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0068A -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0068A
CN109660068A CN201811178386.XA CN201811178386A CN109660068A CN 109660068 A CN109660068 A CN 109660068A CN 201811178386 A CN201811178386 A CN 201811178386A CN 109660068 A CN109660068 A CN 109660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motor
cam
operation mode
earli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83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0068B (zh
Inventor
小笠原研介
重松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Bos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Bos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Bosch Corp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66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0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0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0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2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auxiliary limited movement of stators, rotors or core parts, e.g. rotors axially movable for the purpose of clutching or braking
    • H02K7/1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auxiliary limited movement of stators, rotors or core parts, e.g. rotors axially movable for the purpose of clutching or braking magnetically influenc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思切换运转模式的电动机及电动车辆。电动机(700)具备中心轴(710)、绕中心轴(710)设置的定子(720)、绕中心轴(710)设置而相对于定子(720)旋转的转子(730)、根据与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来使定子(720)沿中心轴(710)移动的驱动机构(740)。

Description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机械的驱动源,电动机被广泛利用。近年来,电动机也用于驱动车辆。
在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用于减少电动机的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反电动势的方案。例如,已知在现有技术中,转子的转速上升后,与转子的转速的上升对应地使转子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来减小转子和定子的相向面积,由此减少反电动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1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5-5204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51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66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92743号公报。
然而,现有技术未考虑根据使用者的意思切换电动机的运转模式。
即,现有技术仅是简单地在转子的转速上升后切换成减少反电动势的运转模式。与此相对,电动机的使用状况例如根据电动车辆行进的道路的状况等各种各样地变化,所以需要使用者根据电动机的使用状况任意地切换运转模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思切换运转模式的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此外,现有技术使用油压泵及油压压力缸等使转子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所以用于切换运转模式的结构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一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造切换运转模式。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一技术方案具备轴、定子、转子、驱动机构,前述定子被绕前述轴设置,前述转子被绕前述轴设置,相对于前述定子旋转,前述驱动机构根据与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使用者的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移动。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定子包括绕组,前述转子包括磁铁,前述驱动机构根据前述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移动,使得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变化。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定子的前述电动机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根据前述输入是可变的。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定子在前述初始位置为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的情况下,从前述初始状态切换运转模式,从前述第1位置向前述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沿前述轴移动。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定子在前述初始位置为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的情况下,从前述初始状态切换运转模式,从前述第2位置向前述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沿前述轴移动。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驱动机构根据前述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向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移动。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驱动机构具备花键轴、花键轴承、滑动机构,前述花键轴被绕前述轴安装,前述花键轴承被绕前述花键轴安装,能够沿前述花键轴滑动,前述滑动机构使前述花键轴承沿前述花键轴滑动,前述定子被绕前述花键轴承安装,随着前述花键轴承的滑动而沿前述轴移动。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滑动机构具备第1凸轮、弹簧、线材,前述第1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第1方向滑动,前述弹簧将前述花键轴承沿前述花键轴向与前述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施力,前述线材能够根据前述输入调整前述第1凸轮的旋转角度,与前述第1凸轮连接。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滑动机构具备第1凸轮、第2凸轮、线材,前述第1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第1方向滑动,前述第2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滑动,前述线材能够根据前述输入调整前述第1凸轮及前述第2凸轮的旋转角度,与前述第1凸轮及前述第2凸轮连接。
