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3681A - 箱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箱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3681A
CN109533681A CN201811100474.8A CN201811100474A CN109533681A CN 109533681 A CN109533681 A CN 109533681A CN 201811100474 A CN201811100474 A CN 201811100474A CN 109533681 A CN109533681 A CN 109533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end
sealing
door body
body portion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04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33681B (zh
Inventor
李中波
李翠
沈正如
刘海鹏
高扬
王程龙
侯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China Vehicle Tielong Pack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China Vehicle Tielong Pack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China Vehicle Tielong Pack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04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3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3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3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3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3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54Gates or closures
    • B65D90/64Gates or closures having multipart closure members, the parts being brought into closing position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n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12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8/00Large container
    • B65D2588/02Large container rigid
    • B65D2588/12Large container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65D2588/125Intermediate bulk container [IB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第一门体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第二门体部,第二门体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本发明的箱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箱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运输业的不断进步,干散货箱作为大宗散粒货物运输的主要承运工具,顶部设计有大的装货口,干散货箱的上装货口都比较大,防水盖采用两扇式设计,一个稍大些的盖,先关闭,一个稍小些的盖,后关闭,小盖压到大盖之上。现在结构的双盖均采用一侧与集装箱铰接,盖的两侧靠装货口的门沿限位,落下时利用盖胶条与门沿接触达到平衡,多次这样的碰撞之后防水盖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密封出现问题。
此外,由于防水盖进行了密封,两个防水盖相互搭接配合使用,目前结构多采用单级密封,即一个盖上设置有外边沿,另一个上有个向下的凹槽,内部加上橡胶垫,靠压紧式橡胶与边沿来密封,但该结构过于简单,而且胶条与门沿的配合为物理性的嵌入式结构,时间久了容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第一门体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第二门体部,第二门体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门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一主体部相连接,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一门体部的一侧具有第二承载面;其中,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一门体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主体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段体,第一段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支撑部与第一段体相连接;第二段体,第二段体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段体与第一门体部之间;其中,第二段体至少包括U形段体,U形段体与第一密封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门体部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二主体部相连接,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一承载面;其中,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二主体部的下方,第二支撑部压设在第一支撑部上;其中,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体。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为L形板或方形管,和/或第一支撑部为方形管。
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三承载面,第三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部具有第四承载面,第四承载面倾斜于第二承载面,第四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二门体部与本体部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三承载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第四承载面位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三承载面,第三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的延伸方向,第二门体部具有第四承载面,第四承载面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二门体部与本体部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三承载面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三承载面相对设置,第四承载面成对设置,两个第四承载面与两个第三承载面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本体部具有第五承载面,第五承载面与第三承载面相交,第五承载面与第三承载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其中,第二门体部具有与第五承载面相对设置的第六承载面,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五承载面与第六承载面之间。
