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9383A - 凿刀保持件 - Google Patents

凿刀保持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9383A
CN109629383A CN201811174927.1A CN201811174927A CN109629383A CN 109629383 A CN109629383 A CN 109629383A CN 201811174927 A CN201811174927 A CN 201811174927A CN 109629383 A CN109629383 A CN 109629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sel
receiving portion
centering
boss
wea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49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29383B (zh
Inventor
K·布尔尔
A·约斯特
T·莱纳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rtge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rtge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rtgen GmbH filed Critical Wirtge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629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9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29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9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 E01C23/0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for roughening or patterning; for removing the surface down to a predetermined depth high spots or material bonded to the surface, e.g. markings; for maintaining earth roads, clay courts or like surfaces by means of surface working tools, e.g. scarifiers, levelling blades
    • E01C23/08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for roughening or patterning; for removing the surface down to a predetermined depth high spots or material bonded to the surface, e.g. markings; for maintaining earth roads, clay courts or like surfaces by means of surface working tools, e.g. scarifiers, levelling blades using power-driven tools, e.g. vibratory tools
    • E01C23/088Rotary tools, e.g. milling dru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9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 E21C35/197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using sleeves, rings or the like, as main fix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9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9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 E21C35/193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using bolts as main fixing elements
    • E21C35/1933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using bolts as main fixing elements the picks having a cylindrical sha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18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milling, e.g. channelling by means of milling tools
    • B28D1/186Tools therefor, e.g. having exchangeable cutter bits
    • B28D1/188Tools therefor, e.g. having exchangeable cutter bits with exchangeable cutter bits or cutter seg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18Mining picks; Holders therefor
    • E21C35/19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 E21C35/191Means for fixing picks or holders for fixing hold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地面加工机、尤其铣刨机的凿刀保持件,其具有支撑体,在该支撑体上模制有凿刀容纳部的保持区段以及相对地模制插接附件。在端侧,保持区段通过磨损面闭合且凿刀容纳部通过倒棱状地朝磨损面敞开的对中容纳部闭合。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在对中容纳部的端部和磨损面或突出超过磨损面的凸台的最高点之间测量的对中高度设计为,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和/或对中高度大于可安装在凿刀保持件中的圆杆凿刀的轴向间隙,且支撑体在其背离保持区段的一侧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切削面对的切削面,切削面相对彼此成角度。这实现了凿刀保持件的保持区段的较小的磨损和插接附件的较小的负荷及凿刀保持件的使用寿命的延长。

Description

凿刀保持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地面加工机(尤其铣刨机)的凿刀保持件,凿刀保持件具有支撑体,保持区段在加工侧的区域中模制在该支撑体上,在该保持区段中成型有用于容纳圆杆凿刀的杆部的凿刀容纳部,其中,保持区段在其背离支撑体的端部上通过包围凿刀容纳部的磨损面闭合,该磨损面用于贴靠圆杆凿刀或支撑元件,其中,凿刀容纳部经由对中容纳部的对中面而间接地或直接地转变到磨损面中,所述对中面与凿刀容纳部的纵向中轴线倾斜定向,并且在与保持区段相对的一侧上,模制插接附件,插接附件用于将凿刀保持件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底架上。
