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9414B -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9414B
CN109519414B CN201811364488.0A CN201811364488A CN109519414B CN 109519414 B CN109519414 B CN 109519414B CN 201811364488 A CN201811364488 A CN 201811364488A CN 109519414 B CN109519414 B CN 109519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ructure
gravity
shaft section
suppor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44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9414A (zh
Inventor
欧阳鑫望
徐豪
陈健
李宏波
钟瑞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3644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9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94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3099 priority patent/WO20200984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9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9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4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2Balancing of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means of rotor construction or layout, e.g.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blades or v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该转子结构包括:转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以及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至少一个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和/或所述第二轴段;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轴段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轴段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轴段的长度,以调节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使得转子结构的重心位置位于一个较佳的区间,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受力合理,这样转子结构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保证转子结构的动态性能好,提高转子结构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在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中,一般由转轴、叶轮及其紧固件、齿轮、支撑轴承组成,转子作为高速旋转的运动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上齿轮进行高速转动,从而利用叶轮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对冷媒进行做功,最终实现对冷媒的压缩功能。
一般情况下,离心压缩机的转子由两个轴承支撑起来,齿轮位于转轴上,叶轮安装在转子的悬臂段上。对于单级压缩来说,只有一个叶轮,安装在悬臂段的一侧;对于双级压缩来说,有两个叶轮,目前常用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两叶轮安装在同一侧的悬臂段上,另一种两个叶轮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悬臂段上;对于三级压缩或更多压缩级数来说,叶轮在两侧悬臂段的布置方式就存在更多的选择了。无论是哪种方式,对转子动态性能的影响均体现为悬臂段的重量和长度两个关键因素,最终则体现为整个转子的重心位置。
当悬臂段长度和重量越小时,整个转子就可以获得越高的临界转速,即发生失稳的转速距离工作转速越远,转子的动态性能越好,这样,整个转子乃至整个离心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就越高。
但,如果转子的悬臂段太长或者太重,转子的临界转速会偏低并接近于工作转速,较为容易发生失稳的现象,可靠性较低。而且,离心压缩机在一些极限工况下,特别是小负荷工况,如IPLV25%、低压差等工况下时,转子的刚性很差,若转子自身结构上具有的动态性能不佳,则很容易出现失稳现象。即转子在极限工况下会一直工作在共振点上,而此时的振幅是最大的,同时也是失控的,当振幅超过安全范围时,转子可能与内部静止的零件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转子存在失稳现象导致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失稳的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子结构,包括:
转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以及
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至少一个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和/或所述第二轴段;
其中,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1~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1~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3~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设于所述第一轴段及所述第二轴段,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4~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8~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段上所述叶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叶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一种转子结构的重心调节方法,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转轴、支撑组件及叶轮组件,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至少一个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和/或所述第二轴段,所述重心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整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和所述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处于预设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间为0.1~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预设区间为0.1~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间为0.3~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长度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数量为两个,并分设于所述第一轴段及所述第二轴段,所述预设区间为0.4~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间为0.8~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二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长度不变;
增加所述第三轴段的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的重心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不变,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一种离心压缩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转子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以调节转子结构的重心,使得转子结构的重心到第一支撑件的距离与转子结构的重心到第二支撑件的距离之比为0.1~1.6,进而使得转子结构的重心位置位于一个较佳的区间,保证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受力合理。这样,转子结构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有效的解决目前转子存在失稳现象导致的可靠性低的问题,保证转子结构的动态性能好,提高转子结构工作的可靠性。并且,在各个工况、包括小负荷的极限工况下,转子结构可以获得很高的临界转速、良好的刚性与稳定性,确保离心压缩机运行在可靠的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使转子的最高运行转速得到提升,扩宽运行转速区间,提高离心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子结构动态仿真模型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子结构动态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转子结构动态仿真模型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转子结构动态仿真结果示意图。
其中:
100-转子结构;
110-转轴;
120-支撑组件;121-第一支撑件;122-第二支撑件;
130-叶轮;
140-传动齿轮;
150-紧固件;
A-重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和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100。该转子结构100应用于离心压缩机中,以实现离心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保证离心压缩机平稳运行。本发明的转子结构100可以控制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以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位于一个最佳的区间,使得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受力合理,这样,转子结构100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保证转子结构100的动态性能好,进而可以保证各个工况、包括小负荷的极限工况下,转子结构100可以获得很高的临界转速、良好的刚性与稳定性,确保离心压缩机运行在可靠的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使转子的最高运行转速得到提升,扩宽运行转速区间,提高离心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转子结构100包括转轴110、支撑组件120以及叶轮组件。支撑组件120以及叶轮组件均设置于转轴110上。转子结构100运行时,转轴110高速转动,支撑组件120用于支撑转轴110,不随转轴110转动。叶轮组件设置于转轴110的前端和/或后端。可以理解的,这里的前端与后端是指转轴110按照图1与图4所示方向放置时,前方为转轴110的前端,后方为转轴110的后端。叶轮组件只设置于转轴110的前端或后端时,即叶轮组件设置于转轴110的单侧,转子结构100为单悬臂结构。叶轮组件分设于转轴110的前端和后端时,即叶轮组件设置于转轴110的两侧,转子结构100为双悬臂结构。
