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细纱机对称式电子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细纱机对称式电子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超长细纱机有利于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产品质量稳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超长细纱机有效地减少了批间机台质量的差异;同时由于锭数的增加,生产相同数量的纱,所用车台数减少,有效地减少了批间机台质量的差异。每台细纱机锭数的增加意味着同等产量下成本的降低;机器数量减少可降低资金成本、基建和维护成本(空间要求、能源、空调等)。如果前后道工序中实际使用的机器数量也可以减少的话,还可进一步节约成本。超长细纱机配置细络联,不仅利于提升络筒机的潜在能力,还可以实现纺纱质量逐锭跟踪并减少用工。因此,超长细纱机总将成为纺织机械的一个发展方向。
细纱超长车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罗拉传动的路线、电子牵伸同步控制及牵伸部件的受力均衡,以确保区段之间、锭与锭之间的纺纱状况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纱线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传统细纱机采用机械牵伸,主电机通过主轴上的滚盘传动锭子,另一端经过一系列齿轮传动(包括配备许多适纺各种工艺的牵伸变换齿轮、捻度变换齿轮、后区牵伸变换齿轮等等)传动前、中、后罗拉。变更纺纱品种时,需要停车更换各种变换齿轮。由于罗拉传动属于细长轴,其承载能力受到锭数也就是罗拉长度的制约,因此这种传动机构不适应超长车即大于1200锭的细纱机。
超长细纱机的罗拉传动首选电子牵伸形式,而且须增加中间驱动装置。与传统细纱机相比,由于罗拉传动不再由主轴带动,使全机传动路线简化而更加合理。电子牵伸形式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配在短车上不经济,但配在超长细纱机上则使这一缺点弱化,而电子牵伸带来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电子牵伸形式不仅减少或免去了人工更换工艺齿轮的工作,还进一步扩展了纺纱范围和品种,实现无级调整、精确牵伸。
罗拉传动路线则有多种选择,目的都是为均衡传递扭矩,克服罗拉扭振对牵伸的影响。但是不同的传动路线也决定了主机整体机构布局。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传动路线。很容易判断,这两种方案都有一个不足,就是各区段罗拉受力不均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均衡、有效克服罗拉扭振,且分段开、分段纺的超长细纱机对称式电子牵伸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长细纱机对称式电子牵伸装置,包括车头罗拉机构、车中段罗拉机构、车尾罗拉机构和机台,所述车头罗拉机构设置在机台一端,所述车中段罗拉机构设置在机台的中间位置,所述车尾罗拉机构设置在机台的另一端;所述车头罗拉机构包括车头罗拉驱动机构和第一车头罗拉组和第二车头罗拉组,所述车头罗拉驱动机构控制第一车头罗拉组和第二车头罗拉组,所述第一车头罗拉组和所述第二车头罗拉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头罗拉组包括头前罗拉、头中罗拉和头后罗拉;所述车中段罗拉机构包括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第一车中段罗拉组和第二车中段罗拉组,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车中段罗拉组和所述第二车中段罗拉组,所述第一车中段罗拉组和所述第二车中段罗拉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中段罗拉组包括中段中罗拉A、中段中罗拉B、中段后罗拉A和中段后罗拉B,所述中段中罗拉A和中段中罗拉B沿机台方向分别同轴线水平设置在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两侧,同样,中段后罗拉A和中段后罗拉B沿机台方向分别同轴线水平设置在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两侧;所述车尾罗拉机构包括车尾罗拉驱动机构、第一车尾罗拉组和第二车尾罗拉组,所述车尾罗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车尾罗拉组和第二车尾罗拉组,所述第一车尾罗拉组和所述第二车尾罗拉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尾罗拉组包括尾前罗拉、尾中罗拉和尾后罗拉;
所述头前罗拉的一端与车头罗拉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接近车中段罗拉机构,所述尾前罗拉的一端与车尾罗拉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接近车中段罗拉机构,所述头前罗拉和尾前罗拉为同轴线;所述头中罗拉的一端设置在车头罗拉驱动机构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中罗拉A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头中罗拉与中段中罗拉A为同轴线;所述头后罗拉的一端设置在车头罗拉驱动机构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后罗拉A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头后罗拉与中段后罗拉A为同轴线;所述尾中罗拉的一端设置在车尾罗拉驱动机构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中罗拉B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尾中罗拉与中段中罗拉B为同轴线;所述尾后罗拉的一端设置在车尾罗拉驱动机构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