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7087A -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7087A
CN109537087A CN201811407393.2A CN201811407393A CN109537087A CN 109537087 A CN109537087 A CN 109537087A CN 201811407393 A CN201811407393 A CN 201811407393A CN 109537087 A CN109537087 A CN 109537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infrared
polyester fiber
functional master
master b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7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锴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7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7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其中远红外聚酯纤维包括100重量份的PET和1~5重量份的远红外功能母粒,上述远红外聚酯纤维,能充分利用PET和PETG纤维各自的优势性能,具有优异的弯曲弹性回复性和高度的体积蓬松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性能和远红外辐射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菌和抑菌性能。

Description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8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922222.7发明名称为“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红外纤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耐磨、耐候、绝缘、表面光滑、性价比相宜、染色性差等特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ET生产、使用国,但存在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因此,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聚酯纤维成为国内外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健康、环保和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用于纺织品的具有远红外功效的聚酯纤维逐渐兴起。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为5.6μm~1000μm的电磁波,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普通光线的直进性、曲折性、反射性和穿透性,辐射能力强,可对目标直接加热而不影响空间内的气体和其他物体;(2)能被与其波长范围相一致的各种物体所吸收,产生局域共振效应与温热效应;(3)能渗透进入人体皮肤组织,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将热量传送到细胞组织深处。
生物体中的偶极子和自由电荷在电磁场作用下有按电磁场方向排列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引发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从而产生热。当远红外辐射的强度超过生物体的散热能力,就会使被辐射机体局部温度升高,产生热效应,即远红外的热效应。
远红外线在医学界被称为“生命之光”,远红外热效应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效应。例如,在细胞方面,远红外和人体的频率有一部分是同频的,同频就会产生共振,共振有利于细胞毒素排出,使细胞内部保持通畅,从而使细胞吸收养分越充分。此外,远红外能够激活生物分子活性,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具体表现可归结为:(1)射线按摩激活皮肤大分子活性,恢复机能平衡,消除和舒缓疲劳;(2)扩张微细血管,增强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改善微循环系统;(3)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4)吸收外界热能,阻止内部热能快速流失,起到保暖作用;(4)消炎、消肿、镇痛作用。
远红外纤维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或后处理过程中添加能吸收不同波长的远红外线,进而又能辐射远红外线的远红外吸收剂而制得的一种功能纤维。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辐射功能不但具有保温功效,辐射的远红外线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是兼具保温、保健功能的新型化纤原料。
目前的远红外纤维主要采用后加工整理工艺制备,将具有远红外功效的有效成分以表面包裹的方式形成于纤维上,其有效成分含量非常有限,导致远红外辐射量低,适于水分子激发的远红外辐射的共振波段匹配性差等远红外功效不佳的问题;同时该具有远红外功效的纤维还存在耐久性和耐水性差的问题,而且单一的PET纤维易产生静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远红外功效、耐久性和耐水洗性较佳且具有抗静电功效的聚酯纤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远红外功效、耐久性和耐水洗性较佳且具有抗静电功效的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远红外功能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远红外功能母粒,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
上述远红外功能母粒,将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硅结合,从而可释放负离子及辐射远红外线,并添加氧化锆及氧化钇这两类稀土氧化物,起到催化激活负离子释放及远红外线辐射的作用,如此增强了低温远红外的辐射,改善了远红外辐射波频域人体水分子激发所需远红外的匹配性,更适合于人体的保暖和保健需求,同时添加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可降低表面电阻率,提高抗静电能力,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而将上述材料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复合,使得制得的远红外功能母粒,不仅具有较佳的负离子和远红外功效,还具有易加工的优点,进而能与传统的纺织纤维直接混纺,避免了传统具有远红外功效的有效成分以表面包裹方式形成于纤维上导致耐久性和耐水洗性差的问题,从而可提高聚酯纤维的耐久性和耐水洗性。
此外,采用混纺的方式,可制得具有远红外功效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聚酯纤维,从而进一步提高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功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远红外功能母粒包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由以下方法制备: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二醇中,加入硝酸银,得到混合液;
在搅拌的同时,将所述混合液缓慢升温至115℃~125℃,保温0.5~1.5小时,冷却后分离提纯,得到沉淀物;
将所述沉淀物分散在含有石墨烯粉体的氨水乙醇溶液中,滴加钛酸异丙酯乙醇溶液,避光条件下反应22~26小时,分离提纯,得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将所述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硅混合,在500℃~700℃煅烧0.5~1.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加入所述氧化锆和氧化钇,在500℃~700℃煅烧1.5~2.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加入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研磨,得到远红外陶瓷粉;
