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133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1339A
CN109471339A CN201810994687.3A CN201810994687A CN109471339A CN 109471339 A CN109471339 A CN 109471339A CN 201810994687 A CN201810994687 A CN 201810994687A CN 109471339 A CN109471339 A CN 109471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ing
mod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exec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46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1339B (zh
Inventor
木村圭吾
猪谷广佳
小高庆之
渡边裕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34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811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171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437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71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1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1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1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5Detecting th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和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体的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曝光装置具有光源、多棱镜和多棱镜马达。所述光源射出光束。所述多棱镜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所述多棱镜马达使所述多棱镜旋转。在执行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时,所述多棱镜马达至少暂时旋转。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促进机内温度的上升而使机内干燥,由此可靠地抑制发生图像缺失。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将该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感光体例如通过在圆筒状的基材的表面设置十微米(μm)~数十微米(μm)的感光层而形成。感光体根据构成感光层的主材料不同而被分类为:有机感光体、硒砷感光体、非晶硅感光体(下面称为“a-Si感光体”)等。有机感光体虽然价格低廉,但容易磨损而需要频繁地更换。另外,硒砷感光体与有机感光体相比虽然具有较长的寿命,但由于使用具有毒性的物质,因此,存在难以处理的缺点。另一方面,a-Si感光体与有机感光体相比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使用无害的物质而容易处理,并且难以磨损劣化而具有较长的寿命(例如,为有机感光体的寿命的5倍以上的寿命)。但是,由于a-Si感光体难以磨损,而需要通过研磨辊研磨其表面。
在使用这些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使用条件不同,会发生称为“图像缺失(image deletion)”的现象。图像缺失是指图像局部缺失,或者图像的周围模糊的现象。发生图像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感光体的表面,使感光体的表面电阻下降。在感光体的表面附着有来自充电辊等导电部件的因放电而产生的硝酸根离子、铵离子等放电生成物。在高湿环境下,当这些放电生成物吸收水分时,使感光体的表面电阻下降。以这种状态形成的静电潜像向周围流失而引起电位下降,使得静电潜像的边界不清楚,以致达到图像缺失的地步。
该图像缺失在a-Si感光体中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即使a-Si感光体的表面压接刮刀等也难以磨损,和a-Si感光体的表面具有容易吸附水分的分子结构。但是,即使在有机感光体中,在与有机感光体接触的部件(例如,充电辊、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结露而含有水分的情况下,该水分转移到有机感光体的表面,也会发生图像缺失。
为了抑制发生上述图像缺失,需要通过使机内温度上升而使机内干燥。但是,近年来,由于机内冷却技术的进步而难以使机内温度上升,这样容易发生图像缺失。
因此,有一种现有技术,为了抑制发生图像缺失,而根据感光体的转速控制从显影装置向感光体供给调色剂的供给量。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机内温度未充分上升的情况下,无法使机内充分干燥,而存在无法充分抑制发生图像缺失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促进机内温度的上升而使机内干燥,由此可靠地抑制发生图像缺失。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和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体的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曝光装置具有光源、多棱镜和多棱镜马达。所述光源射出光束。所述多棱镜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所述多棱镜马达使所述多棱镜旋转。在执行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时,所述多棱镜马达至少暂时旋转。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除电装置和控制部。在所述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所述除电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限流电阻。所述发光元件向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照射除电光。所述限流电阻限制流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所述控制部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使投入到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比执行常规印字时投入到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鼓和曝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验1的结果的表。
图6是表示实验2的结果的表。
图7是表示实验3的结果的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电装置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表示老化模式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主电源接通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验4的结果的图表。
图16是表示实验6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为具有例如打印功能、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多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
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呈箱体状的装置主体2。在装置主体2的上端部设有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3。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于图像读取装置3的下侧设有出纸盘4。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于出纸盘4的下侧设有4个调色剂盒5。4个调色剂盒5分别收装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
在装置主体2的大致中央部,于4个调色剂盒5的下侧收装有中间转印带6(被转印体的一例)。在装置主体2的大致中央部,于中间转印带6的下侧收装有4个图像形成部7。4个图像形成部7分别与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相对应。各图像形成部7具有感光鼓8(感光体的一例)、充电装置9、显影装置10、一次转印辊11(转印部件的一例)和清洁装置12。
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于4个图像形成部7的下侧收装有4个曝光装置13。在装置主体2的下端部,于4个曝光装置13的下侧收装有供纸盒14。供纸盒14中收装有纸张S。
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部设有纸张S的输送路径P。在输送路径P的上游部设有供纸部15。在输送路径P的中游部设有二次转印辊16。在输送路径P的下游部设有定影装置17。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充电装置9使感光鼓8的表面带电。接着,各曝光装置13曝光感光鼓8的表面,在感光鼓8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接着,显影装置10使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后,一次转印辊11将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通过在各图像形成部7进行上述动作,而在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此外,残留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12去除。
另一方面,由供纸部15从供纸盒14中取出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被向下游侧输送,而进入到中间转印带6与二次转印辊16的夹持部分。二次转印辊16将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S。被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进一步被向下游侧输送,而进入到定影装置17。定影装置17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排出到出纸盘4上。