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且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承载面用于承载第一门体部的压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承受第一门体部的所有压力。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二门体部安装在本体部上,然后将第一门体部安装在本体部上,此时,第一门体部的第一自由端需要直接压设在第二门体部的第一自由端上,由于第一密封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一密封部与第一承载面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门体部的重力由第二门体部的第二承载面承受,而第一密封部只是保证密封即可。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压设在第二承载面上,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与第二门体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承受第一门体部的所有压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箱体结构的第一门体部和第二门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箱体结构的第二门体部和本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箱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部;11、第三承载面;12、第五承载面;20、第一门体部;21、第一承载面;22、第二主体部;23、第二支撑部;30、第二门体部;31、第二承载面;32、第一主体部;321、第一段体;322、第二段体;33、第一支撑部;34、第四承载面;35、第六承载面;40、第一密封部;50、第二密封部;60、第一柔性体;7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5,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10,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体部20,第一门体部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21;第二门体部30,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31,第一承载面21用于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第一密封部40,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其中,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21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且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承载面31用于承载第一门体部20的压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的第一密封部40承受第一门体部20的所有压力。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二门体部30安装在本体部10上,然后将第一门体部20安装在本体部10上,此时,第一门体部20的第一自由端需要直接压设在第二门体部30的第一自由端上,由于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一密封部40与第一承载面21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门体部20的重力由第二门体部30的第二承载面31承受,而第一密封部40只是保证密封即可。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21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的第一密封部40承受第一门体部20的所有压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针对第二门体部30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门体部30包括:第一主体部32,第一主体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一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3与第一主体部32相连接,第一支撑部33朝向第一门体部20的一侧具有第二承载面31;其中,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第一门体部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体部30包由第一主体部32和第一支撑部33组成,其中,第一支撑部33与第一主体部32相连接。在具体组装时,第一主体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一支撑部33朝向第一门体部20的一侧具有第二承载面31,即第一支撑部33为承载件。为了防止第一密封部40受到压设,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第一门体部20之间。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33位于第一主体部3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3位于第一主体部32的下方,即第一密封部40位于第一支撑部33上的第二承载面31的上方。
针对第一主体部32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32包括:第一段体321,第一段体321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一支撑部33与第一段体321相连接;第二段体322,第二段体322与第一支撑部33相连接,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二段体322与第一门体部20之间;其中,第二段体322至少包括U形段体,U形段体与第一密封部40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2包括第一段体321和第二段体322,第一段体321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即第一段体321为主体部分。第一支撑部33与第一段体321相连接,第二段体322与第一支撑部33相连接,即第一段体321和第二段体322均位于第一支撑部33的上方,且均连接在第一支撑部33上。而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二段体322与第一门体部20之间,整体结构保证了第一密封部40只是保证密封效果即可,避免直接受到不必要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段体322包括U形段体和L形段体,L形段体与第一支撑部33相连接,U形段体与第一密封部40相接触,以此来保证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体321和第二段体3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段连接。
针对第一门体部20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门体部20包括:第二主体部22,第二主体部22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二支撑部23,第二支撑部23与第二主体部22相连接,第二支撑部23朝向第一支撑部33的一侧具有第一承载面21;其中,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第二主体部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部20由第二主体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组成,其中,第二支撑部23与第二主体部22相连接。在具体组装时,第二主体部22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部10上,第二支撑部23朝向第一支撑部33的一侧具有第一承载面21,即第二支撑部23用于压设在第一支撑部33上,而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第二主体部22之间,以此避开压力承载。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23位于第二主体部22的下方,第二支撑部23压设在第一支撑部33上;其中,第二支撑部23与第一支撑部33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体6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支撑部23与第一支撑部33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体60,可以避免第二支撑部23与第一支撑部33的刚性接触,而第一柔性体60可以为硅胶等材料。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23与第一主体部32间隔设置。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23为L形板或方形管,和/或第一支撑部33为方形管。
为了能够保证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的密封件可以不用直接承载,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部10具有第三承载面11,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31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部33具有第四承载面34,第四承载面34倾斜于第二承载面31,第四承载面34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11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50,第二密封部50位于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部33的第四承载面34压设在本体部10的第三承载面11上,而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门体部30和压设在第二门体部30上的第一门体部20的压力由第三承载面11承受,而位于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的第二密封部50只是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部33的第四承载面34压设在本体部10的第三承载面11上,也可以解决箱体结构刚度不足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密封部50与第四承载面34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3具有第四承载面34,即第一支撑部33的两端用于压设在本体部10上,第一支撑部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本体部10的两个侧边,本体部10的两个侧边可以表示为本体部10的第三承载面11。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33朝向第三承载面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70,第四承载面34位于支撑板7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3为方形管,而第四承载面34可以理解为在方形管两端切出一个斜面,而支撑板70设置在斜面上,此斜面即为第四承载面34。
