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1433A -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1433A
CN109561433A CN201811610309.7A CN201811610309A CN109561433A CN 109561433 A CN109561433 A CN 109561433A CN 201811610309 A CN201811610309 A CN 201811610309A CN 109561433 A CN109561433 A CN 109561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terminal
information
network equipment
perfo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03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1433B (zh
Inventor
吕永霞
孙伟
郭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03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1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1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1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1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信道接收的方法及终端。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该终端依据该指示信息从网络设备接收该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该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该终端对被打孔的资源位置上的数据不进行解调和译码。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通信时,使终端能够准确获知具体的打孔信息,进而提高使用该数据信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的演进,第五代通信系统(5G)正在进行研究。
5G系统支持三大通信业务,分别是增强的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业务、大容量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业务,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第五代通信系统支持更高的载频,更大的带宽,更多的聚合载波数目,更灵活的子帧结构,并支持灵活的子载波间隔和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并支持更灵活的资源调度。eMBB业务,要求高的传输速率,对时延不是很敏感,要求高频谱效率和大带宽。mMTC业务一般是对时延不敏感的小包业务,要求系统支持大的连接数。URLLC业务一般是突发的紧急业务,对传速可靠性和传输时延要求很高,要求在1ms内达到99.999%的传输可靠性。对于URLLC业务,为了保证其时延要求,要求URLLC数据到达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后就要即刻发送,换言之,需要随时有用于发送URLLC数据的时频资源。
在5G系统中,不同业务的数据可以复用在一个载波中,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或者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对于业务量巨大的mMTC业务,可与eMBB业务采用FDM方式复用资源。对于URLLC业务而言,由于其是突发的紧急业务,业务比较稀疏,如果与其它业务采用FDM方式复用资源,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如果与其它业务采用TDM方式复用资源,由于URLLC的时延要求很高,如果其它业务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比较大,则可能会没有可用的资源用于传输URLLC数据,进而不能满足URLLC业务的时延要求。目前,为了保证URLLC业务的时延要求且不造成资源浪费,可以采用数据信道打孔的方式传输URLLC数据,即当URLLC数据到达网络设备时,在已经用于传输其他业务数据的TTI内,使用部分资源块的部分符号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
采用数据信道打孔的方式传输URLLC数据,可以在URLLC数据到达网络设备时,即刻实现传输,满足了URLLC业务的时延要求。但是采用数据信道打孔的方式进行通信时,往往会使得原本使用该数据信道资源的数据的传输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以在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通信时,提高使用该数据信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确定需要检测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接收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能够确定所述数据信道上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位置被打孔的数据信道,所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数据信道,忽略所述数据信道中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承载的信息,即不对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处承载的信息进行解调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在需要进行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检测的情况下才去进行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检测,能够避免终端不必要的检测,提高性能。进一步的,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能够使所述终端在接收数据时,可以确定哪些数据信道资源位置上的数据不是发给自己的,从而更好的接收数据,降低了由于数据传输被打孔带来的性能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是指被打孔的时域符号位置,和/或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在发送数据信道之前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也可在发送数据信道之后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还可在发送数据信道过程中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可通过系统消息或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消息中包括终端数据信道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时,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打孔信息。
可选的,所述指示消息可通过指示所述数据信道资源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后,可确定需要检测打孔信息。
可选的,所述阶数阈值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通知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其中,预设所述阶数阈值,是指所述阶数阈值是网络设备和终端默认的阶数阈值,进行通信的终端预设该阶数阈值,不需要网络设备发送信令通知。其中,采用网络设备通过通知消息通知所述终端所述阶数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终端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RRC信令获取所述阶数阈值。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直接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后,直接确定所使用的数据信道会被打孔,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情况下,可直接确定所使用的数据信道不会被打孔。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通知终端数据信道使用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包括预设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时,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是指会被打孔的频域资源位置,如会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或者会被打孔的子带位置,或者会被打孔的载波。
可选的,所述指示消息可通过指示所述数据信道资源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所述数据信道会被打孔的预设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预设资源位置,可以是系统预设的,或者通过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通知的。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预设资源位置信息,终端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获取所述预设资源位置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也可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终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检测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并依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确定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其中,网络设备发送的或者终端接收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包括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包括所述数据信道上被打孔的时域符号位置和/或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数据信道被打孔的全部资源位置,即所述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所有被打孔的资源位置,通过发送一个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可以通知所有使用被打孔数据信道传输数据的终端的数据信道打孔信息。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DCI的发送数据,降低下行控制信道的负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可采用设定取值的RNTI加扰,以标识出该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RNTI加扰的用于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可以采用与其他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中的信息比特数目相同的信息比特数目,以降低终端盲检次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通过扩展其他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其他下行控制信息中除包括用于通知调度信息的比特还包括扩展比特,所述扩展比特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扩展比特,确定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扩展其他下行控制信息,无需增加新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再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去使能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传输的方式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其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是指传输时间小于1ms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1ms的传输时间间隔是14个符号,短传输时间间隔可以是2个符号,或3个符号,或4个符号。
其中,所述去使能是指指示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接收,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指示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去使能,指示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被打孔。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数据信道被打孔的序列,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序列,确定数据信道是否被打孔。