背景技术
使用地面加工机以在硬的地基上(例如道路上)实施铣削工作。该地面加工机分别具有旋转的铣削滚轮。在铣削滚轮上固定有多个凿刀,凿刀通过铣削滚轮的旋转侵入地基中且剥除该地基。对此,凿刀受到高度磨损。因此已知的是,凿刀可更换地固定在铣削滚轮的铣削滚筒上。对此,在铣削滚筒上牢固地(例如借助焊接)安装有底架。随后,凿刀保持件可拆卸地固定在该底架上。凿刀保持件具有凿刀容纳部,凿刀同样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凿刀容纳部中。由此可简单地更换受到磨损的凿刀。如果在多次更换凿刀之后凿刀保持件也被磨耗,可将凿刀保持件从底架上拆卸并且替换。已知的是,凿刀以可围绕其纵轴线转动地且沿轴向锁止的方式支承在凿刀保持件中。在铣削工艺期间凿刀围绕其纵轴线转动,由此插入地基中的凿刀尖或凿刀头在其周边上均匀地磨耗。为了沿轴向吸收作用力,凿刀头直接地或通过支撑元件的中间层贴靠在凿刀保持件上。由于旋转,凿刀保持件在支承凿刀头或支撑元件的区域中受到增大的磨损。除了轴向力,在地面加工期间大的横向力也作用到凿刀上。该横向力导致凿刀保持件在支承凿刀头或支撑元件的区域中的磨耗不均匀。此外,其导致在凿刀保持件至底架的过渡部中有过大的力。在凿刀保持件磨耗不均匀时,则限制凿刀的自由的可转动性。尤其该凿刀此时趋于锁止。但是如果凿刀的可转动性被限制,则凿刀不再以期望的方式沿着其周边均匀磨耗。而是产生一侧的磨损,这导致过早的工具失效。
由DE 10 2014 104 040 A1已知一种具有凿刀头和凿刀杆的凿刀、尤其是圆杆凿刀。凿刀以其凿刀杆保持在凿刀保持件的保持附件的圆柱形凿刀容纳部中。对此,凿刀杆可借助固定套筒以围绕其纵向中轴线转动、但是沿轴向被锁止的方式固定在凿刀保持部中。相对于凿刀杆,直径更大的凿刀头经由盘片状的支撑元件在端侧且环绕凿刀容纳部地置于保持附件的磨损面上。保持附件构造成圆柱形。与凿刀相对地,保持附件与凿刀保持件的基座部件连接。该基座部件横向于保持附件延伸。与插接附件侧面错开地且与保持附件相对地在基座部件上模制插接附件。其用于使凿刀保持件固定在铣削滚轮的上述底架上。凿刀容纳部实施成通孔。通孔穿过保持附件。
凿刀保持件朝向凿刀地扩宽成对中容纳部。对中容纳部的表面与凿刀容纳部的纵向中轴线倾斜地定向。凿刀容纳部经由隆起部过渡到保持附件的磨损面中。隆起部突出超过磨损面。支撑元件的面对保持附件的表面与保持附件的端侧互补地构造。支撑元件以安置面放置在保持附件的磨损面上。在隆起部的区域中使环绕的凹槽成型到支撑元件中,凹槽容纳隆起部。支撑元件的突出超过安置面的对中附件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凿刀保持件的对中容纳部中。通过将对中附件接合到对中容纳部中并且将隆起部接合到凹槽中使得支撑元件在径向方向被引导。
为了确保凿刀围绕其纵向中轴线的可转动性需要凿刀在凿刀保持件中有轴向间隙。对此,与较小的凿刀的情况相比,对于较大的凿刀设置更大的轴向间隙。如果轴向间隙超过对中容纳部的高度,则失去通过对中附件对支撑元件的侧向引导。这导致凿刀保持件的磨损增大以及不均匀的磨损,由此减少其使用寿命。这尤其在横向力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该横向力从凿刀头经由支撑元件传递到保持附件的磨损面上,且在此在支撑元件未受到精确引导的情况下导致磨损不均匀。同时大的横向力导致插接附件和固定元件的负荷很大,其中插接附件借助固定元件保持在底架中。这可导致插接附件的疲劳断裂或固定元件的磨损或松脱以及凿刀保持件与安装在其上的凿刀的损坏或损耗。
由EP 1 427 913 B1已知具有可旋转的切削凿刀和盘片的组件。盘片在其面对切削凿刀头部的前侧上具有肋条且在其相对的后侧上具有凹口,由此改进盘片围绕其中轴线的可转动性。对中附件环绕地且邻接中央孔口地以倾斜于中轴线定向的表面模制在其后侧。在凿刀已安装的情况下对中附件接合到在端侧引入到凿刀保持件的圆柱形凿刀容纳部上的倒棱中。由此侧向地引导盘片。倒棱仅少量地突出超过盘片的后侧。由于切削凿刀所需的轴向间隙,对中附件可与倒棱脱开接合,从而失去其横向引导。这尤其在作用到凿刀上的横向力很大的情况下导致盘片和凿刀保持件的磨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地面加工机、尤其铣刨机的凿刀保持件,该凿刀保持件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沿纵向中轴线测量的对中高度构造为在对中容纳部的背离磨损面的端部和突出超过磨损面的凸台的最高点之间,使得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和/或使得对中高度大于安装在凿刀保持件中的圆杆凿刀的轴向间隙,以及使得支撑体在其背离保持区段的一侧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切削面,其中,该切削面的一个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延伸,中间平面包含中轴线并且沿进给方向的方向延伸,或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分别有至少一个切削面延伸。
对中容纳部用于容纳和引导支撑元件的对中附件,例如其可布置在圆杆凿刀和凿刀保持件的保持区段之间,或当对中附件在没有中间设置支撑元件的情况下贴靠在保持区段上时,对中容纳部用于容纳和引导模制在圆杆凿刀上的对中附件。对此,对中附件的形状构造成与对中容纳部互补且突出超过支撑元件或凿刀头的面对凿刀保持件的表面(安置面或支承面)。因此,对中附件与对中容纳部接合。由此沿径向引导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如果在凿刀保持件的磨损面的区域中模制有凸台,则该凸台接合到支撑元件的安置面中或凿刀头的支承面中的对应凹口中。由此实现对支撑元件或凿刀头的额外的侧向引导。通过使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的措施,确保足够地阻止或减小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相对于凿刀保持件的侧向运动。对此可选择成,对中高度大于圆杆凿刀的在圆杆凿刀的预期寿命中所预见的最大轴向间隙。与圆杆凿刀相对小的情况相比,该轴向间隙在圆杆凿刀很大且具有相应大的凿刀杆的情况下更大。这通过预先规定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值来考虑。因此,当在轴向间隙之内凿刀从凿刀容纳部中拉出最大时对于所有使用的凿刀尺寸都确保了对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良好的侧向引导。通过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很小的侧向运动可使凿刀保持件的保持区段的长度磨损保持得很低。这尤其也适用于作用在圆杆凿刀上的横向力很大的情况,该横向力经由支撑元件或直接从凿刀头传递到凿刀保持件的磨损面上。在对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侧向引导不充分的情况下,磨损面的这种不均匀负荷导致其非对称的且由此增大的磨损。因此,基于根据本发明的与凿刀容纳部的直径相关的对中容纳部和可能的凸台的构造,尤其在产生很大的横向力的情况下明显减少了对凿刀保持件的磨损。由此可明显减少更换凿刀保持件的次数。