接着,对各图像形成部7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2,如上所述,各图像形成部7具有感光鼓8、充电装置9、显影装置10、一次转印辊11和清洁装置12。
各图像形成部7的感光鼓8具有圆筒状的基材层21、覆盖该基材层21的表面的感光层22。基材层21例如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构成。感光层22例如由非晶硅构成。也就是说,感光鼓8由非晶硅感光体构成。
各图像形成部7的充电装置9具有支架24、被保持在支架24的上部的充电辊25(充电部件)、和被保持在支架24的下部的清洁辊26。充电辊25的表面与感光鼓8的表面接触。清洁辊26的表面与充电辊25的表面接触。
各图像形成部7的显影装置10具有箱体28、收装于箱体28的下部的左右一对搅拌部件29、和收装于箱体28的上部的显影辊30。在箱体28内收装有显影剂。该显影剂为例如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各图像形成部7的一次转印辊11与感光鼓8一起夹持中间转印带6。一次转印辊11设置成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1位置是使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与感光鼓8的表面接触的位置(参照图2的实线),第2位置是使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离开感光鼓8的表面的位置(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如此,中间转印带6设置成能够与感光鼓8接触或离开感光鼓8。
各图像形成部7的清洁装置12具有壳体31、保持于壳体31的刮刀32、和收装于壳体31的回收螺杆33。刮刀32例如通过聚氨酯橡胶构成,与感光鼓8的表面接触。
接着,对各曝光装置13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3,各曝光装置13具有光束装置35、多棱镜36、多棱镜马达37和光学透镜38。
各曝光装置13的光束装置35具有2个光源39。各光源39例如通过激光二极管构成,并设置成能够射出光束(参照图3的虚线箭头)。
各曝光装置13的多棱镜36呈正六边形。在多棱镜36的外周面设置有6个反射面36A。多棱镜36设置为能够旋转。
各曝光装置13的多棱镜马达37被固定在多棱镜36上。多棱镜马达37通过以规定的转速旋转,使多棱镜36旋转。
各曝光装置13的光学透镜38例如为fθ透镜。光学透镜38设置于多棱镜36与感光鼓8之间。此外,各曝光装置13除了具有光学透镜38外,还具有多个光学透镜(未图示)。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参照图4,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控制部41。控制部41例如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控制部41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例如图像形成部7)连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
控制部41与存储部42连接。存储部42存储有控制用的程序、数据。存储部42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控制部41与显示部43连接。显示部43例如由显示操作画面、信息画面等各种画面的触摸面板构成。
控制部41与充电用外施电压部44连接。充电用外施电压部44对充电辊25施加充电偏压。充电偏压可以是仅由直流成分构成的偏压,也可以是在直流成分的基础上叠加交流成分的偏压。充电偏压的直流成分的极性与显影剂中所含有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
控制部41与电流传感器45连接。电流传感器45检测流过充电辊25的电流的值,并向控制部41输出。
控制部41与显影用外施电压部46连接。显影用外施电压部46向显影辊30施加显影偏压。显影偏压为在直流成分的基础上叠加交流成分的偏压。
控制部41与转印用外施电压部47连接。转印用外施电压部47对一次转印辊11施加转印偏压或老化偏压(Aging bias)。转印偏压和老化偏压可以是仅由直流成分构成的偏压,也可以是在直流成分的基础上叠加交流成分的偏压。转印偏压的直流成分的极性与显影剂中所含有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老化偏压的直流成分的极性与显影剂中所含有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与转印偏压的直流成分的极性相反。
控制部41与多棱镜马达37连接。多棱镜马达37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信号,以规定的转速旋转,而使多棱镜36旋转。
控制部41与风扇48连接。风扇48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信号驱动,来将机外(装置主体2的外部)的空气吸入机内(装置主体2的内部)。
控制部41与第1温度传感器51(温度传感器的一例)连接。第1温度传感器51检测机内温度,并向控制部41输出。
控制部41与第2温度传感器52(其他的温度传感器的一例)连接。第2温度传感器52检测机外温度,并向控制部41输出。
控制部41与湿度传感器53连接。湿度传感器53检测机外湿度,并向控制部41输出。
接着,对在纸张S上进行印字的印字模式进行说明。
在执行印字模式时,一次转印辊11处于第1位置(参照图2的实线)。因此,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与感光鼓8的表面接触。
在执行印字模式时,充电用外施电压部44对充电辊25施加充电偏压,使充电辊25带电。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感光鼓8旋转,与感光鼓8接触的充电辊25从动于感光鼓8而旋转。据此,充电辊25使感光鼓8的表面均匀带电。
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多棱镜马达37通过以规定的转速旋转,使多棱镜36旋转。此时,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从多个转速中选择。
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从2个光源39分别射出光束(参照图3的虚线箭头)。从各光源39射出的光束通过多棱镜36的各反射面36A偏转,穿过光学透镜38而到达感光鼓8的表面。据此,感光鼓8的表面每次被同时曝光2条线。如此,通过使感光鼓8的表面被曝光,而在感光鼓8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通过各搅拌部件29旋转,箱体28内的显影剂被搅拌,而使显影剂带电。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显影辊30旋转,据此,通过显影辊30输送带电的显影剂。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显影用外施电压部46对显影辊30施加显影偏压。据此,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从显影辊30供给给感光鼓8的表面,感光鼓8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执行印字模式时,转印用外施电压部47对一次转印辊11施加转印偏压。据此,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
接着,对从感光鼓8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接通时或从休眠模式恢复时,第1温度传感器51和第2温度传感器52检测机内和机外温度,湿度传感器53检测机外湿度。例如,在机内温度和机外温度的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且机外湿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1判定图像形成装置1处于结露环境(容易发生结露的环境)。另外,在机外温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且机外湿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1判定图像形成装置1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双方均较高的环境)。当控制部41判定图像形成装置1处于结露环境或高温高湿环境中时,自动执行如下的老化模式。此外,老化模式也可以通过用户、技术服务人员等作业者操作显示部43,来手动执行。
在执行老化模式时,一次转印辊11处于第2位置(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因此,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离开感光鼓8的表面。
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充电用外施电压部44对充电辊25施加比在执行印字模式时绝对值小的充电偏压,而使充电辊25带电。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感光鼓8旋转,与感光鼓8接触的充电辊25从动于感光鼓8而旋转。据此,充电辊25使感光鼓8的表面均匀带电。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多棱镜马达37通过以规定的转速旋转,使多棱镜36旋转。此时,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被设定为,在执行印字模式时可选择的多个转速中最快的转速。此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不会从2个光源39射出光束,不会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通过与执行印字模式时相同的作用,从显影辊30向感光鼓8的表面供给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但是,由于如上述那样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未形成有静电潜像,因此,在感光鼓8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在感光鼓8的旋转轴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转印用外施电压部47对一次转印辊11施加老化偏压(与转印偏压极性相反的电压)。据此,感光鼓8的表面的调色剂带不会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而穿过一次转印辊11的相向区域而进入到清洁装置12,通过刮刀32被去除。伴随于此,附着于感光鼓8的表面的水分与调色剂带一起被从感光鼓8的表面去除。以下将利用这样的调色剂带的老化的情况称为“调色剂老化”。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上述调色剂老化结束后,充电用外施电压部44对充电辊25施加充电偏压,使充电辊25通电。伴随于此,促进感光鼓8的发热,附着于感光鼓8的表面的水分蒸发。以下,将利用这样的充电辊25通电的老化的情况称为“通电老化”。此外,在执行通电老化时,不会从显影辊30向感光鼓8的表面供给显影剂中的调色剂。
