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7391A -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7391A
CN109577391A CN201910035842.3A CN201910035842A CN109577391A CN 109577391 A CN109577391 A CN 109577391A CN 201910035842 A CN201910035842 A CN 201910035842A CN 109577391 A CN109577391 A CN 109577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liding
bearing capacity
rectangl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58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7391B (zh
Inventor
胡照广
高佳音
谢远征
单炜
罗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358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77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7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本发明较好解决了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在课堂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演示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本发明实验箱体被分割成多个腔体,可放置不同类型的土质,以达到可模拟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的目的,锥型探头在重锤的敲击作用下贯入土中且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距离时,锥型探头的敲击数均被记录在记录板上,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将锥型探头进入土中的距离与锥型探头所需的敲击次数表现出来,进而评估得到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演示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地基承载力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使得授课效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属于地基实验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基础承载力是土力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重要课题,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学科地位,受地基承载力影响尤其是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甚至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个受地基承载力影响较大的是在道路、桥梁领域,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较为常见的,这种土质渗透能力不强,当软土中含水量达到一定比重时土壤的流动性便会增加,这就使得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承载力测试要求更为严格,地基承载力测试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的稳定性以及整个工程的顺利建设;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对地基承载力实验的教学课程极为重要,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到地基承载力测试的要点,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通常情况下,目前地基承载力测试过程一般在工程实践中难以记录,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教学中也缺乏相应的实践资料,不利于地基承载力测试的课堂教学,若直接带学生到工程现场去现场学习教学也不现实,如果只是根据土木工程课本上的理论内容给学生进行教学,则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使得整个课堂授课过程较为枯燥、无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土木工程课堂教学用的地基承载力实验教学装置,在土木工程老师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教学的过程中,依托于课本上的理论内容,再通过地基承载力实验教学装置给学生现场演示整个测试过程,使得学生可较好的掌握地基承载力测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鉴于以上,需要设计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该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可模拟对不同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并且锥型探头在重锤的敲击作用下贯入土中且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距离时,锥型探头的敲击数均被记录在记录板上,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将锥型探头贯入土中的距离与锥型探头所需的敲击数表现出来,进而评估得到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上方间隔固定有顶板且顶板下端面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滑块,滑块下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且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杆,矩形杆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矩形锤,矩形锤横向两侧经线绳由转动连接于矩形杆顶部的线轮驱动,所述线轮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矩形杆顶端的第一半齿轮,第一半齿轮经设置于矩形杆顶部的锥齿轮组驱动且锥齿轮组由设置于矩形杆顶部的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矩形杆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且导轨经承托板固定于实验箱体,承托板上横向滑动连接有记录板且记录板和与其相对应的导轨之间的承托板上设有划线装置,导轨上设有触发机构,使得矩形锤沿导轨滑动且经过该触发机构时,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上划竖直线条并且在划线同时驱动记录板沿承托板横向滑动,划线装置上设有复位机构,当矩形锤越过该触发机构时使得触发机构恢复至初始状态且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上划线,在此过程中记录板不发生滑动,所述矩形杆置于触发机构下端固定有敲击平台且矩形杆底部固定有锥型探头,所述敲击平台竖向滑动配合于两侧导轨,所述顶板上设有测距装置。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为纵向滑动连接于导轨的触发杆且触发杆置于导轨内一侧上下两端为斜面设置,划线装置包括:触发杆置于导轨外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第一齿条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导轨侧壁上的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一划线锥齿轮、划线齿轮,划线齿轮啮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上方的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上端固定有L形杆,L形杆竖向部分固定有与记录板配合的划线笔,第一划线锥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上的第二划线锥齿轮且第二划线锥齿轮同轴心转动有单向齿轮,单向齿轮啮合有固定记录板上的第三齿条。
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远离导轨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杆且滑动杆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滑动杆面向导轨一侧竖向间隔固定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导轨侧壁。
