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7675A - 离心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7675A
CN104847675A CN201510223182.3A CN201510223182A CN104847675A CN 104847675 A CN104847675 A CN 104847675A CN 201510223182 A CN201510223182 A CN 201510223182A CN 104847675 A CN104847675 A CN 104847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assembly
intakeport
compressio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31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镇杉
吴昕
王永
吴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231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7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7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7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2Multi-stage pumps
    • F04D17/14Multi-stage pump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the flow-path through the stages, e.g. series-parallel, e.g. side-lo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5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changing flow path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or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mpressors; Load distribution between compres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压缩组件、第二压缩组件、电机以及调节装置,壳体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彼此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可选择地连通,第一压缩组件设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第二压缩组件设在第二吸气口与第二排气口之间,电机设在壳体内且与第一压缩组件和第二压缩组件分别相连,调节装置设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压缩组件之间和/或第二吸气口与第二压缩组件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同时兼顾单级和双级压缩多种运行模式,且使离心压缩机在各种运行模式下可以进行工作状态的自由调节。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双级离心压缩机仅具有一套蜗壳部件,且蜗壳部件位于整个压缩机的排气口前,双级离心压缩机中存在上下游依赖关系的两级气动零部件、通过气体流道紧凑地连续排列在一起且位于电机的同一侧,从而致使双级离心压缩机的工作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且无法根据需要实现单级压缩的效果,工作模式单一,灵活适应性差。另外,由于双级离心压缩机的空间有限、结构复杂、为了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和制造效率,第二级气动零部件通常不包括调节装置,从而抑制了双级离心压缩机整体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离心压缩机,所述离心压缩机的工作灵活性强。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彼此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可选择地连通;第一压缩组件,所述第一压缩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以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吸气口流入所述壳体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第二压缩组件,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以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吸气口流入所述壳体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缩组件分别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运行;以及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同时兼顾单级和双级压缩多种运行模式,且使离心压缩机在各种运行模式下可以进行工作状态的自由调节。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之间。
具体地,所述离心压缩机进一步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可拆卸地连通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压缩机进一步包括: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以及所述连通管中的至少一个补气。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的阀门。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预旋导叶。
可选地,所述电机为变频高速电机。
具体地,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设在所述电机的两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处于双级压缩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处于单级压缩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细节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旋导叶开度为0°时的示意图;
图7沿图6中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旋导叶开度为45°时的示意图;
图9沿图8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旋导叶开度为90°时的示意图;
图11沿图10中C-C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离心压缩机;
1:壳体;11:变频电机壳;
12:第一蜗壳壳体;121:第一吸气口;122:第一排气口;
13:第二蜗壳壳体;131:第二吸气口;132:第二排气口;
2:第一压缩组件;21:第一叶轮;22:第一扩压器;
3:第二压缩组件;31:第二叶轮;32:第二扩压器;
4:电机;41:输出轴;
51:第一调节装置;52:第二调节装置;
531:电动执行器;532:联轴器;533:主动轴;534:密封组件;
535:控制连杆;536:驱动环;537:预旋导叶;538:球形联轴节;
6: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100。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第一压缩组件2、第二压缩组件3、电机4以及调节装置。
