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9704B -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9704B
CN116609704B CN202310889038.8A CN202310889038A CN116609704B CN 116609704 B CN116609704 B CN 116609704B CN 202310889038 A CN202310889038 A CN 202310889038A CN 116609704 B CN116609704 B CN 116609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able
code
port
posi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90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09704A (zh
Inventor
梁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90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9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9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09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9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73Test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系统包括: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线缆,用于在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和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第二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第一接口编码、第二接口编码和第一线缆编码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Description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和普及,服务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机柜服务器因其节省空间、安全可靠、防水防尘等诸多优点成为服务器最常用的类型。机柜服务器的常见高度分为:47U、42U、37U、32U、27U、22U。
机柜服务器内部通常由若干个独立的机架式服务器,数据交换机、管理交换机和供电PSU构成。机架式服务器与管理交换机和数据交换机之间通常会有若干网线及数据线相连。根据服务器功能的不同和出线方式的不同,通常交换机在机柜内的安装位置与独立的机架式服务器在机柜内部安装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例如有些机柜服务器中将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机柜的上部和下部,将中间位置安装数据交换机和管理交换机。这种情况下,上部和下部的单体服务器将分别从上端和下端通过线缆连接到中间的交换机端口中。还有机柜服务器将数据交换机和管理交换机全部安装在最上端,其余位置逐个安装单体服务器,这种情况下,交换机以下的单体服务器均须通过线缆连接到最上端的交换机上。所以按照传统方法,每根线缆的首尾两端均要标签标识出此线缆首末两端的连接位置。
以42U机柜服务器举例,假设机柜服务器内包含24个1U的机架式服务器,搭配1台1U的24口管理交换机。因为管理交换机的作用就是远程监控独立的机架式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这就要求每台机架式服务器都要用1根RJ45网线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1个接口中。当前RJ45网线连接机架式服务器与管理交换机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在线缆两端粘贴标签的形式达到标识的目的。例如标签标注“U1 Node1 to U42 Port1”表示“线缆从1U位置的Node1机架式服务器接口连接到42U位置的管理交换机接口1”。此类标签需要在实际生产时提前打印完成,根据实际交换机和机架式服务器在机柜中的安装位置决定打印的内容样式。且需要员工提前将标签粘贴在目标线缆的两端端口附近。
上述交换机和机架式服务器的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增加标签打印工序和标签前加工工序,费时费力。
2.人工粘贴费时费力,容易两端标签贴混贴错,不易察觉,效率低下。
3.线缆连接完毕,检查过程繁琐,连接错误不易发现。需要人工逐根线缆梳理首尾两端的接口位置与标签的标注位置准确无误。
4.浪费纸张油墨,不满足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
针对相关技术中,需要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包括: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线缆,用于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在所述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所述第二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线缆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N个并联的电感线圈,N个并联的电阻,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两个电感线圈均相隔单位距离;其中,任一电阻与任一电感线圈串联,N个电阻的阻值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变化。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线圈;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面板组件;所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一感生电流;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生电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一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一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其中,每一第一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包括:M个第一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一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一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一端口的相同位置的第一弹片耦合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耦合连接的第二弹片,并确定所述第二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口编码,其中,多个第一弹片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弹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感生电流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其中,每一第二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包括:M个第二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三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二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线缆的相同位置的第三弹片耦合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耦合连接的第四弹片,并确定所述第四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其中,多个第三弹片至少包括:所述第四弹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为所述线缆供电;所述第三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预设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对应的预设连接接口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三接口编码、以及预设连接线缆的第二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一接口编码的第二