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5642B -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5642B
CN109505642B CN201810951743.5A CN201810951743A CN109505642B CN 109505642 B CN109505642 B CN 109505642B CN 201810951743 A CN201810951743 A CN 201810951743A CN 109505642 B CN109505642 B CN 109505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nnel
exhaust
branch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17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5642A (zh
Inventor
陈世强
陈永平
王海桥
郝小礼
李轶群
李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9517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5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5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56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9913 priority patent/WO2020038051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14165A priority patent/KR102370399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5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5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是,首先,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再确定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计算式;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式。在确定了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排风风流风量和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的情况下,以及给定开式循环通风系统的循环比、净化效率和主要分支上的摩擦风阻系数,就能计算出实施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节省的通风功率消耗值,从而迅速快捷完成开式循环通风系统实施的预评估。

Description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灾减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是半陷或者浅埋的狭长空间,治理隧道内行驶的汽车所产生的烟尘等污染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稀释烟尘和CO等污染物,污风排至隧道外环境,并且属于直流式系统方案。长距离或者特长距离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必须配合通风竖井,才能满足隧道内稀释污染物的用风需求。特长公路隧道通风具体涉及竖井开挖位置、通风机、射流风机群和风道等影响因素的优化,是行业内的前沿问题。
目前,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隧道,稀释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然后将污风排出洞外,这是能耗高的传统隧道通风。采用竖井分段送风,引入外界新鲜空气,稀释特长隧道内的污染物,并确保其浓度在安全值以内,最后,通过分段竖井排出污风;Kwa G S和夏永旭等实践了常用的竖井分段送排风隧道通风系统。对于隧道中行车形成的交通风,方磊和Wang等应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得出了送风口与隧道行车方向宜取6°,而排风口与隧道行车方向的夹角应不大于30°;继而,方磊等明确指出通风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系统一直存在土建费用及运行能耗大的问题。针对通风井工程造价高或者无设置条件的特长隧道,利用上下行线通风负荷不均匀特性,Berner等首次提出了双洞互补通风;利用模型实验和数值仿真,张光鹏验证和校核了设计参数,并把双洞互补式通风应用于锦屏隧道中;通过实验实测,王亚琼等深入研究了双洞互补式通风下的隧道内流场,进一步论证了该通风方式的可行性,并且一般情况下双洞互补通风方式适用于4km~7km的公路隧道。但是,特长隧道通风成本高和竖井开挖位置受地质、城市规划制约等问题,依然突出,并且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尚未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从而迅速快捷完成开式循环通风系统实施的预评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是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所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旁通隧洞且平行于隧道的循环风道,隧道入口至循环风道的引风段之间是上游隧道,循环风道的引射段至隧道出口之间是下游隧道,循环风道通过其两端的引风段和引射段与隧道连通,上游隧道与下游隧道之间是隧道短道;循环风道内设有除尘器;循环风道的引风段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排风竖井的进口连通,排风竖井中设有排风风机;循环风道的引射段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送风竖井的出口连通,送风竖井中设有送风风机;
它包括如下步骤:
(一)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21
式(1)中,P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消耗总功率,W;Q2为循环风道引风段流经风流风量,m3/s;Q3为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m3/s;k为循环率,无量纲数;R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3为分支“隧道短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5为分支“循环风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二)确定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计算式如下: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31
式(2)中,PTypical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消耗总功率,W;Qt(2)为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m3/s;Qt(3)为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m3/s;Rt(1)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2)为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3)为分支“隧道短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4)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6)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三)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如下:
(1)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为了保持风量平衡,采取排放风流风量等于送入风流风量,即:
Qt(2)=Qt(4) (3);
式(3)中,Qt(4)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m3/s;
并且有:
Q2=Q4 (4);
式(4)中,Q4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循环风道引射段流经风流风量,m3/s;
一般还有:
Qt(3)=Q3 (5);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得到:
Qt(r)=Qt(2)+Qt(3)=Q2+Q3=Qr (6);
式(6)中,Qt(r)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流量,m3/s;Qr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风量,m3/s;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二者的对应之路的摩擦风阻系数近似相等,则有:
