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648A -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648A
CN110719648A CN201910865910.9A CN201910865910A CN110719648A CN 110719648 A CN110719648 A CN 110719648A CN 201910865910 A CN201910865910 A CN 201910865910A CN 110719648 A CN110719648 A CN 110719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carrier
uplink carrier
resource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59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9648B (zh
Inventor
谢信乾
郭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59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9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9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信息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号,该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该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该网络设备确定该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该随机接入资源在该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该随机接入资源在该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该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该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该网络设备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生成随机接入响应,并将包含该随机接入标识的该随机接入响应通过该下行载波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署无线通信系统时,频率在6GHz以下的频带上可以同时部署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5G新空口(new radio interface,NR)系统。LTE系统通常部署在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NR系统目前最有可能部署在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由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载波频率越高,则路径损耗越大,从而NR系统在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的覆盖范围相比于在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的覆盖范围要小。通常,NR系统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大规模天线采用波束成型(beam forming)技术,以提升下行传输的覆盖范围,但是由于终端设备体积及能力的限制,其能够配备的天线的个数远小于基站能够配备的天线个数,无法通过波束成型技术来达到与下行相同覆盖能力的上行覆盖能力,从而导致在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NR系统的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上的覆盖范围比较小,无法匹配网络设备在下行方向上的覆盖范围。而如果要保证在上行方向上的覆盖范围,上行传输速率则会受到限制。
为解决NR系统的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上的覆盖范围比较小的问题,可以将NR系统的上行载波增加部署在LTE系统的上行频带,即频率为1.8GHz的上行频带上,以增强NR系统的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上的覆盖范围。这种方式使得在该频率为1.8GHz的上行频带上同时存在NR系统和LTE系统,也即NR系统和LTE系统共享该频率为1.8GHz的上行频带。
在LTE系统中,基站会为终端设备配置用于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多个资源。此类资源可以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PRACH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其中时域资源包括一个无线帧的一个或多个子帧,频域资源包括频域上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资源块。
终端设备接入LTE系统的步骤如下:
步骤A:该终端设备在需要随机接入LTE系统时,可以在基站配置的多个PRACH资源中选择一个PRACH资源,并使用该PRACH资源发送随机前导序列(preamble)。
步骤B:基站在接收到该preamble后,向该终端设备反馈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 response,RAR)。
步骤C:该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RAR中携带的终端标识,比如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是否为本终端设备的RA-RNTI,来识别该RAR是否为发送给本终端设备的RAR,以此确认本终端设备发送的preamble是否被基站正确接收,从而确定是否能够继续执行后续的接入流程。
可以看出,基站和终端设备都需要计算该RA-RNTI。RA-RNTI通常使用下述公式(1)进行计算。
RA-RNTI=1+t_id+10*f_id (1)
其中,t_id与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PRACH时域资源相关,具体可以是该PRACH时域资源占用的第一个子帧的序号,f_id则与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PRACH频域资源相关,具体可以是该PRACH频域资源在该第一个子帧中的频域资源序号。
对于NR系统和LTE系统共享上行频带的场景来说,终端设备可以在频率为1.8GHz和3.5GHz的频带上选择一个上行载波向NR系统的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以进行随机接入。但对于NR系统的网络设备而言,该网络设备只能通过频率为3.5GHz的这个下行载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RAR。
对于NR系统中的两个终端设备,一个终端设备选择了在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reamble,另一个终端设备选择了在频率为3.5GHz的频带的上行载波上发送preamble,如果这两个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PRACH时频资源的序号相同,即t_id与f_id分别相同,则这两个终端设备计算得到的RA-RNTI相同。类似地,网络设备为这两个终端设备计算得到的RA-RNTI也会相同,也即该网络设备发送给这两个终端设备的RAR中的RA-RNTI相同。因此,两个终端设备无法通过RA-RNTI正确识别收到的RAR是否为发送给本终端设备的RAR。而该基站为这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的RAR都是使用该频率为3.5GHz的同一个下行载波,因此这两个终端设备也无法通过下行载波来正确识别收到的RAR是否为发送给本终端设备的RAR。
终端设备无法通过RA-RNTI正确识别RAR会带来以下问题:
如果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发送的preamble没有被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第二终端设备所发送的preamble被网络设备正确接收,这种情况下,基站只会向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RAR。但由于两个终端设备的RA-RNTI相同,所以两个终端设备根据RA-RNTI都认为本终端设备的preamble被网络设备正确接收了。这显然会造成第一终端设备的错误判断,在该第一终端设备继续执行后续接入流程时会出现错误,比如,该第一终端设备没有执行重新发送preamble的步骤,而是错误地发送用于后续接入流程的message 3,从而会影响该第一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性能。并且,第一终端设备错误地发送了message 3,还可能对第二终端设备的message 3的正常发送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以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正确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号,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生成随机接入响应,并将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通过所述下行载波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对于上述实施例来说,由于根据各个随机接入资源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均不同,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根据上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不会与其他随机接入标识重复,所以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随机接入标识从该网络设备正确地接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RAR,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错误地接收其他终端设备的RAR,进而避免了终端设备因错误地接收RAR而影响随机接入性能。
可选的,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在所述下行载波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的,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收发器,用于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号,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以及用于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生成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随机接入响应通过所述下行载波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该信息发送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
