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5698B -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 Google Patents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5698B
CN109505698B CN201811082309.4A CN201811082309A CN109505698B CN 109505698 B CN109505698 B CN 109505698B CN 201811082309 A CN201811082309 A CN 201811082309A CN 109505698 B CN109505698 B CN 109505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element
closure
clamping
locking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23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5698A (zh
Inventor
J.克泽伯格
U.卡品斯基
R.哈汀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505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5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5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5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7/00Chain saw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17/0033Devices for attenuation of 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具有内燃机,内燃机具有气缸。设置有能够取下的盖子,盖子经由封闭件固定。封闭件包括卡紧元件,卡紧元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在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支撑在卡紧轮廓处。封闭件具有用于减振地固定盖子的弹性的缓冲元件。缓冲元件在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气缸的区段处。在从解锁位置旋转到锁定位置上时,卡紧元件从卡紧轮廓处在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被移动。在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卡紧元件在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在缓冲元件的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卡紧气缸的区段。卡紧元件在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中保持在气缸处的缓冲元件处。

Description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背景技术
具有内燃机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通常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能够取下的盖子,以便实现对该工作器械的组件的维修和清洁。这种能够取下的盖子例如对于空气过滤器箱而言是已知的。通过取下该空气过滤器箱盖,能够接近并且能够清洁和必要时更换所述空气过滤器。在所述气缸处,清洁、尤其是该气缸的冷却片的清洁能够是必需的。因此,所述气缸也经常布置在能够取下的盖子下方。为了很好地接近火花塞,所述火花塞也能够布置在该工作器械的盖子下方。所述火花塞能够在此例如布置在盖子下方,与所述气缸或者所述空气过滤器相同。已知,实施这样的、具有能够旋转的操纵元件的封闭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下述任务,实现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该工作器械具有简单的和有利的结构并且实现简单的手操纵。
这个任务通过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器械的工具的内燃机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得到解决,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气缸,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包括能够取下的盖子,所述盖子经由封闭件固定,其中,所述封闭件包括卡紧元件,所述卡紧元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卡紧元件在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支撑在卡紧轮廓处,并且为了从解锁位置中调整到所述锁定位置上而能够被旋转小于一整圈,其中,所述封闭件具有用于减振地固定所述盖子的弹性的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具有第一支承部,所述盖子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处,所述缓冲元件具有第二支承部,所述卡紧元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承部处,所述缓冲元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所述气缸的区段处,在从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旋转到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时,所述卡紧元件从所述卡紧轮廓处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被运动,在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所述卡紧元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卡紧所述气缸的区段,并且在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所述卡紧元件保持在所述气缸处的缓冲元件处。
设置了,所述封闭件具有用于减振地固定所述盖子的弹性的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具有用于支撑该盖子的支承部和用于支撑该卡紧元件的第二支承部。盖子和卡紧元件在此不必直接支撑在所述缓冲元件处,而是能够间接地经由其他元件支撑在所述缓冲元件处。设置了,所述缓冲元件在所述封闭件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所述气缸的区段处。在所述卡紧元件从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旋转到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时,所述卡紧元件从所述卡紧轮廓处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被运动。该卡紧元件的这个轴向运动导致,在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所述卡紧元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卡紧所述气缸的区段。在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所述卡紧元件保持在所述气缸处的缓冲元件处。
