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8530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8530A
CN109638530A CN201810870409.7A CN201810870409A CN109638530A CN 109638530 A CN109638530 A CN 109638530A CN 201810870409 A CN201810870409 A CN 201810870409A CN 109638530 A CN109638530 A CN 109638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limiting unit
winder
termina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04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8530B (zh
Inventor
托利斯·安里克
浅井清
鸨田润
鸨田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38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8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2Means for accommodating flexible lead within the hol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在将作了卷绕的电线拉伸时,不会有对电线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在将电线连接时稳定地进行保持。与电线(S)连接的电连接器(1)具备:绝缘性的壳体(2);以及接头(3),具备从壳体(2)而露出并与电线(S)连接的端子部(31),并被保持于壳体(2)处,且具备导电性。壳体(2)具备:卷绕部(21),被卷绕有电线(S),并且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相接的面为曲面;以及左右限制部(22)及左右限制部(23),被并设于端子部(31)的左右处,并对电线(S)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与漆包线等电线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从先前技术起,对于电性端子而将电线作焊接连接的电线的结线构造为周知。该电线的结线构造,由于埋设在焊锡内的电线与位置在焊锡外的电线之间的边界为硬而变脆,因此若是对于此部分施加弯折或拉伸力,则电线会容易地断线。
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揭示有一种将电线卷绕连接在电性端子上而连接的电线的结线构造。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电线的结线构造,在电性端子的竖立为铅直状的竖立部处,将为被覆线的电线作一次的卷绕,并将把电线的被覆部作了切除的裸线端部焊接在平板的平面上。藉由此,不会有直接对于焊接部施加弯折力或拉伸力的情况,而能够成为不会在进行了焊接的电线处发生切损。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708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有下述的课题:亦即是,由于电线所被卷绕的竖立部的角部突出有角,因此,在将卷绕在电性端子上的电线强力地拉伸时,会有起因于竖立部的角而对电线造成损伤并导致电线被切断的可能性。又,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有下述的课题:亦即是,于将电线卷绕在竖立部处并进行焊接时,由于电线会想要恢复成直线状,因此并无法将裸线端部稳定地保持于焊接位置处,而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并且在焊接位置处产生有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作了卷绕的电线拉伸时,不会有对电线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在将电线连接时能够稳定地保持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为与电线连接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具备:绝缘性的壳体;和接头,具备从前述壳体而露出并与前述电线连接的端子部,并被保持于前述壳体处,且具备导电性,前述壳体具备:卷绕部,被卷绕有前述电线,并且与前述电线的折返部分相接的面为曲面;和左右限制部,被并设于前述端子部的左右处,并对前述电线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将卷绕于卷绕部上的电线与端子部连接时,能够一面藉由左右限制部来对于电线的在端子部处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一面将电线连接于端子部处,又,在将被与端子部作了连接的电线拉伸时,卷绕在卷绕部上的电线与卷绕部的曲面压接。
若依据本发明,则在将作了卷绕的电线拉伸时,不会有对电线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在将电线连接时能够稳定地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的斜前方来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作了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的斜前方来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作了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底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壳体的平面图。
图8是从上方的斜前方来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作了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底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正面图。(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2:壳体
3:接头
21:卷绕部
22:左右限制部
23:左右限制部
24:上方限制部
25:上面
26:下方限制部
27:下面
28:凹部
31:端子部
32:连接部
100:电连接器
101:电线保持部
102:壳体
