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676B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676B
CN109477676B CN201780043721.2A CN201780043721A CN109477676B CN 109477676 B CN109477676 B CN 109477676B CN 201780043721 A CN201780043721 A CN 201780043721A CN 109477676 B CN109477676 B CN 109477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usage
leakage
unit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7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676A (zh
Inventor
阪江覚
近藤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5Refrigerant lev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7Pressures of the evaporator

Abstract

制冷系统(1)具有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的多个利用单元(3a、3b、3c)、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处的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以及控制部(8)。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8)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各利用单元(3a、3b、3c)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的检测待机控制,并且在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的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使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40694号公报)所示,存在相对大型的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利用单元)的制冷装置(制冷系统)。各利用单元具有用于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库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此外,如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第4639451号公报)所示,存在这样一种空调装置,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在室内单元(利用单元)设置制冷剂泄漏传感器,并且在制冷器泄漏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中止利用单元的使用。
发明内容
可以认为,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冷系统中,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作为安全对策,设置与上述专利文献2相同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并且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中止利用单元的使用。此处,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冷系统中,在利用单元中泄漏的制冷剂往往容易积存在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冷系统中,需要在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设置制冷剂泄漏传感器。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冷系统中,由于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因此,即使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也无法确定是在哪个利用单元中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不得不中止所有利用单元的使用,在要求维持收容于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物品的温度的情况下,维持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在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的制冷系统中将制冷剂泄漏抑制到最小程度并且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第一观点的制冷剂系统具有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的多个利用单元、制冷剂泄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各利用单元具有用于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的制冷剂的泄漏。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对于各利用单元,控制部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检测待机控制,在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
此处,在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在多个利用单元共用的空调对象空间中泄漏的情况下,首先,通过进行上述检测待机控制,能够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利用单元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此外,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根据利用单元中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从而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并且能够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此外,由于是根据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利用单元中的制冷剂泄漏的检测的,因此,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任意一个利用单元均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传感器因检测到制冷剂以外的可燃性气体等而进行了错误检测。
由此,此处,在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的制冷系统中,通过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并中止该利用单元的使用,能够将制冷剂向空调对象空间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通过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能够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在第一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第二观点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与各利用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热源单元。各热源单元通过与对应的利用单元连接而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也就是说,此处,每个利用单元分别具有制冷剂回路。
此处,与第一观点的制冷系统相同的是,通过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并中止该利用单元的使用,能够将制冷剂向空调对象空间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通过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能够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在第二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制冷系统中,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出利用单元所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处于气体缺乏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
在具有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的制冷剂回路中,由于制冷剂的泄漏而处于气体缺乏状态。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利用单元所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处于气体缺乏状态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由此,此处,能够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
在第二或第三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制冷系统中,控制部在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进行将制冷剂回收至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连接的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回收控制。