在上述电动机中,也可以是,前述电动机是前述转子设置于前述定子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电动机。
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一技术方案是,前述电动车辆具备接受与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的模式切换开关、与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连接的上述某个电动机、被前述电动机驱动的车轮。
在上述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前述电动车辆是电动二轮车辆,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于前述电动二轮车辆的加速杆或脚踏杆。
在上述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于前述加速杆,使得使前述加速杆旋转至最大开度后进一步使其向相同方向旋转,由此切换前述运转模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思切换运转模式的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切换运转模式的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具备上述效果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辆的概略的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凸轮及弹簧的配置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机及电动车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机的一例,说明电动二轮车辆的轮毂马达,但本发明的电动机不限于此,能够作为驱动电动车辆的马达来利用。
<电动二轮车辆的结构>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辆的概略的框图。如图1所示,电动二轮车辆1000具备车体100、经由前叉110与车体100连接的前车轮200、经由摇臂120与车体100连接的后车轮300。
此外,电动二轮车辆1000具备安装于车体100的加速杆400、装于车体100控制器500及电池600、装于后车轮300的电动机700。控制器500将与经由加速杆400从驾驶员输入的加速器开度对应的电流从电池600向电动机700供给,由此,控制电动机700的转速。
此外,电动二轮车辆1000具备模式切换开关410,前述模式切换开关410接受与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模式切换开关410设置于加速杆400。模式切换开关410设置于加速杆400,使得通过使加速杆400旋转至最大开度后进一步向相同方向旋转来切换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模式。另外,模式切换开关410不限于设置于加速杆400,例如能够设置于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脚踏杆等驾驶员能够操作的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任意的部位。模式切换开关410经由定子换挡线756连接于电动机700。
<电动机的结构>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侧视图。图3、4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如图2~4所示,电动机700具备中心轴710、绕中心轴710设置的定子720、绕中心轴710设置而相对于定子720旋转的转子730。
转子730形成为圆筒状,作为后车轮300的轮辋发挥作用。转子730经由安装于中心轴710的轴承712能够绕中心轴710旋转。轮胎310安装于转子730的环状的外周面。因此,若驱动电动机700,则轮胎310也随着转子730的旋转而旋转。转子730具有沿后车轮300的周向形成为环状的磁铁732。
定子720容纳于转子730的内部空间。定子720具有沿后车轮300的周向配置的多个绕组722。电动机700是转子730设置于定子720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电动机。
电动机700具备驱动机构740,前述驱动机构740根据与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使用者的输入,使定子720沿中心轴710移动。驱动机构740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定子720沿中心轴710移动,使得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变化。
驱动机构740具体地具备花键轴742和花键轴承744,前述花键轴742被绕中心轴710地安装,前述花键轴承744被绕花键轴742地安装。花键轴承744具有与形成于花键轴742的外周面的突部对应的形状的孔,花键轴742被插入该孔。由此,花键轴承744能够沿花键轴742滑动。
定子720安装于花键轴承744的外周。因此,若花键轴承744沿花键轴742滑动,则定子720与花键轴承744一同沿花键轴742移动。结果,定子720随着花键轴承744的滑动沿中心轴710移动。
此外,驱动机构740具备使花键轴承744沿花键轴742滑动的滑动机构750。滑动机构750具备推压花键轴承744来使其沿花键轴742向第1方向AA滑动的椭圆形的第1凸轮752、将花键轴承744沿花键轴742向作为与第1方向AA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BB施力的弹簧754。第1凸轮752及弹簧754设置于在花键轴742的第1端部742A形成的第1凸缘743。弹簧754的第1端部754A与第1凸缘743连接,弹簧754的第2端部754B与花键轴承744连接。
图5是表示凸轮及弹簧的配置方式的一例的图。如图5所示,第1凸轮752及弹簧754在第1凸缘743设置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3个)。具体地,各个第1凸轮752被沿第1凸缘743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配置。各个弹簧754沿第1凸缘743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配置于第1凸轮752之间。另外,第1凸轮752及弹簧754若为使花键轴承744沿花键轴742顺畅地滑动的部件,则可以是任意的配置方式。
返回图3、图4的说明,滑动机构750具备定子换挡线756,前述定子换挡线756用于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调整第1凸轮752的旋转角度。定子换挡线756的第1端部756A连接于模式切换开关410,定子换挡线756的第2端部756B连接于第1凸轮752。
驾驶员能够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将图3所示的第1运转模式和图4所示的第2运转模式切换。例如,在呈第1运转模式的状态下,定子720处于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驾驶员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来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则定子换挡线756被向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方向拉伸。由此,第1凸轮752从图3所示的状态逆时针旋转成图4所示的状态。随着第1凸轮752的旋转,花键轴承744被第1凸轮752推压而沿花键轴742向第1方向AA滑动。由此,定子720向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移动,所以电动机700被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随着从第1运转模式向第2运转模式切换,定子720的绕组722和转子730的磁铁732的相向面积逐渐变小。另外,弹簧754的第2端部754B连接于花键轴承744,所以若花键轴承744向第1方向AA滑动,则如图4所示,弹簧754伸长。