在此,根据通过各传感器51~53检测的温湿度、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字速度,调色剂老化中的调色剂带的长度、调色剂老化和通电老化的执行时间被适当地调整。另外,在即使执行调色剂老化和通电老化也没有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的情况下(例如在即使执行调色剂老化和通电老化,通过电流传感器45检测的电流值也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重复执行调色剂老化和通电老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从2个光源39射出的2根光束,能够使感光鼓8的表面每次同时曝光2条线。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使多棱镜36旋转的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上升,且使写入速度(对感光鼓8写入静电潜像的速度)上升。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字速度的高速化。
另一方面,当如上述那样抑制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上升时,也抑制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而难以使机内温度上升,因此,机内容易结露。因此,即使执行上述的老化模式,也有如下担忧,即,不再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或者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多棱镜马达37旋转。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多棱镜马达37发热,而促进机内温度上升,从而能够使机内干燥。因此,通过执行老化模式,能够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迅速恢复,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发生图像缺失。
另外,通过执行上述的老化模式,能够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迅速恢复,因此,能够缩短执行老化模式所耗费的时间。因此,随着老化模式的执行,作业者的等待时间缩短,从而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的便利性,并且,当执行老化模式时使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减少,由此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行成本。
另外,根据各温度传感器51、52的检测结果和湿度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执行老化模式。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处于结露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伴随于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结露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中的图像缺失。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被设定为,在执行印字模式时可选择的多个转速中最快的转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量上升,由此能够使机内迅速干燥。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离开感光鼓8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执行老化模式时,调色剂带的一部分从感光鼓8的表面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这样的问题发生。
另外,老化模式包含有利用调色剂带的调色剂老化、和利用充电辊25的通电的通电老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执行老化模式能够从感光鼓8的表面可靠地去除水分。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多棱镜马达37始终旋转。但是,当随着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而机内温度过度上升时,因刮刀32的温度特性而刮刀32的反弹弹性增大。伴随于此,当通过刮刀32将调色剂、外添加剂强压于感光鼓8的表面上时,可能会导致调色剂、外添加剂附着于感光鼓8的表面,发生称为“划线印记(dash mark)”的图像不良。
因此,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可根据第1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机内温度,来切换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的启动(ON)/停止(OFF)。例如,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可以在第1温度传感器51所检测的机内温度未达到规定的阈值的期间,启动多棱镜马达37使其旋转,当第1温度传感器51所检测的机内温度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时,使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从启动切换至停止。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因刮刀32的温度特性而刮刀32的反弹弹性增大,从而能够抑制产生划线印记。
另外,进一步在其他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可以以第1温度传感器51所检测的机内温度未达到规定的第1阈值且第2温度传感器52所检测的机外温度达到规定的第2阈值以上为条件,使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阶段性下降。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使机内温度一下子上升,能够提高除湿效果。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缩短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的时间,和抑制产生划线印记。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根据第1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机内温度,切换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的启动/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53检测机外湿度。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53也可以检测机内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8由非晶硅感光体构成。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感光鼓8也可以由有机感光体等非晶硅感光体以外的感光体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光束的数量)为2条。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可以为1条,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也可以为3条以上。当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增加时,能够同时曝光的线数也增加,因此,容易应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字速度的高速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间转印带6作为被转印体。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纸张S作为被转印体。换而言之,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感光鼓8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S。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多功能一体机。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实验>
如下,进行了用于实际验证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效果的实验。
<实验1>
在实验1中,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结露环境的状态下执行老化模式,在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后,执行了60分钟的间歇式印字。间歇式印字是以每10分钟1次的频率实施的。在各次的间歇式印字中,执行印字模式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后,执行老化模式。在各次的间歇式印字中,驱动风扇48,将机外的空气吸入到机内。如此当机外的空气被吸入到机内时,机外的湿气也被吸入到机内,因此,变得容易发生图像缺失。也就是说,实验1是在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上述的60分钟的间歇式印字结束后,在纸张S上转印半图像(Half image:印字率50%的图像),通过目视确认有无图像缺失。在图5中表示实验1的结果。
参照图5,在比较例1~4中,在老化模式下,不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2中,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
