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1384A -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41384A CN109541384A CN201710868242.6A CN201710868242A CN109541384A CN 109541384 A CN109541384 A CN 109541384A CN 201710868242 A CN201710868242 A CN 201710868242A CN 109541384 A CN109541384 A CN 1095413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terminal
- connector
- group
- length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不同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与高电平连接,第二连接器中第二组连接触点与低电平连接,第二组连接触点为与第一组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连接触点;装置还包括处理器,用于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异常连接状态;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准确的检测通信设备运行过程中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设备的通信能力,信号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但信号传输速率提升的同时,高速信号传输链路上的损耗也大大增加,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
通信设备中通常采用连接器连接各电路板,连接器中设置用于连接的触点,两个相互配合的连接器连接时,触点相互连接,形成信号传输的链路,从而使电路板之间信号可以进行传输。通过连接器连接形成的链路中,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直接影响了到信号传输链路的损耗,例如,连接器之间连接距离未达到预设标准,即连接器之间未连接等状态,将会导致信号传输链路的阻抗提高,从而影响信号传输链路阻抗的一致性,对信号传输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信号传输因连接器之间未正常连接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需要对通信设备中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进行检测。
目前,可以采用百分表笔检测连接器之间连接距离的方式来确定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但是,百分表笔检测的方法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只能在设备离线时进行检测。而连接器之间连接距离通常会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压力等因素产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导致信号传输因连接器之间未正常连接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通信设备运行过程中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不同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与高电平连接,第二连接器中第二组连接触点与低电平连接,第二组连接触点为与第一组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
装置还包括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及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异常连接状态;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本申请中,将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组连接触点的长度互不相同,并且第一组连接触电与高电平连接,第二连接器中与第一组连接触点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器与低电平连接,所以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的连接触点与第二组连接触点中的触点连接时,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的连接触点的电平会转变成低电平。因此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接时,处理器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可以确定出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与第二组连接触点中的触点连接情况,进而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本申请中处理器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来确定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由于处理器可以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所以处理器可以实施确定出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可以及时检测出连接器之间的异常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处理,进而避免信号传输时因连接器之间未正常连接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组连接触点包括与第一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第四连接触点,以及与第二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第五连接触点;
第一连接触点与第四连接触点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第一连接触点与第四连接触点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第二连接触点与第五连接触点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第二连接触点与第五连接触点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
其中,安全范围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连接距离所处的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临界状态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异常连接状态;
处理器还用于:
当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临界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所述过度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连接的距离大于预设值;
处理器还用于:
当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过度连接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
处理器还用于:
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第一距离表示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表示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一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二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确定第二距离与第一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与第二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连接器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第二连接器设置于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方法,用于通信设备中,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为相互对接的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不同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与高电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第二组连接触点与低电平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接触点为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连接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
所述方法包括:
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异常连接状态;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临界状态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异常连接状态;
处理器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包括:
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临界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
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处理器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第一距离表示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表示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第二距离。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包括:
处理器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处理器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处理器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一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二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包括:
处理器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处理器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处理器确定第二距离与第一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与第二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作为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对接;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用于与高电平或低电平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第二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连接的第二组连接触点,第二组连接触点包括与第一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第四连接触点,以及与第二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第五连接触点;
第一连接触点与第四连接触点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
第一连接触点与第四连接触点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
第二连接触点与第五连接触点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
第二连接触点与第五连接触点连接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
其中,安全范围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连接距离所处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检测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场景。相互对接的两个连接器,各自包括多个连接触点。由于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时,两者之间连接触点的连接状态对连接器之间组成链路的阻抗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在两个连接器对接时连接触点之间连接状态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11、第二连接器12、处理器13。
其中,第一连接器11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与高电平连接,第二连接器12中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与低电平连接,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为与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对应连接的连接触点,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包括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