此处,当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由于进行上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因而能够减少存在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的制冷剂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剂量。
在第一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第五观点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利用单元的热源单元。热源单元通过与多个利用单元连接而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也就是说,此处,多个利用单元具有共用的制冷剂回路。
此处,与第一观点的制冷系统相同的是,通过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并中止该利用单元的使用,能够将制冷剂向空调对象空间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通过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能够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
在第五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制冷系统中,在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入口侧和出口侧设置有入口阀和出口阀。控制部使用入口阀和出口阀进行检测待机控制。
此处,如上所述,使用设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入口阀和出口阀进行检测待机控制。也就是说,通过将在利用单元的运转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入口阀和出口阀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设置成关闭状态,从而能够使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利用单元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
在第六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制冷系统中,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出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控制部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
在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中,由于制冷剂的泄漏,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而接近大气压。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由此,此处,能够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
在第六或第七观点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制冷系统中,控制部在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使用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入口阀和出口阀进行阻断制冷剂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阻断控制。
此处,当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由于进行上述制冷剂阻断控制,因而能够将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中通过入口阀和出口阀分隔的部分与制冷剂回路的其它部分分开,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表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利用单元和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示意配置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检测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检测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的主要部分。
图6是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8是表示检测到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检测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的主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1)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示意结构图。制冷系统1具有相对于大型的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的多个(此处为三个)利用单元3a、3b、3c。此外,如图2所示,利用单元3a、3b、3c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上部。另外,利用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只要是两个以上即可。此外,利用单元3a、3b、3c也可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上方。
此外,此处,制冷系统1还具有共用地设置于各利用单元3a、3b、3c的热源单元2。此外,如图1所示,热源单元2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外。热源单元2通过与多个利用单元3a、3b、3c连接而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此处,利用单元3a、3b、3c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与热源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也就是说,此处,如上所述,设置有共用于多个利用单元3a、3b、3c的制冷剂回路10。在制冷剂回路10填充有制冷剂,此处,使用作为一种可燃性的制冷剂的R32。另外,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不限定于R32,也可以是丙烷等其它可燃性的制冷剂。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0以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
制冷剂回路10主要具有压缩机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分别设置于利用单元3a、3b、3c的入口阀17a、17b、17c、利用侧膨胀阀15a、15b、15c、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和出口阀17a、17b、17c;以及对上述设备间进行连接的制冷剂管(包括制冷剂连通管4、5)。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利用单元3a、3b、3c的结构,仅对设置于利用单元3a的结构进行说明,至于设置于利用单元3b、3c的结构,通过将标注“a”替换成“b”、“c”来省略说明。
压缩机11设置于热源单元2,是用于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至高压的设备。压缩机11通过压缩机马达21驱动。
热源侧热交换器12设置于热源单元2,是用于使在压缩机11中压缩而成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S外的空气(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也就是说,热源侧热交换器12起到将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以使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散热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通过热源侧风扇22进行室外空气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供给。热源侧风扇22设置于热源单元2。热源侧风扇22通过热源侧风扇马达23驱动。另外,此处,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2,采用了以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的风冷式散热器,但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以水作为冷却源的水冷式散热器。
这样,在热源单元2主要设置有压缩机11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此外,热源单元2起到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的冷凝单元的作用。
入口阀16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能够将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流入利用单元3a的流动阻断的设备。入口阀16a设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制冷剂的入口侧。另外,此处,采用能够进行打开和关闭控制的电磁阀作为入口阀16a,但不限定于此。
利用侧膨胀阀15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用于将流过入口阀16a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减压至低压的设备。另外,此处,采用包括设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出口侧的感温筒的感温式膨胀阀作为利用侧膨胀阀15a,但不限定于此。