通过所述缓冲元件减小振动从所述气缸到所述盖子上的传递。由于所述缓冲元件保持在该气缸的所述区段处,并且所述卡紧元件在该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保持在所述缓冲元件处,因此,仅需取下所述盖子。该封闭件的其他组件,即尤其是所述卡紧元件和所述缓冲元件,保留在所述气缸处。由此,可靠地阻止这些组件的丢失。同时产生该盖子的简单构造。为了固定该盖子,操作者仅需盖上所述盖子并且使所述卡紧元件围绕其轴线旋转。不必将所述卡紧元件或者所述缓冲元件装配在所述气缸或者盖子处,因为所述卡紧元件和所述缓冲元件已经保持在所述气缸处。由此产生该封闭件的更简单的结构和简单的操作。所述盖子本身能够简单地构造。由于所述卡紧元件经由所述缓冲元件保持在所述气缸处,因此,所述卡紧元件相对于所述气缸以减振的方式受到支承,并且减少振动经由所述卡紧元件到所述盖子上的传递。
有利地,所述卡紧元件具有卡紧区段、托架和杆。所述卡紧区段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在所述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支撑在所述卡紧轮廓处。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和所述托架经由所述杆相互连接,并且所述杆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缓冲元件突出。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托架尤其是布置在该卡紧元件的对置的轴向端部处。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托架有利地从对置的侧作用到所述缓冲元件和所述盖子上,并且因此在该封闭件的锁定位置上相互挤压盖子和缓冲元件。
有利地,所述缓冲元件具有开口,所述杆布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缓冲元件的包围所述开口的区域在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优选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卡紧区段的轮廓,并且由此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卡紧元件固定在所述缓冲元件处。因此,所述卡紧元件与所述开口相邻地底切(hintergreifen)所述缓冲元件。由此,能够取消用于将该卡紧元件固定在所述缓冲元件处的附加的元件。由于该缓冲元件的弹性,将该卡紧元件装配在所述缓冲元件处有利地仍然是可能的。所述缓冲元件在此尤其一件式地构造,并且在该缓冲元件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将该卡紧元件装配在所述缓冲元件处。
有利地,所述缓冲元件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在所述封闭件的位置上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重合。有利地,如此确定所述缝隙的尺寸,使得当缓冲元件未保持在所述气缸处时,为了将所述卡紧元件装配在所述缓冲元件处,在该缓冲元件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卡紧区段能够被推动穿过所述缝隙。
有利地,所述缓冲元件布置在所述气缸的容纳部中。为了避免,当所述缓冲元件保持在所述气缸处时,所述卡紧元件在该缓冲元件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从所述缓冲元件上拆除,设置了,所述容纳部横向于所述旋转轴线并且尤其是横向于该缝隙的纵向方向这样限界该缓冲元件的弹性变形,使得在将该缓冲元件布置在该气缸的容纳部中时,所述卡紧元件形状锁合地保持在所述缓冲元件处。因此,当缓冲元件装配在所述气缸处时,所述卡紧元件不能够从所述缓冲元件上被拆除。经由所述容纳部,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该缓冲元件和该卡紧元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气缸的位置的固定。
有利地,所述容纳部引起所述缓冲元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固定。由此保证了,所述缓冲元件在该卡紧元件旋转时不能够随着所述卡紧元件一起旋转。由此保证了,发生定义的、所述卡紧元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避免在所述缓冲元件与在运行时和在关掉该内燃机之后热的气缸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能够减小该缓冲元件的磨损。
由于所述缓冲元件相对于所述气缸被固定防止旋转,因此,在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上能够经由在所述卡紧元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的止动装置固定该卡紧元件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也限界或者禁止该缓冲元件的凸出。形状锁合的旋转固定相对于该缓冲元件的、经由轴向挤压的旋转固定是有利的,因为即使在该缓冲元件的轴向挤压减小时,尤其是在该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也存在用于所述缓冲元件的旋转固定。
有利地,所述缓冲元件在插入方向上插入所述容纳部中。所述缝隙优选大致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伸展。由此,该容纳部的在插入方向上伸展的侧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阻止该缓冲元件的凸出,并且将所述缓冲元件固定在其旋转位置上。
有利地,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二支承部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盘、尤其是由金属制成的盘。所述盘减小所述托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的磨损。在此,所述托架有利地与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围绕该卡紧元件的旋转轴线旋转。由于在运行时特别热的气缸处的布置,所述缓冲元件热负荷高并且由此易受磨损。这个磨损能够经由在托架与该缓冲元件的第二支承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盘而被减小。通过选择托架和盘的适合的摩擦副,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或者减小能够施加用以操纵该封闭件的操作力,从而使得能够实现该封闭件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纵。