Ri=Rt(i) (7);
式(7)中,Ri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各分支i’(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i)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各分支t(i)(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2)将公式(2)减去公式(1),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能耗节省量,如式(8)所示:
ΔP=PTypical-P (8);
式(8)中,ΔP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节能量,W;
(3)在公式(8)中,为了实现流体力学中水力平衡,一般存在下式:
R1≈R6>>R2≈R4>>R3≈0 (9);
(4)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有如下变换关系式: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51
式(10)中,η为除尘器烟尘净化效率,无量纲数;
(5)应用公式(7)和公式(9),忽略公式(8)中的小量级项,并把公式(7)和公式(10)代入公式(8),得到简化后的公式(8),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式如式(11):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52
(6)设R1+R6=R,再设R5=a·R(0<a<1),并把这两个假设代入公式(11),即得式(12):
式(12)中,R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与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排风竖井与送风竖井两个分支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N·S2/m8;a为循环风道摩擦风阻系数的当量系数,无量纲数;
公式(12)表明,在确定了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排风风流风量和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的情况下,以及给定开式循环通风系统的循环比、净化效率和主要分支上的摩擦风阻系数,就能计算出实施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节省的通风功率消耗值。
具体的,步骤(一)中公式(1)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3):
式(13)中,h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自然通风力,Pa;Q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风段流经风流风量,m3/s;R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4):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62
式(14)中,h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j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自然通风力,Pa;R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Ⅲ)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分支“循环风道”、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和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压力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上的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5):
式(15)中,hf-deduster为循环风道中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Pa;
(Ⅳ)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分支“隧道短道”、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16):
hs+he=R7Qr 2+R3Q3 2+R8Qr 2-hj7-ht7+hm7-hj8-ht8+hm8 (16);
式(16)中,h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
(Ⅴ)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有: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72
式(17)中,Q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射段流经风流风量,m3/s;
并且有: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73
式(18)中,Q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风流风量,即排风竖井排风风量,m3/s;Q5为分支“循环风道”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流经除尘器风流风量,m3/s;Q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风流风量,即送风竖井送风风量,m3/s;
(Ⅵ)根据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功率等于静压力与体积流量的乘积,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为:
P=hfe(1-k)Q2+hfs(1-k)Q2+hf-dedusterkQ2 (19);
将公式(13)至公式(16)代入公式(19),并代入公式(17)和公式(18),合并同类项,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如式(1):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81
(Ⅶ)在公式(19)中,循环率的计算式如式(20):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82
具体的,步骤(二)中公式(2)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由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1):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83
式(21)中,ht(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t(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t(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2):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91
式(22)中,ht(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t(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t(j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Ⅲ)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隧道短道”、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23):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092
式(23)中,ht(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t(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
(Ⅳ)联合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并根据质量守恒而存在的Qt(r)=Qt(2)+Qt(3)、Qt(r)=Qt(3)+Qt(4)和Qt(2)=Qt(1)=Qt(4)=Qt(6),其中,Qt(3)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Qt(1)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Qt(6)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单位均为m3/s,从而得到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为: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01
