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5976B - 光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5976B
CN109655976B CN201811172532.8A CN201811172532A CN109655976B CN 109655976 B CN109655976 B CN 109655976B CN 201811172532 A CN201811172532 A CN 201811172532A CN 109655976 B CN109655976 B CN 10965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using
optical transceiver
electrical plug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2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5976A (zh
Inventor
仓岛宏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5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ontaining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8Electr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luggable or d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是向主机系统进行插拔的光收发器(10)。光收发器(10)具有:壳体(11),其具有在向主机系统进行插拔的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形状;电插头(15),其设置于在光收发器(10)向主机系统进行插拔时壳体(11)的主机系统侧的一端,在壳体(11)插入至主机系统时与主机系统电连接;以及罩(20),其设置于壳体(11)的一端,在壳体(11)从主机系统被移除时将电插头(15)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壳体(11)插入至主机系统时相对于壳体(11)向与壳体(11)向主机系统插入的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D2)移动。

Description

光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2002-35347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按照MSA(Multi-SourceAgreement)标准规定的SFP(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具有:光模块部、连接部件、电路基板、对光模块部、连接部件及电路基板进行收纳的剖面长方形状的外壳、以及固定于外壳的后端部而对电路基板进行支撑的基板支撑部件。光模块部作为光电变换元件而具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经由连接部件而与电路基板连接。外壳的一部分和基板支撑部件构成了向母板的保持架连接器插入的插入部。电路基板在后端侧具有卡边缘连接器部,卡边缘连接器部从基板支撑部件向光收发器的后端侧凸出。如果插入部插入至保持架连接器,则卡边缘连接器部与保持架连接器的内部的端子电连接。通过该连接,经由形成于电路基板的电路,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与母板侧的电气电路电连接。
在光收发器中,相对于由高功能化带来的前述的卡边缘连接器部(电插头)的端子数的增加,为了将外形小型化,提出了端子的二维排列。在端子的二维排列中,每一端子的面积变小,但电插头整体所占的面积增大。电插头的面积变得越大,由手指等错误地触碰端子的可能性越高,有可能导致品质降低。由此,要求即使电插头的面积增大也要可靠地保护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电插头的面积增大,也能够可靠地保护端子的光收发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收发器,其向电子仪器进行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壳体,其具有在向于电子仪器进行插拔的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形状;电插头,其设置于在光收发器向电子仪器进行插拔时壳体的电子仪器侧的一端,在壳体插入至电子仪器时与电子仪器电连接;以及罩,其设置于壳体的一端,在壳体从电子仪器被移除时将电插头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壳体插入至电子仪器时相对于壳体向与壳体向电子仪器插入的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图1的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罩相对于壳体移动后的光收发器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光收发器的电插头及罩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光收发器的电插头及罩的侧视图。
图7是将罩放大而表示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罩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罩的俯视图。
