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534B -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534B
CN104335534B CN201380028634.1A CN201380028634A CN104335534B CN 104335534 B CN104335534 B CN 104335534B CN 201380028634 A CN201380028634 A CN 201380028634A CN 104335534 B CN104335534 B CN 104335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e
packet
data transfer
transfe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86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534A (zh
Inventor
吕永霞
汲桐
张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368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5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接收一门限值;如果是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则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如果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现有技术采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小数据时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小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上行数据传输是基于连接的,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要想进行数据传输,首先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然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为M2M)通信中,存在大量小数据包业务,如果采用现有的数据传输方式,需要用十几条信令开销换来一条小数据的传输,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以降低传输小数据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小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一门限值;
如果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如果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门限值;
发送模块,用于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一门限值,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接收处理模块,用于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用于: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用户设备在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数据量与接收到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小数据,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大数据,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针对不同大小的数据包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而网络侧设备则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对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小数据包造成的资源浪费,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一种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一种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M2M通信场景中的小数据造成的资源浪费,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UE接收一门限值,在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判断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门限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该门限值,则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相应的,网络侧设备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其中,所述门限值主要用于衡量待发送的数据包是否为小数据,其可以是操作人员输入的,即系统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消息周期性下发的,还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专用信令下发的。关于门限值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所述网络侧设备主要是指基站,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是指LTE版本8(release 8)-版本11(release 8)中任意版本定义的数据传输方式,第二数据传输方式通常是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即是一种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是指非LTE版本8-版本11中定义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对于小数据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进行发送,而对于大数据包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进行发送,通过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分别用于大数据和小数据的传输,而用于传输小数据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然后建立RRC连接和无线承载后才进行发送,可以减少信令开销,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小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同时第二数据传输方式能够保证大数据的成功传输。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接收一门限值。
步骤101、判断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门限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该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则可以认为该数据包属于小数据,则执行步骤102;反之,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该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可以认为该数据包属于大数据,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步骤103、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该实施方式中,UE预先接收衡量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的门限值,例如该门限值可以是但不限于50字节(byte),当UE有上行数据包需要发送时,首先检测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如果该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则认为待发送的数据包是大数据,应采用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即先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然后建立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进行该数据包的传输;若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上所述的门限值,则认为待发送的数据包是小数据,可以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以节约资源,减小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所述门限值可以是系统设定、系统广播或者通过专用信令通知。
步骤100,即接收表征数据量大小的门限值包括: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所述门限值。这里的操作人员可以是使用该UE的用户,或者是其他人员;操作人员通过UE提供的人机交互界面,预先在UE中配置所述门限值,该方式是系统预设门限值的一种实现方式,但系统预设定门限值的方式并不限于。这里的第一广播消息是一种广播消息,第一专用信令是一种专用信令,为便于与后续出现的广播消息和专用信令进行区分,将这里的广播消息和专用信令分别冠以“第一”。
可选的,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UE可以在每次数据发送过程中接收一次所述门限值,或者也可以只有当所述门限值发生变化时,UE才会重新接收,在所述门限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UE会一直使用之前接收的所述门限值。
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共存的情况下,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复用传输资源。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可以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等。可选的,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或专用信令的方式,向UE通知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和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具体的,在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广播消息或第二专用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一旦确定使用哪种数据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包,也就确定了传输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基于此,UE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根据上述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相应地,UE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根据上述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同理,这里的第二广播消息是一种广播消息,第二专用信令是一种专用信令,为便于与前面出现的广播消息和专用信令进行区分,将这里的广播消息和专用信令分别冠以“第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为:循环前缀(CyclicPrefix,简称为CP)+一个OFDM符号+防护间隔(Guard Time,简称为GT)。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可以表示为信息码字域+数据部分+GT,所述数据部分即为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数据部分(即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信息码字域可以包括CP。其中,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的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由此可见,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可以将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称为大CP。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可选的,如果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频分方式,或者,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时频分方式,则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基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UE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上述数据包的过程包括:将该数据包调制成至少一个OFDM符号,按照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将调制出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映射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上进行发送。
由上述可见,在本实施例中,UE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数据量与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小数据,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大数据,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既解决了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小数据包造成的资源浪费,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又可以解决M2M通信中一些大数据包的传输,例如视频监控、车联网中的视频娱乐等信息的传输,同时可以满足需要传输大数据包的业务和需要传输小数据包的业务的需求。