大的横向力如上所述地也导致插接附件和固定元件受到很大负荷,其中凿刀保持件的插接附件借助该固定元件保持在底架中。为了使凿刀保持件的固定的使用寿命与保持区段的延长了的使用寿命相匹配,根据本发明规定,支撑体在其背离保持区段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切削面对的切削面(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它们相对彼此成角度。在凿刀保持件已安装的情况下,所述切削面贴靠到底架的对应的支撑面上,凿刀保持件以其插接附件固定在底架上。传递到圆杆凿刀以及凿刀保持件上的力通过插接附件以及通过切削面传导到底架上。由此插接附件和其固定元件被免除负荷,由此可避免插接附件和固定元件的过早的磨损或断裂。通过彼此成角度的切削面可尤其将大的横向力传递到底架上。对此,优选使切削面定向为,使得需要从切削面传递到支撑面上的力基本沿其中一个切削面或支撑面的面法线的方向定向。通过彼此成角度且形成切削面对的切削面,可使支撑体以及凿刀保持件优选构造成对称的。凿刀保持件可由此应用在铣削滚轮的所有位置上,这些位置例如在铣削滚轮的相对侧上相对彼此镜像地定向。
对中容纳部与对中附件共同作用地形成迷宫式的密封。由此减少了凿刀的损耗。该密封作用可通过布置在磨损面上的凸台进一步改进,其中凸台接合到与其对应的凹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型方案可规定,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7.5、优选小于7.0、特别优选小于6.5。在比例小于7.5时,即使横向力例如通过碰撞的剥除材料直接作用到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上也实现良好的侧向引导。通过比例小于7.0,再次改进了横向引导,使得沿轴向定向的在支撑元件上不均匀分布的力与径向作用的横向力的同时作用不会导致支撑元件的摆动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高度磨损。在比例小于6.5时,在由于已经出现的磨损可能以不允许的程度增大了圆杆凿刀的轴向间隙时,在接近支撑元件和圆杆凿刀的使用寿命结束时也实现了充足的侧向引导。
通过使凸台布置成环绕凿刀容纳部,可在支撑元件和/或凿刀的可转动性良好的同时实现对支撑元件和/或圆杆凿刀的径向作用的引导。
通过以下方式还可改进对支撑元件的侧向引导,即,在保持区段的磨损面上模制高度相同或不同的多个凸台,并且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相对于其中一个凸台的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优选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相对于一个凸台确定的最大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
通过沿径向并排布置的多个凸台,该多个凸台接合到与其对应的凹口中,磨损面的投影面保持在轴向方向上,但是在凿刀保持件和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之间的沿径向方向的碰触面增大。由此可接收较大的横向力。同时,在凿刀保持件和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之间的接触面增大,这对耐磨性能是有利的。通过并排布置的凸台以及容纳凸台的凹口还明显改进了密封效果以防剥除材料进入。通过使凿刀保持件的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即使在轴向间隙范围中使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最大程度地从磨损面提升也实现了对支撑元件和圆杆凿刀的充分的径向引导。
对侧向引导的进一步改进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引导凹槽与对中容纳部间隔开地且环绕该对中容纳部地成型到相邻的磨损面中。引导凹槽使得模制在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上的引导接片接合到引导凹槽中。由此改进了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可转动性,这减少了凿刀保持件的保持区段的长度磨损。
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良好的可转动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凸台构造在对中容纳部和引导凹槽之间,且对中容纳部相对于相邻的磨损面的深度比对中容纳部相对引导凹槽的深度更大。由此实现了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在凿刀保持件上的三重径向引导,即,在对中容纳部的区域中、在凸台上和在引导凹槽上。
通过以下方式可进一步改进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可转动性,即,在对中面、磨损面、凸台和/或引导凹槽之间的过渡部连续地或被倒圆地延伸。由此避免了尖锐的棱边以及妨碍转动的棱边。
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良好的侧向引导,即,凸台相对于磨损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优选在0.3mm和2mm之间、特别优选在0.5mm和1.5mm之间。借助小于0.3mm的凸台不能实现对支撑元件和圆杆凿刀的侧向引导的充分改进。借助在0.3mm和2mm之间范围中的凸台可实现对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良好的侧向引导。对此,尤其高度在0.5mm和1.5mm之间的凸台实现了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良好的可转动性。
对于普通的凿刀尺寸和对应的凿刀保持件可规定,内直径Di为20mm且对中高度大于2.5mm,和/或内直径Di为22mm且对中高度大于2.75mm,和/或内直径Di为25mm且对中高度大于3.125mm,和/或内直径Di为42mm且对中高度大于5.25mm。对于较小的凿刀(例如用于精铣削的凿刀)合适的是,内直径Di为20mm或22mm且对中高度至少为2.5mm或2.75mm的凿刀容纳部。对于中等尺寸的凿刀合适的是,内直径Di为25mm且对中高度为3.125mm的凿刀容纳部。对于大的凿刀和对应的凿刀保持件使用内直径Di为42mm且对中高度至少为5.25mm的凿刀容纳部。当在凿刀容纳部的内直径Di和相应的对中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8时,设置对于支撑元件或圆杆凿刀的所有普通尺寸合适的对中附件。由此确保例如在凿刀较大并伴随有产生的力相应较大以及凿刀轴向间隙较大时对支撑元件或凿刀有充分的侧向引导。
通过以下方式可提供合适的凸台或引导凹槽,即,凸台和/或引导凹槽通过切削的制造工艺在制造凿刀保持件时被引入到磨损面上。如果凸台和/或引导凹槽在制造凿刀保持件期间就已经引入在磨损面上,则凿刀杆和凿刀容纳部在运行开始时就已经通过所构造的迷宫式密封部受到保护以防脏污进入。在凿刀保持件的全新状态下也实现了良好的侧向引导,使得从开始磨损就很小。
通过以下方式可改进经由凿刀保持件而将作用到凿刀上的横向力传导到底架上:支撑体具有至少一个其它切削面,所述其它切削面与切削面对的两个切削面成角度。至少三个、特别优选四个切削面优选定向为,在可能出现横向力的情况下,切削面的面法线中的至少一个至少近似地沿力作用方向延伸。由此该力可优选地从横向于其定向的切削面传递到底架上。由此基本上使凿刀保持件的插接附件免除负荷。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可拆卸地与底架连接的凿刀保持件的立体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底架和凿刀保持件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凿刀保持件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在图1、图2和图3中示出的凿刀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工具系统的局部以及分别示出了凿刀保持件的保持区段、支撑元件和保持在凿刀保持件中的圆杆凿刀的局部;