另一方面,在呈第2运转模式的状态下,若驾驶员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来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则定子换挡线756被向第1凸轮752的方向推入。由此,第1凸轮752顺时针旋转,所以基于第1凸轮752的花键轴承744的推压力被解除。这里,通过已伸长的弹簧754收缩,弹簧754将花键轴承744沿花键轴742向第2方向BB施力。由此,花键轴承744推压第1凸轮752的同时沿花键轴742向第2方向BB滑动。结果,定子720向第1位置移动,所以电动机700被从第2运转模式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随着从第2运转模式向第1运转模式切换,定子720的绕组722和转子730的磁铁732的相向面积逐渐变大。
如以上所述,驾驶员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能够将电动机700的运转模式任意地切换。运转模式的切换被机械地进行,所以在电动机700停止时能够进行,在电动机700运转时也能够进行。即,定子720的电动机700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是可变的。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为,使用者能够根据电动二轮车辆1000行进的道路的状况等各种各样的电动机700的使用状况任意地切换运转模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借助第1凸轮752、弹簧754及定子换挡线756使定子720滑动,所以不需要油压泵、油压压力缸等复杂且高价的结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构造切换运转模式。
另外,上述说明中,说明了通过使定子720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来切换运转模式的例子,但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740能够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定子720沿中心轴710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移动。具体地,驱动机构740能够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调整将定子换挡线756向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方向拉伸时的拉伸量、或调整将定子换挡线756向第1凸轮752的方向推入时的推入量。通过调整定子换挡线756的拉伸量或推入量,驱动机构740能够使定子720沿中心轴710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能够将定子720的绕组722和转子730的磁铁732的相向面积任意地调整。
<滑动机构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滑动机构750具备第1凸轮752、弹簧754及定子换挡线756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6、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如图6、图7所示,第2凸缘745形成于花键轴742的第2端部742B。变形例的滑动机构750不具备弹簧754,代替地具备设置于第2凸缘745的第2凸轮758。
具体地,滑动机构750具备推压花键轴承744而使其沿花键轴742向第1方向AA滑动的椭圆形状的第1凸轮752、推压花键轴承744而使其沿花键轴742向第2方向BB滑动的椭圆形状的第2凸轮758。第1凸轮752设置于第1凸缘743。第1凸轮752也可以沿第1凸缘743的周向设置多个。第2凸轮758设置于第2凸缘745。第2凸轮758也可以沿第2凸缘745的周向设置多个。
此外,滑动机构750具备定子换挡线756,前述定子换挡线756用于根据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调整第1凸轮752及第2凸轮758的旋转角度。定子换挡线756的第1端部756A与模式切换开关410连接,定子换挡线756的第2端部756B与第1凸轮752连接,定子换挡线756的第3端部756C与第2凸轮758连接。
驾驶员能够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来切换成图6所示的第1运转模式和图7所示的第2运转模式。例如,在呈第1运转模式的状态下,定子720处于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驾驶员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来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则定子换挡线756被向模式切换开关410的方向拉伸。由此,第1凸轮752从图6所示的状态逆时针旋转成图7所示的状态,第2凸轮758从图6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旋转成图7所示的状态。随着第1凸轮752的旋转,花键轴承744被第1凸轮752推压而沿花键轴742向第1方向AA滑动。由此,定子720向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移动,所以电动机700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随着从第1运转模式向第2运转模式切换,定子720的绕组722和转子730的磁铁732的相向面积逐渐变小。
另一方面,在呈第2运转模式的状态下,若驾驶员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来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则定子换挡线756被向第1凸轮752及第2凸轮758的方向推入。由此,第1凸轮752从图7所示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旋转,第2凸轮758从图7所示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状态逆时针旋转。随着第2凸轮758的旋转,花键轴承744被第2凸轮758推压而沿花键轴742向第2方向BB滑动。由此,定子720向第1位置移动,所以电动机700从第2运转模式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随着从第2运转模式向第1运转模式切换,定子720的绕组722和转子730的磁铁732的相向面积逐渐变大。
根据本变形例,滑动机构750也可以不具备弹簧754,能够由第1凸轮752、第2凸轮758及定子换挡线756构成,所以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构造切换运转模式。
<切换运转模式的第1例>
例如,在欲切换运转模式,使得开始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时将电动机700以高转矩驱动,且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抑制反电动势的产生而使最高转速提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操作。
首先,在电动机700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将电动机700设定成第1运转模式。在第1运转模式下,如图3、图6所示,定子720的初始位置为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因此,若在第1运转模式下启动电动机700,则电动机700被以高转矩驱动。
若以第1运转模式的状态使加速杆400的开度逐渐变大,同时运转电动二轮车辆1000,则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在电动机700产生反电动势。这里,驾驶员能够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将运转模式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即,驾驶员使加速杆400旋转至最大开度后进一步使其以相同的方向旋转来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由此能够将运转模式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至第2运转模式。
