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7939B -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7939B
TWI827939B TW110121033A TW110121033A TWI827939B TW I827939 B TWI827939 B TW I827939B TW 110121033 A TW110121033 A TW 110121033A TW 110121033 A TW110121033 A TW 110121033A TW I827939 B TWI827939 B TW I8279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spacing
resource usage
resource
processor
network e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1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9519A (zh
Inventor
洪漢昇
董士豪
Original Assignee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1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7939B/zh
Priority to US17/471,181 priority patent/US2022040048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249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9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93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在方法中,取得無線電資源的資源使用情況。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數個子載波。依據資源使用情況調整那些子載波之間的子載波間距。藉此,可動態地反應於應用情境的變化。

Description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電資源配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2018年6月公布第五代(5G)行動通訊新無線電(New Radio,NR)標準,為全新的5G端到端網路架 構奠定基礎,並建立5G Release 15的完整規範。
然而,相較於第四代(4G)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5G NR頻譜涵蓋範圍更廣。舉例而言,圖1是習知各國的使用 5G 頻譜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5G NR的頻譜包括1G赫茲(Hz)以下的低頻段、6GHz以下的中頻段以及30~300GHz毫米波(mmWave)的高頻段。針對低頻段部分,一般以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方式分為上行(Uplink,UL)與下行(Downlink,DL)並提供各自獨立頻寬。針對中頻段部分,具有比高頻毫米波更廣的涵蓋範圍與穿透性,其頻率大約位於3.5GHz或5.8GHz,並以分時多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方式運作。針對高頻段部分,若欲將傳輸速度提升至高於10Gbps,則必須使用毫米波的特性,其頻率大約位於28GHz 或38GHz,並以TDD的方式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5G承襲4G所用的正交頻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而低頻到高頻的不同頻段特性,可將頻譜的應用情境大致分為四種模式。而為了運作在不同頻段中,3GPP提供了以下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的設定。圖2是習知四種應用情境的頻譜配置。請參照圖2,15 kHz的子載波間距SCS1頻寬BW1為50MH,並適用於室外大涵蓋(有中等傳輸速度及低頻的需求)。30 kHz的子載波間距SCS2的頻寬BW2為50MHz或60 kHz的子載波間距SCS3的頻寬BW3為200MHz,並適用於室外一般涵蓋(有高速傳輸及中頻的需求)。而120 kHz的子載波間距SCS4的頻寬BW4為400MHz,並適用於特殊涵蓋(有超高速傳輸及高頻的需求)。
就4G LTE而言,其主要應用場景為 3GHz以下的載波頻率,LTE所設定的子載波間距固定為15kHz。然而,5G頻譜涵蓋範圍遠大於4G所用範圍,且需要面對更多的應用場景。因此,單一子載波間距的配置並無法滿足各類應用場景。例如,大規模物聯網、低時延應用場景。針對5G不同的需求,3GPP制定一組參數集(Numerology)以對應子載波間距的配置。
5G NR所採用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OFDM)的重點之一在於參數集的選用。參數集主要代表OFDM所選用的子載波及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CP)的配置。5G NR支援不同的子載波間距的配置,其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及240kHz。而循環字首的配置通常採用正常(Normal)循環字首。藉由不同參數集的選用,可兼顧載波頻譜、訊號覆蓋範圍、傳輸速率、延遲及可靠性之間的平衡。
此外,圖3是習知資源區塊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5G的RB數量與子載波間距及總頻寬均有關係。若使用OFDM訊號,則各頻寬內會有非常多個子載波SC。為了便於管理,可將頻域涵蓋12個連續子載波SC並在時域持續一個時槽(timeslot)SL的資源稱為一個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基地台提供給各使用者設備的無線電資源是以RB為最小單位。例如,若第一使用者設備的資料量很少,則基地台便可能僅分配1個RB給第一使用者設備。若第二使用者設備的資料量非常多,則基地台可能分配100個RB給第二使用者設備。
表(1)是一範例說明子載波間距與RB數量的對應表: 表(1)
子載波間距(kHz) 總頻寬(M Hz)→ 50 60 80 100
15 RB數量 270      
30 RB數量 133 162 217 273
60 RB數量 65 79 107 135
120 RB數量 32     66
例如,在子載波間距為30kHz情況下,若總頻寬為50MHz,則最大RB數為133。若總頻寬為100MHz,則最大資源區塊數量增加至273,並代表在資源使用最大極限下,某一台使用者設備可能獲得273個資源區塊配置並據以達到最快的傳輸速度。然而,尖峰期間下的基地台可能服務更多使用者設備,且這273個資源區塊必須分配給全部的使用者設備。因此,各使用者設備所得到資源區塊數量減少,且使用者設備的平均傳輸速度會降低。