为了能够保证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的密封件可以不用之间承载,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部10具有第三承载面11,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承载面31的延伸方向,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四承载面34,第四承载面34用于压设在第三承载面11上,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50,第二密封部50设置在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其中,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门体部30的第四承载面34压设在本体部10的第三承载面11上,而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门体部30和压设在第二门体部30上的第一门体部20的压力由第三承载面11承受,而位于第二门体部30与本体部10之间的第二密封部50只是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体部30的第四承载面34可以为第二门体部30的两个侧边,即第四承载面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二者可靠配合。第二门体部30的第四承载面34也可以是第一支撑部33上的面,即第一支撑部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第三承载面11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三承载面11相对设置,第四承载面34成对设置,两个第四承载面34与两个第三承载面11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优选地,本体部10具有第五承载面12,第五承载面12与第三承载面11相交,第五承载面12与第三承载面1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其中,第二门体部30具有与第五承载面12相对设置的第六承载面35,第二密封部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五承载面12与第六承载面3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承载面11与第四承载面34之间设置有第二柔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部20和/或第二门体部3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40。
本发明的箱体结构为集装箱,如图5所示,包括2扇独立的防水盖结构(第一门体部20和第二门体部30),其中,一扇较大(第二门体部30),采用周圈为折压梁结构,顶部为波纹薄板,位于两防水盖连接位置的横梁为主梁(第一支撑部33),采用矩形管结构,另一端通过折页与箱顶铰接。另一扇较小(第一门体部20),采用采用周圈为折压梁结构,顶部为波纹薄板,位于两防水盖连接位置的横梁为主梁(第二支撑部23),采用U型折压梁或L型折压梁,另一端通过折页与箱顶铰接。
对于两扇防水盖,工作时,先关闭大的一扇,此时大盖的主梁搭接与门口的纵向梁上,起到限位作用,周圈的胶条(第一密封部40)通过尺寸控制,与门沿接触密封但不受野蛮挤压。再关闭小的一扇,小盖的主梁直接搭接于大盖的主梁上,起到限位作用,周圈的胶条通过尺寸控制,与门沿接触密封但不受野蛮挤压,两扇防水盖连接位置的结构如图,主梁间搭接,胶条密封。
此结构中各盖主梁的设计,可有效保证防水盖在横向刚度,不发生变形,另采用了新型的密封胶条,密封型式由原来单一的顶密封,延伸为顶与侧双层密封。因为提高了两防水盖的整体刚度及限位处的优化,两顶盖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可减少原顶盖中内部锁闭的方式,改用两扇盖间相互锁闭,这样可有效减少零配件的使用,节约成本。经过结构调整,防水盖的工作原来更加合理,以主要梁件限位配合,避免不必要的磕碰,提高刚度,增加密封性能。有效解决既有结构刚度不足,容易变形,密封不严,易产生货损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之一在于:采用了主梁结构+密封结构的新的工作原理,主梁主要是承载限位,密封结构保证可靠性。需要保护的是此种两扇盖的搭接型式,进而保护大盖与门口的那种搭接,这也是结构中保证刚度的主要设计点,新的密封胶条型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21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且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二承载面31用于承载第一门体部20的压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的第一密封部40承受第一门体部20的所有压力。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二门体部30安装在本体部10上,然后将第一门体部20安装在本体部10上,此时,第一门体部20的第一自由端需要直接压设在第二门体部30的第一自由端上,由于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即第一密封部40与第一承载面21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门体部20的重力由第二门体部30的第二承载面31承受,而第一密封部40只是保证密封即可。本发明的箱体结构通过将第一承载面21压设在第二承载面31上,可以避免第一门体部20与第二门体部30之间的第一密封部40承受第一门体部20的所有压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的胶条容易失效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箱体结构,包括本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门体部(20),所述第一门体部(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一自由端具有第一承载面(21);
第二门体部(30),所述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第二承载面(31),所述第一承载面(21)用于压设在所述第二承载面(31)上;
第一密封部(40),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部(20)与所述第二门体部(3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体部(30)包括:
第一主体部(32),所述第一主体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
第一支撑部(33),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33)朝向所述第一门体部(20)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承载面(31);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所述第一门体部(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3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32)包括:
第一段体(321),所述第一段体(3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与所述第一段体(321)相连接;
第二段体(322),所述第二段体(32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3)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第二段体(322)与所述第一门体部(20)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段体(322)至少包括U形段体,所述U形段体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0)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部(20)包括:
第二主体部(22),所述第二主体部(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上;
