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492A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492A
CN109565492A CN201780048768.8A CN201780048768A CN109565492A CN 109565492 A CN109565492 A CN 109565492A CN 201780048768 A CN201780048768 A CN 201780048768A CN 109565492 A CN109565492 A CN 109565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letter head
sent
tradition
channel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87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492B (zh
Inventor
坂本刚宪
本塚裕幸
入江诚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2101762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87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5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中,复制单元将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GI插入单元在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所述第1PPDU之中,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及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2PPDU,分别附加保护间隔,输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RF前端发送所述A-PPDU。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构成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并发送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对使用无需许可证的60GHz频带的毫米波网络的兴趣不断加深。无线HD(Hi-Definition(高清晰度))技术是业内首个使用60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标准,在消费电子设备、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设备之间,可实施将高清晰度的音频、视频、以及数据的至少一个进行每秒几千兆比特的无线流传输。
在60GHz频道内动作的另一无线通信技术中,有WiGig技术,该技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技术者协会))标准化为IEEE802.11ad标准。
通过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WiGig技术可以实施最大至6.7Gbps为止的物理层数据传输速度。WiGig技术支持SC(Single Carrier(单载波))调制和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调制两者。此外,为了提高传输效率,WiGig技术支持Aggregate-PPDU(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以下表记为“A-PPDU”)(参照非专利文献1)。
A-PPDU是在2个以上的PPDU间不设置IFS(Inter-frame Spacing(帧内间隔时间))和前置码而传输的技术。
WiGig技术可以用作有线数字接口的电缆的替代。例如,WiGig技术可以用作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无线HDMI(注册商标,以下同样)(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链接中的用于视频流传输中的瞬时同步的无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链接。
最新的有线数字接口(例如,USB3.5和HDMI1.3)可具有最大几十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WiGig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与之匹敌。为了达到几十Gbps的物理层数据传输速度,期待NG60(Next GeneratioN60GHz(下一代60GHz))WiGig技术维持与现存的WiGig(传统WiGig)技术的向后兼容性,并支持标准信道带宽以上的可变信道带宽的数据传输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802.11ad-2012 P237 9.13a DMG A-PPDU operation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与传统WiGig设备的向后兼容性,NG60WiGig(非传统WiGig)设备被要求支持使用在IEEE802.11ad中定义的标准信道带宽的LF(Legacy Format(传统格式))PPDU和使用可变信道带宽的MF(Mixed Format(复合格式))PPDU两者。
因此,NG60WiGig(非传统WiGig)设备被要求定义可以将传输效率最大化的A-PPDU的格式和发送方法。
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可以提高传输效率的非传统A-PPDU的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发送装置,包括:复制单元,在包含了含有传统STF、传统CEF、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和非传统CEF、以及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的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以及含有1个以上的有效载荷数据的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以及配置在开头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保护间隔插入单元,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在所述第1PPDU之中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以及在包含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2PPDU之中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字段、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分别附加保护间隔,作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输出;以及无线单元,发送所述A-PPDU。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发送装置,生成由传统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训练字段))、传统CEF(Channel EstimatioNField(信道估计字段))、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非传统CEF、多个非传统信头字段和多个数据字段构成的非传统A-PPDU并发送,使用标准信道带宽发送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和配置在所述非传统A-PPDU的开头的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另一方面,使用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配置在所述非传统A-PPDU的第2之后的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所述多个数据字段。此外,该发送装置在SC模式中,所述非传统A-PPDU的所有字段以SC调制发送,另一方面,在OFDM模式中,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所述非传统STF、和配置在所述开头的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以SC调制发送,所述非传统CEF、配置在所述第2之后的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所述多个数据字段以OFDM调制发送。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作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它们的任意的选择性组合来实现。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非传统A-PPDU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更多的优点和/或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本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各样实施方式和特征来分别获得,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以上的有关优点和/或效果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2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PPDU的传统信头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PPDU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4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5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6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PPDU的传统信头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7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PPDU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9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0表示本发明中的非传统信头的构造的一例子的图。
图11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2表示本发明中的MF SC PPDU的数据字段中的SC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13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4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5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6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7表示本发明中的对MF OFDM PPDU的数据字段的子载波映射的一例子的图。
图18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19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2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SC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MF SC A-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的SC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MF SC A-PPDU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复制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2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OFDM A-PPDU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2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MF OFDM A-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子载波映射的一例子的图。