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的第三相似结果;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一致,以及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的情况下,向所述线缆发送提示信息,以通过所述线缆的显示模块显示所述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线缆的连接顺序不符合预设连接顺序,所述预设连接顺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晚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包括: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并显示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未连接;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断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由于第一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线缆,用于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在所述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所述第二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线缆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即本申请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自动获取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位置,以及通过线缆获取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接口编码;进而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自动确定线缆两端连接的接口是否正确;因此,可以解决需要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等问题,达到自动判断确定是否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正确,且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柜服务器的安装方式示意图(一);
图3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柜服务器的安装方式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电路设计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位置标尺的电路设计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位置标尺与机柜服务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矩形脉冲信号的波形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变压器原理的示意图(一);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变压器原理的示意图(二);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交换机及交换机面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面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端口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端口与接口连接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与交换机线缆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案文件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包括:
通过线缆24连接的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22,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20,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一设备20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线缆24,用于在所述线缆24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设备20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设备20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在所述线缆24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22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24的第一线缆编码;
所述第二设备22,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22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线缆24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20与所述第二设备22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通过上述系统,解决了需要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问题,达到自动判断确定是否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正确,且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N个并联的电感线圈,N个并联的电阻,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两个电感线圈均相隔单位距离;其中,任一电阻与任一电感线圈串联,N个电阻的阻值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的外部尺寸的单位为“U”,是unit的缩略语。服务器的高度以U为单位,1U就是4.445cm,2U则是1U的2倍为8.89cm,以此类推。因此,针对不同高度的机柜服务器使用等高度的位置标尺(如42U机柜服务器对应42U的位置标尺,47U机柜服务器对应47U的位置标尺)。
位置标尺电路包括:PCBA电路板、供电电池、矩形波脉冲信号芯片、开关、电阻和电感线圈;位置标尺电路的内部从上到下每间隔1U的位置包含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串联的电阻,电感线圈的数量与机柜服务器的高度“U”的数量相同,例如,42U机柜服务器有42个电感线圈。位置标尺为长条形状,采用超薄设计。可以安装在机柜服务器一侧的柜体上。机柜每1U的位置与位置标尺中对应的感应线圈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每个U位对应的电阻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减,例如最上面为1U位置,1U位置对应的电阻值为R1=R,2U位置电阻值为R2=R-r,依次类推42U位置电阻值为R42=R-41r。根据并联电路特性可知,电压相同,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自由调整电源供电电压及并联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大小。
可选地,可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上述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开关,也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控制上述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开关。
具体地,通过控制指令控制上述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开关,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未连接;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断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连接。
具体地,通过人为的方式控制上述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开关,包括:
在首次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时和使用期间异常维护的情况下,手动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组装完毕或异常维护完毕的情况下,手动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断电。
