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2218B -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2218B
CN109562218B CN201780047017.4A CN201780047017A CN109562218B CN 109562218 B CN109562218 B CN 109562218B CN 201780047017 A CN201780047017 A CN 201780047017A CN 109562218 B CN109562218 B CN 109562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lood
priming
supply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0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2218A (zh
Inventor
二村宽
增田吉通
藤原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kis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kkis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kis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kkis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61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5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2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2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61M1/169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with recirculating dialysing liquid
    • A61M1/169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with recirculating dialysing liquid with dialysate regen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49Mode of operation using dialysate as priming or rinsing liq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2Adding solutions to the blood, e.g. substitution solutions
    • A61M1/3424Substitution fluid path
    • A61M1/3431Substitution fluid path upstream of the filter
    • A61M1/3434Substitution fluid path upstream of the filter with pre-dilution and post-dil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7Degassing devices; Buffer reservoirs; Drip chambers; Blood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47Mode of operation with recirculation of the priming sol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5Mode of operation through membranes, e.g. by inverted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61M2202/0413Blo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净化装置(10),其安装上包括动脉侧管线(LA)和静脉侧管线(LV)的血液回路(100)以及在两端连接所述动脉侧管线(LA)和静脉侧管线(LV)的血液净化器(110),具备:供给管线(LS),其与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12)连接,并能够与所述静脉侧管线(LV)的顶端连接;排出管线(LD),其与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14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动脉侧管线的顶端连接;以及血液泵(PB),其设置于所述动脉侧管线(LA)的中途,在所述供给管线(LS)和所述静脉侧管线(LV)相连接且所述排出管线(LD)和所述动脉侧管线(LA)相连接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所述血液泵(PB),来对所述血液回路(100)和血液净化器(110)进行预充。

Description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包括动脉侧管线以及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和在其两端与所述动脉侧管线以及静脉侧管线相连接的血液净化器、以及与其接驳所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以及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的启动方式。
背景技术
当前,所谓进行血液净化法的血液净化装置是从患者采血至体外净化后再回输至体内被广泛的知晓。并且,在血液净化装置里设有送出血液和透析液的泵、和控制液体流动的阀、以及供给和排出透析液及补液的供给装置和排除装置。因此,血液净化法必须要有血液流动的血液回路以及净化血液的血液净化器。并且,在血液回路里至少包括了从患者采取血液流动的动脉侧管线和经血液净化器净化后血液流动的动脉侧管线。这些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从卫生的观点来看,每次使用后都成为必须废弃和更换的耗材。因此,操作人员也要在每次使用时把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
但是,通常在使用这样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液净化时预先要给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提供预充液把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内的空气排出的“预充”处理。在专利文献1-3中,展示了这样的操作比较简易的预充处理的透析装置。
在透析装置里,作为血液净化器使用了透析器。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血液净化装置具有输入透析液于此透析器的输入管线和把透析液从此透析器中输出的输出管线。专利文献1,3中展示的透析装置在预充时,把具有预充液功能的透析液,从此输入管线送入透析器以及血液回路。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展示的透析装置里,设置了从输入管线分歧的同时,在动脉侧管线的中途接入的新的导管线。同时,在进行预充时通过此新设的分歧管线将具有预充液功能的透析液输送至血液回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0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5399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欧洲特许第2142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的技术中,每次使用后废弃和交换的血液回路里包含了治疗中不需要的分歧管线的问题。如前所述,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是每次使用后要更换和废弃的耗材,每次使用都要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在专利文献1,2的技术中,在这样的血液回路(耗材)里包含了仅使用于预充而治疗时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如此,因为有了治疗时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的误解和混乱,使得血液回路的安装工作变得困难。此外,治疗时不需要的分歧管线也容易妨碍操作。
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在血液回路里没有设置仅使用于预充而治疗时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因此,根据专利文献3的技术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误解和混乱,使得血液回路安装工作简易化。但是,在专利文献1、3的技术中,有透析器内的空气不能充分排除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3中,如前所述,把具有预充液功能的透析液,通过输入管线、透析器、血液回路的顺序输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透析液就会形成在透析器内设置的中空纤维膜的由外侧向内侧流动的“逆向滤过”的状态。其结果,在中空纤维膜中产生透析液完全不能流过的区域,容易产生空气滞留的气塞。
也就是说,之前,虽然操作简便但是没有从血液净化器以及血液回路能够充分排除空气的血液净化装置。因此,在本发明中,其目的在于本发明提供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充分排除空气的血液净化装置及预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血液净化装置,是以包括动脉侧管线以及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以及两端接有上述动脉侧管线以及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净化器和与其安装一起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与提供预充液的供给装置相连接、以及所述静脉侧管线的前端能连接的供给管线、以及连接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除装置、以及所述动脉侧管线的前端能连接的排出管线、以及所述动脉侧管线的中途设置的血液泵、以及连接所述供给管线和所述静脉侧管线、以及连接状态的所述排出管线和所述动脉侧管线、驱动所述血液泵、以及预充所述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为特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预充所述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时,所述血液泵在血液净化法进行时以及把液体逆向输送的逆驱动。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液净化器为透析器、所述供给装置为给所述透析器提供透析液的装置、所述供给管线为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和所述透析器相连接的输入管线的中途分歧管线。