图2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MF OFDM A-PPDU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变更了GI期间的情况下的MF SC A-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的SC块的生成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编入本说明书中的周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PPDU1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LF SC PPDU100包含传统STF101、传统CEF102、传统信头字段103、数据字段104、任意的AGC子字段105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106。
传统STF101被用于分组检测、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频率偏移估计和同步。传统CEF102被用于信道估计。传统信头字段103包含定义了LF SCPPDU100的细节的传统信头109。图2表示各传统信头109中包含的多个字段。
数据字段104包含LF SC PPDU100的有效载荷数据110。在有效载荷数据110中,包含音频、视频、和数据的至少一个。数据字段104的数据八字节数由各传统信头109的长度字段指定,数据字段104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由传统信头109的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字段指定。
在将LF SC PPDU100用于波束的微调或跟踪控制时存在AGC子字段105和TRN-R/T子字段106。AGC子字段105和TRN-R/T子字段106的长度由传统信头109的训练长度字段指定。
TRN-R/T子字段106作为TRN-R子字段使用还是作为TRN-T子字段使用,由传统信头109的分组类型字段指定。
如图1所示,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以SC调制发送LF SC PPDU100的所有字段。
图3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PPDU的发送装置300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发送装置300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单元301、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302、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前端303、以及天线304,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301包括扰频器305、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器306、调制器307、码元分块单元308和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单元309。
扰频器305将传统信头字段103和数据字段104的比特进行加扰。扰频器305根据传统信头109的扰频器初始化字段而被初始化,从传统信头109的MCS字段起开始加扰。
LDPC编码器306对于传统信头字段103,以3/4的编码率进行LDPC编码,生成LDPC码字。调制器307将LDPC码字使用π/2-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2相位偏移调制))转换为448个复数星座点。码元分块单元308将复数星座点以448个为单位分块,生成码元块。GI插入单元309将由事先定义了长度的64码元的戈莱(Golay)序列构成的GI108附加在码元块的开头,生成SC块。
LDPC编码器306对于数据字段104,将有效载荷数据110以传统信头的MCS字段指定的编码率进行LDPC编码,生成LDPC码字。调制器307将LDPC码字使用以传统信头的MCS字段指定的调制方式转换为多个复数星座点。
码元分块单元308将复数星座点以448个为单位分块,生成码元块。
GI插入单元309将与传统信头字段103相同的GI108附加在各码元块的开头,生成SC块107。而且,为了容易频域均衡,GI插入单元309在数据字段104的最终SC块107的末尾附加GI108a。即,在传统信头的附加的PPDU字段不为1的情况下,附加GI108a。
DAC302将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301中生成的包含LF SC PPDU100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
RF前端303通过变频、放大等的处理,将包含LF SC PPDU100的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信号。天线304将无线频率信号发射到空中。
图4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SC A-PPDU4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LF SC A-PPDU400由3个LF SC PPDU401、402、403构成。各LF SC 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传统信头字段406、408、410和数据字段407、409、411。
例如,配置在LF SC A-PPDU400的开头的LF SC PPDU401包含传统信头字段406、数据字段407、传统STF404、传统CEF405。配置在LF SC A-PPDU400的最末尾的LF SCPPDU403包含传统信头字段410、数据字段411、任意的AGC子字段412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413。
传统STF404、传统CEF405、传统信头字段406、408、410、AGC子字段412、以及TRN-T/R子字段413的定义与图1的LF SC PPDU1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除了LF SC PPDU403,例如,LF SC PPDU401被另一LF SC PPDU402接续,所以LF SCPPDU403的传统信头字段410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其他的LF SC PPDU401、402的传统信头字段406、408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
例如,除了LF SC PPDU403的数据字段411,数据字段407的最终SC块414被另一LFSC PPDU402的传统信头字段408的开头的SC块415接续,所以省略附加GI417a,但LF SCPPDU403的数据字段411的最终SC块416的末尾无接续的SC块,所以被附加GI417a。即,在传统信头的附加的PPDU字段为1的情况下,省略附加GI417a。
再者,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以SC调制发送LF SC A-PPDU400的所有字段。
图5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PPDU500格式的一例子的图。LF OFDMPPDU500包含传统STF501、传统CEF502、传统信头字段503、数据字段504、任意的AGC子字段505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506。
传统STF501、传统CEF502、AGC子字段505、以及TRN-R/T子字段506的定义与图1的LF SC PPDU1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传统信头字段503包含定义了LF OFDM PPDU500的细节的传统信头510。在图6中,表示传统信头510中包含的多个字段。数据字段504包含LF OFDM PPDU500的有效载荷数据511。
再者,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LF OFDM PPDU500的所有字段。
此外,传统STF501、传统CEF502、AGC子字段505、TRN-R/T子字段506以SC调制发送,传统信头字段503和数据字段504以OFDM调制发送。
以OFDM调制发送的传统信头字段503、数据字段504,以比以SC调制发送的传统STF501、传统CEF502、AGC子字段505、以及TRN-R/T子字段快的采样率发送。因此,在传统CEF502和传统信头字段503的边界、数据字段504和AGC子字段505的边界,需要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7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PPDU的发送装置700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发送装置700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单元701、DAC702、RF前端703、以及天线704,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701包括扰频器705、LDPC编码器706、调制器707、子载波映射单元708、IFFT单元709和GI插入单元710。
扰频器705将传统信头字段503和数据字段504的比特进行加扰。扰频器705根据传统信头的扰频器初始化字段而初期化,从传统信头的MCS字段起开始加扰。
LDPC编码器706将传统信头510以3/4的编码率进行LDPC编码,生成LDPC码字。调制器707将LDPC码字使用QSP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4相位偏移调制))转换为336个复数星座点。子载波映射单元708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将336个复数星座点映射在336条数据子载波中。
子载波全部为512条,剩余的176条子载波子载波作为DC子载波、导频子载波、保护带使用。IFFT单元709将频域中被子载波映射的传统信头510通过512点IFFT处理而转换为时域信号。GI插入单元710复制IFFT单元709的输出信号的后端的128样本,作为GI507与IFFT输出信号的前端连接在一起,生成OFDM码元。再者,对于OFDM码元,GI有时也称为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
LDPC编码器706将有效载荷数据511以传统信头510内的MCS字段指定的编码率进行LDPC编码,生成LDPC码字。调制器707将LDPC码字使用以传统信头510内的MCS字段指定的调制方式转换为多个复数星座点。
子载波映射单元708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将复数星座点以336个为单位映射到336条数据载波中。子载波全部为512条,剩余的176条子载波子载波作为DC子载波、导频子载波、保护带使用。
IFFT单元709将在频域中被子载波映射的有效载荷数据511通过512点IFFT处理而转换为时域信号。GI插入单元710复制IFFT单元709的输出信号的后端的128样本,作为GI508、509与IFFT输出信号的前端连接在一起,生成OFDM码元。
DAC702将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701中生成的包含LF OFDM PPDU100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RF前端703通过变频、放大等的处理,将包含LF OFDM PPDU100的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信号。天线704将无线频率信号发射到空中。
图8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LF OFDM A-PPDU8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LF OFDMA-PPDU800由3个LF OFDM PPDU801、802、803构成,各LF OFDM PPDU801、802、803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传统信头字段806、808、810和数据字段807、809、811。
再者,配置在LF OFDM A-PPDU800的开头的LF OFDM PPDU801包含传统信头字段806、数据字段807、传统STF804和传统CEF805。
配置在LF OFDM A-PPDU800的最末尾的LF OFDM PPDU803包含传统信头字段810、数据字段811、任意的AGC子字段812和TRN-R/T子字段813。
传统STF804、传统CEF805、传统信头字段806、808、810、数据字段807、809、811、AGC子字段812、以及TRN-R/T子字段813的定义与图5的LF OFDM PPDU5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图8中,LF OFDM PPDU801、802被另一LF OFDM PPDU802、803接续,所以LF OFDMPPDU801、802的传统信头字段806、808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无接续的LF OFDMPPDU的LF OFDM PPDU803的传统信头字段810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