可选地,上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电感线圈与第二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一感生电流;根据第一感生电流确定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其中,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线圈;第一设备包括:第一面板组件;第一面板组件,包括:第二电感线圈,第一电感线圈与第二电感线圈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位置标尺电路产生的矩形脉冲信号通过电阻将电流传递到电感线圈,在位置标尺电路的电阻由下至上按照等量阻值依次递减的情况下,基于欧姆定律I=U/R和磁通量定律,可以确定位置标尺的电感线圈的瞬时磁通量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种情况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或感生电流,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间即为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波的时间,在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因此,面板组件根据矩形脉冲信号瞬时的磁场变化和感生电流(或者感生电动势)的大小即可得到对应的电感线圈所在位置。 此时电感线圈所在位置也即第一设备所在机柜服务器中的高度为“U”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一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一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机柜服务器每1U的位置都存在匝数相同的电感线圈,在位置标尺电路产生周期性的矩形脉冲信号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机柜服务器每1U位置的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中的每1U位置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根据所述第一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一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理想的变压器,所以任何电磁感应过程均会有电磁损耗的产生,因此,第一感生电流可能与任一第二感生电流均不相同,因此,根据第一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一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面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所述第一面板组件为可拆卸模块,在第一面板组件拆卸下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的功能不受任何影响,依旧可以执行原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面板采用超薄设计,不影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正常组装和连线,不影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正常散热和指示功能。面板组件的高度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高度一致。面板组件为基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接口数量、接口尺寸、接口间距等设计相应的面板组件。基于不影响正常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前窗功能的前提下,对第一设备的前窗和第二设备的前窗的散热孔位,丝印标识,指示灯,外插卡位置,外接口位置和按钮开关等位置在面板中均做镂空或透明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其中,每一第一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由于交换机的接口一般位于机柜服务器中的同1U位置,因此,为了自动识别交换机的接口的接口位置,要对面板上对应的第一设备的接口位置做镂空开孔处理,同时每个接口孔位旁边会有第一金属探针。为避免第一金属探针伸出过长产生误碰或损坏,第一金属探针采用精密短小设计。所有接口孔位的探针位置各不相同,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金属探针的连接情况,自动识别已连接线缆的端口。
上述线缆的第一端口,包括:M个第一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一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一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一端口的相同位置的第一弹片耦合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包含传统数据连接线缆的所有功能,额外增加位置识别及显示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传统功能内部线路与额外增加的端口位置识别及显示功能线路部分互不连通、互不干扰。线缆端口外沿根据实际需求会有若干凹陷孔位(例如:用于24口服务器则对应线缆有24个凹陷孔位,用于36口服务器则对应线缆有36个凹陷孔位),孔位内部有金属弹片,当线缆正常连接在服务器端口上时,面板组件孔位旁边的探针刚好与线缆同位置孔位的弹片耦合连接。以常见的24口RJ45类型管理交换机为例,面板组件在24个RJ45接口位置同样镂空开孔,同时每个镂空开孔旁边设有金属探针,不同探针位置均匀排列,同时探针位置可从12点钟位置开始顺时针逐个编号,交换机RJ45接口port1-port24分别对应探针位置1-24。(注意面板组件每个接口处的探针有且只有一个,不同接口位置的探针位置不同),如下图11所示,图中点的位置为面板组件上的探针位置,不同接口探针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就能做到任意接口连接线缆后,该位置对应的探针与线缆中的弹片接触通电,从而自动识别线缆所连接的接口。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耦合连接的第二弹片,并确定所述第二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口编码,其中,多个第一弹片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弹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线缆无论连接第一设备的任一接口均有对应的且不重复的孔位与面板组件中的第一探针相耦合。每个弹片均通过内部线路连接至线缆中的微型芯片中,因此,每个线缆每次都只有一个弹片被接通,这样接通后,微型芯片可以确定接通的端口信息。每条线缆的内置微型芯片内均储存有该线缆对应的PN编码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的面板组件中的金属探针中包含两个独立的连接触点,这两个连接触点为第一设备的芯片与线缆传递数据信息的数据交换触点。线路连通后,第一设备的面板组件的芯片自动发送第一设备的所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同时线缆通过探针位置获取第一设备的接口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感生电流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种情况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或感生电流,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间即为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波的时间,在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同样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因此,面板组件根据矩形脉冲信号瞬时的磁场变化和感生电流(或者感生电动势)的大小即可得到对应的电感线圈所在位置。此时第四电感线圈所在位置也即第二设备所在机柜服务器中的高度为“U”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机柜服务器每1U的位置都存在匝数相同的电感线圈,在位置标尺电路产生周期性的矩形脉冲信号的情况下,确定预设机柜服务器每1U位置的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中的每1U位置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根据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其中,每一第二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对第二面板组件上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接口位置做镂空开孔处理,同时每个接口孔位旁边会有第二金属探针。