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0824A -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0824A
CN109500824A CN201811305031.2A CN201811305031A CN109500824A CN 109500824 A CN109500824 A CN 109500824A CN 201811305031 A CN201811305031 A CN 201811305031A CN 109500824 A CN109500824 A CN 109500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atien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50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建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050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0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0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0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部移动滚轮、机器人主体、传动大臂、通风散热板、电针灸治疗仪,所述底部移动滚轮上方设置有防护底盘,所述防护底盘上方卡接有所述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所述传动大臂,所述传动大臂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连接小臂。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电脑记忆力,收集皇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著作的诊疗理论和原则为基础,利用电脑的分析功能,迅速正确的找出病因,诊断病情,用对应的经方及验方对症使用,达到中医诊疗简单方便的目的;2、克服了医生因周围环境、个人性格、个人情绪、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导致对病人的病情与病因的处理和判断发生偏差的难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现有技术中,中医医生诊断范围有限,不能够对病人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诊断,而且医生在诊断时容易受到环境与个人情绪的影响,对病人的病情产生误判与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包括底部移动滚轮、机器人主体、传动大臂、通风散热板、电针灸治疗仪,所述底部移动滚轮上方设置有防护底盘,所述防护底盘上方卡接有所述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所述传动大臂,所述传动大臂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连接小臂,所述连接小臂下方设置有防震保护器,所述防震保护器下方安装有按摩机械手,所述机器人主体上方嵌套有中医四诊仪,所述中医四诊仪上方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上方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所述机器人主体一侧安装有外置扬声器,所述外置扬声器下方设置有所述通风散热板,所述通风散热板下方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下方安装有USB插孔,所述机器人主体背侧安装有所述电针灸治疗仪,所述电针灸治疗仪下方安装有网线插孔,所述网线插孔一侧安装有外接电源插孔,所述按摩机械手顶部安装有转动连接轴,所述转动连接轴下方安装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下方两侧安装有按摩手指,所述按摩手指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安装有断路保护器,所述断路保护器上方安装有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上方安装有音频转换器,所述音频转换器上方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一侧安装有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一侧安装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下方安装有网络管理模块,所述网络管理模块下方设置有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下方设置有信息储存卡,所述断路保护器、所述图像处理器、所述音频转换器、所述显示控制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网络管理模块、所述压力调节器、所述信息储存卡均通过导线与所述微型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移动滚轮为万向静音轮,共有两个,所述防护底盘采用轻质铝合金制成,厚度不小于2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主体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厚度为4mm,所述按摩机械手与所述防震保护器通过所述转动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小臂与所述传动大臂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小臂为可伸缩手臂。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四诊仪的型号为YR/ZYDKF-1,所述液晶显示屏为交互式触摸屏,所述红外摄像头共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电源插孔连接外部电源的额定电压为220V,所述网线插孔共有两个,所述电针灸治疗仪的型号为HT-2。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手指内层采用轻质合金钢制成,外层粘结乳胶层,所述转动连接轴的转动角度为0°-360°,所述压力感应器的型号为PT124B-116。
进一步的,所述断路保护器的型号为DZL-18,所述图像处理器的型号为MA2000,所述音频转换器的型号为XHCV13,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的型号为CH-H-COCL2。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控制器的型号为KY12S,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型号为S7-1500,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的型号为MTA211,所述信息储存卡的储存容量为1T。