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5961A -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5961A
CN109495961A CN201711030294.2A CN201711030294A CN109495961A CN 109495961 A CN109495961 A CN 109495961A CN 201711030294 A CN201711030294 A CN 201711030294A CN 109495961 A CN109495961 A CN 109495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ing advanc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im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02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5961B (zh
Inventor
达人
赵铮
任斌
艾托尼
皮埃尔
郑方政
李铁
高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US16/646,1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388689B2/en
Priority to EP18854160.1A priority patent/EP3684112A4/en
Priority to JP2020514747A priority patent/JP7100118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8/103267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766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08128A priority patent/KR102367624B1/ko
Priority to TW107131709A priority patent/TWI735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5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5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2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preamble design, i.e. with negotiation of the synchronisation sequence with transmitter or sequence linked to the algorithm us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间隔,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

Description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所有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和参考信号中使用相同的15kHz子载波间隔。此外,每个PRACH(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preamble)格式仅支持一种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载波间隔),例如前导序列格式0~3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为1.25kHz,前导序列格式4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为7.5kHz。
与LTE不同,5GNR(New Radio,新空口)上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和参考信号中可使用不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同时,NR的每个前导序列格式也支持多个子载波间隔。
为避免在相邻子帧或相邻子载波上传输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彼此之间发生的相互干扰,UE在完成下行同步后,还需要利用BS(Base Station,基站)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提前上行链路传输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来自小区中的不同UE的上行传输信号在基站的接收机处是时间对准的,以实现上行同步来维持上行链路正交性。当BS接收到UE的PRACH前导码时,它将从该接入前导码中估计该UE所需要的初始TA(TimingAdvance,时间提前量)。然后BS将TA包含在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内下传给UE。
在LTE中,包含在RAR内的TA共具有11比特(bit),并以16Ts为时间量化单位(也称为量化间隔)。每个Ts=1/(30720000)秒,16个Ts大致为0.52μs。LTE选择16Ts(0.52μs)为时间量化单位,是考虑到LTE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BS的PRACH前导码的上行定时偏移估计精度,以及UE对下行参考信号的定时估计精度。同时LTE选择TA为11比特,是考虑到LTE最大小区半径至少要大于100km。11比特可以代表的时间范围为0到1.066ms,对应于最大小区半径为160km,大于LTE PRACH格式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120km。
与LTE不同,NR的每个前导序列格式支持多个子载波间隔。考虑到对于一种前导序列格式,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不同。此外,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或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在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当随机接入序列子载波间隔增大时,对上行定时偏移估计精度增高。
与此类似,在PUSCH和/或PUCCH子载波间隔增大的情况下,PUSCH和/或PUCCH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符号的时间长度和CP窗口会变小。对上行传输信号在基站的接收机处的时间对准的要求也对应增大,这些都会对TA时间量化单位的选择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时,上行定时偏移和上行信号对准时间对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上行链路正交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较佳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的步骤,包括: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包括: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较佳的,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的步骤,包括: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由基站向终端发送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终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同时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首先基站需要与终端之间实现通信连接,在通信连接后,基站通过自身系统进行配置,生成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在生成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将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发送至与之通信连接的终端。
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以及120kHz,也可以包括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240kHz,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480kHz。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且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相同,均为预设比特值。
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均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为11比特。其中11比特用于承载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步骤102、接收所述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在基站向终端发送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后,终端会根据接收到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PRACH前导码,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在获取前导码之后,执行步骤103。
步骤103、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基站在获取终端发送的前导码之后,根据前导码获取终端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具体为: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基站在获取PRACH的前导码之后,根据前导码进行估算获取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在获取参考时间提前量之后,根据参考时间提前量和配置生成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生成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首先基站需要根据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在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之后,根据估算得到的参考时间提前量以及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来获取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为某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的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被分到相同或不同的时间提前量组TAG里,即基站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TAG。每个分量载波对应的链路工作在带宽模式下,即在频域设置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带宽部分(DL BWP)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带宽部分(UL BWP)。每个BWP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相应的,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时间提前量组TAG对应一个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由于一个时间提前量组TAG中包含的分量载波里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包含PUSCH/PUCCH的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来确定每个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方式一: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提前量组TAG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包括:上行链路载波、下行链路载波和/或补充上行链路载波(supplemental uplink carrier,SUL)。