为避免第二金属探针伸出过长产生误碰或损坏。探针采用精密短小设计。所有接口孔位的第二金属探针的位置各不相同,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二金属探针的连接情况,自动识别已连接线缆的端口。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包括:M个第二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三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二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线缆的相同位置的第三弹片耦合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端口外沿根据实际需求会有若干凹陷孔位(例如:用于24口的交换机则对应线缆有24个凹陷孔位,用于36口的交换机则对应线缆有36个凹陷孔位),孔位内部有金属弹片,当线缆正常连接在的交换机的端口上时,面板组件孔位旁边的探针刚好与线缆同位置孔位的弹片耦合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耦合连接的第四弹片,并确定所述第四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口编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线缆无论连接第二设备的任一接口均有对应的且不重复的孔位与面板组件中的第二探针相耦合。每个弹片均通过内部线路连接至线缆中的微型芯片中,因此,每个线缆每次都只有一个弹片被接通,这样接通后,微型芯片可以确定接通的端口信息。每条线缆的内置微型芯片内均储存有该线缆对应的接口编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为所述线缆供电;所述第三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内的接口识别电路的供电是由第二设备的第二面板组件通过第二探针提供的。因此,第二设备的面板组件的第二探针中包含4个独立的连接触点,其中2个连接触点为线缆的接口识别电路提供电源;另外2个连接触点为数据交换触点,用于面板组件的微型芯片与线缆的微型芯片的信号传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预设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对应的预设连接接口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三接口编码、以及预设连接线缆的第二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一接口编码的第二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的第三相似结果;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机柜服务器根据设备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机柜的高度等会有不同的连接方案。所有线缆均须按照连接方案进行连接,所以第二设备的面板组件在使用前需要先将连接方案信息传输到芯片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芯片线下烧录的形式将连线方案信息提前存储到芯片中。烧录的连接方案应包含线缆的线缆编码、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接口编码和第二设备的位置信息和位置编码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一致,以及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因此,可以根据上述的对应关系,确定真实线缆连接位置与烧录文件中连接位置是否一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的情况下,向所述线缆发送提示信息,以通过所述线缆的显示模块显示所述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线缆的连接顺序不符合预设连接顺序,所述预设连接顺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晚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如果线缆的编码信息错误或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接口错误,会触发面板组件中的报警灯闪烁。此时线缆的LED显示屏中显示正确的连接方案,按照LED显示屏指示重新修改连接位置正确后报警解除。如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口和位置均正确,仍然报警则可能是线缆错误,可根据LED显示屏中正确的编码信息调整即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包括: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并显示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的接口与线缆的第二端口连接后,线缆内端口识别电路正常工作,线缆的LED显示屏正常显示连接位置信息。如果先连接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则不会立即显示连接位置信息,需等到另一端连接第二设备的接口后才能正常显示。此处可在芯片内置程序中加入提示功能,当第二设备的接口连接时已检测到第一设备的接口已处于导通状态时,自动在LED显示屏中滚动显示提示信息,例如“请调整接线顺序,优先连接交换机端接口”。本方案的线缆内置的端口识别及显示功能的供电来源按照实际的应用场景可自由调整为由第一设备的面板组件供电,原理与第二设备的面板组件供电相同。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过程,以下再结合可选实施例对上述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实现方法流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主要包括:位置标尺(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标尺电路),面板模块,线缆等关键组件。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位置标尺中的电感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感知机柜服务器中的交换机(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和服务器(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如图3a和图3b所示,图3a和图3b给出了两种机柜服务器的安装方式),然后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的面板模块将感应到的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位置储存在面板模块的存储芯片中,在线缆通过面板模块连接交换机和服务器的情况下,线缆的端口获取到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位置,并将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位置显示在线缆两端的LED显示屏上。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的电路设计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位置标尺是传递机柜服务器内的位置高度信息的信号发生装置。位置标尺为长条形,采用轻便超薄设计,安装完毕后不会影响其他机柜服务器组件的正常安装。位置标尺可采用螺丝固定或粘贴等方式安装。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位置标尺的电路设计图。位置标尺的顶部包含PCBA电路板、供电电池、矩形波脉冲信号芯片和开关。位置标尺的内部安装有电阻和电感线圈与顶部PCBA电路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不同高度机柜服务器使用等高度的位置标尺(例如42U机柜服务器对应42U位置标尺,47U机柜服务器对应47U位置标尺),位置标尺的内部从上到下每间隔1U的位置包含一个电感线圈,电感线圈数量与机柜服务器高度“U”位置的数量相同。机柜服务器每1U位置与位置标尺中的等量的感应线圈一一对应。
机柜服务器的内线缆连接完毕后,进入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状态,期间除非遇到设备故障或更换线缆等异常维护情况,基本不会插拔线缆。所以位置标尺采用人工可控开关模式,在首次组装时和使用期间异常维护时,可手动开启开关;在组装完毕或异常维护完毕,可手动关闭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位置标尺单元内的矩形波脉冲信号芯片可预先烧录启动程序,可通过程序自由调节矩形波脉冲信号的触发间隔,同时烧录程序可控制芯片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关闭开关。减少不必要的电源损耗。
