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9930B -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9930B
CN109529930B CN201811294337.2A CN201811294337A CN109529930B CN 109529930 B CN109529930 B CN 109529930B CN 201811294337 A CN201811294337 A CN 201811294337A CN 109529930 B CN109529930 B CN 109529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omatic amine
reaction
catalyst
unsubstituted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4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9930A (zh
Inventor
赵继阳
乐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294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9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9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99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5678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1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9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9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03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 C07F7/081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 C07F7/0812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comprising a heterocyclic 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4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 B01J31/143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of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03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 C07F7/0825Preparations of compounds not comprising Si-Si or Si-cyano linkages
    • C07F7/0827Syntheses with formation of a Si-C bo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40Substitution reactions at carbon centres, e.g. C-C or C-X, i.e. carbon-hetero atom, cross-coupling, C-H activation or ring-opening reactions
    • B01J2231/42Catalytic cross-coupling, i.e. connection of previously not connected C-atoms or C- and X-atoms without rearrangement
    • B01J2231/4277C-X Cross-coupling, e.g. nucleophilic aromatic amination, alkoxylation or analogu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为合成硅基化芳香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催化剂。铝元素含量丰富、价格低廉,以Al(C6F5)3作为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硅基化芳香胺的合成成本。同时,由于铝元素毒性低,合成过程环境友好性提高,合成的硅基化芳香胺适于应用于光电、医药等领域,并且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Al(C6F5)3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制得的硅基化芳香胺的产率高。此外,以Al(C6F5)3作为催化剂不需要使用氢受体,并且硅基化反应唯一发生于芳香胺对位的C‑H键,简化了产物的后处理过程,反应的选择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硅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在有机电子与光子学、制药、分子与材料合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研究发现,以四苯基硅烷取代基修饰的Ir(ppy)3配合物表现出更优异的溶解性和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因此,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引入芳香基硅烷对器件的加工性能和发光性能具有改善效果;而以硅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为核心得到的载流子传输材料,也展现出更加优异的电子或空穴的传输性能。在制药领域,硅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变化多样的空间结构和取代方式,为设计、控制药物分子的稳定性、溶解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提供了多种可能;此外,含硅分子的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为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可能性,因此具有重要的药物学应用前景。硅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目前,合成硅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氢硅烷参与下,催化芳香族化合物的C-H键发生硅烷基化反应,释放H2。迄今为止,已报道有在过量氢受体存在下,以多种过渡金属催化芳香胺与氢硅烷之间C-H键的硅基化反应。例如Co、Rh、Ir、Ru、Os、Pd和Pt等催化剂,已被报道用于硅基化芳香胺的合成。但是,过渡金属价格昂贵且毒性强,不仅增加了硅基化芳香胺的合成成本,催化剂随反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此外,合成产物中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残留会对产物性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在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容易因过渡金属残留造成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效率降低;而过渡金属离子的残留也限制了产物在药物合成等对安全性具有严格要求的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催化芳香胺化合物硅基化的催化剂存在价格昂贵、毒性高,导致硅基化芳香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降低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包括以下步骤:以芳香胺和氢硅烷为原料,在Al(C6F5)3的催化下,芳香胺对位的C-H键发生硅基化反应,生成硅基化芳香胺和H2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包括以下步骤:式(I)所示的芳香胺,与式(II)所示的氢硅烷,在Al(C6F5)3的催化下,生成式(III)所示的硅基化芳香胺和H2
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21