该方式中,无论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从TAG中所有的分量载波里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所有PUSCH/PUCCH的子载波间隔中选择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确定与选择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如表2所示:
表2
方式二: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提前量组TAG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包括:上行链路载波、下行链路载波和/或补充上行链路载波(supplemental uplink carrier,SUL)。该方式中仅考虑激活状态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从TAG中所有的分量载波里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所有PUSCH/PUCCH的子载波间隔中选择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确定与选择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如表3所示:
表3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通过专用的RRC信令或其他更快的命令(例如L1信令)来同时激活/去激活多个带宽部分BWP。
较佳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确定每个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方式,无论基站为RRC连接模式的终端配置了一个或多个TAG,无论每个TAG中有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以及无论每个分量载波配置一个或多个的DL BWP和ULBWP,上述两种方式均有效。
进一步的,由于对于TAG中的所有配置的UL BWP,终端均知道其子载波间隔,所以不需要具有明确的信令来通知终端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从而可以有效的节约信令开销;且上述两种方式所确定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每个TAG中所有配置的UL BWP所需的粒度中最优的,因此所确定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能够满足该TAG中所有配置ULBWP的UL同步要求;且由于终端可配置任意个时间提前量组,任意个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任意个配置的或激活的DL/UL BWP,其实现方式简单,不受系统配置。
其中,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如表2或表3所示。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在对应关系中,确定其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本发明实施例中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所包含的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60kHz、和120kHz;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为240kHz;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为480kHz。其中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为: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单位N为16*64*2-n s,其中Ts为采样间隔,被定义为1/(64*30720000)秒,针对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n的取值为0、1、2或3;针对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n的取值为4;针对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n的取值为5。
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0,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0时,则16*64*2-n s中的n值也为0,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T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1,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1时,则16*64*2-n s中的n值也为1,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8*64Ts。相应的当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2,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2时,则16*64*2-n s中的n值也为2,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4*64Ts。对于120kHz、240kHz以及480kHz的情况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其中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是预先规定的,下面对具体的规定过程进行阐述。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选择可根据LTE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而定,即16/(30720000)秒。在NR中,每个Ts被定义为1/(64*30720000)秒。于是,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16*64T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PUCCH和/或PUSCH的CP和OFDM符号的时间间隔减少一半,对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的时间提前量的准确度和精度也增加一倍。于是,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应为:8*64Ts,即此时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15kHz时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一半。采用同样的原则,可以确定当PUCCH和/或PUSCH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应为:4*64Ts;当PUCCH和/或PUSCH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应为:2*64Ts;当PUCCH和/或PUSCH的子载波间隔为240kHz,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应为:64Ts;当PUCCH和/或PUSCH的子载波间隔为480kHz,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应为:0.5*64Ts;。
综合上述过程,可以确定出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间的对应关系,即针对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 s,n的取值为0、1、2和3。针对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Ts,n的取值为4;针对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Ts,n的取值为5。
在基站需要获取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时,可以查找上述对应关系,获取所需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在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首先将获取的参考时间提前量T进行转化,获取目标转化值。在进行转化时,需要采用NR对应的采样间隔Ts,在NR中每个Ts被定义为1/(64*30720000)秒。对应的转化过程为:计算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Ts之比,确定所得比值为目标转化值M,则获得的目标转化值M对应的单位为Ts
其中基站在获取参考时间提前量T对应的目标转化值M,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具体为: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即计算目标转化值M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比值,将所得到的比值确定为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其中目标转化值M是确定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随子载波间隔的变化而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越大,则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越小。
例如:参考时间提前量T为100μs,将100μs进行转化,得到对应的目标转化值M,转化的过程为:首先将100μs转化为1/10000s,由于每个Ts被定义为1/(64*30720000),则目标转化值M为1/10000s与Ts之比,确定得到的目标转化值M等于196608Ts
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16*64Ts,则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196608 Ts/(16*64Ts)=192,所得到的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192。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8*64Ts,则3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196608Ts/(8*64Ts)=384,所得到的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384。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所述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相同,且为预设比特值,这里的预设比特值为11比特,下面对确定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为11比特的过程进行阐述。
NR的每个前导序列格式支持多个子载波间隔。考虑到对于一种前导序列格式,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不同。在选择NR时间提前量的比特数时,要考虑到每个子载波间隔下,能支持所有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在LTE中包含在RAR内的时间提前量共具有11比特,可以代表的时间范围为0到1.066ms,对应于最大小区半径为160km,大于LTE PRACH格式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120km。我们在这里提出NR时间提前量选择与LTE一样的比特数,并根据上面提到的NR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计算能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检查是否确保每个子载波间隔下,能支持所有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表1显示了在上述情况下,11比特的时间提前量能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在表1中,当PUCCH和/或PUSCH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11比特时间提前量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为160km。当PUCCH和/或PUSCH子载波间隔增加时,将采用NR子载波间隔大的前导序列。例如,具有120kHz和240kHz子载波间隔的PUSCH和/或PUCCH只使用在高于6GHz的载波频率。高于6GHz的载波频率,PRACH前导码序列将使用15kHz或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并且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不超过5km。综上所述,NR时间提前量的比特数的选择可为11。