利用侧热交换器14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用于使在利用侧膨胀阀15a中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空气(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也就是说,利用侧热交换器14a起到将室内空气作为加热源以使低压的制冷剂蒸发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通过利用侧风扇31a进行室内空气向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供给。换言之,作为用于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内空气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设备,设置有利用侧风扇31a。利用侧风扇31a设置于利用单元3a。利用侧风扇31a通过利用侧风扇马达32a驱动。
出口阀17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能够将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逆流至利用单元3a的流动阻断的设备。出口阀17a设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制冷剂的出口侧。另外,此处,采用了止回阀作为出口阀17a,但不限定于此,其中,上述止回阀允许制冷剂从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出口向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流动,并且将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向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出口的逆流阻断。
压力传感器33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检测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的制冷剂的压力Px的设备。压力传感器33a设置于从入口阀16a经由利用侧热交换器14a到达出口阀17a的部分。
这样,在利用单元3a主要设置有入口阀16a、利用侧膨胀阀15a、利用侧热交换器14a、出口阀17a、利用侧风扇31a以及压力传感器33a。此外,利用单元3a起到使低压的制冷剂蒸发以冷却室内空气并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鼓风机盘管单元的作用。
此外,在制冷系统1设置有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以作为针对使用R32等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安全对策。此处,由于R32等可燃性制冷剂具有比空气重的性质,因此,在利用单元3a、3b、3c中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泄漏的制冷剂往往容易积存在比利用单元3a、3b、3c靠下侧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下部。考虑到这点,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下部。
此外,如图3所示,制冷系统1设置有对构成热源单元2和利用单元3a、3b、3c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控制部8具有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并且与构成热源单元2和各利用单元3a、3b、3c的各部分连接。此外,在控制部8连接有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以获得制冷剂泄漏传感6中的与制冷剂的泄漏相关的电信号。
(基本动作)
接着,参照图1和图3,对制冷系统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系统1进行使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循环运转(冷却运转)以作为基本动作。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0中的冷却运转进行说明。另外,通过控制部8进行冷却运转时制冷系统1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
在热源单元2中,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压缩机11中被压缩至高压。在压缩机11中压缩后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通过热源侧风扇22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被送至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并且分岔地送至利用单元3a、3b、3c。送至各利用单元3a、3b、3c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入口阀16a、16b、16c流入利用侧膨胀阀15a、15b、15c并减压至低压。在利用侧膨胀阀15a、15b、15c中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中与通过利用侧风扇31a、31b、31c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中蒸发后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出口阀17a、17b、17c在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合流并被送至热源单元2a。此外,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从利用单元3a、3b、3c被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从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S的冷却。送至热源单元2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次在压缩机11中被压缩至高压。
这样,进行制冷系统1中的冷却运转以冷却空调对象空间S。
(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制冷系统1中,在上述冷却运转过程中,可能在各利用单元3a、3b、3c中由于制冷剂管的破损等原因而发生制冷剂的泄漏。若在利用单元3a、3b、3c中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则泄漏的制冷剂积存在比利用单元3a、3b、3c靠下侧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下部,从而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不过,在制冷系统1中,由于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有多个(此处为三个)利用单元3a、3b、3c,因此,仅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无法确定是在哪个利用单元中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因此,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不得不中止所有的利用单元3a、3b、3c的使用,也就是说,不得不停止与所有的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回路10a、10b、10c的运转,在要求维持收容于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物品的温度的情况下,维持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困难的。
因此,此处,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针对各利用单元3a、3b、3c,控制部8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检测待机控制,并且在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的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进行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1~图4对在冷却运转过程中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4是表示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也通过控制制冷系统1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8进行以下说明的、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以在所有利用单元3a、3b、3c中进行冷却运转的情况为前提。
若通过制冷剂检测传感器6检测制冷剂在多个利用单元3a、3b、3c共用的空调对象空间S中的泄漏,则在步骤ST1中,控制部8从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获得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电信号。此外,为了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2、ST3的处理。
在步骤ST2中,针对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各利用单元(此处为利用单元3a、3b、3c),控制部8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的检测待机控制。通过进行上述检测待机控制,能够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各利用单元3a、3b、3c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此处,使压缩机11停止,并且采用设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的制冷剂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入口阀16a、16b、16c以及出口阀17a、17b、17c进行检测待机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使压缩机11停止并且将在利用单元3a、3b、3c的冷却运转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入口阀16a、16b、16c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设置成关闭状态,从而能够使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由此,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利用单元3a、3b、3c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此时,在各利用单元3a、3b、3c中,从包括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的入口阀16a、16b、16c到出口阀17a、17b、17c的部分处于未从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的部分流入有制冷剂的状态。另外,此处,由于采用止回阀作为出口阀17a、17b、17c,因此,只要仅将入口阀16a、16b、16c设置成关闭状态即可,在采用电磁阀作为出口阀17a、17b、17c的情况下,只要同时将入口阀16a、16b、16c以及出口阀17a、17b、17c从打开状态设置成关闭状态即可。此外,此处,进行检测待机控制的时间设定成在步骤ST3中根据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例如,2分钟~20分钟)。