处理器13,用于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及当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异常连接状态;当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处理器13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处理器13也可以是硬件芯片,例如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为一组相互对接的连接器,即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分别为一组连接器中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11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和除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之外的其他连接触点。第一连接器11中除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之外的连接触点可以用于信号传输;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图1所示为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只包括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场景),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第一连接器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连接触点外侧的外壳111,可以用来保护连接触点。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12包括第二组连接触点120和除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之外的其他连接触点。第二连接器12中除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之外的连接触点可以用于信号传输,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中连接触点的数目与第一组连接触110中连接触点的数目相同;在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对接时,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中第四连接触点120a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对接,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中第五连接触点120b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对接。第二连接器1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连接触点外侧的外壳121,可以用来保护连接触点。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器11的外壳111和第二连接器121的外壳121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如图1所示,N表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
如图1所示,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与高电平连接,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与低电平连接,所以在第一组连接触点110和第二组连接触点120对接时,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能够与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中的连接触点相互接触的连接触点,其电平值会转变为低电平,如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触点110a。所以处理器13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器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的连接状态。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在对接过程中,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刚刚接触时,第一连接器11中除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以外的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器12中除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以外的连接触点之间的连接距离达到信号能够正常传输的最小距离,即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刚好达到正常连接(插稳)的状态,此时N的值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N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刚刚接触,此时第一连接器11中除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以外的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器12中除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以外的连接触点之间的连接距离为L1,L1表示信号能够正常传输的最小距离,即达到信号能够正常传输的最小距离。所以,处理器13在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时,如果检测到第一连接触点110a为低电平时,表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已经接触,则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达到正常连接的状态;如果检测到第一连接触点110a为高电平时,表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未接触,此时由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所以第二连接触点110b也未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接触,即第一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所以说明第一连接器11中除第一组连接触点120以外的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器12中除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以外的连接触点之间的连接距离小于L1,不能达到信号能够正常传输的最小距离,则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异常连接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3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来确定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由于处理器13可以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所以处理器13可以实时确定出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可以及时检测出连接器之间的异常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处理,进而避免信号传输因连接器之间未正常连接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
在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对接时,为了避免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过小,导致第一连接器11的外壳111和第二连接器12的外壳121出现相互挤压等情况,设置第二连接触点110b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刚刚接触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距离N等于预设值。预设值可以表示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对接时,N需要达到的最小值。如图3所示,为预设值为0的场景,即第二连接触点110b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刚刚接触时,第一连接器11的外壳111和第二连接器12的外壳121恰好接触。所以如果处理器13检测到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为低电平,则说明第一连接器11的外壳111和第二连接器12的外壳121已经接触,很容易出现相互挤压等情况。如此通过检测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是否达到了预设值,并在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达到预设值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损坏连接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安全范围表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的范围。则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连接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大值;则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第二连接触点110b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未连接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第二连接触点110b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连接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等于安全范围的最小值。
在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处理器13检测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时,可能会检测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为低电平,而第二连接触点110b为高电平。根据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可以得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连接,而第二连接触点110b未与第五连接触点120b连接,此时说明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连接处于正常连接状态。虽然通过第一连接触点110a为低电平可以判断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但是由于只有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所以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可能会处于临界状态。临界状态表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异常连接状态,例如,如图2所示即为临界状态。由于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导致连接距离发生小范围的变化,所以在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处于临界状态时,如果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出现小范围的增大,则会很容易导致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异常连接,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是否处于临界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1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则处理器13可以具体用于:当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临界状态。
具体的,如图4所示,以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为第三连接触点110c为例。第三连接触点110c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即第三连接触点110c的长度介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此时,处理器13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的电平值后,如果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第三连接触点110c的电平值和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为高电平,则可以确定出第二连接触点110b和第三连接触点110c均未与第二组连接触点120中的连接触点连接,只有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连接,所以此时可以判定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连接并不充分,即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处于临界状态。
为了更加准确的判定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在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之间可以设置多个长度不同的第三连接触点。在多个长度不同的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为长度最接近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连接触点,则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即为处理器13可以检测出的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四连接触点120a之间连接距离最小的情况,所以此时可以判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处于临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之间可以设置多个长度不同的连接触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个连接触点的电平值更加准确的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处理器13因某个连接触点故障而出现误判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110a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则处理器13还可以用于当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3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一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或者,根据第二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或者,根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处理器13在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可以根据需求预先配置需要的参数值。