即得公式(2):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02
由于送风风流送入风量等于排风风流排放风量,公式(2)也能表达成式(25):
具体的,步骤(三)中公式(10)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循环风道引风段和循环风道引射段风量相等且为Q2;循环风道的循环率为k,流经除尘器的未净化风流风量为kQ2,则,送风风机送入新鲜风流风量为(1-k)Q2,且,排风风机排放风流风量为(1-k)Q2
(Ⅱ)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除尘器净化效率为η;并设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为δ,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则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为ω=δ/δ0;经过除尘器净化后的新鲜空气风量为kωηQ2;根据前述,送风风机送入新鲜空气风量为(1-k)Q2,排风风机排放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1-k)Q2
(Ⅲ)综合前述,则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经过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提供的新鲜风流风量计算式为:
kωηQ2+(1-k)Q2-Q2(1-k)(1-ω)=[ω-kω(1-η)]Q2 (26);
式(26)中,ω为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为流入除尘器未净化循环风流的烟尘浓度即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
(Ⅳ)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送入风流风量和排风排放风流风量为Qt(2),设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δt,且没有超过通风设计容许值δ0;因此,排风排放风流中有一部风量可以看作为新鲜空气,则排风有效风量系数ωt=δt0
(Ⅴ)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根据前述,通过排风竖井排放风流中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t)Qt(2),由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中的新鲜空气量为Qt(4),一般Qt(4)=Qt(2),则有效的新鲜风量即为两者之差,可表示为式(27):
Qt(2)-Qt(2)(1-ωt)=ωtQt(2) (27);
式(27)中,ω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排风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m-1
(Ⅵ)对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言,要使送入隧道内的有效新鲜风流风量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一样,则应该满足:公式(26)=公式(27),即:
[ω-kω(1-η)]Q2=ωtQt(2) (28);
一般情况下,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结构是相似的,具体表现为ω=ωt,则公式(28)简化为式(29):
Q2·[1-k(1-η)]=Qt(2) (29);
将式(29)变形,即得式(10):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能避免隧道长度、断面尺度等有量纲数参数的繁琐计算,或者通风系统网络解算,或者庞杂费时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从而迅速快捷预估出实施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风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分支摩擦风阻系数示意图。
图4是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分支摩擦风阻系数示意图。
图5为循环率对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节能量的影响曲线图。
图3、图4中,1’至11’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的分支编号,R1至R11为对应于分支1’至11’上的摩擦风阻系数;t(1)至t(4)、t(6)至t(11)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分支编号,Rt(1)至Rt(4)、Rt(6)至Rt(11)为对应于分支t(1)至t(4)、分支t(6)至t(11)上的摩擦风阻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图2,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旁通隧洞且平行于隧道的循环风道5,隧道入口1至循环风道5的引风段B之间是上游隧道2,循环风道5的引射段E至隧道出口9之间是下游隧道8,循环风道5通过其两端的引风段B和引射段E与隧道连通,上游隧道2与下游隧道8之间是隧道短道14;循环风道5内设有除尘器,12是除尘器入口,11是除尘器出口;循环风道5的引风段B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排风竖井3的进口连通,排风竖井3中设有排风风机13;循环风道5的引射段E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送风竖井7的出口连通,送风竖井7中设有送风风机10。
本发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使用时,通过隧道入口1引入隧道外环境的新鲜风流H,流经循环风道5的上游隧道2,不断掺混和携带烟尘和CO等污染物,成为上游风流A。上游风流A中的一部分流入隧道短道14,继续稀释污染物,成为并联风流G。另一部分上游风流A经过循环风道5的引风段B,流入循环风道5与排风竖井3,流入循环风道5的一部分称为未净化循环风流C,流入排风竖井3的一部分称为排风竖井的污风I;在排风竖井3内排风竖井的污风I,在排风风机13的作用下,经过排风井口4,排至隧道外环境。未净化循环风流C在除尘器作用下,流入循环风道5,流过除尘器入口12,经过除尘器脱除了烟尘等颗粒类污染物,得到了净化处理,流出除尘器出口11,转化为净化后循环风流D。
在送风井口6外的隧道外环境的新风H,在送风风机10作用下流入送风竖井7,称为送风竖井的新风J。在送风竖井7与循环风道5的共用风道内,送风竖井的新风J与净化后循环风流D混合,混合得到混合风。在循环风道引射段E、隧道短道14和循环风道的下游隧道8之间的共用段,流经循环风道引射段E的混合风与流经隧道短道14的并联风流G完成掺混,转变为下游风流F。在循环风道5的下游隧道8,下游风流F继续稀释污染物,并确保循环风道5的下游隧道8内的污染物浓度保持在规定的安全值以内,确保用风需要。
参见图3、图4,本发明基于上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方法。
(Ⅰ)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2’、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11’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11’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3):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41
式(13)中,h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中的自然通风力,Pa;Q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风段流经风流风量,m3/s;Qr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风量,m3/s;R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2’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k为循环率,无量纲数;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4’、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9’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9’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4):