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混合,在100℃~120℃干燥后,于260℃~280℃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功能母粒。
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在远红外聚酯纤维中的应用。
一种远红外聚酯纤维,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0份;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 1~5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远红外聚酯纤维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0份;
远红外功能母粒 2~3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特性粘数为0.62~0.73。
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远红外功能母粒在100℃~120℃干燥脱水后,通过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纺丝,得到所述远红外聚酯纤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为280℃~305℃,纺丝速度为1600m/min~2200m/min,拉伸速度为650m/min,牵伸倍数为2.8~3.2倍,侧吹风温度为20℃~25℃,送风相对湿度为50%~60%,风速为0.3m/s~0.4m/s,拉伸温度为65℃~7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的远红外聚酯纤维,包括100重量份的PET和1~5重量份的远红外功能母粒。
进一步的,上述远红外聚酯纤维,包括100重量份的PET和2~3重量份的远红外功能母粒。
其中,远红外功能母粒,包括5%~15%质量百分含量的托马石、5%~15%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钙、10%~18%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铝、10%~20%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硅、0.3%~1.0%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锆、0.1%~0.5%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钇、0.1%~0.5%质量百分含量的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及余量的PETG。
进一步的,上述远红外功能母粒,包括8%~10%质量百分含量的托马石、9%~11%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钙、12%~15%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铝、15%~18%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硅、0.5%~0.8%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锆、0.2%~0.4%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钇、0.2%~0.4%质量百分含量的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及余量的PETG。
上述远红外功能母粒,将一定比例的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钇、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和PETG复合,具有远红外发射强、频谱宽等特性,同时还可释放负离子和具有辅助人体吸收和补充天然磁场能量的作用。
上述远红外聚酯纤维,将PET和远红外功能母粒复合,能充分利用PET和PETG纤维各自的优势性能,具有优异的弯曲弹性回复性和高度的体积蓬松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性能和远红外辐射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菌和抑菌性能。
一实施方式的远红外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S120:
S110、提供PET和远红外功能母粒。
其中,PET的特性粘数为0.62~0.73。
具体的,PET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摩尔比为1:(2~2.3)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在醋酸锰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高温缩聚而成。
可以理解,上述PET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方法制备或直接购买获得,只要其特性粘数为0.62~0.73即可。
具体的,远红外功能母粒由以下步骤S1101~S1105制备:
S1101、提供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Ag@TiO2/GO)。
其中,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由以下步骤(1)~(3)制备:
(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二醇中,加入硝酸银,得到混合液。
(2)在搅拌的同时,将上述混合液缓慢升温至115℃~125℃,保温0.5~1.5小时,冷却后分离提纯,得到沉淀物。
具体的,步骤(2)中冷却后分离提纯的方法为:冷却后用丙酮萃取,并离心(5000rpm)去除上清液,将剩余物采用乙醇离心(1200r/min)清洗2~3次,得到沉淀物。
(3)将上述沉淀物分散在含有石墨烯粉体的氨水乙醇溶液中,滴加钛酸异丙酯乙醇溶液,避光条件下反应22~26小时,分离提纯,得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具体的,步骤(3)中分离提纯的方法为:离心清洗,将剩余物在50℃左右加热以除去溶剂。
上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在二氧化钛/石墨烯粒子表面引入银纳米粒子,构建了具有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共振增强效应的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等离激元,银纳米粒子由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能够将自有空间的光辐射能量有效耦合到高度受限的表面模式,从而在银表面纳米尺度范围内形成极大增强的局域,并导致许多光学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S1102、将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硅按比例混合,在500℃~700℃煅烧0.5~1.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S1103、按比例加入氧化锆和氧化钇,在500℃~700℃煅烧1.5~2.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S1104、按比例加入上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研磨,得到远红外陶瓷粉。
S1105、将上述远红外陶瓷粉和PETG混合,在100℃~120℃干燥后,于260℃~280℃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功能母粒。
上述远红外功能母粒,将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钇、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和PETG复合,当一定能量的光照射到该远红外功能母粒时,二氧化钛产生的电子大部分被稀土元素锆和钇的外层价电子带所俘获,产生更多的空穴,而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等介质晶体材料的红外辐射特性在远红外短波范围主要与电子或电子-空穴有关。因此,电子-空穴浓度的增加,使该远红外功能母粒的远红外辐射加强。