另一方面,OFDM系統在消除多路徑(Multipath)所造成的符號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非常有效。藉由這特性才能達成高頻譜利用率。然而,OFDM系統對於相位雜訊(Phase Noise)較為敏感,子載波密度越高也會造成訊擾雜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SINR)降低,進而損害系統效能。相位雜訊在不同頻段特性不同,頻率越高則相位雜訊越大。此外,OFDM系統在高速移動的情形,其無線訊號傳輸通道模型變動快速,且訊號會因通道估計失誤、或都卜勒(Doppler)偏移而失真,進而造成資料傳輸誤塊率(Block Error Rate BLER)增加。透過增加訊號強度來緩解BLER情形,雖然可提升訊號強度,但也同時造成載波間干擾(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增加,並需要依據移動速度調整達到最佳化的訊號強度。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無線電資源配置的機制仍無法滿足多變的應用情境。即便子載波間距的配置有一組參數集可供設定,但基地台通常都是開站後僅選擇一種配置來運作,仍是缺乏彈性,也不能適用於應用場景的變化。甚至,未來5G更將面臨多變的複雜環境,單一配置不僅影響效能,更無法有效利用頻譜。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可依據無線電資源的實際情況調整資源配置,以符合應用情境的當前需求。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源配置方法適用於網路實體(entity)。資料配置方法包括(但不僅限於)下列步驟:取得無線電資源的資源使用情況。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數個子載波(subcarrier)。依據資源使用情況調整那些子載波之間的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實體包括(但不僅限於)儲存器及處理器。儲存器用以儲存程式碼。處理器耦接儲存器。處理器經配置用以載入且執行程式碼以執行下列步驟:取得無線電資源的資源使用情況,並依據資源使用情況調整數個子載波之間的子載波間距。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數個子載波。
基於上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可反應於資源使用情況調整子載波間距的配置。藉此,可適用在多變的環境中,並能提升頻譜使用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4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訊系統1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通訊系統1包括(但不僅限於)一台或更多台使用者設備50及一台或更多台網路實體70(例如,核心網路(core network)實體(entity)80及/或基地台100)。通訊系統1可適用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長期演進高級(LTE-A)、5G新無線電(NR)或其他世代的行動網路。
使用者設備50可能有多種實施態樣,例如可包含(但不限於)移動站、先進移動站(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電話裝置、客戶駐地設備(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及無線感測器等。
(蜂巢式)核心網路實體80耦接基地台100。針對不同世代的行動網路,核心網路實體80及基地台100的實施態樣可能不同。舉例而言,關於4G網路,核心網路實體80可以是家庭訂閱伺服器(Home Subscribe Server,HSS)或行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且基地台100可以是家庭演進節點B(Home evolved Node B,HeNB)、eNB、高級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ABS)或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關於5G網路,核心網路實體80可以是驗證伺服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或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且基地台100可以是gNodeB(gNB)。無論如何,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心網路實體80還可能是核心網路中的任何伺服器。
在一實施例中,核心網路實體80可進一步操作營運支援系統(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或其他與行動網路營運、管理以及維護(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相關的平台,並據以對基地台100發送相關於無線電資源配置相關的指令或組態。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100用以提供網路存取服務給一台或更多台使用者設備50。
圖5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核心網路實體80的元件方塊圖。核心網路實體80包括(但不僅限於)傳輸介面82、儲存器85及處理器86。
傳輸介面82可以是支援乙太網路(Ethernet)、光纖網路、Wi-Fi、行動網路或其他有線或無線通訊技術的傳輸介面。在一實施例中,傳輸介面82用以連接基地台100,並對基地台100傳送訊息或接收來自基地台100的訊息。例如,核心網路實體80與基地台100透過S1或N1介面傳遞訊息。
儲存器85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固定或可移動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在一實施例中,儲存器85用以儲存程式碼、網路配置、頻譜資訊、量測報告、資源使用情況、子載波間距、緩衝資料或永久性資料,且其資料內容將隨後介紹。
處理器86耦接傳輸介面82及儲存器85。處理器86經配置以處理數位訊號,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的程序,且經配置以載入並執行由儲存器85所儲存的程式碼及/或軟體模組。處理器86的功能可藉由使用可程式化單元(諸如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晶片、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來實現。處理器86的功能亦可由獨立電子裝置或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來實施,且處理器86的操作還可由軟體來實現。
圖6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100的元件方塊圖。請參照圖6,基地台100包括(但不僅限於)一根或更多根天線110、接收器120、傳送器130、類比至數位(A/D)/數位至類比(D/A)轉換器140、儲存器150及處理器160。