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位置标尺与机柜服务器的安装示意图,以42U机柜服务器为例,使用时将42U位置标尺竖直安装在机柜服务器的左侧柜体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位置标尺中的每个U位的电阻阻值由下至上依次递减,如图5所示,例如1U位置的电阻值为R1=R,2U位置的电阻值为R2=R-r,依次类推42U位置的电阻值为R42=R-41r。根据并联电路特性可知,电压相同,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自由调整电源供电电压及并联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大小。
基于磁通势定律F=NI及可知,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动势F等于线圈的匝数N和线圈中所通过的电流I的乘积;作用在磁路上的磁动势F等于磁路内的磁通量Φ与磁阻Rm的乘积。当线圈匝数与磁路内磁阻为定值时,电流I越大则磁通量Φ越大。
当位置标尺的开关打开后,电源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矩形波脉冲信号发生器(例如,NE555型时基集成电路)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时输出矩形波脉冲信号,如图7所示。每次的矩形脉冲信号电压相同,持续时间相同,并可自由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矩形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
矩形脉冲信号通过电阻将电流传递到电感线圈,由于并联电路的电阻由下至上按照等量阻值依次递减,所以基于欧姆定律I=U/R和磁通量定律可得,位置标尺的电感线圈的瞬时磁通量由下至上依次递增。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根据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种情况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或感生电流,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间即为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波的时间,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感生电动势同样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因此,面板模块根据矩形脉冲信号瞬时的磁场变化及感生电流大小即可得到对应的电感线圈所在位置。此时电感线圈所在位置也即服务器或交换机所在机柜服务器的高度“U”的位置。/>
位置标尺中电感线圈与面板模块中的电感线圈的电磁感应的过程可近似使用变压器的理论来理解(如图8和图9所示),线圈匝数与供电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前期大量实验数据得到感生电流的大小及变化规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面板模块,用于自动感知服务器或交换机所在“U”位置及端口位置的智能感应装置。面板模块安装在服务器或交换机的前窗,分为交换机面板模块(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面板组件)和服务器面板模块(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面板组件)。本方案的面板模块采用超薄设计,不影响交换机和服务器的正常组装和连线,不影响交换机和服务器的正常散热和指示功能。面板模块的高度与交换机或服务器高度一致。面板模块基于交换机和服务器的接口数量、接口尺寸、接口间距等设计相应的面板模块。基于不影响正常交换机和服务器前窗功能的前提下,对交换机前窗和服务器前窗的散热孔位,丝印标识,指示灯,外插卡位置,外接口位置和按钮开关等位置在面板中均做镂空或透明处理。如图10所示,以交换机为例,交换机面板模块的所有接口及指示灯均做镂空和透明处理,面板模块放入左侧内置感应线圈和逻辑芯片。
面板模块包括:电感线圈、逻辑芯片和接口连接探针。面板模块在靠近机柜服务器的左侧立柱位置内置电感线圈,当位置标尺中的电感线圈通电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面板模块安装在交换机或者服务器的前窗,左侧线圈与机柜服务器上同“U”高度的位置标尺的电感线圈紧密相接,因此,面板模块中的电感线圈会因为电磁感应效应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因为位置标尺的电感线圈中的电流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在时间不变,线圈匝数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动势同样由下至上依次递增。面板模块的感应线圈获得感应电动势后将电压信号反馈至逻辑芯片,逻辑芯片根据不同的感应电动势或者感应电流的大小判断面板模块所在的位置。在线缆接通交换机或服务器的情况下,交换机或服务器的位置信息会通过线缆连接触点传递至线缆的芯片中。
面板模块,对连接线缆的端口位置做镂空开孔处理,同时每个开孔旁边会有金属探针。为避免金属探针伸出过长产生误碰或损坏。金属探针采用精密短小设计。所有端口孔位的金属探针位置各不相同,通过不同位置的金属探针的连接情况,自动识别哪个接口已安装线缆,哪个接口未安装线缆。当线缆正常连接在交换机端口上时,面板模块的孔位旁边的探针刚好与线缆同位置孔位的弹片耦合连接。以常见的24口RJ45类型管理交换机为例,面板模块在24个RJ45接口位置同样镂空开孔,同时每个镂空开孔旁边设有金属探针,不同探针位置均匀排列,同时探针位置可从12点钟位置开始顺时针逐个编号,交换机RJ45接口port1-port24分别对应探针位置1-24。如图11所示,图11中的圆点位置为面板模块的探针位置,面板模块每个接口处的探针有且只有一个,不同接口探针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在任意接口连接线缆后,该位置对应的探针与线缆中的耦合弹片接触通电,从而自动识别线缆所连接的交换机或者服务器的端口。
服务器面板模块的设计方案与交换机面板模块设计方案相同,通常交换机涉及的端口位置会比较多,服务器需要连接线缆的端口通常较少。如果涉及多个端口可按照交换机的方案使用逐个编号的金属探针实现端口识别,如果只有1个端口需要连接线缆,则只需在1号位置设置探针即可。如果同“U”的位置安装左右2台半宽的服务器,则仍然可以按照同一台服务器多个接口来看待。例如同“U”位置安装1台标准宽度服务器,服务器上有4个接口,可依次按照1~4的位置设置探针,存储芯片中可设置输出端口位置为“Node1-Port1~4”,此时1-4号位置分别对应Port1~4;同“U”位置安装2台半宽服务器,服务器上有4个接口,仍可依次按照1~4的位置设置探针,存储芯片中可设置输出端口位置为“Node1-Port1~2”“Node2-Port1~2”,此时1~2号位置分别对应Node1-Port1~2,3~4号位置分别对应Node2-Port1~2。
线缆,包括:传统数据连接线缆的所有功能,并额外增加位置识别及显示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的传统功能的内部线路与额外增加的端口位置识别及显示功能的线路部分互不连通、互不干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的端口位置识别电路由交换机面板模块供电,所以在线缆连接过程中需要优先连接交换机的接口,然后再连接服务器的接口。线缆的LED显示屏采用柔性屏包裹线缆设计,不影响线缆正常的外观尺寸和折弯、形变、抗拉、抗老化、耐高温等特性。
线缆连接交换机的接口后端口位置识别电路工作,LED显示屏显示交换机的位置信息。如果线缆先连接服务器的接口,则不会立即显示服务器的位置信息,需等到另一端连接上交换机的端口后才可以正常显示。因此,可在芯片内置程序中加入提示功能,当连接交换机端接口时检测到已连接服务器端接口,在LED显示屏中滚动显示提示信息。例如“请调整接线顺序,优先连接交换机端接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的端口位置识别电路及显示功能的供电来源按照实际的应用场景可自由调整为由服务器端面板模块供电,原理与交换机面板供电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线缆端口外沿根据实际需求会有若干凹陷孔位(例如:用于24口交换机则对应线缆有24个凹陷孔位,用于36口交换机则对应线缆有36个凹陷孔位),孔位内部有金属弹片,弹片与线缆端口识别电路相连,每个孔位在线缆端口识别芯片内部均设有ID信息,线缆与交换机或服务器的连接端口正常连接后,线缆端口外沿的凹陷孔位会与面板模块中对应该位置的金属探针耦合形成闭合回路,因此,面板模块可将面板位置信息传递至线缆端口识别芯片中。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端口与传统RJ45端口的差异是在RJ45端口外围增加的阴影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的端口识别电路的电源是由交换机面板模块通过金属探针提供的。线缆端口外沿的凹陷孔位与交换机的接口数量保持一致,进而保证了该线缆无论连接交换机哪个接口均有对应的且不重复的孔位与面板探针相耦合。每个弹片均通过内部线路连接至线缆端口识别电路中的微型芯片中,每个线缆每次都只有1个弹片被接通,因此,接通瞬间芯片就会得到接通的端口信息。每条线缆的内置微型芯片内均储存有该线缆对应的PN编码信息,当线缆连接完毕,交换机面板芯片根据烧录的机柜服务器的线缆连接方案自动检验线缆PN编码信息及线缆连接接口及“U”位置是否正确。