121:卷绕部
124:上方限制部
125:上方限制部
221:倾斜面
251:下方限制部
300:电连接器
302:壳体
303:接头
321:卷绕部
322:左右限制部
323:左右限制部
324:上方限制部
325:上面
331:端子部
332:连接部
S:电线
S1:折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宜参考图面,针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作详细说明。图中,x轴、y轴以及z轴,成为3轴正交坐标系,将y轴的正方向作为前方向,并将y轴的负方向作为后方向,并将x轴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并将z轴的正方向作为上方向,并且将z轴的负方向作为下方向,来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
〈电连接器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1~图7,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的构成作详细说明。另外,图1~图4,对于将电线S与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作了连接的状态作展示。
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与漆包线等电线S连接,并具备壳体2、和接头3。
壳体2,藉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所形成,并具备卷绕部21、和左右限制部22、和左右限制部23、和上方限制部24、和上面25、和下方限制部26、和下面27、和凹部28。
卷绕部21,被卷绕有电线S。卷绕部21,使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相接的面成为曲面,并且使其以外的面沿着y-z平面而成为平坦的平坦面。卷绕部21的与左右限制部22相对向的面,由于并未被设置有上方限制部24,因此,从与上面25之间的连接部起直到上端为止地沿着y-z平面而成为平坦(同一平面高度)。
左右限制部22,于上面25处而被竖立设置于卷绕部21与端子部31之间,并于左右方向上被与端子部31作并排设置,并且从上面25的前端起而一直被延伸设置至上面25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中央处。左右限制部22,与端子部3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相接。在左右限制部22处,被设置有从上端起朝向卷绕部21而朝下方作倾斜的倾斜面221。左右限制部22,被设置有与被和电连接器1连接的电线S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形态中,被设置有2个。
左右限制部23,于上面25处而被竖立设置,并于左右方向上被与端子部31作并排设置,并且包夹着端子部31地而与左右限制部22相对向。左右限制部23,从上面25的前端起一直被延伸设置至后端处。左右限制部23,与端子部3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相接。左右限制部23,当如同本实施形态一般地而在电连接器1处连接2根的电线S时,被竖立设置于一对的端子部31之间。
上方限制部24,在卷绕部21的上端处,从卷绕部21起而朝向前方、左右方向的外侧以及后方突出,而形成为锷状。
上面25为沿着y-z平面的平坦的平坦面。在上面2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处,被设置有作为中央限制部的下方限制部251。下方限制部251,如同图6以及图7中所示一般,被设置在当从上方进行观察时不会与上方限制部24相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与上方限制部24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特定的间隔R1(参考图6)地被作设置。
作为端部限制部的下方限制部26,如同图6以及图7中所示一般,被设置在当从上方进行观察时不会与上方限制部24相重叠的位置处,并且被连续设置于下方限制部251的前方以及后方处。下方限制部26,如同图6中所示一般,在与上方限制部24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较间隔R1更大的间隔R2(R2>R1)地被作设置。下方限制部26,为朝向为从上方限制部24而远离的方向的下方作倾斜并且以与电线S的外径以及电线S的卷绕次数相对应的角度来朝向下方作了倾斜的倾斜面,例如,在将电线S于卷绕部21处作2次的卷绕的情况时,以使间隔R2会成为电线S的外径的2倍以上一般的角度来朝向下方倾斜。另外,下方限制部26,并不被限定于倾斜面,亦可为在与上方限制部24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间隔R2地被作设置的凹部等。
下面27,成为与对象侧连接器K的嵌合部互补的形状,并与对象侧连接器K的嵌合部作嵌合(参考图4)。
凹部28,如同图5以及图6中所示一般,被凹陷设置于上面25处。在凹部28处,被配置有端子部31。
接头3,藉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所形成,并藉由一体成形而被保持于壳体2处,并且具备端子部31、和连接部32。
端子部31,于壳体2的上面25的左右限制部22和左右限制部23之间而露出,并与电线S连接。
连接部32,从壳体2的下面27起而朝向下方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K的导电部连接。
在具备上述的构成的电连接器1中,如同图4中所示一般,藉由以手指来勾挂于上方限制部24处并将正与对象侧连接器K作嵌合的电连接器1朝向上方拉伸,能够解除其与对象侧连接器K之间的嵌合状态。藉由此,能够容易地解除电连接器1与对象侧连接器K之间的嵌合状态。
〈电连接器与电线间的连接方法〉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与电线S之间的连接方法作详细说明。