具体地,壳体1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吸气口121和第一排气口122,以及彼此连通的第二吸气口131和第二排气口132,其中,第一排气口122和第二吸气口131可选择地连通。也就是说,壳体1上具有两个吸气口和两个排气口,两个吸气口与两个排气口一一对应连通。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吸气口121和第一排气口122都形成在壳体1的左半部上且彼此连通,这样,从第一吸气口121流入壳体1的气体可以从第一排气口122流出壳体1,第二吸气口131和第二排气口132都形成在壳体1的右半部上且彼此连通,这样,从第二吸气口131流入壳体1的气体可以从第二排气口132流出壳体1。
进一步地,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排气口122之间设有第一压缩组件2,第一压缩组件2用于将从第一吸气口121流入壳体1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第一排气口122排出,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排气口132之间设有第二压缩组件3,第二压缩组件3用于将从第二吸气口131流入壳体1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第二排气口132排出。
由此,当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之中的一个进行气体压缩工作时,离心压缩机100处于单头单级压缩的工作模式;当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单独进行气体压缩工作时,离心压缩机100处于双头单级压缩的工作模式;当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进行串联气体压缩工作时,离心压缩机100处于双级压缩的工作模式。由此,离心压缩机100可以在多种工作模式中进行切换、选择,从而提高了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灵活性、适应性。
进一步地,壳体1内设有电机4,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相连,以用于驱动第一压缩组件2和/或第二压缩组件3运行,当第一压缩组件2运行的过程中且向第一压缩组件2通入待压缩的气体时,第一压缩组件2可以进行气体压缩工作,当第二压缩组件3运行的过程中且向第二压缩组件3通入待压缩的气体时,第二压缩组件3可以进行气体压缩工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可以刚性相连或者可离合地相连,电机4与第二压缩组件3可以刚性相连或者可离合地相连。为了便于安装、实施和控制,优选地,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刚性相连,或者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可离合地相连,具体示例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当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刚性相连时,电机4启动后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同时运作,此时,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是否进行气体压缩工作,取决于第一吸气口121是否向第一压缩组件2供送待压缩的气体、以及第二吸气口131是否向第二压缩组件3供送待压缩的气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当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可离合地相连时,电机4可以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通过离合器可离合地相连,从而电机4启动后可以选择性地驱动第一压缩组件2和/或第二压缩组件3运作。也就是说,一方面,当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接合相连时,电机4可以驱动第一压缩组件2运作,此时,第一压缩组件2是否进行气体压缩工作,取决于第一吸气口121是否向第一压缩组件2供送待压缩的气体,当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分离不连时,电机4不再驱动第一压缩组件2运作,此时即便第一吸气口121向第一压缩组件2供送待压缩的气体,第一压缩组件2也不能进行气体压缩工作。
相类似地,另一方面,当电机4与第二压缩组件3接合相连时,电机4可以驱动第二压缩组件3运作,此时,第二压缩组件3是否进行气体压缩工作,取决于第二吸气口131是否向第二压缩组件3供送待压缩的气体,当电机4与第二压缩组件3分离不连时,电机4不再驱动第二压缩组件3运作,此时即便第二吸气口131向第二压缩组件3供送待压缩的气体,第二压缩组件3也不能进行气体压缩工作。
具体地,离心压缩机100包括调节装置(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51和第二调节装置52),调节装置设在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和/或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可以设置调节装置,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也可以设置调节装置,但是,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至少有一处设有调节装置。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设有第一调节装置51,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不设有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51用于调节从第一吸气口121向第一压缩组件2供送的气体流量以及运动状态(例如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等,进而调节第一压缩组件2的工作状态。当然,还可以仅在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设置调节装置,而不在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设置调节装置(图未示出该示例)。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压缩组件2之间设有第一调节装置51,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装置52,第一调节装置51用于调节从第一吸气口121向第一压缩组件2供送的气体流量以及运动状态等,进而调节第一压缩组件2的工作状态,第二调节装置52用于调节从第二吸气口131向第二压缩组件3供送的气体流量以及运动状态等,进而调节第二压缩组件3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参照图3,调节装置可以包括预旋导叶537,预旋导叶537可以由多个可转动的叶片组成,其中每个叶片都能够同步地绕自身转轴实现角度改变,从而通过调节预旋导叶537的开度(即调整所有叶片的转角)就可以调节气体流量、压力以及速度等运动状态等,参照图6和图7,当预旋导叶537的开度为0°时,吸气口的过流面积最小,参照图8和图9,当预旋导叶537的开度为45°时,吸气口的过流面积变大,参照图10和图11,当预旋导叶537的开度为90°时,吸气口的过流面积最大。
另外,参照图5,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动执行器531、联轴器532、主动轴533、密封组件534、控制连杆535、驱动环536、预旋导叶537以及球形联轴节538等,由此,调节装置可以理解为是由电动执行器531驱动的带有传动装置、预旋导叶537以及密封装置的完整机构,其中电动执行器531可以安装在壳体1外,传动装置可以安装在壳体1内,密封性主动轴533穿过壳体1以用于设置密封组件534。
下面,参照图1-图11简要描述离心压缩机100的三种工作模式。