优选的,所述矩形杆顶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且连杆远离顶板一端转动连接于矩形板上端面,所述线轮转动连接于矩形板下端面,所述第一齿轮背离线轮一侧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间隔设置且其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半齿轮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下端面,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矩形孔,滑动板与矩形孔纵向两侧壁为滑动配合且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孔,所述第一半齿轮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二半齿轮、第三半齿轮,第一半齿轮、第二半齿轮、第三半齿轮间隔设置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锥齿轮组设置在滑动板上且矩形板上端面设有用于调节两滑动板距离的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与第一半齿轮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下端面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滑动板上端面设有与第二锥齿轮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套固于横向设置的第一轴且第一轴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轴相向一侧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二轴且两第二轴另一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的两输出轴上,第一轴与第二轴相互配合使得:两滑动板在经距离调节装置作用下距离发生改变时锥齿轮组仍能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一驱动电机一端上端面固定有调节板且第一轴转动连接于调节板,所述矩形板横向一侧纵向间隔分别转动连接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杆、调节杆,限位杆分别穿过两调节板且与两调节板为转动配合,调节杆分别穿过两调节板且与两调节板配合部位为螺纹配合,调节杆与两调节板配合部位螺纹旋向设置相反,调节杆横向一端固定有调节手柄。
优选的,所述实验箱体内经隔板分为多个腔体,所述实验箱体上方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滑轨,所述顶板纵向两侧滑连接于滑轨,所述顶板纵向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实验箱体纵向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滑槽且底座滑动连接于滑槽,所述承托板远离导轨一端固定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底座上,其中一个滑槽横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穿过滑动连接于该滑槽的底座并与该底座之间为螺纹配合,第一螺杆由固定于实验箱体横向一侧的第二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设有纵向间隔设有设有横向延伸的滑孔且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滑孔内,位于两滑孔之间的顶板上设有刻度板且刻度板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刻度,滑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针。
优选的,所述矩形锤横向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且线绳固定连接于滑杆,线绳背离矩形锤一侧的滑杆上设有挡板且挡板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远离矩形锤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挡板背离于矩形锤一侧的滑杆上设有与定位板滑动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上纵向滑动连接有矩形框,所述记录板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框上端面,矩形框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下端面的第三螺杆,第三螺杆上固定有转动手柄。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本发明中实验箱体被分割成多个腔体,可放置不同类型的土质,以达到可模拟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的目的,锥型探头在重锤的敲击作用下贯入土中且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距离时,锥型探头的敲击数均被记录在记录板上,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将锥型探头进入土中的距离与锥型探头所需的敲击次数表现出来,进而评估得到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进而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做出综合评价;
(2)不同类型土质承载力的测算对重锤的重量以及重锤所需的落距均不相同,为了满足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测算其地基承载力,本发明可对重锤的落距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使不同大小的半齿轮与相应的齿轮啮合来改变重锤的下落距离,通过在重锤上增加配重块以改变重锤的的质量,满足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划线装置、测距装置以及矩形锤与导轨配合关系右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划线装置、测距装置以及矩形锤与导轨配合关系左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划线装置、测距装置以及矩形锤与导轨配合关系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顶板、矩形板、矩形锤以及记录板配合关系纵向一侧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顶板、矩形板、矩形锤以及记录板配合关系纵向一另侧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顶板、矩形板、承托板以及连杆配合关系底部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矩形锤与配重块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矩形板、锥齿轮组、多个半齿轮与相应齿轮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多个半齿轮与相应齿轮啮合以及第一轴与第二轴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顶板、承托板与划线装置以及矩形锤与导轨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1:实验箱体1,顶板2,滑块3,连杆4,矩形杆5,矩形锤6,线绳7,线轮8,第一齿轮9,第一半齿轮10,第一驱动电机11,导轨12,承托板13,配重块14,记录板15,敲击平台16,锥型探头17,触发杆18,第一齿条19,驱动齿轮20,第一划线锥齿轮21,划线齿轮22,第二齿条23,L形杆24,划线笔25,第二划线锥齿轮26,单向齿轮27,第三齿条28,滑动杆29,复位弹簧30,矩形板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矩形孔34,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第一锥齿轮37,第二锥齿轮38,第三锥齿轮39,第四锥齿轮40,第一轴41,第二轴42,调节板43,限位杆44,调节杆45,调节手柄46,隔板47,滑轨48,连接杆49,底座50,滑槽51,第一螺杆52,第二驱动电机53,滑孔54,刻度板55,指针56,滑杆57,挡板58,第二螺杆59,定位板60,卡槽61,矩形框62,第三螺杆63,转动手柄64,滑动板65。