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部8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此处,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此处,在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中,由于制冷剂泄漏,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而接近大气压。因此,此处,将通过各利用单元3a、3b、3c的压力传感器33a、33b、33c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Px设为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在作为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制冷剂的压力Px达到以大气压为基准设定的制冷剂泄漏判定压力Pxm以下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泄漏。这样,此处,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另外,此处,采用通过压力传感器33a、33b、33c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Px作为用于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的状态量,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对于检测到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为了使该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4的处理。此外,对于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为了使该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4中,控制部8使检测到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此处,“使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是指使检测到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的冷却运转停止。例如,在利用单元3a中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将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3a的入口阀16a和出口阀17a设置成关闭状态(也就是说,维持步骤ST2的检测待机控制中入口阀16a和出口阀17a的关闭状态),使利用侧交换器14a不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从而使利用单元3a的冷却运转停止。此外,在步骤ST5中,控制部8使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此处,“使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是指使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冷却运转继续进行。例如,在利用单元3b、3c中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1运转,并且将由于步骤ST2的检测待机控制而暂时处于关闭状态的入口阀16a和出口阀17a设置成打开状态,从而使利用单元3b、3c的冷却运转继续进行。这样,根据步骤ST4、ST5的处理,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根据利用单元3a、3b、3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从而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S,并且能够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
由此,此处,在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3a、3b、3c的制冷系统1中,通过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并中止该利用单元的使用,能够将制冷剂向空调对象空间S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通过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能够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
而且,此处,在步骤ST4中,通过关闭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3a的入口阀16a,能够阻断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14a,并且能够通过出口阀17a阻断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也就是说,此处,当在步骤ST4中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3a的使用中止时,采用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3a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4a对应的入口阀16a和出口阀17a来进行阻断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器14a的制冷剂阻断控制。
这样,此处,当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由于进行上述制冷剂阻断控制,因而能够将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中通过入口阀和出口阀分隔的部分与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分开,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制冷剂量。此外,此处,出口阀17a、17b、17c是止回阀。因此,在存在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中通过入口阀和出口阀分隔的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使存在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中通过入口阀和出口阀分隔的部分的制冷剂返回至制冷剂回路10的处于继续运转过程中的部分。
(第一变形例)
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可能错误检测制冷剂以外的可燃性气体。例如,在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中,由于在空调对象空间S收容有作为物品的食品,因此,有时会产生乙烯气体等,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可能错误检测到上述可燃性气体。
因此,此处,在虽然通过步骤ST1的处理检测到空调对象空间S中制冷剂泄漏但通过步骤ST3的处理在利用单元3a~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都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进行图5所示的步骤ST6的处理。具体而言,在通过步骤ST3的处理在利用单元3a~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都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不仅通过步骤ST5的处理使所有的利用单元3a~3c的运转继续进行,还在步骤ST6中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进行了错误检测。另外,也通过控制制冷系统1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8进行包括步骤ST6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
这样,此处,在虽然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空调对象空间S中制冷剂泄漏但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在利用单元3a~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都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因检测到制冷剂以外的可燃性气体等而进行了错误检测。
(第二变形例)
上述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中的步骤ST2~ST5的处理可以针对所有利用单元3a、3b、3c同时进行,此外,也可针对各利用单元3a、3b、3c依次进行。
(2)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中,如图1所示,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3a、3b、3c,通过连接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利用单元3a、3b、3c的热源单元2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具有利用单元3a、3b、3c共用的制冷剂回路10。不过,制冷系统1的结构不限定于此,如下述说明的那样,也可构成为每个利用单元3a、3b、3c分别具有制冷剂回路10a、10b、10c。