首先,将把前端侧的绝缘体切除而使导电部作了露出的状态下的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21与限制部23之间,之后,对于卷绕部21而从卷绕部21的内侧起朝向外侧作卷绕。此时,藉由下方限制部26以及下方限制部251来对于电线S的朝向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藉由左右限制部22来对于电线S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朝向从卷绕部21而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藉由此,能够将电线S容易地卷绕在卷绕部21上。又,藉由设置在左右限制部22的上端处的倾斜面21,能够对于电线S的朝向卷绕部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的插入作导引,而能够容易地将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又,藉由构成为不会使上方限制部24于卷绕部2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而突出,能够容易地将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进而,藉由将上方限制部24与下方限制部26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R2设为较上方限制部24与下方限制部251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R1而更大,在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21上时,由于能够将电线S先暂时移动至下方再勾挂于上方限制部24处,因此能够将电线S容易地勾挂在上方限制部24处。
接着,以将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21处的后方侧从上方来作推入的方式,来将电线S对于卷绕部21而从卷绕部21的外侧起朝向内侧作卷绕,而使电线S的前端侧位置在左右限制部22与左右限制部23之间并且位置在端子部31的上方处。此时,藉由以上方限制部24来对于电线S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防止电线S从卷绕部21起而朝向上方脱落的情形,而能够维持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21上的状态。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与端子部31连接。电线S与端子部31,藉由以脉冲加热等所致的焊接、雷射熔接或电阻(热)熔接等,而被连接。此时,藉由以左右限制部22以及左右限制部23来对于想要恢复成直线状的电线S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于能够将电线S稳定地保持在相对于端子部31的连接位置处,因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升,并且能够对于电线S的相对于端子部31的连接位置的偏差作抑制。又,藉由以左右限制部22来对于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21处的部分的朝向端子部31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防止在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21上的部分处而与端子部31连接的电线S被作推压等的情形,而能够防止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的从端子部31起而朝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藉由未图示的切刀来沿着端子部31的前端面而切断,并将电线S设为图1中所示的状态。
当在此状态下而将电线S朝向后方拉伸时,电线S压接于卷绕部21处,但是,藉由将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作抵接的卷绕部21的面设为曲面,由于能够将从卷绕部21所施加于电线S处的荷重分散,因此能够成为不会起因于卷绕部21而对电线S造成损伤,并且能够防止电线S被切断的情形。又,由于电线S以将卷绕部21作紧缠的方式而卷绕在卷绕部21上,因此,能够防止对于电线S的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部分而直接施加拉伸力的情形,而能够防止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不良。
于此,藉由以会成为与电线S的外径以及卷绕次数相对应的间隔R2的方式来设置下方限制部26,能够对于卷绕部21而将电线S作所期望的次数的卷绕。
如此这般,若依据本实施形态,则藉由具备:卷绕部21,被卷绕有电线S,并且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相接的面为曲面;和左右限制部22以及左右限制部23,被并设于端子部31的左右处,在将卷绕在卷绕部21处的电线S拉伸时,不会有起因于卷绕部21而导致电线S的损伤的问题,并且,在将电线S与端子部31连接时,藉由以左右限制部22以及左右限制部23来对于电线S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将电线S稳定地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将上方限制部24设为在卷绕部21的上端处而朝向前方、左右方向的外侧以及后方突出,但是,可将上方限制部,以在卷绕部的上端处朝向前方以及后方突出并且并不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以及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此情况,能够将壳体2的左右方向的宽幅缩小,而能够将电连接器小型化。
(第2实施形态)
〈电连接器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8~图11,针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00的构成作详细说明。
另外,在图8~图11中,针对与图1~图7相同的构成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组件符号,并将说明省略。另外,图8~图11,对于将电线S与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作了连接的状态作展示。
电连接器100,与漆包线等电线S连接,并具备接头3、和壳体102。
壳体102,藉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所形成,并具备卷绕部21、和左右限制部22、和左右限制部23、和上方限制部24、和上面25、和下方限制部26、和下面27、和凹部28、和电线保持部101、和卷绕部121、和上方限制部124、和上方限制部125。
左右限制部22,于上面25处而被竖立设置于卷绕部121与端子部31之间,并于左右方向上被与端子部31作并排设置,并且从上面25的前端起而一直被延伸设置至上面25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中央处。在左右限制部22处,被设置有从上端起朝向卷绕部121而朝下方作倾斜的倾斜面221。左右限制部22,被设置有与被和电连接器100连接的电线S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形态中,被设置有2个。
左右限制部23,当如同本实施形态一般地而在电连接器100处连接2根的电线S时,被竖立设置于一对的端子部31之间。