式(14)中,h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j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中的自然通风力,Pa;R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4’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Ⅲ)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分支“循环风道”5’、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和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10’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10’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压力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5’上的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5):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52
式(15)中,hf-deduster为循环风道中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Pa;R3为分支“隧道短道”3’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5为分支“循环风道”5’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Q3为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m3/s;
(Ⅳ)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7’、分支“隧道短道”3’、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8’、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9’、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10’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11’组成的闭合回路,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16):
hs+he=R7Qr 2+R3Q3 2+R8Qr 2-hj7-ht7+hm7-hj8-ht8+hm8 (16);
(Ⅴ)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有: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63
式(17)中,Q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4’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射段流经风流风量,m3/s;
并且有: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64
式(18)中,Q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风流风量,即排风竖井排风风量,m3/s;Q5为分支“循环风道”5’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流经除尘器风流风量,m3/s;Q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风流风量,即送风竖井送风风量,m3/s;
(Ⅵ)根据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功率等于静压力与体积流量的乘积,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为:
P=hfe(1-k)Q2+hfs(1-k)Q2+hf-dedusterkQ2 (19);
将公式(13)至公式(16)代入公式(19),并代入公式(17)和公式(18),合并同类项,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如式(1):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61
(Ⅶ)在公式(19)中,循环率的计算式如式(20):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62
(二)确定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方法。
(Ⅰ)由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t(1)、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2)、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t(11)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t(11)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t(1)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1):
式(21)中,ht(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t(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t(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1)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t(1)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2)为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2)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Qt(2)为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m3/s;Qt(r)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流量,m3/s;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t(6)、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t(4)、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t(9)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t(9)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t(6)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2):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81
式(22)中,ht(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t(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t(j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4)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t(4)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6)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t(6)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Qt(4)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m3/s;
(Ⅲ)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t(7)、分支“隧道短道”t(3)、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t(8)、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t(9)、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t(10)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t(11)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t(10)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23):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82
式(23)中,Rt(3)为分支“隧道短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Ⅳ)联合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并根据质量守恒而存在的Qt(r)=Qt(2)+Qt(3)、Qt(r)=Qt(3)+Qt(4)和Qt(2)=Qt(1)=Qt(4)=Qt(6),其中,Qt(3)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Qt(1)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Qt(6)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单位均为m3/s,从而得到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为: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91