下面将结合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的复用方式,对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采用频分的方法,即系统带宽中的部分带宽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其它带宽用作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基于此,第一数据传输方式的数据格式可以设定为大CP+一个或多个大OFDM符号+GT的方式,这里的大CP可以取自OFDM符号的最后一部分。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之所以称为大CP,是因为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中的CP相比来说,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大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图2所示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图3所示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这里的大CP为上述信息码字域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为了应对双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多径时延扩展,图3中的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为了尽量减小用在CP上的资源开销与总数据部分开销的比值,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要比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的OFDM符号持续时间大。另外,两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的传输资源是频分复用的方式,为了保持使用这两种数据传输方式的用户的频率资源之间的正交性、减少其相互间的干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优选可以是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这两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是为了减少相邻数据子帧之间的干扰而设置的。
举例说明,假设用于判断数据包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的门限值为50byte,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2.5KHz,15/2.5=6为整数,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子载波之间满足正交性。第一数据传输方式的数据格式中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6倍,其中,CP和GT的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另外,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还应满足:CP的持续时间+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GT的持续时间为一个时隙的整数倍,比如一个时隙为500us,则上述时间之和应为500us的整数倍,如表1所示。
表1
上述表1中给出的门限值、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等具体数值,是本发明实施例所举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具体数值,若改为其他的数值,则根据上述相应原理可以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又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采用时分的方法,即整个系统带宽在部分时间内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其它时间用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基于此,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为信息码字域+数据(DATA)部分+GT的格式,该数据格式具体可以采用CP+至少一个OFDM符号+GT的格式,也可以采用序列码(preamble)+至少一个OFDM符号+GT的格式,这里的CP和序列码是上述信息码字域的具体实现方式,可用于后面数据部分(即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定时和信道估计,也可以隐式地携带一些信息。
再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采用时频分的方法,即部分系统带宽在部分时间内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其它时频资源在其他时间内用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基于此,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可以为信息码字域+数据(DATA)部分+GT的形式,这里的信息码字域可以单独一个码,例如CP,这里的CP提供了时间同步的功能,或者,这里的信息码字域也可以是CP+时间同步码的形式,这里的CP+时间同步码共同提供时间同步的功能。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401、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步骤402、判断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第一数据传输方式还是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则执行步骤403,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步骤404、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用于对不同大小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且,不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也就是说,一旦传输资源确定,也就意味着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也确定了,相反,一旦数据传输方式确定,也就意味着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也确定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关于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的定义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网络侧设备在传输资源上进行检测,当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时,确定该数据包所在的传输资源(即检测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资源),如果该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如果该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其中,不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接收处理过程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收处理过程不做详细说明。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401之前包括: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向UE发送门限值,以使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或者,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向UE发送门限值,以使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
除上述方式之外,上述门限值也可以是系统设定的,即网络侧设备与UE预先约定使用的门限值,例如,对UE来说,该门限值可由操作人员配置到UE中。
关于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的详细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401之前还可以包括:通过第二广播消息或第二专用信令向UE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UE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共存的情况下,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为:CP+一个OFDM符号+GT,可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可如图3所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可以表示为信息码字域+数据部分+GT,所述数据部分即为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数据部分(即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由此可见,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可以将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称为大CP。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可选的,如果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频分方式,或者,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时频分方式,则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由上述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并通过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区分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有数据包到达时,通过确定检测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资源,采用该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使得对不同的数据包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接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小数据包的方案相比,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UE包括:接收模块51和发送模块52。
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一门限值。所述门限值用于表征数据量的大小。
发送模块52,与接收模块51连接,用于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接收模块51接收的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接收模块51接收的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所述门限值,包括:接收模块51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操作人员输出的所述门限值。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51,还用于在发送模块52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广播消息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专用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发送模块52具体可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接收模块51接收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接收模块51接收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实施例提供的UE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在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数据量与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小数据,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大数据,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针对不同大小的数据包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小数据包造成的资源浪费,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UE包括:存储器61、处理器62和通信接口63。
存储器61,用于存储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6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62,用于执行存储器61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62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63,用于接收一门限值,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63用于接收所述门限值,包括:通信接口63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所述门限值。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63还用于在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广播消息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专用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通信接口63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通信接口63具体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同理,通信接口63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通信接口63具体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61、处理器62和通信接口63独立实现,则存储器61、处理器62和通信接口63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61、处理器62和通信接口63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61、处理器62和通信接口63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在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数据量与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待发送数据包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小数据,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在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时,认为待发送数据包为大数据,则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该数据包,针对不同大小的数据包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小数据包造成的资源浪费,传输时延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确定模块71和接收处理模块72。
