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3018A - 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3018A
CN109603018A CN201811271438.8A CN201811271438A CN109603018A CN 109603018 A CN109603018 A CN 109603018A CN 201811271438 A CN201811271438 A CN 201811271438A CN 109603018 A CN109603018 A CN 109603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support plate
isolating door
rotary table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14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03018B (zh
Inventor
卓珈仪
马思成
郭卓雅
孙永钊
刘知
刘知一
卓海林
郭金东
徐露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ui Zhi Wan 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i Zhi Wan 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i Zhi Wan 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i Zhi Wan 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14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3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3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03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3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2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escue cages, bag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包括人员转移机构、隔离箱、自动缓释机构、手动缓释机构和控制柜,所述人员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圆台、驱动装置和多个转移箱,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转移圆台的底部中间位置,用于驱动转移圆台间歇性步进方式转动,多个转移箱均布在转移圆台的顶部周向沿侧位置,所述人员转移机构通过与驱动装置外壳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固定在相应高层楼层逃生口的临近一侧。本发明能够及时将人群转移至相对安全区域,最大程度上保障逃生人群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缓解逃生人群过大造成的逃生压力,提高逃生效率,同时有效防止自动缓释机构出现机械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无法保障人群高层及时、安全逃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逃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程度不断地深入,高楼居住或工作人群也在不断的增多,在灾难这样的突发事件来临时做好逃生准备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时间的逃生才是唯一的做法,而拥有一套高层逃生缓释装置是比不可少的。
目前市场上的高层逃生装置品种单一,操作复杂,安全性较差,且不能暂时性转移人群到安全区域,不能满足多人同时逃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高层逃生装置品种单一,操作复杂,安全性较差,且不能暂时性转移人群到安全区域,不能满足多人同时逃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包括人员转移机构、隔离箱、自动缓释机构、手动缓释机构和控制柜,所述人员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圆台、驱动装置和多个转移箱,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转移圆台的底部中间位置,用于驱动转移圆台间歇性步进方式转动,多个转移箱均布在转移圆台的顶部周向沿侧位置,所述人员转移机构通过与驱动装置外壳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固定在相应高层楼层逃生口的临近一侧,所述逃生口上设有第一自动隔离门,多个转移箱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自动隔离门,所述第一自动隔离门和第二自动隔离门通过第一定位组件进行定位,所述隔离箱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转移圆台远离逃生口轴向位置的另一侧,所述隔离箱的底部设有纵向隔板,所述隔离箱靠近所述转移圆台的一侧壁上设有进口,所述隔离箱远离转移圆台的一侧壁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自动隔离门和出口,所述自动缓释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传送带、减速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传送带经上下两两对应设置的传送轴安装于第一固定架上并与地面呈垂直设置,所述减速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上并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缓慢转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气缸和活动安装座,所述支撑板为方形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多个且分别通过活动安装座均匀并活动安装于传送带上,所述气缸设置有多个且活动安装于传送带上分别对应各支撑板的下方位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隔离箱之间通过第二定位组件进行定位,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支撑板与纵向隔板呈垂直设置时,所述支撑板远离传送带的一端与第三自动隔离门间隙设置,所述纵向隔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底端设有距离提醒装置,所述纵向隔板的底端设有安全通道,所述安全通道的内腔底部设有缓冲垫板,所述手动缓释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多个横向隔板以及多个缓降机构,多个横向隔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