即得公式(2):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92
式(2)中,Qt(3)为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m3/s;
由于送风风流送入风量等于排风风流排放风量,公式(2)也能表达成式(25):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193
(三)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的计算方法。
(Ⅰ)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为了保持风量平衡,采取排放风流风量等于送入风流风量,即:
Qt(2)=Qt(4) (3);
并且有:
Q2=Q4 (4);
一般还有:
Qt(3)=Q3 (5);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得到:
Qt(r)=Qt(2)+Qt(3)=Q2+Q3=Qr (6);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二者的对应之路的摩擦风阻系数近似相等,则有:
Ri=Rt(i) (7);
式(7)中,Ri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各分支i’(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i)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各分支t(i)(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Ⅱ)将公式(2)减去公式(1),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能耗节省量,如式(8)所示:
ΔP=PTypical-P (8);
式(8)中,ΔP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节能量,W;
(Ⅲ)在公式(8)中,为了实现流体力学的力平衡,一般存在下式:
R1≈R6>>R2≈R4>>R3≈0 (9);
(Ⅳ)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有如下变换关系式: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201
式(10)中,η为除尘器烟尘净化效率,无量纲数;
公式(10)的确定方法如下:
(1)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循环风道引风段和循环风道引射段风量相等且为Q2;循环风道的循环率为k,流经除尘器的未净化风流风量为kQ2,则,送风风机送入新鲜风流风量为(1-k)Q2,且,排风风机排放风流风量为(1-k)Q2
(2)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除尘器净化效率为η;并设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为δ,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则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为ω=δ/δ0;经过除尘器净化后的新鲜空气风量为kωηQ2;根据前述,送风风机送入新鲜空气风量为(1-k)Q2,排风风机排放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1-k)Q2
(3)综合前述,则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经过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提供的新鲜风流风量计算式为:
kωηQ2+(1-k)Q2-Q2(1-k)(1-ω)=[ω-kω(1-η)]Q2 (26);
式(26)中,ω为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为流入除尘器未净化循环风流的烟尘浓度即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
(4)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送入风流风量和排风排放风流风量为Qt(2),设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δt,且没有超过通风设计容许值δ0;因此,排风排放风流中有一部风量可以看作为新鲜空气,则排风有效风量系数ωt=δt0
(5)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根据前述,通过排风竖井排放风流中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t)Qt(2),由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中的新鲜空气量为Qt(4),一般Qt(4)=Qt(2),则有效的新鲜风量即为两者之差,可表示为式(27):
Qt(2)-Qt(2)(1-ωt)=ωtQt(2) (27);
式(27)中,ω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排风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m-1
(6)对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言,要使送入隧道内的有效新鲜风流风量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一样,则应该满足:公式(26)=公式(27),即:
[ω-kω(1-η)]Q2=ωtQt(2) (28);
一般情况下,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结构是相似的,具体表现为ω=ωt,则公式(28)简化为式(29):
Q2·[1-k(1-η)]=Qt(2) (29);
将式(29)变形,即得式(10):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221
(Ⅴ)应用公式(7)和公式(9),忽略公式(8)中的小量级项,并把公式(7)和公式(10)代入公式(8),得到简化后的公式(8),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式如式(11):
Figure GDA0002284849850000222
(Ⅵ)设R1+R6=R,再设R5=a·R(0<a<1),并把这两个假设代入公式(11),即得式(12):
式(12)中,R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1’与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6’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排风竖井与送风竖井两个分支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N·S2/m8;a为循环风道摩擦风阻系数的当量系数,无量纲数。
公式(12)表明,在确定了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排风风流风量和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的情况下,以及给定开式循环通风系统的循环比、净化效率和主要分支上的摩擦风阻系数,就能计算出实施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节省的通风功率消耗值。
下面是确定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风机排放风流风量、当量系数、除尘器净化效率和循环率对开式可控循环通风节能量的影响程度的实验实例,其具体操作如下:
(a)设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风机排放风流风量为250m3/s;
(b)设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与排风竖井的摩擦风阻系数为0.032N·S2/m8,并设隧道短道摩擦风阻系数的当量系数为0.2;
(c)设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循环率范围为0.0至1.0;
(d)设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除尘器净化效率分别为0.75、0.80、0.85、0.90和0.95;
(e)把上述数值代入公式(12)计算,所得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具体实施方案,做出如下归纳:(1)随着除尘器净化效率增大,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减少;随着循环率的增大,节能量快速增加,出现节能量的极值点,翻越极值点后,随着循环率的增加,节能量缓慢下降。(2)本发明量化了循环率、除尘器净化效率对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节能量的影响程度。

Claims (4)