有利地,在所述卡紧元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形成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参照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如此确定所述卡紧元件相对于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一支承部的位置,使得在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在盖子盖上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在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托架之间的间距大于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在所述卡紧轮廓与所述托架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托架之间的间距有利地比卡紧轮廓与托架之间的间距至少大1mm,优选至少大2mm。由于锁定元件与托架之间的间距大于卡紧轮廓与托架之间的间距,因此,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盖子盖上时突出超过该卡紧轮廓的最低点。锁定元件与托架之间的或者卡紧轮廓与托架之间的间距在此优选在缓冲元件未受负荷时被测量。由此,当所述盖子还未压到所述缓冲元件上时,在盖子盖到所述工作器械上时,所述锁定元件已经在轴向上伸入该卡紧轮廓的区域中或者突出到该卡紧轮廓的高度水平上。因此,为了固定所述盖子,操作者仅需盖上所述盖子并且将所述卡紧元件旋转到锁定位置上。无需压紧该盖子,因为所述锁定元件已经在盖上该盖子时在轴向上位于该卡紧轮廓的上方,并且所述卡紧轮廓在所述盖子中在将该卡紧元件旋转到所述锁定位置上时自动地抵靠所述缓冲元件挤压所述盖子。由此确保了该封闭件的简单的手操纵。
有利地,在所述卡紧元件、尤其是所述卡紧区段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的止挡部也确保了,所述锁定元件在解锁状态下与所述缓冲元件有间距。在此,不仅在盖上盖子时存在所述间距,在取下盖子时也存在所述间距。所述卡紧轮廓接合到在锁定元件与缓冲元件之间的这个间距中,并且在进一步旋转到该卡紧元件的锁定位置上时,使所述卡紧元件在该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运动。
有利地,所述卡紧元件具有用于在所述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优选地,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能够包括用于接合工具的接合轮廓。旋钮也能够是有利的,在所述旋钮处操作者能够直接操纵所述卡紧元件。优选地,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布置在所述卡紧区段处。能够有利的是,将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构造在一个构件处。在盖子盖上时,有利地,所述卡紧轮廓和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设置在该封闭件的相同的侧处、优选在伸到壳体外侧上的侧处。有利地,所述托架布置在该封闭件的另外的、布置在该壳体内的侧处。优选地,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和所述托架布置在该气缸的区段的对置的侧上和在该盖子的对置的侧上。有利地,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布置在该卡紧元件的一端部处,而所述托架布置在该卡紧元件的另外的、尤其是伸入所述壳体中的端部处。所述用于调整所述卡紧元件的器具和所述托架有利地设置在该杆的对置的侧处。
有利地,在解锁位置上,所述封闭件具有用于固定该卡紧元件的旋转位置的器具。由此保证了,所述卡紧元件在该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不相对于所述缓冲元件旋转。如果所述盖子在该卡紧元件的解锁位置上被盖上,则所述卡紧元件位于所设置的位置上并且能够直接穿过壳体开口。所述壳体开口有利地与所述卡紧区段重合并且尤其邻接所述卡紧轮廓。有利地,为了固定所述卡紧元件的旋转位置,设置有在所述卡紧元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起作用的止动装置。有利地,止动位置配属于在所述解锁位置上的卡紧元件的位置。在优选的构型中,另外的止动位置配属于在所述锁定位置上的卡紧元件的位置。因此,经由卡紧元件与缓冲元件之间的止动装置实现在锁定位置上的位置固定。两个止动位置之间的角度在此有利地对应于所述卡紧元件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定位置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的角度。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角度尤其小于270°,特别适宜地小于180°。优选地,另外的止动装置构造在所述卡紧轮廓处,并且在锁定元件与盖子之间起作用。所述另外的止动装置有利地具有止动位置,该止动位置配属于该封闭件的锁定位置。
当在所述解锁位置上固定该卡紧元件的旋转位置的止动装置形成在该卡紧元件的杆与该缓冲元件的开口、尤其是该缓冲元件的开口的外周轮廓之间时,产生简单的构型。在替代的有利的构型中设置了,这个止动装置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缓冲元件之间形成。
有利地,所述缓冲元件至少部分地贴靠在该气缸的冷却片处。优选地,容纳部构造在该气缸的冷区片处,所述缓冲元件布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缓冲元件有利地具有限界止挡部,该限界止挡部限界插入到该气缸的容纳部中的插入深度。在优选的有利的构型中,所述缓冲元件利用所述限界止挡部贴靠在该气缸的冷却片处。
有利地,如此定向所述缓冲元件,使得该缓冲元件的第二支承部倾斜于该气缸的至少一个冷却片伸展。这是有利的,尤其是当所述气缸纵向轴线倾斜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从而使得所述冷却片也相对于壳体上侧倾斜地伸展。优选地,所述缓冲元件在横向侧处倾斜。有利地,如此构造所述倾斜部,使得所述缓冲元件不或者只略微伸入在所述冷却片之间形成的冷却通道中。优选地,所述缓冲元件伸入在所述冷却片之间形成的冷却通道中少于2mm。
有利地,所述卡紧轮廓布置在所述盖子处。在优选的构型中,所述卡紧轮廓与所述盖子一件式地构造。有利地,该盖子的轮廓与所述卡紧轮廓一起尤其是通过注塑成型优选由塑料制成。
所述封闭件有利地由所述卡紧轮廓、所述卡紧元件和所述缓冲元件组成。在该封闭件的解锁位置上,所述卡紧轮廓有利地能够与所述盖子一起取下,而该封闭件的其余组件、即所述卡紧元件和所述缓冲元件保留在所述气缸处并且保持在这个气缸处。
有利地,所述工作器械具有用于所述封闭件的覆盖部,该覆盖部保持在所述盖子处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尤其是当在所述卡紧元件处设置有用于接合工具的接合轮廓时,该接合轮廓与所述锁定元件分开地构造,操作者不需要所述锁定元件用于操纵盖封闭件。由于所述锁定元件、进而所述卡紧轮廓也至少部分地、优选在很大程度上或者完全被所述覆盖部覆盖,因此,减小了在锁定元件和卡紧轮廓处的污染倾向。
有利地,所述卡紧轮廓通过至少一个在周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伸展的斜坡来形成。在此,产生该卡紧轮廓的近似螺旋形的、在截面中在周向上楔形的走向。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 工作器械的透视图,
图2 图1中的工作器械的局部俯视图,
图3 图2中沿着线Ⅲ-Ⅲ的局部剖面图,
图4 在该封闭件的区域中的盖子的透视图,
图5 图4中的盖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6 该盖子的上侧的透视图,