收发器,用于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下行载波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确定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为发送给所述信息接收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的,该信息接收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带芯片。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这几方面的实施例效果与前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针对前述各方面,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满足第一公式,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满足第二公式,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第二公式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所述第二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一个偏移量计算随机接入标识;或者,
所述第二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第二上行载波在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所述上行载波集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所述上行载波集中的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本实施例提供了各种实现方式,比如,结合偏移量可以简单地实现计算不同的随机接入标识,结合载波序号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式。
下述提供了多种公式,这些公式只是示例。可以通过对公式的简单变形获得其他类似公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式包括公式(1):
S=1+t_id+n1*f_id (1)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n1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公式(2):
S=1+t_id+n2*f_id+M (2)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n2和M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二公式包括公式(3):
S=1+t_id+n2*f_id+n3*c_id+M (3)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c_id为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在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所述上行载波集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所述上行载波集中的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n2、n3和M均为正整数。
针对前述各方面,对于同一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相同,
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以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满足第三公式,所述第三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载波标识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三公式包括公式(4):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4)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carrier_id为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或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
针对前述各方面,对于同一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任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任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均不同。
可选的,所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以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满足同一个公式,
其中,所述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或者,所述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一个偏移量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或者,所述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第二上行载波在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所述上行载波集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所述上行载波集中的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可选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以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满足前述公式(1)至公式(4)中的一个。
针对前述各方面,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不同。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带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处理器通过执行该指令,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各个步骤。该信息发送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基带芯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带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处理器通过执行该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各个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终端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以及类别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以及情况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新无线电(new radio,NR)通信系统,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长期演进高级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也可以扩展到类似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包括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及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网络接入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5G系统中诸如gNB或TRP之类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还可以是LTE系统或LTE-A系统中的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odeB)、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系统的节点B(Node B)等。另外,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可以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是5G系统中通过诸如gNB或TRP之类的网络设备接入系统的设备,也可以是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WLAN、LTE系统、LTE-A系统或3G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设备单元(subscriber unit)、终端设备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terminal)、无线通信设备、终端设备代理或终端设备装置。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也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等。
以5G NR系统为例,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多个随机接入资源。
这些随机接入资源可以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这些随机接入资源可以被分配在不同频率的上行载波上,且这些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这些上行载波可以包括支持TDD的上行载波和支持FDD的上行载波。支持TDD的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通常大于支持FDD的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这些上行载波也可以包括上行补充(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
以5G NR系统为例,这些随机接入资源可以包括在NR专用频带的上行载波以及NR和LTE共存的频带的上行载波上,而这两种上行载波均对应NR的下行载波。具体而言,这些随机接入资源可以被分配在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以及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而这两种上行载波均对应3.5GHz频率的下行载波。为描述简洁起见,后续的NR专用频带以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为例,NR和LTE共存的频带以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为例,这种举例并不排除NR和LTE共存的频带也可以包含其他频率的频带。该3.5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可以支持TDD,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则可以支持FDD。
该不同频率的上行载波还可以属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以5G NR系统为例,上述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属于5G NR的接入技术,而上述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则属于LTE的接入技术。