1.一种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是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所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旁通隧洞且平行于隧道的循环风道,隧道入口至循环风道的引风段之间是上游隧道,循环风道的引射段至隧道出口之间是下游隧道,循环风道通过其两端的引风段和引射段与隧道连通,上游隧道与下游隧道之间是隧道短道;循环风道内设有除尘器;循环风道的引风段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排风竖井的进口连通,排风竖井中设有排风风机;循环风道的引射段亦与隧道旁通隧洞中设有的送风竖井的出口连通,送风竖井中设有送风风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确定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11
式(1)中,P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消耗总功率,W;Q2为循环风道引风段流经风流风量,m3/s;Q3为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m3/s;k为循环率,无量纲数;R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3为分支“隧道短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5为分支“循环风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二)确定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计算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12
式(2)中,PTypical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消耗总功率,W;Qt(2)为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m3/s;Qt(3)为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m3/s;Rt(1)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2)为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3)为分支“隧道短道”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4)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Rt(6)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三)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如下:
(1)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为了保持风量平衡,采取排放风流风量等于送入风流风量,即:
Qt(2)=Qt(4) (3);
式(3)中,Qt(4)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m3/s;
并且有:
Q2=Q4 (4);
式(4)中,Q4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循环风道引射段流经风流风量,m3/s;
还有:
Qt(3)=Q3 (5);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得到:
Qt(r)=Qt(2)+Qt(3)=Q2+Q3=Qr (6);
式(6)中,Qt(r)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流量,m3/s;Qr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隧道入口吸入的外界新鲜风流风量,m3/s;
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二者的对应之路的摩擦风阻系数近似相等,则有:
Ri=Rt(i) (7);
式(7)中,Ri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各分支i’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Rt(i)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各分支t(i)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i范围为1至11的自然数;
(2)将公式(2)减去公式(1),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能耗节省量,如式(8)所示:
ΔP=PTypical-P (8);
式(8)中,ΔP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相比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节能量,W;
(3)在公式(8)中,为了实现流体力学的力平衡,存在下式:
R1≈R6>>R2≈R4>>R3≈0 (9);
(4)由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结构的相似性,有如下变换关系式: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31
式(10)中,η为除尘器烟尘净化效率,无量纲数;
(5)应用公式(7)和公式(9),忽略公式(8)中的小量级项,并把公式(7)和公式(10)代入公式(8),得到简化后的公式(8),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节能量计算式如式(11):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41
(6)设R1+R6=R,再设R5=a·R,0<a<1,并把这两个假设代入公式(11),即得式(12):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42
式(12)中,R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与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即为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排风竖井与送风竖井两个分支的摩擦风阻系数之和,N·S2/m8;a为循环风道摩擦风阻系数的当量系数,无量纲数;
公式(12)表明,在确定了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排风风流风量和隧道短道中并联风流风量的情况下,以及给定开式循环通风系统的循环比、净化效率和主要分支上的摩擦风阻系数,就能计算出实施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节省的通风功率消耗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公式(1)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3):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43
式(13)中,h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中的自然通风力,Pa;Q2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风段流经风流风量,m3/s;R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4):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51
式(14)中,h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j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m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中的自然通风力,Pa;R8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Ⅲ)由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分支“循环风道”、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和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压力平衡方程可得出分支“循环风道”上的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15):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61
式(15)中,hf-deduster为循环风道中除尘器所配置吸风风机风压,Pa;
(Ⅳ)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循环风道引风段”、分支“隧道短道”、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至下游隧道、隧道出口”、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16):