图6示出了已知凿刀保持件的磨损面的磨损的示意图;以及
图7至图15分别示出了保持区段在对中容纳部的区域中的局部的示意性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立体侧视图中示出了可拆卸地与底架10连接的凿刀保持件20。与凿刀保持件20相对地,底架10通过凹形成型的下部的封闭侧11闭合。底架10以该封闭侧11固定在地面加工机(在此为铣刨机)的未示出的铣削滚筒上。为了能传递很大的力,底架10优选焊接到铣削滚筒上。底架10的基体13沿工作方向在前方具有两个以角度关于底架10的纵向中间平面彼此对称布置的侧倾面15。两个以角度关于底架10的纵向中间平面镜像对称布置的倾斜面14连接到该侧倾面上,在该立体图中仅可看到其中一个倾斜面。倾斜面14有角度地过渡到基体13的侧面中。侧面优选与底架10在铣削滚轮上运行时的工作方向平行地定向。通过设置侧倾面15、倾斜面14和连接的侧面,使剥除材料在侧面滑过底架10。
凿刀保持件20具有支撑体21,支撑体在前侧通过挡板22闭合。背离底架10地,保持区段30模制在支撑体21上。保持区段30构造成圆柱形。与支撑体21相对地,保持区段30通过磨损面31闭合。磨损面31环绕凿刀保持件20的凿刀容纳部32地布置。凿刀容纳部32由圆柱形孔口形成。圆柱形孔口沿着在图6至图15中示出的纵向中轴线M定向。凿刀容纳部32在其面对磨损面31的一端上在对中容纳部33的区域中斜棱状地扩宽。在此构造成隆起部形状的凸台34环绕对中容纳部33地模制在磨损面31上且其平行于纵向中轴线M突出。在保持区段30的外侧面上设有磨损标记30.1。磨损标记30.1在此构造成多个环绕的凹槽。环绕的凹槽以相对于磨损面31不同的间距布置。保持区段30的长度磨损可根据磨损标记30.1识别出并且评估。如图3和图4可看出地,凿刀保持件20构造成关于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横向中间平面MQ对称,该横向中间平面MQ容纳凿刀容纳部32的纵向中轴线M并且沿进给方向V的方向延伸。支撑体21和挡板22的背离底架10的表面形成用于剥除材料的偏向面。该偏向面倾斜于横向中间平面MQ地定向,从而沿工作方向在保持区段30之前形成在横向中间平面MQ的方向上定向的连接片26。
图2示出了在图1中示出的底架10与凿刀保持件20的分解示意图。插接附件40在支撑体21的与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相对的一侧上模制在支撑体21上。插接附件40沿凿刀保持件20的工作方向V与保持区段30错开地与支撑体21连接。插接附件沿其纵向延伸的方向朝底架10定向。优选地,两个贴靠面41(在选择的立体图中仅可看见其中一个贴靠面)沿工作方向突出到插接附件40的表面外。在本发明中,呈凹口形式的压紧螺栓容纳部42可反向于工作方向成型到插接附件中。压紧螺栓容纳部42优选朝底架10的方向通过倾斜于插接附件40的纵向延伸走向的压紧面42.1闭合。
底架10被插接容纳部16.7贯穿。插接容纳部16.7沿凿刀保持件20的插接附件40的方向定向。插接容纳部用于容纳插接附件40。螺纹容纳部18倾斜于插接容纳部16.7延伸地成型到底架10中。螺纹容纳部在一侧通入插接容纳部16.7中。为螺纹容纳部18配置压紧螺栓50。压紧螺栓50具有螺纹区段51、工具容纳部53和与工具容纳部53相对的压紧凸台52。压紧螺栓可如此旋入底架10的螺纹容纳部18中,使得压紧凸台52伸入到插接容纳部16.7中。
侧向且在工作方向上向前定向地,插接容纳部16.7过渡到第一支撑面16.1中。第一支撑面倾斜向下地朝插接容纳部16.7并且关于底架10的中间平面对称地定向。
环绕螺纹容纳部18地构造面17。该面在侧面通过突出超过面17的突出部限定。朝向插接容纳部16.7地,突出部形成多个第二支撑面16.2。第二支撑面彼此成角度地且倾斜向下地朝插接容纳部16.7和底架10的中间平面定向。第二支撑面还与第一支撑面16.1成角度地布置。因此,第一支撑面16.1和第二支撑面16.2分别形成相对彼此棱柱状定向的用于凿刀保持件20的支撑体21的贴靠面。对此,第一支撑面16.1和第二支撑面16.2相对彼此成角度地定向且朝插接容纳部16.7的方向向下倾斜。沿着在支撑面16.1、16.2之间的成角度的过渡部,补置腔16.3、16.4、16.5构造成凹陷部的形式。在第二支撑面16.2之间构成的补置腔16.5经由凹空部16.6过渡到限定螺纹容纳部18的面17中。
插接容纳部16.7和邻接的支撑面16.1、16.2形成凿刀保持件容纳部16。
图3示出了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凿刀保持件20的前视图,并且图4示出了后视图。在图3和图4中凿刀保持件20的进给方向V以及工作方向借助普通的箭头视图标出。沿进给方向V延伸的横向中间平面MQ形成凿刀保持件20的对称面。如在图3中示出,支撑体21的沿进给方向V指向的挡板22在其面对插接附件40的一侧上形成两个彼此成角度定向的第一切削面23。第一切削面23优选关于横向中间平面MQ镜像对称地布置。也可想到非对称的布置方式。切削面23相对于横向中间平面MQ倾斜延伸地定向。第一切削面23形成第一切削面对。在第一切削面23之间可设置过渡区段23.1。第一切削面23优选经由倒圆过渡部23.2过渡到插接附件40。插接附件40沿进给方向V具有关于横向中间平面MQ镜像布置的两个贴靠面41。贴靠面可通过凹口43彼此分开。
如在图4中所示,支撑体21在其关于进给方向V位于后面的区段上在其面对插接附件40的表面上形成两个切削面24。两个切削面24彼此成角度地且关于横向中间平面MQ优选镜像构造地定向。当然,第二切削面24也可位于相对于横向中间平面MQ的两侧,其中,第二切削面无需彼此镜像地构造。第二切削面可经由倒圆过渡部24.2过渡到插接附件40,或尖棱状地过渡到插接附件40。也可想到间接的过渡部。第二切削面24形成第二切削面对。第二切削面例如可通过构造成圆角形的过渡区段24.1彼此分开。对此,过渡区段24.1优选可沿着凿刀保持件20的横向中间平面MQ延伸。实施成通孔的凿刀容纳部32通入过渡区段24.1中。反向于进给方向V,圆角形的吹扫通道25被引至凿刀容纳部32。吹扫通道25形成凿刀容纳部32的径向开口。通过径向开口可在铣削过程期间将引入凿刀容纳部32中的剥除材料向外输送走。
在本发明中,例如第一切削面23可称为切削面对的切削面并且两个切削面2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称为另外的切削面。相反,两个第二切削面24也可形成切削面对的切削面并且第一切削面23中的一个或两个此时形成另外的切削面。下面继续使用术语第一切削面23和第二切削面24。
为了使凿刀保持件20安装在图2示出的底架10上,将插接附件40插入插接容纳部16.7中,直至支撑体21以其第一切削面23贴靠在底架10的第一支撑面16.1上且以其第二切削面24贴靠在第二支撑面16.2上。切削面23、24和对应的支撑面16.1、16.2对此分别相应相同地定向。在凿刀保持件20完全推入时,压紧螺栓50旋入底架10上的螺纹容纳部18中。对此,压紧凸台52接合到插接附件40的压紧螺栓容纳部42中且在端侧贴靠到压紧面42.1上。因此,凿刀保持件20通过压紧螺栓50沿轴向被锁止。对此压紧螺栓50通过其倾斜于插接附件40的纵向延伸走向的定向使其以贴靠面41按压到插接容纳部16.7的壁部上。同时压紧螺栓50使第一切削面23和第二切削面24相对于对应的第一支撑面16.1和第二支撑面16.2夹紧。
侧倾于插接附件40延伸的切削面23、24可对于从不同方向作用到凿刀保持件20上的横向力以及变化的、反向于进给方向V作用的力实现到底架10的最佳的力传递,因为切削面23、24中的至少一个定向为其面法线大致沿作用的合力的方向。因此从凿刀保持件20到底架10上的力传递的很大部分从切削面23、24传递到对应的支撑面16.1、16.2上。由此,插接附件40尤其在其至支撑体21的过渡区域中免除负荷。由此可避免插接附件40的过早的疲劳断裂。
图5示出了工具系统的局部以及分别示出了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支撑元件70和保持在凿刀保持件20中的圆杆凿刀60的局部。