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液净化器为透析器、所述排出装置为从所述透析器中排出透析液的排出装置、所述排出管线为在所述透析供给装置和所述透析器相连接的导出管线的中途合流的管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希望在所述导入管线的中途设置的,与用导入泵向所述透析器中送入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中供给的液体、在所述导出管线的中途设置的,与用导出泵向所述透析液排出装置送入从所述透析器中排出的液体、与从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中提供的所述液体的供给目的一起、在所述预充时,在把所述液体的供给目的切换至所述供给管线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血液泵的第一预充处理和所述液体的供给目的切换至所述血液净化器的状态下,实施驱动所述导入泵和所述导出泵的第二预充处理。并且希望所述的预充液为透析液。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在所述第二预充处理阶段,在所述导入泵和所述导出泵能在血液净化法实施时以正驱动的方式以同样的方向输送液体。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给装置为与所述预充液充填预充液的容器或与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外部设置的预充液供给源相连接的管线。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装置为充填使用后的预充液排液容器或与设置在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外部的与预充液的废弃装置相连接的管线。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液回路更进一步为与所述静脉侧管线以及所述动脉侧管线的至少一方的管线的中途相连接、包含导入补充液体至所述至少一方的管线的补充液管线,所述血液净化装置更进一步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方的管线的中途、具备输送所述补充液体至所述至少一方的管线的补充液泵,通过驱动所述补充液泵对所述补充液管线进行预充。
其他本发明的预充方法,以包括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和连接两端的所述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净化器、以及排出多余空气的预充方法,以具有把供给预充液的供给装置相连接并且能与所述静脉侧管线的端口相连接的供给管线和所述静脉侧管线相连接的手段、以及在与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装置相连接的同时能将所述动脉侧管线的端口相连接的排出管线与所述动脉侧管线相连接的手段、以及通过驱动设置在所述动脉侧管线途中的血液泵,将预充液输入所述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内的手段为特点。
其他本发明的血液净化装置,以包括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和连接两端的所述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净化器、以及与其安装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动脉侧管线中途的血液泵、和至少控制所述血液泵驱动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与供给预充液的供给装置和所述静脉侧管线相连接、并且在使用后的预充液被排出的排出装置和所述动脉侧管线相连接的状态下,在接收到实施预充指示时,驱动所述血液泵,实施对所述血液回路以及血液净化器进行预充的第一预充处理为特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在进行所述第一预充处理时,将所述血液泵与实行血液净化法时的液体送出方向相反的逆向驱动。
在其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有第二排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排出装置和所述血液净化器相连接的导入管线、和所述第二排出装置和所述血液净化器相连接的导出管线、和设置在所述导入管线中途的导入泵、和设置在所述导出管线中途的导出泵,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预充处理之后,驱动所述导入泵以及所述导出泵将预充液流入所述导入管线以及所述导出管线实行第二预充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所述第二预充处理时,使所述导入泵以及所述导出泵在血液净化法实施时以同样的方向输送液体实行正驱动。
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所述第二预充处理时,使所述导出泵在血液净化法实施时以同样的方向输送液体实行正驱动、使所述导入泵在血液净化法实施时以逆方向输送液体实行逆向驱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供给管线和排出管线和静脉侧管线以及动脉侧管线的端口相连接,因此不需要在血液回路侧设置治疗上不需要的分歧管线。此外,根据本发明,预充液在血液净化器内轴向流动因此不会产生逆向滤过,更能确保空气的排出。由此,根据本发明,在操作简便的同时,能够充分地排除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2】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中进行预充处理时的结构图示。
【图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5】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6】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7】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8】清洗用盖子的图示。
【图9】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10】图9的血液净化装置的变化例的图示。
【图11】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12】图10的血液净化装置的变化例的图示。
【图13】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14】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图示。
符号的说明
10血液净化装置、12供给部、14排出部、16控制部、20透析液给排装置、22液体容器、24,28预充液排出部、26预充液供给部、32透析液槽、34透析液再生罐、36补给管线、40排液部、100血液回路、102空气收集器、110血液净化器、110a透析器、110b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渗滤器)、110c血液过滤器(血液过滤器)、110d血浆分离器、110e血液净化罐、112血液入口、114血液出口、118导入口、119导出口、130穿刺针、CA动脉测连接器、CD排出连接器、CS供给连接器、CV静脉侧连接器、LA动脉侧管线、LC补充液管线、LD排出管线、LI导入管线、LO导出管线、LS供给管线、LV静脉侧管线、PB血液泵、PC补充液用泵、PI导入泵、PO导出泵、VC补充液用阀、VI导入阀、VS供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泵的“正驱动”是指在实行血液净化法时泵的驱动方向。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结构。另外,图2表示了进行预充处理时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结构。并且,在本申请中,“预充”表示清除血液净化器(例如透析器等)以及血液回路内的微小尘埃、膜的保护剂、填充液以及空气,使其处于可以开始治疗的状态。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为从患者体内抽取血液在体外净化后再次回入体内的实行血液净化法的装置。在图1、图2中,仅图示了基本的结构要素,但是可以根据实施的血液净化法的不同类别,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中适宜地增加其他的结构要素。作为血液净化装置10来实行的血液净化法,可以列举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直接血液灌流、单纯血浆交换等。此外,作为可以在图1、图2中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增加的其他结构要素,可以例举供给和排出透析液的透析液给排装置、送出透析液的泵、提供通过血液净化除去成分后作为补充的补充液的管线以及泵等。
以下是关于图1、图2所示的基本结构的说明。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为从患者采得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作为耗材单元来安装使用的。耗材单元包括了血液净化器110和血液回路100。血液净化器110是净化从患者采得的血液的器具。作为这个血液净化器110可以使用例如适合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的透析器、适合血液透析滤过的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渗滤器)、适合血液滤过的血液滤过器(血液滤器)、适合直接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柱管、适合单纯血浆交换的血浆分离器等。血液净化器110为简单的圆筒形,在其内部装有净化血液的净化材料,例如中空网膜和吸附剂等。此外,在血液净化器110的轴向两端形成血液入口112和血液出口114。从患者采取的血液从血液入口112导入血液净化器110内,再经血液净化器110内的净化材料净化后,通过血液出口114输回患者体内。
血液回路100是血液以及供给血液的液体(例如补充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流动的液体回路,每次使用都被废弃更换。在图1、图2的例子中,血液回路包括了流动从患者采取的血液的动脉侧管线LA、和流动净化后的血液的静脉侧管线LV、和为了消除血液内气泡的临时性储存血液的空气收集器102。动脉侧管线LA以及静脉侧管线LV都是由可挠性管子构成。动脉侧管线LA的端口与血液净化器110的血液入口112相连接,静脉侧管线LV的端口与血液净化器110的血液出口114相连接。此外,在动脉侧管线LA的端口(血液净化器110的另一侧端部)设置了分流连接器的动脉侧连接器CA、在静脉侧管线LV的端口设置了分流连接器的静脉侧连接器CV、这两个连接器CA,CV通过穿刺针130可以脱卸自如地进行连接。以及,通过各穿刺针130对患者的穿刺,形成了血液的体外循环回路。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把对血液实行脱血(采血)的穿刺针侧称为“动脉侧”、把对血液实行返血的穿刺针侧称为“静脉侧”。由此,所谓“动脉侧”以及“静脉侧”并不是由穿刺对象的血管是否动脉或者静脉所定义。
空气收集器102是临时性储存血液的容器。在这个空气收集器102中通过临时性储存血液,使得该血液中含有的气泡被捕捉而不会流向空气收集器102的下游。在图1和图2的例中,空气收集器102仅设置在静脉侧管线LV的中途。但是,空气收集器102不仅是设置在静脉侧管线LV的中途、或者改变一下,也可以设置在动脉侧管线LA的中途。此外,空气收集器102也可以连接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上。此外,在此处说明的血液回路100的构成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化。例如血液回路100进一步地、也可以包含补充在血液净化时流失的成分的补充液以及流动新鲜冻结血浆的补充液管线。