第二固定架的内部,多个横向隔板将第二固定架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多个逃生隔间,所述出口与逃生隔间对应设置,所述缓降机构的数量与逃生隔间的数量相同,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减速装置、安全绳和防火安全袋,所述减速装置固定安装于各逃生隔间的顶部,所述减速装置通过安全绳与防火安全袋连接,多个横向隔板上均设有可供防火安全袋垂直下落的通孔,所述控制柜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驱动装置、第一自动隔离门、第二自动隔离门、第一定位组件、第三自动隔离门、减速驱动机构、气缸和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与控制柜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转移机构采用的供电方式为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采用水平高度相同的一个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一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一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第一自动隔离门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二自动隔离门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采用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一个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二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第三自动隔离门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与第三自动隔离门的对应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柜电连接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采用两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三红外接收装置,其中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水平对应传送带的顶端位置,另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垂直对应传送带的侧面底端位置,第三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各传送带的侧部。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减速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传送轴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楼层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横向隔板之间的距离长度与3个楼层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缓降机构之间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隔板靠近自动缓释机构的一侧壁上且对应支撑板的两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支撑板之间间隙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通过设置人员转移机构和隔离箱,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移圆台上的转移箱循环间歇性转动,配合第一定位组件进行逃生口定位,通过将逃生人群输送至隔离箱,能够及时将人群转移至相对安全区域,最大程度上保障逃生人群安全。
(2)、该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通过设置自动缓释机构,即通过第一固定架、传送带、减速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的有益组合设置,配合第二定位组件和控制柜,能够自动完成高层缓降逃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3)、该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通过设置手动缓释机构,即通过第二固定架、多个横向隔板以及多个缓降机构的有益组合设置,能够有效缓解逃生人群过大造成逃生压力,提高逃生效率,同时有效防止自动缓释机构出现机械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无法保障人群高层及时、安全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逃生口与转移箱在临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转移箱与隔离箱在临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隔离箱与部分自动缓释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手动缓释机构的剖面图。
图中:1、人员转移机构;101、转移圆台;102、驱动装置;103、转移箱;2、隔离箱;3、自动缓释机构;301、第一固定架;302、传送带;303、减速驱动机构;304、支撑机构;3041、支撑板;3042、气缸;3043、活动安装座;4、手动缓释机构;401、第二固定架;402、横向隔板;403、缓降机构;4031、减速装置;4032、安全绳;4033、防火安全袋;5、控制柜;6、支撑架;7、逃生口;8、第一自动隔离门;9、第二自动隔离门;10、第一定位组件;11、安装架;12、纵向隔板;13、进口;14、第三自动隔离门;15、出口;16、第二定位组件;17、距离提醒装置;18、安全通道;19、缓冲垫板;20、通孔;21、第三定位组件;22、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包括人员转移机构1、隔离箱2、自动缓释机构3、手动缓释机构4和控制柜5,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包括转移圆台101、驱动装置102和多个转移箱103,所述驱动装置102设置在转移圆台101的底部中间位置,用于驱动转移圆台101间歇性步进方式转动,多个转移箱103均布在转移圆台101的顶部周向沿侧位置,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通过与驱动装置102外壳固定连接的支撑架6支撑固定在相应高层楼层逃生口7的临近一侧,所述逃生口7上设有第一自动隔离门8,多个转移箱103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自动隔离门9,所述第一自动隔离门8和第二自动隔离门9通过第一定位组件10进行定位,所述隔离箱2通过安装架11固定安装于转移圆台101远离逃生口7轴向位置的另一侧,所述隔离箱2的底部设有纵向隔板12,所述隔离箱2靠近所述转移圆台101的一侧壁上设有