圆杆凿刀60的凿刀头61在朝向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的方向上通过凸缘62闭合。凸缘62在朝向保持区段30的方向上形成支承面62.1。支承面放置在支撑元件70的支撑面72上。支撑面72形成在支撑元件70的上侧上的容纳部71之内。支撑面相应地在外部通过边缘71.1限制。支撑元件70在与支撑面72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安置面73,支撑元件以安置面放置在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的磨损面31上。支撑元件70构造成关于圆杆凿刀60的纵向中轴线基本旋转对称。安置面73经由环绕的凹口75过渡到对中附件74的侧倾于支撑元件70的纵向中轴线延伸的对中配合面74.1中。如图5明显看出地,支撑元件70的对中附件74插入凿刀保持件20的相应成型的对中容纳部33中。对中配合面74.1由此贴靠在对中容纳部33的对应的对中面33.1上。保持区段30的凸台34接合到凹口75中。
支撑元件70沿着纵向中轴线具有容纳孔77,用于引导圆杆凿刀60的引导区域76由该容纳孔形成。在示出的安装状态下,将圆杆凿刀60的凿刀杆的对中区段63配置给引导区域76。以这种方式在引导区域76和对中区段63之间产生转动支承。对此需要注意,圆柱形的对中区段63的外直径由此与引导区域76中的容纳孔77的内直径协调,使得在支撑元件70和对中区段63之间保持自由的可转动性。在这两个构件之间的间隙应如此选择:产生尽可能小的侧向错位(横向于圆杆凿刀(60)的纵向中轴线)。对中区段63在缩窄区域63.1之后过渡到在此由固定套筒64遮盖的圆柱形的凿刀杆中。
凿刀杆借助固定套筒64沿轴向保持在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的凿刀容纳部32中。在此,这种保持允许轴向间隙80。固定套筒64在其上端具有倒棱。
在运行期间,圆杆凿刀60可围绕其纵向中轴线转动。通过自由的可转动性确保圆杆凿刀60在其整个周边上均匀磨耗。对此,松动放置的且通过凿刀杆的对中区段63保持的支撑元件70也转动,由此在总体上进一步改进圆杆凿刀60的可转动性。通过圆杆凿刀60的转动和高度机械负荷使得凿刀保持件20的磨损主要在保持区段30的上部区段中。磨损面31由于该负荷被剥蚀。对此,可经由磨损标记30.1评估保持区段30的当前磨损。
通过使对中附件74接合到对中容纳部33中且使凸台34接合到凹口75中实现了支撑元件70的侧向引导,这对支撑元件70以及圆杆凿刀60的可转动性起到有利作用。对中面33.1相切地过渡到凸台34的表面中。在继续的进程中,凸台34的表面经倒圆转变到磨损面31中。相应地,支撑元件70的对中附件74的对中配合面74.1相切地过渡到凹口75中且凹口75的表面经倒圆过渡到支撑元件70的安置面73中。由此避免了阻碍支撑元件70以及圆杆凿刀60的可转动性的棱边。凸台34以其径向外部的表面区段反作用于沿径向向内作用到支撑元件70上的力。凸台34的径向内部的表面区段反作用于沿径向向外的力。由此减小了必须由保持区段30的对中面33.1接收的力,这在该区域中使得面压力减小以及相应地使磨损减少。此外,通过凸台34的引导反作用于在支撑元件70的盘片平面中的摆动运动,这进一步减少凿刀保持件20上的磨损。
图6以示意图示出了,在与磨损面31和对中容纳部33互补地成型的支撑元件70非对称负荷的情况下,已知的凿刀保持件30的磨损面的磨损。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盘片状的支撑元件70通过平坦的支撑面72和相对的、同样实施成平坦的安置面73限定。对中附件74以其对中配合面74.1环绕中央的容纳孔77地模制在安置面73上。容纳孔77在支撑面72的一侧上具有引入相76.1。该引入相简化了凿刀杆的插入。
非对称负荷通过两个长度不同的箭头示出,箭头象征性地表示第一力83.1和与之相比更大的第二力83.2。非对称的力引入例如可由凿刀保持件20相对于铣削滚轮的旋转方向的状态引起。在支撑元件70进行较大的侧向运动(径向运动82)时,这种不均匀的轴向负荷导致在凿刀保持件20的磨损面31上的非对称磨损。这通过磨损面31的相对于与纵向中轴线M垂直延伸的平面以一磨损角84侧倾的走向示出。在支撑元件70的侧向引导不充分的情况下实现径向运动82。通过磨损面31的这种非对称的磨耗,引导圆杆凿刀60的支撑元件70倾斜于纵向中轴线M地放置在磨损面31上。由此容纳口77未精确地相对于凿刀容纳部32的纵向中轴线M定向。由于该错误位置会阻碍或抑制圆杆凿刀60的平顺的可转动性。此外,磨损面31的不均匀磨耗导致保持区段30的严重的长度磨损。
图7至图15以示意性的侧视剖视图分别示出了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在对中容纳部33的区域中的局部。分别仅示出了旋转对称构造的保持区段30的直至保持区段30的纵向中轴线M的一半。该示意图不是按比例尺寸示出。
在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对中容纳部33的倾斜于纵向中轴线M的对中面33.1相切地过渡到凸台34的表面中。凸台34在其外封闭部上经倒圆地转变到保持区段30的磨损面31中。凸台34构造成隆起形状。凸台布置成环绕对中容纳部33。凸台34突出超过磨损面31。对此,凸台34在其相对于磨损面31最高的位置上形成最高点37。从对中面33.1到凿刀容纳部32的圆柱形的侧面中的过渡部形成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在此通过双箭头标识的对中高度81指示出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测量的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凸台34的最高点37之间的间距。
凸台34具有的第一半径86在0.5mm和6mm之间的范围中、在此为1.5mm。凸台34相对于磨损面31的高度优选在0.3mm和2mm、优选在0.5mm和1.5mm的范围中,在此为1.0mm。凸台34经由具有第二半径87的倒圆的区域过渡到磨损面31中。从凸台34至对中容纳部33的对中面33.1的过渡部连续延伸。因此避免了在对中面33.1、凸台34和磨损面31之间的棱边,由此改善了安装的支撑元件70围绕纵向中轴线M的自由的可转动性。
在制造凿刀保持件20时凸台34模制在保持区段30上。如图5所示,凸台在安装的工具系统中接合到支撑元件70的容纳部75中。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 85通过箭头表示。
根据本发明如此设计对中高度81,使得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 85和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的值小于8。对此,对中高度81由对中容纳部33和凸台34的轴向尺寸实现。
在凿刀保持件20的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 85和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8的情况下确保了支撑元件70以及圆杆凿刀60的良好的侧向引导。在此尤其如此设计对中高度81,使得对中高度大于圆杆凿刀60以及支撑元件70的轴向间隙80。在较大的工具系统中,与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 85关联的对中高度81的尺寸可考虑更大的可靠的轴向间隙80。因此,与工具尺寸无关地始终确保对支撑元件70以及圆杆凿刀60的足够的侧向引导。
通过支撑元件70的对中附件74的贴靠在对中容纳部33的对中面33.1上的对中配合面74.1,即使在圆杆凿刀60在可靠的轴向间隙80之内从凿刀容纳部32最大偏转时也实现了支撑元件70的良好的径向引导。通过凿刀保持件20的在图5示出的凹口75和接合到其中的凸台34实现了对支撑元件70的进一步侧向引导。由此可靠地避免了支撑元件70的侧向运动或摆动运动。由此可明显减少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的长度磨损。可避免或至少明显减少在支撑元件70非对称负荷的情况下(如对图6所描述的)磨损面31的非对称磨损。通过磨损面31的缺损、关于纵向中轴线M的角错位而实现了圆杆凿刀60和支撑元件70的仍然良好的旋转,该磨损面用作支撑元件70并进而用作圆杆凿刀60的贴靠面。