所述序列包括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位于所述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在的时域符号的前一个时域符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序列所处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开始被打孔。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在被打孔的时域符号的前一个时域符号插入所述第一序列。终端接收数据时,进行所述第一序列的检测,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序列,则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时域符号的之后的下一个时域符号开始被打孔,所承载的信息终端可以忽略,所述承载的信息可忽略是指承载的信息不参与数据解调。
可选的,所述序列还可包括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位于所述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在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中,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信道从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开始不被打孔。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在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插入所述第二序列,使得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序列时,能够确定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以及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之后的时域符号不被打孔,正常接收所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序列方式指示打孔信息,能够在不增加控制信息以及信令的情况下,达到通知终端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目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并确定数据信道以及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信道,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述数据信道中的所述资源位置被打孔。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确定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并确定数据信道以及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所述通信接口被配置为支持向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信道等功能,还被配置为支持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终端或其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还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该发射器/接收器用于支持基站设备与上述方法示例中所述的终端之间进行通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数据信道。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指示信息确定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确定接收的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上述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并根据所述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确定接收的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等功能,所述通信接口被配置为能够从网络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数据信道。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总线。其中,通信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网络设备和第三方面涉及的终端。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网络设备所涉及的程序。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终端所涉及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过程实施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目前,在可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通信的应用场景下,若终端不能准确获知是否需要进行打孔信息的检测,以及在需要进行打孔信息检测情况下不能准确获知具体的打孔信息,则将使终端在对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进行接收译码时,不能准确获知哪些数据是其本身应该接收解调的数据,哪些数据是不需要接收解调的,进而影响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以通知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打孔信息的检测,以及在需要进行打孔信息检测时通知具体的打孔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述终端正确译码,以减少性能损失。例如,当URLLC业务传输采用如图1所示的数据信道打孔方式,占用已经用于传输其他业务(eMBB业务)的TTI内的部分符号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可使得在该TTI内正在接收非URLLC业务的终端能够获知被URLLC业务占用的符号以及资源块位置,使得正在接收非URLLC业务的终端在译码时知道哪些数据不是发给自己的,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性能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适用于能够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至少可应用于支持eMBB、mMTC和URLLC三大通信业务的5G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可以应用于两个终端或两个机器之间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以下以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若应用于两个终端或两个机器之间的通信,则以下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被终端或机器所替代,终端也可以被机器所替代。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在无线接入网中为终端提供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基站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未来通信移动通信系统5G中称为为中央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等等。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一种实施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S1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
S102:终端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并确定需要检测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S103: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S104:终端接收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并确定所述数据信道上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S105: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信道,其中,所述数据信道中的所述资源位置被打孔。
S106:所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数据信道,忽略所述数据信道中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在需要进行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检测的情况下才去进行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检测,能够避免终端不必要的检测,提高性能。进一步的,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能够使所述终端在接收数据时,可以确定哪些数据信道资源位置上的数据不是发给自己的,从而更好的接收数据,降低了由于数据传输被打孔带来的性能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所示中各方法执行步骤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限定执行的先后顺序,例如,并不限定S103的执行步骤与S105的执行步骤的先后顺序,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数据信道的先后顺序,例如,所述网络设备可在发送数据信道之前或之后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也可在发送数据信道过程中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实际应用,对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需要检测打孔信息以及终端确定需要检测打孔信息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通知终端数据信道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时,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打孔信息。
当终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或调制方式采用高阶调制时,若进行打孔,在存在信息损失情况下,很难恢复损失的信息,会导致数据传输失败,故,通常不会在采用高阶调制的情况下对数据信道进行打孔。故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定一调制编码方式或者调制方式的阶数阈值,调制编码方式或者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时,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阶数阈值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通知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其中,预设所述阶数阈值,是指所述阶数阈值是网络设备和终端默认的阶数阈值,进行通信的终端预设该阶数阈值,不需要网络设备发送信令通知。其中,采用网络设备通过通知消息通知所述终端所述阶数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终端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RRC信令获取所述阶数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采用网络设备通知的方式,还是预设的方式,网络设备和基站都会默认不会对阶数高于所述阶数阈值的调制方式下的数据信道打孔,故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时,可通过判断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的阶数与所述阶数阈值之间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检测打孔信息,若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打孔信息,若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用阶数大于所述阶数阈值,所述终端不需要检测打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可以对正在传输高调制编码方式或高调制方式的数据信道打孔,例如可以占用正在传输高调制编码方式或高调制方式的资源块的部分符号传输URLLC业务,但对于终端来说,高调制编码方式或高调制方式下的数据信道被打孔之后一般很难解码成功,所以终端检测打孔信息与否意义不大。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采用数据信道打孔方式进行通信时,使用该数据信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性能,例如可减少被URLLC业务打孔的数据信道上非URLLC业务的性能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终端的负担,使得终端只在需要检测打孔信息的情况下才检测打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终端数据信道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时,所述网络设备可通过调度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度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能够指示所述数据信道资源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为描述方便,可将该指示数据信道资源位置的下行控制信息称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数据信道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所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述终端通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可确定相应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所述终端通过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可以确定所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的阶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的阶数小于等于阶数阈值,进而可确定需要检测打孔信息。