进口13,所述隔离箱2远离转移圆台101的一侧壁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自动隔离门14和出口15,所述自动缓释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架301、传送带302、减速驱动机构303和支撑机构304,所述传送带302经上下两两对应设置的传送轴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并与地面呈垂直设置,所述减速驱动机构303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并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302缓慢转动,所述支撑机构304包括支撑板3041、气缸3042和活动安装座3043,所述支撑板3041为方形板,所述支撑板3041设置有多个且分别通过活动安装座3043均匀并活动安装于传送带302上,所述气缸3042设置有多个且活动安装于传送带302上分别对应各支撑板3041的下方位置,所述气缸3042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3041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041与隔离箱2之间通过第二定位组件16进行定位,所述气缸3042的活塞杆延伸至支撑板3041与纵向隔板12呈垂直设置时,所述支撑板3041远离传送带302的一端与第三自动隔离门14间隙设置,所述纵向隔板12靠近支撑板3041的一侧底端设有距离提醒装置17,所述纵向隔板12的底端设有安全通道18,所述安全通道18的内腔底部设有缓冲垫板19,所述手动缓释机构4包括第二固定架401、多个横向隔板402以及多个缓降机构403,多个横向隔板40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第二固定架401的内部,多个横向隔板402将第二固定架401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多个逃生隔间,所述出口15与逃生隔间对应设置,所述缓降机构403的数量与逃生隔间的数量相同,所述缓降机构403包括减速装置4031、安全绳4032和防火安全袋4033,所述减速装置4031固定安装于各逃生隔间的顶部,所述减速装置4031通过安全绳4032与防火安全袋4033连接,多个横向隔板402上均设有可供防火安全袋4033垂直下落的通孔20,所述控制柜5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所述驱动装置102、第一自动隔离门8、第二自动隔离门9、第一定位组件10、第三自动隔离门14、减速驱动机构303、气缸3042和第二定位组件16分别与控制柜5电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采用的供电方式为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防止市电故障导致人员转移机构1停止工作。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0采用水平高度相同的一个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一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一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第一自动隔离门8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二自动隔离门9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采用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一个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一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隔离箱2对应支撑板的侧壁底端,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支撑板3041与隔离箱2的对应侧壁上,当发生灾难这样的突发事件时,通过控制柜5控制驱动装置102开始工作,带动转移圆台101转动,当第一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控制柜5控制驱动装置102停止工作,此时,第一自动隔离门8与第二自动隔离门9处于面对面状态,通过控制柜5控制第一自动隔离门8与第二自动隔离门9打开,待逃生人群通过逃生口7进入转移箱103内,完成待逃生人群转移;通过自动缓释机构3的运行,当支撑板3041端部第二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相应的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控制柜5控制减速驱动机构303停止工作,此时,支撑板3041通过气缸3042支撑呈与传送带302垂直设置并与第三自动隔离门14对应设置,继而控制第三自动隔离门14打开,待逃生人群通过第三自动隔离门14站在支撑板3041上,自动缓释机构3恢复运行后即可自动完成高层逃生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板3041端部第二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相应的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控制柜5控制减速驱动机构303停止工作,该停止时间设置在至少10秒以上,具体应用时,可配套声光提醒。
具体来说,所述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柜5电连接的第三定位组件21,所述第三定位组件21采用两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三红外接收装置,其中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01水平对应传送带302的顶端位置,另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01垂直对应传送带302的侧面底端位置,第三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各传送带302的侧部,当位于传送带302上的第三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第一固定架301顶端位置的第三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后,通过控制柜5控制气缸3042工作,支撑起支撑板3041至与地面平行状态,便于支撑板3041端部第二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相应的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当位于传送带302上的第三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第一固定架301垂直对应传送带302的侧面底端位置的第三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控制柜5控制气缸3042的活塞杆缓慢收缩,便于将支撑板3041上的人群过渡到缓冲垫板19上。