第一,当离心压缩机100采用双级压缩的工作模式时,参照图3,电机4同时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连接,一些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吸气口121流入壳体1、这些气体流经第一调节装置51后由第一压缩组件2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122排出,从而构成第一级压缩。
第一排气口122与第二吸气口131可以通过可拆卸安装的连通管6连通,这样,从第一排气口122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管6流入第二吸气口131内,然后通过第二调节装置52后再流向第二压缩组件3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132排出,从而构成第二级压缩。
由此,通过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的串联工作,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级压缩与第二级压缩相互依赖工作,可以对气体进行双级压缩,使得离心压缩机100具有双级压缩的功能。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当离心压缩机100采用此种双级压缩的工作模式时,由于第二压缩组件3压缩的是第一压缩组件2预先压缩的气体,从而改变第一吸气口121处的气体状态就能间接改变第二吸气口131处的气体状态,因而第二吸气孔131与第二压缩组件3之间可以不设有第二调节装置52,也能实现离心压缩机100工作状态的调节,从而提高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性能。当然,由于本离心压缩机100的空间设计合理,当然可以设置第二调节装置52,以更好地调节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性能。
第二,当离心压缩机100采用双头单级压缩的工作模式时,参照图4,电机4同时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连接,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单独运作,一些气体A可以通过第一吸气口121流入壳体1,这些气体流经第一调节装置51后由第一压缩组件2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122排出,由此可以构成一头单级压缩的工作部分。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气体B可以通过第二吸气口131流入壳体1,这些气体流经第二调节装置52后由第二压缩组件3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132排出,由此可以构成另一头单级压缩的工作部分。
这样,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可以分别单独进行气体压缩工作,也就是说,两个单级压缩的工作部分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从而通过设置第一调节装置51和第二调节装置52,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分别单独调节每头单级压缩的工作状态,且气体A和气体B可以是同种气体也可以是不同种气体,而且气体A的状态(如物理状态或流动状态等)与气体B的状态(如物理状态或流动状态等)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由此,离心压缩机100可以同时对两种气体或者两种状态的气体进行压缩,从而提高了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灵活性、适应广泛性等。
第三,当离心压缩机100采用单头单级压缩的工作模式时,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之中只有一个进行气体压缩工作,例如只有第一压缩组件2进行气体压缩工作,或者只有第二压缩组件3进行气体压缩工作。下面仅以只有第一压缩组件2进行气体压缩工作,而第二压缩组件3不进行气体压缩工作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要实现此种工作模式可以至少通过下述两种方法。
其中,一种实施方法是,电机4与第一压缩组件2接合相连,而与第二压缩组件3分离不连,由此,第二压缩组件3不能被电机4驱动运转,从而即使第二吸气口131向第二压缩组件3供送气体,第二压缩组件3也不能对气体进行压缩工作。另一种实施方法是,电机4同时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连接,但是此时需要调整第二调节装置52,以关闭第二吸气口131,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将预旋导叶537的开度调整为0°,使预旋导叶537完全关闭,吸气口的过流面积最小,此时,第二压缩组件3虽然运转,但是不与待压缩的气体接触,从而仅实现空转,也无法对气体进行压缩工作,进而可以降低功耗。
由此,气体可以仅通过第一吸气口121流入壳体1,这些气体流经第一调节装置51后由第一压缩组件2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122排出,由此可以实现单头单级压缩工作模式。从而,离心压缩机100至少需要设置第一调节装置51,以调节第一压缩组件2单头压缩的工作状态,而且,当电机与第二压缩组件3刚性相连时,离心压缩机100还需要设置第二调节装置52,以防止第二压缩组件3进行气体压缩工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6,当预旋导叶537处于完全关闭时,吸气口的过流面积最小,也就是说,吸气口还是需要留有用于流通空气的小面积通流通口5370,由于相应的压缩组件进行空转的过程中,会产生持续的热量,此时少量的空气可以从通流通口5370流向压缩组件可以对压缩组件进行冷却,以防止离心压缩机100非工作的一端发生过热损坏等问题。
连通管6上可以设有用于连通或阻断第一排气口122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31的阀门(图未示出)。由此,可以通过阀门实现连通管6与离心压缩机100所在制冷系统的连通、阻断,且当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转换时,也可以通过阀门的开关实现与制冷系统的连接和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100,可以同时兼顾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几种工作模式,且通过设置调节装置,离心压缩机100在各种运行模式下可以进行工作状态的自由调节,从而提高了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灵活性、适应性。
另外,由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仅通过一个电机4驱动,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壳体1内仅设有一个电机4,从而使得离心压缩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小巧,减小了离心压缩机100整体的尺寸和空间占用率,且一个电机4的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3,离心压缩机100包括:补气装置,补气装置用于向第一排气口122、第二吸气口131以及连通管6中的至少一个补气。也就是说,补气装置可以安装在第一排气口122附近以向第一排气口122内(例如图3中所示的6A位置)补气,补气装置还可以安装在第二吸气口131附近以向第二吸气口131(例如图3中所示的6C位置)补气,补气装置还可以安装在连通管6附近以向连通管6(例如图3中所示的布置装置6B位置)补气,当然,补气装置还可以同时设有两个或者三个,且分别布置在这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两个上,或者同时布置在这三个位置上。由此,可以提高离心压缩机100的整机效率。这里,可以理解的是,补气装置可以为经济器、省功器,经济器、省功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