具体的,转轴110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支撑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撑件121及第二支撑件122,第一支撑件121设置于第一轴段,第二支撑件122设置于第二轴段。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130,至少一个叶轮130设置于第一轴段和/或第二轴段。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以调节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
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可用于安装叶轮组件的叶轮130。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段为转轴110的前端,第二轴段为转轴110的后端。相应的,叶轮130可以只安装于第一轴段上,可以只安装于第二轴段上,还可以分别安装于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上。第三轴段用于安装转子结构100的其他结构部件。示例的,转子结构100还包括传动齿轮140,传动齿轮140固定安装于转轴110上。传动齿轮140由其他动力装置如电机与主动齿轮驱动时,传动齿轮140可带动转轴110转动。
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通过转轴110及其上零件的结构与位置调整。具体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受到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的长度的影响。通过调整转轴110各轴段的长度,可以调节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这样可以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合理区间,以使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受力合理,保证转子结构100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可以具有临界转速高等优点,即动态性能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对转子结构100模态振型进行仿真模拟,以获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在不同位置的动态性能。而且,转轴110上叶轮130重量为分析软件根据第一轴段或第二轴段的长度与直径相关,其与轴段的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轴段的长度增加,其上承载的重量也相应增加。这样,通过调整轴段的长度即可调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无需考虑轴段上承载重量对转子重心A的影响,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处于合理的区间。
记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轴段为第三轴段。相应的,第一支撑件121安装于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连接处。第二支撑件122安装于第二轴段与第三轴段的连接处。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具有一定的长度,需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的支撑中点计算。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件121的支撑中点到第一轴段的远离第三轴段一端为第一轴段的长度,第二支撑件122的支撑中点到第二轴段的远离第三轴段一端为第二轴段的长度,第一支撑件121的支撑中点到第二支撑件122的支撑中点为第三轴段的长度,即为轴承跨距。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轴承跨距的尺寸即可相应的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为支撑轴承。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静止支撑的部件。可选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第三轴段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装配时的零件数量,提高加工效果,同时还可以保证转轴110工作的可靠性,避免连接处出现工作不可靠等问题。可选的,转子结构100还包括紧固件150,紧固件150用于将叶轮130固定于转轴110上,避免叶轮130轴向窜动。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1~1.6。通过对不同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1~1.6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本发明的转子结构100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以调节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1~1.6,进而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位于一个较佳的区间,保证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受力合理。这样,转子结构100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有效的解决目前转子存在失稳现象导致的可靠性低的问题,保证转子结构100的动态性能好,提高转子结构100工作的可靠性。并且,在各个工况、包括小负荷的极限工况下,转子结构100可以获得很高的临界转速、良好的刚性与稳定性,确保离心压缩机运行在可靠的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使转子的最高运行转速得到提升,扩宽运行转速区间,提高离心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参见图1至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叶轮130设置于第一轴段。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为单悬臂结构。本实施例中,记转轴110的总长为LL,第一轴段的长度为a,第二轴段的长度为b,第三轴段的长度即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支撑件121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的距离为L1,第二支撑件122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的距离为L2。
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之比即L1/L2为0.1~0.7。通过对不同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1~0.7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较佳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之比即L1/L2为0.3~0.5。通过对不同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3~0.5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均处于很高的范围和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表1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与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上表中的重心位置是指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的比值。而且,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是指转子结构100转动的额定转速与实际转速的比值,该比值可以反映转子结构100运行时的安全系数,为转子结构100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余地,保证转子结构100平稳运行。
参见图2,图2为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动态仿真模型示意图。在图2中,通过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单悬臂结构模型,并针对不同重心位置的转子结构100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图3为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动态仿真结果示意图,由图中结构以及相关数据可以获得相应转子结构100的性能参数,如上述表格中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等,进而获得转子结构100在不同重心位置的动态性能。在图2中,通过对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建模,可以得出转子结构100不同重心位置时转子的动态性能,其中,体现出转子结构100模态振型的仿真结构如图3所示,从模态振型和相关仿真结构即可判定不同转子结构100动态性能的好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在0.3~0.5的区间内,可以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因此,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第三轴段的长度,使得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在0.3~0.5的较佳区间内,以获得较好动态性能的转子结构100。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110总长LL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L不变,第一轴段长度a的增加,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之比L1/L2减小。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LL与轴承跨距L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轴段a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一支撑件121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L1/L2越小,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而且,在转轴110总长LL与轴承跨距L不变的情况下,第二轴段b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二支撑件122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L1/L2越大。