接收器120及傳送器130分別用以透過天線110無線地接收上行鏈路(uplink)訊號及傳送下行鏈路(downlink)訊號。接收器120及傳送器130亦可執行諸如低雜訊放大、阻抗匹配、混頻、升頻(up-conversion)或降頻轉換、濾波、放大及其類似者的類比訊號處理操作。類比至數位/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40耦接接收器120及傳送器130,類比至數位/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40並經組態以在上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自類比訊號格式轉換為數位訊號格式,且在下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自數位訊號格式轉換為類比訊號格式。
儲存器150的實施態樣可參照儲存器85,且不再贅述。儲存器150儲存程式碼、裝置組態、碼本(Codebook)、網路配置、頻譜資訊、量測報告、子載波間距、或其他緩衝的或永久的資料,並儲存諸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層、無線電連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實體(Physical,PHY)層及/或其他通訊協定相關軟體模組。
處理器160耦接類比至數位/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40及儲存器150,處理器160並經組態以處理數位訊號且執行依據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之程序,且可載入並執行儲存器150所儲存的程式碼及/或軟體模組。實現處理器160的功能的相關硬體或軟體可參照處理器86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下文中,將搭配通訊系統1中各裝置及其元件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方法。本發明實施例方法的各個流程可依照實施情形而隨之調整,且並不僅限於此。此外,為了方便說明,下文將以基地台100的處理器160為例並作為操作的主體。然而,處理器160上的全部或部份操作也可能藉由核心網路實體80的處理器86執行,並可經由基地台100取得關於資源配置的資料。
圖7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7,處理器160可取得無線電資源的資源使用情況(步驟S710)。具體而言,無線電資源是基地台100及/或使用者設備50所用於無線地傳送或接收訊號所用的資源。無線電資源相關於頻域上的佔用頻寬及時域上的占用期間。依據不同應用需求,無線電資源可能是以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或其他占用頻寬(例如,特定頻段、頻帶或其組合)及占用時間(例如,時槽、時間區間或其組合)的組合為單位,且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此外,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數個子載波(Subcarrier)。即,網路實體70使用多載波(multi-carrier)傳輸技術。例如,4G或5G採用正交頻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術。OFDM使用大量緊鄰的正交子載波,且各子載波採用對應的調變方案進行低符號率調變。
一般而言,相鄰的任兩個子載波經配置有特定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舉例而言,圖8是習知子載波間距與時槽對應的對應關係的示意圖。請參照圖8,5G NR在訊框(frame)設計上延續了LTE的訊框設計,在時間軸上以每10ms(毫秒)切分為一個訊框,並以1ms的週期D1作為一個子訊框(subframe)SF。依據不同的參數集(Numerology)配置,子訊框SF內又可進一步分成一個或更多個時槽。時槽為一般排程的時間單位。在一般(Normal)循環字首(CP)的配置下,一個時槽包含14個OFDM符號(symbols),因此時槽的長度會隨著不同的子載波間距的配置而有所不同,且為了能符合子訊框SF的長度,在特定符號的循環字首會稍做調整,
例如,表(2)為5G NR的參數集配置(μ來表述參數集或稱編號,其中子載波間距為2 μ×15 kHz): 表(2)
μ 子載波間距(k Hz) 時槽週期(ms) 符號週期(微秒(μs)) 循環字首類型 訊號涵蓋範圍(公尺)
0 15 1 66.67 一般 1407
1 30 0.5 33.33 一般 703
2 60 0.25 16.67 一般/延伸 351
3 120 0.125 8.33 一般 175
4 240 0.625 4.17 一般 87
請同時參照圖8及表(1),若子載波間距為15 kHz,則子訊框SF包括1個時槽(其週期D2等於週期D1)。若子載波間距為30 kHz,則子訊框SF包括2個時槽(其週期D3等於二分之一個週期D1)。若子載波間距為60 kHz,則子訊框SF包括4個時槽(其週期D4等於四分之一個週期D1)。若子載波間距為120 kHz,則子訊框SF包括8個時槽(其週期D5等於八分之一個週期D1)。若子載波間距為240 kHz,則子訊框SF包括16個時槽(其週期D6等於十六分之一個週期D1)。
須說明的是,子載波間距不限於表(1)所列的那些參數集。此外,依據不同應用需求,基地台100也可能採用其他頻分多工(FDM)技術。
在一實施例中,資源使用情況包括無線電資源相關的頻段(Carrier Frequency)、頻寬(Bandwidth)、延遲時間(latency)、相位雜訊(Phase Noise)、移動速度、訊號涵蓋範圍(Cell Coverage)及/或基地台100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50的數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源使用情況也可能是其他存取無線電資源相關的情況。例如,資料錯誤率、資源存取失敗次數、訊號品質、所用編碼類型、資源數量、使用者設備50所處環境或重新連接次數。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60可依據量測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決定資源使用情況。這量測報告是由使用者設備50所回饋。舉例而言,圖9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量測報告的訊令(signaling)示意圖。基地台100對使用者設備50提出量測報告的要求(步驟S910),且使用者設備50回饋量測報告給基地台100(步驟S930)。例如,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量測可在實體層(透過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RRC層(透過量測報告)執行及回報。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50也可能是反應於特定觸發條件(例如,計時器或最小化路測(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MDT))而主動地傳送量測報告給基地台100。
在一實施例中,量測報告是針對訊號強度、訊號品質、訊號雜訊比/訊號干擾比等指標。例如,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以及具有對應細胞的實體細胞識別碼(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的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