表1
根据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支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一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同时对应于一时间提前量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其中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以及预设比特值可确定出预设比特值的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随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的增加而减小,预设比特值的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随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的增加而减小,预设比特值的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随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增加而增加。
具体过程为,在当前预设比特值为11的情况下,将预设比特值11进行数字离散,确定对应的最大数字值(211-1),其中对应的最大数字值为2047,然后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来计算。具体的计算过程为:计算(211-1)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乘积,得到第一参考值,然后计算第一参考值与光速c的乘积,得到第二参考值,确定所得第二参考值的二分之一为11比特值的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其中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这里的光速c取值为299792458米/秒。
以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16*64Ts,计算2047与(16*64Ts)的乘积,得到第一参考值,此时的第一参考值近似为0.0010661458秒。然后计算第一参考值0.0010661458秒与光速c(299792458米/秒)的乘积,得到第二参考值,其中第二参考值的计算过程为(299792458米/秒)*0.0010661458秒≈319622.5米。然后计算第二参考值的二分之一,得到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159811.25米,此时可近似于159.8km,更进一步可约等于160km。
以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8*64Ts,计算2047与(8*64Ts)的乘积,得到第一参考值,此时的第一参考值近似为0.0005330729秒。然后计算第一参考值0.0005330729秒与光速c(299792458米/秒)的乘积,得到第二参考值,其中第二参考值的计算过程为(299792458米/秒)*0.0005330729秒≈159811.2米。然后计算第二参考值的二分之一,得到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79905.6米,此时可近似于79.9km,更进一步可约等于80km。
上述为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以及预设比特值,确定预设比特值的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的过程。其中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与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以及预设比特值均相关。
其中由表1可以看出,在子载波间隔依次增大的同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依次减小,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依次减小。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与子载波间隔呈负相关,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与子载波间隔呈负相关,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与时间提前量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正相关。
基站在根据目标转化值M和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出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之后,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在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时,将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包含于随机接入相应消息中,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向终端发送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通过11比特进行承载。
终端在接收到携带有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之后,提取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在获取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由终端根据预先接收到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以及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进行计算,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并根据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以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中,基站向终端发送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由终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同时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201、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首先终端需要与基站之间实现通信连接,在通信连接后,终端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以及120kHz,也可以包括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240kHz,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包括480kHz。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之间为和/或关系。且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比特值相同,均为预设比特值,且预设比特值为11比特。
步骤202、根据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基站反馈前导码。
终端在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根据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基站反馈前导码,其中终端反馈前导码的过程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使得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其中基站根据前导码获得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过程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基站在根据前导码获取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需要将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终端。
步骤203、接收基站发送的根据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终端在向基站反馈前导码之后,由基站根据前导码确定出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其中终端接收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过程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终端在向基站反馈前导码之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其中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数量与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子载波间隔对应于一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获取的参考时间提前量T为100μs时,则基站向终端发送的15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192;3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384;6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768;12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1536;24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3072;24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为6144。
步骤204、根据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在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以及预先接收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进行计算,获取目标时间提前量,在获取目标时间提前量之后,根据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以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
其中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为某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的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被分到相同或不同的时间提前量组TAG里,即基站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TAG。每个分量载波对应的链路工作在带宽模式下,即在频域设置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带宽部分(DL BWP)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带宽部分(UL BWP)。每个BWP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子载波间隔。
相应的,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时间提前量组TAG对应一个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由于一个时间提前量组TAG中包含的分量载波里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包含PUSCH/PUCCH的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来确定每个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方式一: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提前量组TAG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包括:上行链路载波、下行链路载波和/或补充上行链路载波(supplemental uplink carrier,SUL)。