可以理解的,对于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而言,第二轴段的长度b尺寸通常非常小,可不予考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增加,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也就是说,在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转轴110的总长LL越长,轴承跨距L即第三轴段也越长,第一轴段a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少,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二支撑件122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L1/L2增加,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段上叶轮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段上叶轮130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此时,可以形成双级压缩结构,也可衍生为三级或者多级压缩。而且,相邻的两个叶轮130之间存在预设间距。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叶轮13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轴段,此方案中转子结构100重心A调节的原理与至少一个叶轮130设置于第一轴段的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见图4至图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设于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为双悬臂结构。本实施例中,记转轴110的总长为KK,第一轴段的长度为m,第二轴段的长度为n,第三轴段的长度即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为K,第一支撑件121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的距离为K1,第二支撑件122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的距离为K2。
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为0.4~1.6。通过对不同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在0.4~1.6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为0.8~1.2。通过对不同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8~1.2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均处于很高的范围和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表2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与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上表中的重心位置是指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1的比值。而且,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是指转子结构100转动的额定转速与实际转速的比值,该比值可以反映转子结构100运行时的安全系数,为转子结构100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余地,保证转子结构100平稳运行。
参见图5,图5为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动态仿真模型示意图。在图5中,通过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双悬臂结构模型,并针对不同重心位置的转子结构100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图6为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动态仿真结果示意图,由图中结构以及相关数据可以获得相应转子结构100的性能参数,如上述表格中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等,进而获得转子结构100在不同重心位置的动态性能。在图5中,通过对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建模,可以得出转子结构100不同重心位置时转子的动态性能,其中,体现出转子结构100模态振型的仿真结构如图6所示,从模态振型和相关仿真结构即可判定不同转子结构100动态性能的好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在0.8~1.2的区间内,可以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因此,通过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第三轴段的长度,使得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在0.8~1.2的较佳区间内,以获得较好动态性能的转子结构100。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110总长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轴段长度的增加,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减小。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KK与轴承跨距K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轴段m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一支撑件121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K1/K2越小,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110总长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二轴段长度的增加,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KK与轴承跨距K不变的情况下,第二轴段n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二支撑件122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K1/K2越大,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对于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而言,若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长度相等即m=n,轴段的长度对重心位置没有影响,可不予考虑。而且,在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转轴110的总长KK越长,轴承跨距K即第三轴段也越长,此时,由于转子结构100为双悬臂结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并不会发生变化。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段上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第二轴段上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段上具有一个叶轮130,第二轴段上也具有一个叶轮130,即为双级双侧压缩结构布置。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一轴段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叶轮130,第二轴段上具有一个叶轮130;也可以是第一轴段上具有一个叶轮130,第二轴段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叶轮130;还可以是第一轴段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叶轮130,第二轴段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叶轮130。也就是说,双悬臂结构形式可以衍生为一侧双级或多级、另一侧双级或多级的多种组合形式。而且,相邻的两个叶轮130之间存在预设间距。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子结构的重心调节方法。该重心调节方法用于调节上述实施例中转子结构100的重心。该重心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整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处于预设区间。
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通过转轴110及其上零件的结构与位置调整。具体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受到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的长度的影响。通过调整转轴110各轴段的长度,可以调节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这样可以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合理区间,进而保证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处于合理的预设区间,以使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受力合理,保证转子结构100的轴系旋转起来比较平稳,可以具有临界转速高等优点,即动态性能好。转子结构100重心调整的原理在转子结构100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区间为0.1~1.6。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1~1.6。通过对不同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1~1.6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叶轮130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叶轮130设置于第一轴段,预设区间为0.1~0.7。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之比即L1/L2为0.1~0.7。通过对不同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1~0.7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较佳地,预设区间为0.3~0.5。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L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L2之比即L1/L2为0.3~0.5。通过对不同单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3~0.5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均处于很高的范围和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转轴110总长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第一轴段长度,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预设区间。