后罗拉B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尾后罗拉与中段后罗拉B为同轴线;所述头中罗拉和头后罗拉的长度为头前罗拉长度的2/3,所述中段中罗拉A和中段后罗拉A的长度为头前罗拉长度的1/3,所述中段中罗拉B和中段后罗拉B的长度为尾前罗拉长度的1/3,所述尾中罗拉和尾后罗拉的长度为尾前罗拉长度的2/3,所述头前罗拉和尾前罗拉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车头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和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机台上,所述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和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都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
所述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头前罗拉减速机、第一皮带、第一头前齿轮、第二头前齿轮、第三头前齿轮、第四头前齿轮、第五头前齿轮、第六头前齿轮和第七头前齿轮,所述车头前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头前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头前齿轮分别与第二头前齿轮和第五头前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头前齿轮又与第三头前齿轮啮合,第三头前齿轮与第四头前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头前齿轮驱动第一车头罗拉组的头前罗拉,而所述第五头前齿轮同时也与第六头前齿轮啮合,第六头前齿轮也与第七头前齿轮啮合,所述第七头前齿轮驱动第二车头罗拉组的头前罗拉;
所述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头中罗拉减速机、第二皮带、第一罗拉减速箱和第二罗拉减速箱,所述车头中罗拉减速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车头中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一罗拉减速箱和第二罗拉减速箱连接,所述第一罗拉减速箱的输出端与第一车头罗拉组的头中罗拉连接,所述第二罗拉减速箱的输出端与第二车头罗拉组的头中罗拉连接;
所述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头后罗拉减速机、第三皮带、第一头后齿轮、第二头后齿轮、第三头后齿轮、第四头后齿轮、第五头后齿轮和第六头后齿轮,所述车头后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一头后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头后齿轮分别与第二头后齿轮和第四头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头后齿轮同时也与第三头后齿轮啮合,所示第三头后齿轮驱动第一车头罗拉组的头后罗拉,而所述第四头后齿轮同时与第五头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五头后齿轮也与第六头后齿轮啮合,所述第六头后齿轮驱动第二车头罗拉组的头后罗拉。
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中段中罗拉驱动机构、车中段后罗拉驱动机构、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设置在机台中间位置;
所述车中段中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第四皮带、第三罗拉减速箱和第四罗拉减速箱,所述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架上的第三罗拉减速箱和第四罗拉减速箱,所述第三罗拉减速箱和第四罗拉减速箱为双出轴结构,所述第三罗拉减速箱的输出端同时驱动中段中罗拉A和中段中罗拉B,所述第四罗拉减速箱的输出端同时驱动第二车中段罗拉组的中段中罗拉A和中段中罗拉B;
所述车中段后罗拉驱动机构包括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第五皮带、传动轴、中后左齿轮组和中后右齿轮组,所述中后左齿轮组和中后右齿轮组结构相同,所述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固定在第二固定架上,而且所述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三固定架上的中后左齿轮组连接和设置在第四固定架上的中后右齿轮组连接,所述中后左齿轮组驱动中段后罗拉A,所述中后右齿轮组驱动中段后罗拉B;
所述中后左齿轮组包括第六皮带、第一中后齿轮、第二中后齿轮、第三中后齿轮、第四中后齿轮、第五中后齿轮、第六中后齿轮和第七中后齿轮,所述第一中后齿轮通过第六皮带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而且,所述第一中后齿轮与第二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后齿轮与第三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中后齿轮同时与第四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中后齿轮与第五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中后齿轮同时与第六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六中后齿轮驱动第一车中段罗拉组的中段后罗拉A,所述第七中后齿轮也与第二中后齿轮啮合,所述第七中后齿轮驱动第二车中段罗拉组的中段后罗拉A。