该方式中,无论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从TAG中所有的分量载波里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所有PUSCH/PUCCH的子载波间隔中选择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确定与选择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方式二: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提前量组TAG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包括:上行链路载波、下行链路载波和/或补充上行链路载波(supplemental uplink carrier,SUL)。
该方式中仅考虑激活状态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从TAG中所有的分量载波里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所有PUSCH/PUCCH的子载波间隔中选择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确定与选择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通过专用的RRC信令或其他更快的命令(例如L1信令)来同时激活/去激活多个带宽部分BWP。
较佳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确定每个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方式,无论基站为RRC连接模式的终端配置了一个或多个TAG,无论每个TAG中有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以及无论每个分量载波配置一个或多个的DL BWP和ULBWP,上述两种方式均有效。
进一步的,由于对于TAG中的所有配置的UL BWP,终端均知道其子载波间隔,所以不需要具有明确的信令来通知终端该TAG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从而可以有效的节约信令开销;且上述两种方式所确定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为每个TAG中所有配置的UL BWP所需的粒度中最优的,因此所确定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能够满足该TAG中所有配置UL BWP的UL同步要求;且由于终端可配置任意个时间提前量组,任意个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任意个配置的或激活的DL/UL BWP,其实现方式简单,不受系统配置。
具体的,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在对应关系中,确定其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针对第一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Ts,n的取值为0、1、2和3。针对第二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Ts,n的取值为4;针对第三系列的子载波间隔,当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为15*2nkHz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2-nTs,n的取值为5。
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0,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0时,则16*64*2-nTs中的n值也为0,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取值为16*64T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1,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1时,则16*64*2-nTs中的n值也为1,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取值为8*64Ts。相应的当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则15*2nkHz中对应的n值为2,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当n值为2时,则16*64*2-nTs中的n值也为2,此时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取值为4*64Ts。对于120kHz、240kHz以及480kHz的情况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具体情形可参见表1。
其中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是预先规定的,具体的规定过程在这里不再进行阐述,具体可参见基站侧的描述。
在确定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在确定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后,计算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与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的乘积,确定所得乘积为目标时间提前量F。其中子载波间隔对应于一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同时子载波间隔对应于一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前述过程中获取了基站发送至终端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当基站获取的参考时间提前量T为100μs时,则终端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分别为:15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192;3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384;6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768;12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1536;24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3072;48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6144。
根据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与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对应关系,获取15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16*64Ts;获取3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8*64Ts;获取6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4*64Ts;获取12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2*64Ts;获取24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64Ts;获取48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为0.5*64Ts
针对15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16*64Ts*192,其中16*64Ts*192的值为1/10000s;针对30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8*64Ts*384,其中8*64Ts*384的值为1/10000s;针对60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4*64Ts*768,其中4*64Ts*768的值为1/10000s;针对120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2*64Ts*1536,其中2*64Ts*1536的值为1/10000s;针对240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64Ts*3072,其中64Ts*3072的值为1/10000s;针对480kHz子载波间隔而言,对应的目标时间提前量F为:0.5*64Ts*6144,其中0.5*64Ts*6144的值为1/10000s。
在终端获取目标时间提前量之后,终端可以根据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确保来自小区中的不同终端的上行传输信号在基站的接收机处是时间对准的,以实现上行同步来维持上行链路正交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由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终端在获取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同时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收发机320、存储器310、处理器30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0用于读取存储器310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320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所述处理器300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收发机32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32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中,由基站向终端发送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同时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是能够执行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基站,则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基站,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1,用于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获取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第二发送模块44,用于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较佳的,所述获取模块43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431,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进行估算,获取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第二获取子模块432,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较佳的,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43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321,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第二获取单元4322,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该基站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321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321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321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321进一步用于: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322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43221,