其中,R1、R2彼此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的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30的芳基,或者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31
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4-C7的杂环;
R3~R6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酯基、酰胺基、醛基、氰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3的烷氧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30的芳基;
R7~R9彼此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的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3的烷氧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12的芳基。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应用,R1、R2彼此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苯甲基、苯基,或者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32
形成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33
R3~R6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甲氧基、甲基或苯基;
R7~R9彼此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甲氧基、异丙基、正丁基或苯基。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为6-12小时。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芳香胺与所述氢硅烷的摩尔比为1:1-1:4。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Al(C6F5)3的加入量是所述芳香胺摩尔质量的10%-50%。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溶剂选自氯苯、苯、甲苯、间二甲苯、均三甲苯、二乙二醇二甲醚和1,4-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上述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完成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稀释,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的有机相液体纯化后,得到硅基化芳香胺。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应用,使用乙酸乙酯稀释所述混合溶液,使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所述浓缩的有机相液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为合成硅基化芳香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催化剂。以Al(C6F5)3催化芳香胺与氢硅烷反应,不需要使用氢受体,有效减少了反应所需添加物,有利于简化反应结束的后处理过程。
Al(C6F5)3在地壳中的含量丰富,约占8%,因此制备Al(C6F5)3催化剂的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能够有效降低合成硅基化芳香胺化合物的合成成本。此外,铝元素是对人体毒性低的低毒元素,以Al(C6F5)3代替传统毒性高的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使硅基化反应的环境友好性显著提高、减轻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适于在制药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应用、推广,并且能够避免在光电领域由于过渡金属离子残留造成的器件性能降低。此外,Al(C6F5)3的负氢亲核势为-70.2kcal/mol,具有强路易斯酸性,其亲氧性强,作为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能够显著提高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产率。
2.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是在Al(C6F5)3的催化下,芳香胺对位的C-H键发生硅基化反应。在利用Al(C6F5)3作为催化剂时,硅基化反应唯一地发生在芳香胺对位的C-H键,使芳香胺对位的C-H键官能化形成C-Si键。同时,在以Al(C6F5)3作为催化剂时,对原料物质芳香胺或氢硅烷中高活性的分子键(例如,Si-Cl键)具有高的兼容性,在催化芳香胺对位C-H键硅基化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破坏芳香胺或氢硅烷中高活性的分子键,有利于通过高活性的分子键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合成反应。
3.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由式(I)所示的芳香胺,与式(II)所示的氢硅烷,在Al(C6F5)3的催化下,生成式(III)所示的硅基化芳香胺和H2。由于催化剂Al(C6F5)3具有高的选择性,唯一性地催化芳香胺对位C-H键硅基化,并能保留原料分子中高活性的分子键。因此,以Al(C6F5)3作为催化剂,允许多取代基选择的不同结构的芳香胺以及氢硅烷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多结构类型选择的硅基化芳香胺,扩大了合成的硅基化芳香胺的范围。
4.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为6-12小时。以Al(C6F5)3作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步骤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通过进一步调节芳香胺与氢硅烷的质量比,以及Al(C6F5)3的加入量,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Al(C6F5)3催化的硅基化反应的催化效率,使得到的硅基化芳香胺的产率达到90%以上。
5.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具有多种可选择的反应溶剂,在氯苯、苯、甲苯、间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内均可实现Al(C6F5)3高选择性和高催化活性,得到唯一位置的C-H键硅基化的芳香胺。
6.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将反应完成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稀释,浓缩有机相液体,然后进行纯化处理,进一步提高反应制备的硅基化芳香胺的纯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碳核磁谱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备的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的氢核磁谱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备的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的碳核磁谱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备的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备的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的碳核磁谱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制备的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的氢核磁谱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制备的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的碳核磁谱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制备的(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制备的(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碳核磁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Al(C6F5)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3.00克B(C6F5)3加入到10mL甲苯和30mL己烯的混合溶剂中,取3.00mL的Al(CH3)3溶液,Al(CH3)3溶液是摩尔浓度为2.0M的己烷溶液。将Al(CH3)3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到反应器中,与B(C6F5)3溶液混合得到混合物。