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中,将诊疗机器人的所述外接电源插孔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诊疗机器人工作提供电力,将大量病例数据与针灸方法数据传输至诊疗机器人的所述信息储存卡中,建立医药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国家认可的中医药典籍中的中医药知识,包括各种病症的症状和治疗的中药方以及针灸方法,这些中药方以及针灸方为经典验方,病人坐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前方,所述红外摄像头对病人面部进行扫描,采集病人面部信息及体表温度信息,同时所述传动大臂带动所述连接小臂进行运动,使所述按摩手指压覆在病人手腕处,所述压力感应器压覆在病人脉搏处,所述压力感应器对病人脉搏的变化进行感应,采集病人脉搏信息,所述中医四诊仪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以通过所述中医四诊仪实现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提高诊断准确性,最终将采集后的病人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对病人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所述信息储存卡中病例数据库中病例作对比,最终将诊断结果显示在所述液晶显示屏上方,在需要对病人进行针灸时,调取所述信息储存卡中针灸方法大数据信息,选择针灸部位,所述红外摄像头拍摄针灸位置,所述液晶显示屏显示针灸部位附近的穴位,将所述电针灸治疗仪正对穴位,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基于大数据对病人进行诊断与针灸,对病人病情诊断更加精确,使用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电脑强大的记忆力,收集皇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著作的诊疗理论和原则为基础,利用电脑的强大分析功能,迅速正确的找出病因,诊断病情,用对应的经方及验方对症使用,达到中医诊疗简单方便的目的;2、克服了医生因周围环境、个人性格、个人情绪、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导致对病人的病情与病因的处理和判断发生偏差的难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外观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左视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背视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按摩机械手立体结构简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电路流程框架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部移动滚轮;2、防护底盘;3、机器人主体;4、按摩机械手;5、防震保护器;6、连接小臂;7、传动大臂;8、液晶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中医四诊仪;11、外置扬声器;12、通风散热板;13、开关;14、USB插孔;15、电针灸治疗仪;16、网线插孔;17、外接电源插孔;18、转动连接轴;19、支撑侧板;20、按摩手指;21、压力感应器;22、断路保护器;23、图像处理器;24、音频转换器;25、显示控制模块;26、微型控制器;27、电源管理模块;28、网络管理模块;29、压力调节器;30、信息储存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包括底部移动滚轮1、机器人主体3、传动大臂7、通风散热板12、电针灸治疗仪15,所述底部移动滚轮1上方设置有防护底盘2,所述防护底盘2上方卡接有所述机器人主体3,所述机器人主体3两侧设置有所述传动大臂7,所述传动大臂7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连接小臂6,所述连接小臂6下方设置有防震保护器5,所述防震保护器5下方安装有按摩机械手4,所述机器人主体3上方嵌套有中医四诊仪10,所述中医四诊仪10上方设置有液晶显示屏8,所述液晶显示屏8上方安装有红外摄像头9,所述机器人主体3一侧安装有外置扬声器11,所述外置扬声器11下方安装有所述通风散热板12,所述通风散热板12下方安装有开关13,所述开关13下方安装有USB插孔14,所述机器人主体3背侧安装有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下方安装有网线插孔16,所述网线插孔16一侧安装有外接电源插孔17,所述按摩机械手4顶部安装有转动连接轴18,所述转动连接轴18下方安装有支撑侧板19,所述支撑侧板19下方两侧安装有按摩手指20,所述按摩手指20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应器21,所述机器人主体3内部安装有断路保护器22,所述断路保护器22上方安装有图像处理器23,所述图像处理器23上方安装有音频转换器24,所述音频转换器24上方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25,所述显示控制模块25一侧安装有微型控制器26,所述微型控制器26一侧安装有电源管理模块27,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7下方安装有网络管理模块28,所述网络管理模块28下方设置有压力调节器29,所述压力调节器29下方设置有信息储存卡30,所述断路保护器22、所述图像处理器23、所述音频转换器24、所述显示控制模块25、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7、所述网络管理模块28、所述压力调节器29、所述信息储存卡30均通过导线与所述微型控制器26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四诊仪10的型号为YR/ZYDKF-1,所述液晶显示屏8为交互式触摸屏,所述红外摄像头9共有两个。
具体的,这样设置可以便于机器人进行手动操作,而且便于对病人进行拍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中,将诊疗机器人的所述外接电源插孔17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诊疗机器人工作提供电力,将大量病例数据与针灸方法数据传输至诊疗机器人的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建立医药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国家认可的中医药典籍中的中医药知识,包括各种病症的症状和治疗的中药方以及针灸方法,这些中药方以及针灸方为经典验方,病人坐于所述机器人主体3前方,所述红外摄像头9对病人面部进行扫描,采集病人面部信息及体表温度信息,同时所述传动大臂7带动所述连接小臂6进行运动,使所述按摩手指20压覆在病人手腕处,所述压力感应器21压覆在病人脉搏处,所述压力感应器21对病人脉搏的变化进行感应,采集病人脉搏信息,所述中医四诊仪10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以通过所述中医四诊仪10实现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提高诊断准确性,最终将采集后的病人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型控制器26,所述微型控制器26对病人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病例数据库中病例作对比,最终将诊断结果显示在所述液晶显示屏8上方,在需要对病人进行针灸时,调取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针灸方法大数据信息,选择针灸部位,所述红外摄像头9拍摄针灸位置,所述液晶显示屏8显示针灸部位附近的穴位,将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正对穴位,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基于大数据对病人进行诊断与针灸,对病人病情诊断更加精确,使用效果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移动滚轮(1)、机器人主体(3)、传动大臂(7)、通风散热板(12)、电针灸治疗仪(15),所述底部移动滚轮(1)上方设置有防护底盘(2),所述防护底盘(2)上方卡接有所述机器人主体(3),所述机器人主体(3)两侧设置有所述传动大臂(7),所述传动大臂(7)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连接小臂(6),所述连接小臂(6)下方设置有防震保护器(5),所述防震保护器(5)下方安装有按摩机械手(4),所述机器人主体(3)上方嵌套有中医四诊仪(10),所述中医四诊仪(10)上方设置有液晶显示屏(8),所述液晶显示屏(8)上方安装有红外摄像头(9),所述机器人主体(3)一侧安装有外置扬声器(11),所述外置扬声器(11)下方安装有所述通风散热板(12),所述通风散热板(12)下方安装有开关(13),所述开关(13)下方安装有USB插孔(14),所述机器人主体(3)背侧安装有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下方安装有网线插孔(16),所述网线插孔(16)一侧安装有外接电源插孔(17),所述按摩机械手(4)顶部安装有转动连接轴(18),所述转动连接轴(18