具体地,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设在电机4的两侧。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电机4包括一个输出轴41,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设在输出轴4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且输出轴41的两端与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分别可离合地相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离合地相连可以通过离合器等实现。由此,电机4仅通过一个输出轴41就可以同时控制两个压缩组件的工作状态,从而简化了电机4的结构,降低了电机4的工作成本,降低了电机4的故障率,提高了离心压缩机100整体工作的可靠性。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电机4可以安装在壳体1内的中心位置,且电机4的输出轴41可以沿左右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压缩组件2设在输出轴41的左侧且与输出轴41的左端可离合地相连,第二压缩组件3设在输出轴41的右侧且与输出轴41的右端可离合地相连。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电机4还可以包括多个输出轴,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输出轴驱动。
优选地,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关于输出轴4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其中,输出轴41的纵向中心线为过输出轴41中轴线中点且与该中轴线垂直的线。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输出轴41沿左右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水平方向)延伸,纵向中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输出轴4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第一压缩组件2和第二压缩组件3关于输出轴41的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布置。由此,可以优化离心压缩机100的整体结构,使离心压缩机100结构更加对称、重心更加稳定、平衡性更好、噪音小、振动小。
进一步优选地,壳体1的结构关于输出轴41的纵向中心线轴对称。由此,方便壳体1的加工,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离心压缩机100整体的对称稳定性、平衡性,使得离心压缩机100的工作噪音更小、振动更小。
下面,参照图1-图11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100。
如图1所示,离心压缩机100具有两个独立且完整的气动部分(包括下文所述的蜗壳和压缩组件),这两个气动部分分别位于电机4的左右两侧,这里气动部分都能够在该同一个电机4的驱动下,实现单独的吸气、压缩、排气工作,换句话说,两个气动部分都大体等效于一套完整的单级离心压缩机,但是这两套完整的单级离心压缩机是通过同一个电机4驱动,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离心压缩机100。
当将其中一个独立气动部分的排气口与另外一个独立气动部分的吸气口通过连通管6连通在一起后,可以实现两个独立气动部分的串联,从而两个独立的气动部分构成上下游依赖关系,以实现双级压缩的功能,达到双级压缩的效果。当将连通管6拆除后,这两个独立的气动部分可以分别单独工作,以实现仅有单一气动部分独立工作,而达到单头单级压缩的效果,或者实现两个气动部分同时都独立工作,而达到双头单级压缩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可以包括:电机壳11和第一蜗壳壳体12和第二蜗壳壳体13,其中第一蜗壳壳体12和第二蜗壳壳体13分别连接在电机壳11的左右两侧,电机4安装在电机壳11内且电机4的输出轴4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蜗壳壳体12的远离电机4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限定出第一吸气口121,第一蜗壳壳体12的侧壁上通过法兰限定出第一排气口122,第二蜗壳壳体13的远离电机4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右端)限定出第二吸气口131,第二蜗壳壳体13的侧壁上通过法兰限定出第二排气口132。
参照图1,第一压缩组件2设在第一蜗壳壳体12内,且位于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排气口122之间,第一压缩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叶轮21和第一扩压器22,第一扩压器22设在第一叶轮21的出口与第一排气口122之间,第一压缩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一调节装置51,第一调节装置51设在第一吸气口121与第一叶轮21的进口之间。
相应地,第二压缩组件3设在第二蜗壳壳体13内,且位于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排气口132之间,第二压缩组件3可以包括:第二叶轮31和第二扩压器32,第二扩压器32设在第二叶轮31的出口与第二排气口132之间,第二压缩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装置52,第二调节装置52设在第二吸气口131与第二叶轮31的进口之间。
这样,当第一压缩组件2工作时,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吸气口121流向第一调节装置51、第一叶轮21以及第一扩压器22再第一排气口122排出,当第二压缩组件3工作时,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吸气口131流向第二调节装置52、第二叶轮31以及第二扩压器32再通过第二排气口132排出。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压缩机100,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效高,具有更加宽广的运行范围,从而提高用于该离心压缩机100的制冷机组的整体能效。
可选地,电机4可以选用变频高速电机,变频高速电机可以通过变频器提升电机4的供电频率,以使电机4直接运行在相应叶轮的设计转速,从而可以省去传统压缩机中的齿轮增速装置,进而可以通过变频器的频率调节来达到调节叶轮转速的目的,以进行冷量调节,提高压缩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彼此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可选择地连通;
第一压缩组件,所述第一压缩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以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吸气口流入所述壳体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
第二压缩组件,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以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吸气口流入所述壳体内的气体压缩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
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缩组件分别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运行;以及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压缩机进一步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可拆卸地连通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压缩机进一步包括: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以及所述连通管中的至少一个补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的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预旋导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变频高速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缩组件设在所述电机的两侧。