以管理交换机连接RJ45线缆的连接横截面为例,如图13所示,RJ45线缆插入交换机对应端口后,面板模块中的金属探针会伸入RJ45线缆外沿的对应位置的凹陷孔位中,探针与孔位中的金属弹片耦合连通。交换机面板的金属探针中包含4个独立的连接触点,其中2个连接触点为线缆位置识别电路提供电源;另外2个连接触点为数据交换触点,用于面板芯片与线缆芯片的信号传输。线路连通后线缆内部位置识别电路自动开始工作,按照芯片内预设好的运算逻辑控制LED显示屏显示线缆两端连接位置。服务器面板金属探针中只包含2个独立的连接触点,这2个连接触点为服务器处理芯片与线缆传递数据信息的数据交换触点。线路连通后,服务器面板芯片自动发送服务器的所在的U位的位置信息同时通过探针位置获取服务器的Port位置。
机柜服务器根据服务器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等会有不同的连接方案,如图14所示。所有线缆均须按照连接方案进行连接,所以面板在使用前需要先将连接方案文件传输到芯片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芯片线下烧录的形式将连线方案信息提前存储到芯片中。烧录的连接方案应包含线缆PN编码、交换机端连接位置和服务器端连接位置。
以图15为例,当机柜服务器为42U高度机柜服务器时,服务器安装在U1-U24位置,交换机安装在U42位置。则机柜服务器线缆的连接方案可参考图表中的格式烧录到面板的内置芯片中。如以1U位置的服务器需要连接42U位置的管理交换机Port1接口为例,当面板存储芯片中已上传线缆连接方案文件时,此时线缆两端LED显示屏中会固定显示“PN:A U1Node1 to U42 Port1”,否则根据实际连接位置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如图16所示,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601,位置标尺开关开启;
步骤S1602,矩形波脉冲信号芯片产生矩形波脉冲信号;
步骤S1603,感应线圈周围产生周期性磁通量变化;
步骤S1604,交换机面板模块的电感线圈获取周期性的感应电流;
步骤S1605,服务器面板模块的电感线圈获取周期性的感应电流;
步骤S1606,交换机面板模块的芯片通过感应电流大小确定交换机的位置;
步骤S1607,服务器面板模块的芯片通过感应电流大小确定服务器的位置;
步骤S1608,交换机面板模块的芯片将交换机的位置发送至线缆的芯片中;
步骤S1609,服务器面板模块的芯片将服务器的位置发送至线缆的芯片中;
步骤S1610,线缆芯片获取连接交换机的端口的端口信息;
步骤S1611,线缆芯片获取连接服务器的端口的端口信息;
步骤S1612,线缆芯片将交换机的位置信息和端口信息、线缆的PN编码信息、服务器的位置信息和端口信息发送至交换机;
步骤S1613,交换机面板芯片将真实线缆连接位置与烧录文件进行比较;
步骤S1614,在不一致或者未检测到线缆连接到服务器或者交换机的接口的情况下,报警;
步骤S1615,调整连接到服务器或者交换机的接口;
步骤S1616,在一致的情况下,不报警;
步骤S1617,在交换机面板的探针与线缆的弹片连接的情况下,线缆的LED显示屏显示交换机的位置信息;
步骤S1618,在服务器面板的探针与线缆的弹片连接的情况下,线缆的LED显示屏显示服务器的位置信息。
在面板模块中的芯片储存有线缆连接方案的情况下,如果线缆PN编码错误或线缆连接端口、“U”位错误,会触发面板模块中报警灯闪烁。线缆的LED显示屏显示正确的连接方案,因此,根据LED显示屏指示的正确的连接方案重新修改连接位置正确后报警解除。如果交换机和服务器端口均连接正确,仍然报警则可能是线缆PN编码与连接方案中该连接位置对应的PN编码不一致,可根据LED显示屏中正确的线缆PN编码调整即可。在面板模块中的芯片中无存储线缆连接方案文件的情况下,报警灯常亮,线缆LED显示屏显示实际的服务器或者交换机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702,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
步骤S1704,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
步骤S1706,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解决了需要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等问题,达到自动判断确定是否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正确,且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在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第三电感线圈与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第三感生电流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其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包括:根据预设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对应的预设连接接口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三接口编码、以及预设连接线缆的第二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一接口编码的第二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的第三相似结果;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一致,以及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的情况下,向所述线缆发送提示信息,以通过所述线缆的显示模块显示所述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线缆的连接顺序不符合预设连接顺序,所述预设连接顺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晚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的连接方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8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802,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
第二获取模块1804,用于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
确定模块18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通过上述装置,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解决了获人为确定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是否正确等问题,达到自动判断确定是否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正确,且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1802,用于在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第三电感线圈与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第三感生电流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其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1802,用于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806,用于根据预设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对应的预设连接接口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三接口编码、以及预设连接线缆的第二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一接口编码的第二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的第三相似结果;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806,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一致,以及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806,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的情况下,向所述线缆发送提示信息,以通过所述线缆的显示模块显示所述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线缆的连接顺序不符合预设连接顺序,所述预设连接顺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晚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线缆,用于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在所述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线缆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其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N个并联的电感线圈,N个并联的电阻,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两个电感线圈均相隔单位距离;