图10是将图7的罩的罩耳片和壳体的接触部分放大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壳体的槽及凸起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的光收发器向保持架插入的顺序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向图14的保持架的插入完成的光收发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保持架的保持架耳片、壳体及滑块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17是表示从保持架将图1的光收发器拉出的顺序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保持架的保持架耳片、罩耳片及壳体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光收发器及保持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10的斜视图。图2是从图1的相反侧观察光收发器10的斜视图。光收发器10是例如依照SFP标准的光收发器,进行全双工双向光通信。光收发器10插入至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的保持架2(参照图12)而使用。光收发器10是所谓可插拔收发器,具体地说,是具有不将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的电源切断就能够激活这一方式的可热插拔收发器。
如图1及图2所示,光收发器10具有:壳体11、滑块12、光插座13和拉片14。壳体11是具有能够相对于保持架2插拔的形状的金属制的壳体。滑块12成对设置,相对于壳体11能够滑动地设置。光插座13位于壳体11的一端。拉片14从壳体11向与保持架2的相反侧延伸出。壳体11的形状沿光收发器10相对于保持架2的插入方向D1延伸。在壳体11中收容光学子组件及电子电路等。光组件是例如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及ROSA(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壳体11具有下壳体11a和上壳体11b。在下壳体11a组装滑块12。上壳体11b隔着滑块12而位于下壳体11a的相反侧。滑块12分别设置于壳体11的两侧面。滑块12作为使光收发器10与主机系统1的保持架2卡合,或者,将该卡合状态解除的机构起作用。在光收发器10与保持架2卡合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将壳体11直接抓持而拉出,也无法容易地拉出。如后面所述,通过抓着拉片14拉出而将该卡合状态解除,能够将光收发器10拉出。
光插座13设置于壳体11的移除方向D2的端部。移除方向D2是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相对于光插座13对光连接器C3、C4进行插拔。光连接器C3、C4分别设置于2根光纤线缆C1、C2的前端。光纤线缆C1是光收发器10为了发送光信号而使用的发送光纤线缆,光纤线缆C2是光收发器10为了接收光信号而使用的接收光纤线缆。通过将光连接器C3、C4插入至光插座13,从而壳体11的内部的电子电路和光纤线缆C1、C2能够进行通信。光连接器C3、C4及光插座13,例如均具有依照LC型光连接器的形状。在图1~图4中,光纤线缆C1、C2实际上各自向移除方向D2延伸,但其状态的图示被省略。
拉片14是树脂制,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拉片14具有一对臂部14a和连接部14b。一对臂部14a从壳体11的移除方向D2的端部延伸。连接部14b将臂部14a的前端彼此进行连接。臂部14a与滑块12联动。如果将臂部14a向移除方向D2拉动,则滑块12向移除方向D2移动。伴随滑块12向移除方向D2的移动,保持架2和光收发器10的卡合状态被解除。此时,如上所述,通过抓持臂部14a而向移除方向D2拉伸,从而卡合状态被解除。
图3是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时的光收发器10的仰视图。图4是插入至保持架2时的光收发器10的仰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11的保持架2侧的端部设置有电插头15(关于保持架2,参照图12)。电插头15在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通过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而接受工作所需的电力的供给,与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内的电子电路进行电气性的通信。电插头15构成光收发器10用于与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电气性地通信的电气接口。电插头15具有多个端子15a。多个端子15a包含:电源用电极、接地电极及信号电极。端子15a沿插入方向D1配置,并且沿光收发器10的宽度方向D3配置。宽度方向D3与插入方向D1及移除方向D2正交。即,端子15a在包含插入方向D1(或者移除方向D2)及宽度方向D3的一个平面上二维地配置。如果光收发器10完全地插入至保持架2,则电插头15与设置于保持架2的里侧的主机连接器(电连接器)5(参照图12)嵌合。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嵌合,由此电插头15的端子和主机连接器5的端子电连接,光收发器10和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能够进行通信。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光收发器插入至保持架2的状态下,记载而表示为“保持架2侧”的朝向表示“主机连接器侧”的朝向。
光收发器10还具有将电插头15覆盖的罩20。罩20是相对于壳体11进行移动的可动式的罩。在这里,“将电插头覆盖”是表示从外部将电插头的至少一部分隐藏,包含将电插头的全部覆盖的情况及将电插头的一部分覆盖的情况这两者。此外,将电插头的一部分覆盖的情况是指与使电插头的除了该一部分以外的剩余的部分露出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另外,关于将电插头覆盖,如上所述,为了对电插头的端子进行保护而将该端子覆盖是重要的,也可以不将电插头的端子以外(例如端子的周边部)的部分覆盖。罩20相对于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及移除方向D2能够滑动。