其次,氧化锆和氧化钇中的锆离子和钇离子易引起上述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的晶格畸变,从而降低粒子振动的对称性,提高晶格振动活性,从而提高该远红外功能母粒的远红外辐射发射率。
此外,通过在二氧化钛/石墨烯粒子表面引入银纳米粒子,构建了具有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共振增强效应的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等离激元,使得该远红外功能母粒的许多光学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S120、将上述PET和远红外功能母粒按比例在100℃~120℃干燥脱水后,通过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纺丝,得到远红外聚酯纤维。
具体的,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为280℃~305℃,纺丝速度为1600m/min~2200m/min,拉伸速度为650m/min,牵伸倍数为2.8~3.2倍,侧吹风温度为20℃~25℃,送风相对湿度为50%~60%,风速为0.3m/s~0.4m/s,拉伸温度为65℃~75℃。
上述远红外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将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应用于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功能母粒中,不仅使得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发射强、频谱宽,而且还可释放负离子和辅助人体吸收的天然磁场能量,使该远红外聚酯纤维制成的成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功效,多种原石的结合对皮肤炎症、红肿和干燥等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的耐久性和耐水性性能。
而将氧化锆和氧化钇应用于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功能母粒中,起到催化激活作用,进一步增强低温远红外的辐射,改善远红外辐射波频与人体水分子激发所述远红外波频的匹配性,更适于人体的保健需求。
此外,将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应用于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功能母粒中,一方面石墨烯可进一步切断细菌的养分供给,从而增强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抗菌和抑菌性能,使得该远红外聚酯纤维对于大肠埃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由于自身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二维片层的结构特性,可有效增强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基于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共振效应,使得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负离子释放能力和远红外发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而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还可进一步降低该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表面电阻率,从而降低其比电阻,使该远红外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抗静电能力,抑制和减少了静电荷的产生。
综上所述,上述远红外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弹性回复性和高度的体积蓬松性,能够快速提高并维持纤维覆盖处的温度,同时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性能和远红外辐射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菌和抑菌性能和抗静电高辐射性能,特别适用于制备保健枕、保健被、护腕套、护膝套等保健用品,具有优异的保暖、保健、理疗的功效。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PET纤维的合成:将摩尔比为1:2.2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在催化剂醋酸锰作用下经高温缩聚而制成,特性粘数0.68。
(2)PETG纤维的合成:将摩尔比为1:1.8:0.3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缩聚而制成,特性粘数0.65。
(3)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Ag@TiO2/GO)粒子的制备:将适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加入到一定量的乙二醇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计量的AgN03,形成澄清透明溶液,并在搅拌的同时,将溶液缓慢升温至120℃,保温1h。溶液冷却后,用丙酮萃取,并离心(5000rpm)去除上清液。再用乙醇对剩余物进行离心(12000r/min)清洗2-3次。清洗后的产物分散在预先悬浮分散有石墨烯粉体(根据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的氨水乙醇溶液中,搅拌15min,滴加计量的钛酸异丙酯乙醇溶液,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24h。最后经离心清洗,将沉淀物在50℃加热去除溶剂得到纳米粉体(Ag@TiO2/GO)。
(4)远红外陶瓷粉的制备:将8份托马石、10份氧化钙、15份氧化硅、10份氧化铝混合均匀,在550℃马弗炉中煅烧1h,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500nm,然后加入0.6份氧化锆和0.3份氧化钇,在550℃马弗炉中煅烧2h,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500nm,最后加入0.3份Ag@TiO2/GO进一步研磨制成远红外陶瓷粉。
(5)远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将55.8份PETG、44.2份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100-120℃干燥后,于260℃~280℃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功能母粒。
(6)纺丝成型:将100份PET纤维和2份远红外功能母粒在100-120℃干燥脱水后,通过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纺丝,得到远红外聚酯纤维。其中,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为280-305℃,纺丝速度为1600-2200m/min,拉伸速度为650m/min,牵伸倍数为2.8-3.2倍,侧吹风温度为20-25℃,送风相对湿度为50-60%,风速为0.3-0.4m/s,拉伸温度为65-75℃。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例2中步骤(6)中远红外功能母粒为3份。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例3中步骤(6)中远红外功能母粒为4份。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制备的PET纤维直接纺织成品。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比例2中未添加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负离子远红外辐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