第一距离表示表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表示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距离。则第一距离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N所能达到的最大值,第二距离即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对接时N需要达到的最小值。设第一距离为N1,第二距离N2,则第一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之间的长度差为N1减去N2的差值。
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已经确定,则可以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及根据N1和/或N2可以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
具体的,处理器13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处理器13可以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二距离与第一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与第二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包括两个第三连接触点(110c、110d),即第一组连接器110包括4个连接触点,分别为第一连接触点110a、第二连接触点110b、第三连接触点110c和第三连接触点110d。在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处于如图5所示的状态时,处理器13可以检测出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三连接触点110c均为低电平,第二连接触点110b和第三连接触点110d均为高电平。由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触点110c,第三连接触点110d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所以第三连接触点110c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d为第二目标连接触点。在不考虑制造公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可以计算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c)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为x1,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d)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y1。进而通过N2与x1的和可以得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通过N2与y1的和可以得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从而得出在如图5所示场景下,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
具体的,处理器13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处理器13可以执行为: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一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二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包括两个第三连接触点(110c、110d),即第一组连接器110包括4个连接触点,分别为第一连接触点110a、第二连接触点110b、第三连接触点110c和第三连接触点110d。在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处于如图5所示的状态时,处理器13可以检测出第一连接触点110a和第三连接触点110c均为低电平,第二连接触点110b和第三连接触点110d均为高电平。由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触点110c,第三连接触点110d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所以第三连接触点110c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d为第二目标连接触点。在不考虑制造公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可以计算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c)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为x2,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d)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y2。进而通过N1减去x2的差可以得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通过N1减去y2的差可以得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从而得出在如图6所示场景下,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
具体的,处理器13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处理器13可以执行为: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一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二距离与第二差值的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例如,结合图5和图6所示,处理器13确定出第三连接触点110c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110d为第二目标连接触点。在不考虑制造公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x2,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y1,则可以确定出N1减去x2得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确定出N2与y1之和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简化计算过程可以设置第一连接触点110a、第二连接触点110b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之间的长度按照预设差值递增或递减。第一连接触点110a、第二连接触点110b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按照长度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如此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按照预设差值递增或递减,可以基于任意一个连接触点的长度确定出其他触点的长度,进而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连接状态,以及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3检测出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进而得出第一目标连接触点和第二目标连接触点,此时结合各连接触点的长度,以及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即可确定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情况,避免信号传输时因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图1至图6所示的任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
其中,如图1至图6所示的任一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中,处理器13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处理器13实时记录第一组连接器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便于根据记录的电平值来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的连接状态,进而可以排查通信设备中是否存在故障,以便于对通信设备及时进行维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第一连接器1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1,第二连接器1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2,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通过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连接。
其中,如图7所示,为通信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通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过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电路板,即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如此将第一连接器1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1,第二连接器1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2上,通过处理器13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的电平值,来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而可以确定出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之间连接链路的阻抗度信号传输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包括多种,例如交换机等。当通信设备为交换机时,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22板可以分别为线卡、网板和背板等需要通过连接器连接的电路板。由于通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连接器的各触点之间连接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通信设备还可以实时记录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的电平值,例如设置低电平用“0”表示,高电平用“1”表示,通过0和1来表示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便于处理器13可以根据实时记录的数据判断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组连接触点110连接高电平,以及第二组连接触点120连接低电平的结构在图4至图7中未示出。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用于如图1至图6所示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或者用于如图7所示的通信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310,处理器13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
320,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处理器13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异常连接状态。
330,当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处理器13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对接时,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的电平值,并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的电平值确定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3通过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来确定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由于处理器可以检测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触点的电平值,所以处理器可以实施确定出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可以及时检测出连接器之间的异常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处理,进而避免信号传输因连接器之间未正常连接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b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临界状态表示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异常连接状态;则步骤330可以具体执行为:当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处理器13确定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临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触点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长度,且小于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长度;在步骤330之后,还包括:340,当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处理器13根据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
其中,第一距离表示第一连接触点110a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距离,第一距离表示第二连接触点110b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3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一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或者,根据第二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或者,根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处理器13在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可以根据需求预先配置需要的参数值。