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第二确定子单元4322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43222进一步用于: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较佳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44进一步用于: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中,由基站向终端发送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同时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是能够执行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装置,则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520、存储器510、处理器50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终端还包括一用户接口530,所述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10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520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器500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520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较佳的,所述收发机520还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500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终端中,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由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终端在获取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单位,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该方法并支持目前所有NR前导序列所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是能够执行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终端,则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反馈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第三接收模块63,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处理模块64,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所述反馈模块62进一步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较佳的,所述第三接收模块63进一步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较佳的,所述处理模块64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641,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第二确定子模块642,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处理子模块64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较佳的,第一确定子模块641进一步用于: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第一确定子模块641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第一确定子模块641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较佳的,第一确定子模块641进一步用于: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较佳的,第二确定子模块642进一步用于: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中,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在接收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之后,向基站反馈前导码,由基站根据获取的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并发送至终端,终端在获取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之后,根据获取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可以在保证信令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指示,保证5G NR的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根据上行链路载波间隔调整时间提前量的量化间隔,实现上行链路正交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是能够执行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装置,则上述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纸制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科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2)

1.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的步骤,包括: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包括: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11.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步骤,包括: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的步骤,包括: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20.一种基站,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估算跟踪区域对应的参考时间提前量;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获得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参考时间提前量T与采样间隔之比,确定目标转化值M;
根据所述目标转化值M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确定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一预设公式K=M/N进行计算,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将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步骤。
31.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反馈的前导码;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发送至所述终端。
32.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收发机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所述前导码。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和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K,确定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提前量组;其中,每个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包含的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有PUSCH和/或PUCCH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获取所述时间提前量组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在预先形成的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中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S对应的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间量化单位N。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第二预设公式F=N*K进行计算,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提前量F。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的步骤。
42.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反馈前导码;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前导码获得的跟踪区域对应的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的量化值和所述子载波间隔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提前量,进行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CN201711030294.2A 2017-09-11 2017-10-27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Active CN109495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646,116 US11388689B2 (en) 2017-09-11 2018-08-30 Timing advance ind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UE and device
EP18854160.1A EP3684112A4 (en) 2017-09-11 2018-08-30 TIME ADVANCE INDICATION PROCESS,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DEVICE
JP2020514747A JP7100118B2 (ja) 2017-09-11 2018-08-30 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指示方法、基地局、端末および装置
PCT/CN2018/103267 WO2019047766A1 (zh) 2017-09-11 2018-08-30 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KR1020207008128A KR102367624B1 (ko) 2017-09-11 2018-08-30 타이밍 어드밴스 지시 방법, 기지국, 단말 및 장치
TW107131709A TWI735804B (zh) 2017-09-11 2018-09-10 時間提前量指示方法、基地台、終端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5229 2017-09-11
CN201710814522 2017-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961A true CN109495961A (zh) 2019-03-19
CN109495961B CN109495961B (zh) 2020-11-10

Family

ID=6568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0294.2A Active CN109495961B (zh) 2017-09-11 2017-10-27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8689B2 (zh)
EP (1) EP3684112A4 (zh)
JP (1) JP7100118B2 (zh)
KR (1) KR102367624B1 (zh)
CN (1) CN109495961B (zh)