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间隔固定有顶板2且顶板2下端面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滑块3,滑块3下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4且连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杆5,矩形杆5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矩形锤6,矩形锤6横向两侧经线绳7由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部的线轮8驱动,所述线轮8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端的第一半齿轮10,第一半齿轮10经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锥齿轮组驱动且锥齿轮组由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所述矩形杆5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12且导轨12经承托板13固定于实验箱体1,承托板13上横向滑动连接有记录板15且记录板15和与其相对应的导轨12之间的承托板13上设有划线装置,导轨12上设有触发机构,使得矩形锤6沿导轨12滑动且经过该触发机构时,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并且在划线同时驱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横向滑动,划线装置上设有复位机构,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机构时使得触发机构恢复至初始状态且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线,在此过程中记录板15不发生滑动,所述矩形杆5置于触发机构下端固定有敲击平台16且矩形杆5底部固定有锥型探头17,所述敲击平台16竖向滑动配合于两侧导轨12,所述顶板2上设有测距装置。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在初始状态时,若实验箱体1内未放置有待测土壤,则矩形杆5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轨12向下滑动,由于矩形杆5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杆4且连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块3,在矩形杆5沿导轨12向下滑动时会通过连杆4带动滑块3沿顶板2朝着相向的方向进行滑动,以至达到矩形杆5的最大下落距离时停止下移;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教学时,首先在实验箱体1内放置所要测试的土质,在向实验箱体1内放置所要测试土质的时候,可用手将矩形杆5向上托起,以便于将土质放入到实验箱体1内,最后使得矩形杆5底部的锥型探头17下端面抵触于土质的表面;
将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始进行测试实验,我们在矩形杆5上套设有矩形锤6且矩形锤6横向两侧经线绳7由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部的线轮8驱动,使得矩形锤6沿矩形杆5进行竖向移动,线轮8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部的第一半齿轮10,第一半齿轮10经锥齿轮组驱动且锥齿轮组由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当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只需要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1使得其驱动锥齿轮组进而带动第一半齿轮10转动,第一半齿轮10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线轮8收缩线绳7将矩形锤6向上提起,使矩形锤6沿矩形杆5向上滑动而抬高距离,在将矩形锤6沿矩形杆5向上抬起的过程中是通过第一半齿轮10有齿一部分与第一齿轮9啮合进而驱动第一齿轮9转动,通过线轮8转动将线绳7收缩进而将矩形锤6提起,第一半齿轮10经锥齿轮组在第一驱动电机11的驱动下继续转动,以至当第一半齿轮10有齿一部分不再与第一齿轮9啮合时,此时第一齿轮9由于失去驱动力,则矩形锤6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矩形杆5做自由下落运动,因此带动线轮8反向转动释放线绳7,此时第一齿轮9也随线轮8进行反向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半齿轮10在第一驱动电机11的作用下一直转动,(由于第一半齿轮10有齿部分为半圈,因此第一半齿轮10转动半圈通过与第一齿轮9啮合将矩形锤6向上抬起,在第一半齿轮10转动另外半圈的过程中,矩形锤6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矩形杆5做自由下落运动),因此我们设定在第一半齿轮10在第一驱动电机11的驱动下另外半圈未全部转过时(即,第一半齿轮10有齿部分还未与第一齿轮9啮合),此时矩形锤6已经砸至敲击平台16上并且通过敲击平台16使得与矩形杆5固定连接的锥型探头17向下砸入土中,整个过程中矩形锤6的落距为线轮8通过线绳7将矩形锤6提升达到的位置与敲击平台16的距离,是一个固定数值(因为在实际现场进行测量时,也是通过将落锤抬升至一定高度,然后将其释放进行自由落体运动,通过锤击探头并使其砸入土中,落锤所要抬升的高度由所要测试的土质类型以及落锤的质量确定),本发明中由于只是用来向学生演示整个地基承载力测试的过程,因此不需要精确计算矩形锤6的下降距离,只要达到演示效果即可;
在矩形锤6沿矩形杆5下落的过程中,由于要保持位于矩形杆5底部的锥型探头17竖直砸向土中(在进行实际现场测量时也要保证落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并且将探头竖直打入土层中),我们在矩形杆5纵向两侧设置有导轨12且导轨12通过承托板13固定于实验箱体1上,矩形杆5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敲击平台16竖向滑动配合于导轨12内,这样可保持矩形杆5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当矩形锤6砸至敲击平台16时,使得与矩形杆5固定连接的锥型探头17竖直打入土层中,保证实验的规范性要求;
我们在承托板13上设有划线装置,并且在导轨12上设置有触发机构,当矩形锤6沿矩形杆5滑动并且经过该触发机构时,使得该触发机构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并且在划线的同时驱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进行横向滑动,因此在记录板15上所呈现出来的线迹为一个弧线;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机构时,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触发机构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且再次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在这个过程中记录板15不发生滑动,因此在触发机构复位过程中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所呈现出来的线迹为一个竖直线条;从矩形锤6开始下降经过触发机构到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机构以至砸至敲击平台16,而后再次经线轮8向上提起,再次经过触发机构,并且越过触发机构以至抬升至所需高度,以上整个过程为一个周期,并且在一个周期中矩形锤6共经过触发机构两次,而且触发机构被复位两次,因此在一个周期内,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共划出两条弧线和两条直线,此后矩形锤6在第一驱动电机11的驱动下做往复升降运动,以至使得锥型探头17砸入土层中的深度满足所需的要求值时(锥型探头17随矩形杆5砸入土层中的深度可由设置于顶板2上的测距装置测量得到),停止第一驱动电机11,使得矩形锤6停止运动,此时通过数出记录板15上被划出的弧线总数然后除以2(因为在一个周期内矩形锤6两次经过触发机构并且都使得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出弧线),即可得到矩形锤6砸向敲击平台16的次数(也就是矩形锤6的敲击次数),通过锥型探头17落入土层中的深度与矩形锤6的敲击次数,来对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做出综合评价;整个实验过程直观明了,便于学生掌握在地基承载力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要点,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触发机构为纵向滑动连接于导轨12的触发杆18且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内一侧上下两端为斜面设置,划线装置包括: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外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9且第一齿条1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第一齿条1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导轨12侧壁上的驱动齿轮20且驱动齿轮20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一划线锥齿轮21、划线齿轮22,划线齿轮22啮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方的第二齿条23且第二齿条23上端固定有L形杆24,L形杆24竖向部分固定有与记录板15配合的划线笔25,第一划线锥齿轮21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的第二划线锥齿轮26且第二划线锥齿轮26同轴心转动有单向齿轮27