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6320A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66320A CN109466320A CN201811550907.XA CN201811550907A CN109466320A CN 109466320 A CN109466320 A CN 109466320A CN 201811550907 A CN201811550907 A CN 201811550907A CN 109466320 A CN109466320 A CN 1094663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siphon
- component
- propeller shaft
- assembly
- conn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6461 convul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main drive shafting, e.g. cardan shaft
- B60K17/24—Arrangements of mountings for shaf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测量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装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突缘组件上,突缘组件与辅助件连接,突缘组件的另一端与轴管连接,轴管的另一端与万向节连接;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主轴箱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测量组件用于测量轴管的径向跳动量;本申请利用测量组件测量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而实现对轴管的校直和定位,校直定位基准与车体传动轴系布置的连接基准统一,提高突缘部跳动的精度,保证整车传动轴系中间传动轴和驱动桥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的同轴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装配工艺中,因传动轴临界转速限制,一般传动轴长度不超过1500~2000mm。
在商用车传动系总布置中,如果变速箱到驱动桥之间的距离过长,将采用分段式的传动轴系布置,即采用一节或多节不带滑动花键副的中间传动轴和一节带滑动花键副的驱动桥传动轴连接,组成传动轴系;采用上述传动轴系,中间传动轴输出突缘的跳动量直接决定了与之相连的驱动桥传动轴的偏心量,现有测量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装置不准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能够提高测量中间传动轴装配时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现有测量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装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包括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万向节、辅助件、突缘组件、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一端的主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支架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突缘组件上,所述突缘组件与所述辅助件连接,所述突缘组件的另一端与轴管连接,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主轴箱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
具体地,所述辅助件包括第一连接法兰部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置。
具体地,所述突缘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法兰部、第二套筒和突缘传动件;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突缘传动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所述突缘传动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突缘部;所述突缘部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且所述突缘部突出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
具体地,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所述第一百分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且用于检测突缘部的径向跳动量;所述第二百分表设置在所述轴管的一端,且靠近所述万向节的一端,用于检测轴管的径向跳动量。
具体地,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盖板组件、外壳和橡胶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所述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内部嵌设有所述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滚珠、第二滚珠以及从外之内依次套设的轴承座、第三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一轴承圈;沿所述第一轴承圈的外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一滑道,沿所述第二轴承圈的内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二滑道;沿所述第二轴承圈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沿所述第三轴承圈的内壁面的轴向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三滑道;
所述第一滚珠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一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
所述第二滚珠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且所述第二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内。
具体地,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两组第一密封圈,每组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第一密封圈沿所述第一轴承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圈连接。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圈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圈与所述第三轴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机身包括第一底座和滑轨;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滑轨,所述滑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主轴箱。
具体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底座、第一夹持部和锁紧部;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呈凹形结构,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锁紧部,且所述锁紧部远离所述底座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辅助件、所述突缘组件以及所述万向节:将所述突缘组件中的所述突缘传动件穿过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并且与所述第二套筒通过花键方式连接,保证突缘部漏出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将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连接;
将转配完整的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辅助件、所述突缘组件以及所述万向节放置到所述机身上,并且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支架组件固定,所述万向节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机身上;
第一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分别利用所述第一百分表和所述第二百分表对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敲击靠近所述辅助件一端的所述轴管,控制所述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mm,敲击靠近所述万向节端的所述轴管,控制所述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3mm;
焊接:当校直后,跳动量在可控制范围内时,对所述轴管进行焊接;
第二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焊接后,再次利用所述第一百分表和所述第二百分表对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控制所述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5mm,控制所述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包括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万向节、辅助件、突缘组件、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一端的主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支架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突缘组件穿射上,所述突缘组件与所述辅助件连接,所述突缘组件的另一端与轴管连接,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主轴箱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以解决现有现有测量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装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其一,本申请中利用所述测量组件测量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而实现对轴管的校直和定位,本申请的校直定位基准与车体传动轴系布置的连接基准统一,提高突缘部跳动的精度,保证整车传动轴系中间传动轴和驱动桥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的同轴精度。