在比较例1中,在印字模式下,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设定为1条,并且,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30,000rpm(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因此,促进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上升,而不会发生图像缺失。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在印字模式下,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设定为3条,并且,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15,000rpm(比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慢的转速)。因此,抑制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难以上升,从而发生图像缺失。另外,在比较例3、4中,在印字模式下,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设定为1条,并且,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22,500rpm和27,000rpm(比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慢的转速)。这种情况下,也与比较例2同样,发生图像缺失。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在印字模式下,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设定为3条,并且,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15,000rpm。该点与比较例2相同。但是,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2不同,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以30,000rpm(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旋转。因此,促进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上升,而不会发生图像缺失。
另外,在实施例2中,在印字模式下,曝光装置13的光束数设定为2条,并且,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比实施例1更低的11,000rpm。另外,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以30,000rpm旋转。因此,促进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上升,而不会发生图像缺失。
从实验1的结果实际验证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结露环境的状态下,在老化模式下通过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能够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迅速恢复。另外,也实际验证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结露环境的状态下,在老化模式下,通过将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设定为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能够可靠地抑制发生图像缺失。
<实验2>
在实验2中,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状态下执行印字模式和老化模式后,在纸张S上转印半图像,通过目视确认有无图像缺失。在图6中表示实验2的结果。
参照图6,在比较例1~3中,在老化模式下,不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
在比较例1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初始状态(刚开始使用的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图像缺失。另外,在比较例2中,虽然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从开始使用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状态),但是重复执行老化模式。因此,不会发生图像缺失。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因此,发生图像缺失。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该点与比较例3相同。但是,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3不同,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以30,000rpm(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旋转。因此,促进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上升,而不会发生图像缺失。
从实验2的结果实际验证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状态下,在老化模式下通过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能够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迅速恢复。另外,也实际验证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状态下,在老化模式下,通过设定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为印字模式下的最快转速,能够可靠地抑制发生图像缺失。
<实验3>
在实验3中,图像形成装置1在处于温度和湿度比实验2高的高温高湿环境的状态下,执行印字模式和老化模式后,在纸张S上转印半图像,通过目视确认有无图像缺失和划线印记。在图7中表示实验3的结果。
参照图7,在比较例1~3中,在老化模式下,不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3中,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
在比较例1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初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图像缺失。另外,在比较例2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但重复执行老化模式32次。因此,不会发生图像缺失。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因此,发生图像缺失。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该点与比较例3相同。但是,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3不同,在老化模式下,使多棱镜马达37以30,000rpm(印字模式下的最快的转速)旋转。因此,促进多棱镜马达37的发热,据此,机内温度上升,而不会发生图像缺失。但是,在实施例1中,随着机内温度的上升,而产生划线印记。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仅重复执行老化模式21次。另外,在实施例2中,在执行初次的老化模式时,由于机内温度未达到规定的阈值(38℃),因此使多棱镜马达37旋转,但在重复执行老化模式时,由于机内温度为规定的阈值(38℃)以上,因此使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停止。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根据机内温度切换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的启动/停止。因此,虽然使重复老化模式的次数比比较例2减少,但图像缺失和划线印记的双方均不会发生。
在实施例3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持久使用状态,且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另外,在实施例3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由于机内温度未达到规定的第1阈值(38℃)且机外温度为规定的第2阈值(28℃)以上,因此,在最初的2分钟期间,设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为50,000rpm(比印字模式下的最快转速更快的转速),在接下来的1分钟期间,设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为30,000rpm(印字模式下的最快转速),在最后的1分钟期间,设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为2,000rpm(比印字模式下的最快转速慢的转速)。也就是说,在实施例3中,使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阶段性下降。因此,虽然未重复执行老化模式,但图像缺失和划线印记的双方均不会发生。
从实验3(尤其是实施例2)的结果实际验证了: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根据机内温度切换多棱镜马达37的旋转的启动/停止,据此,能够抑制产生划线印记,且能够缩短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的时间。另外,从实验3(尤其是实施例3)的结果实际验证了:在执行老化模式时,通过使多棱镜马达37的转速阶段性下降,能够抑制产生划线印记,且能够进一步缩短从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恢复的时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1进行说明。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1为具有例如打印功能、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多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
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呈箱体状的装置主体102。在装置主体102的上端部设有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103。在装置主体102的上部设有出纸盘104。在装置主体102的大致中央部收装有中间转印带105。中间转印带105的右端部卷绕于驱动辊106。在装置主体102的大致中央部,于中间转印带105的下侧收装有4个图像形成部107。4个图像形成部107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黄色的调色剂相对应。在装置主体102的下部收装有曝光装置108。在装置主体102的下端部收装有用于收装纸张S(记录介质)的供纸盒109。