根据《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GBT 30127-2013》标准,纺织品的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有:远红外线波长范围应在5μm~14μm;远红外发射率应不低于0.88,且远红外辐射温升不低于1.4℃。
其中,远红外发射率是指试样与同温度标准黑体板在规定条件下的法向远红外辐射强度之比。
温升是指远红外辐射源以恒定辐照强度辐照试样一定时间后,测定试样测试面表面的温度升高值。
故,本申请通过测定远红外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和温升来表征纤维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其结果见表1。
表1
本申请采用测定吸光光度的方法来进行抗菌实验,采用的菌种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远红外聚酯纤维各5m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00倍等体积的培养液,调节培养液pH值为6.8~7.2,在125℃下高压蒸汽灭菌。每个锥形瓶中分别接种105CFU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振荡培养,分别于0min,60min,120min,240min,480min,720min,使用移液枪移取10μL菌悬液测其吸光度值,结果见表2。
表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将水各5m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中分别接种105CFU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振荡培养,分别于0min,60min,120min,240min,480min,720min,使用移液枪移取10μL菌悬液测其吸光度值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显示在该时间范围内,吸光度值均有明显增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远红外功能母粒,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由以下方法制备: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二醇中,加入硝酸银,得到混合液;
在搅拌的同时,将所述混合液缓慢升温至115℃~125℃,保温0.5~1.5小时,冷却后分离提纯,得到沉淀物;
将所述沉淀物分散在含有石墨烯粉体的氨水乙醇溶液中,滴加钛酸异丙酯乙醇溶液,避光条件下反应22~26小时,分离提纯,得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
将所述托马石、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硅混合,在500℃~700℃煅烧0.5~1.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加入所述氧化锆和氧化钇,在500℃~700℃煅烧1.5~2.5小时,冷却后研磨至微粒粒径为300nm~500nm;
加入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粒子,研磨,得到远红外陶瓷粉;
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混合,在100℃~120℃干燥后,于260℃~280℃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功能母粒。
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在远红外聚酯纤维中的应用。
6.一种远红外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0份;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 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红外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0份;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功能母粒 2~3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远红外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特性粘数为0.62~0.73。
9.一种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远红外功能母粒在100℃~120℃干燥脱水后,通过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纺丝,得到所述远红外聚酯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红外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为280℃~305℃,纺丝速度为1600m/min~2200m/min,拉伸速度为650m/min,牵伸倍数为2.8~3.2倍,侧吹风温度为20℃~25℃,送风相对湿度为50%~60%,风速为0.3m/s~0.4m/s,拉伸温度为65℃~75℃。
CN201811407393.2A 2018-08-14 2018-11-23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Pending CN109537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22227 2018-08-14
CN201810922222 2018-08-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7087A true CN109537087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7393.2A Pending CN109537087A (zh) 2018-08-14 2018-11-23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708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3745A (zh) * 2019-08-23 2019-10-25 温州大学 高强度的共混纺丝聚酯纤维及高强度服装材料
CN11139480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工艺
CN112064168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朱建余 一种发热抗起球面料
CN113174750A (zh) * 2021-04-21 2021-07-27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陶瓷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64518A (zh) * 2022-02-11 2022-03-11 江苏康溢臣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中药抗氧化营养护肤及远红外功能涤纶纤维制备方法
CN114540974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外蓄热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1825A (zh) * 2022-07-11 2022-10-11 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
CN117385498A (zh) * 2023-12-07 2024-01-12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稀土基高发射保暖理疗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85491A (zh) * 2023-12-07 2024-01-12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稀土基被动降温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8159A (zh) * 2006-07-24 2007-01-03 刘燕平 多功能纳米安全高效抑菌纤维