接着说明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输送血液的血液泵PB。血液泵PB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在动脉侧管线LA的中途。在这个血液泵PB正驱动时,血液被输送至下游侧(血液净化器110侧)。此外,如后所述,血液泵PB在进行预充处理时实行逆驱动,完成输送预充液的任务。关于血液泵PB的构成虽然没有特别的界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挤压型管泵。血液泵PB对从动脉侧管线LA的可挠性管进行挤压来输送血液或预充液。
此外,血液净化装置10在实行血液净化之前,也同样进行充满液体在血液净化器110以及血液回路100的内部的预充处理。为了进行此预充处理,血液净化装置10还进一步具备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12、和排出预充液的排出部14、和流动预充液的供给管线LS以及排出管线LD。在这里使用的预充液,如不对之后的治疗产生影响,则不特别限定,比如可以是透析液也可以是生理盐水。供给部12只要能够供给预充液,也不限定其构成。因此,供给部12以血液透析为目的,可以是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装置,也可以是盛放预充液的容器(例如瓶子和挠性袋子等)。另外,供给部12也可以是联通设置在装置外部的预充液供给源的管线。
排出部14只要能够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可不限定其构成。因此,排出部14以血液透析为目的,可以是排出使用后透析液的透析液排出装置,也可以是盛放使用后的预充液的容器(例如瓶子和挠性袋子等)。另外,排出部14也可以是联通设置在装置外部的预充液废弃处的管线。
在供给部12上连接着供给管线LS,在排出部14上连接着排出管线LD。在供给管线LS的前端(供给部12的相反侧端部)连接着可与静脉侧连接器CV连接的供给连接器CS,供给管线LS可以连接在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另外,在排出管线LD的前端(排出部14的相反侧端部)连接着可与动脉测连接器CA连接的排出连接器CD,排出管线LD可以连接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在实行预充处理时,操作人员将设置如图2所示的状态,即,把没有连接穿刺针130的静脉侧连接器CV连接到供给连接器CS、把没有连接穿刺针130的动脉测连接器CA连接到排出连接器CD上。此外,在实行血液净化法时,操作人员将设置如图1所示的状态,即,把静脉侧连接器CV与供给连接器CS相连接、以及将动脉侧连接器CA与排出连接器CD解除连接后、把穿刺针130连接与静脉侧连接器CV和动脉侧连接器CA。并且,静脉侧连接器CV与供给连接器CS以及动脉侧连接器CA与排出连接器CD不直接相连,也可通过适配器等其他部件相连接。
另外,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中,设置了各种泵和阀门、以及控制和驱动搭载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的电子器件的控制部16(在图2-图7中省略了图示)。控制部16根据操作者的指示,对各种电子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16搭载了例如进行各种运算的CPU以及记忆各种信息的内存。此外,控制部16可以是单一的装置也可以是由相互间能通信的复数的装置所构成。血液净化装置10进一步具备了接收操作人员指示的键盘等输入设备,和反馈给操作人员的各种信息输出的显示器以及传声器等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通过总线与控制部16相连接。控制部16根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各种指示实行各种处理,根据需要通过显示设备给操作人员提供各种信息。
接着说明在这样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的预充处理的过程。在实行预充处理时,操作人员如图2所示,将静脉侧连接器CV与供给连接器CS、动脉侧连接器CA与排出连接器CD相连接。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将静脉侧管线LV与供给部12、动脉侧管线LA与排出部14相连接。并且,为了促使使用者实行这样的连接,控制部16也可将表示静脉侧连接器CV以及动脉侧连接器CA的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上。这样的连接目标的信息显示,例如,也可以在使用者接收到预充指示时实行。此外,在进行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交换时,因为有必要进行预充处理,控制部16对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是否交换进行监控,如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的交换被查知,也可将表示连接目标的信息在显示器等上显示。无论是哪一种,操作人员根据各连接器的确切的连接状态,控制部16在接收到的实行预充的指令时,逆向驱动血液泵PB。通过逆向驱动血液泵PB,从供给部12供给的预充液,以供给管线LS、静脉侧管线LV、血液净化器110、动脉侧管线LA、排出管线LD的顺序流动。然后,最终,流入排出管线LD的预充液流入排出部14被排出。并且,图2中的粗线箭头表示了在预充处理时的预充液流向。
就这样,通过逆向驱动血液泵PB,预充液在血液净化器110以及血液回路100的内部流动,使血液净化器110以及血液回路100内的空气被排除。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预充液沿着血液净化器110的轴方向流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充液不会产生从内藏在血液净化器110的净化材料的外侧流向内侧的“逆向滤过”。由于没有逆向滤过,通过流动预充液,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净化器110等内部空气滞留的气塞。
也就是说,在既往的预充方法里,预充液经常会从血液净化器110的净化材料的外侧流向内侧发生逆向滤过。在产生逆向滤过时,在净化材料中使得在液体容易流动的地方预充液集中流过,液体不容易流过的地方容易产生空气残留的气塞。在逆向滤过的方式里,为了防止这样的气塞,有必要流动更多的预充液,无论从成本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浪费。
而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预充液沿着净化材料的轴向流动,预充液很容易均匀地扩散在净化材料的全部。其结果,即使是比较少量的预充液,也可以消除气塞,可以减少预充处理所需的成本和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动脉侧管线LA以及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只要连接了供给管线LS以及排出管线LD就可以进行预充液处理。换而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血液回路100侧不需要设置只用于预充处理而治疗所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和连接器。因此,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也就是说,在既往的预充方法中,有许多连接于血液回路100上、只用于预充而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连接于血液净化装置10的管线上而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由于血液回路100是每次使用都要被废弃交换的耗材,操作人员每次使用都必须将此血液回路100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10。在这样的血液回路100上由于存在着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不仅容易招致操作人员的混乱,还使得血液回路100的安装操作繁琐化,成为操作人员的负担。此外,这样的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在实行血液净化法时,容易妨碍治疗(血液净化法)。
而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没有必要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因此,防止了操作人员的混乱也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回路100的误连接。此外,由于简化了血液回路100的构成,因此大幅减轻了安装血液回路100的麻烦。更进一步,在血液回路100上没有了与血液净化无关的管线,就不会对治疗造成妨碍。
以下,就更加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7开展说明。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图。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在实行血液透析时,特别具有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被用作在其内部安装有中空纤维膜的透析器110a。另外,在透析器110a的周围,安装着供给透析液的导入口118和排出透析液的导出口119。
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面安装有供给和排出透析液的透析液给排装置20。在透析治疗中,从这个透析液给排装置20对透析器110a连续地供给透析液。另外,通过透析器110a的透析液,回到透析液给排装置20,然后被废弃。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作为预充液的透析液,这个透析液给排装置20也具有预充液的供给部和排出部的功能。
在透析液给排装置20上连接着流动着从这个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的导入管线LI和从流动着从透析器110a排出的透析液的导出管线LO。导入管线LI与透析液给排装置20和导入口118相连接,导出管线LO与透析液给排装置20和导出口119相连接。此外,在导入管线LI的中途设置输送透析液至透析器110a的导入泵PI,在导出管线LO的中途设置从透析器110a的透析液输送至透析液给排装置20的导出泵PO。导入泵PI和导出泵PO只要能够输送彼此的透析液,对其构成不做限定。因此,导入泵PI和导出泵PO为相互独立驱动的泵,比如可以是管式泵也可以是相互联动驱动的复式泵。
导出管线LO在中途分歧出排出管线LD。排出管线LD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与透析液给排装置20(排出部)相连接,是可与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相连接的管线。在这个排出管线LD的前端上设置着可与动脉侧连接器CA连接的排出连接器CD。
导入管线LI在中途分歧出供给管线LS。供给管线LS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与透析液给排装置20(排出部)相连接,是可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相连接的管线。在这个供给管线LS的前端上设置着可与静脉侧连接器CV连接的供给连接器CS。