在装置主体102的右侧部设有纸张S的输送路径P。在输送路径P的上游端部设有供纸部110。在输送路径P的中游部设有二次转印辊111。在输送路径P的下游部设有定影装置112。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来自曝光装置108的光(参照图8的双点划线箭头),在各图像形成部107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在各图像形成部107中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从各图像形成部107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5。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05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由供纸部110从供纸盒109中取出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被向下游侧输送,进入到中间转印带105与二次转印辊111的夹持区域。二次转印辊111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5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S。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进一步被向下游侧输送,而进入到定影装置112。定影装置112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排出到出纸盘104上。
接着,对图像形成部107进行说明。
参照图9,图像形成部107具有:感光鼓114;设置于感光鼓114的下侧的充电辊115(充电部件的一例);设置于感光鼓114的左侧的显影辊116(显影部件的一例);设置于感光鼓114的上侧的一次转印辊117;设置于感光鼓114的右侧的清洁装置118;和设置于感光鼓114的右上侧的除电装置119。
图像形成部107的感光鼓114呈圆筒状。感光鼓114设置为,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X为中心能够旋转。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感光鼓114的旋转轴方向。此外,图9的箭头A表示感光鼓114的旋转方向。
感光鼓114具有基材层121;和覆盖基材层121的外周的感光层122。基材层121例如由金属构成,被电气接地。感光层122例如由非晶硅形成。以下将感光层122的表面称为“感光鼓114的表面”。
图像形成部107的充电辊115呈圆柱状。充电辊115设置为能够旋转。充电辊115具有金属芯124和覆盖金属芯124的外周的弹性层125。金属芯124例如由金属形成。弹性层125例如通过氯醚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具有导电性。弹性层125的外周面与感光鼓114的表面接触。
图像形成部107的显影辊116呈圆筒状。显影辊116设置为能够旋转。显影辊116的外周面与感光鼓114的表面隔开间隔而相向设置。在显影辊116的内部收装有多个无法旋转的磁极(未图示)。
图像形成部107的一次转印辊117与感光鼓114一起夹持中间转印带105。一次转印辊117设置为能够旋转。一次转印辊117具有金属芯127和覆盖金属芯127的外周的弹性层128。金属芯127例如由金属形成。弹性层128例如通过EPDM(乙丙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具有导电性。
图像形成部107的清洁装置118具有:外壳130;固定于外壳130的左上部的密封部件131;收装于外壳130的滑动摩擦辊132;和设置于滑动摩擦辊132的左下侧的刮刀133。
清洁装置118的外壳130朝向左侧(感光鼓114侧)开口,其截面呈大致日文假名“コ”字状。外壳130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壁135;从上壁135的右端部向下侧弯曲的侧壁136;和从侧壁136的下端部向左侧弯曲的底壁137。上壁135的左端部与感光鼓114的表面隔着间隙G而相向设置。
清洁装置118的密封部件131例如由氨基薄膜形成。密封部件131的基端部固定于外壳130的上壁135的左端部。密封部件131的顶端部与感光鼓114的表面接触。密封部件131覆盖外壳130的上壁135的左端部与感光鼓114的表面之间的间隙G。
清洁装置118的滑动摩擦辊132收装于外壳130。滑动摩擦辊132设置为能够旋转。滑动摩擦辊132在感光鼓114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在比密封部件131靠下游侧的位置。滑动摩擦辊132具有金属芯138和覆盖金属芯138的外周的弹性层139。金属芯138例如由金属形成。弹性层139例如通过EPDM(乙丙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
清洁装置118的刮刀133例如由聚氨酯橡胶形成。刮刀133固定于外壳130的底壁137的左端部。刮刀133在感光鼓114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在比滑动摩擦辊132靠下游侧的位置。刮刀133的顶端部与感光鼓114的表面接触。
图像形成部107的除电装置119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05的下表面与清洁装置118的外壳130的上壁135的上表面之间。除电装置119配置于,在感光鼓114的旋转方向上,比一次转印辊117靠下游侧且比清洁装置118靠上游侧的位置。
参照图10,除电装置119具有:基板141;安装在基板141的上表面的多个(例如,18个)发光元件142;和安装在基板141的上表面的多个(例如,3个)限流电阻143。基板141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多个发光元件142和多个限流电阻143全部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各发光元件142例如由芯片式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构成。各限流电阻143例如由芯片式电阻构成。
参照图11,除电装置119的一端部连接于第1受电端子146,除电装置119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2受电端子147。除电装置119具有彼此并联的3个除电单元148。各除电单元148由彼此串联的6个发光元件142和被串联于该6个发光元件142的1个限流电阻143构成。各除电单元148中,在电流流动的方向(参照图11的箭头I)上,各限流电阻143配置于比各发光元件142靠上游侧的位置。各限流电阻143限制流到各发光元件142的电流,来保护各发光元件142。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参照图12,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控制部151。控制部151例如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
控制部151连接于存储部152。存储部152例如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存储部152存储机外的湿度的阈值Th。
控制部151与显示部153连接。显示部153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显示部153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显示各种画面(例如,操作画面、错误显示画面)。
控制部151与转印带马达154连接。转印带马达154连接于驱动辊106,当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转印带马达154使驱动辊106旋转时,中间转印带105从动于驱动辊106的旋转而旋转。也就是说,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转印带马达154使中间转印带105旋转。
控制部151与感光鼓马达155连接。感光鼓马达155与感光鼓114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使感光鼓114旋转。
控制部151与显影辊马达156连接。显影辊马达156与显影辊116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使显影辊116旋转。
控制部151与显影辊偏压施加部157连接。显影辊偏压施加部157与显影辊116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对显影辊116施加显影偏压。显影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
控制部151与冷却风扇158连接。冷却风扇158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而动作,来将机外的空气吸入到机内。
控制部151与电源159连接。电源159与除电装置119的各受电端子146、147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对除电装置119的各受电端子146、147之间施加电压。
控制部151与充电偏压施加部160连接。充电偏压施加部160与充电辊115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对充电辊115施加充电偏压。充电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
控制部151与一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1连接。一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1与一次转印辊117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对一次转印辊117施加一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或一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一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一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
控制部151与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2连接。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2与二次转印辊111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51的信号,对二次转印辊111施加二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或二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二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二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
控制部151与湿度传感器163连接。湿度传感器163检测机外湿度H,并向控制部151发送。