其中,任一电阻与任一电感线圈串联,N个电阻的阻值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变化;
其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其中,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感生电流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
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
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线圈;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面板组件;所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第二电感线圈,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一感生电流;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生电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一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一相似度;
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其中,每一第一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包括:M个第一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一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一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一端口的相同位置的第一弹片耦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的第一探针耦合连接的第二弹片,并确定所述第二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口编码,其中,多个第一弹片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触点,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多个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其中,每一第二探针与对应的接口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M个第二凹陷孔位,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的内部包括:第三弹片,其中,任一所述第二凹陷孔位与任一第二探针对应;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线缆的相同位置的第三弹片耦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线缆,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的第二探针耦合连接的第四弹片,并确定所述第四弹片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其中,多个第三弹片至少包括:所述第四弹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触点、第三连接触点,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为所述线缆供电;
所述第三连接触点,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四弹片与所述线缆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预设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对应的预设连接接口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三接口编码、以及预设连接线缆的第二线缆编码;
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一接口编码的第二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的第三相似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所述第二相似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一致,以及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在所述第一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二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三接口编码与所述第二接口编码不一致,和/或,所述第三相似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线缆编码与所述第一线缆编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的情况下,向所述线缆发送提示信息,以通过所述线缆的显示模块显示所述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线缆的连接顺序不符合预设连接顺序,所述预设连接顺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时间晚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显示组件,其中,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不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并显示所述预设连接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口编码;
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口编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位置标尺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通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未连接;
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位置标尺电路断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连接。
18.一种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在线缆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线缆的第一线缆编码;
在所述线缆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接口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编码、所述第二接口编码和所述第一线缆编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方式;
其中,通过位置标尺电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在位置标尺电路通电的情况下,获取第三电感线圈与第四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三感生电流;根据第三感生电流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在机柜服务器的位置,其中,所述位置标尺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线圈;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面板组件;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四电感线圈,所述第三电感线圈与所述第四电感线圈相对应;
其中,根据第三感生电流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确定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第二感生电流,其中,所述机柜服务器的每一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与对应的所述位置标尺电路的电感线圈相对于所述机柜服务器的高度相同;确定所述第三感生电流与每一所述第二感生电流的第二相似度;根据所述第二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机柜服务器的第二位置信息。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89038.8A 2023-07-19 2023-07-19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609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9038.8A CN116609704B (zh) 2023-07-19 2023-07-19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9038.8A CN116609704B (zh) 2023-07-19 2023-07-19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9704A CN116609704A (zh) 2023-08-18