CN201510223182.3A 2015-05-05 2015-05-05 离心压缩机 Pending CN104847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3182.3A CN104847675A (zh) 2015-05-05 2015-05-05 离心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3182.3A CN104847675A (zh) 2015-05-05 2015-05-05 离心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7675A true CN104847675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3182.3A Pending CN104847675A (zh) 2015-05-05 2015-05-05 离心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76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414A (zh) * 2018-11-16 2019-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CN111059657A (zh) * 2019-12-11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制冰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699A (ja) * 2000-03-13 2001-09-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高速モータ駆動圧縮機とその冷却方法
US6616421B2 (en) * 2000-12-15 2003-09-09 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 Direct drive compressor assembly
CN1639466A (zh) * 2002-02-28 2005-07-13 特伯考尔公司 离心式压缩机
CN101952601A (zh) * 2008-02-20 2011-01-19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离心式压缩机组件和方法
CN10321645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容调离心式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88391U (zh) * 2013-08-26 2014-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离心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699A (ja) * 2000-03-13 2001-09-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高速モータ駆動圧縮機とその冷却方法
US6616421B2 (en) * 2000-12-15 2003-09-09 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 Direct drive compressor assembly
CN1639466A (zh) * 2002-02-28 2005-07-13 特伯考尔公司 离心式压缩机
CN101952601A (zh) * 2008-02-20 2011-01-19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离心式压缩机组件和方法
CN10321645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容调离心式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88391U (zh) * 2013-08-26 2014-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离心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414A (zh) * 2018-11-16 2019-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WO2020098468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其重心调节方法和离心压缩机
CN109519414B (zh) * 2018-11-16 2024-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转子结构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CN111059657A (zh) * 2019-12-11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制冰空调机组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8344B (zh) 带有电动机的增压机
US20160327049A1 (en) Multi-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1704075B1 (ko) 개선된 다단 원심 압축기
CN102449314A (zh) 具有容量调制系统或流体注入系统的压缩机
KR101340122B1 (ko) 압축 장치
JP2007046610A (ja) 自動車等のための流体圧縮用多段モータ−コンプレッサ
WO2007035700A2 (en) Multi-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including variable speed motors
WO2008109038A3 (en) Reverse flow cooling for fan motor
CN104246394B (zh) 高压力比多级离心压缩机
CN105627615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0364826B2 (en) Inlet guide vane mechanism
CN104847675A (zh) 离心压缩机
JP2017516951A (ja) 流体動力学的な流体クラッチを備えた多段式の圧縮機システム
CN203100072U (zh) 风道切换装置及应用该风道切换装置的空调系统
CN2031320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5939011B2 (ja) エンジン駆動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16767801U (zh) 一种多级压缩机和热泵系统
US20140086733A1 (en) Compressing system
CN202792374U (zh) 一种双向换气装置
US20100147004A1 (en) Heat pump or heat exchange device with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pumping
AIR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
CN209558546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KR101730487B1 (ko) 압축 시스템
CN216924598U (zh) 可调节式蒸发冷却器结构和空调机组
WO2023206767A1 (zh) 一种冷空气循环式鼓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