在导入管线LI中,在分歧点P的靠近透析器110a侧,设置有控制透析液通过的导入阀VI。另外,在供给管线LS中,在在分歧点P的靠近血液回路100侧,设置有允许或禁止透析液通过的供给阀VS。这个导入阀VI以及供给阀VS具有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的供给目的切换至透析器110a或者供给管线LS的切换功能。在导入阀VI为开放状态并且供给阀VS为关闭状态时,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供给至透析器110a。另一方面,在导入阀VI为关闭状态并且供给阀VS为开放状态时,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供给至供给管线LS。并且,如果透析液的供给目的可以切换的话,导入阀VI以及供给阀VS可以省略或者变更。比如,替代导入阀VI以及供给阀VS,可以在分歧点P设置三通阀门。此外,挤压型管泵在停止驱动时,由于能关闭管道,作为导入泵PI可以采用挤压型管泵,也可以把此导入泵PI作为导入阀来发挥作用。更进一步,血液净化装置10也具备有控制驱动这些泵PB、PO、PI以及阀VI、VS的控制部(无图示)。
在以上构成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对血液净化器110以及血液回路100进行预充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行预充时,如图3所示预先把供给管线LS连接至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把排出管线LD连接至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如有必要,控制部可以将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收到实行预充的指示后,作为预充处理,顺着箭头A的流程实行流动透析液(预充液)的第一预充处理和顺着箭头B的流程实行流动透析液的第二预充处理。
在实行第一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关闭导入阀VI,开放供给阀VS,将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的供给目的切换至供给管线LS。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部逆向驱动血液泵PB。随着这个血液泵PB的逆向驱动,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按着供给管线LS、静脉侧管线LV、透析器110a、动脉侧管线LA、排出管线LD的顺序流动。然后,最终,通过排出管线LD的透析液,回到透析液给排装置20,被废弃。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第一预充处理时,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透析液(预充液)沿着透析器110a的轴向流动,不会使透析液逆向滤过。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防止透析液在透析器110a内的局部流动,有效地防止了气塞。
在一定时间,如进行第一预充处理,接着,控制部实行第二预充处理。在第二预充处理实行时,控制部开放导入阀VI、关闭供给阀VS,将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的供给目的切换至透析器110a。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部正向驱动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由于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的正向驱动,从透析液给排装置20供给的透析液按着导入管线LI、透析器110a、导出管线LO的顺序流动。并且,流入透析器110a的一部分透析液,通过血液入口112以及血液出口114,也流向动脉侧管线LA以及静脉侧管线LV。但是,动脉侧管线LA,由于停止驱动的血液泵PB,连接静脉侧管线LV的供给管线LS,通过供给阀VS都被关闭。由此,流入透析器110a的大部分透析液,从导入口119流入导出管线LO之后,回到透析液给排装置20然后被废弃。
由于进行此第二预充处理,在透析器110a的框体和中空纤维膜的间隙也能流动透析液,因此能更进一步确切地排除透析器110a的空气。也就是说,通常,透析器110a是由圆筒形的框体和内部的中空纤维膜构成的,可是在这个框体的内周与中空纤维膜的外周存在着微小的空隙。通过第一预充处理,沿着透析器110a的轴向透析液流动时,透析液由于流出至中空纤维膜的外部,因此就有了上述空隙里的残留的空气。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由于从透析器110a的周围面(导入口118)供给透析液,因此能使在上述空隙中透析液也能顺畅流动,更加确切地排除残留的空气。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预充时,因为不使透析液(预充液)逆向滤过,更加确切地减少了透析器110a内的残留的空气。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透析器110a的周围面流动透析液(预充液)进行第二预充处理,在中空纤维膜的周围也能确实地流动透析液,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透析器110a的残留的空气。
此外,如图3所明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血液回路100中没有仅用于预充而与治疗无关的分歧管线。因此,能够简化血液回路100,减少了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血液净化装置10的麻烦。
以下,就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图。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为在实行血液透析滤过时的特有的构成。在这样的场合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为内部设有中空纤维膜的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渗滤器)110b。血液透析滤过由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渗滤器)110b净化血液的同时,对血液补充补充液,补充血液净化时的不足成分。因此,在血液回路100上,设置有流动此补充液的补充液管线LC。补充液管线LC是连接着动脉侧管线LA或者静脉侧管线LV的补充液管线。在图4表示了补充液管线LC通过集气室102连接静脉侧管线LV的构成。补充液管线LC的另一端连接着盛放补充液或者预充液的液体容器22。液体容器22只要能够盛放液体则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瓶子或者可挠性的袋子等。但是,一般来说,补充液盛放在可挠性袋子里使用的情况比较多,这个液体容器一般为可挠性袋子。
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安装有输送补充液的补充液用泵PC和用于开放或关闭补充液管线LC的补充液用阀VC。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除了具备这样的补充液用泵PC和补充液用阀VC之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参照图3)为基本同样的构成。并且,如果停止补充液用泵PC可以作为关闭补充液管线LC的阀门功能,也可以省去补充液用阀VC。更进一步,血液净化装置10也具备控制泵PB、PO、PI、PC和阀VI、VS、VC的驱动的控制部(无图示)。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进行预充时的过程进行说明。在实行预充处理时,预先将供给管线LS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将排出管线LD与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相连接。控制部如有必要,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将表示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收到实行预充的指令后的预充处理,按顺序,首先沿箭头C的流向实行流动透析液的第三预充处理,然后沿箭头A的流向实行流动透析液(预充液)的第一预充处理,以及沿箭头B的流向实行流动透析液的第二预充处理。
在第三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在将供给阀VS以及导入阀VI关闭、将补充液用阀VC开放的同时,正向驱动补充液用泵PC、逆向驱动血液泵PB。并且,同时,盛放作为预充液功能的补充液或生理盐水于液体容器22中。由补充液用阀VC的正向驱动,盛放于液体容器22的预充液(补充液或生理盐水)按补充液管线LC、静脉侧管线LV、血液透析滤过器110b、动脉侧管线LA、排出管线LD的顺序流动,最后在透析液给排装置20被废弃。并且由此,补充液管线LC被预充液所充满,残留在此补充液管线LC的空气被排除。在第三预充处理后进行的第一、第二预充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也就是说,在第一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将导入阀VI关闭、将供给阀VS开放的状态下逆向驱动血液泵PB。并且,在第二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将供给阀VS关闭、将导入阀VI开放的状态下正向驱动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在这样的第一、第二预充处理时,为了预防透析液(预充液)倒流至液体容器22,把补充液用阀VC关闭。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预充时,为了不使透析液(预充液)逆向滤过,也可以确切地减少在血液透析滤过器110b内的残留的空气。此外,因为从血液透析滤过器110b的周面流动透析液(预充液)进行第二预充处理,在中空纤维膜的周围也能确实地流动透析液,可以减少在血液透析滤过器110b内的残留的空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也进行在补充液管线LC中流动预充液的第三预充处理,也可以排除在补充液管线LC中的空气。
此外,如图4所明确的,在本实施方式,血液回路100也没有仅用于预充而治疗上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因此,可以简化血液回路100,减少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血液净化装置10时的麻烦。
以下,就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图。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具有在实行血液滤过时的非常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内部装有中空纤维膜的血液过滤器110c(血液过滤器)。