图7 该盖子的下侧的透视图,
图8 封闭件的缓冲元件、卡紧元件和盘的透视图,
图9 卡紧元件和盘的透视图,
图10和11 缓冲元件的透视图,
图12 盘的透视图,
图13 覆盖部的透视图,
图14 图15中缓冲元件和卡紧元件和盘的、沿着线ⅩⅠⅤ-ⅩⅠⅤ的剖面,
图15 图14中缓冲元件和卡紧元件的沿着线ⅩⅤ-ⅩⅤ的剖面,
图16 根据本发明的封闭件的缓冲元件、卡紧元件和盘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 图16中的缓冲元件、卡紧元件和盘的侧视图,
图18 沿着图17中的线ⅩⅤⅢ-ⅩⅤⅢ的剖面,
图19 根据本发明的封闭件的缓冲元件、卡紧元件和盘的另外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0 图19中的缓冲元件、卡紧元件和盘的侧视图,
图21 沿着图20中的线ⅩⅩⅠ-ⅩⅩⅠ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透视图示出手引导式工作器械1。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器械1是便携式、手引导式马达锯。但是,所述手引导式工作器械能够是别的工作器械,例如灌木切割机(Freischneider)、切割机、鼓风机或者类似物。工作器械1具有壳体2,内燃机10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内燃机10在图1中只部分地在壳体2的壳体件之间能够被看到。为了引导工作器械1,设置有后手柄3以及管式把手4。工作器械1具有导轨8,示意性示出的锯链9在所述导轨处环绕地被驱动。锯链9由内燃机10驱动。在管式把手4的面向锯链9的侧处布置有护手部5,该护手部固定在壳体2处。在优选的构型中,护手部5用于操纵用于链锯9的制动设备。加速杆6以及加速杆锁定件7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后手柄3处。加速杆6用于操控内燃机10。
壳体2包括盖子13,该盖子经由能够松脱的封闭件15固定。盖子13形成工作器械1的外罩的一部分。所述盖子至少部分地覆盖工作器械1的内燃机10。在本实施例中,盖子13形成壳体2的一部分。在此,壳体2由多个组件组成,所述组件也能够具有别的功能。壳体2尤其不是封闭式壳体。壳体2此外还包括以能够松脱的方式固定的空气过滤器盖14。在盖子13处设置有开口58,该开口布置在凹陷部57中。
如图2所示,内燃机10的减压阀70的操纵件穿过开口58突出。工作器械1具有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纵向中心平面67,该纵向中心平面平行于导轨8(图1)的平面伸展。后手柄3有利地大致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67伸展,优选至少部分地在纵向中心平面67中伸展。封闭件15和减压阀70大致相对于纵向中心平面67对称地布置,并且布置在纵向中心平面67的两侧。封闭件15具有用于接合工具的接合轮廓42。在本实施例中,接合轮廓42构造为用于接合螺丝刀的缝隙。如图2还示出的那样,固定在盖子13处的覆盖部43在接合轮廓42之外伸展,所述覆盖部在下文中还将更详细地说明。
图3详细示出封闭件15的构型。如图3所示,封闭件15包括缓冲元件17、卡紧元件21以及一体地构造在盖子13处的卡紧轮廓16。缓冲元件17保持在内燃机10的气缸11处。盖子13至少部分地覆盖内燃机10的气缸11。气缸11具有多个冷却片12,冷却空气通道52在所述冷却片之间伸展。由内燃机10驱动的、未在附图中示出的风扇叶轮通过冷却空气通道52输送冷却空气。在所述冷却片12中的一个冷却片处,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方的、面向盖子13的冷却片12处,构造有用于缓冲元件17的容纳部18。缓冲元件17具有第一区段33和第二区段34。连接片35在所述区段33与34之间伸展,所述连接片相对于区段33和34的外轮廓后移并且因此形成凹处40,气缸11的区段41接合到所述凹处中。缓冲元件17能够在图2所示的插入方向49上插入容纳部18中,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能够从容纳部18中拆除。有利地,不设置其他的用于将缓冲元件17固定在容纳部18中的器具。在气缸11的区段41处形成有裂口76,缓冲元件17穿过所述裂口突出。
卡紧元件21具有杆26、卡紧区段27以及托架28。卡紧区段27和托架28布置在杆26的对置的端部处并且经由杆26相互连接。卡紧区段27和托架28有利地至少部分地与杆26由唯一的部件来形成。卡紧区段27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置的锁定元件29。其他数量的锁定元件29也能够是有利的。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适宜地构造为与杆26分开的部件并且插入或者压入卡紧区段27中。
缓冲元件17具有第一支承部19,该第一支承部支撑在盖子13处。在本实施例中,盖子13直接贴靠在缓冲元件17的第一支承部19处。缓冲元件17此外还具有第二支承部20,托架28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承部处。在本实施中,在托架28与第二贴靠报20之间布置有盘32。盘32由金属制成。盘32的宽度m大于在气缸11的区段41中的裂口76的宽度k。在此,宽度m和宽度k在相同的垂直于旋转轴线56的方向上并且尤其是在两个凹处40之间被测量。盘32的宽度m有利地至少是裂口76的宽度k的1.2倍,尤其至少是裂口76的宽度k的1.4倍。由于盘32的宽度m大于裂口76的宽度k,因此避免了缓冲元件17能够被变形并且能够利用其第一区段33而被部分地拉入裂口76中。由此减小了缓冲元件17的磨损。
凹处40位于支承部19与20之间,气缸11的区段41伸入所述凹处中。支承部19贴靠在盖子13的内侧处。在盖子13的外侧处构造有卡紧轮廓16。如图3所示,卡紧轮廓16在周向上斜坡形地或者楔形地伸展。卡紧轮廓16有利地围绕卡紧元件21的旋转轴线56螺旋形地构造。在此,卡紧轮廓16有利地只在围绕旋转轴线56的部分角度上延伸。尤其是,卡紧轮廓16围绕旋转轴线56斜坡形地伸展。所述部分角度在此优选小于卡紧元件21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能够旋转的旋转角度。用于锁定元件29的止动凹陷部46(图4)位于在部分角度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剩余的外周区段中,该止动凹陷部禁止向下滑动、即禁止锁定元件29在卡紧轮廓16的斜坡处回转。
图3示出在解锁位置23上的封闭件15。在这个位置中,卡紧区段27完全与构造在盖子13中的贯穿开口47重合。锁定元件29不与卡紧轮廓16接触。锁定元件29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56测量的、与托架28的间距a。卡紧轮廓16与托架28具有最小间距b。最小间距b有利地在卡紧轮廓16的区域处被测量,该区域在将卡紧元件21从解锁位置23旋转到锁定位置22中时首先与锁定元件29重合。间距b小于间距a,从而使得卡紧轮廓16在旋转卡紧元件21时能够接合(greifen)到锁定元件29下方。为此,卡紧元件21在旋转轴线56的方向上相对于缓冲元件17固定在其位置中,如在下文中还将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图3示出在仅盖上盖子13之后封闭件15的布置。操作者不向下压盖子13,从而使得缓冲元件17不被盖子13压缩。
如图3也示出的那样,锁定元件29在图3所示的解锁位置23上与缓冲元件7具有间距g。由于锁定元件29位于缓冲元件17的上方,因此卡紧轮廓16能够容易地接合到锁定元件29下方,即到达缓冲元件17与锁定元件29之间。位置关系“高于”或者“上方”和“低于”或者“下方”在此参照旋转轴线56的垂直布置和在托架28上方的卡紧区段27的布置。这个位置在图3中示出。在这个位置上,旋转轴线56位于重力的作用方向上,并且卡紧元件21有利地将其重力支撑在卡紧区段27处抵靠缓冲元件17。