TW (1) TWI73580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9037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70583A (zh) * 2019-04-01 2020-10-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6355A (zh) * 2019-04-23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448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的指示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28309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348705A (zh) * 2019-07-24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号的定时调整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14342546A (zh) * 2019-12-27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135565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4836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3206557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211B (zh) * 2018-09-28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77988A1 (en) * 2018-11-05 2021-12-02 Apple Inc. Mechanisms for bandwidth part (bwp) switching in a new radio (nr) network
EP3903538A4 (en) * 2018-12-29 2022-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4928880B (zh) * 2019-02-14 2024-0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定时提前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11585732B (zh) * 2019-02-15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1419169B2 (en) * 2019-03-21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21048462A1 (en) * 2019-09-10 2021-03-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Time of arrival based method for extended connection range
KR20220018824A (ko) * 2020-08-07 2022-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타이밍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4258127B (zh) * 2020-09-25 2023-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和设备
TWI827939B (zh) * 2021-06-09 2024-01-0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WO2023141931A1 (en) * 2022-01-28 2023-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 application with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WO2023207805A1 (en) * 2022-04-27 2023-11-02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pectrum aggregation with a multi-cluster bwp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783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329813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US20150146631A1 (en) * 2012-05-08 2015-05-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large cell radius
CN106063161A (zh) * 2014-02-28 2016-10-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低延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419B (zh) 2007-03-16 2011-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ofdm符号定时的时间提前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2036359B (zh) 2009-09-29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传输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2497347B (zh) 2011-12-16 2014-12-1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时延调整方法与系统
CN103209459B (zh) 2012-01-11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87303B (zh) * 2014-09-30 202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WO2016153176A1 (ko) 2015-03-20 2016-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화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20031254A (ja) * 2016-12-27 2020-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T3466166T (pt) * 2017-08-11 2020-1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para ajustamento de avanço de temp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8136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02647783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US20150146631A1 (en) * 2012-05-08 2015-05-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large cell radius
CN106063161A (zh) * 2014-02-28 2016-10-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低延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9037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70583A (zh) * 2019-04-01 2020-10-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6355A (zh) * 2019-04-23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15979A1 (zh) * 2019-04-23 2020-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24793B2 (en) 2019-04-23 2024-03-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36355B (zh) * 2019-04-23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8705B (zh) * 2019-07-24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号的定时调整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13348705A (zh) * 2019-07-24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号的定时调整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CN11258448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的指示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84483B (zh) * 2019-09-30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的指示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42546A (zh) * 2019-12-27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128309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342546B (zh) * 2019-12-27 2024-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135565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4836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3206557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961B (zh) 2020-11-10
US20200275398A1 (en) 2020-08-27
EP3684112A1 (en) 2020-07-22
JP2020533909A (ja) 2020-11-19
JP7100118B2 (ja) 2022-07-12
TW201914334A (zh) 2019-04-01
KR102367624B1 (ko) 2022-02-28
EP3684112A4 (en) 2020-11-11
KR20200040855A (ko) 2020-04-20
TWI735804B (zh) 2021-08-11
US11388689B2 (en)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5961A (zh)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US11863496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9642104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downlink data 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N109412764A (zh) 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9565484B (zh) 用于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新无线载波的公共同步信号
CN102860103A (zh) 用于非周期性地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109330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rrection ti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271384A (zh) 一种lte系统小区初搜方法
CN10205571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测距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288419A1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47766A1 (zh) 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CN109152084A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