此外,通过在对中面33.1、凸台34和磨损面31之间的被倒圆的或连续延伸的以及无棱边的过渡部而获得支撑元件70和圆杆凿刀60的轻松的可转动性。尖锐的过渡部容易导致,支撑元件70相对于凿刀保持件20卡住且由此阻止转动。这可通过被倒圆的或连续延伸的过渡部避免。
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保持区段30的引导凹槽35被成型到磨损面31。引导凹槽35与其间隔开地环绕对中容纳部33。引导凹槽具有包括侧倾于磨损面31延伸的侧面的梯形轮廓。凸台34构造在对中容纳部33和引导凹槽35之间。凸台也具有梯形轮廓。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凸台34在与磨损面31相同的平面中在引导凹槽35的侧面闭合。凸台34朝向纵向中轴线M直接过渡到对中容纳部33的侧倾延伸的对中面33.1中。如在下面所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中那样,对中容纳部33在此也通过在从对中面33.1至凿刀容纳部32的侧表面的过渡部中形成的端部36闭合。
在图8中未示出的、匹配保持区段30的端侧轮廓的支撑元件70的安置面73上,环绕对中附件74地将引导接片模制在安置面73上。引导接片具有与引导凹槽35互补的轮廓。因此,在工具系统已安装的情况下引导接片接合到对应的引导凹槽35中。由此实现了对支撑元件的进一步侧向引导。以这种方式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支撑元件70的摆动运动。通过引导凹槽35和接合到其中的引导接片可进一步减小保持区段30的长度磨损。
沿纵向中间轴线M的方向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凸台34的上表面之间测量对中高度81,如通过双箭头示出地。在凿刀保持件32的内直径Di 85和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选择成小于8,在此小于6.5。由此实现对支撑元件的良好的侧向引导。在比例小于6.5时,在通过已经发生的磨损可能增大圆杆凿刀60的轴向间隙80的情况下,在接近支撑元件70和圆杆凿刀60的使用寿命结束时也实现了足够的侧向引导。
与示出的实施方式不同,从对中面33.1至凸台34的过渡部和/或从凸台34至引导凹槽35的邻接的侧面的过渡部和/或从引导凹槽35的相对侧面至邻接的磨损面31的过渡部可被倒圆。同样地,从侧面至凹槽底部的过渡部可实施成被倒圆的。由此可避免尖锐的棱边。这使得支撑元件70的可转动性得到改善。
在图9示出的凿刀保持件20中同样将梯形的引导凹槽35成型到磨损面31中。模制在引导凹槽35和对中容纳部33之间的凸台34具有隆起形状的轮廓。对此如此选择凸台34的半径,使得其表面相切地过渡到对中容纳部33的对中面33.1且相对地过渡到引导凹槽35的邻接的侧面。对中高度81相应于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凸台34的最高点37之间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测量的间距。通过直接依次组合对中容纳部33、凸台34和引导凹槽35,与支撑元件70的与此对应成型的安置面73结合地实现了对支撑元件70的良好的侧向引导。
在图10中示出的保持区段30的磨损面31直接过渡到对中容纳部33的对中面33.1中。隆起形状的凸台34在磨损面31的外部区域中模制在其上。沿着纵向中轴线M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凸台34的最高点37之间测量对中高度81。在保持区段30上布置得相对靠外的凸台34特别好地稳固了与之对应地构造的贴靠的支撑元件70的转动运动。
在图11中示出了保持附件30,其具有实施成多级的、面对未示出的支撑元件70的表面。对中面33.1过渡到横向于纵向中轴线M、尤其垂直于纵向中轴线M布置的贴靠面38中。在贴靠面38上连接有突出超过贴靠面38的凸台34。隆起形状的凸台34的表面相切地过渡到构造成梯形的引导凹槽35的邻接的侧面中。磨损面31环绕引导凹槽地布置。贴靠面38、凸台34的最高点37、引导凹槽35的凹槽底部和磨损面31沿着纵向中轴线M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对此,与纵向中轴线M平行地测量的最高点37距离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的间隔最大,接下来是贴靠面38、磨损面31和引导凹槽35的凹槽底部。通过保持区段30的端侧表面的如此在不同平面上导引的走向实现了对与之对应地构造的支撑元件70的非常好的侧向引导。二者使得保持区段30以及凿刀保持件20的磨损减少。
在图12示出的凿刀保持件20的实施例中,彼此同心布置的凸台34围绕对中容纳部33模制在保持区段30上。由此形成波纹状轮廓,该轮廓的表面是磨损面31。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最内的凸台34的最高点37之间测量对中高度81。在相邻的凸台34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优选确定至最高的凸台34的最高点37的对中高度81。通过环绕对中容纳部33布置的凸台34确保对应的支撑元件70的良好的可转动性。通过波纹形状的轮廓,保持区段30的沿轴向方向投影的面为平面,从而保持了轴向的支撑作用。通过凸台34的侧边明显增大了径向作用的面。由此可更好地吸收横向力。通过波纹形状增大了在支撑元件70和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之间的接触面。这使得凿刀保持件20的磨损减少以及使得支撑元件70以及圆杆凿刀60的可转动性更好。
图13示出了具有平坦的磨损面31的凿刀保持件20的局部,两个彼此同心延伸的、隆起形状的凸台34模制在该磨损面上。而且在该布置方案中实现了良好的可转动性、良好的侧向稳固性。
在图14中示出的凿刀保持件20具有直线延伸的、但是倾斜于纵向中轴线M定向的磨损面31。对此,最高点37构造在从对中面33.1到磨损面31中的倒圆地实施的过渡区域中。对中面33.1和磨损面31由于它们倾斜于纵向中轴线M的定向都沿径向稳固地作用到支撑元件70的位置上,该支撑元件以其安置面73的轮廓与磨损面31匹配。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从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至从对中面33.1至磨损面31的过渡部上的最高点37测量对中高度81。
在图15示出的凿刀保持件20中,磨损面31倾斜于保持区段30的纵向中轴线M延伸。相对于保持区段30的外边缘获得在对中容纳部33的端部36和磨损面31之间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测量的最大间距,从而该间距形成对中高度81。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对中面33.1和倾斜于纵向中轴线M定向的磨损面31都沿径向稳固地作用到相应地成型的、贴靠的支撑元件70上。
综上所述可以说,通过本发明的对凿刀保持件20的保持区段30的构造,在其中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 85和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8和/或在其中对中高度81大于安装在凿刀保持件20中的圆杆凿刀60的轴向间隙80,参照工具系统的运行时间可明显减少保持区段30的长度磨损。由于凸台34被改进地且稳固地接合到支撑元件70的与其对应的凹口75中,几乎可以避免圆杆凿刀60在开始运行时的歪倾。由此使得保持区段30的长度磨损变得均匀。通过在支撑元件70和保持区段30之间的支承面的密封作用的提高更好地保护凿刀杆以及凿刀容纳部32以防受到脏污。这也使得明显减少了凿刀保持件20在其保持区段30的区域中的磨损。通过使切削面23、24构造成贴靠底架10的相应构造的支撑面16.1、16.2可避免凿刀保持件20的插接附件40的过早的磨损或疲劳断裂。由此,通过这些措施可明显提高凿刀保持件20作为构件的预期寿命。这降低了维护和替换件成本。