(2)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分钟后开始沉淀,产生结晶固体。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过滤。
(3)将收集的结晶固体用己烯洗涤,真空干燥,得到产物1.98g。在-35℃下缓慢冷却滤液得到额外的1.20g的产物,将该产物己烷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Al(C6F5)3的总产物为3.18g,总收率为95.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其中,硅基化芳香胺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反应过程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Al(C6F5)3作为催化剂,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81
(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Al(C6F5)3(10.6mg,0.02mmol)和2mL苯混合后加入到20mL的史莱克反应管(Schlenk管)中;然后向反应管中加入式(I-1)所示的芳香胺(N,N-二甲基苯胺,24.2mg,0.20mmol)和式(II-1)所示氢硅烷(Ph2SiH2,73.6mg,0.40mmol)。
(2)取出Schlenk管,在100℃的油浴环境下磁力搅拌6h。
(3)反应完成后,将Schlenk管内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用10ml乙酸乙酯稀释混合溶液,然后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后的有机相通过硅胶柱层析,使用己烷与二氯甲烷以4:1的体积比混合形成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纯化后的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无色液体,共55.8mg,产率为92.2%,利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如图1所示,碳核磁谱图如图2所示;核磁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500MHz,CDCl3):δ=2.96(s,6H),5.43(s,1H),6.73(d,J=8.5Hz,2H),7.33-7.44(m,8H),7.58(d,J=6.5Hz,4H)ppm.13C NMR(126MHz,CDCl3):δ=40.1,111.9,117.6,127.9,129.5,134.5,135.8,136.9,151.5pp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其中,硅基化芳香胺为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反应过程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Al(C6F5)3作为催化剂,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091
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Al(C6F5)3(21.2mg,0.04mmol)和2mL甲苯混合后加入到20mL的史莱克反应管(Schlenk管)中;然后向反应管中加入式(I-1)所示的芳香胺(N,N-二甲基苯胺,24.2mg,0.20mmol)和式(II-2)所示氢硅烷(97.6mg,0.80mmol)。
(2)取出Schlenk管,在80℃的油浴环境下磁力搅拌6h。
(3)反应完成后,将Schlenk管内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用10ml乙酸乙酯稀释混合溶液,然后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后的有机相通过硅胶柱层析,使用己烷与二氯甲烷以4:1的体积比混合形成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纯化后的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无色液体,共44.8mg,产率为93.1%,利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为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二甲基-[4-(甲基-苯基-硅烷基)苯基]-胺的氢核磁谱图如图3所示,碳核磁谱图如图4所示;核磁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500MHz,CDCl3):δ=0.57(d,J=4.0Hz,3H),2.94(s,6H),4.91(q,J=3.5Hz,1H),6.72(d,J=8.0Hz,2H),7.33-7.35(m,3H),7.41(d,J=8.5Hz,2H),7.55(d,J=7.0Hz,2H)ppm.13C NMR(126MHz,CDCl3):δ=-4.7,40.1,112.0,119.8,127.8,129.2,134.8,135.9,136.5,151.3pp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其中,硅基化芳香胺为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反应过程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Al(C6F5)3作为催化剂,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101
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Al(C6F5)3(10.6mg,0.02mmol)和2mL甲苯混合后加入到20mL的史莱克反应管(Schlenk管)中;然后向反应管中加入式(I-2)所示的芳香胺(39.4mg,0.20mmol)和式(II-1)所示氢硅烷(Ph2SiH2,73.6mg,0.40mmol)。
(2)取出Schlenk管,在60℃的油浴环境下磁力搅拌12h。
(3)反应完成后,将Schlenk管内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用10ml乙酸乙酯稀释混合溶液,然后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后的有机相通过硅胶柱层析,使用己烷与二氯甲烷以4:1的体积比混合形成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纯化后的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无色液体,共68.1mg,产率为89.8%,利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为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如图5所示,碳核磁谱图如图6所示;核磁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500MHz,CDCl3):δ=3.03(s,3H),4.53(s,2H),5.42(s,1H),6.74(d,J=8.5Hz,2H),7.20-7.24(m,3H),7.28-7.41(m,10H),7.57(d,J=6.5Hz,4H)ppm.13C NMR(126MHz,CDCl3):δ=38.3,56.1,111.8,117.8,126.6,126.9,127.9,128.6,129.5,134.5,135.8,137.0,138.7,150.7pp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其中,硅基化芳香胺为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反应过程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Al(C6F5)3作为催化剂,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111