接着,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中,对常规印字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感光鼓马达155使感光鼓114旋转,据此,充电辊115从动于感光鼓114而旋转。另外,充电偏压施加部160对充电辊115施加充电偏压。据此,充电辊115使感光鼓114的表面均匀带电。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曝光装置108曝光带电的感光鼓114的表面。据此,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显影辊马达156使显影辊116旋转。另外,显影辊偏压施加部157对显影辊116施加显影偏压。据此,调色剂T从显影辊116向感光鼓114的表面移动,形成在感光鼓114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而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也就是说,显影辊116使形成在感光鼓114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转印带马达154使中间转印带105旋转。另外,一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1对一次转印辊117施加一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据此,形成在感光鼓11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5。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2对二次转印辊111施加二次转印偏压(正向偏压)。据此,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5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清洁装置118的滑动摩擦辊132以与感光鼓114不同的转速旋转,与感光鼓114的表面滑动摩擦。据此,通过滑动摩擦辊132研磨感光鼓114的表面,并且通过滑动摩擦辊132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残留调色剂T'(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感光鼓114相对于清洁装置118的刮刀133旋转。据此,通过刮刀133研磨感光鼓114的表面,并且通过刮刀133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残留调色剂T'。
另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电源159施加电压于除电装置119的各受电端子146、147之间。据此,除电装置119的各发光元件142朝感光鼓114的表面照射除电光EL。通过该除电光EL到达感光鼓114的表面,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残留电荷(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4的表面上的电荷)。
此外,在执行常规印字时,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电力Pw1[W]。伴随于此,在除电装置119中流动I1[mA]的电流。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中,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3,执行老化模式的执行期间P包含第1期间P1~第5期间P5。在第1期间P1~第5期间P5中,第2期间P2为调色剂老化期间的一例,第4期间P4为通电老化期间的一例。
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转印带马达154使中间转印带105旋转。另外,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感光鼓马达155使感光鼓114旋转。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从第1期间P1的最初至第3期间P3的中途的期间,显影辊马达156使显影辊116旋转。另外,在第2期间P2的期间,显影辊偏压施加部157对显影辊116施加显影偏压。据此,在第2期间P2的期间,调色剂T从显影辊116向感光鼓114的表面移动。
此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曝光装置108的动作停止,未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因此,如上述那样调色剂T从显影辊116向感光鼓114的表面移动时,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清洁装置118的滑动摩擦辊132以与感光鼓114不同的转速旋转,与感光鼓114的表面滑动摩擦。据此,通过滑动摩擦辊132研磨感光鼓114的表面,并且通过滑动摩擦辊132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调色剂带。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感光鼓114相对于清洁装置118的刮刀133旋转。据此,通过刮刀133研磨感光鼓114的表面,并且通过刮刀133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调色剂带。此外,如上述那样将调色剂带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时,附着于感光鼓114的表面的水分也与调色剂带一起被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停止冷却风扇158的动作。据此,能够抑制机外的潮湿的空气被吸入机内。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电源159施加电压于除电装置119的各受电端子146、147之间。据此,除电装置119的各发光元件142朝感光鼓114的表面照射除电光EL。
此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比在执行常规印字时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的电力Pw1[W]大的电力Pw2[W]从电源159投入到除电装置119。伴随于此,比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流入除电装置119的电流I1[mA]大的电流I2[mA]流入到除电装置119。因此,在除电装置119的各除电单元148的限流电阻143中也流入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的电流,限流电阻143的发热量也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伴随于此,感光鼓114的表面通过发热的限流电阻143被加热。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充电辊115从动于感光鼓114而旋转。另外,在第4期间P4的期间,充电偏压施加部160对充电辊115施加充电偏压。据此,在第4期间P4的期间,充电辊115使感光鼓114的表面均匀带电。
另外,在执行老化模式时,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一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1对一次转印辊117施加一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另外,在执行期间P的整个期间内,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162对二次转印辊111施加二次转印偏压(逆向偏压)。
当上述那样的老化模式结束后,开始用于执行常规印字的启动动作。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1被设置为能够选择执行模式和停止模式,其中,执行模式是能够执行老化模式的模式,停止模式是停止执行老化模式的模式。例如,通过用户、技术服务人员等作业者操作显示部153,显示模式选择画面,作业者通过操作模式选择画面,来选择执行模式或停止模式的任意一方。
接着,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中,对主电源接通时的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4,当图像形成装置101的主电源被接通时(步骤S101),湿度传感器163检测机外的湿度H,并向控制部151发送信息(步骤S102)。
控制部151判定由湿度传感器163所检测的机外的湿度H是否为存储于存储部152的阈值Th以上(步骤S103)。在步骤S103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51执行常规印字(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3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151判定是否选择执行模式(步骤S105)。在步骤S105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选择执行模式,而能够执行老化模式。因此,控制部151执行老化模式(步骤S106)。
当老化模式结束后,控制部151判定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状态是否消除(步骤S107)。该判定,例如根据流入充电辊115的电流值是否未达到规定的阈值来进行。在步骤S107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51返回到步骤S106,再次执行老化模式。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151执行常规印字(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选择停止模式,停止执行老化模式。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1执行更新印字直到结束规定张数(例如100张)的印字为止(步骤S108)。
在执行更新印字时,以比在执行常规印字时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的电力Pw1[W]大的电力Pw2[W],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电力。伴随于此,比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流入除电装置119的电流I1[mA]大的电流I2[mA]流入到除电装置119。因此,在除电装置119的各除电单元148的限流电阻143中也流入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的电流,限流电阻143的发热量也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伴随于此,感光鼓114的表面通过发热的限流电阻143被加热。对于其他的点,由于执行更新印字的方法与执行常规印字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当结束更新印字后,控制部151执行常规印字(步骤S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投入到除电装置119的电力比在执行常规印字时投入到除电装置119的电力大。据此,利用除电装置119的限流电阻143的发热,对感光鼓114的表面进行加热,而能够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水分。伴随于此,能够迅速消除图像缺失。