如果卡紧元件21在朝向锁定位置22的方向上旋转,则锁定元件29与卡紧轮廓19接触。卡紧轮廓19使卡紧元件21在旋转轴线56的方向上在卡紧方向24上运动。卡紧方向24从托架28指向卡紧区段27。由此,盖子13经由卡紧轮廓16被压向气缸11,并且在此,缓冲元件17被压缩。气缸11的区段41保持位置固定,而图3中的卡紧元件21向上运动,图3中的盖子13向下、即在朝向气缸11的方向上运动。如图3也示出的那样,卡紧区段27布置在盖子13的凹陷部25中,该凹陷部被覆盖部43(图2)部分地封闭。
如图3也示出的那样,缓冲元件17在其背向盖子13的侧处具有倾斜部37。如图3所示,冷却通道52倾斜于旋转轴线56伸展。因此,缓冲元件17也倾斜于冷却通道52。如此布置倾斜部37,使得缓冲元件17不或者只略微伸入冷却空气通道52中。有利地,如此构造倾斜部37,使得缓冲元件17伸入在冷却片12之间形成的冷却空气通道52中少于2mm。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37位于具有相邻的冷却片12的下侧的平面中。倾斜部37布置在缓冲元件17的、布置在容纳部18中的第一区段33中。
图4示出具有卡紧元件21的、朝向壳体2的外侧突出的区段的盖子13。如图4所示,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置的锁定元件29。在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23上,锁定元件29与卡紧元件21的卡紧区段27一样与盖子13的贯穿开口47重合。在解锁位置23上,盖子13能够由此被盖到卡紧元件21上或者从卡紧元件21上取下。如图4也示出的那样,在周向上与每个锁定元件29相邻地分别布置有卡紧轮廓16,该卡紧轮廓螺旋形地伸展。止动凹陷部46紧接着每个卡紧轮廓16,所述止动凹陷部定义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
图5用虚线示意性地示出锁定位置22。在锁定位置22中,锁定元件29位于配属的止动凹陷部46中。在图4和图5中,此外还示出了盖子13的止动开口48,覆盖部43能够固定在所述止动开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行锁定,卡紧元件21能够在旋转方向45上围绕旋转轴线56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方向45在从上方俯视盖子13时顺时针伸展。如图4和5也示出的那样,在盖子13处构造有隆起73,所述隆起在反向上(在本实施例中即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结构上阻止卡紧元件21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隆起73也用于覆盖部43的定位。在解锁位置23与锁定位置22之间,卡紧元件21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旋转90°。但是,在解锁位置23与锁定位置22之间的别的旋转角度也能够是有利的。但是,所述旋转角度小于360°,从而使得卡紧元件21在解锁位置23与锁定位置22之间能够旋转小于一圈。尤其是,所述旋转角度小于180°,从而使得卡紧轮廓16分别只在贯穿开口47的一侧上延伸。
图6和7详细示出盖子13的构型。如图6所示,贯穿开口47构造为旋钮形(Knebelförmig),具有大致圆形的中心区域以及两个由此径向向外延伸的较窄区域。贯穿开口47的轮廓有利地大致对应于包括锁定元件29在内的卡紧区段27的轮廓。在图6和图7中也示出了用于覆盖部43的止动开口48。在图6和图7中此外也能够看出用于减压阀70的开口58。当盖子13取下时,在盖子13处仅构造有贯穿开口47以及封闭件15的卡紧轮廓16。封闭件15的其他组件保持在气缸11处。
在图7中布置有支撑螺栓74和7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支撑螺栓74和一个支撑螺栓75,它们近似张开成正方形。支撑螺栓74和75支撑在工作器械1的、与气缸11或者与未示出的曲轴壳体连接的构件处的、未示出的缓冲元件处,并且因此在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支撑盖子1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螺栓74沉入橡胶支承的套管中,并且因此在垂直于旋转轴线56的方向上固定盖子13。支撑螺栓75沉入缓冲元件中,该缓冲元件仅平放在气缸11的肋片上,从而使得盖子13仅在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受到支撑。
图8示出保持在气缸11处的组件,即缓冲元件17、卡紧元件21和盘32。图8示出在预装配的状态下的布置,在该状态下,所述布置能够在图2所示的插入方向49上插入气缸11(图3)的容纳部18中。
如图8和9所示,盘32具有矩形的形状。盘32布置在缓冲元件17的凹陷部64中。凹陷部64的底部形成第二支承部20。如图10所示,凹陷部64被外周壁65包围。外周壁65以紧挨着盘32的外周或者具有特别小的间距的方式包围盘32,从而使得盘32被凹陷部64的外周壁65相对于缓冲元件17旋转固定。
如图9所示,杆26具有非圆形的、优选多边形的(在本实施例中是四边形的)横截面。盘32具有开口72(图9和12),该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如此确定开口72的尺寸,使得卡紧元件21能够自由地在开口20中旋转。如图8和9也示出的那样,托架28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盘。杆26具有第一端部30,卡紧区段27布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处。此外,杆26还具有第二端部31,托架28布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处。因此,托架28和卡紧区段27布置在杆26的相互对置的端部处。如图8结合图9所示,杆26穿过缓冲元件17突出。
如图8和10所示,在缓冲元件17的区段33与34之间构造有凹处40,气缸11的区段41接合到所述凹处中(图3)。此外,在缓冲元件17处还构造有限界止挡部38,第一区段33以加厚的方式实施在所述限界止挡部处。限界止挡部38限界缓冲元件17的插入到容纳部18(图3)中的插入深度。如图8和10所示,倾斜部37构造在缓冲元件17的横向侧51处。区段33和34经由两个连接片35连接。连接片35在两个凹处40之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段33具有矩形横截面,而第二区段34具有圆形横截面。
尤其如图11所示,缓冲元件17具有缝隙36。连接片35通过缝隙36而相互分离。缝隙36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区段34的整个直径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旋转轴线56(图9)的方向上穿过第二区段34突出。如图11也示出的那样,缓冲元件17具有用于杆26的开口39。在第二区段34处,与开口39相邻地,在缓冲元件17的、包围所述开口的区域处构造有止挡部50。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50构造为缓冲元件17的凹陷部。止挡部50至少在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上至少部分地覆盖卡紧区段27的轮廓。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50在卡紧元件21的每个位置上都覆盖卡紧区段27的轮廓。卡紧元件21(图9)的卡紧区段27贴靠在止挡部50处。由此,卡紧元件21相对于缓冲元件17在旋转轴线56的方向上被固定位置。如图11也示出的那样,开口39具有四边形横截面,该四边形横截面以小间隙对应于杆26的横截面。开口39和杆26由于其相互协调的、非圆形的横截面而形成止动装置53(图14),该止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杆26相对于缓冲元件17的四个止动位置。由于卡紧元件21的对称构型,所述止动位置中的两个止动位置配属于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另外两个止动位置配属于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由于止动位置也配属于锁定位置22,因此,杆26在锁定位置22上以小间隙位于开口39中。由此,缓冲元件17在锁定状态22下、即也在工作器械1运行中横向于旋转轴线56在开口39处松弛,并且减小了缓冲元件17的载荷、进而减小了所述磨损。在本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的锁定位置22与解锁位置23之间设置有90°的角度。因此,这个角度对应于在止动装置53的止动位置之间的角度。