,单向齿轮27啮合有固定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触发机构是如何触发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以及如何驱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滑动,将在以下做详细描述;触发机构未纵向滑动连接于导轨12的触发杆18且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内一端上下两侧为斜面设置,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外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9且第一齿条1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当矩形锤6沿矩形杆5滑动并且进过该触发杆18时,由于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内一端上下两侧为斜面,因此矩形锤6通过挤压斜面使得触发杆18朝着远离矩形锤6的方向滑动并且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19沿承托板13滑动,第一齿条1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导轨12侧壁上的驱动齿轮20且驱动齿轮20同轴心转动连接有划线齿轮22和第一划线锥齿轮21,因此第一齿条19使得驱动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划线齿轮22和第一划线锥齿轮21转动,划线齿轮22转动驱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条23沿竖向向上进行滑动,第二齿条23上端固定有L形杆24且L形杆24水平部分越过记录板15,L形杆24竖直部分固定有划线笔25,当第二齿条23在划线齿轮22的驱动下进行竖向移动时通过L形杆24带动划线笔25在记录板15上划线,在划线齿轮22驱动第二齿条23沿竖向滑动的同时,第一划线锥齿轮2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划线锥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划线锥齿轮26同轴转动的单向齿轮27转动,单向齿轮27啮合有固定在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因此当划线笔25开始在记录板15上划线的同时,单向齿轮27同时带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进行横向滑动,此时划线笔25在记录板15上划出的痕迹为一条弧线,较好的,我们可在记录板15上面向划线笔25一侧固定有白纸,划线笔25将线条划在白纸上,每做完一次实验后将记录板15上的白纸撤走,重新换上新的白纸用以下次实验教学。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9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杆29且滑动杆2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滑动杆29面向导轨12一侧竖向间隔固定有复位弹簧30且复位弹簧30另一端固定于导轨12侧壁。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 我们在划线装置上设置有用于给触发杆18复位的复位机构,使得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杆18后将触发杆18恢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第一齿条19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杆29且滑动杆2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滑动杆29面向导轨12一侧竖向间隔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复位弹簧30,复位弹簧3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导轨12侧壁,当矩形锤6经过触发杆18并且通过斜面挤压触发杆18使其朝着远离矩形锤6的方向滑动时,带动第一齿条19经滑动杆29沿承托板13滑动并且将复位弹簧30拉伸,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杆18后时,触发杆18由于失去矩形锤6的挤压,此时在复位弹簧30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条19朝着靠近导轨12的方向滑动,并且带动与第一齿条19固定连接的触发杆18朝着靠近矩形杆5的方向滑动,以至恢复至初始状态(触发杆18为斜面一端重新滑入导轨12内);在复位过程中,也就是复位弹簧30带动第一齿条19朝着靠近矩形杆5的方向滑动时,带动驱动齿轮20沿相反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划线齿轮22转动,此时划线齿轮22驱动第二齿条23沿竖向向下移动,并且经L形杆24带动划线笔25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在此过程中,当在复位弹簧30拉动第一齿条19朝着靠近矩形杆5方向滑动的时候,带动驱动齿轮20沿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划线锥齿轮21沿相反方向转动,第一划线锥齿轮21带动第二划线锥齿轮26沿相反方向转动,由于固定连接于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啮合的为单向齿轮27,此时第二划线锥齿轮26并不能通过单向齿轮27带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进行横向滑动,此时划线笔25在记录板15上划出的痕迹为一竖直线条。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矩形杆5顶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板31且连杆4远离顶板2一端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上端面,所述线轮8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下端面,所述第一齿轮9背离线轮8一侧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间隔设置且其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半齿轮10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下端面,所述矩形板31上开设有矩形孔34,滑动板65与矩形孔34纵向两侧壁为滑动配合且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孔34,所述第一半齿轮10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第一半齿轮10、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间隔设置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锥齿轮组设置在滑动板65上且矩形板31上端面设有用于调节两滑动板距离的调节装置。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矩形杆5顶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板31且连杆4远离顶板2一端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上端面,线轮8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下端面,第一半齿轮10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下端面,矩形板31上开设有矩形孔34,滑动板65与矩形孔34纵向两侧壁为滑动配合且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孔34,锥齿轮组设置在滑动板65上且矩形板31上端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滑动板65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由于在工程现场实际测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土质,这些土质硬度也各不相同,如:粘性土、砂土、粉土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时,对落锤的下落距离要求也各不相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通常采用的方式为标准贯入实验、触探实验等,标准贯入实验也是动力触探的一种,主要针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质,触探实验大致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对落锤的落距要求不同,为了能够较为全面的演示野外工程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土质,所进行的地基承载力的实验过程,本发明将矩形锤6的落距设置为三挡可调(可使矩形锤6从不同高度处落下,以演示在实际工程勘测过程中所遇到不同土质时,采取不同的测试要求);由于本发明只是为了用来演示整个地基承载力的测试过程,进而用于课堂教学,并不需要精准计算针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时的矩形锤6的下落距离,只需要按照相应比例大致设置矩形锤6的下落距离,以此达到针对不同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时,使得矩形锤6的下落距离不同;