在壳体11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时,罩20位于插入方向D1侧而将电插头15覆盖。另一方面,在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罩20向移除方向D2移动而使电插头15露出。此外,电插头15在插入方向D1侧的一部分,可以具有没有被罩20覆盖的区域15b。区域15b的插入方向D1的长度L6,例如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3mm。没有被罩20覆盖的区域15b,更可靠地抑制光收发器10插拔(插入及移除)时的罩20的钩挂。通过抑制钩挂,从而防止由保持架2、罩20等的变形引起的故障,能够使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的可靠性提高。但是,电插头15也可以不具有区域15b。即,罩20可以将电插头15的全部覆盖,也可以在将电插头15覆盖时向电插头15的插入方向D1侧稍微凸出。
图5是表示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时的光收发器10的侧面的图。图6是表示插入至保持架2时的光收发器10的侧面的图。如图5及图6所示,壳体11具有:槽11d、第1止动部11e、滑动部11f、第2止动部11g。槽11d从壳体11的保持架2侧(插入方向D1侧)的端部11c向拉片侧(移除方向D2侧)延伸。第1止动部11e是位于槽11d的保持架2侧的上下一对的部分。滑动部11f从上侧的第1止动部11e向插入方向D1延伸。第2止动部11g位于滑动部11f的保持架2侧。
槽11d设置于光收发器10的高度方向D4的中央附近,从第1止动部11e朝向滑块12而直线状地延伸。高度方向D4与宽度方向D3及插入方向D1(或者移除方向D2)各自正交。在槽11d设置有台阶部11h,台阶部11h的保持架2侧的槽11d的深度,大于台阶部11h的滑块12侧的槽11d的槽深度。在这里,槽11d的深度例如表示沿宽度方向D3从光收发器10的外部朝向内侧的长度。在台阶部11h形成有向插入方向D1凸出的板状的凸起11j。关于凸起11j,在后面进行详述。
第1止动部11e是在光收发器10沿插入方向D1向保持架2被压入时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的罩20抵接的部位。第1止动部11e相对于高度方向D4而倾斜,例如随着从槽11d向上侧远离而与保持架2接近。例如,第1止动部11e相对于插入方向D1的倾斜角成为锐角(在这里将插入方向D1设为0°,将移除方向D2设为180°)。滑动部11f是罩20向插入方向D1及移除方向D2能够滑动的区域。即,罩20沿滑动部11f向插入方向D1及移除方向D2滑动。第2止动部11g设置于滑动部11f的插入方向D1侧(保持架2侧)的端部,是相对于滑动部11f向下方凸出的部位。壳体11具有第1止动部11e及第2止动部11g,由此罩20在滑动部11f的长度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即,第1止动部11e对罩20向移除方向D2移动过量进行限制,第2止动部11g对罩20向插入方向D1移动过量进行限制。槽11d、第1止动部11e、滑动部11f及第2止动部11g,在壳体11中在宽度方向D3分别设置有一对。
图7是表示罩20的斜视图。图8是从插入方向D1侧观察罩20的正视图。图9是从高度方向D4观察罩20的俯视图。如图7~图9所示,罩20例如是通过金属板的切断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钣金制的部件。罩20具有:包覆部21、侧板部22和罩耳片23。包覆部21将电插头15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覆盖。侧板部22从包覆部21的宽度方向D3的两端向高度方向D4立起。罩耳片23从侧板部22向移除方向D2延伸。
包覆部21设为平板状,是从下侧(上壳体11b的相反侧)将电插头15覆盖的部位。包覆部21和侧板部22所成的角度,例如为90°,但也可以小于或等于90°。在该情况下,侧板部2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包覆部21的宽度,由此能够提高罩20相对于壳体11的接触压力。各侧板部22具有在罩20相对于壳体11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时与第1止动部11e抵接的抵接部22a。抵接部22a与第1止动部11e同样地,相对于高度方向D4而倾斜,随着从罩耳片23向高度方向D4远离而向插入方向D1侧倾斜(与保持架2接近)。例如,抵接部22a相对于插入方向D1的倾斜角与第1止动部11e相对于插入方向D1的倾斜角相同。因此,抵接部22a能够与第1止动部11e面接触。另外,侧板部22在高度方向D4的一端(上端)具有向罩20的内侧进入的折弯部22b。折弯部22b是进入至壳体11的滑动部11f,相对于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及移除方向D2进行引导的部位。
侧板部22具有凹部22c和锥部22d。凹部22c从保持架2侧的端部向移除方向D2延伸。锥部22d随着从保持架2侧的端部沿高度方向D4朝向中央而向移除方向D2侧倾斜(与滑块12接近)。凹部22c由第1边22e、第2边22f和第3边22g形成。第1边22e从锥部22d向移除方向D2延伸。第2边22f从第1边22e的移除方向D2侧的端部在高度方向D4延伸。第3边22g从第2边22f的与第1边22e相反侧的端部沿包覆部21延伸。
由第1边22e、第2边22f及第3边22g形成的形状设为矩形形状,凹部22c设为矩形槽。第3边22g具有向罩20的内侧折弯的折弯部22h。第2边22f具有朝向罩20的宽度方向D3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22j。锥部22d向相对于插入方向D1、移除方向D2及高度方向D4倾斜的端面,随着朝向上端而向插入方向D1侧倾斜(与保持架2接近)。
罩耳片23从各抵接部22a的滑块12侧的端部进一步向移除方向D2延伸出。罩耳片23相对于包覆部21向移除方向D2延伸。罩耳片23沿壳体11的槽11d滑动。罩耳片23设为板状。罩耳片23具有基端部23a和前端部23b。基端部23a从侧板部22向移除方向D2延伸出。前端部23b从基端部23a的滑块12侧的端部向罩20的宽度方向D3的内侧弯折。基端部23a与侧板部22连续,前端部23b经由向高度方向D4延伸的折弯线23c而与基端部23a连续。罩耳片23在宽度方向D3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前端部23b的前端彼此的宽度B比壳体11的宽度(宽度方向D3的长度)窄。由此一对罩耳片23从宽度方向D3的两侧通过弹性力而将壳体11夹入,罩耳片23在具有弹性摩擦力的状态下沿槽11d滑动。因此,罩20通过从外部施加超过由罩耳片23的夹入而产生的静止摩擦力的力,从而沿壳体11的槽11d滑动。