血液过滤在使用血液过滤器110c(血液过滤器)过滤血液的同时,向血液补充补充液,以补充血液过滤时的缺失的成分。另一方面,在血液过滤时,不进行透析液的给排,只进行从血液过滤器110c(血液过滤器)排出的滤液的排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了处理滤液的预充液排出部24、以及与该预充液排出部24和血液过滤器110c相连接的导出管线LO。此外,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也安装有盛放预充液的预充液供给部26。这个预充液供给部26,比如是瓶子、可挠性袋子,具备预充液的供给部的功能。并且,替代预充液供给部26,也可以将连接在设置于装置外部的预充液供给源的管线作为预充液的供给部使用。在这个预充液供给部26上,连接着可与静脉的前端连接的供给管线LS。此外,在导出管线LO的途中,与可与动脉的前端连接的排出管线LD合流。更进一步,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有控制泵PB、PO、PC和阀VS、VC驱动的控制部(无图示)。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进行预充时的过程进行说明。在实行预充处理时,和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预先将供给管线LS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将排出管线LD与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相连接。如有必要,控制部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可以将表示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受到实行预充的指示后,作为预充处理,沿着箭头C的流程流动透析液进行第三预充处理之后、沿着箭头A的流程流动透析液(预充液)进行第一预充处理、沿着箭头B的流程流动透析液(预充液)进行第二预充处理。也就是说,首先,在第三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在关闭供给阀VS、开放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正向驱动补充液用泵PC、逆向驱动血液泵PB。此时,在连接补充液管线LC的液体容器22里充放作为预充液的补充液或者生理盐水。之后,第一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在开放供给阀VS、关闭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逆向驱动血液泵PB。在第一预充处理完成之后,控制部实行第二预充处理。也就是说,控制部在维持开放供给阀VS、关闭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在停止血液泵PB的同时正向驱动导出泵PO。
如此进行第一预充处理、第二预充处理、以及第三预充处理,使预充液在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导出管线LO、补充液管线LC、以及血液过滤器110c中流动,以排除残留的空气。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由于没有逆向滤过,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液过滤器110c的气塞。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血液回路100上没有仅用于预充而治疗所不需要的分歧管线。所以,能够简化血液回路100,可以减少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血液净化装置10时的麻烦。
以下,就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示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图。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具有在实行单纯血浆交换时特别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在其内部安装有中空纤维膜的血浆分离器110d。
单纯血浆分离是在血浆分离器110d中把血浆成分从血液除去的同时,向血液补充补充液(新鲜冻结血浆等),补充除去的成分。此外,在血浆分离器110d被分离的血浆成分被回收和废弃。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了处理血浆成分的预充液排出部28、以及与该预充液排出部28和血浆分离器110d相连接的导出管线LO。这个预充液排出部28具有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的功能。此外,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设有盛放预充液的预充液供给部26。这个预充液供给部26,比如是瓶子、可挠性袋子,具有预充液供给部的功能。并且,代替预充液供给部26,也可以将连接于设置在装置外部的预充液供给源的管线作为供给部使用。与这个预充液供给部26连接着可与静脉的前端相连接的供给管线LS。此外,在导出管线LO的途中,与可与动脉的前端连接的排出管线LD合流。更进一步,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有控制泵PB、PO、PC和阀VS、VC驱动的控制部(无图示)。
在以上的构成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的预充处理过程,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实行预充处理时,预先将供给管线LS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将排出管线LD与动脉侧管线LA相连接。如有必要,控制部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把表示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的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受到实行预充的指示后,作为预充处理,沿着箭头C的流程进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三预充处理后,沿着箭头A的流程进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一预充处理,然后沿着箭头B的流程进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二预充处理。也就是说,首先,作为第三预充处理,控制部在关闭供给阀VS、开放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正向驱动补充液用泵PC、逆向驱动血液泵PB。此时,在连接着补充液管线LC的液体容器22中,充放作为预充液的生理盐水。作为第一预充处理,控制部在开放供给阀VS、关闭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逆向驱动血液泵PB。在完成第一预充处理后,接着,控制部实行第二预充处理。也就是说,控制部在维持开放供给阀VS、关闭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在停止血液泵PB的一方面,正向驱动导出泵PO。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由于没有逆向滤过,所以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净化器110的气塞。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在血液回路100上没有仅用于预充而治疗所不需要的分歧管线。所以,能够简化血液回路100,可以减少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血液净化装置10时的麻烦。
以下,就第六实施方式参照图示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的图示。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具有在实行直接血液灌流时的特别适宜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在其内部设有吸附材料的血液净化罐110e。
直接血液灌流把血液中的病因关联物质吸附在吸附材料上以去除。在这样的情况下,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有预充液的供给部12、和预充液的排出部14。供给部12和排出部14二者都为盛放液体的容器,或者为连接于设在装置外的预充液供给源或预充液的废弃部的管线。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可以为瓶子、罐子等具有一定形状的容器,也可以为由可挠性薄膜制成的盛放液体用的袋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供给管线LS与供给部12、排出管线LD与排出部14相连接。并且,在进行预充处理时,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供给管线LS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排出管线LD与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相连接。如有必要,控制部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把表示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的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受到实行预充的指示后,在开放供给阀VS、关闭补充液用阀VC的状态下,逆向驱动血液泵PB。由此,预充液沿血液净化罐110e的轴向流动,血液净化罐110e以及血液回路100的内部的空气被排除。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由于没有逆向滤过,所以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净化罐110e的气塞。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在血液回路100上没有仅用于预充而治疗所不需要的分歧管线。所以,能够简化血液回路100,可以减少在血液回路100上安装血液净化装置10时的麻烦。
并且,至此说明的构成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在连接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12的同时也具备可与静脉侧管线LV的前端相连接的供给管线LS,以及与排除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14相连接的同时可与所述动脉侧管线LA的前端相连接的排出管线LD,则其他的构成也可适当地变更。此外,至此说明的血液净化装置10,例如,可以适用于透析治疗法、持续的肾代替治疗法和析离法。透析治疗法以及持续的肾代替治疗法适用于图3~图5中所示的构成。析离法适用于图6、图7中所示的构成。
并且,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安装供给管线LS以及排出管线LD时,期望这两条管线LD、LS能够被定期清洗。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洗,期望能够准备连接供给连接器CS以及排出连接器CD的清洗用盖子50。图8为清洗用盖子50的一个图例。清洗用盖子50具有与供给连接器CS不透液地连通的第一筒部52和与排出连接器CD不透液地连通的第二筒部54和第一筒部52以及第二筒部54连通的连通部56。将此清洗用盖子50安装在供给连接器CS以及排出连接器CD上,就形成了通过清洗用盖子50的供给管线LS与排出管线LD的连通。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从预充液的供给部12,替代预充液而供给清洗液,能够在供给管线LS与排出管线LD里连续流动清洗液,可以容易地清洗LD、LS这两条管线。