该频率为3.5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可以包括一个上行载波,且该上行载波上可以有多个随机接入资源,比如有6个随机接入资源。
该频率为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可以包括一个上行载波,也可以包括多个上行载波,每个上行载波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通常来讲,1.8GHz的频带上的每个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少于3.5GHz的频带的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
对于同一个时间单元来说,这些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可以针对不同的上行载波独立编号。比如,上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6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可以为0、1、2、3、4、5,上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1个随机接入资源的频域资源序号可以为0。如果还有上述第三上行载波,则该第三上行载波上的1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可以为1。
对于同一个时间单元来说,这些随机接入资源也可以针对所有的上行载波连续编号。比如,以3.5GHz频率的上行载波包括的一个上行载波,即第一上行载波上有6个随机接入资源,1.8GHz频率的上行载波包括的一个上行载波,即第二上行载波上有1个随机接入资源为例,则该第一上行载波上的6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可以为0、1、2、3、4、5,该第二上行载波上的1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为6。如果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还包括其他上行载波,比如第三上行载波,则该第三上行载波上的1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可以是7。
上述时间单元指一段时间长度,可以是一个子帧(subframe)、一个时隙(slot)、一个微时隙(mini-slot)或者一个符号等。该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多个subframe、多个slot、多个mini-slot或者多个符号等。该时间单元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传输块的时间单位。例如,该时间单元可以为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
步骤102、该终端设备在需要接入网络时,从这些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并通过所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该随机接入信号可以包括随机前导序列(preamble)。
为方便描述,将所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称为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可以在前述3.5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也可以在1.8GHz的频带上的上行载波上,当然,如果有其它频带的上行载波上也分配了随机接入资源,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也可以在该其他频带的上行载波上。
步骤103、在确定用于发送该信号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后,该终端设备即可确定与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该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二上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也即,该终端设备确定该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是在发送用于随机接入的信号之前,也可以是在发送该信号之后。
该随机接入标识为与随机接入相关的一种标识。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是RA-RNTI。
步骤104、该网络设备在收到该随机接入信号后,也需要根据发送该随机接入信号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该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二载波时所确定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确定随机接入标识的方法类似。
比如,可以针对不同载波使用不同的确定方法。
具体来说,当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时,计算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满足第一公式。该第一公式可以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比如,该第一公式可以包括前述公式(1)。也就是说,该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按照该公式(1)计算。
S=1+t_id+n1*f_id (1)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与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所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相关,具体可以是该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则与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所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相关,具体可以是该随机接入资源在该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n1为整数,n1通常为正整数,当然也不排除为负整数的情况。
当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二上行载波或第三上行载波时,计算的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或第三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满足第二公式。与第一公式不同的是,该第二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一个偏移量计算随机接入标识,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以及第二上行载波在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计算随机接入标识,该上行载波集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该上行载波集中的上行载波和该第一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比如,该第二公式包括下述公式(2)。也就是说,该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或第三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按照该公式(2)计算。
S=1+t_id+n2*f_id+M (2)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n2和M均为正整数,当然也不排除n2和M中的至少一个为负整数的情况。该n2可以等于n1,也可以不等于n1。
或者,该第二公式包括下述公式(3)
S=1+t_id+n2*f_id+n3*c_id+M (3)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c_id为该第二上行载波或第三上行载波在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n2、n3和M均为正整数,当然也不排除n2、n3和M中的至少一个为负整数的情况。类似地,该n2可以等于n1,也可以不等于n1。
该上行载波集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该上行载波集中的上行载波和该第一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该上行载波集中包括的上行载波可以是都分配了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也可以只有一部分上行载波分配了随机接入资源。以5G NR系统为例,该上行载波集中包括的上行载波为NR和LTE共存的频带上的那些上行载波。
或者,该第二公式包括其他公式,比如前述这些公式的类似变形,或者比如下述公式(a)和公式(b)。
S=1+t_id+10*(n-1)+60 (a)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n为该第二上行载波或第三上行载波在上述上行载波集中的载波序号。
如果该上行载波集中只有一个上行载波,比如第二上行载波,可以将上述公式(a)简化为公式(b)。
S=1+t_id+60 (b)
再比如,如果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连续编号,也即不同频率的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即时频资源序号是不同的,则计算的各个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满足前述公式(1)。其中,该时频资源序号不同,通常是指频域资源序号不同。
也就是说,各个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按照前述公式(1)计算,从而这种方案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的公式。显然,对于这种编号方式,也可以使用前述的其他各个公式中的一个计算这些随机接入标识。与前述方案类似地,也可以针对不同载波使用不同的公式。
如果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独立编号,也即不同频率的上行载波上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可能重复,则在确定随机接入标识时还需要结合上行载波的信息。比如,计算的各个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满足第三公式。该第三公式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载波标识计算随机接入标识。
比如,该第三公式可以包括下述公式(4)。也就是说,各个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按照该公式(4)计算。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4)
其中,S为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占用的第一个时间单元的序号,f_id为该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时间单元中的频域资源序号,carrier_id为该第一上行载波或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这里载波的标识可以是载波索引。