具体的,处理器13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步骤304可以执行为:处理器13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110a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一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减去第二差值的值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具体的,处理器13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时;步骤304可以执行为:处理器13确定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第一组连接触点110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处理器计算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110b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处理器确定第二距离与第一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与第二差值之和为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方法中,各步骤所执行数据处理过程的原理与图1至图5所示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中处理器13的数据处理原理相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Claims (12)
1.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互不同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与高电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第二组连接触点与低电平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接触点为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对应连接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
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异常连接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所述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所述临界状态表示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所述异常连接状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临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所述第一距离表示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计算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一差值的值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二差值的值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计算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差值之和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差值之和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8.一种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方法,用于通信设备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为相互对接的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至少两个长度不同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与高电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第二组连接触点与低电平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接触点为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连接的连接触点,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均为高电平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异常连接状态;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所述正常连接状态包括临界状态,所述临界状态表示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临近所述异常连接状态;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中长度最大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时,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临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触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所述第一距离表示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的电平值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包括: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所述处理器计算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一差值的值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二差值的值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电平值和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各连接触点的长度,并根据第二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距离所处范围,包括: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低电平且长度最短的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以及所述第一组连接触点中电平值为高电平且长度最长的第二目标连接触点;
所述处理器计算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之间长度的第二差值;
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差值之和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二差值之和为所述连接距离所处范围的最小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68242.6A CN109541384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68242.6A CN109541384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41384A true CN109541384A (zh) | 2019-03-29 |
CN109541384B CN109541384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6583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68242.6A Active CN109541384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4138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09704A (zh) * | 2023-07-19 | 2023-08-18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69976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检测系统 |
CN101769977A (zh) * | 2008-12-30 | 2010-07-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检测系统 |
CN103176094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的lcd接口的pin脚测试方法 |
CN103399254A (zh) * | 2013-08-21 | 2013-11-2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卡在位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5067936A (zh) * | 2015-07-06 | 2015-11-18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板卡间互连进行检测的方法和系统、主板 |
CN107146987A (zh) * | 2016-03-01 | 2017-09-08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检测电力连接器中的松动连接的方法 |
-
2017
- 2017-09-22 CN CN201710868242.6A patent/CN1095413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69976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检测系统 |
CN101769977A (zh) * | 2008-12-30 | 2010-07-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检测系统 |
CN103176094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的lcd接口的pin脚测试方法 |
CN103399254A (zh) * | 2013-08-21 | 2013-11-2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卡在位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5067936A (zh) * | 2015-07-06 | 2015-11-18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板卡间互连进行检测的方法和系统、主板 |
CN107146987A (zh) * | 2016-03-01 | 2017-09-08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检测电力连接器中的松动连接的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09704A (zh) * | 2023-07-19 | 2023-08-18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6609704B (zh) * | 2023-07-19 | 2023-11-03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41384B (zh) | 2020-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17413B2 (en) | Method of preventing erroneous take-over in a dual redundant server system | |
CN110677292A (zh) | 一种光口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12306766A (zh) | 用于错误检测的方法、电子设备、存储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9240953A (zh) | 一种自适应切换硬盘的方法、转接板及系统 | |
CN111858222B (zh) | 错误注入的方法、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和程序产品 | |
CN109541384A (zh) |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 |
CN111505531B (zh) | 一种板卡测试系统 | |
CN104280189A (zh) | 一种压力传感器故障硬件检测方法与装置 | |
JP2014032072A (ja) | ケーブル診断装置 | |
CN117169651A (zh) | 一种电缆故障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412230A (zh) | 一种高压容性设备绝缘故障检测方法 | |
US9742654B1 (en) |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esting | |
CN205139289U (zh) | 一种200t型列控车载机柜的配线测试系统 | |
CN105184198B (zh) | 检测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5407748A (zh) | 车载控制器连接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车辆 | |
US20120268104A1 (en) |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sas devices | |
CN103927281A (zh) | 传输接口侦测系统与传输接口侦测方法 | |
CN108955469B (zh) | 机盘与背板互配时的接触行程测量方法 | |
CN216673033U (zh) | 一种网络设备 | |
US20230341458A1 (en) | Detecting a via stripping issue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JP2016180726A (ja) | 断線検知装置、断線検知機能付き装置および断線検知方法 | |
CN111367838A (zh) | 用于检测数据存储系统的方法、设备和数据存储系统 | |
CN108760120A (zh) | 一种测试硬盘背板应变力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625213B (zh) | 存储设备转接卡、存储设备测试系统以及方法 | |
CN116482560B (zh) | 电池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