(结构)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的示意结构图。制冷系统1具有相对于大型的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的多个(此处为三个)利用单元3a、3b、3c。此外,如图2所示,利用单元3a、3b、3c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上部。另外,利用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只要是两个以上即可。此外,利用单元3a、3b、3c也可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上方。
此外,此处,制冷系统1还具有与各利用单元3a、3b、3c对应地设置的多个(此处为三个)热源单元2a、2b、2c。此外,如图6所示,热源单元2a、2b、2c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外。各热源单元2a、2b、2c通过与对应的利用单元3a、3b、3c连接而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a、10b、10c。此处,利用单元3a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a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a与热源单元2a连接,从而构成热源侧制冷剂回路10a。利用单元3b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b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b与热源单元2b连接,从而构成热源侧制冷剂回路10b。利用单元3c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c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c与热源单元2c连接,从而构成热源侧制冷剂回路10c。也就是说,此处,如上所述,每个利用单元3a、3b、3c分别设置有制冷剂回路10a、10b、10c。在制冷剂回路10a、10b、10c填充有制冷剂,此处,使用作为一种可燃性的制冷剂的R32。另外,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a、10b、10c的制冷剂不限定于R32,也可以是丙烷等其它可燃性的制冷剂。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0a、10b、10c以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制冷剂回路10a以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至于制冷剂回路10b、10c及其周边结构,通过将标注“a”替换为“b”、“c”来省略说明。
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压缩机11a、热源侧热交换器哦12a、热源侧膨胀阀13a、利用侧交换器14a以及对上述设备间进行连接的制冷剂管(包括制冷剂管4a、5a)。
压缩机11a设置于热源单元2a,是用于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至高压的设备。压缩机11a通过压缩机马达21a驱动。
热源侧热交换器12a设置于热源单元2a,是用于使在压缩机11a中压缩而成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S外的空气(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也就是说,热源侧热交换器12a起到将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以使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散热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通过热源侧风扇22a进行室外空气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a的供给。热源侧风扇22a设置于热源单元2a。热源侧风扇22a通过热源侧风扇马达23a驱动。另外,此处,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2a,采用了以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的风冷式散热器,但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以水作为冷却源的水冷式散热器。
热源侧膨胀阀13a设置于热源单元2a,是用于将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a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减压至低压的设备。另外,此处,采用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作为热源侧膨胀阀13a,但不限定于此。
压力传感器23a设置于热源单元2a,是检测压缩机11a的吸入侧处的制冷剂的压力Ps的设备。
这样,在热源单元2a主要设置有压缩机11a、热源侧热交换器12a、热源侧膨胀阀13a以及压力传感器23a。此外,热源单元2a起到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的冷凝单元的作用。
利用侧热交换器14a设置于利用单元3a,是用于使在热源侧膨胀阀13a中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S内的空气(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也就是说,利用侧热交换器14a起到将室内空气作为加热源以使低压的制冷剂蒸发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通过利用侧风扇31a进行室内空气向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供给。换言之,作为用于将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内空气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设备,设置有利用侧风扇31a。利用侧风扇31a设置于利用单元3a。利用侧风扇31a通过利用侧风扇马达32a驱动。
这样,在利用单元3a主要设置有利用侧热交换器14a和利用侧风扇31a。此外,利用单元3a起到使低压的制冷剂蒸发以冷却室内空气并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鼓风机盘管单元的作用。
此外,在制冷系统1设置有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以作为针对使用R32等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安全对策。此处,由于R32等可燃性制冷剂具有比空气重的性质,因此,在利用单元3a、3b、3c中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泄漏的制冷剂往往容易积存在比利用单元3a、3b、3靠下侧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下部。考虑到这点,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S的下部。
此外,如图7所示,制冷系统1设置有对构成热源单元2a、2b、2c以及利用单元3a、3b、3c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控制部8具有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并且与构成热源单元2a、2b、2c以及各利用单元3a、3b、3c的各部分连接。此外,在控制部8连接有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以获得制冷剂泄漏传感6中的与制冷剂的泄漏相关的电信号。
(基本动作)
接着,参照图6和图7,对制冷系统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系统1进行使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a、10b、10c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a、10b、10c中循环的制冷循环运转(冷却运转)以作为基本动作。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0a、10b、10c的冷却运转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制冷剂回路10a的冷却运转进行说明,至于制冷剂回路10b、10c的冷却运转,通过将标注“a”替换为“b”、“c”来省略说明。另外,通过控制部8进行冷却运转时制冷系统1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
在热源单元2a中,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压缩机11a中被压缩至高压。在压缩机11a中压缩后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a中与通过热源侧风扇22a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a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入热源侧膨胀阀13a并减压至低压。在热源侧膨胀阀13a中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a送至利用单元3a。送至利用单元3a的低压的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通过与通过利用侧风扇31a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蒸发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a送至热源单元2a。此外,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4a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从利用单元3a被送至空调对象空间S,从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S的冷却。送至热源单元2a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次在压缩机11a中被压缩至高压。
这样,进行制冷系统1中的冷却运转以冷却空调对象空间S。