对于需要结合上行载波的信息确定随机接入标识的实现方式来说,终端设备还需要确定载波索引。如果只有两个上行载波,则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确定其中一个为第一上行载波,另一个为第二上行载波。当然也可以由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并将上行载波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比如,网络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给终端设备,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该目标上行载波包括该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那些载波,该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该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
如果有多个上行载波,则通常可以使用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并发送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并发送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确定随机接入标识,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获取载波索引的情况。
步骤105、该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确定随机接入响应(RAR),并将该RAR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步骤106、该终端设备则根据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从该网络设备接收RAR。
上述方案中,由于根据各个随机接入资源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均不同,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根据上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不会与其他随机接入标识重复,所以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随机接入标识从该网络设备正确地接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RAR,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错误地接收其他终端设备的RAR,进而避免了终端设备因错误地接收RAR而影响随机接入性能。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执行上述网络设备侧方法的信息发送装置,该信息发送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该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收发器201和处理器202。
其中,该收发器201可以用于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号,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该处理器202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以及用于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生成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
该收发器201还可以用于将所述随机接入响应通过所述下行载波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该收发器201还用于,在接收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执行上述终端设备侧方法的信息接收装置,该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收发器301和处理器302。该信息接收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带芯片。
其中,该收发器301可以用于在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处理器302可以用于确定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时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为第二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标识不同;
所述收发器3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下行载波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处理器302还可以用于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确定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为发送给所述信息接收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
该收发器302还可以用于,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之前,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标识包括所述目标上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所述目标上行载波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对于上述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接收装置而言,其处理器中确定的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和第二随机接入标识的相关描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一些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下面主要针对一些不同点进行描述。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多个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402、该终端设备在需要接入网络时,从这些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并通过所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信号。
该步骤401至402与前述步骤101至102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步骤403、在确定用于发送该信号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后,该终端设备即可确定与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步骤404、该网络设备在收到该信号后,也需要根据发送该信号的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上述步骤403和404中,与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满足前述公式,也就是说,该随机接入标识可以按照前述公式计算得到。
步骤405、该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确定RAR,将该RAR发送给该终端设备,并将用于指示包含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的指示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RAR中,具体可以携带在承载该RAR的PDSCH中,也可以携带在调度该PDSCH的PDCCH中。
如果有一个第一上行载波,一个第二第二上行载波,则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含1比特,其中,状态0指示该第一上行载波,状态1指示该第二上行载波。
如果有一个第一上行载波,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以及一个第三上行载波,或者进一步包括一个第四上行载波,则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含2比特,用于指示这些上行载波。比如,状态00指示第一上行载波,状态01指示第二上行载波,状态10指示第三上行载波,状态11指示第四上行载波。这里只是举例,也可以其他指示方式。每个载波都有个载波标识,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这些载波标识,该载波标识可以是载波索引。
步骤406、该终端设备接收该指示信息及RAR,并根据该指示信息及随机接入标识确定该RAR是否为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RAR。
具体来说,该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其所指示的上行载波,在该RAR中的随机接入标识为该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标识的前提下,如果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为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行载波,则确定该RAR为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RAR,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RAR进行后续的接入处理;如果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不是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行载波,则确定该RAR不是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RAR,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则不能根据该RAR进行后续处理,如该终端设备还需要接入网络,则可以重新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上述方案中,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上行载波有多个,在这些上行载波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序号可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标识可能有重复,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该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上行载波的指示信息,使得在随机接入标识有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是否为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行载波,从而可以确定该网络设备发送的RAR是否为发送给本终端设备的RAR,因此避免了终端设备错误地接收其他终端设备的RAR,进而避免了终端设备因错误地接收RAR而影响随机接入性能。