所述车尾罗拉机构与所述车头罗拉机构结构相同,车尾罗拉驱动机构水平旋转180°放置在机台上远离车头罗拉机构的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共使用了8台伺服电机,带动前、中、后罗拉独立驱动,彻底免除了工艺齿轮,而且两侧的罗拉相关联,此外,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设置在机台中部,机构对称,仅传递中、后罗拉,因此,本发明的罗拉分段布局有利于各点的受力均衡,有效的克服罗拉扭振。
本发明有很好的灵活性,在设计中赋予了超长细纱机分段开、分段纺的特点,例如可以满足运行1/3、1/2锭数,有利于超长细纱机纺纱试验和生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涉及车头罗拉驱动机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涉及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涉及车头罗拉驱动机构背面及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涉及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涉及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涉及车中段中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涉及车中段后罗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超长细纱机对称式电子牵伸装置,包括车头罗拉机构1、车中段罗拉机构2、车尾罗拉机构3和机台,所述车头罗拉机构1设置在机台一端,所述车中段罗拉机构2设置在机台的中间位置,所述车尾罗拉机构3设置在机台的另一端;
所述车头罗拉机构1包括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和第一车头罗拉组12和第二车头罗拉组13,所述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控制第一车头罗拉组12和第二车头罗拉组13,所述第一车头罗拉组12和所述第二车头罗拉组1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头罗拉组12包括头前罗拉121、头中罗拉122和头后罗拉123。
所述车中段罗拉机构2包括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21、第一车中段罗拉组22和第二车中段罗拉组23,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车中段罗拉组22和所述第二车中段罗拉组23,所述第一车中段罗拉组22和所述第二车中段罗拉组2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中段罗拉组22包括中段中罗拉A 221、中段中罗拉B 222、中段后罗拉A 223和中段后罗拉B224,所述中段中罗拉A 221和中段中罗拉B 222沿机台方向分别同轴线水平设置在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21两侧,同样,中段后罗拉A 223和中段后罗拉B 224沿机台方向分别同轴线水平设置在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21两侧;
所述车尾罗拉机构3包括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第一车尾罗拉组32和第二车尾罗拉组33,所述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车尾罗拉组32和第二车尾罗拉组33,所述第一车尾罗拉组32和所述第二车尾罗拉组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尾罗拉组32包括尾前罗拉321、尾中罗拉322和尾后罗拉323;
所述头前罗拉121的一端与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连接,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接近车中段罗拉机构2,所述尾前罗拉321的一端与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连接,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接近车中段罗拉机构2,所述头前罗拉121和尾前罗拉321为同轴线;
所述头中罗拉122的一端设置在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中罗拉A 221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头中罗拉122与中段中罗拉A 221为同轴线;
所述头后罗拉123的一端设置在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后罗拉A 223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头后罗拉123与中段后罗拉A 223为同轴线;
所述尾中罗拉322的一端设置在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中罗拉B 222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尾中罗拉322与中段中罗拉B 222为同轴线;
所述尾后罗拉323的一端设置在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上,另一端沿机台方向水平悬空设置,且与中段后罗拉B 224的悬空端对应,所述尾后罗拉323与中段后罗拉B 224为同轴线;
所述头中罗拉122和头后罗拉123的长度为头前罗拉121长度的2/3,所述中段中罗拉A 221和中段后罗拉A 223的长度为头前罗拉121长度的1/3,所述中段中罗拉B 222和中段后罗拉B 224的长度为尾前罗拉321长度的1/3,所述尾中罗拉322和尾后罗拉323的长度为尾前罗拉321长度的2/3,所述头前罗拉121和尾前罗拉321长度一致。