其二,采用辅助件进行校直,辅具的径向跳动量控制属于综合误差控制,保证了中间突缘部定位面的径向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尤其适用于采用端面键连接的突缘结构型式,可以将端面键的70°角度误差、平面度误差、节距误差等误差等效控制为辅具的径向跳动量误差,提高传动轴系装配精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配方法,采用辅助件进行校直,辅具的径向跳动量控制属于综合误差控制,保证了中间突缘部定位面的径向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尤其适用于采用端面键连接的突缘结构型式,可以将端面键的70°角度误差、平面度误差、节距误差等误差等效控制为辅具的径向跳动量误差,提高传动轴系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橡胶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轴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轴承组件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一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三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辅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辅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连接法兰部与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突缘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突缘组件与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万向节、突缘组件与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装配流程图。
附图序号:100-轴承组件;101-轴承座;102-第一轴承圈;103-第二轴承圈;104-第一支架;105-第三轴承圈;106-第二支架;107-第二滑道;108-固定槽;109-第一滑道;110-第三滑道;111-挡圈;112-第二连接件;113-第一固定环;114-第三连接件;115-第二固定环;116-第一滚珠;117-第二滚珠;118-第一密封圈;119-第二密封圈;200-盖板组件;201-第一安装部;202-固定部;203-第二夹持部;204-第三安装孔;300-第一连接件;400-橡胶件;401-吸振结构;402-圆柱体;500-外壳;600-辅助件;601-第一安装槽;602-第一连接法兰部;603-第一套筒;604-第一安装孔;605-轴管;606-万向节;700-突缘组件;701-第二连接法兰部;702-第三套筒;703-突缘传动件;704-第二安装槽;705-第二安装部;706-第一传动轴;707-第二传动轴;708-第一花键;709-第三花键;710-突缘部;711-切面;712-第二花键;713-第二安装孔;800-支架组件;801-第二底座;802-滑槽;803-第一夹持部;804-锁紧部;805-第一底座;806-滑轨;807-机身;808-主轴箱;809-第四连接件;810-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图20;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橡胶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轴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轴承组件剖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一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三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辅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辅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第二连接法兰部701与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突缘传动件703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突缘组件700与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万向节606、突缘组件700与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的装配流程图。
下面结合图1-20所示,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包括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万向节606、辅助件600、突缘组件700、机身807、设置在机身807一端的主轴箱808、以及设置在机身807上的支架组件800和测量组件;
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突缘组件700穿射上,突缘组件700与辅助件600连接,突缘组件700的另一端与轴管605连接,轴管605的另一端与万向节606连接;万向节60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809与主轴箱808连接;
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测量组件用于测量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包括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万向节606、辅助件600、突缘组件700、机身807、设置在机身807一端的主轴箱808、以及设置在机身807上的支架组件800和测量组件;
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突缘组件700穿射上,突缘组件700与辅助件600连接,突缘组件700的另一端与轴管605连接,轴管605的另一端与万向节606连接;万向节60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809与主轴箱808连接;
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测量组件用于测量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以解决现有现有测量突缘端跳动量的精度装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中利用测量组件测量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进而实现对轴管605的校直和定位,本申请的校直定位基准与车体传动轴系布置的连接基准统一,提高突缘部710跳动的精度,保证整车传动轴系中间传动轴和驱动桥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的同轴精度。
更具体地,采用辅具进行校直,辅具的径向跳动量控制属于综合误差控制,保证了中间突缘部710定位面的径向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尤其适用于采用端面键连接的突缘结构型式,可以将端面键的70°角度误差、平面度误差、节距误差等误差等效控制为辅具的径向跳动量误差,提高传动轴系装配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5和图16,本申请中辅助件600包括第一连接法兰部602和第一套筒603;第一套筒603设置在第一连接法兰部602的一侧;第一连接法兰部60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601,且第一安装槽601远离第一套筒603的一侧设置。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601至少设置有四组,且每组第一安装槽6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04,第一安装孔604与第二安装孔713相互对应设置,利用螺栓进行锁紧,从而进一步实现辅助件600与突缘组件700的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7-图20,本申请中突缘组件700包括第二连接法兰部701、第二套筒和突缘传动件703;
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法兰部701的一侧,第二套筒的另一端与突缘传动件703相连接;
第二连接法兰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704,且第二安装槽704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
突缘传动件70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安装部705、第一传动轴706、第二传动轴707和突缘部;突缘部7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法兰部701,且突缘部710突出第二连接法兰部701。
具体地,第二安装槽704至少设置有四组,且每组第二安装槽70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13;第二连接法兰部70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切面711。