例如,罩20的插入方向D1的长度L1为16mm,折弯部22b的插入方向D1的长度L2为12mm,罩耳片23的插入方向D1的长度L3为4.0mm。另外,凹部22c的插入方向D1的长度L4为6.7mm,从包覆部21至折弯部22b为止的罩20的高度L5为7.0mm。
图10是表示罩耳片23、槽11d及凸起11j的斜视图。图11是将槽11d及凸起11j放大的斜视图。罩耳片23的前端部23b在壳体11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时与槽11d的凸起11j抵接,在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越过凸起11j而相对于壳体11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只要壳体11不向插入方向D1侧以大于或等于一定值的力被按压,罩耳片23就不会越过凸起11j,因此对罩20向移除方向D2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维持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的状态。即,凸起11j是锁止机构,即,即使壳体11被按压小于一定值的力,通过对罩20向移除方向D2的移动进行锁止,从而也会维持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的状态。由此,即使由于不注意等而意外地向壳体11施加了力,也能够通过该锁止机构对罩20向移除方向D2的移动进行抑制。
凸起11j在槽11d的台阶部11h处向插入方向D1凸出为山状,罩耳片23与凸起11j点接触。另外,槽11d具有锥面11k和底面11m,凸起11j形成于底面11m。锥面11k在台阶部11h的保持架2侧,在宽度方向D3朝向内侧倾斜。底面11m从锥面11k朝向台阶部11h延伸(位于锥面11k和台阶部11h之间)。凸起11j的高度A1(宽度方向D3的厚度),例如是罩耳片23的板厚A2的一半。在这里、“一半”是指包含例如相对于一半稍微有所偏差的情况,包含大致一半及实质上一半的情况。另外,凸起11j的高度A1可以大于或等于罩耳片23的板厚A2的25%且小于或等于75%。如上所述,通过对凸起11j的高度A1及罩耳片23的板厚A2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罩耳片23越过凸起11j而将凸起11j的锁止机构解除时所需的力适当变更。或者,也可以与罩耳片23越过凸起11j而将凸起11j的锁止机构解除时的力相应地,相对于罩耳片23的板厚A2而设定凸起11j的高度A1。
接下来,关于将光收发器10相对于主机系统(电子仪器)1的保持架2插拔时的光收发器10的各部的动作,参照图12~图22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保持架2具有供光收发器10进入的内部空间S。保持架2具有:开口3、保持架耳片4和主机连接器(电连接器)5。开口3是光收发器10向内部空间S的入口。保持架耳片4对壳体11进行卡合。电连接器5与电插头15嵌合。保持架耳片4具有上下一对板状部4a。2个板状部4a中的一个向内部空间S侧(内侧)倾斜,2个板状部4a中的另一个向内部空间S的相反侧(外侧)倾斜(参照图16)。插入至内部空间S的光收发器10的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卡合。通过电插头15向主机连接器5的卡合,实现光收发器10和主机系统1的电气通信。电插头15向主机连接器5的卡合,能够在主机连接器5可向光收发器10供给电力的状态下进行。
首先,对向保持架2插入光收发器10时的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如果光收发器10向插入方向D1从保持架2的开口3插入至内部空间S,则光收发器10的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相对。在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卡合前,罩耳片23与凸起11j抵接,因此罩20以将电插头15覆盖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罩20的折弯部22b的端部与第2止动部11g抵接。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如果光收发器10向插入方向D1进一步被压入,则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卡合。此时,罩20的凹部22c的第2边22f(倾斜面22j)与主机连接器5抵接,并且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嵌合。如果将光收发器10向插入方向D1以大于或等于一定值的力压入,则如图14所示,罩耳片23向移除方向D2越过凸起11j而罩20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此时,折弯部22b的端部从第2止动部11g分离而向移除方向D2滑动,罩20向移除方向D2移动,由此电插头15从罩20开始露出。换言之,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的面积减少。
并且,如果将光收发器10向插入方向D1压入,则如图15及图16所示,罩20进一步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而抵接部22a与第1止动部11e抵接。而且,在滑块12的保持架2侧,壳体11的在宽度方向D3凸出的凸出部11n钩挂于保持架耳片4的板状部4a的保持架2侧,由此光收发器10向保持架2的卡合完成。
接下来,关于从保持架2将光收发器10拉出时的各部的动作,参照图17~图22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7所示,如果将光收发器10向移除方向D2拉动,则光收发器10向保持架2的卡合被开始解除,并且电插头15从主机连接器5被拉出。此时,光收发器10的拉出是将臂部14a拉拽而进行的。由此滑块12向移除方向D2移动而将卡合状态解除。而且,如果将光收发器10进一步拉出,则如图18及图19所示,罩耳片23与保持架耳片4的板状部4a抵接,由此罩20相对于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相对移动。此时,抵接部22a从第1止动部11e分离而折弯部22b向插入方向D1滑动,罩20逐渐地将电插头15覆盖。换言之,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的面积增加。