具体的,我们在第一齿轮9背离线轮8一侧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间隔设置且其直径依次增大,相应的我们在第一半齿轮10背离矩形杆5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半齿轮10同轴心转动的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第一半齿轮10、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直径依次减小,我们设定初始状态时第一半齿轮10与第一齿轮9处于啮合状态(参照附图14所示),此时第二齿轮32位于第二半齿轮35与第三半齿轮36之间且第三齿轮33位于第三半齿轮36背离矩形杆5一端(参照附图14所示),我们通过设置于矩形板31上端面的调节装置调节两滑动板65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齿轮9与第一半齿轮10啮合时,第二齿轮32与第二半齿轮35处于脱离状态、第三齿轮33与第三半齿轮36处于脱离状态,第二齿轮32与第二半齿轮35啮合时,第一齿轮9与第一半齿轮10处于脱离状态、第三齿轮33与第三半齿轮36处于脱离状态,第三齿轮33与第三半齿轮36啮合时,第一齿轮9与第一半齿轮10处于脱离状态、第二齿轮32与第二半齿轮35处于脱离状态;以实现在针对不同土质进行地基土壤承载力测试实验时,使得相应的齿轮与半齿轮进行啮合,第一齿轮9与第一半齿轮10为一组传动齿轮、第二齿轮32与第二半齿轮35为一组传动齿轮、第三齿轮33与第三半齿轮36为一组传动齿轮,以上每组传动齿轮其齿数比各不相同,进而实现将矩形锤6抬升至不同的高度,以满足在针对不同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时,使得矩形锤6从不同高度进行下落。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锥齿轮组包括与第一半齿轮10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7且第一锥齿轮37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下端面的第二锥齿轮38,所述滑动板上端面设有与第二锥齿轮38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39且第三锥齿轮39啮合有第四锥齿轮40,第四锥齿轮40套固于横向设置的第一轴41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轴41相向一侧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二轴42且两第二轴42另一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11的两输出轴上,第一轴41与第二轴42相互配合使得:两滑动板在经距离调节装置作用下距离发生改变时锥齿轮组仍能由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锥齿轮组是如何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相应的传动齿轮组转动的将在以下进行详细的描述;具体的,锥齿轮组包括与第一半齿轮10同轴心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7且第一锥齿轮37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的第二锥齿轮38,滑动板65上端面设有与第二锥齿轮38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39且第三锥齿轮39啮合有第四锥齿轮40,第四锥齿轮40套固于横向设置的第一轴41上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轴41相向一侧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二轴42且两第二轴42另一端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11的两侧输出轴上,第一驱动电机11工作时通过第二轴42带动第一轴41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40转动,第四锥齿轮40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39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三锥齿轮39同轴转动的第二锥齿轮38转动,第二锥齿轮38转动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半齿轮10、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同时转动,根据实验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时,我们通过设置于矩形板31上端面的调节装置使得相应的齿轮与半齿轮进行啮合,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选择第一驱动电机11为双轴驱动电机,第一轴41与第二轴42相互配合,使得当两滑动板65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其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使得锥齿轮组仍能由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进而带动相应的传动齿轮组转动,将矩形锤6抬升到实验所需高度。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滑动板65远离第一驱动电机11一端上端面固定有调节板43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3,所述矩形板31横向一侧纵向间隔分别转动连接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杆44、调节杆45,限位杆44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为转动配合,调节杆45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为螺纹配合,调节杆45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螺纹旋向设置相反,调节杆45横向一端固定有调节手柄46。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调节装置是如何调节两滑动板65之间的相对距离时,将在以下进行详细的描述,滑动板65远离第一驱动电机11一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调节板43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3上,矩形板31横向一侧纵向间隔转动连接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杆44、调节杆45,限位杆44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为转动配合,调节杆45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为螺纹配合,调节杆45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螺纹旋向设置为反向,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第二锥齿轮38与第四锥齿轮40转轴位于调节杆45与限位杆44之间且调节杆45与限位杆44不影响第二锥齿轮38和第三锥齿轮39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1底部经梯形板固定连接于矩形板31上且梯形板位于调节杆45与限位杆44之间不影响调节杆45与限位杆44转动,当我们需要改变矩形锤6的抬升高度时(也就是改变矩形锤6的落距),只需要使得相应的传动齿轮组进行啮合,即,通过旋拧调节手柄46使得两调节板43在调节杆45的带动下沿相向或者相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调节板43固定连接的滑动板65沿矩形孔34进行滑动,进而实现将所需的传动齿轮组进行啮合,以达到改变矩形锤6落距的目的。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实验箱体1内经隔板47分为多个腔体,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滑轨48,所述顶板2纵向两侧滑连接于滑轨48,所述顶板2纵向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9且连接杆49另一端固定有底座50,所述实验箱体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滑槽51且底座50滑动连接于滑槽51,所述承托板13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底座50上,其中一个滑槽51横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52,第一螺杆52穿过滑动连接于该滑槽51的底座50并与该底座50之间为螺纹配合,第一螺杆52由固定于实验箱体1横向一侧的第二驱动电机53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较好的,我们将实验箱体1经隔板47分割为多个腔体,可在腔体内放置不同类型的土质以供教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可一次将实验所需的土质放入到实验箱体1中不同腔体内,当需要给学生演示针对不同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实验时,相对于实验箱体1中只能放置一种土质,在实验箱体1内增加隔板47并且同时放置多种土质,省去了中间更换土质的时间,这就使得课堂时间能够充分利用,使得那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省去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率;
