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9404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99404A CN109599404A CN201811628572.9A CN201811628572A CN109599404A CN 109599404 A CN109599404 A CN 109599404A CN 201811628572 A CN201811628572 A CN 201811628572A CN 109599404 A CN109599404 A CN 1095994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on signal
- public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public
- signal cab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多条公共信号走线、控制芯片和公共电压线,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第二端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电连接,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增设公共电压线和第二公共信号走线,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减少围绕通孔区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严苛,全面屏技术,通过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追求较大的屏占比,在机身不变的情况下,显示面积最大化,显示效果更加惊艳。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需要在面板显示区域中打孔以安装摄像头、听筒、感应器等。
由于打孔区位于显示区域内,显示面板中的各种走线延伸至打孔区时会沿着打孔区的边缘继续延伸,造成打孔区边缘的走线非常密集。过多的走线造成打孔区边缘较大,占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由于走线之间的间距很小,造成走线间的耦合作用较大,影响显示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减小打孔区边缘的走线数量,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提升显示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通孔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矩阵排列的公共电极以及多条公共信号走线;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控制芯片和公共电压线,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所述公共电压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所述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沿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经过所述通孔区内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类公共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所述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公共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通过增设公共电压线和第二公共信号走线,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可以减少围绕通孔区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提高显示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1,位于衬底11一侧的多个矩阵排列的公共电极12、多条公共信号走线13以及集成驱动IC 14,显示面板还包括通孔15,公共信号走线13沿通孔15的周长方向与位于通孔15上方的公共电极12电连接。由于显示面板中除了包括公共信号走线13之外,还包括数据信号走线、扫描信号走线等多种信号走线,多种信号走线均沿通孔15的周长延伸,造成通孔15边缘的走线非常密集,过多的走线造成通孔边缘较大,占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由于走线之间的间距很小,造成走线间的耦合作用较大,影响显示稳定性。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区,显示区包围通孔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矩阵排列的公共电极以及多条公共信号走线;位于非显示区的控制芯片和公共电压线,控制芯片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公共电压线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沿显示面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经过通孔区内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类公共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公共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公共电压线和第二公共信号走线,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可以减少围绕通孔区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提高显示稳定性。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a和围绕显示区a的非显示区b,显示区a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区c,显示区a包围通孔区c;
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21;
位于衬底基板21一侧的多个矩阵排列的公共电极22以及多条公共信号走线23;
位于非显示区b的控制芯片24和公共电压线25,控制芯片24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公共电压线25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
公共电极22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221和第二类公共电极222,沿显示面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经过通孔区c内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类公共电极221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公共信号走线23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24电连接,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的第二端与公共电极22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25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公共信号走线23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24电连接,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的第二端与公共电极22电连接,在显示阶段,通过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公共电极22传输显示信号;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25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在显示阶段,通过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向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传输显示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设置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和公共电压线25,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向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传输显示信号,降低显示过程中因显示信号在公共信号走线上的损耗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可以减少围绕通孔区c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减小通孔区c边界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并且减少围绕通孔区c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还可以增加相邻两根公共信号走线23之间的距离,减小走线间的耦合作用,提高显示稳定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公共电极22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221和第二类公共电极222,第一类公共电极221可以理解为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与经过通孔区c内任意一点的直线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区域的公共电极22,第二类公共电极222可以理解为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与经过通孔区c内任意一点的直线在衬底基板21上的垂直投影不存在交叠区域的公共电极。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通过增设公共电压线和第二公共信号走线,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通孔区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可以减少围绕通孔区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提高显示稳定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共电极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分别向公共电极22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公共电极22输入触控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在显示阶段,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分别向与其连接的公共电极22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公共电极22输入触控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仅通过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公共电极提供公共信号的方案相比,可以避免因公共信号在公共信号走线的损耗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与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均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即公共信号走线采用贯穿公共电极的方案相比,可以减少围绕通孔区c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在触控阶段,触控信号可以通过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传输至每个公共电极上,保证正常实现触控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孔区c的存在占用了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的位置,同时由于通孔区c的存在会阻断部分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因此,在设置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时,可以如图2所示,不再向通孔区c占用位置对应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设置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同时不再向通孔区c与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当然,考虑到现有制备工艺,一般是先制备得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之后再在需要设置通孔的位置设置通孔区c,如此会存在部分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dummy走线)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24电连接,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的第二端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占用位置处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但是由于通孔区c的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的第二端截止于通孔区c下方;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第一端与公共电压线25电连接,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第二端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占用位置处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以及通孔区c下方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但是由于通孔区c的设置,部分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截止于通孔区c上方,部分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在通孔区c处断开,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是否包含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可以是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且靠近第一侧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即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所有第二类公共电极222、通孔区c与第二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以及通孔区c与第一侧之间的靠近通孔区c一侧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也可以是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且靠近通孔区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即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所有第二类公共电极222、通孔区c与第二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以及通孔区c与第一侧之间的靠近第一侧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分别对应不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以及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技术方案,在显示时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所有公共电极22提供公共信号,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向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提供显示信号,均避免因公共信号在公共信号走线上的损耗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提升显示均一性。同时,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可以减小沿通孔区c边沿延伸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对应不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以及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即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所有第二类公共电极222以及通孔区c与第二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可以提升显示均一性;同时,避免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沿通孔区c边沿延伸,减小通孔区c边沿的信号走线数量,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提高显示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沿通孔区c的边沿延伸至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上的技术方案,会增加公共信号走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容,但是增加的电容大于仅约为5pF,差异占比仅为2.86%,对显示的影响较小。