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直接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对于不同的数据信道,可能有的数据信道会通过打孔方式传输业务,有的数据信道则不会,所以通过指示信息直接指示终端在接入本网络使用的数据信道时需要检测打孔信息,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后,直接确定所使用的数据信道会被打孔,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情况下,可直接确定所使用的数据信道不会被打孔。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通知终端数据信道使用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包括预设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时,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道的资源位置指的是所述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如所述数据信道占用的资源块位置,或者所述数据信道占用的子带位置,或者所述数据信道占用的载波。所述预设资源位置指的是会被打孔的频域资源位置,如会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或者会被打孔的子带位置,或者会被打孔的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通过指示数据信道资源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所述数据信道会被打孔的预设资源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资源位置,可以是系统预设的,或者通过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通知的。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预设资源位置信息,终端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高层信令(如RRC信令)获取所述预设资源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高层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使得终端在需要进行打孔信息检测的情况下才进行检测,能够避免终端不必要的检测,提高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在数据信道发生打孔时,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使得终端在接收解调数据时,可以确定哪些数据信道资源的数据不是发给自己的,从而更好的接收数据,降低了由于数据传输被打孔带来的性能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实际应用,对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终端接收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或者终端接收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包括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包括所述数据信道上被打孔的时域符号位置和/或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也可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数据信道被打孔的全部资源位置,换言之所述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所有被打孔的资源位置,通过发送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可以通知所有使用被打孔数据信道传输数据的终端的数据信道打孔信息。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DCI的发送数据,降低下行控制信道的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发送所述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与发送下行数据信道的符号的先后顺序,例如,发送所述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在发送下行数据信道的符号之后,也可以在发送下行数据信道的符号之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发送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通知至少一个终端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可将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称为第二下行控制信息。
网络设备可采用设定取值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ty,RNTI)加扰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以标识出该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设定取值可以是FFF4-FFFC中的任一值,例如可以是FFF5。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所述RNTI的取值,例如可以是从0000-FFFF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未被使用的值。通过所述RNTI加扰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终端在公共搜索空间,用所述RNTI检测指示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并依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确定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RNTI加扰的用于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可以采用与其他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中的信息比特数目相同的信息比特数目,以降低终端盲检次数,其中,所述其他下行控制信息是指不同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下行控制信息的目前已经在用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发送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通过扩展其他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其他下行控制信息中除包括用于通知调度信息的比特还包括扩展比特,所述扩展比特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扩展比特,确定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扩展其他下行控制信息,无需增加新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去使能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传输的方式指示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是指传输时间小于1ms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1ms的传输时间间隔是14个符号,短传输时间间隔可以是2个符号,或3个符号,或4个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去使能是指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接收,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指示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去使能,指示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被打孔。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下行控制信息中使用专用的比特来指示对应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是否被打孔,终端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后,可通过所述专用于指示对应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是否被打孔的专用比特,确定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是否被打孔,即是否需要接收。若所述专用比特指示对应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信道被打孔,则所述终端确定不需要接收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否则确定需要接收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
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数据信道被打孔的序列,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序列,确定数据信道是否被打孔。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数据信道上插入特殊序列,通过该特殊序列标识时域符号是否需被打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特殊序列可以是伪随机序列,也可以是Zadoff-Chu(ZC)序列,或者其它序列。所述序列根据序列参数生成,所述序列参数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知终端的。所述通知方式可以为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通知终端,或者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或者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序列包括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位于所述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在的时域符号的前一个时域符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序列所处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开始被打孔。
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在被打孔的时域符号的前一个时域符号插入所述第一序列。终端接收数据时,进行所述第一序列的检测,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序列,则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时域符号的之后的下一个时域符号开始被打孔,所承载的信息终端可以忽略,所述承载的信息可忽略是指承载的信息不参与数据解调。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位于所述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在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中,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信道从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开始不被打孔。