在一實施例中,量測報告中所記錄的一種或更多種指標的程度(相關於數值、範圍或其他計量單位)與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有對應關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可劃分成一個或更多個類型。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包括良好及差勁類型。又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包括1至10個類型,其中數值越低/小代表情況越差,且數值越高/大代表情況越好。又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包括5個類型,其中這些類型之間僅有數值大小的差異(僅作為參數集(Numerology)的編號)但沒有好或壞的區別。再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是以特定編碼區別。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60可利用查詢對應表或公式將量測報告所記錄的指標的程度轉換成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例如,表(3)是指標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對應表: 表(3)
指標類型   RSRP(分貝毫瓦(dBm)) RSRQ(分貝(dB)) SINR(dB)
資源使用情況 最佳 ≧-80 ≧-80 ≧-80
-80~-90 -10~-15 13~20
中等 -90~-100 -15~-20 0~13
較差 ≦-100 ≦-20 ≦0
又例如,處理器160將指標的數值或範圍與對應門檻值比較,並依據比較結果判斷對應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
在一實施例中,除了直接自測量報告取得的指標(諸如RSRP、RSRQ等)之外,部分指標可藉由使用特定公式轉變成其他結果。舉例而言,接收訊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可藉由RSRP及RSRQ得出。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60可依據基地台100的佈建計畫(cell planning)、應用服務的要求、操作人員的輸入或感測器的量測結果取得資源使用情況。例如,基地台100或使用者設備50的支援頻段、影像串流的頻寬需求或基於衛星定位器的位置資訊所得出的移動速度。
請參照圖7,處理器160可依據資源使用情況調整子載波之間的子載波間距(步驟S730)。具體而言,以圖2為例,不同子載波間距SCS1~SCS4所占用的無線電資源(以總頻寬BW1~BW4區別,且假設占用時間相同)不同。一般而言,子載波間距越小,將適用於較廣的訊號涵蓋範圍、較低頻段及較低傳輸速度的應用情境。另一方面,子載波間距越大,將適用於較窄的訊號涵蓋範圍、較高頻段及較高傳輸速度的應用情境。而有別於現有技術採用固定的子載波間距或開台後使用固定的子載波間距,本發明實施例可透過資源使用情況得出對應的應用情境,並據以調整子載波間距,從而提供合適的子載波間距以符合當前應用情境的需求。
NR或其他通訊系統支援數種子載波間距的選項(可使用參數集(Numerology)編號區別)。當使用較小的子載波間距時,符號長度成反比增加。在符號長度較長的情況下,OFDM符號的循環字首可以較長,且較能抵抗符碼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因此,對於較小的子載波間距,系統可以更容忍多徑延遲擴展的影響。
頻域中的相位雜訊(phase noise)在時域中引起訊號抖動。通常,相位雜訊隨著載波頻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更高的載波頻率下的相位雜訊更為嚴重。當相位變化速率相對於OFDM符號持續時間較慢時,相位雜訊可以被定義為常數並可通過估計來補償。
基於以上特性,換另一觀點而言,若子載波間距較小,則傳輸延遲較大。另一方面,若選用較大的子載波間距,則會造成通道頻寬過剩。此外,正由於子載波間距與OFDM符碼持續時間呈反比,隨著子載波間距加大,OFDM符碼與循環字首的長度將會縮短,並導致系統更容易發生延遲擴散。因此,子載波間距應該盡可能縮小,並在發生相位雜訊時提供足夠的效能,以達到理想的通道頻寬。
調整子載波間距的機制有很多種。在一實施例中,資源使用情況包括無線電資源相關的頻段、頻寬、相位雜訊及/或移動速度。反應於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程度越高,處理器160可增加子載波間距。另一方面,反應於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程度越低,處理器160可減少子載波間距。
例如,頻段的頻率越高(即,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對應數值越大),使用頻寬越大,且相位雜訊越大。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Numerology)編號(如表(2)的μ)(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使相同頻寬下占用的資源區塊數量較少,並據以支援較寬的頻寬。此外,若子載波間距較大,則子載波的整體密度較低,從而提升對相位雜訊容忍度。依此類推,若頻段的頻率越低(即,程度的數值越小),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
又例如,所需頻寬越大,子載波數量越多。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使相同頻寬下占用的資源區塊數量較少,並據以支援較寬的頻寬。依此類推,若所需頻寬越小,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
再例如,相位雜訊越大,所需的循環字首的長度越長。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使那些子載波的整體密度較低,並據以提升對相位雜訊的容忍度。依此類推,若相位雜訊越小,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
更例如,使用者設備50的移動速度越快,通道估算失誤提高,且都卜勒偏移越嚴重。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使那些子載波的整體密度較低,並據以對抗較大的都卜勒偏移。依此類推,若移動速度越慢,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
在另一實施例中,資源使用情況包括無線電資源相關的延遲時間、訊號涵蓋範圍及/或使用者設備50的數量。反應於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程度越高,處理器160可減少子載波間距。另一方面,反應於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程度越低,處理器160可增加子載波間距。
例如,服務需求的延遲時間越小(即,程度的數值越小),反應時間越短,且需要能即時反應調度資源。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使時槽的長度較小,並據以提升調度資源的反應。依此類推,若延遲時間越長(即,程度的數值越大),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
又例如,基地台100當前提供的訊號涵蓋範圍越大,需要較長的循環字首的長度。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使循環字首的長度較長,並據以提升訊號涵蓋範圍。依此類推,若訊號涵蓋範圍越小,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