若运转模式被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成第2运转模式,则如图4、图7所示,定子720从第1位置向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沿中心轴710移动。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由此,与绕组722交链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小,所以能够减少在绕组722产生的反电动势。因此,在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能够抑制产生反电动势来使最高转速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及电动二轮车辆1000,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思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前述运转模式的切换为,在开始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时,以高转矩驱动电动机700,且在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抑制反电动势的产生,使最高转速提高。另外,为了使最高转速提高,能够改变绕组的卷绕方式来相对于高旋转型电动机最佳化,但该情况下作为交换地最大转矩减少。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及电动二轮车辆1000,将绕组的卷绕方式设定成低速时高转矩型,高旋转时从第1运转模式向第2运转模式切换,由此能够使高转矩且高旋转二者并存。
<切换运转模式的第2例>
例如,在欲切换转矩,使得开始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时道路状况平坦或为下坡所以不需要高转矩且在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抑制反电动势的产生来使最高转速提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如下所述的操作。
首先,在电动机700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将电动机700设定成第2运转模式。在第2运转模式下,如图4、图7所示,定子720的初始位置为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因此,若在第2运转模式下启动电动机700,则电动机700在抑制转矩的状态下被驱动,所以即使是平坦或下坡的道路状况,也能够防止紧急起动地顺畅地起动。
若在第2运转模式的状态下使加速杆400的开度逐渐变大的同时运转电动二轮车辆1000,则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这里,运转模式为第2运转模式,所以定子720为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因此,与绕组722交链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较小,所以能够减少在绕组722产生的反电动势。结果,在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能够抑制反电动势的产生,使最高转速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及电动二轮车辆1000,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思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前述运转模式的切换在电动二轮车辆1000开始运转时不需要高转矩,且在电动机700的转速上升时抑制反电动势的产生,使最高转速提高。
<切换运转模式的第3例>
例如,在开始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时道路状况为平坦或下坡所以不需要高转矩且在运转的途中道路状况变为上坡所以欲以高转矩驱动电动机700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所述的操作。
首先,在电动机700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将电动机700设定成第2运转模式。在第2运转模式下,如图4、图7所示,定子720的初始位置为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因此,若以第2运转模式启动电动机700,则电动机700在抑制转矩的状态下被驱动,所以即使是平坦或下坡的道路状况,也能够防止急剧起动等来顺畅地起动。
第2运转模式的状态下使加速杆400的开度逐渐变大的同时运转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途中道路状况变为上坡的情况下,需要以高转矩驱动电动机700。这里,驾驶员能够经由模式切换开关410将运转模式从第2运转模式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即,驾驶员使加速杆400旋转至最大开度后进一步使其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来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10,由此,能够将运转模式从第2运转模式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
若运转模式从第2运转模式切换成第1运转模式,则如图3、图6所示,定子720从第2位置向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沿中心轴710移动。绕组722和磁铁732的相向面积变为最大,由此,与绕组722交链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大,所以能够将电动机700以高转矩驱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700及电动二轮车辆1000,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思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前述运转模式的切换在开始电动二轮车辆1000的运转时不需要高转矩,且在运转的途中将电动机700以高转矩驱动。
附图标记说明
AA  第1方向
BB  第2方向
400  加速杆
410  模式切换开关
700  电动机
710  中心轴
720  定子
722  绕组
730  转子
732  磁铁
740  驱动机构
742  花键轴
744  花键轴承
750  滑动机构
752  第1凸轮
754  弹簧
756  定子换挡线
758  第2凸轮
1000 电动二轮车辆。

Claims (13)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动机具备轴、定子、转子、驱动机构,
前述定子被绕前述轴设置,
前述转子被绕前述轴设置,相对于前述定子旋转,
前述驱动机构根据与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使用者的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包括绕组,
前述转子包括磁铁,
前述驱动机构根据前述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移动,使得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的前述电动机启动的初始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根据前述输入是可变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在前述初始位置为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的情况下,从前述初始状态切换运转模式,从前述第1位置向前述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沿前述轴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在前述初始位置为前述绕组和前述磁铁的相向面积最小的第2位置的情况下,从前述初始状态切换运转模式,从前述第2位置向前述相向面积最大的第1位置沿前述轴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机构根据前述输入,使前述定子沿前述轴向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移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机构具备花键轴、花键轴承、滑动机构,
前述花键轴被绕前述轴安装,
前述花键轴承被绕前述花键轴安装,能够沿前述花键轴滑动,
前述滑动机构使前述花键轴承沿前述花键轴滑动,
前述定子被绕前述花键轴承安装,随着前述花键轴承的滑动而沿前述轴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滑动机构具备第1凸轮、弹簧、线材,
前述第1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第1方向滑动,
前述弹簧将前述花键轴承沿前述花键轴向与前述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施力,
前述线材能够根据前述输入调整前述第1凸轮的旋转角度,与前述第1凸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滑动机构具备第1凸轮、第2凸轮、线材,