第二支撑部(23),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2)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3)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33)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承载面(21);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3)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部(23)压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上;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3)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体(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部(23)为L形板或方形管,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部(33)为方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具有第三承载面(11),所述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承载面(3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33)具有第四承载面(34),所述第四承载面(34)倾斜于所述第二承载面(31),所述第四承载面(34)用于压设在所述第三承载面(11)上,所述箱体结构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50),所述第二密封部(50)位于所述第二门体部(30)与所述本体部(10)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3)朝向所述第三承载面(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70),所述第四承载面(34)位于所述支撑板(7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具有第三承载面(11),所述第三承载面(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承载面(3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门体部(30)具有第四承载面(34),所述第四承载面(34)用于压设在所述第三承载面(11)上,所述箱体结构还包括:
第二密封部(50),所述第二密封部(50)设置在所述第二门体部(30)与所述本体部(10)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5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承载面(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面(11)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承载面(1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承载面(34)成对设置,两个所述第四承载面(34)与两个所述第三承载面(11)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具有第五承载面(12),所述第五承载面(12)与所述第三承载面(11)相交,所述第五承载面(12)与所述第三承载面(1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钝角;其中,所述第二门体部(30)具有与所述第五承载面(12)相对设置的第六承载面(35),所述第二密封部(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五承载面(12)与所述第六承载面(35)之间。
CN201811100474.8A 2018-09-20 2018-09-20 箱体结构 Active CN109533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474.8A CN109533681B (zh) 2018-09-20 2018-09-20 箱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474.8A CN109533681B (zh) 2018-09-20 2018-09-20 箱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3681A true CN109533681A (zh) 2019-03-29
CN109533681B CN109533681B (zh) 2020-05-15

Family

ID=6583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0474.8A Active CN109533681B (zh) 2018-09-20 2018-09-20 箱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36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07538B2 (en) * 1987-08-13 1991-03-07 Sea Containers Ltd. Container door
CN2806377Y (zh) * 2005-01-24 2006-08-1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货集装箱的顶盖
CN203111871U (zh) * 2012-12-26 2013-08-07 大连中集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硬顶开顶箱
CN104071302A (zh) * 2014-07-05 2014-10-01 江苏凤凰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舱口盖安装结构
CN207482598U (zh) * 2017-09-26 2018-06-12 朱友富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密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07538B2 (en) * 1987-08-13 1991-03-07 Sea Containers Ltd. Container door
CN2806377Y (zh) * 2005-01-24 2006-08-1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货集装箱的顶盖
CN203111871U (zh) * 2012-12-26 2013-08-07 大连中集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硬顶开顶箱
CN104071302A (zh) * 2014-07-05 2014-10-01 江苏凤凰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舱口盖安装结构
CN207482598U (zh) * 2017-09-26 2018-06-12 朱友富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密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3681B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03414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7826208B2 (en) Case structure for computer device
CN108235569B (zh) 一种电路板拼板
EP3686713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50055036A (ko) 다층 단열 유리판용 스페이서
JP2023533335A (ja) 車両及びその電池パック
CN109533681A (zh) 箱体结构
TWI463511B (zh) 具有反干擾保護裝置之按鈕開關
CN201385838Y (zh) 密封盒
CN208040237U (zh) 自锁式设备维护窗
CN208264375U (zh) 防撞机构及agv小车
CN101777211B (zh) 一种具有刷卡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7554967B (zh) 锁扣结构及偏光板运转盒
EP4312327A1 (en) Hanging assembly
KR200347425Y1 (ko) 풍지판
CN111524745B (zh) 一种开关保护箱
CN217846329U (zh) 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
CN218816133U (zh) 一种密封条及门板密封结构
CN208994355U (zh) 一种集装箱门体组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CN216750099U (zh) 电池箱
CN209221703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及其用于布袋除尘器的密封条
CN210349698U (zh) 压力控制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2866567U (zh) 密封防水门
CN207910302U (zh) 调试口盖开启机构和继电保护设备的机箱
CN206719997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内外一体化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2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52 No. 19, Guangyuan street, Lush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