具体来说,所述减速驱动机构303包括步进电机和减速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传送轴连接。
具体来说,相邻的两个支撑板3041之间的距离与楼层之间的距离相等,便于大规模待逃生人群迅速、安全转移。
具体来说,相邻的两个横向隔板402之间的距离长度与3个楼层的高度相等,便于待逃生人群迅速转移。
具体来说,相邻的两个缓降机构403之间错位设置,防止逃生人群因惊恐、不安等情绪的影响,造成脱离防火安全袋4033困难或存在脱离危险,安全性高。
具体来说,所述纵向隔板12靠近自动缓释机构3的一侧壁上且对应支撑板3041的两侧设有防护板22,所述防护板22与支撑板3041之间间隙设置,为处于支撑板3041上的人群提供防护,防止人群高空掉落。
使用时,在灾难这样的突发事件来临时,通过通过控制柜5控制驱动装置102开始工作,带动转移圆台101转动,当第一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控制柜5控制驱动装置102停止工作,此时,第一自动隔离门8与第二自动隔离门9处于面对面状态,通过控制柜5控制第一自动隔离门8与第二自动隔离门9打开,待逃生人群通过逃生口7进入转移箱103内,经控制驱动装置102继续工作,多个转移箱103的设置能够持续打在处于逃生口7的待逃生人员,至转移箱103与隔离箱2临近对应,逃生人群进入隔离箱2,完成人群转移,而后当支撑板3041端部第二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相应的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控制柜5控制减速驱动机构303停止工作,此时,支撑板3041通过气缸3042支撑呈与传送带302垂直设置并与第三自动隔离门14对应设置,继而控制第三自动隔离门14打开,待逃生人群通过第三自动隔离门14站在支撑板3041上,自动缓释机构3恢复运行后即可自动完成高层逃生作业,同时,部分人群还可通过手动缓释机构4分层缓降,通过隔离箱2的出口15进入第二固定架401内的相应逃生隔间内,进入处于其逃生隔间内的防火安全袋4033内,通过防火安全袋4033与减速装置4031和安全绳4032的配合设置,将处于防火安全袋4033内的逃生人群输送至下一逃生隔间内,同样重复上级操作直至到达地面或逃生通道内,完成主动缓降。
综上可得,本发明能够及时将人群转移至相对安全区域,最大程度上保障逃生人群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缓解逃生人群过大造成的逃生压力,提高逃生效率,同时有效防止自动缓释机构出现机械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无法保障人群高层及时、安全逃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Claims (9)

1.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员转移机构(1)、隔离箱(2)、自动缓释机构(3)、手动缓释机构(4)和控制柜(5),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包括转移圆台(101)、驱动装置(102)和多个转移箱(103),所述驱动装置(102)设置在转移圆台(101)的底部中间位置,用于驱动转移圆台(101)间歇性步进方式转动,多个转移箱(103)均布在转移圆台(101)的顶部周向沿侧位置,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通过与驱动装置(102)外壳固定连接的支撑架(6)支撑固定在相应高层楼层逃生口(7)的临近一侧,所述逃生口(7)上设有第一自动隔离门(8),多个转移箱(103)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自动隔离门(9),所述第一自动隔离门(8)和第二自动隔离门(9)通过第一定位组件(10)进行定位,所述隔离箱(2)通过安装架(11)固定安装于转移圆台(101)远离逃生口(7)轴向位置的另一侧,所述隔离箱(2)的底部设有纵向隔板(12),所述隔离箱(2)靠近所述转移圆台(101)的一侧壁上设有进口(13),所述隔离箱(2)远离转移圆台(101)的一侧壁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自动隔离门(14)和出口(15),所述自动缓释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架(301)、传送带(302)、减速驱动机构(303)和支撑机构(304),所述传送带(302)经上下两两对应设置的传送轴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并与地面呈垂直设置,所述减速驱动机构(303)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并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302)缓慢转动,所述支撑机构(304)包括支撑板(3041)、气缸(3042)和活动安装座(3043),所述支撑板(3041)为方形板,所述支撑板(3041)设置有多个且分别通过活动安装座(3043)均匀并活动安装于传送带(302)上,所述气缸(3042)设置有多个且活动安装于传送带(302)上分别对应各支撑板(3041)的下方位置,所述气缸(3042)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3041)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041)与隔离箱(2)之间通过第二定位组件(16)进行定位,所述气缸(3042)的活塞杆延伸至支撑板(3041)与纵向隔板(12)呈垂直设置时,所述支撑板(3041)远离传送带(302)的一端与第三自动隔离门(14)间隙设置,所述纵向隔板(12)靠近支撑板(3041)的一侧底端设有距离提醒装置(17),所述纵向隔板(12)的底端设有安全通道(18),所述安全通道(18)的内腔底部设有缓冲垫板(19),所述手动缓释机构(4)包括第二固定架(401)、多个横向隔板(402)以及多个缓降机构(403),多个横向隔板(40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第二固定架(401)的内部,多个横向隔板(402)将第二固定架(401)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多个逃生隔间,所述出口(15)与逃生隔间对应设置,所述缓降机构(403)的数量与逃生隔间的数量相同,所述缓降机构(403)包括减速装置(4031)、安全绳(4032)和防火安全袋(4033),所述减速装置(4031)固定安装于各逃生隔间的顶部,所述减速装置(4031)通过安全绳(4032)与防火安全袋(4033)连接,多个横向隔板(402)上均设有可供防火安全袋(4033)垂直下落的通孔(20),所述控制柜(5)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01)上,所述驱动装置(102)、第一自动隔离门(8)、第二自动隔离门(9)、第一定位组件(10)、第三自动隔离门(14)、减速驱动机构(303)、气缸(3042)和第二定位组件(16)分别与控制柜(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转移机构(1)采用的供电方式为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0)采用水平高度相同的一个第一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一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一