(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中,在上述冷却运转过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是,若在利用单元3a、3b、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由于制冷剂管的破损等原因而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则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不过,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中,由于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有多个(此处为三个)利用单元3a、3b、3c,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是,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无法确定是在哪个利用单元中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其结果是,在要求维持收容于冷藏仓库或冷冻仓库这样的空调对象空间S的物品的温度的情况下,维持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是困难的。
因此,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是,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针对各利用单元3a、3b、3c,控制部8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的检测待机控制,并且在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的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进行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6、图2、图7和图8对在冷却运转过程中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8是表示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也通过控制制冷系统1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8进行以下说明的、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以在所有利用单元3a、3b、3c中进行冷却运转的情况为前提。
若通过制冷剂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制冷剂在多个利用单元3a、3b、3c共用的空调对象空间S中泄漏,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是,在步骤ST1中,控制部8从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获得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电信号。此外,为了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利用单元,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2、ST3的处理。
在步骤ST2中,针对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各利用单元(此处为利用单元3a、3b、3c),控制部8进行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的检测待机控制。通过进行上述检测待机控制,能够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各利用单元3a、3b、3c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此处,使压缩机11a、11b、11c停止,并且采用热源侧膨胀阀13a、13b、13c进行检测待机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使压缩机11a、11b、11c停止并且将在利用单元3a、3b、3c的冷却运转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热源侧膨胀阀13a、13b、13c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设置成关闭状态,从而能够使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由此,形成由于制冷剂正在从利用单元3a、3b、3c泄漏而引起的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变化容易显现的状况。此时,若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a、3b、3c泄漏,则各利用单元3a、3b、3c所构成的制冷剂回路10a、10b、10c的低压部(从热源侧膨胀阀13a、13b、13c经由利用单元3a、3b、3c到达压缩机11a、11b、11c的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变为较低的状态。另外,此处,进行检测待机控制的时间设定成在步骤ST3中根据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例如,2分钟~20分钟)。
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部8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此处,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利用单元3a、3b、3c所构成的制冷剂回路10a、10b、10c处于气体缺乏状态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此处,在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中,由于制冷剂泄漏,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处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而成为气体缺乏状态。因此,此处,将通过各热源单元2a、2b、2c的压力传感器23a、23b、23c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Ps设为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2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在作为制冷剂的状态量的制冷剂的压力Ps达到表示气体缺乏状态的制冷剂泄漏判定压力Psm以下的情况下,设为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这样,此处,根据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与利用单元3a、3b、3c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来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另外,此处,采用通过压力传感器23a、23b、23c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Ps作为用于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的状态量,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对于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为了使该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14的处理。此外,对于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为了使该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控制部8进行下述说明的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14中,控制部8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此处,“使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是指使与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对应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却运转停止。例如,在利用单元3a中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使压缩机11a的运转停止并且使热源侧膨胀阀13a关闭(也就是说,维持步骤ST2的检测待机控制中压缩机11a的停止状态以及热源侧膨胀阀13a的关闭状态),使与利用单元3a对应的制冷剂回路10a的冷却运转停止。此外,在步骤ST5中,控制部8使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此处,“使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是指使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冷却运转继续进行。例如,在利用单元3b、3c中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由于步骤ST2的检测待机控制而暂时停止的压缩机11b、11c的运转再次开启并且将暂时关闭的热源侧膨胀阀13b、13c打开,从而使与利用单元3b、3c对应的制冷剂回路10a、10b的冷却运转继续进行。这样,根据步骤ST14、ST5的处理,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根据利用单元3a、3b、3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从而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S,并且能够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
由此,此处,在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S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3a、3b、3c的制冷系统1中,通过可靠地确定制冷剂正在泄漏的利用单元并中止该利用单元的使用,能够将制冷剂向空调对象空间S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通过使制冷剂未泄漏的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能够尽量维持空调对象空间S的温度。