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Al(C6F5)3(53mg,0.1mmol)和2mL氯苯混合后加入到20mL的史莱克反应管(Schlenk管)中;然后向反应管中加入式(I-3)所示的芳香胺(32.2mg,0.20mmol)和式(II-1)所示氢硅烷(Ph2SiH2,36.8mg,0.20mmol)。
(2)取出Schlenk管,在80℃的油浴环境下磁力搅拌8h。
(3)反应完成后,将Schlenk管内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用10ml乙酸乙酯稀释混合溶液,然后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后的有机相通过硅胶柱层析,使用己烷与二氯甲烷以4:1的体积比混合形成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纯化后的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无色液体,共64.3mg,产率为93.7%,利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为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1-(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哌啶的氢核磁谱图如图7所示,碳核磁谱图如图8所示;核磁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500MHz,CDCl3):δ=1.55-1.59(m,2H),1.64-1.68(m,4H),3.20(t,J=5.5Hz,4H),5.43(s,1H),6.90(d,J=8.5Hz,2H),7.32-7.38(m,6H),7.43(d,J=8.5Hz,2H),7.57(d,J=7.0Hz,4H)ppm.13C NMR(126MHz,CDCl3):δ=24.3,25.6,49.5,115.2,120.5,127.9,129.5,134.3,135.7,136.9,152.9pp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其中,硅基化芳香胺为(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反应过程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Al(C6F5)3作为催化剂,制备硅基化芳香胺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49736210000121
(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Al(C6F5)3(10.6mg,0.02mmol)和2mL苯混合后加入到20mL的史莱克反应管(Schlenk管)中;然后向反应管中加入式(I-4)所示的芳香胺(31.0mg,0.20mmol)和式(II-1)所示氢硅烷(Ph2SiH2,73.6mg,0.40mmol)。
(2)取出Schlenk管,在100℃的油浴环境下磁力搅拌6h。
(3)反应完成后,将Schlenk管内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用10ml乙酸乙酯稀释混合溶液,然后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后的有机相通过硅胶柱层析,使用己烷与二氯甲烷以4:1的体积比混合形成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纯化后的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无色液体,共63.0mg,产率为93.4%,利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为(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3-氯-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氢核磁谱图如图9所示,碳核磁谱图如图10所示;核磁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500MHz,CDCl3):δ=2.95(s,6H),5.55(s,1H),6.52(d,J=8.5Hz,1H),6.72(s,1H),7.14(d,J=8.5Hz,1H),7.34-7.41(m,6H),7.57(d,J=7.0Hz,4H)ppm.13C NMR(126MHz,CDCl3):δ=40.0,110.0,112.5,117.1,127.9,129.5,133.7,135.8,138.8,142.8,152.8pp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提供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反应过程使用B(C6F5)3作为催化剂,反应得到的(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二甲基-胺的产率为7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硅基化芳香胺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提供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反应过程使用B(C6F5)3作为催化剂,反应得到的苄基-(4-二苯基硅烷基-苯基)-甲基-胺的产率为47%。
由对比例1和对比例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Al(C6F5)3由于其亲氧性强、是一种负氢亲核势为-70.2kcal/mol的强路易斯酸,在应用于催化芳香胺的硅基化反应时,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现有催化剂,制备得到的硅基化芳香胺产物的产率提高。此外,由于铝元素含量广、毒性低,有利于降低硅基化芳香胺的合成成本,提高反应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合成的硅基化芳香胺毒性低,适于应用于光电、制药等领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催化剂Al(C6F5)3具有高的选择性,唯一性地催化芳香胺对位C-H键硅基化,并能保留原料分子中高活性的分子键,扩大了原料芳香胺和氢硅烷可以选择的结构类型,增加了合成硅基化芳香胺的产物种类。反应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氢受体,简化了反应后产物的后处理过程。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Al(C6F5)3作为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所述芳香胺的结构式为:
Figure 307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R1、R2彼此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的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30的芳基,或者
Figure 825537DEST_PATH_IMAGE002
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4-C7的杂环;
R3~R6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酯基、酰胺基、醛基、氰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3的烷氧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30的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化反应包括以下步骤:以芳香胺和氢硅烷为原料,在Al(C6F5)3的催化下,芳香胺对位的C-H键发生硅基化反应,生成硅基化芳香胺和H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化反应包括以下步骤:式(I)所示的芳香胺,与式(II)所示的氢硅烷,在Al(C6F5)3的催化下,经偶联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硅基化芳香胺和H2