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第一自动隔离门(8)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二自动隔离门(9)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采用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一个第二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其第二红外发射装置设置在第三自动隔离门(14)上,第二红外接收装置设置在支撑板(3041)与第三自动隔离门(14)的对应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柜(5)电连接的第三定位组件(21),所述第三定位组件(21)采用两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和一个第三红外接收装置,其中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01)水平对应传送带(302)的顶端位置,另一个第三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01)垂直对应传送带(302)的侧面底端位置,第三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各传送带(302)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驱动机构(303)包括步进电机和减速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传送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3041)之间的距离与楼层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横向隔板(402)之间的距离长度与3个楼层的高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缓降机构(403)之间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隔板(12)靠近自动缓释机构(3)的一侧壁上且对应支撑板(3041)的两侧设有防护板(22),所述防护板(22)与支撑板(3041)之间间隙设置。
CN201811271438.8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Active CN109603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1438.8A CN10960301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1438.8A CN10960301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3018A true CN109603018A (zh) 2019-04-12
CN109603018B CN109603018B (zh) 2020-11-13

Family

ID=6600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1438.8A Active CN10960301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30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6199U (zh) * 2010-08-16 2011-02-16 沈福昌 一种楼房火警安全逃生装置
CN103007446A (zh) * 2013-01-18 2013-04-0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10444283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人员运输的索道系统
US20150314151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Jui-Lung Chang Portable slowly descending escape equipment
KR20160001783U (ko) * 2014-11-17 2016-05-25 정종대 비상탈출 사다리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6199U (zh) * 2010-08-16 2011-02-16 沈福昌 一种楼房火警安全逃生装置
CN103007446A (zh) * 2013-01-18 2013-04-0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10444283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人员运输的索道系统
US20150314151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Jui-Lung Chang Portable slowly descending escape equipment
KR20160001783U (ko) * 2014-11-17 2016-05-25 정종대 비상탈출 사다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3018B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9350U (zh) 电力检修装置
CN109603018A (zh) 一种新型高层逃生缓释装置
CN109589512A (zh) 一种可与消防设施联动的逃生系统
CN207068197U (zh) 一种带无线报警装置的灭火器箱
CN210030430U (zh) 一种玻璃制品烧边机
CN209589402U (zh) 一种灭火器夯实机
CN204640489U (zh) 保温板成型系统
CN204143590U (zh) 具有烟雾报警功能的阀厅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07618859U (zh) 一种安全无缆升降电梯
CN202390046U (zh) 一种电梯ups应急救援装置
CN206233654U (zh) 一种用于电力仪器仪表的防火库房
CN202594558U (zh) 无机房家用电梯
CN202226623U (zh) 自动提升倾倒装置
CN106515766B (zh)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模拟平台的站台级控制试验方法
CN206257571U (zh) 一种可遥控升降的吊灯
CN201826709U (zh) 多功能新型逃生窗
CN210957559U (zh) 一种辅助输电救援装置高空挂接作业绳的无人机牵引装置
CN217404189U (zh) 一种防火玻璃耐高温测试装置
CN204008919U (zh) 电烤箱老化测试线
CN209193294U (zh) 一种无死角型电梯监控装置
CN106740879B (zh)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模拟平台的系统级控制试验方法
CN206786442U (zh) 一种易更换的led照明装置
CN220086761U (zh) 一种带有高温预警功能的直流屏柜体
CN202792929U (zh) 全自动高温隧道式烧结窑炉
CN205759320U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