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7298B -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7298B
CN109557298B CN201710880625.5A CN201710880625A CN109557298B CN 109557298 B CN109557298 B CN 109557298B CN 201710880625 A CN201710880625 A CN 201710880625A CN 109557298 B CN109557298 B CN 109557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ao
film
peg
adhesive layer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06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7298A (zh
Inventor
刘飞
邓载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Institute of UCAS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7108806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7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胶黏层,得到具有通孔的胶黏层;步骤二:将胶黏层固定在基底上;步骤三:通过胶黏层将AAO膜固定在基座上,且胶黏层通孔位置与AAO膜中心点重合;步骤四:在AAO膜上沉积金纳米颗粒;步骤五:在基底上取下带有金纳米颗粒的Au‑AAO膜;步骤六:在Au‑AAO膜带有金纳米颗粒的一侧滴加PEG缓冲溶液;步骤七:将滴加有PEG缓冲液的Au‑AAO膜避光保存后得到用于修饰生物分子后制成生物芯片的PEG‑Au‑AAO膜。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芯片可在分离特定蛋白或细胞外囊泡的同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简单高效;而且制备过程无有机化学试剂的使用,避免了对蛋白、细胞外囊泡的污染,可保存其生物活性,满足生物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对癌症进行早期检测及治疗,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测,需要采用手术或穿刺的手段从患者身上获取相应的病变组织,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某些癌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中的某些特定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外囊泡(如外泌体、微泡等)的动态变化能反映癌症的状态和发展,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效果的检测。但该方法的关键是开发一种有效可靠的分离、检测特定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外囊泡的方法。
分离肿瘤相关的特定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外囊泡的主要方法有离心法、沉淀法、透析法、过滤法、层析法和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点和特色,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待测物的的分离。待测物分离后,还需额外的步骤对其进行转移、检测,以达到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目的。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产量低等问题。因而,本领域仍然需要开发一种简便可行的、可同时对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的特定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糖蛋白)或者细胞外囊泡进行分离和检测的器件和方法。生物芯片在生物、化学、医学检测中广泛使用,利用生物芯片可以实现待检测的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对生物芯片表面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的改造,可提高对待测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准确有效的方法对生物芯片表面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有效的改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对生物芯片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有效改造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胶黏层,得到具有通孔的胶黏层;
步骤二:将胶黏层固定在基底上;
步骤三:通过胶黏层将AAO膜固定在基座上,且胶黏层通孔位置与AAO膜中心点重合;
步骤四:在AAO膜上沉积金纳米颗粒;
步骤五:在基底上取下带有金纳米颗粒的Au-AAO膜;
步骤六:在Au-AAO膜带有金纳米颗粒的一侧滴加PEG缓冲溶液;
步骤七:将滴加有PEG缓冲液的Au-AAO膜避光保存后得到用于修饰生物分子后制成生物芯片的PEG-Au-AAO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六为在Au-AAO膜带有金纳米颗粒的一侧滴加PEG缓冲溶液,之后再取另一Au-AAO膜的将具有金纳米颗粒的一面覆盖在PEG缓冲溶液上,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并避光保存;
所述步骤七为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用于修饰生物分子后制成生物芯片的PEG-Au-AAO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一中的胶粘层为双面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一中通孔的打孔步骤为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打孔,在双面胶上形成孔径为3~5mm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沉积方式为电子束蒸镀,且蒸镀参数为电流100~200mA、电压为1~4V、样品转速为5~20rpm、沉积时间为5~60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二中的基底为硅片、载玻片、盖玻片、聚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五中的PEG缓冲液的体积为40~100μ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五中避光保存的时间为2~4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有步骤八:将步骤七所获得的PEG-Au-AAO膜进行修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八中修饰方法为抗体的修饰、凝集素的修饰和/或糖链的修饰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生物芯片中的金纳米颗粒具有类桑葚的仿生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为后续蛋白、抗体、凝集素或糖链的修饰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芯片可在分离特定蛋白或细胞外囊泡的同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避免了后续其他繁琐的步骤,简单高效;而且制备过程无有机化学试剂的使用,避免了对蛋白、细胞外囊泡的污染,可保存其生物活性,满足生物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本发明采用了多孔薄膜结构,采用离心或者真空手段,样本能通过薄膜结构,使得修饰上的分子能充分与样本中代测物接触结合,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非特异结合的物质能被过滤,这也能有益地降低生物芯片的背景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关键,其中的PEG主要提供一种桥键的作用,用来连接生物分子和金纳米颗粒,另外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金纳米颗粒具有类桑葚结构的仿生结构,与传统的金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而且,本发明的方法在保证较好的金纳米颗粒质量的前提下,可避免对金纳米颗粒的化学污染,满足材料化工和生物医用领域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金纳米颗粒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以下6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3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3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上,得到带有3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