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在被打孔的资源位置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下一个时域符号插入所述第二序列,使得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序列时,能够确定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以及所述第二序列所处时域符号之后的时域符号不被打孔,正常接收所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四种方式指示打孔信息,能够在不增加控制信息以及信令的情况下,达到通知终端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使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使得终端在接收数据时,可以确定哪些数据信道资源的数据不是发给自己的,从而更好的接收解调数据,降低了由于数据传输被打孔带来的性能损失。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1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1和发送单元102,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1用于对网络设备100的执行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01可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00执行图2中的过程S101、S103和S105:确定用于指示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的指示信息,并确定数据信道以及数据信道打孔信息,通过所述发送单元102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信道。当然,所述处理单元101还可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00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发送单元1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00与其他通信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中示出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网络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3,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发送单元1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01为处理器,发送单元102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0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00可以为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1000。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基站设备1000,即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可能的网络设备。参阅图4所示,该基站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和通信接口1002。其中,处理器1001也可以为控制器,图4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1001”。所述通信接口1002用于支持基站设备10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基站设备1000与其他通信实体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功能,还可实现对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的数据进行解调或调制。
基站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3,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基站设备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进一步的,基站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1004。所述发射器/接收器1004用于支持基站设备1000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处理器1002可以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功能。例如,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接收器1004进行解调(例如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并进一步由处理器1002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处理器1002进行处理,并由发射器1004进行调制(例如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解调或调制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1002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仅示出了基站设备10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设备10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100和基站设备1000,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故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不够详尽的地方,可参阅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终端200的结构示意图。终端200包括接收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其中所述处理单元202用于对终端200的执行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02可用于支持终端200执行图2中的过程S102、S104和S106:通过接收单元201从网络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数据信道,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确定接收的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当然,所述处理单元202还可用于支持终端200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接收单元201用于支持终端200与其他通信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203,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2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接收单元201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2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202为处理器,接收单元201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20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200可以为图6所示的终端2000。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终端2000,终端2000包括处理器2001、通信接口2002和存储器2003。可选的,终端2000还可以包括总线2004。其中,通信接口2002、处理器2001以及存储器2003可以通过总线2004相互连接;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以理解的是,图6仅仅示出了终端20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终端2000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输入输出接口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和终端2000,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相应功能,故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不够详尽的地方,可参阅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涉及的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0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信道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所述终端依据所述指示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以及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数据信道,其中,所述数据信道中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上不承载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指示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指示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采用设定取值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是指被打孔的时域符号位置,和/或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信道之后再接收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打孔信息以及数据信道,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用于指示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所述数据信道中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上不承载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指示信息确定需要检测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确定接收的数据信道中被打孔的资源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指示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采用设定取值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的。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打孔的资源位置是指被打孔的时域符号位置,和/或被打孔的资源块位置。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信道之后,再接收所述数据信道打孔信息。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610309.7A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Active CN109561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0309.7A CN109561433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4618.9A CN107734506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201811610309.7A CN109561433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4618.9A Division CN107734506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1433A true CN109561433A (zh) 2019-04-02
CN109561433B CN109561433B (zh) 2020-03-20

Family

ID=6116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4618.9A Active CN107734506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201811610309.7A Active CN109561433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4618.9A Active CN107734506B (zh) 2016-08-10 2016-08-10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841803B2 (zh)
EP (2) EP4362523A2 (zh)
JP (1) JP6776506B2 (zh)
KR (1) KR102176395B1 (zh)
CN (2) CN107734506B (zh)
AU (1) AU2017309925B2 (zh)
BR (1) BR112019002685A2 (zh)
CA (1) CA3033145C (zh)
RU (1) RU2705359C1 (zh)
WO (1) WO20180284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5143A (zh) * 2020-03-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芯片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31485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676B (zh) * 2016-08-12 202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89245B (zh) 2016-09-30 2023-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KR102156668B1 (ko) * 2016-11-16 2020-09-1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차세대 무선망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80249486A1 (en) * 2017-02-27 2018-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channel techniques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444987A1 (en) * 2017-08-17 2019-02-2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unctured/on-demand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lexible/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US10965505B2 (en) 2018-04-05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waveform synthesis in NR-SS