然后,如图20及图21所示,如果罩耳片23向插入方向D1相对移动而罩耳片23到达至台阶部11h,则被板状部4a按压,罩耳片23进入至台阶部11h的保持架2侧。而且,成为折弯部22b的端部与第2止动部11g抵接,并且罩20将电插头1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的状态,罩20的位置返回至向保持架2插入前的初始状态。并且如果将光收发器10向移除方向D2拉动,则如图22所示,罩20与壳体11一起向移除方向D2移动,壳体11从开口3拔出,由此光收发器10从保持架2的拉出完成。
对根据如以上所述构成的光收发器10得到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advantage)进行说明。在光收发器10中,在壳体11的保持架2侧的端部具有电插头15,在主机系统1即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电插头15与主机系统1能够进行电气通信。光收发器10具有将电插头15覆盖的罩20,罩20在壳体11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时将电插头15覆盖。由此,在壳体11没有插入至保持架2的状态下,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由此能够对电插头15进行保护。
在用户对光收发器10进行操作时,罩20将电插头15覆盖,由此能够减少手指等与电插头15的端子15a接触的可能性。其结果,即使电插头15的端子15a的面积增大,也能够更可靠地保护电插头15的端子15a。另外,罩20在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相对于壳体11移动而使电插头15露出。因此,在将壳体11插入时罩20移动而使电插头15露出,由此能够使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可靠地嵌合。即,由于罩20移动而不会将电插头15覆盖,因此不会妨碍电插头15与主机连接器5嵌合的情况。
另外,壳体11在壳体11的保持架2侧的端部11c具有向移除方向D2延伸的槽11d。罩20具有将电插头15覆盖的包覆部21和相对于包覆部21向移除方向D2延伸并且沿槽11d滑动的板状的罩耳片23。通过这些结构,罩耳片23在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被保持架2以大于或等于一定值的力按压时,相对于壳体11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
即,壳体11具有向移除方向D2延伸的槽11d,罩20具有沿槽11d滑动的罩耳片23,在壳体11插入至保持架2时,罩耳片23相对于壳体11向移除方向D2移动。此时,罩耳片23沿槽11d滑动而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因此能够使罩20相对于壳体11的移动变得稳定。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具有罩20的光收发器10相对于保持架2的插拔。另外,如果壳体11没有被大于或等于一定值的力按压,则罩耳片23不会移动,因此能够减少罩耳片23错误地移动而罩20意外地使电插头15露出的可能性。
另外,壳体11在槽11d具有罩耳片23进行抵接的凸起11j,在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以大于或等于一定值的力被按压时,罩耳片23越过凸起11j而向移除方向D2相对移动。凸起11j的高度A1,例如是罩耳片23的板厚A2的一半。因此,只要不以适度的力对壳体11进行按压,罩耳片23就不会越过凸起11j,因此防止罩20容易地移动而使电插头15露出的情况。
另外,在抓持拉片14而将壳体11向移除方向D2拉动时,罩20的罩耳片23被设置于保持架2的保持架耳片4按压,由此相对于壳体11向插入方向D1相对移动而移动至将电插头15覆盖的位置。即,在将壳体11从保持架2拉出时,保持架耳片4与罩耳片23抵接,由此罩20返回至将电插头15覆盖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将壳体11拉出时使用保持架耳片4而自动地使罩20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且可靠地进行电插头15的保护。
另外,罩20在罩耳片23的保持架2侧具有从保持架2侧的端部向移除方向D2延伸的凹部22c。由此,罩20具有向移除方向D2延伸的凹部22c,由此在壳体11向保持架2插入时,能够对罩20相对于保持架2的钩挂进行抑制。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光收发器10相对于保持架2的插拔。
另外,罩20在保持架2侧的端部,具有相对于高度方向D4向滑块12侧倾斜的锥部22d。由此,通过向避免与电插头15接触的方向倾斜的锥部22d,能够抑制罩20相对于保持架2的钩挂。因此,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光收发器10的插拔。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这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识别。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壳体11具有凸起11j的光收发器1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对凸起11j进行省略,并且也能够在上述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壳体及光收发器的各部的结构适当变更。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长度L1为16mm,长度L2为12mm,长度L3为4.0mm,长度L4为6.7mm,高度L5为7.0mm的罩20进行了说明。但是,长度L1、L2、L3、L4及高度L5的值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值,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这些值可以与电插头15的形状、面积等相应地适当变更。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朝向宽度方向D3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22j的罩20进行了说明。通过具有该倾斜面22j,从而能够对光收发器10插拔时的罩20的钩挂进行抑制。但是,也能够将倾斜面22j适当省略。另外,例如,包覆部21的插入方向D1侧的端部向罩20的内侧折弯即可,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对手指等向罩20的内部进入进行抑制。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罩的形状、大小、材料及配置方式,在前述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5)