更具体地,第二套筒呈锥形,且在第二套筒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花键708,第一转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花键712,第二传动轴707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三花键709,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将突缘传动件703穿过传动轴中间支承组件,并且与第二套筒连接,传动轴中间支承组件与第一传动轴706上的第二花键712进行花键连接,突缘传动件703的第二传动轴707上的第三花键709与套筒上的第一花键708通过花键连接。
更具体地,突缘部7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法兰部701,且突缘部710突出第二连接法兰部701,因此突缘部710能够延伸到第一连接法兰部602,进一步实现通过测量第一套筒603的跳动量,从而实现突缘部710的跳动量,结构简单,实现整体测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0,本申请中测量组件包括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第一百分表设置在第一套筒603的一侧,且用于检测突缘部710的径向跳动量;第二百分表设置在轴管605的一端,且靠近万向节606的一端,用于检测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
具体地,百分表是利用精密齿条齿轮机构制成的表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通常由测头、量杆、防震弹簧、齿条、齿轮、游丝、圆表盘及指针组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测头指向待测位置,然后进行指针测量读数。
更具体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辅助件600、万向节606和突缘组件700组成总成,然后将上述综合置于机身807上,然后敲击轴管605两端,控制且调节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mm,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3mm。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13,本申请中传动轴中间支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100、盖板组件200、外壳500和橡胶件400;外壳500与盖板组件200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形成腔体,腔体内部设置有橡胶件400;橡胶件400内部嵌设有轴承组件100;轴承组件100包括:第一滚珠116、第二滚珠117以及从外之内依次套设的轴承座101、第三轴承圈105、第二轴承圈103和第一轴承圈102;
沿第一轴承圈102的外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一滑道109,沿第二轴承圈103的内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二滑道107;沿第二轴承圈103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槽108;沿第三轴承圈105的内壁面的轴向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三滑道110;第一滚珠11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滑道109上,第一滚珠116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滑道107上;第二滚珠117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槽108内,且第二滚珠117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滑道110内。
具体地,第一滚珠11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滑道109上,第一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滑道107上;利用第一滚珠116从而实现第二轴承圈103相对第一轴承圈102的周向转动。
具体地,第二滚珠117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槽108内,且第二滚珠117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滑道110内;利用第二滚珠117从而实现第三轴承圈105相对第二轴承圈103的轴向转动,综上利用第一轴承圈102、第二轴承圈103、第三轴承圈105、第一滚珠116与第二滚珠117,从而实现轴承组件100具有轴向滑动和周向滑动的作用。
具体地,利用轴承组件100的轴向滑动功能,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轴承固定式中间支承深沟球轴承承受过大的因发动机、变速箱轴向窜动造成橡胶件400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避免了因深沟球轴承的游隙,产生过热造成的轴承早期损坏,进而使受用寿命更长。
更具体地,第一轴承圈102与第二轴承圈103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在第二轴承圈103与第三轴承圈105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利用第一滚轮116与第二滚珠代替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和轴承座101之间的直线滑动,一方面避免了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抖动异响,更加稳定;另一方面,避免了轴承外圈与轴承座101之间相对转动造成的轴承早期损坏,使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组件100还包括两组第一密封圈118,每组第一密封圈118设置有两个,两组第一密封圈118沿第一轴承圈10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圈103连接;每组第一密封圈11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圈118集成双密封免维护结构,密封更好;更具体地,第二轴承圈103与所属第三轴承圈10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19,密封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9和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轴承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架104和第二支架106,在第一支架104用于支撑第一滚珠116;第一支架104设置在第一轴承圈102与第二轴承之间,第一支架104包括第二连接件112和第一固定环113,第一固定环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环113通过第二连接件112连接;在第二支架106用于支撑第二滚珠;第二支架106设置在第二轴承圈103与第三轴承之间,第二支架包括第三连接件114和第二固定环115,第二固定环1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环115通过第三连接件114连接。
具体地,第二固定环115与第二滚珠之间间隙配合,保证第二固定环115即能够固定第二滚珠,又能够保证第二滚珠在第二固定环115内部实现转动。具体地,第一固定环113与第一滚珠116之间间隙配合,保证第一固定环113即能够固定第一滚珠116,又能够保证第一滚珠116在第一固定环113内部实现转动;更具体地,在第一轴承圈102、第二轴承圈103、第一支架104与第一滚珠116之间填充有润滑脂,保证润滑,进而保证第二轴承圈103与第三轴承圈105之间的周向滑动功能。
更具体地,在第二轴承圈103、第三轴承圈105、第二支架106与第二滚珠之间填充有润滑脂,保证润滑,进而保证第二轴承圈103与第三轴承圈105之间的轴向滑动功能。
进一步地,轴承组件100还包括挡圈111,挡圈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圈111分别设置在第三轴承圈105的两侧,且挡圈111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座101上;轴承座101的内侧间隔设置有两圈固定槽108,两个挡圈111分别设置在固定槽108内,实现对挡圈111的固定,两个挡圈111的固定进而实现对第三轴承圈105的固定,达到稳定的结构。
进一步地,盖板组件200包括第一安装部201、固定部和第二夹持部203;固定部呈凹形结构,固定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1,第一安装部201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04,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三安装孔204用于连接外壳500;第一安装部20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03,且第二夹持部203靠近固定部设置,第二夹持部203用于夹持橡胶件400;橡胶件400上设置有吸振结构401。
更进一步地,吸振结构401为辐条状振结构或为蜂窝状吸振结构401,第一,吸振结构401能够起到对橡胶件400散热的作用;第二,吸振结构401既能够调节产品各个方向的压缩刚度和旋转刚度,又使得产品具有变刚度的性能;同时调节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在特定方向上的变形对产品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的不同需要;第三,吸振结构401能够吸收传动轴中间支持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
更进一步地,橡胶件400的底端向外设置有圆柱体402,圆柱体402与装配孔相适配;橡胶件400上的圆柱体402与外壳500上的装配孔相适配,端盖组件上的第二夹持部203用于夹持橡胶件400的上端,进而利用端盖组件与外壳500固定橡胶件400,防止橡胶件400沿径向方向移动,橡胶件400的内部设置有轴承组件100,通过固定不动的橡胶件400进而固定轴承组件100,同时也防止轴承组件100沿径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本申请中机身807包括第一底座805和滑轨806;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806,滑轨806的一端设置有主轴箱808。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本申请中支架组件80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底座801、第一夹持部803和锁紧部804;
第二底座80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802,第一夹持部803呈凹形结构,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锁紧部804,且锁紧部804远离底座设置。