与图4所述方案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该收发器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号,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根据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标识生成包含所述随机接入标识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生成用于指示包含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的指示信息;
该收发器还可以用于将该指示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响应通过所述下行载波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与图4所述方案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该收发器可以用于在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以及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包含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上行载波的指示信息及随机接入响应;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确定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并根据该随机接入标识及该指示信息确定该随机接入响应是否为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收发器可以是收发单元,处理器可以是处理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图1或图4所示方法中终端设备侧的步骤。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诸如终端设备之类的通信设备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通信设备可以是图3中所示的信息接收装置。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51,控制器/处理器52,还可包括存储器53和调制解调处理器54。
收发器5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收发器51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54中,编码器541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542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码器543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解调器544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编码器541、调制器542、解码器543和解调器544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54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控制器/处理器52对诸如终端设备之类的通信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进行的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上行子载波的映射方式。作为示例,控制器/处理器52可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1或图4中所涉及终端设备的内容。存储器53用于存储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的载波标识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随机接入标识在下行载波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均对应所述下行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为补充上行SUL载波,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为支持时分双工TDD的上行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为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所述时频资源序号和所述载波标识之间的关系满足: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其中,S为所述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符号上的频域资源的序号,carrier_id为所述载波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上行载波,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独立编号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不同。
8.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的载波标识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且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随机接入标识在下行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均对应所述下行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为补充上行SUL载波,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为支持时分双工TDD的上行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为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所述时频资源序号和所述载波标识之间的关系满足: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其中,S为所述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符号上的频域资源的序号,carrier_id为所述载波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上行载波,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独立编号的。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不同。
15.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在随机接入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的载波标识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的单元;和
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随机接入标识在下行载波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所述下行载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为补充上行SUL载波,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为支持时分双工TDD的上行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为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所述时频资源序号和所述载波标识之间的关系满足: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其中,S为所述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符号上的频域资源的序号,carrier_id为所述载波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上行载波,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独立编号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不同。
22.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在随机接入资源上从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号的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频资源序号及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的载波标识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的单元;且
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随机接入标识在下行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二上行载波上,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对应所述下行载波。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为补充上行SUL载波,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为支持时分双工TDD的上行载波。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为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
26.根据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标识、所述时频资源序号和所述载波标识之间的关系满足:
S=1+t_id+n2*f_id+n3*carrier_id;
其中,S为所述随机接入标识,t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序号,f_id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所述第一个符号上的频域资源的序号,carrier_id为所述载波标识,n2和n3均为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上行载波,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在频域上是独立编号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2-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所在的频带不同。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65910.9A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719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5910.9A CN110719648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7924.7A CN10939218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1910865910.9A CN110719648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7924.7A Division CN10939218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648A true CN110719648A (zh) 2020-01-21
CN110719648B CN110719648B (zh) 2020-09-18