以下,就其他的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参照图9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其他的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在血液净化装置10的图例。在图9中,仅图示了基本的构成要素,但是可以根据实行的血液净化法的种类,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中可以适宜地追加其他的构成要素。于在血液净化装置10实行的血液净化法,可以列举: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直接血液灌流、单纯血浆交换等。此外,作为在图9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可以追加的构成要素,可以列举:可以供给以及排出透析液的透析液给排装置、输送透析液的泵、供给补充由血液净化所除去的成分的补充液的管线和泵等。
在图9中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在安装了耗品单元的状态下使用。耗品单元包括血液净化器110和血液回路100。这个血液净化器110和血液回路100的构成由于和参照图1~图7的图示说明的内容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在预充时,在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之外,还在血液净化装置10安装有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12,和排出使用后预充液的排出部14。也就是说,在图9中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中,供给部12以及排出部14安装在血液净化装置10的外部。
供给部12如果能够盛放足够量的预充液,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因此,作为供给部12可以使用例如盛放生理盐水的可挠性袋子(所谓的盐水袋)等。此外,排出部14如果能够盛放足够量的预充液,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因此,作为排出部14可以使用例如可挠性袋子和瓶子等。在进行预充处理时,如图9所示,静脉侧管线LV通过静脉侧连接器CV与供给部12相连接,动脉侧管线LA通过动脉侧连接器CA与排出部14相连接。
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有输送血液的血液泵PB。血液泵PB如图9所示,设置在动脉侧管线LA的途中。由正向驱动这个血液泵PB将血液输送至下流侧(血液净化器110侧)。此外,如之后详述,血液泵PB在预充处理时逆向驱动,完成流动预充液的任务。虽然不特别限定血液泵PB的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泵PB为挤压型管泵。血液泵PB通过挤压可挠性管子的动脉侧管线LA,输送血液和预充液等。
此外,血液净化装置10至少具备有控制驱动血液泵PB的控制部16。控制部16根据操作人员的指示,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驱动。控制部16例如具备有进行各种演算的CPU和记忆各种信息的内存。此外,控制部16可以是单一的装置,也可以是由可以相互通信的复数的装置所构成。血液净化装置10,更进一步,具备有接受操作人员指示的键盘等输入设备和输出给操作人员各种信息的显示器、扬声器等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通过母线等与控制部16相连接。控制部16根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各种指示,实行各种处理,根据必要,通过显示设备提供给操作人员各种信息。
这个控制部16,根据操作人员的指示控制血液泵PB的驱动,实行血液净化法。此外,控制部16在实行血液净化法之前,进行在血液净化器110以及血液回路100内部充填液体的第一预充处理。
以下,就此血液净化装置10,对预充处理的过程进行说明。在实行预充处理时,操作人员如图9所示,将静脉侧管线LV通过静脉侧连接器CV与供给部12相连接,动脉侧管线LA通过动脉侧连接器CA与排出部14相连接。并且,为了督促使用者实行这样的连接,控制部16也可以把表示静脉侧连接器CV以及动脉侧连接器CA的连接目的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上。这样的连接目的的信息显示,也可以例如在使用者接受到预充的指示的节点时进行。此外,在更换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时,因为有必要实行预充处理,控制部16对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的是否更换进行监视,在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被检测到更换时,也可以将表示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无论怎样,由操作人员在各个连接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控制部16接收到从操作人员的实行预充的指示后,逆向驱动血液泵PB,实行对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预充的第一预充处理。通过对血液泵PB的逆向驱动,从供给部12供给的预充液,按供给部12、静脉侧管线LV、血液净化器110、动脉侧管线LA、排出部14的顺序流动。并且,图9的粗线箭头表示了在预充处理时的预充液的流向。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图9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也和图1~图7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同样,透析液不会形成在血液净化器110内设置的净化材料的由外侧向内侧流动的“逆向滤过”。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液净化器110等内部空气滞留的气塞。
此外,在图9所示的血液净化装置10,在血液回路100侧,不需要设置只用于预充处理而治疗所不需要的分歧管线和连接器。因此,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并且,在图9中,供给部12和排出部14是分离的,但是供给部12和排出部也可为单个个体。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也可以预备在作为供给部12的功能的同时也有排出部14功能的预充液容器30。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预充处理时,操作人员将静脉侧管线LV以及动脉侧管线LA二者与预充液容器30相连接。这样的构成能够减少盛放预充液容器的数量,能够更容易实行预充处理。
以下,关于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1~图14进行说明。图11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的图例。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在实行血液透析时,有其特有的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在其内部安装有中空纤维膜的透析器110a。在透析器110a的轴向方向的两端,设置了血液入口112以及血液出口114。此外,在透析器110a的周面上,设置了供给透析液的导入口118和排出透析液的导出口119。
血液净化装置10具备有控制部(无图示)和血液泵PB之外,还有导入管线LI、导出管线LO、导入泵PI、导出泵PO、透析液槽32和透析液再生罐34。导入管线LI为连接透析液槽32和导入口118的管线。在这个导入管线LI的途中设有导入泵PI。导入泵PI的正向驱动的方向是将透析液槽中的透析液送往透析器110a的方向。导出管线LO为连接导出口119和透析液槽32的管线。在这个导出管线LO的途中设有导出泵PO。导出泵PO的正向驱动的方向是将透析液从透析器110a送往透析液槽32的方向。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只要能够输送各自的透析液,不对其构成做限定。因此,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可以是能相互独立驱动的泵,例如管泵,也可以是相互联动驱动的复式泵。
在导出泵PO和透析液槽32之间设有透析液再生罐34。透析液再生罐34从治疗使用后的透析液(排液)中除去不需要的物质,使透析液成为可再次使用的状态。由透析液再生罐34再生后的透析液被送回透析液槽32。并且,如有必要,也可将透析液再生罐34的下流侧,再生后的透析液,连接于补给不足成分的补给管线36。
透析液槽32为临时盛放透析液的液槽。此外,透析液槽32在预充处理时,也具有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第二排出部的功能。
就以上构成的血液净化装置10,对透析器110a以及血液回路100在预充时的过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行预充时,预先如图11所示,将静脉侧管线LV与供给部12、动脉侧管线LA与排出部14相连接。控制部如有必要,为了督促这样的连接,将表示静脉侧管线LV、动脉侧管线LA的连接目标的信息表示在显示器等上。控制部在确切的连接状态下,接收到实行预充的指令后的预充处理后,作为预充处理,按顺序,沿箭头A的流向实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一预充处理,沿箭头B的流向实行流动透析液的第二预充处理。
在实行第一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在将导入泵PI以及导出泵PO停止的状态下,逆向驱动血液泵PB。随着血液泵PB的逆向驱动,从供给部12供给的透析液按静脉侧管线LV、透析器110a、动脉侧管线LA、排出部14的顺序流动。
在第一预充处理中,透析液沿着透析器110a的轴向方向流动,不会使透析液逆向滤过。因此,能够防止只在透析器110a中的一部分流动透析液,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塞。
在一定时间进行了第一预充处理,接着,控制部就实行第二预充处理。在实行第二预充处理时,控制部使血液泵PB停止,正向驱动导出泵PO、逆向驱动导入泵PI。由导入泵PI的逆向驱动和导出泵PO的正向驱动,从供给部12供给的透析液在导入管线LI以及导出管线LO双方以相同方向流动,被排出到透析液槽32。由于进行这个第二预充处理,在透析器110a的框体和中空纤维膜的间隙中也能流动预充液,可以更加确切地排除透析器110a内的空气。此外,由于进行第二预充处理,在导出管线LO的中途设置的透析液再生罐34中也能流动预充液,也可以排除透析液再生罐34中的空气。此外,由正向驱动导出泵PO以及逆向驱动导入泵,即使透析液槽32是空的,也能确切地实行第二预充处理。
并且,如果在透析液槽32中预先盛放足够量的预充液,在第二预充处理时,也可使导入泵PI正向驱动。也就是说,如图12中的箭头B所示,在第二预充处理时,控制部也可以使血液泵PB停止,正向驱动导出泵PO、逆向驱动导入泵PI。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透析液槽32中盛放的透析液经过导入管线LI、透析器110a、导出管线LO,再回到透析液槽32,如此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血液净化器110的框体和中空纤维膜的间隙中也能流动预充液,可以更加确切地排除透析器110a内的空气。此外,由于进行第二预充处理,在导出管线LO的中途设置的透析液再生罐34中也能流动预充液,也可以排除透析液再生罐34中的空气。更进一步,由于使预充液循环,可以减少在第二预充处理时必要的预充液的量。
以下,就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的图例。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具有在实行血液透析滤过时特别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在其内部安装有中空纤维膜的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渗滤器)110b。在血液回路100上设有在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滤过)的过程中为了补充不足成分的补充液管线LC。此外,在补充液管线LC的一端连接着盛放补充液或者预充液的液体容器22。