hs+he=R7Qr 2+R3Q3 2+R8Qr 2-hj7-ht7+hm7-hj8-ht8+hm8 (16);
式(16)中,h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
(Ⅴ)应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基本原理,有: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62
式(17)中,Q4为分支“循环风道引射段”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引射段流经风流风量,m3/s;
并且有: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63
式(18)中,Q1为分支“循环风道引风段至排风竖井、排风井口”风流风量,即排风竖井排风风量,m3/s;Q5为分支“循环风道”风流风量,即循环风道流经除尘器风流风量,m3/s;Q6为分支“送风井口、送风竖井至循环风道引射段”风流风量,即送风竖井送风风量,m3/s;
(Ⅵ)根据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功率等于静压力与体积流量的乘积,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为:
P=hfe(1-k)Q2+hfs(1-k)Q2+hf-dedusterkQ2 (19);
将公式(13)至公式(16)代入公式(19),并代入公式(17)和公式(18),合并同类项,得到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所消耗总功率的计算式如式(1):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71
(Ⅶ)在公式(19)中,循环率的计算式如式(20):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公式(2)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由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分支“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排风竖井上半部分至排风井口”上的排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1):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73
式(21)中,ht(fe)为排风风机风压,Pa;ht(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ht(j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7)为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Ⅱ)由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和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摩擦风阻系数为0,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得出分支“送风井口至送风竖井下半部分起始点”上的送风风机风压计算式如式(22):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81
式(22)中,ht(fs)为送风风机风压,Pa;ht(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t(j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Pa;ht(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单向交通隧道交通通风力,Pa;ht(m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中的自然通风力,Pa;Rt(8)为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的摩擦风阻系数,N·S2/m8
(Ⅲ)由分支“隧道入口至上游隧道、排风竖井下半部分”、分支“隧道短道”、分支“送风竖井下半部分、下游隧道至隧道出口”、分支“隧道出口至送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和分支“排风井口至隧道入口之间大气环境”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分支“送风井口至排风井口之间大气环境”为伪分支,表示与大气相连,运用流体静力学中的风压平衡方程可得式(23):
式(23)中,ht(s)为送风竖井升压力,Pa;ht(e)为排风竖井升压力,Pa;
(Ⅳ)联合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并根据质量守恒而存在的Qt(r)=Qt(2)+Qt(3)、Qt(r)=Qt(3)+Qt(4)和Qt(2)=Qt(1)=Qt(4)=Qt(6),其中,Qt(3)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隧道短道流经风流风量,Qt(1)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风量,Qt(6)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单位均为m3/s,从而得到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所消耗总功率为:
即得公式(2):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92
由于送风风流送入风量等于排风风流排放风量,公式(2)也能表达成式(25):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09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公式(10)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循环风道引风段和循环风道引射段风量相等且为Q2;循环风道的循环率为k,流经除尘器的未净化风流风量为kQ2,则,送风风机送入新鲜风流风量为(1-k)Q2,且,排风风机排放风流风量为(1-k)Q2
(Ⅱ)在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假设除尘器净化效率为η;并设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为δ,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则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为ω=δ/δ0;经过除尘器净化后的新鲜空气风量为kωηQ2;根据前述,送风风机送入新鲜空气风量为(1-k)Q2,排风风机排放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1-k)Q2
(Ⅲ)综合前述,则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中经过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提供的新鲜风流风量计算式为:
kωηQ2+(1-k)Q2-Q2(1-k)(1-ω)=[ω-kω(1-η)]Q2 (26);
式(26)中,ω为除尘器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为流入除尘器未净化循环风流的烟尘浓度即循环风道引风段的空气烟尘浓度,m-1;δ0为通风设计的烟尘容许浓度,m-1
(Ⅳ)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送风送入风流风量和排风排放风流风量为Qt(2),设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δt,且没有超过通风设计容许值δ0;因此,排风排放风流中有一部分风量看作为新鲜空气,则排风有效风量系数ωt=δt0
(Ⅴ)在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根据前述,通过排风竖井排放风流中的新鲜空气风量为(1-ωt)Qt(2),由送风竖井送入风流风量中的新鲜空气量为Qt(4),Qt(4)=Qt(2),则有效的新鲜风量即为两者之差,表示为式(27):
Qt(2)-Qt(2)(1-ωt)=ωtQt(2) (27);
式(27)中,ω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的排风有效风量系数,无量纲数;δt为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中排风竖井排放风流的空气烟尘浓度,m-1
(Ⅵ)对于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而言,要使送入隧道内的有效新鲜风流风量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一样,则应该满足:公式(26)=公式(27),即:
[ω-kω(1-η)]Q2=ωtQt(2) (28);
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系统与常规送排风竖井通风方式的结构是相似的,具体表现为ω=ωt,则公式(28)简化为式(29):
Q2·[1-k(1-η)]=Qt(2) (29);
将式(29)变形,即得式(10):
Figure FDA0002284849840000111