另外,如上述那样,利用限流电阻143的发热来加热感光鼓114的表面,因此,不需要追加用于对感光鼓114的表面进行加热的专用加热器。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追加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制造成本的上升,以及能够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大型化。另外,也能够抑制伴随着加热器的电力消耗而导致用户的费用负担的增大。
另外,如上所述,利用限流电阻143的发热来加热感光鼓114的表面,因此,与除限流电阻143之外另外地将用于加热感光鼓114的专用的电阻安装在基板141的背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除电装置119所需要的电阻的数量减少。因此,能够使除电装置119的结构简单化,降低除电装置119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老化模式时,执行调色剂老化(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并且,通过滑动摩擦辊132、刮刀133研磨感光鼓114的表面的动作)。这样的调色剂老化有利于图像缺失的早期消除,但与印字无关系地消耗调色剂,因此,当长时间执行时,会产生如下的弊端,即,用户的等待时间延长、增加无用的调色剂消耗。尤其是,图像缺失容易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持久使用的后半段的状态(图像形成装置101被使用了相当程度的状态)或图像形成装置101被长时间放置的状态下发生,因此,在这些状态下,调色剂老化容易长期化,而容易产生上述的弊端。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不是仅利用调色剂老化来消除图像缺失,而是同时利用调色剂老化和限流电阻143的发热的双方来实现图像缺失的消除。因此,与仅利用调色剂老化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老化模式所需要的时间。其结果,能够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并且能够抑制调色剂老化所造成的调色剂的消耗。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能够选择执行模式和停止模式,其中,执行模式是能够执行老化模式的模式,停止模式是停止执行老化模式的模式。据此,除了执行老化模式而应对想要早期消除图像缺失的用户的要求之外,也能够停止执行老化模式而应对想要抑制等待时间变长、调色剂消耗量的上升的用户的要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择停止模式且满足规定条件(湿度H≧阈值Th)的情况下,执行投入到除电装置119的电力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的更新印字。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选择停止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消除图像缺失。
另外,更新印字从选择停止模式且满足规定条件(湿度H≧阈值Th)开始执行至完成规定张数的印字为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确定执行更新印字的期间。
另外,老化模式包括:显影辊116在感光鼓11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的第2期间P2(调色剂老化期间的一例);在第2期间P2结束后,充电辊115使感光鼓114的表面带电的第4期间P4(通电老化期间的一例),在第2期间P2中和第4期间P4中,使投入到除电装置119的电力始终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消除图像缺失。
另外,控制部151在湿度传感器163所检测的湿度为规定的阈值Th以上的情况下,执行老化模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仅在容易发生图像缺失的情况下执行老化模式,从而能够抑制因执行不必要的老化模式而致使用户的等待时间变长以及调色剂消耗量的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163检测机外的湿度。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163也可以检测机内的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1为多功能一体机。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1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实验>
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1,进行了用于实际验证本发明的效果的实验。
<实验条件>
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详细情况如下。
感光鼓114的表面的线速度:250[mm/sec];
感光鼓114的感光层122的材质:非晶硅;
感光鼓114的直径:30[mm];
充电辊115的弹性层125的材质:氯醚橡胶;
充电辊115的直径:9.5[mm];
充电辊115的充电电位:+250[V];
刮刀133的材质:聚氨酯橡胶;
刮刀133的厚度:2.0[mm];
刮刀133的JIS-A硬度:79[°];
刮刀133的反弹弹性:28[%](在23[℃]的环境下测定);
刮刀133的纵弹性模量:11.4[MPa];
限流电阻143的电阻值:470[Ω]。
<实验4>
在实验4中,改变流入于除电装置119的电流(以下称为“除电电流Ie”)的值,执行1分钟的连续印字,测定搭载于基板141的上表面的限流电阻143的温度。实验时的温度为25[℃]、实验时的湿度为50[%]。在图15中表示实验4的结果。
如图15所表明的那样,除电电流Ie的值变得越大,限流电阻143的温度越上升。由此可知,如果从电源159投入除电装置119的电力增大而使除电电流Ie的值增大,则能够使限流电阻143的温度上升。
<实验5>
在实验5中,对于在高温高湿环境(温度32.5[℃]、相对湿度80[%])中放置48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改变除电电流Ie的值而执行老化模式,测定到消除图像缺失为止的次数。此外,是否消除了图像缺失的判定是通过目视来进行的。
在实验5中,按照如下方式设定执行老化模式的执行期间P的第1期间P1~第5期间P5。
第1期间P1:400[msec]
第2期间P2:475[msec]
第3期间P3:2[sec]
第4期间P4:50[sec]
第5期间P5:7[sec]
因此,执行老化模式的执行期间P为:
P=P1+P2+P3+P4+P5=59.875[sec]≒60[sec]
在表1中表示实验5的结果。
【表1】
除电电流Ie[mA] 0 20 40
执行老化模式的次数[次] 10 8 4
如表1所表明的那样,除电电流Ie的值变得越大,执行老化模式的次数越少。由此可知,如果增大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的电力,而使除电电流Ie的值增大,则由于促进限流电阻143的发热,而能够从感光鼓114的表面去除水分,因此执行老化模式的次数减少。
另外,每个除电电流Ie的值的老化模式的总执行时间如下。
除电电流Ie=0[mA]的情况:60[sec]×10[次]=600[sec];
除电电流Ie=20[mA]的情况:60[sec]×8[次]=480[sec];
除电电流Ie=40[mA]的情况:60[sec]×4[次]=240[sec]。
因此,通过使除电电流Ie的值从0[mA]增加至40[mA],也能够缩短用于老化模式的用户等待时间360[sec](=600[sec]-240[sec])。
另外,例如,在1次的老化模式下,使用125[mg]的调色剂。因此,每个除电电流Ie的值的调色剂的总使用量如下。
除电电流Ie=0[mA]的情况:125[mg]×10[次]=1250[mg];
除电电流Ie=20[mA]的情况:125[mg]×8[次]=1000[mg];
除电电流Ie=40[mA]的情况:125[mg]×4[次]=500[mg]。
因此,通过使除电电流Ie的值从0[mA]增加至40[mA],也能够削减用于老化模式的调色剂的总使用量750[mg](=1250[mg]-500[mg])。
<实验6>
在实验6中,对于在高温高湿环境(温度32.5[℃]、相对湿度80[%])下放置48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不执行老化模式,而是改变除电电流Ie的值而执行印字,测定不同印字张数的图像缺失等级。此外,图像缺失等级的测定通过目视来进行。在表2中表示图像缺失等级的基准。
【表2】
如表2所表明的那样,图像缺失等级4为最好的状态,图像缺失等级1为最差的状态。在图16中表示实验6的结果。
如图16所表明的那样,图像缺失随着印字而逐渐被消除。另外,如图16所表明的那样,通过使除电电流Ie的值上升,到图像缺失被消除为止的印字张数减少。由此可知,如果从电源159对除电装置119投入的电力增大,而除电电流Ie的值增大,则能够早期消除图像缺失。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感光体和曝光装置,其中,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体的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
所述曝光装置具有:光源,其射出光束;多棱镜,其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和多棱镜马达,其使所述多棱镜旋转,
在执行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时,所述多棱镜马达至少暂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机内温度或机外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机内湿度或机外湿度,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至少一个,执行所述老化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机内温度,
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机内温度,能够切换所述多棱镜马达的旋转的启动/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机外温度的其他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机内温度,
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机内温度未达到规定的第1阈值且所述其他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机外温度为规定的第2阈值以上作为条件,使所述多棱镜马达的转速阶段性地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印字模式时,所述多棱镜马达的转速从多个转速中选择,
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设定所述多棱镜马达的转速为所述多个转速中最快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中间转印带,所述中间转印带能够与所述感光体接触或离开所述感光体,