(第一变形例)
对于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而言,即使通过上述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情况下的动作中的步骤ST14的处理而使该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和制冷剂管等中有时还存在一些制冷剂。因此,在通过步骤ST14的处理而使上述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后,制冷剂可能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向空调对象空间S泄漏。
因此,此处,在存在通过步骤ST3的处理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情况下,在进行步骤ST14时,进行图9所示的步骤ST7的处理。具体而言,在步骤ST7中,当在步骤ST14中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进行将制冷剂回收至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连接的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回收控制。例如,在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是利用单元3a的情况下,在步骤ST14前,在关闭热源侧膨胀阀13a的状态下暂时地运转压缩机11a以将存在于利用单元3a的制冷剂回收至热源单元2a。此外,在步骤ST7中进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后,进行步骤ST14的处理(停止压缩机11a的运转)。另外,也通过控制制冷系统1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8进行包括步骤ST7的制冷系统1的动作。
这样,此处,当使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由于进行上述制冷剂回收控制,因而能够减少存在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的制冷剂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中止对象的利用单元泄漏至空调对象空间S的制冷剂量。
(第二变形例)
此外,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是,制冷剂传感器6可能进行错误检测。因此,此处,在虽然通过步骤ST1的处理检测到空调对象空间S中制冷剂泄漏但通过步骤ST3的处理在利用单元3a~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都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同的处理(图5所示的步骤ST6的处理)。也就是说,在通过步骤ST3的处理在利用单元3a~3c的任意一个利用单元中都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不仅通过步骤ST5的处理使所有的利用单元3a~3c的运转继续进行,还在步骤ST6中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进行了错误检测。
这样,此处,在虽然通过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检测到空调对象空间S中制冷剂泄漏但在检测待机控制过程中第二制冷剂泄漏传感器7a~7c的任意一个第二制冷剂泄漏传感器均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因检测到制冷剂以外的可燃性气体等而进行了错误检测。
(第三变形例)
此外,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同的是,上述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的动作中的步骤ST2、ST3、ST14、ST5的处理可以针对所有利用单元3a、3b、3c同时进行,此外,也可针对各利用单元3a、3b、3c依次进行。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应用于相对一个空调对象空间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的制冷系统。
符号说明
1制冷系统;
2、2a、2b、2c热源单元;
3a、3b、3c利用单元;
6制冷剂泄漏传感器;
8控制部;
10、10a、10b、10c制冷剂回路;
14a、14b、14c利用侧热交换器;
16a、16b、16c入口阀;
17a、17b、17c出口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406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第4639451号公报。

Claims (11)

1.一种制冷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利用单元(3a、3b、3c),多个所述利用单元(3a、3b、3c)设置于一个空调对象空间,并且具有用于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4a、14b、14c);
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所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6)是多个所述利用单元共用的,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下部的所述制冷剂的泄漏;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对于各所述利用单元,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制冷剂暂时不供给至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检测待机控制,在根据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与所述利用单元对应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所述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多个热源单元(2a、2b、2c),多个所述热源单元(2a、2b、2c)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利用单元,并且通过与各所述利用单元连接而构成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a、10b、10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与所述利用单元对应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出所述利用单元所构成的所述制冷剂回路处于气体缺乏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为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所述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进行将所述制冷剂回收至与中止对象的所述利用单元连接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回收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热源单元(2),所述热源单元(2)共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利用单元,并且通过与多个所述利用单元连接而构成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入口侧和出口侧设置有入口阀(16a、16b、16c)和出口阀(17a、17b、17c),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入口阀和所述出口阀进行所述检测待机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与所述利用单元对应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显示出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为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所述利用单元的使用中止时,使用与中止对象的所述利用单元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入口阀和所述出口阀进行阻断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阻断控制。
9.如权利要求1至3、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泄漏时,在任一所述利用单元均未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为基于所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是错误检测,并且使所有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泄漏时,在任一所述利用单元均未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为基于所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是错误检测,并且使所有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检测待机控制的过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量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泄漏时,在任一所述利用单元均未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为基于所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是错误检测,并且使所有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继续进行。
CN201780043721.2A 2016-07-15 2017-07-11 制冷系统 Active CN109477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612A JP6428717B2 (ja) 2016-07-15 2016-07-15 冷凍システム
JP2016-140612 2016-07-15
