,来自电机转子的动力一部分由第一转臂15经第一行星轮11、第一内齿圈14、第二内齿圈18传递给第二行星轮17,另外一部分动力由第二太阳轮16传递给第二行星轮17,经第二行星轮17叠加后传递给第二转臂19;第二转臂19将动力由中间轴49传递给第三内齿圈22和第四太阳轮24;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来自第二转臂19的一部分动力经第三内齿圈22、第三行星轮21、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传递给第四行星轮25,另外一部分动力由第四太阳轮24传递给第四行星轮25,经第四行星轮25将动力叠加后传递给第四转臂27输出。
IV档速比为:
五空档和驻车模式
当车辆需要空档模式时,控制器9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41、第三电磁阀42和第四电磁阀43保持断电状态。当车辆需求驻车模式时,控制器9首先检测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中的压力是否满足低速档驱动模式时的压力要求,若是不满足压力要求,控制器9向泵驱动电机35发出指令,泵驱动电机35驱动液压泵36为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补充压力至设定阈值,同时,控制器9向第三电磁阀42和第四电磁阀43发出通电指令,第三电磁阀42和第四电磁阀43从右位状态转换到左位状态,第一储能器38和第二储能器39的高压油液进入到第三制动钳总成7和第四制动钳总成8,多组第三制动钳总成7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三制动盘46制动,多组第四制动钳总成8的制动油缸32左摩擦块33、右摩擦块34将第四制动盘47制动;由于第三制动盘46通过第三太阳轮轴24与第三太阳轮20固定连接,因而,第三太阳轮20被制动;由于第四制动盘47与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固定连接,因而,第三转臂23和第四内齿圈26被制动;进而,第四转臂27处于制动状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弹性减震器、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控制器、电池包、液压控制单元;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弹性减震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器输出轴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与输出轴连接;
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连接;
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池包、驱动电机、液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转臂、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转臂;
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转臂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转臂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器通过输入轴穿过空心第一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转臂、第二太阳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内齿圈、第三转臂、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轮、第四内齿圈、第四转臂;
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转臂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四行星轮与第四转臂连接,所述第四太阳轮与第四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行星轮与第四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所述第三转臂与第四内齿圈连接,所述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通过中间轴穿过空心第三太阳轮分别与第三内齿圈、第四太阳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一体加工成型;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还连接电机测速传感器,所述电机测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输出轴上连接输出轴测速传感器,所述输出轴测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第二制动钳总成、第三制动钳总成、第四制动钳总成其中任一项均包括左制动钳体、右制动钳体、制动油缸、左摩擦块、右摩擦块;
所述左制动钳体、右制动钳体均分别连接制动油缸;
所述左制动钳体连接的制动油缸连接左摩擦块;所述右制动钳体连接的制动油缸连接右摩擦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包括泵驱动电机、液压泵、油箱、第一储能器、第二储能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
所述液压泵分别与油箱、泵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液压泵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储能器、第二储能器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接;
所述油箱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与第三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与第四制动钳总成的制动油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一制动盘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一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一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二制动盘与前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二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二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制动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盘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三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三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制动钳总成通过第四制动盘与后复合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三转臂和第四内齿圈连接;所述第四制动盘的外圆周上均布多个第四制动钳总成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制动钳总成的左摩擦块、右摩擦块与第四制动盘间隙配合连接。
CN201710967159.4A 2017-09-08 2017-10-17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9664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7159.4A CN109664754A (zh) 2017-10-17 2017-10-17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US16/033,222 US10851881B2 (en) 2017-09-08 2018-07-12 Four-speed transaxle for electric vehicle
EP18184329.3A EP3502512B1 (en) 2017-09-08 2018-07-19 Four-speed transaxle for electric vehicle
EP19193979.2A EP3591261B1 (en) 2017-09-08 2018-07-19 Four-speed transaxle for high efficiency electric vehicle
KR1020180091382A KR101982799B1 (ko) 2017-09-08 2018-08-06 전기 차량용 4단 트랜스액슬
JP2018153481A JP6462174B1 (ja) 2017-09-08 2018-08-17 電気車両用四速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7159.4A CN109664754A (zh) 2017-10-17 2017-10-17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4754A true CN109664754A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4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67159.4A Pending CN109664754A (zh) 2017-09-08 2017-10-17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475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2131A (en) * 1963-08-09 1966-11-01 Gen Motors Corp Transmission
GB1308002A (en) * 1969-07-14 1973-02-21 Nissan Motor Change speed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CN1776253A (zh) * 2005-11-24 2006-05-24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变速器传动装置
CN101311016A (zh) * 2007-05-24 2008-11-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
CN207360089U (zh) * 2017-10-17 2018-05-15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2131A (en) * 1963-08-09 1966-11-01 Gen Motors Corp Transmission
GB1308002A (en) * 1969-07-14 1973-02-21 Nissan Motor Change speed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CN1776253A (zh) * 2005-11-24 2006-05-24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变速器传动装置
CN101311016A (zh) * 2007-05-24 2008-11-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
CN207360089U (zh) * 2017-10-17 2018-05-15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269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691770B (zh) 一种混合动力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448528A (zh) 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102619969B (zh) 电控电动六挡自动换挡系统
CN105074290A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7360089U (zh)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CN109664754A (zh) 纯电动车辆用液压钳盘式自动四速驱动装置
CN207559775U (zh) 两端集成钳盘式两速行星传动装置的驱动电机
CN20432794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CN106696679A (zh) 电磁粉制动式共转臂双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CN206351628U (zh) 电磁粉制动式共转臂双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CN107850206B (zh)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方法
CN113294517B (zh) 一种at离合器kp点压力下线标定方法及设备
CN106740051B (zh) 电子制动钳式三速多模单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9469714A (zh) 两档自动变速电驱动轮总成
CN210760230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03775571B (zh) 变速机构及使用该变速机构的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08842211U (zh) 单电机交互发动机多模动力系统
CN206231220U (zh) 双路复合双速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
CN206327146U (zh) 电子制动钳式三速多模单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9842239A (zh) 两端集成钳盘式两速行星传动装置的驱动电机
CN202883915U (zh) 多点接触无级变速器
CN106523691B (zh) 带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档自动变速器
CN109334431A (zh) 共太阳轮式双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455390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