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LL与轴承跨距L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轴段a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一支撑件121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L1/L2越小,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
增加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预设区间。
也就是说,在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转轴110的总长LL越长,轴承跨距L即第三轴段也越长,第一轴段a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少,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二支撑件122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L1/L2增加,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叶轮13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设于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预设区间为0.4~1.6。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为0.4~1.6。通过对不同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在0.4~1.6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区间为0.8~1.2。也就是说,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K1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K2之比即K1/K2为0.8~1.2。通过对不同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得出,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在0.8~1.2范围内时,转子结构100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即转子结构100的临界转速的隔离裕度、支撑的刚性以及涡动速度的稳定性均处于很高的范围和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转子结构100的工作点和失稳区间,以满足小负荷极限工况下离心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要求,保证离心压缩机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转轴110总长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第一轴段长度,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预设区间。
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KK与轴承跨距K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轴段m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一支撑件121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K1/K2越小,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转轴110总长和第一支撑件121与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第二轴段长度,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预设区间。
也就是说,在转轴110总长KK与轴承跨距K不变的情况下,第二轴段n越长,整个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会向第二支撑件122的方向移动,即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K1/K2越大,使得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位于合理区间,以达到调整转子结构100重心A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长度不变;
增加第三轴段的长度,使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不变,以处于预设区间。
可以理解的,对于双悬臂的转子结构100而言,若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长度相等即m=n,轴段的长度对重心位置没有影响,可不予考虑。而且,在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转轴110的总长KK越长,轴承跨距K即第三轴段也越长,此时,由于转子结构100为双悬臂结构,转子结构100的重心位置并不会发生变化。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一种离心压缩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转子结构100。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采用上述的转子结构100后,可以将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以提高转子结构100的临界转速、支承刚性、涡动稳定性等动态性能,进而提高了整个转子结构100的容错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离心压缩机在所有工况范围内的运行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110),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
传动齿轮(140),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110)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转轴(110)转动;
支撑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撑件(121)及第二支撑件(122),所述第一支撑件(121)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支撑件(122)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以及
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130),至少一个所述叶轮(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和/或所述第二轴段;
其中,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1~0.8或1.2~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30)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叶轮(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3~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设于所述第一轴段及所述第二轴段,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为0.4~0.8或1.2~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上所述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叶轮(1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6.一种转子结构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100)包括转轴(110)、支撑组件(120)及叶轮组件,所述转轴(110)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第三轴段;所述支撑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撑件(121)及第二支撑件(122),所述第一支撑件(121)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支撑件(122)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轮(130),至少一个所述叶轮(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和/或所述第二轴段,所述重心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整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和所述第三轴段其中至少一个轴段的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处于预设区间,所述预设区间为0.1~0.8或1.2~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30)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叶轮(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所述预设区间为0.1~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间为0.3~0.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110)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2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长度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件(12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2)之间的距离,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3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设于所述第一轴段及所述第二轴段,所述预设区间为0.4~0.8或1.2~1.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110)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2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一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减小,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转轴(110)总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2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距离不变;