PCT/JP2017/025241 WO2018012489A1 (ja) 2016-07-15 2017-07-11 冷凍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676A CN109477676A (zh) 2019-03-15
CN109477676B true CN109477676B (zh) 2020-12-08

Family

ID=6095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721.2A Active CN109477676B (zh) 2016-07-15 2017-07-11 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5828B2 (zh)
EP (1) EP3486584B1 (zh)
JP (1) JP6428717B2 (zh)
CN (1) CN109477676B (zh)
ES (1) ES2959655T3 (zh)
WO (1) WO20180124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JP6269756B1 (ja) * 2016-09-02 2018-01-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DE102018109604B4 (de) * 2018-04-20 2019-10-31 Rittal Gmbh & Co. Kg Schaltschrankanordnung mit Sicherheitsfunktion sowie ein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JP2020051738A (ja) * 2018-09-28 2020-04-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負荷処理システム
JP7112034B2 (ja) * 2019-04-02 2022-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1231198B2 (en) 2019-09-05 2022-01-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20220307740A1 (en) * 2019-09-11 2022-09-29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risk from a leaked refrigerant at evaporator coils
US20230096732A1 (en) * 2020-02-12 2023-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11732916B2 (en) 2020-06-08 2023-08-22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US11359846B2 (en) 2020-07-06 2022-06-1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leak detection
US11885516B2 (en) 2020-08-07 2024-01-30 Copeland Lp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JP2022039608A (ja) * 2020-08-28 2022-03-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算機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US11754324B2 (en) 2020-09-14 2023-09-12 Copeland Lp Refrigerant isolation using a reversing valve
JP6927397B1 (ja) * 2020-09-24 2021-08-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室内機
US11609032B2 (en) 2020-10-22 2023-03-2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nt leak sensor measurement adjus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40188B2 (en) 2021-03-23 2024-03-26 Copeland Lp Hybrid heat-pump system
JPWO2022234612A1 (zh) * 2021-05-06 2022-11-10
FR3133596A1 (fr) * 2022-03-18 2023-09-22 Airbus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aeronef et procede de protection du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2132B2 (ja) * 1991-10-30 2001-04-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09229500A (ja) * 1995-12-27 1997-09-05 Mando Mach Co Ltd 多室エアコン
JP4639451B2 (ja) 2000-09-26 2011-02-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1475588A4 (en) * 2002-01-15 2008-04-09 Toshiba Kk COOLING DEVICE WITH WARNING DEVICE FOR WARNING OF COOLANT LEAKAGE
KR100471723B1 (ko) * 2002-05-17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5241050A (ja) * 2004-02-24 2005-09-0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US20090084119A1 (en) 2005-08-03 2009-04-02 Alexander Lifson Sy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ransducer failure in refrigerant systems
JP5211894B2 (ja) * 2008-06-27 2013-06-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079998A (ja) 2008-09-26 2010-04-08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rp 磁気記録装置及び磁気記録方法
US20120272672A1 (en) * 2010-02-10 2012-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505385B2 (ja) * 2011-08-11 2014-05-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3322641B (zh) * 2012-03-21 2016-06-01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使用可燃性冷媒空调器的安全控制方法
KR20140056965A (ko) * 2012-11-02 2014-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6017643A (ja) 2014-07-04 2016-02-01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プンショーケース
US10451306B2 (en) * 2014-07-28 201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488072B2 (en) * 2015-02-18 2019-11-26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leak protection control
JP6701337B2 (ja) * 2016-07-15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676A (zh) 2019-03-15
ES2959655T3 (es) 2024-02-27
WO2018012489A1 (ja) 2018-01-18
JP6428717B2 (ja) 2018-11-28
EP3486584A1 (en) 2019-05-22
JP2018009769A (ja) 2018-01-18
US20190226705A1 (en) 2019-07-25
US11015828B2 (en) 2021-05-25
EP3486584A4 (en) 2020-03-18
EP3486584B1 (en)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7676B (zh) 制冷系统
CN109844426B (zh) 制冷装置
JP6274277B2 (ja) 冷凍装置
CN107709902B (zh) 空调系统
CN110291349B (zh) 冷冻装置
JP6269756B1 (ja) 冷凍装置
JP6156528B1 (ja) 冷凍装置
CN111094877B (zh)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装置
KR20150048193A (ko) 냉동장치
CN10986335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20220065506A1 (en) Refrigerant cycle apparatus
GB2566201A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10845108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controller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9564033B (zh) 热泵装置
US9939180B2 (en) Heat-recovery-type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6906708B2 (ja) 水冷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067397A (ja) 冷凍装置
JP2018009768A (ja) 冷凍システム
JP676242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04249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00252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JP202015968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17063032A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