Claims (11)

1.一种凿刀保持件(20),其用于地面加工机,尤其铣刨机,所述凿刀保持件具有支撑体(21),保持区段(30)在加工侧的区域中模制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保持区段具有凿刀容纳部(32),其中,所述保持区段(30)在其背离所述支撑体(21)的端部上通过包围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磨损面(31)闭合,所述磨损面用于贴靠圆杆凿刀(60)或支撑元件(70),其中,所述凿刀容纳部(32)经由对中容纳部(33)的与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纵向中轴线(M)倾斜定向的对中面(33.1)间接地或直接地转变到所述磨损面(31)中,且其中,在与所述保持区段(30)相对的一侧上将插接附件(40)模制到所述支撑体(21)上,
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测量的对中高度(81)延伸地构造在所述对中容纳部(33)的背离所述磨损面(31)的端部(36)和突出超过所述磨损面(31)的凸台(34)的最高点(37)之间,使得在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85)和所述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8,和/或使得所述对中高度(81)大于安装在所述凿刀保持件中的圆杆凿刀的轴向间隙(80),以及使得所述支撑体(21)在其背离所述保持区段(30)的一侧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切削面,
其中,所述切削面(23、24)的一个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延伸,所述中间平面包含所述中轴线(M)并且沿进给方向(V)的方向延伸,或在所述中间平面的两侧分别有至少一个切削面(23、24)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85)和所述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7.5、优选小于7.0、特别优选小于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凸台(34)布置成环绕所述凿刀容纳部(3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区段(30)的磨损面(31)上模制高度相同或不同的多个凸台(34),并且在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85)和相对于所述凸台(34)中的一个凸台的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8,优选在所述凿刀容纳部(32)的内直径Di(85)和相对于一个凸台(35)确定的最大对中高度(81)之间的比例小于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引导凹槽(35)与所述对中容纳部(33)间隔开地且环绕所述对中容纳部地成型到相邻的磨损面(3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4)构造在所述对中容纳部(33)和所述引导凹槽(35)之间,且所述对中容纳部(33)相对于所述相邻的磨损面(31)的深度比所述对中容纳部(33)相对于所述引导凹槽(35)的深度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中面(33.1)、所述磨损面(31)、所述凸台(34)和/或所述引导凹槽(35)之间的过渡部连续地或被倒圆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4)相对于所述磨损面(3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优选在0.3mm和2mm之间、特别优选在0.5mm和1.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直径Di(85)为20mm且所述对中高度(81)大于2.5mm,和/或所述内直径Di(85)为22mm且所述对中高度(81)大于2.75mm,和/或所述内直径Di(85)为25mm且所述对中高度(81)大于3.125mm,和/或所述内直径Di(85)为42mm且所述对中高度(81)大于5.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在制造所述凿刀保持件(20)时,所述凸台(34)和/或所述引导凹槽(35)通过切削的制造工艺而被引入到所述磨损面(31),所述切削的制造工艺尤其为车削、槽加工、铣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凿刀保持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具有至少一个其它切削面(23、24),所述其它切削面与切削面对的两个切削面(23、24)成角度。
CN201811174927.1A 2017-10-09 2018-10-09 凿刀保持件 Active CN109629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3368.7A DE102017123368A1 (de) 2017-10-09 2017-10-09 Meißelhalter
DE102017123368.7 2017-10-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9383A true CN109629383A (zh) 2019-04-16
CN109629383B CN109629383B (zh) 2021-11-23

Family

ID=6370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8712.6U Active CN209384074U (zh) 2017-10-09 2018-10-09 凿刀保持件
CN201811174927.1A Active CN109629383B (zh) 2017-10-09 2018-10-09 凿刀保持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8712.6U Active CN209384074U (zh) 2017-10-09 2018-10-09 凿刀保持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06988A1 (zh)
EP (1) EP3467255B1 (zh)
CN (2) CN209384074U (zh)
DE (1) DE1020171233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500A1 (zh) * 2019-12-17 2021-06-24 苏州五元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紧固部件的切割装置
CN115369727A (zh) * 2021-05-17 2022-11-22 宝马格有限公司 换刀座、换刀座系统、用于道路铣刨机的铣刨辊和道路铣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3368A1 (de) * 2017-10-09 2019-04-11 Wirtgen Gmbh Meißelhalter