所述车头罗拉驱动机构11包括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111、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112、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113和第一固定架114,所述第一固定架114设置在机台上,所述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111、车头中罗拉122驱动机构和车头后罗拉123驱动机构都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14上;
所述车头前罗拉驱动机构111包括车头前罗拉减速机1111、第一皮带1112、第一头前齿轮1113、第二头前齿轮1114、第三头前齿轮1115、第四头前齿轮1116、第五头前齿轮1117、第六头前齿轮1118和第七头前齿轮1119,所述车头前罗拉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1112与第一头前齿轮1113连接,所述第一头前齿轮1113分别与第二头前齿轮1114和第五头前齿轮1117啮合,所述第二头前齿轮1114又与第三头前齿轮1115啮合,第三头前齿轮1115与第四头前齿轮1116啮合,所述第四头前齿轮1116驱动第一车头罗拉组12的头前罗拉121,而所述第五头前齿轮1117同时也与第六头前齿轮1118啮合,第六头前齿轮1118也与第七头前齿轮1119啮合,所述第七头前齿轮1119驱动第二车头罗拉组13的头前罗拉121;
所述车头中罗拉驱动机构112包括车头中罗拉减速机1121、第二皮带1122、第一罗拉减速箱1123和第二罗拉减速箱1124,所述车头中罗拉减速机1121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14上,所述车头中罗拉减速机112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1122与第一罗拉减速箱1123和第二罗拉减速箱1124连接,所述第一罗拉减速箱1123的输出端与头中罗拉122连接,所述第二罗拉减速箱1124的输出端与第二车头罗拉组13的头中罗拉连接;
所述车头后罗拉驱动机构113包括车头后罗拉减速机1131、第三皮带1132、第一头后齿轮1133、第二头后齿轮1134、第三头后齿轮1135、第四头后齿轮1136、第五头后齿轮1137和第六头后齿轮1138,所述车头后罗拉减速机113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皮带1132与第一头后齿轮1133连接,所述第一头后齿轮1133分别与第二头后齿轮1134和第四头后齿轮1136啮合,所述第二头后齿轮1134同时也与第三头后齿轮1135啮合,所示第三头后齿轮1135驱动第一车头罗拉组12的头后罗拉123,而所述第四头后齿轮1136同时与第五头后齿轮1137啮合,所述第五头后齿轮1137也与第六头后齿轮1138啮合,所述第六头后齿轮1138驱动第二车头罗拉组13的头后罗拉。
所述车中段罗拉驱动机构21包括车中段中罗拉驱动机构211、车中段后罗拉驱动机构212、第二固定架213、第三固定架214和第四固定架215,所述第二固定架213设置在第三固定架214和第四固定架215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架213、第三固定架214和第四固定架215设置在机台中间位置;
所述车中段中罗拉驱动机构211包括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2111、第四皮带2112、第三罗拉减速箱2113和第四罗拉减速箱2114,所述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2111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13上,所述车中段中罗拉减速机211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皮带2112驱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架214上的第三罗拉减速箱2113和第四罗拉减速箱2114,所述第三罗拉减速箱2113和第四罗拉减速箱2114为双出轴结构,所述第三罗拉减速箱2113的输出端同时驱动中段中罗拉A221和中段中罗拉B 222,所述第四罗拉减速箱2114的输出端同时驱动第二车中段罗拉组23的中段中罗拉A和中段中罗拉B;
所述车中段后罗拉驱动机构212包括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2121、第五皮带2122、传动轴2123、中后左齿轮组2124和中后右齿轮组2125,所述中后左齿轮组2124和中后右齿轮组2125结构相同,所述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2121固定在第二固定架213上,而且所述车中段后罗拉减速机212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传动轴2123连接,所述传动轴2123的两端设置在第三固定架214和第四固定架215上,所述传动轴2123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三固定架214上的中后左齿轮组2124连接和设置在第四固定架215上的中后右齿轮组2125连接,所述中后左齿轮组2124驱动中段后罗拉A 223,所述中后右齿轮组2125驱动中段后罗拉B 224;
所述中后左齿轮组2124包括第六皮带212a、第一中后齿轮212b、第二中后齿轮212c、第三中后齿轮212d、第四中后齿轮212e、第五中后齿轮212f、第六中后齿轮212g和第七中后齿轮212h,所述第一中后齿轮212b通过第六皮带212a与传动轴2123的一端连接,而且,所述第一中后齿轮212b与第二中后齿轮212c啮合,所述第二中后齿轮212c与第三中后齿轮212d啮合,所述第三中后齿轮212d同时与第四中后齿轮212e啮合,所述第四中后齿轮212e与第五中后齿轮212f啮合,所述第五中后齿轮212f同时与第六中后齿轮212g啮合,所述第六中后齿轮212g驱动第一车中段罗拉组22的中段后罗拉A 223,所述第七中后齿轮212h也与第二中后齿轮212c啮合,所述第七中后齿轮212h驱动第二车中段罗拉组23的中段后罗拉A。
所述车尾罗拉机构3与所述车头罗拉机构1结构相同,车尾罗拉驱动机构31水平旋转180°放置在机台上远离车头罗拉机构1的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