1.一种光收发器,其向电子仪器进行插拔,
该光收发器具有:
壳体,其具有在向所述电子仪器进行插拔的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形状;
电插头,其设置于在所述光收发器向所述电子仪器进行插拔时所述壳体的所述电子仪器侧的一端,在所述壳体插入至所述电子仪器时与所述电子仪器电连接;以及
罩,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在所述壳体从所述电子仪器被移除时将所述电插头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所述壳体插入至所述电子仪器时相对于所述壳体向与所述壳体向所述电子仪器插入的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移动,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具有向所述移除方向延伸的槽,
所述罩具有:包覆部,其将所述电插头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覆盖;以及板状的罩耳片,其从所述包覆部向所述移除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槽能够滑动,
所述罩耳片在所述罩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移除方向以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强度的力被按压时,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移除方向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壳体在所述槽具有所述罩耳片抵接的凸起,
所述罩耳片在所述罩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移除方向以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强度的力被按压时,越过所述凸起而向所述移除方向相对移动,
所述凸起的由所述罩耳片越过的高度,与所述规定的强度相应地设定为比所述罩耳片的板厚小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插入至在所述电子仪器搭载的保持架的状态被移除时,所述罩的所述罩耳片被设置于所述保持架的保持架耳片按压,由此所述罩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所述插入方向相对移动而将所述电插头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罩的所述电子仪器侧的端部向所述移除方向延伸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罩在所述罩的所述电子仪器侧的端部,具有向避免与所述电插头的接触的方向倾斜的锥部。
CN201811172532.8A 2017-10-10 2018-10-09 光收发器 Active CN109655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6895A JP7027784B2 (ja) 2017-10-10 2017-10-10 光トランシーバ
JP2017-196895 2017-10-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976A CN109655976A (zh) 2019-04-19
CN109655976B true CN109655976B (zh) 2021-11-16

Family

ID=6599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2532.8A Active CN109655976B (zh) 2017-10-10 2018-10-09 光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9171B2 (zh)
JP (1) JP7027784B2 (zh)
CN (1) CN109655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7790B (zh) * 2018-06-25 2020-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偵測熱插拔次數之電子系統
USD948456S1 (en) * 2019-08-08 2022-04-12 Optoway Technology Inc.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modu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3329Y (zh) * 2007-12-21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封装可热插拔防尘模块
CN101540456A (zh) * 2008-02-29 2009-09-23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双向推拉驱动器的电插头组件
US8083547B2 (en) * 2008-10-01 2011-12-27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pluggabl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or
CN102522655A (zh) * 2011-12-08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接口系统、连接器组及电缆插头