可选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所述部分公共电极22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221和第二类公共电极222。例如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且靠近第一侧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图8和图9分别对应不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以及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也可以是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且靠近通孔区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和图11分别对应不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以及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技术方案,在显示时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向所有公共电极22提供公共信号,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向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提供显示信号,均避免因公共信号在公共信号走线上的损耗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提升显示均一性。同时,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可以减小沿通孔区c边沿延伸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减小通孔区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和图13分别对应不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以及存在虚拟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71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情况。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可以提升显示均一性;同时,避免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沿通孔区c边沿延伸,减小通孔区c边沿的信号走线数量,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同时提高显示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图11和图13中,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的第二端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占用位置处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以及通孔区c下方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但是由于通孔区c的设置,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占用位置处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连接的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截止于通孔区c上方;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下方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的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在通孔区c处断开;原本应该与通孔区c下方的第二类公共电极222电连接的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不再与通孔区c下方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
综上所述,无论是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亦或是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全部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还是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亦或是设置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第二端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全部的公共电极22之外的公共电极22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心思想旨在于通过增设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和公共电压线25,降低显示过程中因显示信号在公共信号走线上的损耗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断开与通孔区c和第一侧之间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之间的连接关系,减少围绕通孔区c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减小通孔区c边界面积,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并且减少围绕通孔区c的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的数量还可以增加相邻两根公共信号走线23之间的距离,减小走线间的耦合作用,提高显示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2-图13所示,为了保证每个公共电极22均可以接收到公共信号和触控信号,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需与每个公共电极22电连接,因通孔区c的存在,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的第二端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且沿通孔区c的外边框的方向与通孔区c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221电连接,保证实现每个公共电极22均可以接收到公共信号和触控信号。
继续参考图2-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分别与公共电压线25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电连接;在显示阶段,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导通,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1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分别向公共电极22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断开,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232向公共电极22输入触控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并通过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的导通与断开实现显示面板不同的工作状态,保证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正常切换,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
继续参考图2-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可以包括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262连接到控制芯片24的控制端,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261连接到公共电压线25,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263连接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示例性的,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可以包括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控制芯片24与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262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断,实现显示面板不同的工作状态。
继续参考图3、图5、图7、图9、图11和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公共电压线25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32之间设置有控制薄膜晶体管,以及公共电压线25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同样设置有控制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被通孔区c断开,实际上不会向公共电极22输入公共信号,因此,在公共电压线25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之间可以不设置控制薄膜晶体管。本发明实施例对公共电压线25和虚拟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272之间是否设置控制薄膜晶体管不进行限定。
继续参考图2-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还可以包括公共电压控制线264,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中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262通过公共电压控制线264连接至控制芯片24的控制端。示例性的,通过公共电压控制线264与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中所有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262电连接,保证公共电压控制电路26的控制方式简单,同时共电压控制电路26的布线设置方式简单。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其中,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同层设置,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同层设置,实现显示面板薄型化设计;同时控制薄膜晶体管可以与驱动薄膜晶体管在同一制备工艺中制备得到,提升显示面板制备效率。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1。显示装置100可以为图14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通孔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矩阵排列的公共电极以及多条公共信号走线;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控制芯片和公共电压线,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所述公共电压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所述公共电极包括第一类公共电极和第二类公共电极,沿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经过所述通孔区内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类公共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所述公共信号走线包括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公共电压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一侧之间的部分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显示阶段,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分别向所述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向所述公共电极输入触控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一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一侧之间的部分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一侧之间的公共电极之外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且沿所述通孔区的外边框的方向与所述通孔区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第一类公共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压控制电路,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公共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电连接;
在显示阶段,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导通,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和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分别向所述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走线向所述公共电极输入触控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薄膜晶体管,多个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多个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公共电压线,多个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走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公共电压控制线,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所述公共电压控制线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
其中,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同层设置,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同层设置。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28572.9A CN109599404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28572.9A CN109599404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9404A true CN109599404A (zh) | 2019-04-09 |
CN109599404B CN109599404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596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28572.9A Active CN109599404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9940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87567A (zh) * | 2019-05-15 | 2019-08-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53196A (zh) * | 2020-06-12 | 2020-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3289A (zh) * | 2017-06-29 | 2017-09-12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07390934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20170344147A1 (en) * | 2016-05-25 | 2017-11-30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In-cel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CN108227263A (zh) * | 2018-01-02 | 2018-06-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US20180307368A1 (en) * | 2017-04-20 | 2018-10-25 | Japan Display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08873512A (zh) * | 2018-06-06 | 2018-11-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12-28 CN CN201811628572.9A patent/CN1095994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44147A1 (en) * | 2016-05-25 | 2017-11-30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In-cel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US20180307368A1 (en) * | 2017-04-20 | 2018-10-25 | Japan Display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07153289A (zh) * | 2017-06-29 | 2017-09-12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07390934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227263A (zh) * | 2018-01-02 | 2018-06-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08873512A (zh) * | 2018-06-06 | 2018-11-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87567A (zh) * | 2019-05-15 | 2019-08-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53196A (zh) * | 2020-06-12 | 2020-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9404B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53492B (zh)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
US11011119B2 (en) |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 |
CN106959560B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US10289246B2 (en) | Integrate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 |
CN107422509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 |
US11227523B2 (en) |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
US10312294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139318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5759482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9283726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06908978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8227327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37543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090040166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6873225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驱动方法 | |
US2013029359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9767718B (zh) | 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132685A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047412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向、显示面板母板及其测试方法 | |
CN11484280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63735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59940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1602441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3109972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52700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