在图8中,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LF OFDM A-PPDU800的所有字段。LFOFDM A-PPDU800的传统STF804、传统CEF805、AGC子字段812、以及TRN-R/T子字段813以SC调制发送,传统信头806、808、810和数据字段807、809、811以OFDM调制发送。
再者,在图8中,在位于各LF OFDM PPDU的最终段的有效载荷数据814的后段中也可以不附加GI815。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PPDU9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SC PPDU900包含传统STF901、传统CEF902、传统信头字段903、非传统信头字段904、非传统STF905、非传统CEF906、数据字段907、任意的AGC子字段908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909。
但是,在使用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单输入单输出)发送数据字段907的情况下,可以将以传统STF901调整的AGC级别、以传统CEF902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用作数据字段907,所以有时非传统STF905和非传统CEF906被省略。
传统STF901、传统CEF902、传统信头字段903、AGC子字段908、以及TRN-R/T子字段909的定义与图1的LF SC PPDU1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非传统信头字段904包含定义了MF SC PPDU900的细节的非传统信头913。图10表示非传统信头中包含的多个字段。
再者,在MF SC PPDU900中存在非传统STF905或非传统CEF906的情况下,为了容易频域均衡,在非传统信头字段904的最终SC块910的末尾附加GI912。
非传统STF905用于AGC的再调整。非传统CEF906用于数据字段907的信道估计。
数据字段907包含MF SC PPDU900的有效载荷数据914。数据字段907的数据八字节数由非传统信头的PSDU长度字段指定,数据字段907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由非传统信头的非传统MCS字段指定。在数据字段907的最终SC块911的末尾,为了容易频域均衡,附加GI912a。
再者,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以SC调制发送MF SC PPDU900的所有字段。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PPDU11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SC PPDU1100包含传统STF1101、传统CEF1102、传统信头字段1103、非传统信头字段1104、非传统STF1105、非传统CEF1106、数据字段1107、任意的AGC子字段1108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1109。
传统STF1101、传统CEF1102、传统信头字段1103、非传统信头字段1104、AGC子字段1108、以及TRN-R/T子字段1109的定义与图9的MF SC PPDU9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数据字段1107与传统STF1101和传统CEF1106的信道带宽不同,所以在MF SCPPDU1100中存在非传统STF1105和非传统CEF1106。因此,在非传统信头字段1104的最终SC块1110的末尾被附加使用了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的GI1111。
在图11中,传统STF1101、传统CEF1102、传统信头字段1103、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1104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1.08GHz)的频率偏移B/2并以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发送。
另一方面,非传统STF1105、非传统CEF1106、数据字段1107、AGC子字段1108、以及TRN-R/T子字段1109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发送。因此,在非传统信头字段1104和非传统STF1105的边界中,进行采样率转换处理。再者,MFSC PPDU1100的所有字段以SC调制发送。
再者,在图11中,考虑并图示了各字段的占有频带宽度,而在之后的附图中,为了简化附图,使用信道带宽来图示。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MF SC PPDU的数据字段中的SC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表示了使用标准信道带宽时的GI的码元数NGI、使用标准信道带宽时的每SC块的有效载荷数据的码元数ND、GI期间TGI、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期间TD、标准信道带宽和可变信道带宽的比率(=可变信道带宽/标准信道带宽)RCB
因此,RCB=1表示图9的数据字段907中的SC块的结构,RCB=2表示图11的数据字段1107中的SC块的结构。
再者,在码元分块(blocking)和GI插入中,要求维持对多路径延迟波的干扰避免性能和传输效率,即,不依赖于RCB而将GI期间保持为TGI、使GI期间TGI和数据期间TD的比率固定。
GI和有效载荷数据的码元长度与RCB成比例地缩短,所以通过将GI大小设定为RCB×NGI,GI期间被保持为TGI。此外,通过将数据大小设定为RCB×ND,数据期间被保持为TD。通过上述设定,GI期间和数据期间的比率被保持为固定。
再者,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的SC块的结构与RCB=1的情况相同。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A-PPDU1300的格式的一例子图。MF SC A-PPDU1300包含3个MF SC PPDU1301、1302、1303,各MF SC 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SC A-PPDU1300的开头的MF SC PPDU13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307、数据字段1310、传统STF1304、传统CEF1305、传统信头字段1306、非传统STF1308、非传统CEF1309。
但是,在使用SISO发送数据字段1310、1312、1314的情况下,可以将以传统STF1304调整的AGC级别、以传统CEF1305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用于数据字段1310、1312、1314,所以也可以省略非传统STF1308和非传统CEF1309。
再者,配置在MF SC A-PPDU1300的最末尾的MF SC PPDU13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313、数据字段1314、任意的AGC子字段1315、任意的TRN-R/T子字段1316。
传统STF1304、传统CEF1305、传统信头字段1306、非传统信头字段1307、1311、1313、非传统STF1308、非传统CEF1309、AGC子字段1315、以及TRN-T/R子字段1316的定义与图9的MF SC PPDU9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MF SC PPDU1303未被另一MF SC PPDU接续,所以MF SC PPDU13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313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MF SC PPDU1301、1302被另一MF SC PPDU1302、1303接续,所以非传统信头字段(1307、1311)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
再者,为了使传统设备将MF SC A-PPDU1300作为以往的LF SC PPDU接收,传统信头字段1306内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
除了MF SC PPDU1303的数据字段1314,例如,数据字段1310的最终SC块1317接续到接续的MF SC PPDU1302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311的开头的SC块1318,所以省略附加GI1320a,没有接续的MF SC PPDU,MF SC PPDU1303的数据字段1314的最终SC块1319在末尾被附加GI1320a。即,在非传统信头的附加PPDU字段为1的情况下,省略附加GI1320a。
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以SC调制发送MF SC A-PPDU1300的所有字段。
图14是表示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A-PPDU14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SC A-PPDU1400由3个MF SC PPDU1401、1402、1403构成。各MF SCPPDU在其间不设置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SC A-PPDU1400的开头的MF SC PPDU14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数据字段1410、传统STF1404、传统CEF1405、传统信头字段1406、非传统STF1408、和非传统CEF1409。
再者,配置在MF SC A-PPDU1400的最末尾的MF SC PPDU14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数据字段1410、任意的AGC子字段1415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1416。
传统STF1404、传统CEF1405、传统信头字段1406、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1411、1413)、非传统STF1408、非传统CEF1409、AGC子字段1415、以及TRN-T/R子字段1416的定义与图11的MF SC PPDU11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MF SC PPDU1403未被另一MF SC PPDU接续,所以非传统信头字段1413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其他的MF SC PPDU1401、1402被另一MF SC PPDU接续,所以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1411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
再者,为了使传统设备将MF SC A-PPDU1400作为以往的LF SC PPDU接收,传统信头字段1406中包含的传统信头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
数据字段1410、1412、1414以比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1411、1413宽的信道带宽发送,所以在MF SC PPDU1402、1403中,即使紧接非传统信头字段1411,1413之后继续数据字段1412、1414的情况下,在非传统信头字段1411,1413的最终SC块1418、1422的末尾也附加GI1420a。
MF SC PPDU1403未被另一MF SC PPDU接续,所以在数据字段1414的最终SC块1419的末尾附加GI1421a。
另一方面,MF SC PPDU1401、1402被另一MF SC PPDU1402、1403接续,但与数据字段1410、1412接续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411、1413的信道带宽不同,所以与MF SC PPDU1403同样,在数据字段1410、1412的最终SC块1417、1423的末尾附加GI1421a。
此外,在与数据字段1410、1412接续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411、1413的边界中,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在图14中,传统STF1404、传统CEF1405、传统信头字段1406、非传统信头字段1407在频域中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的一半的频带即频率偏移B/2(=1.08GHz)并以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发送。