3)将单通道的孔径为5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3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上,得到带有孔径为50nm的AAO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50nm的AAO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上沉积50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5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8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3.5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特定分子的抗体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特定分子的生物芯片,上述实施方式可有效的基于单通道的孔径为50nm的AAO膜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生物芯片。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4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4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得到带有4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3)将双通道的孔径为2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4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得到带有孔径为20nm的AAO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20nm的AAO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沉积60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2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10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4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细胞外囊泡表面特征分子的抗体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细胞外囊泡(如外泌体)的生物芯片,上述实施方式可有效的基于双通道的孔径为20nm的AAO膜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生物芯片。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5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5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硅片上,得到带有5mm孔径的双面胶的硅片;
3)将单通道的孔径为10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5mm孔径的双面胶的硅片上,得到带有孔径为100nm的AAO膜的硅片,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100nm的AAO膜的硅片上沉积30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10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硅片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6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3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凝集素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多糖或者糖基化的生物芯片,上述实施方式可有效的基于单通道的孔径为100nm的AAO膜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生物芯片。
实施例4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3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3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载玻片上,得到带有3mm孔径的双面胶的载玻片;
3)将双通道的孔径为20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3mm孔径的双面胶的载玻片上,得到带有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载玻片,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载玻片片上沉积10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20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载玻片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4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2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多糖分子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与多糖分子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芯片,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效的基于双通道的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基础上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生物芯片。
实施例5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4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4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得到带有4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3)将单通道的孔径为20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4mm孔径的双面胶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得到带有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沉积15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20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5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2.5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细胞外囊泡表面特征分子的抗体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细胞外囊泡(如微泡)的生物芯片,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效的基于单通道的孔径为200nm的AAO膜的基础上制作出符合规定的生物芯片。
实施例6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进行打孔,获得具有5mm孔径的双面胶;
2)将步骤1)得到的具有5mm孔径的双面胶固定在盖玻片上,得到带有5mm孔径的双面胶的盖玻片;
3)将双通道的孔径为100nm的AAO膜固定在步骤2)得到的带有5mm孔径的双面胶的盖玻片上,得到带有孔径为100nm的AAO膜的盖玻片,其中AAO膜的中心点与双面胶上小孔的中心点重合;
4)将步骤3)得到的带有孔径为100nm的AAO膜的盖玻片上沉积5min的金,得到金纳米颗粒;
5)用镊子将孔径为100nm的AAO膜从步骤4)得到的盖玻片上取下,得到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即Au-AAO膜;
6)将步骤5)得到的Au-AAO膜的表面滴加80μl的PEG缓冲液,并在其上覆盖另一片相同的步骤5)得到的Au-AAO膜,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
7)将步骤6)得到的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避光保存3h;
8)将步骤7)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两片相同的经PEG修饰的Au-AAO膜,即PEG-Au-AAO膜;
9)将特定分子的抗体修饰于步骤8)得到的PEG-Au-AAO膜表面,制备得到用于分离和检测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特定分子的生物芯片,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就可以在基于双通道的孔径为100nm的AAO膜的基础上有效的制作出符合规定的生物芯片。
由此通过上述6个实施方式的设置,便可以有效的以不同规格的AAO膜为基础加工出符合条件的生物芯片,如此使得本方法的适用性大大增强,更加容易制作出可同时对体液(如血液、唾液、腹腔液等)、组织裂解液中的特定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糖蛋白)或者细胞外囊泡进行分离和检测的生物芯片。
其中仅纳米颗粒沉积过程中,对金纳米颗粒进行扫描电镜扫描,扫描电镜选用Hitachi SU8010,测试电压为5~20kV。
具体扫描电镜图像如图1所示。
沉积方式为电子束蒸镀,且蒸镀参数为电流100~200mA、电压为1~4V、样品转速为5~20rpm。
在金纳米颗粒进行扫描电镜成像前先经过前处理,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将已沉积金纳米颗粒的AAO膜置于NaOH水溶液中一定时间,得到金纳米颗粒的悬浮液;NaOH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1Mol/L。
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的悬浮液进行离心-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得到一定粒径的仿生结构的金纳米颗粒。
综上所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生物芯片中的金纳米颗粒具有类桑葚的仿生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为后续蛋白、抗体、凝集素或糖链的修饰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芯片可在分离特定蛋白或细胞外囊泡的同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避免了后续其他繁琐的步骤,简单高效;而且制备过程无有机化学试剂的使用,避免了对蛋白、细胞外囊泡的污染,可保存其生物活性,满足生物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本发明采用了多孔薄膜结构,采用离心或者真空手段,样本能通过薄膜结构,使得修饰上的生物分子能充分与样本中代测物接触结合,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非特异结合的物质能被过滤,这也能有益地降低生物芯片的背景干扰,总体上讲,本发明的方法适用性强,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胶黏层,得到具有通孔的胶黏层;