如图13所示,覆盖部43具有开口44,通过所述开口能够从外部接近接合轮廓42。锁定元件29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完全被覆盖部43所覆盖,尤其如图2所示。在覆盖部43处成形有止动元件71,所述止动元件插入盖子13的止动开口48中,并且在那里能够在盖子13处被止动(图4和5)。通过覆盖部43妨碍或者阻止看到锁定元件29和盖子13的贯穿开口47。简单地盖上盖子13仍然是可能的,因为止动装置53在卡紧元件21与缓冲元件17之间在取下盖子13期间或者之后禁止卡紧元件21的意外旋转。由此,锁定元件29的、在取下盖子13之后的位置对应于在重新盖上盖子13之前的位置。由于盖子13仅能够在唯一的取向上被盖上或者取下,因此,锁定元件29和贯穿开口47自动相互对准。无需目检锁定元件29的取向或者甚至旋转卡紧元件21,以便正确地将盖子13盖到缓冲元件17上。
图14和15示出在已装配状态下的卡紧元件21、缓冲元件17和盘21。如图14和15所示,卡紧元件21由承载构件59构成,螺栓60穿过所述承载构件突出。承载构件59形成托架28、杆26和卡紧区段21的中心部分。托架28、杆26和卡紧区段21的一部分因此一件式地构成。螺栓60形成两个锁定元件29。螺栓60穿过承载构件59的开口61并且横向于(在本实施例中是垂直于)旋转轴线56。能够设置,承载构件59首先在无螺栓60的情况下装配在缓冲元件17处,螺栓60在将承载构件59装配在缓冲元件17处之后才插入承载构件59中。替代地,卡紧元件21能够在有利的包括螺栓60的构型中穿过缓冲元件17。如此设计缓冲元件17,使得缝隙36和开口39在缓冲元件17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能够被扩张,从而使得至少卡紧区段27有利地也能够在具有已装配的锁定元件29的情况下被穿过。随后,由缓冲元件17、卡紧元件21和盘32组成的结构组合件在插入方向49(图2)上装配在气缸11(图3)的容纳部18中。
如图10和11所示,缝隙36平行于横向侧51伸展。缝隙36因此也平行于容纳部18的纵向壁伸展。如果缓冲元件17装配在气缸11处,则缝隙36不能够再显著扩张。如图3所示,缓冲元件17利用其横向侧51在本实施例中贴靠在容纳部18的侧壁处。容纳部18不仅阻止缓冲元件17的扩张,还阻止缓冲元件17围绕旋转轴线56旋转。如此确定缝隙36的尺寸,使得只有当缓冲元件17未保持在气缸11处时,锁定元件29或者卡紧元件21才能够推动穿过缝隙36。在将缓冲元件17装配在气缸11处之后,卡紧元件21在缓冲元件17处的装配和拆除都不再可能。
如图14和15所示,托架28和止挡部50确定卡紧元件21在缓冲元件17处的轴向位置。在图15中,也画出了止动装置53,该止动装置在卡紧元件21的杆26与缓冲元件17中的开口39的轮廓之间形成。如图14所示,卡紧区段27具有直径c。直径c大于杆26的最大直径d。直径c也大于开口39的最大直径h,该最大直径在图11中画出。与托架28相邻地,杆26具有凸肩62,该凸肩具有增加的直径,如图14所示。凸肩62也固定锁定元件21在缓冲元件17处的轴向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元件21以无间隙的方式优选利用缓冲元件17的低预应力支承在缓冲元件17处。托架28具有直径e,该直径明显大于杆26的最大直径d并且大于开口39的最大直径h(图11)。
如图14也示出的那样,盘32几乎在凹陷部64的整个宽度和长度上延伸。如图14所示,在盘32与外周壁65之间仅设置小间隙。周向槽63在盘32的边缘处与在缓冲元件17中的支承部20相邻地伸展。周向槽63减小了在被压缩的缓冲元件17中的应力,并且在盘32的边缘处减小了盘32与缓冲元件17之间的磨损。如图14所示,缝隙36延伸到狭窄的壁区段66,所述壁区段在第二区段34处延伸到外周壁65处。壁区段66延伸到第一区段33处并且在缝隙36的区域中将区段33和34相互连接,如图8和11也示出的那样。此外,区段33和34还经由连接片35(图15)连接。
在图15中也能够清楚看到在横向侧51处的倾斜部37。
图16至21示出封闭件15的另外两个实施例,其中,仅示出了缓冲元件17、卡紧元件21和盘32。在所有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互对应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止动装置形成在卡紧元件21的托架与缓冲元件17之间。
在图16至18所示的实施例中,卡紧元件21具有托架68,该托架具有正方形的轮廓,该轮廓具有经剧烈倒圆的角。托架68的正方形轮廓的宽度f对应于在缓冲元件17的相互对置的外周壁区段69之间的间距。经由外周壁区段69来确定托架68的旋转位置。在外周壁区段69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托架68能够被旋转,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正方形轮廓的对角线能够旋转穿过相互对置的外周壁区段69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90°的步长旋转。托架68和外周壁区段69形成止动装置54。缓冲元件17的第一区段33在根据图16的实施例中构造得比在前述附图的实施例中更窄。由于托架68不布置在具有封闭的外周壁的凹陷部中,因此,外周壁区段不伸入气缸11(图3)的冷却空气通道52中,从而无需倾斜部。取代倾斜部,缺少连接外周壁区段69的壁区段。
在图19至21中示出了缓冲元件17、卡紧元件21和盘32的另一个实施例。这里示出的卡紧元件21具有托架78,该托架的形状对应于托架68的形状。但是,托架78布置在凹陷部64中,该凹陷部被环形的外周壁65限界。托架78与外周壁65形成止动装置55。托架78确定锁定元件21的旋转位置,所述旋转位置彼此具有90°的角间距。所述旋转位置中的一个旋转位置对应于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另一个旋转位置对应于锁定位置22。

Claims (15)