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上,设置着为了输送这个补充液的补充液用泵PC和为了开放和关闭补充液管线LC的补充液用阀VC。并且,如果补充液用泵PC能具有在停止时关闭补充液管线LC的阀门功能,补充液用阀VC也可以省略。
从操作人员接受到实行预充的指示后,控制部作为预充处理,首先沿着箭头C的流向实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三预充处理,然后按顺序,沿着箭头A的流向实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一预充处理、沿着箭头B的流向实行流动预充液的第二预充处理。
在第三预充处理时,控制部在开放补充液用阀VC的同时,正向驱动补充液泵PC、逆向驱动血液泵PB。此外,在这时,在液体容器22中盛放作为预充液功能的补充液或者生理盐水。由正向驱动补充液泵PC,在液体容器22中盛放作为预充液(补充液或者生理盐水),按补充液管线LC、静脉侧管线LV、血液透析滤过器110b、动脉侧管线LA、排出部14的顺序流动。并且由此,补充液管线LC被预充液充满,残留在此补充液管线LC中的空气被排除。在第三预充处理后,控制部为了实行第一和第二预充处理,关闭补充用阀VC。之后的第一、第二预充处理的内容因为与至此为止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以下,就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0的构成的图例。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具有在实行血液过滤或者血浆交换时特别合适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净化器110使用在其内部安装有中空纤维膜的血液滤过器(血液滤过器)110c、或者血浆分离器110d。在血液回路100上设有在血液净化(血液滤过、血浆分离)的过程中为了补充不足成分的补充液管线LC。此外,在补充液管线LC的一端连接着盛放补充液或者预充液的液体容器22。
这个血液净化装置10,不进行透析液的给排,而是回收在血液滤过时排出的滤液或者在血浆交换时被分离的血浆成分然后废弃。因此,在血液净化装置10中没有导入管线LI以及导入泵PI,而仅有导出管线LO以及导出泵PO。在导出管线LO的前端设置有排出排液的排液部40。这个排液部40具有排出预充液的第二排出部的功能。控制部在接受到从操作人员的实行预充的指示后,实行第三预充处理(图14中的箭头C)和第一预充处理(图14中的箭头A)和第二预充处理(图14中的箭头B)。
从以上说明明确了,在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和静脉侧管线LV相连接,并且,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和动脉侧管线LA相连接的状态下,接受到预充实行的指示后,驱动血液泵PB,如果设置实行预充血液回路100以及血液净化器110的第一预充处理的控制部,在血液回路100侧,没有设置不必要的分歧管线,因此可以确切地进行预充处理。并且,在图11~图14中虽然记载了供给部12和排出部14为分别的容器,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同一个容器(预充液容器30)用于供给部和排出部。

Claims (11)

1.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安装上包括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以及在两端连接所述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管线,其与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连接,能与所述静脉侧管线的顶端连接;
排出管线,其与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动脉侧管线的顶端连接;以及
血液泵,其设置于所述动脉侧管线的中途;
在所述供给管线与所述静脉侧管线相连接且所述排出管线与所述动脉侧管线相连接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所述血液泵,来对所述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进行预充;所述血液净化器具有供给透析液的导入口和排出透析液的导出口;
所述排出管线是与将所述排出部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导出口连接起来的导出管线的中途合流的管线;
所述供给管线是在将所述供给部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导入口连接起来的导入管线的中途分支了的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进行预充时,所述血液泵以向与执行血液净化法时相反的方向送出液体的方式被逆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净化器为透析器,
所述排出部是所述透析器的透析液排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透析器,
所述供给部是所述透析器的透析液供给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入泵,其设置于所述导入管线的中途,将从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供给的液体向所述透析器输送;
导出泵,其设置于所述导出管线的中途,将从所述透析器排出了的液体向透析液排出装置输送;以及
切换机构,其将从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供给的液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供给管线或者所述透析器;
在所述预充中,在将所述液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供给管线的状态下,执行对所述血液泵进行驱动的第一预充处理,在将所述液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血液净化器的状态下,执行对所述导入泵和所述导出泵进行驱动的第二预充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预充处理中,所述导入泵和所述导出泵以向与执行血液净化法时相同的方向送出液体的方式被正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充液是透析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部是与在填充有所述预充液的预充液容器或者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外部设置的预充液的供给源连接的管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是与在供填充使用完毕的预充液的排液容器或者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外部设置的预充液的废弃部连接的管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6,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回路还包括补充液管线,所述补充液管线与所述静脉侧管线和所述动脉侧管线中的至少一个管线中途连接,将补充的液体向所述至少一个管线引导,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备补充液用泵,所述补充液用泵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中途,将所述补充的液体向所述至少一个管线输送,
通过驱动所述补充液用泵,对所述补充液管线进行预充。
11.一种预充方法,是从包括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回路以及在两端连接所述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的血液净化器中排出空气,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与供给预充液的供给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静脉侧管线的顶端连接的供给管线与所述静脉侧管线连接的步骤;
将与排出使用后的预充液的排出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动脉侧管线的顶端连接的排出管线与所述动脉侧管线连接的步骤;以及
驱动设置于所述动脉侧管线的中途的血液泵并使预充液向所述血液回路和血液净化器流动的步骤;
所述血液净化器具有供给透析液的导入口和排出透析液的导出口;
所述排出管线与将所述排出部和所述血液净化器的导出口连接起来的导出管线的中途合流;
所述供给管线是在将所述供给部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导入口连接起来的导入管线的中途分支了的管线。
CN201780047017.4A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Active CN109562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151.7A CN112755289A (zh)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6942 2016-08-09
JP2016-156942 2016-08-09
PCT/JP2017/028623 WO2018030353A1 (ja)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6151.7A Division CN112755289A (zh)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218A CN109562218A (zh) 2019-04-02
CN109562218B true CN109562218B (zh) 2021-08-27

Family

ID=611621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6151.7A Pending CN112755289A (zh)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CN201780047017.4A Active CN109562218B (zh)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6151.7A Pending CN112755289A (zh) 2016-08-09 2017-08-07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1293B2 (zh)
EP (2) EP3583965B1 (zh)
JP (1) JP7114466B2 (zh)
CN (2) CN112755289A (zh)
WO (1) WO2018030353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3493A (en) * 1971-04-23 1973-08-21 E Mellor Artificial kidney cleaning apparatus
FR2700120B1 (fr) * 1993-01-05 1995-03-31 Saumur Ateliers Aeronautiques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a décontamination du circuit extra-corporel d'un hémodialyseur.