具体的,顶板2纵向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9且连接杆49另一端连接有底座50,我们将承托板13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50上,实验箱体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滑槽51,所述底座50滑动连接于滑槽51内,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纵向间隔设有横向延伸的滑轨48,顶板2横向滑动连接于滑轨48,位于实验箱体1纵向两侧的底座50和承托板13经连接杆49与顶板2固定连接,且底座50、承托板13、连接杆49、顶板2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在其中一个滑槽51内横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52且第一螺杆52穿过滑动连接于该滑槽51内的底座50并与之为螺纹配合,第一螺杆52由固定于实验箱体1横向一侧的第二驱动电机53驱动,当第二驱动电机53驱动第一螺杆52转动时,带动与第一螺杆52通过螺纹配合的底座50沿滑槽5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有底座50、承托板13、连接杆49、顶板2所构成的整体进行移动,以实现将锥型探头17移动到位于不同腔体的上方,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进行承载力的测试实验。
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顶板2上设有纵向间隔设有设有横向延伸的滑孔54且滑块3分别滑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滑孔54内,位于两滑孔54之间的顶板2上设有刻度板55且刻度板55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刻度,滑块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针56。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在顶板2上并且以顶板2纵向分界线为中心线纵向间隔设有横向延伸的滑孔54,且滑块3分别滑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滑孔54内,我们在两滑孔54之间设置有刻度板55且刻度板55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刻度,滑块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针56,在刻度板55上设置有刻度值,当矩形杆5随着矩形锤6的敲击缓慢落入土层中时,矩形杆5带动两连杆4发生相应转动进而带动两滑块3沿相向方向进行滑动,我们测算出当矩形杆5在竖向下落一定距离时,记录滑块3沿滑孔54滑动的距离,进而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比例系数,然后根据指针56对应于刻度板55上的刻度值,计算出矩形杆5的下降距离(也就是锥型探头17进入土层中的距离深度)。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矩形锤6横向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57且线绳7固定连接于滑杆57,线绳7背离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有挡板58且挡板58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螺杆59,第二螺杆59远离矩形锤6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60,挡板58背离于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有与定位板60滑动配合的卡槽61。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由于针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时,对落锤的重量要求也不同,为此我们在矩形锤6上设置有安装配重块14的机构,具体的,矩形锤6横向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57且线绳7固定连接于滑杆57上,线绳7背离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有挡板58且挡板58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螺杆59,第二螺杆59远离矩形锤6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60,我们在挡板58背离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置有与定位板60滑动配合的卡槽61,当需要增加矩形锤6的重量时,我们相应的选择配重块14并且将配重块14套设于位于矩形槽横向两侧的滑杆57上,使得配重块14靠近挡板58一侧紧贴于挡板58,当矩形锤6与配重块14的重量达到实验所需的要求时,由于定位板60与第二螺杆59之间为转动连接,我将定位板60对准设置于滑杆57上的卡槽61,并且旋拧第二螺杆59使得第二螺杆59带动定位板60向配重块14靠近,以至于使定位板60面向配重块14一侧抵触于配重块14横向一侧壁,进而将配重块14进行夹紧定位,以实现增加矩形锤6重量的目的,在进行教学实验过程中,可根据所要测试土质的不同相应的选择增加配重块14的数量,使得矩形锤6与配重块14加在一起的重量满足针对所要测试土质的要求,较好的,我们将第二螺杆59、定位板60以及滑杆57由质量较轻的材质加工而成,从而减小实验误差,保证敲击在敲击平台16上的重量为尽可能的接近矩形锤6本身的真实重量。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承托板13上纵向滑动连接有矩形框62,所述记录板15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框62上端面,矩形框62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下端面的第三螺杆63,第三螺杆63上固定有转动手柄64。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较好的,我们将记录板15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框62上端面,矩形框62套设于承托板13并且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参照附图15所示,当一次课堂教学授课完毕,做完实验后,我们需要将记录板15恢复至原位初始状态,此时我们将固定于L形杆24竖直部分上的划线笔25取下,并且旋拧转动手柄64通过第三螺杆63带动矩形框62朝着远离导轨12的方向移动稍许距离,使得固定连接于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与单向齿轮27脱离啮合,此时手动将记录板15移动至初始位置,然后再次反方向旋拧转动手柄64通过第三螺杆63使得矩形框62带动记录板15移动,以至使固定于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与单向齿轮27再次啮合,而后将划线笔25再次固定在L形杆24竖直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本发明中实验箱体1被分割成多个腔体,可放置不同类型的土质,以达到可模拟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的目的,锥型探头17在重锤的敲击作用下贯入土中且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距离时,锥型探头17的敲击数均被记录在记录板15上,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将锥型探头17进入土中的距离与锥型探头17所需的敲击次数表现出来,进而评估得到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进而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做出综合评价;