另一方面,非传统STF1408、非传统CEF1409、数据字段1410、1412、1414、AGC子字段1415、TRN-R/T子字段1416以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发送。此外,MF SC A-PPDU1400的所有字段以SC调制发送。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PPDU15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OFDM PPDU1500包含传统STF1501、传统CEF1502、传统信头字段1503、非传统信头字段1504、非传统STF1505、非传统CEF1506、数据字段1507、任意的AGC子字段1508、以及任意的TRN-R/T子字段1509。再者,在使用SISO发送数据字段1507的情况下,因为可以将以传统STF1501调整的AGC级别、以传统CEF1502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用于数据字段1507,所以也可以省略非传统STF1505和非传统CEF1506。
传统STF1501、传统CEF1502、传统信头字段1503、AGC子字段1508、以及TRN-R/T子字段1509的定义与图5的LF OFDM PPDU5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非传统信头字段1504中包含的非传统信头的结构与图10相同。
在图15中,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MF OFDM PPDU1500的所有字段。传统STF1501、传统CEF1502、传统信头字段1503、非传统信头字段1504、非传统STF1505、AGC子字段1508、TRN-R/T子字段1509以SC调制发送,非传统CEF1506和数据字段1507以OFDM调制发送。
因此,即使在没有非传统STF1505和非传统CEF1506的情况下,在非传统信头字段1504的最终SC块1510中,GI1511a被附加在末尾。
此外,与图5的LF OFDM PPDU500同样地以OFDM调制发送的非传统CEF1506和数据字段1507以高于以SC调制发送的传统STF1501、传统CEF1502、传统信头字段1503、非传统信头字段1504、非传统STF1505、AGC子字段1508、TRN-R/T子字段1509的采样率发送。在非传统STF1505和非传统CEF1506的边界、数据字段1507和AGC子字段1508的边界,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PPDU16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OFDM PPDU1600包含传统STF1601、传统CEF1602、传统信头字段1603、非传统信头字段1604、非传统STF1605、非传统CEF1606、数据字段1607、任意的AGC子字段1608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1609。
传统STF1601、传统CEF1602、传统信头字段1603、非传统信头字段1604、AGC子字段1608、以及TRN-R/T子字段1609的定义与图15的MF OFDM PPDU15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数据字段1607与传统STF1601及传统CEF1602的信道带宽不同,所以在MF OFDMPPDU1600中存在非传统STF1605和非传统CEF1606。因此,GI1611a被附加在非传统信头1604的最终SC块1610的末尾。
在图16中,传统STF1601、传统CEF1602、传统信头字段1603、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1604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频率偏移B/2(=1.08GHz)并以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发送。另一方面,非传统STF1605、非传统CEF1606、数据字段1607、AGC子字段1608、TRN-R/T子字段1609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发送。因此,在非传统信头字段1604和非传统STF1605的边界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此外,传统STF1601、传统CEF1602、传统信头字段1603、非传统信头字段1604、非传统STF1605、AGC子字段1608、以及TRN-R/T子字段1609以SC调制发送,非传统CEF1606和数据字段1607以OFDM调制发送。因此,在非传统STF1605和非传统CEF1606的边界、数据字段1607和AGC子字段1608的边界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MF OFDM PPDU1500、1600的数据字段1507、1607中的子载波映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17中,表示标准信道带宽B、使用标准信道带宽时的数据子载波数NSD(=有效载荷数据的码元数)、标准信道带宽和可变信道带宽的比率(=可变信道带宽/标准信道带宽)RCB
为了简单,在图17中示出了数据子载波,但在实际的MF OFDM PPDU中,在频带内还存在DC子载波、导频子载波、保护带。
在图17中,MF OFDM PPDU与RCB成比例地增加数据子载波数,所以映射到数据子载波中的有效载荷数据的码元数也与RCB成比例地增加。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18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OFDM A-PPDU1800由3个MF OFDM PPDU1801、1802、1803构成。各MF OFDM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OFDM A-PPDU1800的开头的MF OFDM PPDU18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807、数据字段1810、传统STF1804、传统CEF1805、传统信头字段1806、非传统STF1808、非传统CEF1809。
再者,在使用SISO发送数据字段1810、1812、1814的情况下,可以将以传统STF1804调整的AGC级别、以传统CEF1805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用于数据字段1810、1812、1814,所以也可以省略非传统STF1808和非传统CEF1809。
配置在MF OFDM A-PPDU1800的最末尾的MF OFDM PPDU18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807、数据字段1810、任意的AGC子字段1815、任意的TRN-R/T子字段1816。
MF OFDM A-PPDU1800的传统STF1804、传统CEF1805、传统信头字段1806、非传统信头字段1807、1811、1813、非传统STF1808、非传统CEF1809、AGC子字段1815、以及TRN-T/R子字段1816的定义与图15的MF OFDM PPDU15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MF OFDM PPDU1803未被另一MF OFDM PPDU接续,所以MF OFDM PPDU18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813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其他的MF SC PPDU1801、1802被另一MF OFDMPPDU接续,所以非传统信头字段1807、1811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
再者,为了使传统设备将MF OFDM A-PPDU1800作为以往的LF OFDM PPDU接收,传统信头字段1806中包含的传统信头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
在图18中,使用2.16GHz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MF OFDM A-PPDU1800的所有字段。
此外,传统STF1804、传统CEF1805、传统信头字段1806、非传统信头字段1807、1811、1813、非传统STF1808、AGC子字段1815、以及TRN-R/T子字段1816以SC调制发送,非传统CEF1809和数据字段1810、1812、1814以OFDM调制发送。
因此,在数据字段1810和非传统信头字段1811的边界、非传统信头字段1811和数据字段1812的边界、数据字段1812和非传统信头字段1813的边界、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1813和数据字段1814的边界,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A-PPDU19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MF OFDM A-PPDU1900由3个MF OFDM PPDU1901、1902、1903构成。各MF OFDM PPDU不在其间设置IFS和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OFDM A-PPDU1900的开头的MF OFDM PPDU19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907、数据字段1910、传统STF1904、传统CEF1905、传统信头字段1906、非传统STF1908、和非传统CEF1909。
配置在MF OFDM A-PPDU1900的最末尾的MF OFDM PPDU19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1913、数据字段1914、任意的AGC子字段1915、任意的TRN-R/T子字段1916。
传统STF1904、传统CEF1905、传统信头字段1906、非传统信头字段1907、1911、1913、非传统STF1908、非传统CEF1909、AGC子字段1915、以及TRN-T/R子字段1916的定义与图16的MF OFDM PPDU16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MF OFDM PPDU1903未被另一MF OFDM PPDU接续,所以MF OFDM PPDU19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1913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其他的MF SC PPDU1901、1902被另一MF OFDMPPDU1902、1903接续,所以非传统信头字段1907、1911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1。
再者,为了使传统设备将MF OFDM A-PPDU1900作为以往的LF OFDM PPDU接收,传统信头字段1906中包含的传统信头的附加的PPDU字段被设定为0。
在图19中,传统STF1904、传统CEF1905、传统信头字段1906、非传统信头字段1907、1911、1913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给予频率偏移B/2(=1.08GHz)并以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发送。另一方面,非传统STF1908、非传统CEF1909、数据字段1910、1912、1914、AGC子字段1915、TRN-R/T子字段1916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发送。
此外,传统STF1904、传统CEF1905、传统信头字段1906、非传统信头字段1907、1911、1913、非传统STF1908、AGC子字段1915、以及TRN-R/T子字段1916以SC调制发送,非传统CEF1909和数据字段1910、1912、1914以OFDM调制发送。
因此,在数据字段1910和非传统信头字段1911的边界、非传统信头字段1911和数据字段1912的边界、数据字段1912和非传统信头字段1913的边界、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1913和数据字段1914的边界,实施采样率转换处理。
(实施方式1)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SC A-PPDU20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SC A-PPDU2000由3个MF SC PPDU2001、2002、2003构成。各MF SC 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数据字段。在数据字段中,包含音频、视频和数据的至少一个。
例如,配置在MF SC A-PPDU2000的开头的MF SC PPDU20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数据字段2010、传统STF2004、传统CEF2005、传统信头字段2006、非传统STF2008、非传统CEF2009。配置在MF SC A-PPDU2000的最末尾的MF SC PPDU20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013、数据字段2014、任意的AGC子字段2015和任意的TRN-R/T子字段2016。