JP2005253555A (ja) * 2004-03-10 2005-09-22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血液浄化装置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および血液浄化装置
WO2005118485A1 (en) * 2004-05-28 2005-12-15 Nephros, Inc. Multi-use dialysis machine priming and solution delivery device
JP2006175103A (ja) * 2004-12-24 2006-07-06 Mikiuemon Kk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処理方法
CN1817373A (zh) * 2004-11-05 2006-08-16 尼普洛株式会社 血液净化装置
CN101641122A (zh) * 2007-03-30 2010-02-03 株式会社Jms 血液回路、血液净化控制装置以及预充方法
CN101678161A (zh) * 2007-04-12 2010-03-2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对体外血液回路进行预充的方法和设备
JP4613831B2 (ja) * 2006-01-17 2011-01-19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血液循環路の自動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5277560B2 (ja) * 2007-03-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血液回路
CN103282062A (zh) * 2010-12-22 2013-09-0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检测或验证连接至体外血液处理控制台的血液回路的方法和系统
JP5356853B2 (ja) * 2009-02-12 2013-12-04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CN103635211A (zh) * 2011-05-24 2014-03-12 德国费森尤斯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冲洗和/或灌注血液处理装置的方法及血液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9640A (en) 1984-08-17 1986-10-28 Potolsky Abraham I Blood transfusion connector assembly
US4967173A (en) 1989-08-21 1990-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hort airline calibr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for error-corrected microwave network analysis
US5910252A (en) 1993-02-12 1999-06-08 Cobe Laboratories, Inc. Technique for extracorporeal treatment of blood
JP3353466B2 (ja) 1994-05-27 2002-12-03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透析装置の透析液管理装置
US5947937A (en) 1995-09-07 1999-09-07 Sharon Ventur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on of blood-type mismatches
US5725511A (en) 1995-09-07 1998-03-10 Urrutia; Sharo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on of blood-type mismatches
US6402207B1 (en) 1997-06-09 2002-06-11 Qd Enterprises, Llc Safety indexed medical connectors
EP1278562A1 (en) 2000-05-02 2003-01-29 Vasca,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raining fluids in and out of the body
US20030010717A1 (en) 2001-07-13 2003-01-16 Nx Stage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ir and/or flushing fluids in a fluid circuit
JP2003180823A (ja) 2001-12-18 2003-07-02 Kita Kyushu Biophysics Kenkyusho:Kk 自動血液透析装置
JP4457235B2 (ja) 2001-12-18 2010-04-28 株式会社北九州バイオフィジックス研究所 自動血液透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使用した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IL152950A0 (en) 2002-11-19 2003-06-24 Biometrix Ltd A fluid administrating manifold
US6966581B2 (en) 2003-05-02 2005-11-22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ubing assemblies
FR2863162B1 (fr) 2003-12-05 2006-12-08 Vygon Raccords males et raccords femelles pour realiser des connexions de transmission de liquide, notamment pour des lignes de nutrition enterale
JP2007215557A (ja) 2006-02-14 2007-08-30 Kawasumi Lab Inc 着脱式体外循環回路
US8070189B2 (en) 2007-06-20 2011-12-06 Carefusion 303, Inc. Safety luer connection
US7892197B2 (en) 2007-09-19 2011-02-22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Automatic prime of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US20090099552A1 (en) 2007-10-12 2009-04-16 Maureen Levy Drug delivery route-based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CA3177048A1 (en) 2007-10-12 2009-04-23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emodialysis
WO2010042666A2 (en) * 2008-10-07 2010-04-15 Xcorporeal, Inc. Pri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lysis systems
JP5399218B2 (ja) 2009-11-24 2014-01-29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JP5558260B2 (ja) 2010-08-11 2014-07-23 東レ・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血液処理器のプライミングシステム
EP2662101B2 (de) 2012-05-09 2018-05-30 D_MED Consulting AG Verfahren zur Vorfüllung eines Hämodialysegerätes
WO2014024972A1 (ja) * 2012-08-09 2014-02-13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5808062B2 (ja) * 2013-11-11 2015-11-10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6566687B2 (ja) * 2014-03-31 2019-08-28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血液浄化装置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及び作動方法
JP5822317B1 (ja) 2014-05-12 2015-11-24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JP6685231B2 (ja) 2014-10-31 2020-04-22 株式会社カネカ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ES2885857T3 (es) 2015-02-09 2021-12-15 Kobayashi & Co Ltd Conjunto de infusión
KR102574338B1 (ko) 2015-04-30 2023-09-01 감브로 룬디아 아베 수형 유체 커넥터, 암형 유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체 연결 시스템
EP3295976B1 (en) * 2015-05-12 2021-08-04 Nikkiso Co., Ltd.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priming method
CN105363085B (zh) * 2015-12-10 2018-05-22 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
US10695549B2 (en) 2016-07-08 2020-06-30 Fenwal, Inc. Adapter for medical connectors
US11590334B2 (en) 2016-08-09 2023-02-28 Nikkiso Co., Ltd. Blood circuit adapter set and blood circuit
KR20200090748A (ko) 2017-09-14 2020-07-29 사이토솔벤츠 코포레이션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사용 방법
JP7128985B2 (ja) 2018-04-17 2022-09-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輸液セット
JP2020048948A (ja) 2018-09-27 2020-04-02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コネクタ
US20210187265A1 (en) 2019-12-23 2021-06-24 EZ-E-Fil, LLC Coupl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3493A (en) * 1971-04-23 1973-08-21 E Mellor Artificial kidney cleaning apparatus
FR2700120B1 (fr) * 1993-01-05 1995-03-31 Saumur Ateliers Aeronautiques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a décontamination du circuit extra-corporel d'un hémodialyseur.
JP2005253555A (ja) * 2004-03-10 2005-09-22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血液浄化装置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および血液浄化装置
WO2005118485A1 (en) * 2004-05-28 2005-12-15 Nephros, Inc. Multi-use dialysis machine priming and solution delivery device
CN1817373A (zh) * 2004-11-05 2006-08-16 尼普洛株式会社 血液净化装置
JP2006175103A (ja) * 2004-12-24 2006-07-06 Mikiuemon Kk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処理方法
JP4613831B2 (ja) * 2006-01-17 2011-01-19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血液循環路の自動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CN101641122A (zh) * 2007-03-30 2010-02-03 株式会社Jms 血液回路、血液净化控制装置以及预充方法
JP5277560B2 (ja) * 2007-03-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血液回路
CN101678161A (zh) * 2007-04-12 2010-03-2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对体外血液回路进行预充的方法和设备
JP5356853B2 (ja) * 2009-02-12 2013-12-04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CN103282062A (zh) * 2010-12-22 2013-09-0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检测或验证连接至体外血液处理控制台的血液回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35211A (zh) * 2011-05-24 2014-03-12 德国费森尤斯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冲洗和/或灌注血液处理装置的方法及血液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218A (zh) 2019-04-02
US11351293B2 (en) 2022-06-07
JPWO2018030353A1 (ja) 2019-06-13
EP3498317A4 (en) 2020-03-04
EP3583965A1 (en) 2019-12-25
CN112755289A (zh) 2021-05-07
WO2018030353A1 (ja) 2018-02-15
EP3498317A1 (en) 2019-06-19
US20200230311A1 (en) 2020-07-23
JP7114466B2 (ja) 2022-08-08
EP3583965B1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5336B2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of
EP2883558B1 (en)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90312686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85448B1 (ko) 혈액 정화 장치 및 혈액 정화 장치의 보액·프라이밍 방법
EP3295976B1 (en)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priming method
EP2535065B1 (en) Dialyzer
JP5399218B2 (ja) 血液浄化装置
JP5217355B2 (ja) 血液浄化制御装置
CN109562218B (zh) 血液净化装置和预充方法
EP4005613B1 (en) Preparing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apparatus
JP7132093B2 (ja) 血液浄化装置
JP2020103709A (ja) 血液浄化装置
EP3603695B1 (en)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of
JP2024518631A (ja) 透析機械及び対応の方法
JP2017185232A (ja) 血液浄化器
JP2015226850A (ja) 透析装置
CZ298845B6 (cs) Zarízení pro filtraci krevní plasm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