前述第1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第1方向滑动,
前述第2凸轮推压前述花键轴承,使其沿前述花键轴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滑动,
前述线材能够根据前述输入调整前述第1凸轮及前述第2凸轮的旋转角度,与前述第1凸轮及前述第2凸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动机是前述转子设置于前述定子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电动机。
1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动车辆具备接受与运转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的模式切换开关、与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连接的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电动机、被前述电动机驱动的车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动车辆是电动二轮车辆,
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于前述电动二轮车辆的加速杆或脚踏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于前述加速杆,使得使前述加速杆旋转至最大开度后进一步使其向相同方向旋转,由此切换前述运转模式。
CN201811178386.XA 2017-10-11 2018-10-10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109660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7330A JP7116284B2 (ja) 2017-10-11 2017-10-11 電動二輪車両
JP2017-197330 2017-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0068A true CN109660068A (zh) 2019-04-19
CN109660068B CN109660068B (zh) 2022-08-19

Family

ID=6611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8386.XA Active CN109660068B (zh) 2017-10-11 2018-10-10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6284B2 (zh)
CN (1) CN1096600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7604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Taku Adaniya Electric motor and motor-driven compressor
JP200802263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Mitsuba Corp 回転電機及び該回転電機を用いた電動モータまたは発電機
JP200911211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Mitsuba Corp 可変界磁モータ駆動装置
DE102007039239A1 (de) * 2007-08-20 2009-07-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insbesondere Stell- oder Antriebsmotor in Kraftfahrzeugen
CN103503277A (zh) * 2010-12-10 2014-01-08 直流电动机有限公司 场减弱的永磁马达
JP2014150616A (ja) * 2013-01-31 2014-08-21 Honda Motor Co Ltd 可変界磁モータ及び電動車両
JP2014180894A (ja) * 2013-03-18 2014-09-29 Yanmar Co Ltd 走行車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7604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Taku Adaniya Electric motor and motor-driven compressor
JP200802263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Mitsuba Corp 回転電機及び該回転電機を用いた電動モータまたは発電機
DE102007039239A1 (de) * 2007-08-20 2009-07-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insbesondere Stell- oder Antriebsmotor in Kraftfahrzeugen
JP200911211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Mitsuba Corp 可変界磁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3503277A (zh) * 2010-12-10 2014-01-08 直流电动机有限公司 场减弱的永磁马达
JP2014150616A (ja) * 2013-01-31 2014-08-21 Honda Motor Co Ltd 可変界磁モータ及び電動車両
JP2014180894A (ja) * 2013-03-18 2014-09-29 Yanmar Co Ltd 走行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0068B (zh) 2022-08-19
JP2019071737A (ja) 2019-05-09
JP7116284B2 (ja)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341312B2 (e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field weakening
CN102858586B (zh) 行驶用电机的控制装置
CN102635638B (zh) 用于电动机组件的轴承锁定件
US20090192013A1 (en) Hybrid Vehicle
CN105122612A (zh) 发电电动单元、动力输出机关、以及车辆
CN104696447B (zh) 运输工具的齿轮变速装置
CN105283273A (zh) 具有可切换的传动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3161844A (zh) 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装置
JP2014515249A (ja) 車両の操作方法
CN107438724A (zh) 用于多模式离合器模块的力平衡曲拐致动器
CN103438153B (zh) 变惯量飞轮结构
US20190061524A1 (en) Four-wheel-dr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ur-wheel-drive vehicle
CN108204449A (zh) 旋转致动器
US20170282725A1 (en) Drive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motor vehicle
WO2019038079A1 (en) ROTOR FOR ELECTRIC MACHINE OF A VEHICLE
JP4848649B2 (ja) 回転電機
EP2575243B1 (en) Electric motor
US8562471B2 (e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with movable rotor segments to reduce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CN109660068A (zh) 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CN104578561B (zh) 一种自适应无级变速永磁无刷轮毂电机
CN103151865B (zh) 一种sr电机低高速均能高效运行的方法及其sr电机
CN106921271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机以及机动车
CN105143708A (zh) 扭矩波动补偿装置
CN101172487B (zh) 用于车辆的可变齿条行程系统
CN107567555A (zh) 具有改进的可控性的cvt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