传统STF2004、传统CEF2005、传统信头字段2006、非传统STF2008、非传统CEF2009、AGC子字段2015、以及TRN-T/R子字段2016的定义与图14的MF SC A-PPDU14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将图14的MF SC A-PPDU1400和图20的MF SC A-PPDU2000的差异记载如下。
在图20中,配置在开头的MF SC PPDU20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以标准信道带宽B发送,配置在第2之后的MF SC PPDU2002、20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以可变信道带宽2B发送。
即,在图20中,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频率偏移B/2(=1.08GHz)并以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发送,而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以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发送。因此,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的最终SC块2017的末尾被附加GI2022a,而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的最终SC块2019、2020的末尾未被附加GI2023a。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的SC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1中,使用标准信道带宽时的GI的码元数NGI、使用标准信道带宽时的每SC块的非传统信头的码元数NNLH表示GI期间TGI、非传统信头期间TNLH、标准信道带宽和可变信道带宽的比率(=可变信道带宽/标准信道带宽)RCB
因此,RCB=1相当于图20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中的SC块的结构,RCB=2相当于图20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中的SC块的结构。RCB=4包含非传统信头2100、复制非传统信头2101、复制非传统信头2102、复制非传统信头2103。
在图21中,与图12同样,为了维持对多路径延迟波的干扰避免性能和传输效率,即使对于非传统信头字段,也被要求不依赖于RCB而将GI期间保持为TGI,使GI期间和非传统信头期间的比率固定。但是,与数据字段不同,非传统信头的比特数是固定的,难以与RCB成比例地增加码元数,所以通过将非传统信头复制RCB个,将它们配置在一个SC块中,可以使非传统信头期间TNLH保持固定。再者,对于GI,与图12所示的结构相同。这样一来,非传统信头字段的SC块中的GI期间和非传统信头期间的比率(=TGI/TNLH)被保持固定。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MF SC A-PPDU的发送装置2200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发送装置2200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201、DAC2202、RF前端2203、以及天线2204,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201包括扰频器2205、LDPC编码器2206、调制单元2207、复制单元2208、码元分块单元2209、以及GI插入单元2210。
除了复制单元2208、码元分块单元2209、GI插入单元2210,发送装置2200与发送装置300为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在复制单元2208复制非传统信头2100时,例如,也可以使用图23的结构。图23包含延迟器2301、合成器2302、选择器2303,对应于至RCB=4。如图21所示,非传统信头在SC块内被复制(RCB-1)个并被给予NNLH码元的时间差地连接,所以复制单元2208对于非传统信头2100给予1×NNLH码元、2×NNLH码元、3×NNLH码元的延迟而生成3个复制非传统信头2101、2102、2103,将作为输入信号给予的非传统信头2100和复制非传统信头2101、2102、2103进行合成。
选择器2303根据输入的RCB,使合成信号通过。例如,在RCB=2中,选择器2303选择端口2的输入信号。端口2的信号是非传统信头2100、NNLH码元延迟的复制非传统信头2101的合成信号,所以相当于图21的RCB=2的结构。
在RCB=4中,选择器2303选择端口4的输入信号。端口4的信号是非传统信头2100、1×NNLH码元延迟的复制非传统信头2101、2×NNLH码元延迟的复制非传统信头2102、以及3×NNLH码元延迟的复制非传统信头2103的合成信号,所以相当于图21的RCB=4的结构。
码元分块单元2209对于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2011、2013以RCB×NNLH个为单位生成码元块,对于数据字段2010、2012、2014以RCB×ND个为单位生成码元块。
GI插入单元2210将RCB×NGI码元的GI附加在码元块的开头,生成SC块。
再者,调制单元2207和复制单元2208也可以调换顺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1,除了配置在开头的MF SC PPDU2001的非传统信头2007,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和数据字段2010、2012、2014以相同的信道带宽发送,所以可以省略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的最终SC块2019、2020的末尾附加GI2022a,此外,除了配置在末尾的MF SC PPDU2003的数据字段2014,可以省略在数据字段2010、2012的最终SC块2018,2024的末尾附加GI2023a。再者,也可以在数据字段2010、2012、2014的末尾附加GI2023a。
因此,可以比图14所示的MF SC A-PPDU1400提高传输效率。此外,不需要在数据字段2010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的边界、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和数据字段2012的边界、数据字段2012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013的边界、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2013和数据字段2014的边界中的采样率转换处理,所以可削减功耗。
(实施方式2)
图24是表示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24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MF OFDM A-PPDU2400由3个MF OFDM PPDU2401、2402、2403构成。各MF OFDM 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OFDM A-PPDU2400的开头的MF OFDM PPDU24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407、数据字段2410、传统STF2404、传统CEF2405、传统信头字段2406、非传统STF2408、非传统CEF2409。
再者,在数据字段2410、2412、2414使用SISO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将以传统STF2404调整的AGC级别、以传统CEF2405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用于数据字段2410、2412、2414,所以也可以省略非传统STF2408和非传统CEF2409。
配置在MF OFDM A-PPDU2400的最末尾的MF OFDM PPDU24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413、数据字段2414、任意的AGC子字段2415、任意的TRN-R/T子字段2416。
MF OFDM A-PPDU2400的传统STF2404、传统CEF2405、传统信头字段2406、非传统STF2408、AGC子字段2415、以及TRN-T/R子字段2416的定义与图18的MF OFDM PPDU18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将图18的MF OFDM A-PPDU1800和图24的MF OFDM A-PPDU2400的差异记载如下。
在图24中,配置在开头的MF OFDM PPDU24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407以SC调制发送,但配置在第2位之后的MF OFDM PPDU2402、24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411、2413以OFDM调制发送。
因此,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407的最终SC块2417的末尾附加GI2420a,但可以省略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411、2413的最终OFDM码元2418、2419的末尾附加GI2420a。
此外,在数据字段2410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411的边界、非传统信头字段2411和数据字段2412、数据字段2412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413、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2413和数据字段2414的边界,可以省略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以2倍标准信道带宽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MF OFDM A-PPDU2500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MF OFDM A-PPDU2500由3个MF OFDM PPDU2501、2502、2503构成。各MF OFDM PPDU在其间不设置IFS或前置码地连接,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
例如,配置在MF OFDM A-PPDU2500的开头的MF OFDM PPDU2501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507、数据字段2510、传统STF2504、传统CEF2505、传统信头字段2506、非传统STF2508、非传统CEF2509。
配置在MF OFDM A-PPDU2500的最末尾的MF OFDM PPDU2503包含非传统信头字段2513、数据字段2514、任意的AGC子字段2515、任意的TRN-R/T子字段2516。
传统STF2504、传统CEF2505、传统信头字段2506、非传统STF2508、非传统CEF2509、数据字段2510、2512、2514、AGC子字段2515、以及TRN-T/R子字段2516的定义与图19的MFOFDM PPDU1900的对应的字段的定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将图19的MF OFDM A-PPDU1900和图25的MF OFDM A-PPDU2500的差异记载如下。
在图25中,配置在开头的MF OFDM PPDU25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507使用标准信道带宽以SC调制发送,配置在第2之后的MF OFDM PPDU2502、25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2513使用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以OFDM调制发送。
即,如图25所示,非传统信头字段2507被复制,分别被给予标准信道带宽B一半的频带即频率偏移B/2(=1.08GHz)并使用标准信道带宽B(=2.16GHz)以SC调制发送,而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2513使用2倍的标准信道带宽B的频带即可变信道带宽2B(=4.32GHz),以OFDM调制发送。
因此,可以省略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507的最终SC块2517的末尾附加GI2520a,在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2513的最终OFDM码元2518、2519的末尾附加GI2520a。
此外,在数据字段2510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的边界、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和数据字段2512、数据字段2512和非传统信头字段2513、以及非传统信头字段2513和数据字段2514的边界,可以省略采样率转换处理。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711、2713中的子载波映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6中,表示标准信道带宽B、使用标准信道带宽B时的数据子载波数NSNLH(=非传统信头的码元数)、标准信道带宽和可变信道带宽的比率(=可变信道带宽/标准信道带宽)RCB