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154887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R7~R9彼此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6的烷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C3的烷氧基,或者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6-C12的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R2彼此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苯甲基、苯基,或者
Figure 353787DEST_PATH_IMAGE002
形成
Figure 22666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78346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832676DEST_PATH_IMAGE006
R3~R6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甲氧基、甲基或苯基;
R7~R9彼此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甲氧基、异丙基、正丁基或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为6-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胺与所述氢硅烷的摩尔比为1: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Al(C6F5)3的加入量是所述芳香胺摩尔质量的10%-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化反应的反应溶剂选自氯苯、苯、甲苯、间二甲苯、均三甲苯、二乙二醇二甲醚和1,4-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化反应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完成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稀释,浓缩有机相液体,将浓缩的有机相液体纯化后,得到硅基化芳香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乙酸乙酯稀释所述混合溶液,使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所述浓缩的有机相液体。
CN201811294337.2A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Active CN109529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4337.2A CN109529930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PCT/CN2019/105678 WO2020088119A1 (zh) 2018-10-31 2019-09-12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4337.2A CN109529930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9930A CN109529930A (zh) 2019-03-29
CN109529930B true CN109529930B (zh) 2020-09-22

Family

ID=6584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4337.2A Active CN109529930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9930B (zh)
WO (1) WO20200881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9930B (zh) * 2018-10-31 2020-09-22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CN114671904A (zh) * 2022-04-22 2022-06-28 吉林大学 一种硅代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0326A (zh) * 2004-07-02 2007-08-0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官能化的硅化合物
CN109529930B (zh) * 2018-10-31 2020-09-22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9930A (zh) 2019-03-29
WO2020088119A1 (zh)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1145B (zh) 一种利用可见光催化制备2-碘戊-2-烯-1,4-二酮衍生物的方法
CN109206384B (zh) 基于吩噻嗪衍生物的室温磷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29930B (zh) 一种用于芳香胺硅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CN114920775B (zh) 一种轴手性双吲哚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1995635A (zh) 壳聚糖负载铜膜材料催化制备有机硅化合物的方法
CN114539198A (zh) 一种含有(异)色满结构的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646964A (zh) 一种碱催化的合成2h-吡喃-2-酮衍生物新方法
CN110078749B (zh) 3a,3a′-双呋喃[2,3-b]吲哚啉类化合物、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9369515B (zh) 一种不饱和双键取代的碳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2958154A (zh) 硅氨基稀土化合物在催化靛红化合物和环丙烯酮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
CN108440549B (zh) 螺环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JP5232989B2 (ja) 光学活性2,6−ビスアミノメチルピリジン誘導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7954966B (zh) 一种Sc(III)催化合成2,3-二取代-4H-苯并吡喃的制备方法
CN115417799B (zh) 一种硫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989A (zh) 一种草酰苯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2250533B (zh) (s)-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胺的合成方法
CN113121402B (zh) 一种利用金配合物制备3-炔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
JP2004196710A (ja) 配位子及び不斉触媒
CN114874244B (zh) 一种芳基硼酸酯或烷基硼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JP5678438B2 (ja) ピ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5304557B (zh) 一种烯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82268B (zh) 手性苯并吗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0767B (zh) 一种甲基胺的制备方法
CN108484673B (zh) 席夫碱Mn配合物、制备及其在催化烯烃环氧化中的应用
CN109232622B (zh) 2,6-二异丙基苯胺基锂在催化亚胺和硼烷硼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Jiyang

Inventor after: Yue Zhen

Inventor before: Yue Zhen

Inventor before: Zhao Jiy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