Family

ID=6527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5910.9A Active CN110719648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1710687924.7A Active CN10939218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7924.7A Active CN10939218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630B2 (zh)
EP (1) EP3637932B1 (zh)
CN (2) CN110719648B (zh)
ES (1) ES2896676T3 (zh)
WO (1) WO2019029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578B (zh) * 2017-08-11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2472587B1 (ko) 2017-09-08 2022-12-01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디바이스
WO2018171194A1 (zh) * 2017-10-30 2018-09-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EP3944714B1 (en) * 2017-11-14 2023-10-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394510B2 (en) * 2019-06-25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implicit location encoding in vehicle-to-pedestrian networks
CN111246590B (zh) * 2020-01-10 2022-02-2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67101B (zh) * 2020-06-24 2023-08-22 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382A (zh) * 2011-06-30 2012-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2763482A (zh) * 2010-02-15 2012-10-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WO2012153960A2 (en) * 2011-05-06 2012-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WO2017076598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JP5395256B2 (ja) * 2009-04-23 2014-01-22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ルチキャリア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機器
CN101969697B (zh) * 2009-07-28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上行随机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JP4999893B2 (ja) * 2009-08-06 2012-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998577B (zh) * 2009-08-14 2013-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280391B2 (en) * 2009-08-21 2012-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downlink message responsive to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transmitted in different uplink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006633B (zh) * 2009-09-02 2016-03-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2071681A1 (zh) * 2010-11-30 2012-06-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TWI459847B (zh) * 2011-04-01 2014-11-01 Mediatek Inc 管理與維持多重時序提前的方法
CN103220813B (zh) * 2012-01-20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CN102595636B (zh) * 2012-03-14 2015-09-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AU2014387275B2 (en) * 2014-03-21 2017-1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6559905B (zh) * 2015-09-24 2020-04-21 株式会社Kt 用于mtc ue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6691B (zh) * 2015-11-06 2019-1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rar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18197A1 (zh) * 2016-01-05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508012B1 (en) * 2016-09-20 2022-04-20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uplink carri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9010711A1 (zh) * 2017-07-14 2019-01-17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能力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482A (zh) * 2010-02-15 2012-10-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WO2012153960A2 (en) * 2011-05-06 2012-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CN102325382A (zh) * 2011-06-30 2012-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WO2017076598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AR reception for eMTC",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8 R2-1706106》 *
HUAWEI: "NR band definition for NR-LTE co-existence",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NR #2》 *
ZTE: "Remaining issues on multi-carrier PRACH in NB-IoT", 《3GPP TSG-RAN WG2 MEETING#9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22630B2 (en) 2021-09-14
CN109392182A (zh) 2019-02-26
EP3637932B1 (en) 2021-10-06
ES2896676T3 (es) 2022-02-25
CN110719648B (zh) 2020-09-18
WO2019029706A1 (zh) 2019-02-14
CN109392182B (zh) 2022-06-10
EP3637932A1 (en) 2020-04-15
EP3637932A4 (en) 2020-05-20
US20200100300A1 (en)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9648B (zh)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221648B1 (ko)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EP336922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hysical structure system
CN108024340B (zh) 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与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186703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138534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565167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267226B (zh)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EP3595382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63688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通信装置
CN112291050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63482A1 (zh) 传输随机接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30253A1 (en) Reducing dci payload
US20190174515A1 (en) Physical Channel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491378B (zh)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792337A (zh) 信道发送方法、信道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147204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56509B (zh) 一种传输公共信号块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61334A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11632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04925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47773A1 (zh) 一种信号发送、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855566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7395785A (zh) 配置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27499A (zh) 一种符号应用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