为了简单,在图26中示出了数据子载波,但在实际的MF OFDM PPDU中,在频带内还存在DC子载波、导频子载波、保护带。
在图26中,MF OFDM PPDU与RCB成比例地增加数据子载波数,所以映射到数据子载波中的非传统信头的码元数也与RCB成比例地增加。但是,与数据字段不同,非传统信头的比特数是固定的,难以与RCB成比例地增加非传统信头的码元数,所以将非传统信头复制RCB个,映射到RCB×NSNLE个数据子载波中。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MF OFDM A-PPDU的发送装置2700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发送装置2700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701、DAC2702、RF前端2703、以及天线2704。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701包括扰频器2705、LDPC编码器2706、调制单元2707、复制单元2708、子载波映射单元2709、IFFT单元2710、GI插入单元2711。
除了复制单元2708、子载波映射单元2709、IFFT单元2710、GI插入单元2711,发送装置2700与发送装置700为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复制单元2708将非传统信头复制RCB个。
子载波映射单元2709对于非传统信头字段2511、2513,将非传统信头2521以RCB×NSNLH个为单位映射到数据子载波中,对于数据字段2510、2512、2514,将有效载荷数据2522以RCB×ND个为单位映射到数据子载波中。
IFFT单元2710将频域中子载波映射的非传统信头2521或有效载荷数据2522通过RCB×512点IFFT处理而转换为时域信号。
GI插入单元2010复制IFFT单元2710的输出信号的后端的RCB×NGI样本(GI2523),与IFFT输出信号的开头连接在一起而生成OFDM码元。
再者,调制单元2707和复制单元2708也可以调换顺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2,除了配置在开头的MF OFDM PPDU,非传统信头字段使用与数据字段相同的信道带宽并以OFDM调制发送,所以可以省略向非传统信头2521的末尾附加GI2523,在前述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数据字段的边界不需要速率转换处理,可以降低功耗。
(实施方式3)
在NG60WiGig中,通过变更图10所示的非传统信头的GI长度字段的设定,可以将MFSC PPDU的数据字段的SC块的GI期间、或者MF OFDM PPDU的数据字段的OFDM码元的GI期间变更为短期间、正常期间、长期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的图20的MF SC A-PPDU2000中,变更GI期间的情况下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SC块的生成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MF SC A-PPDU2000中变更GI期间时,将配置在开头的MF SCA-PPDU20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的GI长度设定为期望的值。
在以往的MF SC PPDU中,GI长度的变更适用于数据字段,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也适用于配置在MF SC A-PPDU2000的开头的MF SC PPDU2001的数据字段2010之后的所有字段。即,所述GI期间的变更也适用于配置在第2之后的MF SC PPDU(2002、20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
因此,第2之后的MF SC PPDU2002、2003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11、2013的GI长度字段被设定变更为与配置在开头的MF SC PPDU20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的GI长度字段相同的值。
再者,配置在开头的MF SC PPDU2001的非传统信头字段2007的GI期间是与GI长度字段的设定没有关系的正常期间,不被变更。
以下,参照图28说明将GI期间变更为短GI的情况下的配置在第2之后的MF SC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SC块的生成方法。这里,作为一例子,说明将非传统信头的大小设为64比特,以RCB=2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情况。此外,短GI比正常GI少NS码元的码元数。
(步骤S2801)
64比特的非传统信头被加扰,得到64比特的扰频器输出信号。
(步骤S2802)
在64比特的扰频器输出信号的末尾附加440(=504-64)比特的0,通过编码率为3/4的LDPC编码,得到码长672比特的LDPC码字。
(步骤S2803)
从LDPC码字删除比特65~504-NS/RCB的440-NS/RCB比特和比特665~672的8比特,得到224+NS/RCB比特的第一比特序列。
(步骤S2804)
从LDPC码字删除比特65~504-NS/RCB的440-NS/RCB比特和比特657~664的8比特,得到224+NS/RCB比特的预备比特序列。而且,将步骤S2801中使用的扰频器的移位寄存器全部初始化为1得到的PN(Pseudo random Noise(伪随机噪声))序列和预备比特序列进行“异或”运算,得到224+NS/RCB比特的第二比特序列。
(步骤S2805)
连接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得到448+NS比特的第三比特序列。
(步骤S2806)
连接RCB个第三比特序列,得到RCB×(448+NS)比特的第四比特序列。
(步骤S2807)
将第四比特序列进行π/2-BPSK调制,得到RCB×(448+NS)码元的码元块。
(步骤S2808)
将RCB×(NGI-NS)码元的GI附加在码元块的开头,得到RCB×(NGI+448)码元的SC块。
再者,可以调换步骤S2807和步骤S2808的顺序。
再者,在将GI期间变更为长GI的情况下,长GI比正常GI多NL码元,在上述步骤S2801至步骤S2808中将NS改读为-N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由于按照非传统信头的GI长度字段的设定,可以变更SC块内的GI期间和非传统信头期间,可以灵活地应对传输路径状况。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种方式,包含以下方式。
第1发明的发送装置包括:复制单元,在包含了含有传统STF、传统CEF、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和非传统CEF、以及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的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含有1个以上的有效载荷数据的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以及配置在开头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保护间隔插入单元,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在所述第1PPDU之中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以及在包含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2PPDU之中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字段、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分别附加保护间隔,作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输出;以及无线单元,发送所述A-PPDU。
第2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上述第1发明的发送装置,在所述无线单元通过单载波发送所述第1PPDU及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所述复制单元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对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在时间轴方向上复制(N-1)个所述非传统信头。
第3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上述第2发明的发送装置,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而且,所述保护间隔插入单元对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码元的所述保护间隔,其中NNLH为1以上的整数,NGI为1以上的整数,对所述第2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其中M为0以上的整数。
第4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上述第1发明的发送装置,所述无线单元在通过多载波发送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通过单载波发送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通过多载波发送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
第5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上述第4发明的发送装置,所述复制单元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非传统信头字段中,复制N-1个NS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所述无线单元发送映射到N×NSNLH个数据子载波中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及所述N-1个复制的非传统信头。
第6发明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包含了含有传统STF、传统CEF、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和非传统CEF、以及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的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含有1个以上的有效载荷数据的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以及配置在开头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在所述第1PPDU之中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以及在包含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2PPDU之中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字段、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分别附加保护间隔,作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输出;以及发送所述A-PPDU。
第7发明的发送方法是上述第6发明的发送方法,在通过单载波发送所述第1PPDU及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而且,对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在时间轴方向上复制(N-1)个所述非传统信头。
第8发明的发送方法是上述第7发明的发送方法,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而且,对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码元的所述保护间隔,其中NNLH为1以上的整数,NGI为1以上的整数,对所述第2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其中M为0以上的整数。
第9发明的发送方法是上述第6发明的发送方法,在通过多载波发送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通过单载波发送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通过多载波发送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