步骤二:将胶黏层固定在基底上;
步骤三:通过胶黏层将AAO膜固定在基座上,且胶黏层通孔位置与AAO膜中心点重合;
步骤四:在AAO膜上沉积金纳米颗粒;
步骤五:在基底上取下带有金纳米颗粒的Au-AAO膜;
步骤六:在Au-AAO膜带有金纳米颗粒的一侧滴加PEG缓冲溶液,所述PEG用于连接生物分子和金纳米颗粒;之后再取另一Au-AAO膜,将其具有金纳米颗粒的一面覆盖在PEG缓冲溶液上,得到Au-AAO膜/PEG/Au-AAO膜复合体,并避光保存;
步骤七:将步骤六避光保存后的复合体,用镊子分开,得到用于修饰生物分子后制成生物芯片的PEG-Au-AAO膜;
步骤八:将步骤七所获得的PEG-Au-AAO膜进行修饰;
所述步骤四中沉积方式为电子束蒸镀,且蒸镀参数为电流100~200mA、电压为1~4V、样品转速为5~20rpm、沉积时间为5~6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胶黏层为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孔的打孔步骤为采用打孔器在双面胶上打孔,在双面胶上形成孔径为3~5mm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基底为硅片、载玻片、盖玻片、聚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PEG缓冲液的体积为40~100μ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避光保存的时间为2~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修饰方法为抗体的修饰、凝集素的修饰、糖链的修饰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710880625.5A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557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625.5A CN109557298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625.5A CN109557298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298A CN109557298A (zh) 2019-04-02
CN109557298B true CN109557298B (zh) 2022-09-13

Family

ID=6586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0625.5A Active CN109557298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72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4290A (zh) * 2020-01-19 2022-05-27 北京尧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凝集素-大分子载体偶联复合物用于分离糖基化外泌体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726A1 (en) * 2009-02-04 2010-08-12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Fabr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on solid surfaces
CN102183629A (zh) * 2011-03-11 2011-09-1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多孔阳极氧化铝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0272A1 (en) * 2001-10-03 2005-10-20 Lee Gil U Porous biosensing device
US8257676B2 (en) * 2006-10-03 2012-09-04 Sand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carbon nanotubes
US20090098017A1 (en) * 2007-10-16 2009-04-16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Nanoporous membrane exchang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726A1 (en) * 2009-02-04 2010-08-12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Fabr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on solid surfaces
CN102183629A (zh) * 2011-03-11 2011-09-1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多孔阳极氧化铝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AO模板法制备金属纳米点阵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杨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40715(第7期);第3.2.4节、第4.1.2节 *
Soft and Hard Surface Manipulation of Nano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Abdul Mutalib Md Jani et al.;《Nanoporous Alumina》;20151231;第155-184页 *
超薄AAO 模板法辅助生长高密度有序金纳米点阵列;杨震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30;第45卷(第5期);第51-5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298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la Escosura‐Muñiz et al. A nanochannel/nanoparticle‐based filtering and sensing platform for direct detection of a cancer biomarker in blood
de la Escosura-Muñiz et al. Nanochannels for diagnostic of thrombin-related diseases in human blood
KR101923241B1 (ko) 가역적인 이온 및 분자 감지 또는 이동을 위한 나노세공 장치
US20150196913A1 (en) Microfluidic chip for capturing cells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61038B (zh) 应用了廉价导电材料的多通道梅毒诊断专用微流控器件
Dong et al. Efficient isolation and sensitive quantific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ased on an integrated ExoID-Chip using photonic crystals
WO2015012315A1 (ja) 末梢循環腫瘍細胞又は希少細胞分離用デバイス、及び末梢循環腫瘍細胞又は希少細胞分離方法
CN109520977B (zh) 一种用于多体系检测的超浸润纳米枝状金/石墨烯微芯片
CN105486865B (zh) 一种用于细胞分选和富集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CN104655836A (zh) 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及应用
CN107354134B (zh) 纳米棒阵列的靶细胞捕获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U2014241115A1 (en) Plasma separation from blood using a filtr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1638364B (zh) Gdf15快速定量荧光微球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57298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
CN111272851A (zh) 一种检测·oh的玻璃纳米孔传感器及其制备和应用
Liu et al. Enzyme biosensors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Chen et al. Fly ash-based zeolite-complexed polyethylene-glycol on an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 surface for high-performance determin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CN110907416A (zh) 一种基于空心纳米针管电穿孔系统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Ren et al.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immuno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myoglobin
CN109987579A (zh) 多参数高通量sers活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及活性微针
CN111714930B (zh) 一种用于从血样中富集和分离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介质及方法
US20140309553A1 (en) Kits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a target analyte from a suspension
CN111638363B (zh) 3-脱氧果糖快速定量荧光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4359B (zh) 一种外泌体捕获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184662A (zh) 一种外泌体分析用mof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