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6191A -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6191A
CN109616191A CN201811348732.4A CN201811348732A CN109616191A CN 109616191 A CN109616191 A CN 109616191A CN 201811348732 A CN201811348732 A CN 201811348732A CN 109616191 A CN109616191 A CN 109616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ystem
continuous capability
continuous
preset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87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然
胡朝晖
徐立顺
杨双燕
李娜
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Jinyu Medical Tes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Jinyu Medical Tes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Jinyu Medical Tes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Jinyu Medical Tes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87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6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6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6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e.g. scheduling maintenance or upgra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能获得该检测系统满足预设标准(即最大允许误差的情况)的情况,为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提供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实现自动化的质量评估。

Description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临床诊断,各项临床检验对于医疗从业人员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临床检验是医院检验科常用的检验手段,其通常以人的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为标本,通过检验标本中各种生化成分的含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而用于临床检验的检测设备是将生物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自动检测等进行自动化操作的仪器,检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检测、评估,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才能让医疗设备更好地发挥优势,因此医疗设备的日常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现有的医疗检测设备,需要一套科学的、客观的检验标准衡量其检验质量,督促医疗检验人员对质量亟需改善的医疗设备进行改善或者更新处理,从而为医疗从业人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检验结果。
另外,现有的检测设备的质量评估通常由医疗工作人员收集评估数据后,进行手动评估。人工评估检测设备的质量除了会浪费专业人员的体力脑力投入,还存在容易出错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检测设备的质量评估缺少科学和客观评价标准的问题,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质量评估。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能获得该检测系统满足预设标准(即最大允许误差的情况)的情况,为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提供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实现自动化的质量评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包括绝对值误差和百分比误差;
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若当前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若当前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E1*2/(6*SD)
其中,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1为所述绝对值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所述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AVG*E2*2/(6*SD)
其中,AVG为预设的均值;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2为所述百分比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预设的时刻点,获取所述时刻点所属的实际日期;
当所述实际日期与预设的日期值相一致时,获取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
将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中的最小值上传至综合比对系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一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二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二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三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三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四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四等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范围为小于1的区间;所述第二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33的区间;所述第三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33且小于2的区间;所述第四范围为大于2或等于2的区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均值为预设的常数;或,所述均值通过在预设的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所有检验结果的平均值。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n为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第一个检验结果至当前的检验结果的个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稳态能力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对应采用的最大允许误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稳态能力指数和等级的对照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稳态能力指数和等级的对照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显示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检测设备的历史稳态能力显示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对于产品来说,产品的质量有明确的标尺,但是每一个样本的真值无从知晓。所以只能以测量浓度替代所谓的靶值。允许限告知我们,多大的变异可以接受,来自于相关协会的法规或者临床需求、生物变异。对于测量浓度,可以对应于当前的框架的均值。能力指数对应于在某个均值处,本身的内部变异(即短期或长期标准差)是否超出法规的要求的允许限。对于稳态能力指数来说,其可以理解为:必须做到多少以内/实际做到多少以内(超短期),所以是衡量该检测系统的内部变异的指标。越大,表明内部变异越小,批内变异越小,这部分出问题更多是在检测设备外的,因为两次质控检测中,检测设备、环境不会有大变化,相反,人员、操作是重点关注对象。
可以理解的,每次计算得到的稳态能力指数(例如,每天计算一次)都依次存入存储器中。当n=5时,则每次计算稳态能力指数时,获取前5个的检验结果计算标准差。除此之外,n也可不固定为一个常数,而设置为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第一个检验结果(即开封使用开始)至当前的检验结果的个数。
S2、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其中,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包括绝对值误差和百分比误差;
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若当前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若当前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具体地:
若当前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检验结果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E1*2/(6*SD)
其中,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1为所述绝对值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若当前检测系统对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AVG*E2*2/(6*SD)
其中,AVG为预设的均值;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2为百分比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其中,所述均值为预设的常数;或,所述均值通过在预设的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所有检验结果的平均值。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阈值为40,第二阈值为500,当小于40时,最大允许误差为绝对值形式,对应5;当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500时,最大允许误差为百分比形式,对应20%。
优选地,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一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二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二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三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三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四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四等级。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为小于1的区间;所述第二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33的区间;所述第三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33且小于2的区间;所述第四范围为大于2或等于2的区间(或大于2的区间)。
其中,在显示所述稳态能力指数所对应登记时,可用1、2、3和4分别对应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如图3所示。也可用0、2、4和8分别对应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如图4所示。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对应第一等级时,则说明该检测系统属于稳态待改善;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对应第二等级时,则说明该检测系统稳态一般;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对应第三等级时,则说明该检测系统稳态良好;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对应第四等级时,则说明该检测系统稳态优秀。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第一等级标记为深红,第二等级标记为浅红,第三等级标记为浅绿,第四等级标记为深绿,以使得用户能更直观获取所需的信息,能快速获取属于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的检测系统,从而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例如,如图5所示,响应于对任一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查看指令,显示所述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指数以及对应的等级,并显示所述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指数在所有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指数所在排位(例如,0%-25%、25%-50%等)。例如,图中的“结果”栏代表所述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指数,IS栏代表所述检测设备的稳态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等级。
除了可查看单一检测设备单一个日期的稳态能力指数外,还可查看单一检测设备多个日期的历史稳态能力指数,则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响应于对任一检测设备的历史稳态能力查看指令,显示所述检测设备若干个最近的N个稳态能力指数和对应的等级;其中,N≥5;
将所述N个稳态能力指数由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由最后一个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开始,统计X个所述稳态能力指数中属于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的个数;其中,所述X个所述稳态能力指数中不存在连续的s个属于第三等级或第四等级的稳态能力指数;其中,X≥1,s≥1。
例如,如图6所示,“累积次数”为X个所述稳态能力指数中属于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的个数。假设s=3,由最后一个的稳态能力指数(对应时间2018.4.25)开始进行累积,统计属于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的稳态能力指数,当存在连续的3个以上第三等级或第四等级时,停止累积,并保存累积次数。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预设的时刻点,获取所述时刻点所属的实际日期;
当所述实际日期与预设的日期值相一致时,获取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
将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中的最小值上传至综合比对系统。
例如,设置每月的5号、15号和25号将其中一个稳态能力指数上传至综合比对系统,其中,15号对应上传的稳态能力指数为本月5号至本月15号的所有稳态能力指数的最小值,同理,5号对应上传的稳态能力指数为上月25号至本月5号的所有稳态能力指数的最小值,25号对应上传的稳态能力指数为本月15号至本月25号的所有稳态能力指数的最小值。