再例如,基地台100當前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50的數量越多,須排程的資源區塊數量越多。因此,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小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小的子載波間距),使相同頻寬下占用的資源區塊數量較多,並可將無線電資源分配給更多使用者設備50。依此類推,若使用者設備50的數量越少,則處理器160可選用較大的參數集編號(對應到較大的子載波間距)。
為了方便讀者更了解應用情境,以下再舉一實施例說明。圖10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0,為了方便說明,下文將以核心網路實體80的處理器86為例並作為操作的主體。然而,處理器86上的全部或部份操作也可能藉由基地台100的處理器160執行。
處理器86取得基地台100的佈建計畫(步驟S111)。這佈建計畫可相關於使用頻段、訊號涵蓋範圍、周圍環境、客訴情形或客戶需求。
處理器86可依據基地台100的佈建計畫決定初始子載波間距(步驟S112)。例如,5G NR的設計上須支援自1 GHz的低頻段至超高頻段的毫米波頻段。因此,在低頻段的運用上考量基地台100的訊號涵蓋範圍較大,且須採用較低的子載波間距與較長的循環字首,以應對較大的訊號延遲擴展。而針對超高頻段則採用較大的子載波間距,以應付較大的相位雜訊。此外,在超高頻段上預期的涵蓋範圍較小,訊號的延遲擴展較低頻段來更小。
處理器86可透過基地台100要求使用者設備50回報量測報告(步驟S113)。例如,量測報告為通道狀態資訊(CSI)或RSRP量測報告。
處理器86可依據使用者設備50回報的量測報告決定訊號是否良好(步驟S114)?例如,RSRP大於-70 dBm,則表示訊號良好且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較高。又例如,SINR小於0 dB,則表示訊號較差且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較低。
處理器86可依據量測報告所對應的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調整子載波間距(步驟S115)。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數個程度分別對應於不同的子載波間距(或是參數集編號)。又例如,資源使用情況的程度可帶入特定公式而得出對應子載波間距。再例如,複數種類型的資源使用情況可輸入基於機器學習演算法(例如,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或支援向量機器(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分類器,並據以推論出合適的子載波間距。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86可先將初始子載波間距設定成所支援較大或最大的數值。若子載波越密,則頻譜效率也越高,但子載波間距小也較容易受到干擾且難抵抗衰減。因此,OFDM系統中的子載波間距的選擇需權衡頻譜效率和抗頻偏能力兩者。在一定的循環字首的長度(取決於細胞(cell)的大小和多路徑通道特性)下,子載波間距越小,OFDM符號週期越長,且系統頻譜效率越高。然而,過小的子載波間距對相位雜訊過於敏感,更影響系統性能。因此,若不考慮快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或其他時域與頻域之間的轉換的複雜度,子載波間距的選擇機制,應該是在保持足夠的抗頻偏能力的條件下採用盡可能小的子載波間距。
接著,反應於使用者設備50回報的量測報告或其他要求,處理器86可依據對應的資源使用情況要求基地台100減少初始子載波間距。無論如何,資源使用情況仍可能變化,且子載波間距能據以動態地增加或減少。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中,分析資源使用情況,並據以提供合適的子載波間距,從而符合當前的應用情境。此外,本發明實施例可提升頻譜使用效率、對抗較大的相位雜訊及都卜勒偏移,更能有效提升系統整體效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CS1~SCS4:子載波間距 BW1~BW4:頻寬 RB:資源區塊 SC:子載波 SL:時槽 1:通訊系統 50:使用者設備 70:網路實體 80:核心網路實體 82:傳輸介面 85、150:儲存器 86、160:處理器 100:基地台 110:天線 120:接收器 130:傳送器 140:類比至數位/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S710~S730、S910~S930、S111~S115:步驟 D1~D6:週期 SF:子訊框
圖1是習知各國的使用頻譜的示意圖。 圖2是習知四種應用情境的頻譜配置。 圖3是習知資源區塊的示意圖。 圖4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圖5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核心網路實體的元件方塊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的元件方塊圖。 圖7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圖8是習知子載波間距與時槽對應的對應關係的示意圖。 圖9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量測報告的訊令(signaling)示意圖。 圖10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S710~S730: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資源配置方法,適用於一網路實體,該資源配置方法包括:取得一無線電資源的一資源使用情況,其中該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多個子載波(Subcarrier),且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一使用者設備量測所得的回饋資訊;以及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調整該些子載波之間的一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其中該子載波間距的大小是由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所計算。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源配置方法,其中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該無線電資源相關的頻段、頻寬、相位雜訊及移動速度中的至少一者,且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調整該些子載波之間的該子載波間距的步驟包括:反應於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越高,增加該子載波間距;以及反應於該程度越低,減少該子載波間距。