由于针对不同类型土质承载力的测算对重锤的重量以及重锤所需的落距均不相同,为了满足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测算其地基承载力,本发明可对重锤的落距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使不同大小的半齿轮与相应的齿轮啮合来改变重锤的下落距离,通过在重锤上增加配重块14以改变重锤的的质量,满足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质进行承载力测试实验。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间隔固定有顶板(2)且顶板(2)下端面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滑块(3),滑块(3)下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4)且连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杆(5),矩形杆(5)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矩形锤(6),矩形锤(6)横向两侧经线绳(7)由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部的线轮(8)驱动,所述线轮(8)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端的第一半齿轮(10),第一半齿轮(10)经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锥齿轮组驱动且锥齿轮组由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所述矩形杆(5)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12)且导轨(12)经承托板(13)固定于实验箱体(1),承托板(13)上横向滑动连接有记录板(15)且记录板(15)和与其相对应的导轨(12)之间的承托板(13)上设有划线装置,导轨(12)上设有触发机构,使得矩形锤(6)沿导轨(12)滑动且经过该触发机构时,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并且在划线同时驱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横向滑动,划线装置上设有复位机构,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机构时使得触发机构恢复至初始状态且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线,在此过程中记录板(15)不发生滑动,所述矩形杆(5)置于触发机构下端固定有敲击平台(16)且矩形杆(5)底部固定有锥型探头(17),所述敲击平台(16)竖向滑动配合于两侧导轨(12),所述顶板(2)上设有测距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为纵向滑动连接于导轨(12)的触发杆(18)且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内一侧上下两端为斜面设置,划线装置包括: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外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9)且第一齿条(1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第一齿条(1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导轨(12)侧壁上的驱动齿轮(20)且驱动齿轮(20)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一划线锥齿轮(21)、划线齿轮(22),划线齿轮(22)啮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方的第二齿条(23)且第二齿条(23)上端固定有L形杆(24),L形杆(24)竖向部分固定有与记录板(15)配合的划线笔(25),第一划线锥齿轮(21)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的第二划线锥齿轮(26)且第二划线锥齿轮(26)同轴心转动有单向齿轮(27),单向齿轮(27)啮合有固定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9)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杆(29)且滑动杆(2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滑动杆(29)面向导轨(12)一侧竖向间隔固定有复位弹簧(30)且复位弹簧(30)另一端固定于导轨(12)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5)顶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板(31)且连杆(4)远离顶板(2)一端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上端面,所述线轮(8)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1)下端面,所述第一齿轮(9)背离线轮(8)一侧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间隔设置且其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半齿轮(10)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下端面,所述矩形板(31)上开设有矩形孔(34),滑动板(65)与矩形孔(34)纵向两侧壁为滑动配合且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孔(34),所述第一半齿轮(10)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第一半齿轮(10)、第二半齿轮(35)、第三半齿轮(36)间隔设置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锥齿轮组设置在滑动板上且矩形板(31)上端面设有用于调节两滑动板(65)距离的调节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包括与第一半齿轮(10)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7)且第一锥齿轮(37)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下端面的第二锥齿轮(38),所述滑动板(65)上端面设有与第二锥齿轮(38)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39)且第三锥齿轮(39)啮合有第四锥齿轮(40),第四锥齿轮(40)套固于横向设置的第一轴(41)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滑动板(65)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轴(41)相向一侧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二轴(42)且两第二轴(42)另一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11)的两输出轴上,第一轴(41)与第二轴(42)相互配合使得:两滑动板(65)在经距离调节装置作用下距离发生改变时锥齿轮组仍能由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一驱动电机(11)一端上端面固定有调节板(43)且第一轴(41)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3),所述矩形板(31)横向一侧纵向间隔分别转动连接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杆(44)、调节杆(45),限位杆(44)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为转动配合,调节杆(45)分别穿过两调节板(43)且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为螺纹配合,调节杆(45)与两调节板(43)配合部位螺纹旋向设置相反,调节杆(45)横向一端固定有调节手柄(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1)内经隔板(47)分为多个腔体,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滑轨(48),所述顶板(2)纵向两侧滑连接于滑轨(48),所述顶板(2)纵向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9)且连接杆(49)另一端固定有底座(50),所述实验箱体(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滑槽(51)且底座(50)滑动连接于滑槽(51),所述承托板(13)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底座(50)上,其中一个滑槽(51)横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52),第一螺杆(52)穿过滑动连接于该滑槽(51)的底座(50)并与该底座(50)之间为螺纹配合,第一螺杆(52)由固定于实验箱体(1)横向一侧的第二驱动电机(53)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设有纵向间隔设有设有横向延伸的滑孔(54)且