CN110924284A (zh) * 2019-12-17 2020-03-27 苏州五元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快换刀架的切割装置
US11585217B2 (en) 2021-03-11 2023-02-21 Kennametal Inc. Washerless cutting tool assembly
USD982633S1 (en) 2021-03-11 2023-04-04 Kennametal Inc. Washerless cutting tool assembl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4060C2 (de) * 1981-11-06 1985-01-31 Wolfgang 6603 Sulzbach Preinfalk Axialhalterung für Schrämmeißel
US7832808B2 (en) * 2007-10-30 2010-11-16 Hall David R Tool holder sleeve
CN102562063A (zh) * 2010-12-03 2012-07-11 维特根有限公司 刀架
CN102812206A (zh) * 2009-10-19 2012-12-05 必泰克有限两合公司 凿刀,特别是圆柄凿刀
CN204530413U (zh) * 2015-04-09 2015-08-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铣刨刀具及具有其的铣刨机
CN106460508A (zh) * 2014-03-24 2017-02-22 贝泰克两合公司 凿,尤其圆柄凿
CN107614831A (zh) * 2016-05-12 2018-01-19 必泰克有限两合公司 具有带定心延伸部的支撑元件的刀具
CN209384074U (zh) * 2017-10-09 2019-09-13 维特根有限公司 凿刀保持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1165B (sv) * 1987-06-12 1990-01-15 Hans Olav Norman Verktyg foer brytning, avverkning eller bearbetning av fasta material
US6824225B2 (en) 2001-09-10 2004-11-30 Kennametal Inc. Embossed washer
AT10912U1 (de) * 2008-09-26 2009-12-15 Schwamborn Geraetebau Gmbh Rundschaftmeissel für meisselfräsen sowie befestigung
DE102011051525A1 (de) * 2011-07-04 2013-01-10 Wirtgen Gmbh Meißelhalter für eine Bodenbearbeitungs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4060C2 (de) * 1981-11-06 1985-01-31 Wolfgang 6603 Sulzbach Preinfalk Axialhalterung für Schrämmeißel
US7832808B2 (en) * 2007-10-30 2010-11-16 Hall David R Tool holder sleeve
CN102812206A (zh) * 2009-10-19 2012-12-05 必泰克有限两合公司 凿刀,特别是圆柄凿刀
CN102562063A (zh) * 2010-12-03 2012-07-11 维特根有限公司 刀架
CN106460508A (zh) * 2014-03-24 2017-02-22 贝泰克两合公司 凿,尤其圆柄凿
CN204530413U (zh) * 2015-04-09 2015-08-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铣刨刀具及具有其的铣刨机
CN107614831A (zh) * 2016-05-12 2018-01-19 必泰克有限两合公司 具有带定心延伸部的支撑元件的刀具
CN209384074U (zh) * 2017-10-09 2019-09-13 维特根有限公司 凿刀保持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500A1 (zh) * 2019-12-17 2021-06-24 苏州五元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紧固部件的切割装置
CN115369727A (zh) * 2021-05-17 2022-11-22 宝马格有限公司 换刀座、换刀座系统、用于道路铣刨机的铣刨辊和道路铣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23368A1 (de) 2019-04-11
CN209384074U (zh) 2019-09-13
CN109629383B (zh) 2021-11-23
US20190106988A1 (en) 2019-04-11
EP3467255C0 (de) 2023-12-20
EP3467255A1 (de) 2019-04-10
EP3467255B1 (de)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4074U (zh) 凿刀保持件
CN104514559B (zh) 刀具
CN102562063B (zh) 刀架
KR101631329B1 (ko) 토목 롤용 팁
CN1942655B (zh) 刀具夹持装置
TW201529953A (zh) 刀架以及刀架與刀具的組合結構
KR101255670B1 (ko) 기계 가공을 위한 회전 공구
TWI480447B (zh) Turret (b)
RU2448443C2 (ru) Режущий элемент
TWI509148B (zh) Tool holder and tool base for tool holder
US10407850B2 (en) Ejector unit for a road milling machine or the like
JP2011126003A (ja) チゼルホルダ及びチゼルホルダを受容するベース部材
EP2883636B1 (en) Lathe turning tool
TW201307636A (zh) 用於地面加工機的刀架
KR101394562B1 (ko) 로드 밀링 기계 등을 위한 이젝터 또는 이젝터 유닛
CA2277310A1 (en) Cutting toolholder retention system
US20160003041A1 (en) Variable Angle Cutting Bit Retaining Assembly
KR101202224B1 (ko) 기계가공 공구용 공구 헤드
CN110983927A (zh) 具有紧固部件的切割装置
KR101448236B1 (ko) 로드 밀링 기계 등을 위한 이젝터 유닛
US6129422A (en) Cutting tool holder retention system
US2036573A (en) Mining machine chain cutter
CN211616543U (zh) 具有可活动式切料刀的螺杆挤出机
KR100597534B1 (ko) 회전방지 및 정분할 가능한 인덱서블 인서트를 구비한밀링 커터
KR20170009491A (ko) 풀림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커팅 나이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