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源配置方法,其中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該無線電資源相關的延遲時間、訊號涵蓋範圍及使用者設備的數量中的至少一者,且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調整該些子載波之間的該子載波間距的步驟包括:反應於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越高,減少該子載波間距; 以及反應於該程度越低,增加該子載波間距。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源配置方法,其中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調整該些子載波之間的該子載波間距的步驟包括:依據一基地台的佈建計畫決定一初始子載波間距;以及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減少該初始子載波間距。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源配置方法,其中取得該無線電資源的該資源使用情況步驟包括:依據一量測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決定該資源使用情況,其中該量測報告是由該使用者設備所提供的該回饋資訊。
  6. 一種網路實體,包括:一儲存器,用以儲存一程式碼;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該儲存器,經配置用以載入且執行該程式碼以執行:取得一無線電資源的一資源使用情況,其中該無線電資源經配置有多個子載波,且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一使用者設備量測所得的回饋資訊;以及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調整該些子載波之間的一子載波間距;其中該子載波間距的大小是由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所計算。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網路實體,其中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該無線電資源相關的頻段、頻寬、相位雜訊及移動速度中的至少一者,且該處理器更經配置用以:反應於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越高,增加該子載波間距;以及反應於該程度越低,減少該子載波間距。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網路實體,其中該資源使用情況包括該無線電資源相關的延遲時間、訊號涵蓋範圍及使用者設備的數量中的至少一者,且該處理器更經配置用以:反應於該資源使用情況對應的一程度越高,減少該子載波間距;以及反應於該程度越低,增加該子載波間距。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網路實體,其中該處理器更經配置用以:依據一基地台的佈建計畫決定一初始子載波間距;以及依據該資源使用情況減少該初始子載波間距。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網路實體,其中該處理器更經配置用以:依據一量測報告決定該資源使用情況,其中該量測報告是由該使用者設備所提供的該回饋資訊。
TW110121033A 2021-06-09 2021-06-09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TWI827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1033A TWI827939B (zh) 2021-06-09 2021-06-09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US17/471,181 US20220400488A1 (en) 2021-06-09 2021-09-10 Network entity and resource arrangement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1033A TWI827939B (zh) 2021-06-09 2021-06-09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9519A TW202249519A (zh) 2022-12-16
TWI827939B true TWI827939B (zh) 2024-01-01

Family

ID=8439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033A TWI827939B (zh) 2021-06-09 2021-06-09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0488A1 (zh)
TW (1) TWI8279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0712B2 (en) * 2010-09-13 2015-12-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bcarrier spa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306862A1 (en) * 2017-01-27 2019-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WO2019213969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确定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926B (zh) * 2011-09-26 2013-12-18 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载波频率捕获方法及装置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2017-09-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CN107295542B (zh) * 2016-03-31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19208084A (ja) * 2016-09-29 2019-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916720B2 (en) * 2016-09-30 2024-02-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selection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US10499371B2 (en) * 2016-11-03 2019-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lexible data transmissions and receptions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CN110024343B (zh) * 2016-11-30 2022-01-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多载波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282870B (zh) * 2017-01-06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180359149A1 (en) * 2017-06-08 2018-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ng and modifying signaling radio bearers and data radio bearers that include numerology (sub-carrier spacing) information