滑块(3)分别滑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滑孔(54)内,位于两滑孔(54)之间的顶板(2)上设有刻度板(55)且刻度板(55)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刻度,滑块(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针(5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锤(6)横向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57)且线绳(7)固定连接于滑杆(57),线绳(7)背离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有挡板(58)且挡板(58)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螺杆(59),第二螺杆(59)远离矩形锤(6)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60),挡板(58)背离于矩形锤(6)一侧的滑杆(57)上设有与定位板(60)滑动配合的卡槽(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3)上纵向滑动连接有矩形框(62),所述记录板(15)横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框(62)上端面,矩形框(62)下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下端面的第三螺杆(63),第三螺杆(63)上固定有转动手柄(64)。
CN201910035842.3A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77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5842.3A CN109577391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5842.3A CN109577391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7391A true CN109577391A (zh) 2019-04-05
CN109577391B CN109577391B (zh) 2020-01-07

Family

ID=65916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58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77391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7739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6519A (zh) * 2019-06-26 2019-10-08 陕西长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693384A (zh) * 2020-06-18 2020-09-22 杭州大地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桩基高应变检测的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检测方法
CN114753420A (zh) * 2022-05-30 2022-07-15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桩基实验的高应变检测装置
CN117627079A (zh) * 2024-01-26 2024-03-01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9590B1 (en) * 1997-09-15 2002-02-26 Yee Kong Wa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s
CN206601890U (zh) * 2017-03-13 2017-10-31 河海大学 地基承载力教学实验装置
CN208216247U (zh) * 2018-05-28 2018-12-11 广东立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机的刮刀自动升降调节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9590B1 (en) * 1997-09-15 2002-02-26 Yee Kong Wa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s
CN206601890U (zh) * 2017-03-13 2017-10-31 河海大学 地基承载力教学实验装置
CN208216247U (zh) * 2018-05-28 2018-12-11 广东立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机的刮刀自动升降调节机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6519A (zh) * 2019-06-26 2019-10-08 陕西长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306519B (zh) * 2019-06-26 2020-10-30 陕西长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693384A (zh) * 2020-06-18 2020-09-22 杭州大地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桩基高应变检测的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检测方法
CN111693384B (zh) * 2020-06-18 2022-12-06 杭州大地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桩基高应变检测的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检测方法
CN114753420A (zh) * 2022-05-30 2022-07-15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桩基实验的高应变检测装置
CN114753420B (zh) * 2022-05-30 2023-10-13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桩基实验的高应变检测装置
CN117627079A (zh) * 2024-01-26 2024-03-01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7627079B (zh) * 2024-01-26 2024-04-05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7391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7391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
CN206805871U (zh) 一种高中物理摩擦力演示对比实验装置
CN207147390U (zh) 建筑工程用平整度微调测量装置
CN103033607B (zh) 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齿条式自重加载装置
CN108376499B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平抛运动演示设备
CN104464494A (zh) 平面连杆机构教学分析仪
CN111879222B (zh) 一种工程监理用平整度测量仪
CN112878920B (zh) 一种煤矿掘进作业用钻探设备
CN111833697B (zh) 一种大学数学概率事件教学演示装置
CN108847093B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斜抛运动实验演示装置
CN206369675U (zh) 土壤相对密度仪
CN207970892U (zh) 一种力学结构试验平台
CN203929598U (zh)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摩擦系数测试装置
CN214312241U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多功能测量装置
CN109473018A (zh) 一种高中物理学习演示装置
CN204351318U (zh) 一体化智能电子讲台
CN107464480A (zh) 一种新型平抛实验演示装置
CN207052164U (zh) 一种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模拟实验设备
CN209070790U (zh) 一种数学教学用图形演示装置
CN206601863U (zh) 一种物理教学用斜面演示装置
CN210488978U (zh) 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
CN208848449U (zh) 高中物理杠杆演示装置
CN206649775U (zh) 一种物理教学实验仪器
CN21773824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构件变形测量教学装置
CN201130456Y (zh) 演示滑轮机械的教学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