US8523461B2 (en) * 2010-03-12 2013-09-03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inner metal cover
CN205378349U (zh) * 2015-12-21 2016-07-06 深圳市精诚达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拔金手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3471A (ja) 2001-05-29 2002-12-06 Fujikura Ltd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の製造方法
JP2004356025A (ja) * 2003-05-30 2004-12-16 Hitachi Cable Ltd 通信用パッケージ
JP2014153381A (ja) * 2013-02-05 2014-08-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トランシー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3329Y (zh) * 2007-12-21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封装可热插拔防尘模块
CN101540456A (zh) * 2008-02-29 2009-09-23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双向推拉驱动器的电插头组件
US8083547B2 (en) * 2008-10-01 2011-12-27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pluggabl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8523461B2 (en) * 2010-03-12 2013-09-03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inner metal cover
CN102522655A (zh) * 2011-12-08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接口系统、连接器组及电缆插头
CN205378349U (zh) * 2015-12-21 2016-07-06 深圳市精诚达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拔金手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976A (zh) 2019-04-19
US20190107676A1 (en) 2019-04-11
US10459171B2 (en) 2019-10-29
JP7027784B2 (ja) 2022-03-02
JP2019071221A (ja)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622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dustproof mechanism
CN108346934B (zh) 连接器
US6485322B1 (en) Removable latch and bezel EMI grounding feature for fiber-optic transceivers
US7001217B2 (e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shielded interface with pluggable electronic module
US7090523B2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transceiver module assembly
JP4093862B2 (ja) 光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のラッチ外し機構
US7507103B1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latch
US7866993B2 (en) Connector
US9958623B1 (en) Tool for plug, plug and cable with plug
EP1465102A1 (en) Card-type terminal
US20140153195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US6926551B1 (en) Pluggable transceiver latching mechanism
JP2008004523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ハウジングSubAssyの製造方法
US6149450A (en) Smart card adapter latch
CN109655976B (zh) 光收发器
US6520783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polarization mechanism
US7227745B2 (en) Cageless, plugga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
KR101408429B1 (ko) 광학 도파체용 이중 플러그-인 커넥터
CN114600020A (zh) 光模块
US7300295B2 (en) Connector which can be reduced in operating force and miniaturized
US20030118293A1 (en) Snap together optoelectronic module
TWI651558B (zh) 具有位移蓋體及迎接插座的光學式插頭
WO2007137287A2 (en) Cageless, plugga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 which enables belly-to-belly layouts
JP6092550B2 (ja) 電子部品組立体
KR101846779B1 (ko) 광 트랜시버 모듈과 케이지 간의 착탈을 용이하게 하는 체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