电线保持部101,在卷绕部12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处,被朝向下方作凹陷设置。
卷绕部121,被卷绕有电线S。卷绕部121,使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相接的面成为曲面,并且使其以外的面沿着y-z平面而成为平坦的平坦面。卷绕部121的与左右限制部22相对向的面,由于并未被设置有上方限制部124以及上方限制部125,因此,从与上面25之间的连接部起直到上端为止地沿着y-z平面而成为平坦(同一平面高度)。
上方限制部124,在卷绕部121的前方的上端处,从卷绕部121起而朝向前方以及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而形成为锷状。
上方限制部125,在卷绕部121的后方的上端处,从卷绕部121起而朝向后方以及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而形成为锷状。
在上面25处,被设置有对于被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电线S的朝向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下方限制部251。下方限制部251,在与上方限制部124以及上方限制部125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间隔R1地被作设置。
下方限制部26,被设置在当从上方进行观察时不会与上方限制部124以及上方限制部125相重叠的位置处,并且被连续设置于下方限制部251的前方以及后方处。下方限制部26,在与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较间隔R1更大的间隔R2(R2>R1)地被作设置。下方限制部26,为朝向为从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而远离的方向的下方作倾斜并且以与电线S的外径以及电线S的卷绕次数相对应的角度来朝向下方作了倾斜的倾斜面,例如,在将电线S于卷绕部121处作2次的卷绕的情况时,以使间隔R2会成为电线S的外径的2倍以上一般的角度来朝向下方倾斜。
端子部31,于壳体102的上面25的左右限制部22和左右限制部23之间而露出,并与电线S连接。
连接部32,从壳体102的下面27起而朝向下方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导电部连接。
在具备上述的构成的电连接器100中,藉由以手指来勾挂于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处并将正与对象侧连接器作嵌合的电连接器100朝向上方拉伸,能够解除其与对象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状态。藉由此,能够容易地解除电连接器100与对象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状态。
〈电连接器与电线间的连接方法〉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与电线S之间的连接方法作详细说明。另外,在电连接器100与电线S之间的连接方法中,针对和电连接器1与电线S之间的连接方法相同的方法,省略其说明。
首先,将把前端侧的绝缘体切除而使导电部作了露出的状态下的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121与限制部23之间,之后,对于卷绕部121而从卷绕部121的内侧起来经由电线保持部101而卷绕至卷绕部121的外侧,并对于卷绕部121而从卷绕部121之外侧起来卷绕至内侧,并且对于卷绕部121而从卷绕部121的内侧起来经由电线保持部101而卷绕至卷绕部121的外侧。藉由此,如同图8中所示一般,能够对于卷绕部121而将电线S在从上方观察时而卷绕为8字状。又,电线保持部101,在使被卷绕于卷绕部121处的电线S的途中作了交叉的状态下而将电线S保持。
此时,藉由下方限制部26以及下方限制部251来对于电线S的朝向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藉由左右限制部22来对于电线S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朝向从卷绕部121而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藉由此,能够将电线S容易地卷绕在卷绕部121上。又,藉由设置在左右限制部22的上端处的倾斜面221,能够对于电线S的朝向卷绕部1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的插入作导引,而能够容易地将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1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又,藉由构成为不会使上方限制部124以及上方限制部125于卷绕部12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而突出,能够容易地将电线S插入至卷绕部121与左右限制部22之间。进而,藉由将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与下方限制部26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R2设为较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与下方限制部251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R1而更大,在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上时,由于能够将电线S先暂时移动至下方再勾挂于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处,因此能够将电线S容易地勾挂在上方限制部124或上方限制部125处。
接着,以将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后方侧从上方来作推入的方式,来将电线S对于卷绕部121而从卷绕部121的外侧起朝向内侧作卷绕,而使电线S的前端侧位置在左右限制部22与左右限制部23之间并且位置在端子部31的上方处。此时,藉由以上方限制部124以及上方限制部125来对于电线S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防止电线S从卷绕部121起而朝向上方脱落的情形,而能够维持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上的状态。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与端子部31连接。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的从端子部31起而朝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藉由未图示的切刀来沿着端子部31的前端面而切断,并将电线S设为图8中所示的状态。