CN108923899B (zh) * 2018-06-04 2021-11-3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占用指示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107658B (zh) * 2018-10-26 2022-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107632B (zh) * 2018-10-26 2022-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164114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GB2618065A (en) * 2022-04-19 2023-11-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onitoring a channel with punctured resource elements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726A (zh) * 2008-07-22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前向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及基站
CN101951639A (zh) * 2010-08-31 201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US20150334685A1 (en) * 2014-05-19 2015-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WO2016112131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on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EP2848064B1 (en) * 2012-05-11 2016-08-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ulti-cell periodic feedback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5803A (zh) * 2003-12-26 2005-07-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打孔方式传输应答信号的方法
KR100703215B1 (ko) * 2006-02-20 2007-04-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저전력 무선통신기기 및 저전력 무선통신 방법
CN101123599B (zh) * 2006-08-11 201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和装置
CN101132204A (zh) * 2006-08-21 2008-02-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调度指配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1873601A (zh) 2009-04-27 2010-10-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系统
US2012008207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signaling in uplink data channel
WO2012107106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ling a muting pattern to a user equipment for time domain enhanced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KR20130020487A (ko) * 2011-08-19 2013-02-27 주식회사 팬택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72834A (ko) * 2011-10-12 2014-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86772B2 (en) * 2012-08-01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s
US10159052B2 (en) 2012-08-03 201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iggering and power control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s
US20160183261A1 (en) * 2013-04-16 2016-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radio nod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US10104683B2 (en) * 2015-02-06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allel low latency awareness
US11129152B2 (en) * 2016-02-04 2021-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333674B2 (en) * 2016-02-26 2019-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58074B1 (ko) * 2016-03-31 2022-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10455558B2 (en) * 2016-05-13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for interruption due to carrier switching and carrier switching capability indication
KR102473313B1 (ko) * 2016-06-08 2022-1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의 제어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469104B2 (en) * 2016-06-14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actly describing lift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JP6679764B2 (ja) * 2016-06-17 2020-04-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下りリンク信号受信方法及び使用者器機と、下り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10462739B2 (en) * 2016-06-21 201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48266B2 (en) * 2016-07-01 2020-11-24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202235B2 (en) * 2016-07-13 2021-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ased on reserved resource information
KR102355797B1 (ko) * 2016-08-09 2022-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431441B2 (en) * 2016-08-10 2022-08-30 Idac Holdings, Inc. Priority-based channel coding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726A (zh) * 2008-07-22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前向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及基站
CN101951639A (zh) * 2010-08-31 201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EP2848064B1 (en) * 2012-05-11 2016-08-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ulti-cell periodic feedback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20150334685A1 (en) * 2014-05-19 2015-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WO2016112131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on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W POSTCOM: "PDSCH muting for CSI-RS in LTE-Advanc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R1-10503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5143A (zh) * 2020-03-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芯片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80203A1 (zh) * 2020-03-12 2021-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芯片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31485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6506B2 (ja) 2020-10-28
EP3490286B1 (en) 2024-01-24
EP3490286A1 (en) 2019-05-29
CN107734506B (zh) 2023-12-08
CN107734506A (zh) 2018-02-23
AU2017309925A1 (en) 2019-02-21
EP3490286A4 (en) 2019-07-31
CN109561433B (zh) 2020-03-20
KR102176395B1 (ko) 2020-11-09
US11700532B2 (en) 2023-07-11
CA3033145A1 (en) 2018-02-15
US20210120428A1 (en) 2021-04-22
CA3033145C (en) 2023-09-26
US20190200235A1 (en) 2019-06-27
WO2018028456A1 (zh) 2018-02-15
RU2705359C1 (ru) 2019-11-07
BR112019002685A2 (pt) 2019-05-14
JP2019525620A (ja) 2019-09-05
US10841803B2 (en) 2020-11-17
AU2017309925B2 (en) 2020-04-09
KR20190038599A (ko) 2019-04-08
EP4362523A2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1433A (zh)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34585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及终端
US201702899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signaling
CN10847655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167159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632193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04335534B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132173B (zh) 上行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终端、网络设备
CN110366254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719648A (zh)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888351B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803371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733830B (zh) 一种多载波信号产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47213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EP3550779B1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236983B (zh) 信道估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9216B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EP4188005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479287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