CN101307503A (zh) * 2008-06-03 2008-11-19 刘燕平 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4472542A (zh) * 2014-12-18 2015-04-01 中山大学 一种石墨烯/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07639A (zh) * 2016-08-10 2017-01-11 郑承国 3d打印弹性生物远红外抗菌防臭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8159A (zh) * 2006-07-24 2007-01-03 刘燕平 多功能纳米安全高效抑菌纤维
CN101307503A (zh) * 2008-06-03 2008-11-19 刘燕平 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4472542A (zh) * 2014-12-18 2015-04-01 中山大学 一种石墨烯/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07639A (zh) * 2016-08-10 2017-01-11 郑承国 3d打印弹性生物远红外抗菌防臭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行方: "《装修无忧》", 31 August 2007,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唐育民: "《染整生产疑难问题解答》", 31 March 2004,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徐怀平: "《远红外加热炉》", 30 April 1982, 河北人民出版社 *
胡兴文 等: ""石墨烯负离子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合成纤维》 *
郎东旭: "《高压电工实用技术问答》", 30 April 2010,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3745A (zh) * 2019-08-23 2019-10-25 温州大学 高强度的共混纺丝聚酯纤维及高强度服装材料
CN110373745B (zh) * 2019-08-23 2022-03-11 温州大学 高强度的共混纺丝聚酯纤维及高强度服装材料
CN11139480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工艺
CN112064168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朱建余 一种发热抗起球面料
CN112064168B (zh) * 2020-09-03 2021-12-24 戈枫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抗起球面料
CN113174750A (zh) * 2021-04-21 2021-07-27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陶瓷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64518A (zh) * 2022-02-11 2022-03-11 江苏康溢臣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中药抗氧化营养护肤及远红外功能涤纶纤维制备方法
CN114540974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外蓄热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1825A (zh) * 2022-07-11 2022-10-11 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
CN117385498A (zh) * 2023-12-07 2024-01-12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稀土基高发射保暖理疗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85491A (zh) * 2023-12-07 2024-01-12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稀土基被动降温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385491B (zh) * 2023-12-07 2024-03-08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稀土基被动降温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7087A (zh) 远红外功能母粒、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Verbič et al. Zinc oxide for functional textile coatings: Recent advances
CN107142546B (zh) 一种远红外、抗菌除螨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87359A (zh) 一种保健远红外负离子聚酯纤维
CN107083579A (zh) 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复合型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0835A (zh) 一种抗菌远红外保健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9610022A (zh) 远红外纳米材料、保暖抑菌远红外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应用
Mondal Nanomaterials for UV protective textiles
Zhang et al. In situ generation and deposition of nano-ZnO on cotton fabric by hyperbranched polymer for its functional finishing
CN107059156A (zh) 一种远红外聚酯纤维
Shim et al. Colora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using in situ and ex situ methods
Wang et al. Colorless silk/copper sulfide hybrid fiber and fabric with spontaneous heating property under sunlight
CN107418103A (zh) 一种粘附在防护服上的防电磁辐射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0479A (zh) 一种凹凸棒土-纳米银复合无机粉末及制备方法
CN102660799A (zh) 纳米ZrO2复合聚酯功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
CN102704143A (zh) 纳米ZrO2复合功能面料及制造与应用
Elmaaty et al. Multifunctional dyeing of wool fabrics using selenium nanoparticles
Xie et al. Ti-MOF-based biosafety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and long-life disinfection via synergistic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effects
CN103590135B (zh) 一种多用途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849A (zh) 红外多功能纤维及制造方法
CN106637486A (zh) 一种具有抗疲劳功能的胶原蛋白羊绒复合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02973B (zh) 一种用于保健护肩的远红外线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5624A (zh) 一种纺织物的多功能整理剂及其制备和后整理方法
CN102704142B (zh) 锆纳米复合功能天丝面料及其织造、染整工艺与应用
Asakereh et al. Extracting hazelnut green shell cellulose and electrospinning nanofibers doped with gelatin/nano sil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