)下方安装有支撑侧板(19),所述支撑侧板(19)下方两侧安装有按摩手指(20),所述按摩手指(20)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应器(21),所述机器人主体(3)内部安装有断路保护器(22),所述断路保护器(22)上方安装有图像处理器(23),所述图像处理器(23)上方安装有音频转换器(24),所述音频转换器(24)上方安装有显示控制模块(25),所述显示控制模块(25)一侧安装有微型控制器(26),所述微型控制器(26)一侧安装有电源管理模块(27),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7)下方安装有网络管理模块(28),所述网络管理模块(28)下方设置有压力调节器(29),所述压力调节器(29)下方设置有信息储存卡(30),所述断路保护器(22)、所述图像处理器(23)、所述音频转换器(24)、所述显示控制模块(25)、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7)、所述网络管理模块(28)、所述压力调节器(29)、所述信息储存卡(30)均通过导线与所述微型控制器(2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移动滚轮(1)为万向静音轮,共有两个,所述防护底盘(2)采用轻质铝合金制成,厚度不小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3)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厚度为4mm,所述按摩机械手(4)与所述防震保护器(5)通过所述转动连接轴(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小臂(6)与所述传动大臂(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小臂(6)为可伸缩手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医四诊仪(10)的型号为YR/ZYDKF-1,所述液晶显示屏(8)为交互式触摸屏,所述红外摄像头(9)共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源插孔(17)连接外部电源的额定电压为220V,所述网线插孔(16)共有两个,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的型号为HT-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手指(20)内层采用轻质合金钢制成,外层粘结乳胶层,所述转动连接轴(18)的转动角度为0°-360°,所述压力感应器(21)的型号为PT124B-1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保护器(22)的型号为DZL-18,所述图像处理器(23)的型号为MA2000,所述音频转换器(24)的型号为XHCV13,所述显示控制模块(25)的型号为CH-H-COC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控制器(26)的型号为KY12S,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7)的型号为S7-1500,所述网络管理模块(28)的型号为MTA211,所述信息储存卡(30)的储存容量为1T。
10.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中,其特征在于:将诊疗机器人的所述外接电源插孔(17)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诊疗机器人工作提供电力,将大量病例数据与针灸方法数据传输至诊疗机器人的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建立医药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国家认可的中医药典籍中的中医药知识,包括各种病症的症状和治疗的中药方以及针灸方法,这些中药方以及针灸方为经典验方,病人坐于所述机器人主体(3)前方,所述红外摄像头(9)对病人面部进行扫描,采集病人面部信息及体表温度信息,同时所述传动大臂(7)带动所述连接小臂(6)进行运动,使所述按摩手指(20)压覆在病人手腕处,所述压力感应器(21)压覆在病人脉搏处,所述压力感应器(21)对病人脉搏的变化进行感应,采集病人脉搏信息,所述中医四诊仪(10)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以通过所述中医四诊仪(10)实现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提高诊断准确性,最终将采集后的病人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型控制器(26),所述微型控制器(26)对病人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病例数据库中病例作对比,最终将诊断结果显示在所述液晶显示屏(8)上方,在需要对病人进行针灸时,调取所述信息储存卡(30)中针灸方法大数据信息,选择针灸部位,所述红外摄像头(9)拍摄针灸位置,所述液晶显示屏(8)显示针灸部位附近的穴位,将所述电针灸治疗仪(15)正对穴位,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基于大数据对病人进行诊断与针灸,对病人病情诊断更加精确,使用效果好。
CN201811305031.2A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500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5031.2A CN109500824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5031.2A CN109500824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0824A true CN109500824A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4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5031.2A Pending CN109500824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082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623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康复按摩机器人
CN110338755A (zh) * 2019-03-25 2019-10-18 上海祉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设备
CN110368300A (zh) * 2019-07-09 2019-10-25 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 一种智能针灸诊疗系统
CN110599882A (zh) * 2019-10-18 2019-12-20 鲁春花 一种针灸装置
CN111067496A (zh) * 2020-01-06 2020-04-28 张力 一种具有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135035A (zh) * 2020-01-17 2020-05-12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柔性按摩机器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3416B1 (ko) * 2009-11-30 2011-05-11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맥박 진단 로봇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맥박 진단 방법
CN202715032U (zh) * 2012-07-03 2013-02-06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智能循证针灸诊疗系统
CN107066814A (zh) * 2017-03-09 2017-08-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CN107315926A (zh) * 2017-08-29 2017-11-03 许成钊 一种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诊疗方法