当在此状态下而将电线S朝向后方拉伸时,电线S压接于卷绕部121处,但是,藉由将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S1作抵接的卷绕部121的面设为曲面,由于能够将从卷绕部121所施加于电线S处的荷重分散,因此能够成为不会起因于卷绕部121而对电线S造成损伤,并且能够防止电线S被切断的情形。又,由于电线S以将卷绕部121作紧缠的方式而卷绕在卷绕部121上,因此,能够防止对于电线S的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部分而直接施加拉伸力的情形,而能够防止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不良。
于此,藉由以会成为与电线S的外径以及卷绕次数相对应的间隔R2的方式来设置下方限制部26,能够对于卷绕部121而将电线S作所期望的次数的卷绕。又,当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强度为高强度的情况时,能够并不经由电线保持部101地而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的外周处。
如此这般,若依据本实施形态,则除了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效果以外,藉由以使被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电线S的途中作了交叉的状态下而将电线S保持于电线保持部101处,能够使在将电线S拉伸时所施加于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部处的负荷更加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仅在一对的卷绕部的其中一方处设置电线保持部101并将电线S卷绕为8字状,但是,亦可在一对的卷绕部的双方处设置电线保持部101并将电线S卷绕为8字状。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虽对于卷绕部121而将电线S卷绕为8字状,但是,亦可对于卷绕部而将电线S卷绕为8字状以外的形状。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虽使被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电线S的途中作交叉而保持于电线保持部101处,但是,当电线S与端子部31之间的连接强度为高强度的情况时,能够并不经由电线保持部101地而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的外周处。如此这般,在本实施形态中,可对于并不经由电线保持部101地而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情况和经由电线保持部101地而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121处的情况作选择。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将上方限制部124设为在卷绕部121的上端处而朝向前方以及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将上方限制部125设为在卷绕部121的上端处而朝向后方以及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但是,可将上方限制部,以在卷绕部的上端处朝向前方或后方突出并且并不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以及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此情况,能够将壳体102的左右方向的宽幅缩小,而能够将电连接器小型化。
(第3实施形态)
〈电连接器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12~图14,针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300的构成作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2中,虽将1根的电线S与电连接器300连接,但是,亦可将2根的电线S与电连接器300连接。
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300,与漆包线等电线S连接,并具备壳体302、和接头303。
壳体302,藉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所形成,并具备卷绕部321、和左右限制部322、和左右限制部323、和上方限制部324、和上面325。
卷绕部321,被卷绕有电线S。卷绕部321,被竖立设置于上面325的后方侧处。卷绕部321,在从端子部331起所延伸设置的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后方)处,被设置在较端子部331而更前端(后方)处。
左右限制部322,被竖立设置于上面325处,并于左右方向上被与端子部331作并排设置,并且从上面325的前端起而一直被延伸设置至后端处。左右限制部322,与端子部33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相接。左右限制部322,被设置有与被和电连接器300连接的电线S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形态中,被设置有2个。
左右限制部323,于上面325处而被竖立设置,并于左右方向上被与端子部331作并排设置,并且包夹着端子部331地而与左右限制部322相对向。左右限制部323,从上面325的前端起一直被延伸设置至后端处。左右限制部323,与端子部33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相接。左右限制部323,当如同本实施形态一般地而在电连接器300处连接2根的电线S时,被竖立设置于一对的端子部331之间。
上方限制部324,在卷绕部321的上端处,从卷绕部321起而朝向后方突出地而被形成。
上面325,为沿着y-z平面的平坦的平坦面。
接头303,藉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所形成,并藉由一体成形而被保持于壳体302处,并且具备端子部331、和连接部332。
端子部331,于壳体302的上面325而露出,并与电线S连接。端子部331,于前后被设置有一对。后方侧的端子部331,被设置于卷绕部321的周围处。
连接部332,从壳体302的下面起而朝向下方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导电部连接。