CN116609704B true CN116609704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67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9038.8A Active CN116609704B (zh) 2023-07-19 2023-07-19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970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285A (zh) * 2013-01-17 2014-07-23 梅兰诺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线缆标识高效获取连接性信息
WO2017005282A1 (de) * 2015-07-03 2017-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abel und werkzeug zur verdrahtung elektrischer geräte
CN109541384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WO2019224955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接続システム
JP2019203708A (ja) * 2018-05-21 2019-11-28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位置測定装置
JPWO202024084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CN112566078A (zh) * 2020-12-15 2021-03-26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74766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磁场位置检测方法
CN114372551A (zh) * 2022-01-11 2022-04-1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定位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55223A (zh) * 2022-03-31 2022-07-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接线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048889A (zh) * 2022-11-30 2023-05-02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服务器线缆连接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280A (zh) * 2017-01-17 2017-06-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管理方法、控制器和服务器机柜
US20230023951A1 (en) * 2022-09-28 2023-01-2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a compatible por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285A (zh) * 2013-01-17 2014-07-23 梅兰诺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线缆标识高效获取连接性信息
WO2017005282A1 (de) * 2015-07-03 2017-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abel und werkzeug zur verdrahtung elektrischer geräte
CN109541384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连接器连接状态的装置、通信设备及方法
JP2019203708A (ja) * 2018-05-21 2019-11-28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位置測定装置
WO2019224955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接続システム
JPWO202024084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CN11274766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磁场位置检测方法
CN112566078A (zh) * 2020-12-15 2021-03-26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372551A (zh) * 2022-01-11 2022-04-1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定位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55223A (zh) * 2022-03-31 2022-07-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接线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048889A (zh) * 2022-11-30 2023-05-02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服务器线缆连接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9704A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7503B (zh) 外围设备连接的无源客户机-主机检测
US4937529A (en) Electrical conductor identifying assembly
EP2858193A1 (en) A switch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1166858B1 (en) Module-hou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5512697A (zh) 电缆连接确认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CN116609704B (zh) 连接方式的确定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4567153B2 (ja) 二線式遠隔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二線式表示装置
EP3462431A1 (en) Building block-type spelling host, character module and spelling system
CN109168093A (zh) Odn上光纤端口的定位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6773749U (zh) 一种机房资产管理及设备定位系统
CN105892421A (zh) 一种可配置插卡扩展式远程监控装置及方法
US20190030450A1 (en) Building block type spelling host, character module and spelling system
CN212289220U (zh) 一种试卷接收打印机
CN108647755A (zh) 一种机房服务器定位管理系统
CN115226337A (zh) 全自动u位管理条、管理系统和机柜
CN208126424U (zh) 一种机房服务器定位管理系统
CN212412350U (zh) 一种可远程计量和控制的智能插座
CN109766970B (zh) 一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CN210351233U (zh) 断路器、机柜及系统
CN209221327U (zh) 可计数的低周波按摩电极片及低周波按摩器
CN208367086U (zh) 电表和电表控制系统
CN113281639A (zh) 一种板卡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19394979U (zh) 一种电子配线架
CN107295502B (zh)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标识系统及方法
CN103022856A (zh) 建立电气连接的方法及电气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