CN201810951743.5A 2018-08-21 2018-08-21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Active CN109505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1743.5A CN109505642B (zh) 2018-08-21 2018-08-21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PCT/CN2019/089913 WO2020038051A1 (zh) 2018-08-21 2019-06-04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KR1020207014165A KR102370399B1 (ko) 2018-08-21 2019-06-04 특장거리 도로 터널의 개방형 제어 가능한 순환 환기에서 절약되는 에너지의 양의 계산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1743.5A CN109505642B (zh) 2018-08-21 2018-08-21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5642A CN109505642A (zh) 2019-03-22
CN109505642B true CN109505642B (zh) 2020-01-17

Family

ID=6574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1743.5A Active CN109505642B (zh) 2018-08-21 2018-08-21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70399B1 (zh)
CN (1) CN109505642B (zh)
WO (1) WO2020038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5642B (zh) * 2018-08-21 2020-01-17 湖南科技大学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CN112412518B (zh) * 2020-10-16 2023-06-09 湖南长院悦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掌子面循环供风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03379U1 (de) * 1997-02-25 1998-08-27 Scheel Arnold Dipl Ing Univ Anlage zur Luftreinigung
CN1865662A (zh) * 2006-06-20 2006-11-22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通风系统
CN101225746A (zh) * 2008-02-01 2008-07-23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长大隧道巷道式通风技术
CN10400597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力相关法的煤矿通风机流量测量方法
CN104121031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7449091A (zh) * 2017-07-31 2017-12-08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合流三通风管的降阻优化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4540A (ja) * 2011-03-03 2012-09-27 Panasonic Corp 道路トンネル用ジェットファンによる換気システム
CN103422875B (zh) * 2013-07-16 2016-02-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使用长大隧道通风系统风量的分配控制装置进行风量分配控制的方法
KR101542699B1 (ko) 2014-10-23 2015-08-06 주식회사 이음엔지니어링 터널 내 환기 설비의 tab를 위한 환기력 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534496B1 (en) * 2015-08-13 2017-01-03 Ahmadreza Ghavami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nel air ventilation
KR101693450B1 (ko) 2016-06-27 2017-01-05 (주)주성지앤비 공용 중 터널 내 환기저항계수 및 벽면마찰계수 측정 방법
CN106869983B (zh) * 2017-01-17 2018-11-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地铁隧道通风控制方法
CN107288673B (zh) * 2017-07-11 2019-07-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风速的公路隧道节能通风控制方法
CN108733923B (zh) * 2018-05-21 2020-04-14 湖南科技大学 基于最小流动单元的采空区氮气充注压力损失计算方法
CN109505642B (zh) * 2018-08-21 2020-01-17 湖南科技大学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03379U1 (de) * 1997-02-25 1998-08-27 Scheel Arnold Dipl Ing Univ Anlage zur Luftreinigung
CN1865662A (zh) * 2006-06-20 2006-11-22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通风系统
CN101225746A (zh) * 2008-02-01 2008-07-23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长大隧道巷道式通风技术
CN10400597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力相关法的煤矿通风机流量测量方法
CN104121031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7449091A (zh) * 2017-07-31 2017-12-08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合流三通风管的降阻优化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8051A1 (zh) 2020-02-27
CN109505642A (zh) 2019-03-22
KR20200065075A (ko) 2020-06-08
KR102370399B1 (ko)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5642B (zh)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CN105840551B (zh) 多工况点高负荷压气机叶片的气动实现方法
CN101655012A (zh) 一种双洞隧道互补式网络通风的方法
CN107977513B (zh) 一种基于路径搜索的天然气动态流动温度预测方法
CN105781603A (zh) 一种竖井送排结合互补通风的双线隧道
CN109057849B (zh) 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开式通风系统的下游隧道长度极值确定方法
CN105697047B (zh) 入口有匝道的公路隧道风机设置方法
CN108984967B (zh) 特长公路隧道开式可控循环通风的最优循环比计算方法
CN108952789B (zh) 用于特长公路隧道闭式可控循环通风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CN109002573B (zh) 一种特长公路隧道循环通风系统适用性判定方法
CN108979697B (zh) 隧道开式循环通风的送风竖井新风风量折减系数计算方法
CN109057848B (zh) 特长公路隧道闭式循环通风的分风比数极大值确定方法
CN105715290A (zh) 出入口有匝道的公路隧道风机设置方法
Bar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at sand ripple surface in wind tunnel flow
CN109033675B (zh) 特长公路隧道循环通风系统的临界分风比判定方法
CN112412518B (zh) 一种隧道掌子面循环供风系统
CN109026114B (zh) 用于特长公路隧道闭式通风系统的下游隧道长度极值确定方法
CN112229662B (zh) 一种水下区间隧道排烟系统排烟性能的量化评价方法
CN205063958U (zh) 高原长隧道独头多巷道通风施工结构
CN109184796B (zh) 一种正洞掌子面风管管口瓦斯涌出量检测瓦斯浓度的方法
CN109057851B (zh) 公路隧道开式通风系统的除尘器临界有效风量判定方法
CN204346040U (zh) 锅炉烟气干燥煤泥系统
CN109083671B (zh) 隧道闭式循环通风的净化后新风风量折减系数计算方法
CN108716419B (zh)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匝道协同通风方法
CN207395033U (zh) 一种中央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