通过上述步骤,综合比对系统能根据多个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进行全局分析,从而得到该项目下所有检测系统的质量情况,从而指定整体的改善计划,更利于检验工作的正常展开,提供更为准确的检验值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基于上述方案,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能获得该检测系统满足预设标准(即最大允许误差的情况)的情况,为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提供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实现自动化的质量评估。
参见图7,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101,用于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稳态能力评估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实施过程和工作原理可参考上述任一项对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示意图。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或者其他用户接口13,存储器1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通信总线1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3可选的可以包括USB接口以及其他标准接口、有线接口。网络接口14可选的可以包括Wi-Fi接口以及其他无线接口。存储器15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5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的存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15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如电池管理系统等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程序152。
具体地,处理器11用于调用存储器15中存储的程序152,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或者,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响应模块101。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1、存储器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仅仅是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11是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15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1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15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5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中,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包括绝对值误差和百分比误差;
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若当前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若当前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绝对值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E1*2/(6*SD)
其中,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1为所述绝对值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所述根据所述百分比误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具体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Cp=AVG*E2*2/(6*SD)
其中,AVG为预设的均值;Cp为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E2为所述百分比误差,SD为所述标准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预设的时刻点,获取所述时刻点所属的实际日期;
当所述实际日期与预设的日期值相一致时,获取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
将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有的稳态能力指数中的最小值上传至综合比对系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一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二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二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三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三等级;
当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在预设的第四范围内时,将所述稳态能力指数划分为第四等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范围为小于1的区间;所述第二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33的区间;所述第三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33且小于2的区间;所述第四范围为大于2或等于2的区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值为预设的常数;或,所述均值通过在预设的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所有检验结果的平均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所述检测系统对所述样品的第一个检验结果至当前的检验结果的个数。
9.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对预设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指令,获取系统预设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所述检测系统对样品的n个检验结果的标准差;其中,所述n个检验结果为与当前时刻最近的n个检验结果,n≥2;
稳态能力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允许误差和标准差,计算所述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指数。
10.一种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
CN201811348732.4A 2018-11-13 2018-11-13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616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8732.4A CN109616191A (zh) 2018-11-13 2018-11-13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8732.4A CN109616191A (zh) 2018-11-13 2018-11-13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6191A true CN109616191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0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8732.4A Pending CN109616191A (zh) 2018-11-13 2018-11-13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61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4205A (zh) * 2023-11-29 2023-12-29 吉林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室间质评项目检测结果上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654A (zh) * 2017-03-20 2017-08-25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均值变化检测的报警正常与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545361A (zh) * 2017-08-03 2018-01-05 广西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室间比对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654A (zh) * 2017-03-20 2017-08-25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均值变化检测的报警正常与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545361A (zh) * 2017-08-03 2018-01-05 广西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室间比对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洁: "面向检测实验室的测量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4205A (zh) * 2023-11-29 2023-12-29 吉林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室间质评项目检测结果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7314205B (zh) * 2023-11-29 2024-01-26 吉林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室间质评项目检测结果上报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zziz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and phenotypic research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androgen excess and PCOS society resource
Westgard et al. Analytical Sigma metrics: a review of Six Sigma implementation tools for medical laboratories
CN109598415A (zh) 检测系统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2009858A (ja) 診断分析装置において精度管理を行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Badrick Integrating quality control and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N102428445A (zh) 用于检测联网的诊断临床分析仪的近迫性分析故障的方法
CN106156502B (zh) 一种报告单审核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US11250934B2 (en) Test server, test method, and test system
JP2016504580A (ja) 較正プロセス及びシステム
WO2018160619A1 (en) Cross discipline disease management system
EP2603777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nalytical quality in networked laboratories
RU106013U1 (ru) Система постановки 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ного диагноза по данным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справ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результатов клин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дл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 медицинские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системы, система дифференциации записи результатов клин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дл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 медицинские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системы и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ая матрица для интеграции в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 медицинские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системы
Shephard et al. Results from 15 years of quality surveillance for a National Indigenous Point-of-Care Testing Program for diabetes
CN109872813A (zh) 检测系统阳性率评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6294B (zh) 自动生成用于实验室仪器的规则
Kazmierczak et al. Evaluation of preanalytical point-of-care testing error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ductivit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N109616191A (zh)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599173A (zh) 检测系统的单侧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615204B (zh) 医疗数据的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Block et al. Quick guide to body fluid testing
CN109545347A (zh) 检测系统的稳态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545346A (zh) 检测系统的单侧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959656A (zh) 一种碘元素浓度自动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Hilborne et al.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era of patient safety: implications and roles for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KR20170051922A (ko) 의료 기기, 의료 검사 요청 제어 시스템, 의료 검사 요청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