CN110138534B (zh) * 2017-09-08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5961B (zh) * 2017-09-11 2020-11-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US11601911B2 (en) * 2018-05-25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timing resolution and range of reported timing measurements used for position estimation
CN111092701B (zh) * 2018-10-24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JP7294411B2 (ja) * 2019-04-26 2023-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432312B2 (en) * 2019-04-26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968067B2 (en) * 2019-07-11 2024-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230179383A1 (en) * 2020-03-11 2023-06-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ing patter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subcarrier spacing values
US11758552B2 (en) * 2021-04-06 202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multiple slot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11616594B2 (en) * 2021-05-04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padding duration at start of a half subfr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0712B2 (en) * 2010-09-13 2015-12-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bcarrier spa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306862A1 (en) * 2017-01-27 2019-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WO2019213969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确定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0488A1 (en) 2022-12-15
TW202249519A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49350C2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помех и сопу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462755B2 (e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new radio
US107915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723488B (zh) 默認準共位假設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EP3824584B1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configuration
EP2460378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o reduce user equipment self-induced inter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516688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0269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8063068A1 (en) Adaptive timing adjustment delay
US20200128586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979927B2 (en)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WO2019221873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figuration
US20200304275A1 (en) Method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de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link performance
WO2021030930A1 (en) Downlink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mobility scenarios
WO2022154832A1 (en) Coherent uplink (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O20212032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meter setting
CN113994607A (zh) 用于促成毫米波频率的层1用户装备(ue)滤波的方法和装置
TWI827939B (zh) 網路實體及資源配置方法
US20230261772A1 (en) Relay characteristic reporting and control
WO2021159520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