1.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器械的工具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内燃机具有气缸(11),其中所述工作器械(1)包括能够取下的盖子(13),所述盖子经由封闭件(15)固定,其中,所述封闭件(15)包括卡紧元件(21),所述卡紧元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56)旋转,其中,所述卡紧元件(21)在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中支撑在卡紧轮廓(16)处,并且为了从解锁位置(23)中调整到所述锁定位置(22)上而能够被旋转小于一整圈,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15)具有用于减振地固定所述盖子(13)的弹性的缓冲元件(17),所述缓冲元件(17)具有第一支承部(19),所述盖子(13)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处,所述缓冲元件(17)具有第二支承部(20),所述卡紧元件(21)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承部处,所述缓冲元件(17)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保持在所述气缸(11)的区段(41)处,在从所述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旋转到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上时,所述卡紧元件(21)从所述卡紧轮廓(16)处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被运动,在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上,所述卡紧元件(21)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缓冲元件(17)的第一支承部(19)与第二支承部(20)之间卡紧所述气缸(11)的区段(41),并且在所述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中, 所述卡紧元件(21)保持在所述气缸(11)处的缓冲元件(17)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元件(21)具有卡紧区段(27)、托架(28)和杆(26),其中,所述卡紧区段(27)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在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中支撑在所述卡紧轮廓(16)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和所述托架(28)经由所述杆(26)相互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杆(26)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缓冲元件(17)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17)具有开口(39),所述杆(26)布置在所述开口中,其中,所述缓冲元件(17)的、包围所述开口的区域在所述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中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卡紧区段(27)的轮廓,并且由此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卡紧元件(21)固定在所述缓冲元件(17)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17)具有缝隙(36),所述缝隙在所述封闭件(15)的一位置中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重合,其中,如此确定所述缝隙(36)的尺寸,使得当缓冲元件(17)未保持在所述气缸(11)处时,为了将所述卡紧元件(21)装配在所述缓冲元件(17)处,所述卡紧区段(27)能够在所述缓冲元件(17)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被推动穿过所述缝隙(3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17)布置在所述气缸(11)的容纳部(18)中,并且所述容纳部(18)导致所述缓冲元件(17)围绕所述旋转轴线(56)的旋转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在托架(28、68、78)与所述缓冲元件(17)的第二支承部(20)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盘(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紧元件(21)与所述缓冲元件(17)之间形成有止挡部(50),所述止挡部参照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如此确定所述卡紧元件(21)相对于所述缓冲元件(17)的第一支承部(19)的位置,使得在所述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中在盖子(13)盖上时,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在所述锁定元件(29)与所述托架(28)之间的间距(a)大于在所述旋转轴线(56)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在所述卡紧轮廓(16)与所述托架(28)之间的最小间距(b)。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元件(21)具有用于在所述封闭件(15)的解锁位置(23)与锁定位置(22)之间调整所述卡紧元件(21)的器具,其中,所述器具布置用于在所述卡紧区段(27)处调整所述卡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为了固定所述卡紧元件(21)的旋转位置,设置有在所述卡紧元件(21)与所述缓冲元件(17)之间起作用的止动装置(53、54、55),其中,止动位置配属于在所述解锁位置(23)中的卡紧元件(21)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53)形成在所述卡紧元件(21)的杆(26)与所述缓冲元件(17)的开口(39)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元件(21)具有卡紧区段(27)、托架(28)和杆(26),并且所述止动装置(54、55)形成在所述托架(28)与所述缓冲元件(17)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17)至少部分地贴靠在所述气缸(11)的冷却片(12)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20)倾斜于所述气缸(11)的至少一个冷却片(12)伸展,并且所述缓冲元件(17)在横向侧(51)处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轮廓(16)布置在所述盖子(13)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元件(21)具有卡紧区段(27)、托架(28)和杆(26),其中,所述卡紧区段(27)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在所述封闭件(15)的锁定位置(22)中支撑在所述卡紧轮廓(16)处,所述工作器械具有用于所述封闭件(15)的覆盖部(43),所述覆盖部保持在所述盖子(13)处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9)。
CN201811082309.4A 2017-09-15 2018-09-17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Active CN109505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400055.4A EP3456481B1 (de) 2017-09-15 2017-09-15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EP17400055.4 2017-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5698A CN109505698A (zh) 2019-03-22