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接收处理模块72,与确定模块71连接,用于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73。
发送模块73,与确定模块71连接,用于在确定模块71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门限值,或者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门限值,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上述方式之外,上述门限值也可以是系统设定的,即网络侧设备与UE预先约定使用的门限值。
可选的,发送模块73还可用于在确定模块71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二广播消息或第二专用信令向所述UE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为:CP+一个OFDM符号+GT,可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可如图3所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可以表示为信息码字域+数据部分+GT,所述数据部分即为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数据部分(即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由此可见,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可以将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称为大CP。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可选的,如果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频分方式,或者,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时频分方式,则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并通过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区分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有数据包到达时,通过确定检测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资源,采用该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使得对不同的数据包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接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小数据包的方案相比,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
存储器81,用于存储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8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82,用于执行存储器81存储的程序,以用于: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83。
通信接口83,用于在处理器82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门限值,或者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门限值,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上述方式之外,上述门限值也可以是系统设定的,即网络侧设备与UE预先约定使用的门限值。
可选的,通信接口83还可用于在处理器82确定检测到UE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二广播消息或第二专用信令向所述UE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为:CP+一个OFDM符号+GT,可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GT,可如图3所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可以表示为信息码字域+数据部分+GT,所述数据部分即为由待发送的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数据部分(即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由此可见,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可以将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CP称为大CP。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可选的,如果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频分方式,或者,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采用时频分方式,则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并通过所使用的传输资源区分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有数据包到达时,通过确定检测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资源,采用该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使得对不同的数据包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接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传输大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小数据包的方案相比,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一门限值;
如果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如果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
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防护间隔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循环前缀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一门限值,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
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
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所述门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广播消息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
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专用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8.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如果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
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包括:
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门限值,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或者
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门限值,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所述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包括:
通过第二广播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或者
通过第二专用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防护间隔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循环前缀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门限值;
发送模块,用于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防护间隔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循环前缀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门限值,或者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所述门限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广播消息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二专用信令发送的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上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2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一门限值,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或者在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2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
接收处理模块,用于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时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一广播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门限值,或者通过第一专用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门限值,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和门限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发送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之前,通过第二广播消息或第二专用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传输资源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包所使用的传输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依次包括信息码字域、由所述数据包形成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和防护间隔GT,所述信息码字域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码字域包括循环前缀CP,所述CP大于或等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和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之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GT大于当前传输环境中两倍的传播时间延迟。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复用方式包括频分复用,则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使用的数据格式中的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的整数倍。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用于:确定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或者在所确定的传输资源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时,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是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且需要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所述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是指不执行随机接入取得上行同步、建立RRC连接和建立无线承载中至少一个操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CN201380028634.1A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4335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6867.XA CN107872308B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2023 WO2014131186A1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6867.XA Division CN107872308B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534A CN104335534A (zh) 2015-02-04
CN104335534B true CN104335534B (zh) 2017-11-28

Family

ID=5142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8634.1A Active CN104335534B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2017111368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72308B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68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72308B (zh) 2013-02-28 2013-02-28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743385B2 (zh)