在具备上述的构成的电连接器300中,端子部331和卷绕部321,于前后方向上被排列为1列,并且,端子部331和卷绕部321的排列方向,成为与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
〈电连接器与电线间的连接方法〉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300与电线S之间的连接方法作详细说明。
首先,将把前端侧的绝缘体切除而使导电部作了露出的状态下的电线S,对于卷绕部321而作卷绕。
接着,以将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321处的后方侧从上方来作推入的方式,来将电线S对于卷绕部321而作卷绕,而使电线S的前端侧位置在左右限制部322与左右限制部323之间并且位置在端子部331的上方处。此时,藉由以上方限制部324来对于电线S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防止电线S从卷绕部321起而朝向上方脱落的情形,而能够维持将电线S卷绕在卷绕部321上的状态。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与端子部331连接。电线S与端子部331,藉由以脉冲加热等所致的焊接、雷射熔接或电阻(热)熔接等,而被连接。此时,藉由以左右限制部322以及左右限制部323来对于想要恢复成直线状的电线S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于能够将电线S稳定地保持在相对于端子部331的连接位置处,因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升,并且能够对于电线S的相对于端子部331的连接位置的偏差作抑制。又,藉由将端子部331在与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平行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一对,能够将电线S与一对的端子部331连接,而能够将电线S和端子部331确实地连接。
接着,将电线S的前端侧的从前方侧的端子部331起而朝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藉由未图示的切刀来沿着端子部331的前端面而切断,并将电线S设为图12中所示的状态。
当在此状态下而将电线S朝向后方拉伸时,由于电线S以将卷绕部321作紧缠的方式而卷绕在卷绕部321上,因此,能够防止对于电线S的与端子部331之间的连接部分而直接施加拉伸力的情形,而能够防止电线S与端子部331之间的连接不良。又,由于能够将电线S的卷绕在卷绕部321上的部份与端子部331连接,因此能够将电线S与端子部331更牢固地连接。另外,卷绕部321的与电线S的折返部分相接的面,较理想,为曲面。藉由此,由于能够将从卷绕部321所施加于电线S处的荷重分散,因此,在将卷绕在卷绕部321上的电线S拉伸时,不会有起因于卷绕部321而对电线S造成损伤的问题。
如此这般,若依据本实施形态,则藉由具备被并设于端子部331的左右处的左右限制部322以及左右限制部323,在将电线S与端子部331连接时,藉由以左右限制部322以及左右限制部323来对于电线S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将电线S稳定地保持。
又,若依据本实施形态,则藉由将端子部331和卷绕部321沿着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而排列为1列,并且将端子部331和卷绕部321的排列方向设为与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能够将电连接器300的左右方向的宽幅缩小。
又,若依据本实施形态,则藉由在从端子部331起所延伸设置的电线S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于较端子部331更前端处而设置卷绕部321,能够确实地防止电线S与端子部331之间的连接不良。
本发明,关于构件的种类、配置、个数等,并不被限定于前述之实施形态,当然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宜置换为可发挥与该构成要素同等的作用效果的构成要素等的适宜的变更。
具体而言,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中,电连接器虽与2根的电线S连接,但是,亦可将1根或3根以上的任意数量的电线S,和设置有与电线S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接头连接,并且将左右限制部以及卷绕部等设置为与电线S的数量相同的数量。
又,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中,虽将接头藉由一体成形而设置在壳体处,但是,亦可将接头藉由压入等而设置于壳体处。
又,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中,虽在壳体的上面的前端处而使接头的端子部露出,但是,亦可在壳体的上面的前端与后端之间而使接头的端子部露出。
又,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中,被与电连接器的接头连接的电线,并不被限定于漆包线,而可将任意的电线与电连接器的接头连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适合于与漆包线等电线连接。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性的壳体;以及
接头,具备从所述壳体露出并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端子部,并被保持于所述壳体处,且具备导电性,
所述壳体具备:
卷绕部,被卷绕有所述电线,并且与所述电线的折返部分相接的面为曲面;以及
左右限制部,被并设于所述端子部的左右处,并对所述电线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端子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
上方限制部,对被卷绕在所述卷绕部处的所述电线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
下方限制部,被设置在当从上方进行观察时不会与所述上方限制部相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对被卷绕在所述卷绕部处的所述电线的朝向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所述下方限制部具备:
中央限制部,在与所述上方限制部之间而于上下方向具备特定间隔地设置;以及
端部限制部,被连续设置于所述中央限制部的前方以及后方处,并且在与所述上方限制部之间而于上下方向上具备比所述特定间隔更大的间隔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在使被卷绕的所述电线的途中交叉的状态下来保持所述电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和所述端子部沿着从所述端子部起延伸设置的所述电线的延伸设置方向而被排列为一列。