第10发明的发送方法是上述第9发明的发送方法,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非传统信头字段中,复制N-1个NS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发送映射到N×NSNLH个数据子载波中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及所述N-1个复制的非传统信头。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显然可设想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并认可它们当然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中,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硬件构成的例子说明了本发明,但在与硬件的协同中即使用软件也可实现本发明。
此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集成电路即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来实现。它们既可以单独集成为1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集成为1芯片。这里,设为了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工业实用性
在发送接收运动图像(视频)、静止图像(图片)、文本数据、语音数据、控制数据的蜂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电视终端即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构成并发送聚合PPDU(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标号说明
300LF SC PPDU 发送装置
301,701,2201,2701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302,702,2202,2702DAC
303,703,2203,2703RF 前端
304,704,2204,2704 天线
305,705,2205,2705 扰频器
306,706,2206,2706LDPC 编码器
307,707,2207,2707 调制器
308,2209 码元分块单元
309,710,2210,2711GI 插入单元
700LF OFDM PPDU 发送装置
708,2709 子载波映射单元
709,2710IFFT 单元
2200MF SC A-PPDU 发送装置
2208,2708 复制单元
2700MF OFDM A-PPDU 发送装置

Claims (10)

1.发送装置,包括:
复制单元,在包含了含有传统STF、传统CEF、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和非传统CEF、以及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的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含有1个以上的有效载荷数据的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以及配置在开头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保护间隔插入单元,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在所述第1PPDU之中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以及在包含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2PPDU之中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字段、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分别附加保护间隔,作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输出;以及
无线单元,发送所述A-PPD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在所述无线单元通过单载波发送所述第1PPDU及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
所述复制单元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对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在时间轴方向上复制(N-1)个所述非传统信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
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
而且,所述保护间隔插入单元
对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码元的所述保护间隔,其中NNLH为1以上的整数,NGI为1以上的整数,
对所述第2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其中M为0以上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无线单元在通过多载波发送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
通过单载波发送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
通过多载波发送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复制单元
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非传统信头字段中,
复制N-1个NS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
所述无线单元
发送映射到N×NSNLH个数据子载波中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及所述N-1个复制的非传统信头。
6.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包含了含有传统STF、传统CEF、传统信头字段、非传统STF和非传统CEF、以及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的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含有1个以上的有效载荷数据的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1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PDU)之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复制(N-1)个以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传统STF、所述传统CEF、所述传统信头字段、以及配置在开头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对于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
以所述复制的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
在所述第1PPDU之中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的N倍的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即所述非传统STF、所述非传统CEF、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以及
在包含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和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的第2PPDU之中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字段、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
分别附加保护间隔,作为聚合物理层汇聚协议数据单元(A-PPDU)输出;以及
发送所述A-PPDU。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方法,
在通过单载波发送所述第1PPDU及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
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
而且,对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中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在时间轴方向上复制(N-1)个所述非传统信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方法,
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包含1个以上的单载波块,
而且,
对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码元的所述保护间隔,其中NNLH为1以上的整数,NGI为1以上的整数,
对所述第2PPDU的非传统信头字段的每个所述单载波块,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对于NNLH+M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附加(NGI-M)×N码元的保护间隔,其中M为0以上的整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方法,
在通过多载波发送所述第2PPDU的情况下,
通过单载波发送以所述标准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非传统信头字段,
通过多载波发送以所述可变信道带宽发送的第1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数据字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
在所述第2PPDU的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非传统信头字段中,
复制N-1个NSNLH码元的所述非传统信头,
发送映射到N×NSNLH个数据子载波中的所述非传统信头及所述N-1个复制的非传统信头。
CN201780048768.8A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Active CN109565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6296.7A CN114448768A (zh)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1216 2016-09-01
JP2016171216 2016-09-01
PCT/JP2017/030655 WO2018043368A1 (ja) 2016-09-01 2017-08-28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6296.7A Division CN114448768A (zh)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492A true CN109565492A (zh) 2019-04-02
CN109565492B CN109565492B (zh) 2022-02-22

Family

ID=6130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8768.8A Active CN109565492B (zh)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202210176296.7A Pending CN114448768A (zh)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6296.7A Pending CN114448768A (zh) 2016-09-01 2017-08-28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3) US10721793B2 (zh)
EP (2) EP3780533B1 (zh)
JP (2) JP7009373B2 (zh)
KR (2) KR102548542B1 (zh)
CN (2) CN109565492B (zh)
AU (1) AU2017318439B2 (zh)
BR (1) BR112019002773A2 (zh)
ES (2) ES2848714T3 (zh)
MX (1) MX2019001644A (zh)
RU (1) RU2707742C1 (zh)
TW (2) TWI758229B (zh)
WO (1) WO2018043368A1 (zh)