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所述中间转印带离开所述感光体。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充电部件,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显影装置,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和
转印部件,其将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体,
所述老化模式包括调色剂老化和通电老化,其中,
调色剂老化是指: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绝对值比执行印字模式时小的电压,通过所述显影装置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与执行所述印字模式时相反极性的电压,
通电老化是指:在所述调色剂老化结束后,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流入于所述充电部件的电流值,
在即使执行所述调色剂老化和所述通电老化而通过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也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所述调色剂老化和所述通电老化。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除电装置,其具有向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照射除电光的发光元件、和限制流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的限流电阻;和
控制部,其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去除水分的老化模式,
在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时,使投入到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比执行常规印字时投入到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为能够选择执行模式和停止模式,其中,所述执行模式能够执行所述老化模式,所述停止模式停止执行所述老化模式,
在所述停止模式被选择且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投入于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的更新印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印字从所述停止模式被选择且满足所述规定条件开始执行至规定张数的印字结束为止。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充电部件,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和
显影部件,其对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
所述老化模式包括调色剂老化期间和通电老化期间,
其中,所述调色剂老化期间为所述显影部件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带的期间,
所述通电老化期间为在所述调色剂老化期间结束后,所述充电部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的期间,
在所述调色剂老化期间和所述通电老化期间,投入到所述除电装置的电力始终比执行常规印字时大。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机内或机外的湿度,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老化模式。
CN201810994687.3A 2017-09-08 2018-08-2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471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3453A JP6981117B2 (ja) 2017-09-08 2017-09-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453 2017-09-08
JP2017217103A JP7043798B2 (ja) 2017-11-10 2017-11-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7103 2017-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1339A true CN109471339A (zh) 2019-03-15
CN109471339B CN109471339B (zh) 2021-08-27

Family

ID=6563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4687.3A Active CN109471339B (zh) 2017-09-08 2018-08-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4187B2 (zh)
CN (1) CN109471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76808A (ja) * 2019-11-13 2021-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648A (zh) * 2004-03-05 2005-09-07 夏普株式会社 光束扫描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140713A1 (en) * 2012-11-19 2014-05-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102103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122148A (zh) * 2014-03-20 2015-12-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1790A (ja) 2002-12-13 2004-07-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4376B2 (ja) 2006-01-26 2011-06-0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76067A (ja) * 2015-10-15 2017-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46534B2 (ja) * 2017-09-08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648A (zh) * 2004-03-05 2005-09-07 夏普株式会社 光束扫描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140713A1 (en) * 2012-11-19 2014-05-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102103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122148A (zh) * 2014-03-20 2015-12-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1339B (zh) 2021-08-27
US20190079450A1 (en) 2019-03-14
US10394187B2 (en)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53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28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16924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67449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nvironmentally-controlled first and second charging members
US64215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bearing member charger that reduces the amount of toner electric charge
JP42981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40374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dopt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cleaner-less system
JP20062210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9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17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9277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lectrifying member for electrifying an image carrier
CN10947133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670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292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166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6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437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3045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437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23274A (ja)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69811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59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9539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034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059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