CN201810870409.7A 2017-10-06 2018-08-02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9638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5935A JP6614222B2 (ja) 2017-10-06 2017-10-06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195935 2017-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530A true CN109638530A (zh) 2019-04-16
CN109638530B CN109638530B (zh) 2021-07-27

Family

ID=6606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0409.7A Active CN109638530B (zh) 2017-10-06 2018-08-0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14222B2 (zh)
CN (1) CN109638530B (zh)
TW (1) TW20191651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180B (zh) * 2019-07-22 2020-12-21 統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電源線穩固結構之加熱握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965Y2 (ja) * 1980-07-02 1985-10-2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電線の端子結線構造
JPH11144797A (ja) * 1997-11-04 1999-05-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接コネクタ
CN206211203U (zh) * 2016-12-06 2017-05-31 平远县鹏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直插式音响接线
CN107069322A (zh) * 2015-09-17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965Y2 (ja) * 1980-07-02 1985-10-2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電線の端子結線構造
JPH11144797A (ja) * 1997-11-04 1999-05-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接コネクタ
CN107069322A (zh) * 2015-09-17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罩
CN206211203U (zh) * 2016-12-06 2017-05-31 平远县鹏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直插式音响接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530B (zh) 2021-07-27
TW201916514A (zh) 2019-04-16
JP2019071189A (ja) 2019-05-09
JP6614222B2 (ja)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5976B1 (ko) 배터리 커넥터 시스템의 버스 바
US9300069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enhanced clamping force
US9853280B2 (en) Terminal assembly with a multi-wire planar cable
CN109923621A (zh)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US20070161300A1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EP3262719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receptacle for bus bars and blade terminals
US20150087182A1 (en) Power terminal connector
EP2996201A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 wire joining connector and electric wire joining connector having same
US20150126080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9638530A (zh) 电连接器
CN107431283A (zh) 端子以及带端子的电线
CN105103378A (zh) 导体与扁平电缆的连接构造及使用了该连接构造的电源装置
EP3050162B1 (en) Electrical system
JP2009123451A (ja) 電線と端子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107346844A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CN107004988A (zh) 轨道式复接插头
US20130130564A1 (en) Crimped terminal
JP5105521B2 (ja) 電線に対する圧着端子の圧着構造
CN201430227Y (zh) 导电端子
CN216773574U (zh) 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CN213660680U (zh) 一种端子连接件、端子组件和电连接器
JP2021190241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202384880U (zh) 一种电机用新型导电环
JP201308440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扁平電装部品
CN104737373A (zh) 连接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