ZA (1) ZA201901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0533B1 (en) 2016-09-01 2023-07-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9005653A1 (en) * 2017-06-26 2019-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PPDU)
WO2019079011A1 (en) 2017-10-18 2019-04-25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PPDU)
US20220385437A1 (en) * 2021-05-25 2022-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indications for a secondary 160 mhz channel
WO2024049029A1 (ko) * 2022-09-02 2024-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병합 물리 계층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49034A1 (ko) * 2022-09-02 2024-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병합 물리 계층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134A (zh) * 2011-11-16 2014-07-23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频率复制模式
CN104410479A (zh) * 2014-10-15 2015-03-11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mimo通信系统单载波两种带宽的数据通信方法
WO2016129201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249339A1 (en) * 2010-02-26 2016-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06464482A (zh) * 2014-03-31 2017-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能大带宽无线lan系统的低功率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60291436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Intel Corporation Block acknowledgement in aggregated frame sequences
US8619658B2 (en) * 2005-09-21 2013-12-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30538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nagement frame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KR20100027935A (ko) * 2008-09-03 2010-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에러제어를 위한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US9655002B2 (en) * 2009-04-13 2017-05-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EP3125637A1 (en) * 2010-11-12 2017-0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aggregation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retransmission
US9497000B2 (en) * 2012-02-14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s in wireless LA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KR102130658B1 (ko) * 2013-07-26 2020-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5039301A1 (zh) 2013-09-18 2015-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JP6508838B2 (ja) 2013-11-27 2019-05-08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直交周波数分割多元接続
WO2015102181A1 (ko) * 2013-12-30 2015-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데이터 단위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963228C (en) 2014-10-01 2021-05-04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AU2015328533B2 (en) 2014-10-08 2019-11-21 Atlas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OFDMA transmission
US9893784B2 (en) 2014-10-28 2018-02-13 Newracom, Inc. LTF design for WLAN system
JP6463490B2 (ja) * 2015-02-02 2019-02-0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He−sig b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021695B2 (en) * 2015-04-14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frames
CN112491501B (zh) * 2015-06-03 2024-05-14 苹果公司 集合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CN108029041B (zh) 2015-11-04 2021-03-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063299A1 (en) * 2016-08-29 2018-03-01 Intel IP Corporation Transition intervals for channel bon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780533B1 (en) 2016-09-01 2023-07-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9339A1 (en) * 2010-02-26 2016-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03947134A (zh) * 2011-11-16 2014-07-23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频率复制模式
CN106464482A (zh) * 2014-03-31 2017-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能大带宽无线lan系统的低功率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10479A (zh) * 2014-10-15 2015-03-11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mimo通信系统单载波两种带宽的数据通信方法
WO2016129201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9137436A3 (zh) 2022-02-22
KR20190046817A (ko) 2019-05-07
KR102368745B1 (ko) 2022-02-28
EP3780533A1 (en) 2021-02-17
TW202201941A (zh) 2022-01-01
KR20220025299A (ko) 2022-03-03
CN109565492B (zh) 2022-02-22
EP3509260A4 (en) 2019-08-21
US11172538B2 (en) 2021-11-09
ZA201901186B (en) 2021-06-30
WO2018043368A1 (ja) 2018-03-08
US20200305226A1 (en) 2020-09-24
US10721793B2 (en) 2020-07-21
AU2017318439B2 (en) 2022-03-03
RU2019137436A (ru) 2019-12-20
CN114448768A (zh) 2022-05-06
ES2848714T3 (es) 2021-08-11
EP3509260A1 (en) 2019-07-10
AU2017318439A1 (en) 2019-02-28
TW201813362A (zh) 2018-04-01
BR112019002773A2 (pt) 2019-05-14
JP2022043326A (ja) 2022-03-15
JPWO2018043368A1 (ja) 2019-06-24
JP7009373B2 (ja) 2022-01-25
TWI741016B (zh) 2021-10-01
KR102548542B1 (ko) 2023-06-28
US11700159B2 (en) 2023-07-11
US20190182893A1 (en) 2019-06-13
MX2019001644A (es) 2019-07-04
US20220030663A1 (en) 2022-01-27
TWI758229B (zh) 2022-03-11
RU2707742C1 (ru) 2019-11-29
EP3780533B1 (en) 2023-07-19
EP3509260B1 (en) 2020-11-18
JP7304981B2 (ja) 2023-07-07
ES2960700T3 (es)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492A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7269127B2 (en) Preamble structures for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994951B1 (ko) 파형을 생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과 방법 및 그 사용방법
CN112491501B (zh) 集合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KR20160048933A (ko) 일정한 엔벨로프를 가진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32422B1 (ko) 동일 심볼을 다수의 채널에 중복적으로 전송하여 통신거리를 확장시킨 무선 랜 시스템의 직교 주파수 분할다중화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송수신 방법
CN102835083A (zh) 带外发射消除
CN107251500A (zh)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03155439A (zh) 用于dft预编码的信道的传送分集的系统和方法
Pachori et al. PAPR reduction in MIMO-OFDM by using active partial sequence
WO202121843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芯片系统,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74239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의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CN101374132B (zh)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开环空间复用发射方法及系统
RU277630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Hao et al. Sidelobe power and PAPR reduction for CR systems with NC-OFDM
RU278047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агрег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токольного блока данных физического уровн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