CN10775298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李玉东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智能全科医疗执业机器人
CN108335746A (zh) * 2017-12-31 2018-07-27 徐建 机器人医生的脉诊诊断治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3416B1 (ko) * 2009-11-30 2011-05-11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맥박 진단 로봇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맥박 진단 방법
CN202715032U (zh) * 2012-07-03 2013-02-06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智能循证针灸诊疗系统
CN107066814A (zh) * 2017-03-09 2017-08-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CN107315926A (zh) * 2017-08-29 2017-11-03 许成钊 一种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诊疗方法
CN10775298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李玉东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智能全科医疗执业机器人
CN108335746A (zh) * 2017-12-31 2018-07-27 徐建 机器人医生的脉诊诊断治疗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755A (zh) * 2019-03-25 2019-10-18 上海祉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设备
CN110123623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康复按摩机器人
CN110123623B (zh) * 2019-05-16 2021-05-18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康复按摩机器人
CN110368300A (zh) * 2019-07-09 2019-10-25 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 一种智能针灸诊疗系统
CN110368300B (zh) * 2019-07-09 2021-08-10 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 一种智能针灸诊疗系统
CN110599882A (zh) * 2019-10-18 2019-12-20 鲁春花 一种针灸装置
CN111067496A (zh) * 2020-01-06 2020-04-28 张力 一种具有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135035A (zh) * 2020-01-17 2020-05-12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柔性按摩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0824A (zh) 一种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Wang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portable exoskeleton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Wiederhold et al. Using virtual reality to mobilize health care: Mobil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for attenuation of anxiety and pain
Vora et al. Home-based exercise system for patients using IoT enabled smart speaker
Vaucelle et al. Design of haptic interfaces for therapy
Miles et al. Reiki-review of a biofield therapy: history,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Wolf et al. Assessing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as outcome measure for research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O2023280005A1 (zh) 基于穴位反馈的激光治疗装置及系统
Li et al. Attention-controlled assistive wrist rehabilitation using a low-cost EEG sensor
Pani et al. A device for loca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hand rehabilitation sessions for rheumatic patients
CN109589264A (zh) 控制按摩穴位经络系统
Li et al. The priming effects of mirror visual feedback on bilateral task practic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Ahamed et al. Recent survey of automated rehabilitation systems using EMG biosensors
Lyu et al. Stimulation parameters of manual acupuncture and their measurement
CN103919550A (zh) 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
Guo et al.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new horizontal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CN102078255A (zh) 电脑控制立体定位自我按摩仪
CN207236289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环
CN106725469B (zh) 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
CN201806693U (zh) 中医脉象图谱检测仪
CN113491621A (zh) 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CN203576482U (zh) 自我诊断引导仪
CN111430023A (zh) 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
Hung et al.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limb orthoses with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rehabilitation
Wolf et al. PoRi device: portable hand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PoRi: Ein transportables Gerät zum Einsatz im häuslichen Umfeld, fr die Bewertung und Rehabilitation der Hand nach einem Schlaganfa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