增加所述第二轴段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增加,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长度不变;
增加所述第三轴段的长度,使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一支撑件(121)的距离与所述转子结构(100)的重心(A)到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距离之比不变,以处于所述预设区间。
15.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100)。
CN201811364488.0A 2018-11-16 2018-11-16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Active CN109519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4488.0A CN109519414B (zh) 2018-11-16 2018-11-16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PCT/CN2019/113099 WO2020098468A1 (zh) 2018-11-16 2019-10-24 离心压缩机转子、其重心调节方法和离心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4488.0A CN109519414B (zh) 2018-11-16 2018-11-16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9414A CN109519414A (zh) 2019-03-26
CN109519414B true CN109519414B (zh) 2024-02-23

Family

ID=6577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4488.0A Active CN109519414B (zh) 2018-11-16 2018-11-16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9414B (zh)
WO (1) WO20200984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414B (zh) * 2018-11-16 2024-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WO2021079242A1 (en) * 2019-10-23 2021-04-29 Inamdar Archana Sach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CN111894831B (zh) * 2020-06-16 2022-06-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能单双支撑切换的压缩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2901A (en) * 1997-09-19 2000-01-11 Asea Brown Boveri Ag Compressor impeller fastening for high speed turboengines
JP2000186510A (ja) * 1998-12-23 2000-07-04 United Technol Corp <Utc> タ―ビンエンジン
JP2012026875A (ja) * 2010-07-23 2012-02-09 Ihi Corp 重心位置計測方法、重心位置計測装置及びタービ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194170A (ja) * 2013-03-28 2014-10-09 Ihi Corp コンプレッサインペラの組み付け方法
CN104847675A (zh) * 2015-05-05 2015-08-19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
JP2017108585A (ja) * 2015-12-11 2017-06-15 アスモ株式会社 電動過給圧縮機
CN107178521A (zh) * 2017-07-05 2017-09-1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轴离心压缩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
CN108005961A (zh) * 2017-10-31 2018-05-08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转子在线动平衡功能的离心压缩机
CN209012123U (zh) * 2018-11-16 2019-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及其转子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2860A (zh) * 2011-09-30 2012-02-15 西安胜唐鼓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双支撑多级离心鼓风机空心主轴
CN103362850B (zh) * 2012-04-02 2015-1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直联离心压缩机用悬臂式电机转子及直联式离心压缩机
US10428836B2 (en) * 2015-12-03 2019-10-0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oration Rotor balance adjustment method
CN205858729U (zh) * 2016-05-06 2017-01-04 同济大学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两级串联增压直驱离心式空压机
DE102016222786A1 (de) * 2016-11-18 2018-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urbomaschine
CN109519414B (zh) * 2018-11-16 2024-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2901A (en) * 1997-09-19 2000-01-11 Asea Brown Boveri Ag Compressor impeller fastening for high speed turboengines
JP2000186510A (ja) * 1998-12-23 2000-07-04 United Technol Corp <Utc> タ―ビンエンジン
JP2012026875A (ja) * 2010-07-23 2012-02-09 Ihi Corp 重心位置計測方法、重心位置計測装置及びタービ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194170A (ja) * 2013-03-28 2014-10-09 Ihi Corp コンプレッサインペラの組み付け方法
CN104847675A (zh) * 2015-05-05 2015-08-19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
JP2017108585A (ja) * 2015-12-11 2017-06-15 アスモ株式会社 電動過給圧縮機
CN107178521A (zh) * 2017-07-05 2017-09-1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轴离心压缩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
CN108005961A (zh) * 2017-10-31 2018-05-08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转子在线动平衡功能的离心压缩机
CN209012123U (zh) * 2018-11-16 2019-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及其转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8468A1 (zh) 2020-05-22
CN109519414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9414B (zh)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CN101297118B (zh) 用于离心压缩机的静止密封环
EP2807430B1 (en) Variable-speed multi-stage refrigerant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diffusers
US20140064973A1 (en) Impelle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fluids using the same
WO2014126790A1 (en) Midspa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US20130064682A1 (en) Variable-speed oil-free refrigerant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variable geometry diffuser
EP2589814B1 (en) Vacuum pump
CN1203320A (zh) 自由转子的稳定作用
CN101287911A (zh) 包括密封系统的离心压缩机
EP3535497A1 (en) High efficiency double suction impeller
EP2400161A2 (en) Barrel-shape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JP6469716B2 (ja) 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のための軸受装置および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
EP1036278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over-pressure gas
US8770917B2 (en)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turbofans
CN103362850B (zh) 直联离心压缩机用悬臂式电机转子及直联式离心压缩机
CN209012123U (zh) 离心压缩机及其转子结构
US11560900B2 (en) Compressor driveshaft assembly and compressor including same
CN205260375U (zh) 一种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的轴系结构
CN209586789U (zh) 一种新式离心机的蜗壳结构
US20160319839A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centrifugal unit having the same
CN216199084U (zh) 空气压缩机
CN215677570U (zh) 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调节装置以及系统
CN217976663U (zh) 一种有效降低轴向轴承负载的离心鼓风机
CN204961337U (zh) 离心压缩机
CN102392827A (zh) 闭式气体循环用高速两级对旋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