EP (1) EP2955881B1 (zh)
JP (1) JP6522522B2 (zh)
CN (2) CN104335534B (zh)
WO (1) WO2014131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9679A1 (en) * 2015-09-03 2017-03-08 Alcatel Lucent Method to operate a user equipment
WO2017120091A2 (en) * 2016-01-08 2017-07-13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mission critical small data us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CN105554856B (zh) * 2016-01-26 2018-08-21 福州亿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8271214B (zh) * 2017-01-04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5835310A (zh) * 2017-02-06 2023-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19032222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IN UPLINK
CN110519854B (zh) * 2018-05-21 2022-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频选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7861A (zh) * 2018-07-23 2018-12-21 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JP2023043893A (ja) * 2020-02-18 2023-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テーション装置、通信方法
CN114828283A (zh) * 2020-02-26 2022-07-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CN117058858B (zh) * 2023-07-21 2024-03-08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无线通信装备远程控制系统、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75A (zh) * 2006-09-05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部的报文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及系统
CN101283555A (zh) * 2005-10-04 2008-10-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适当的通信协议提供消息传送的方法
CN102833750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3005B1 (en) * 1998-08-10 2004-11-23 At&T Corp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for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under retransmissions
JP2001298479A (ja) * 2000-04-12 2001-10-26 Nec Corp 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装置
US20040081131A1 (en)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JP2004297284A (ja) *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564501B2 (ja) * 2005-01-14 2010-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分割通信システム
EP1980029B1 (en) 2006-02-03 2015-12-09 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011157A (ja) 2006-06-29 2008-01-17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1132327B (zh) * 2006-08-25 2011-05-11 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电信网系统综合业务数据传输方法
US8259598B2 (en) * 2006-10-24 2012-09-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structure for optimal cell coverage
US8566676B2 (en) 2007-01-05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 code and code rate selection based on packet size
JP2009177282A (ja) * 2008-01-22 2009-08-06 Keio Gijuku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9290725A (ja) 2008-05-30 2009-12-10 Fujitsu Ltd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1645731B (zh) * 2008-08-06 2013-01-2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式的配置方法
EP2353264B1 (en) * 2008-12-05 2012-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WO2010110522A1 (en) 2009-03-22 201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response processing
US10033779B2 (en) * 2009-07-08 2018-07-24 Dejero Labs Inc. Multipath data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O2011054142A1 (zh) 2009-11-03 2011-05-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汇聚来自机器终端设备的多个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8509326B2 (en) * 2009-11-16 2013-08-13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OFDM space-time or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 transmitter
US20130066951A1 (en) * 2009-11-18 2013-03-14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transfer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764746B (zh) * 2009-12-17 2012-07-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4469B (zh) * 2010-06-18 2015-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8965415B2 (en) 2011-07-1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 packet data service
CN102395060A (zh) * 2011-11-03 2012-03-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ofdm-pon的新型带宽分配算法
US9060286B2 (en) * 2012-01-19 2015-06-16 Extenet Systems, Inc. Lo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emotely subscrib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761826B2 (en) * 2012-02-01 2014-06-24 Motorola Mobility Llc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4356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ata-over-nas signalling
US9820276B2 (en) * 2012-07-31 2017-11-14 Atc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networks,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establish asymmetric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links using a downlink frequency carrier and multiple uplink frequency carriers
US9992729B2 (en) * 2012-10-22 2018-06-05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ly modifying de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table devices
US8891396B2 (en) * 2012-10-24 2014-11-1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US8929277B2 (en) * 2013-02-15 2015-01-06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555A (zh) * 2005-10-04 2008-10-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适当的通信协议提供消息传送的方法
CN101141375A (zh) * 2006-09-05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部的报文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及系统
CN102833750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nnection;Heba Koraitim等;《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199902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534A (zh) 2015-02-04
US20150373673A1 (en) 2015-12-24
CN107872308A (zh) 2018-04-03
WO2014131186A1 (zh) 2014-09-04
CN107872308B (zh) 2020-06-09
US10327253B2 (en) 2019-06-18
JP6522522B2 (ja) 2019-05-29
US9743385B2 (en) 2017-08-22
US20170332381A1 (en) 2017-11-16
EP2955881B1 (en) 2020-05-27
JP2016514400A (ja) 2016-05-19
EP2955881A1 (en) 2015-12-16
EP2955881A4 (en)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534B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1047421B (zh) 利用中继站实现移动通信的装置及方法
CN107534637A (zh) 用于在非授权载波上操作的scell中接收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91459B (zh) 直接通信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WO2016070704A1 (zh) 一种在非授权频段上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06A (zh) 数据信道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3929779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220070A (zh)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225547A (zh) 一种调度请求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RU267972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дикации структуры кадра передачи и система
CN110115059A (zh)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和终端
WO2015042789A1 (zh) 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8811074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00843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351B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432281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KR20180011195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686741A (zh) 传输调度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0953B (zh) 使用免授权频段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616947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6554532B2 (ja) データ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6161318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发送机、接收机及系统
KR20170048544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단말
WO2017193908A1 (zh) 信息的收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56024A1 (zh)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