CN109505698B true CN109505698B (zh) 2022-02-01

Family

ID=6001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2309.4A Active CN109505698B (zh) 2017-09-15 2018-09-17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5611B2 (zh)
EP (1) EP3456481B1 (zh)
CN (1) CN1095056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0712A1 (de) * 1995-08-21 1997-02-27 Stihl Maschf Andreas Antivibrationselement zur Anordnung zwischen einer Motoreinheit und einer Griffeinheit
CN1943995A (zh) * 2005-10-06 2007-04-1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操作的工作机械
CN101449038A (zh) * 2006-05-17 2009-06-03 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便携式作业机
EP2198692A1 (de) * 2008-12-19 2010-06-2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eckensche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5034B2 (en) * 2004-04-08 2006-04-1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Ignition systems for portable power tools
DE202005007594U1 (de) * 2005-05-13 2006-09-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Gehäusedeckelanordnung
DE102006003207B4 (de) * 2005-05-13 2017-03-2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Gehäusedeckelanordnung
DE102007020681B4 (de) * 2007-05-03 2018-10-3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brennungsmotor mit einem Kabelhalter und Kabelhalter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DE102013012513A1 (de) * 2013-07-27 2015-01-29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0712A1 (de) * 1995-08-21 1997-02-27 Stihl Maschf Andreas Antivibrationselement zur Anordnung zwischen einer Motoreinheit und einer Griffeinheit
CN1943995A (zh) * 2005-10-06 2007-04-1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操作的工作机械
CN101449038A (zh) * 2006-05-17 2009-06-03 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便携式作业机
EP2198692A1 (de) * 2008-12-19 2010-06-2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eckensche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5698A (zh) 2019-03-22
US20190084179A1 (en) 2019-03-21
EP3456481B1 (de) 2020-06-10
EP3456481A1 (de) 2019-03-20
US10525611B2 (en)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2212B2 (en) Hand-guided power tool
US5819418A (en) Working tool for trimming trees
US20100064482A1 (en) Auxiliary handle for hand-held power tool
US9713881B2 (en)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having a tensioning device for a chain
US10131450B2 (en) Machining device
US7980325B2 (en) Rotating shaft locking mechanism
EP2247402B1 (en) Reciprocating tool foot locking arrangement
US20190262970A1 (en) Quick Clamping Device for at Least One Rotationally Drivable Drive Shaft Having a Portable Machine Tool, in Particular an Angle Grinding Machine
US5661909A (en) Blade mounting device in cutting tool
US20060230623A1 (en) Tool
US7941930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9505698B (zh)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EP2247401A1 (en) Suppport foot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GB2466382A (en) Compass saw with lever for adjusting device
US6478346B1 (en) Snap closure
US7891438B2 (en) Hand power tool
JP2005525944A (ja) 工具受容部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CN112012860A (zh) 弹簧壳体和带有弹簧壳体的起动装置
US6800975B2 (en) Electric motor shaft access cover
US9016165B2 (en) Power tool with Bowden cable
US7353892B2 (en) Guide frame for an earth drilling apparatus
JP4597760B2 (ja) 固定ナット
KR20240073917A (ko) 스냅온 캐리지를 포함한 선형 미끄럼 베어링
CN117204191A (zh) 结构以及具有这种结构的工作设备
WO2004091873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chain saw guide b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