具体地,滑槽802与滑轨806相适配,滑槽802能够滑槽802能够沿滑轨806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满足对不同长度轴管605的跳动量精确测量。
更具体地,第一夹持部803呈倒凹形结构,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设置在凹口810内,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夹持部803的底部,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顶端通过锁紧部804进行锁紧定位,更具体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孔,锁紧部804包括定位销和驱动气缸,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先对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底端进行固定,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夹持部803的底部,然后驱动驱动气缸向下运动,使定位销向下运动,直到定位销插设在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对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的固定。
结合图2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辅助件600、突缘组件700以及万向节606:将突缘组件700中的突缘传动件703穿过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并且与第二套筒通过花键方式连接,保证突缘部710漏出第二连接法兰部701,将第一连接法兰部602与第二连接法兰部701通过螺栓连接,将第二安装部705与轴管605的一端连接,索虎轴管605的另一端与万向节606连接;
将转配完整的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辅助件600、突缘组件700以及万向节606放置到机身807上,并且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通过支架组件800固定,万向节606通过第四连接件809固定在机身807上;
第一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分别利用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对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敲击靠近辅助件600一端的轴管605,控制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mm,敲击靠近万向节606端的轴管605,控制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3mm;
焊接:当校直后,跳动量在可控制范围内时,对轴管605进行焊接;
第二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焊接后,再次利用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对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敲击靠近辅助件600一端的轴管605,控制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mm,敲击靠近万向节606端的轴管605,控制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3mm;
达到动平衡。
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配方法利用测量组件测量轴管605的径向跳动量,进而实现对轴管605的校直和定位,本申请的校直定位基准与车体传动轴系布置的连接基准统一,提高突缘部710跳动的精度,保证整车传动轴系中间传动轴和驱动桥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的同轴精度。
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配方法采用辅助件600进行校直,辅具的径向跳动量控制属于综合误差控制,保证了中间突缘部710定位面的径向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尤其适用于采用端面键连接的突缘结构型式,可以将端面键的70°角度误差、平面度误差、节距误差等误差等效控制为辅具的径向跳动量误差,提高传动轴系装配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万向节、辅助件、突缘组件、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一端的主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支架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突缘组件上,所述突缘组件与所述辅助件连接,所述突缘组件的另一端与轴管连接,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主轴箱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包括第一连接法兰部和第一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缘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法兰部、第二套筒和突缘传动件;
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突缘传动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
所述突缘传动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突缘部;所述突缘部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且所述突缘部突出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
所述第一百分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且用于检测突缘部的径向跳动量;所述第二百分表设置在所述轴管的一端,且靠近所述万向节的一端,用于检测轴管的径向跳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承组件包括轴承组件、盖板组件、外壳和橡胶件;
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所述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内部嵌设有所述轴承组件;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滚珠、第二滚珠以及从外之内依次套设的轴承座、第三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一轴承圈;
沿所述第一轴承圈的外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一滑道,沿所述第二轴承圈的内壁面的周向设置有第二滑道;沿所述第二轴承圈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沿所述第三轴承圈的内壁面的轴向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三滑道;
所述第一滚珠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一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
所述第二滚珠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且所述第二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两组第一密封圈,每组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第一密封圈沿所述第一轴承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滚珠;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圈之间,所述第一
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滚珠;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圈与所述第三轴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第一底座和滑轨;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滑轨,所述滑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主轴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底座、第一夹持部和锁紧部;
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呈凹形结构,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锁紧部,且所述锁紧部远离所述底座设置。
10.一种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辅助件、所述突缘组件以及所述万向节:将所述突缘组件中的所述突缘传动件穿过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并且与所述第二套筒通过花键方式连接,保证突缘部漏出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将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部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连接;
将转配完整的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所述辅助件、所述突缘组件以及所述万向节放置到所述机身上,并且所述传动轴中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支架组件固定,所述万向节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机身上;
第一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分别利用所述第一百分表和所述第二百分表对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敲击靠近所述辅助件一端的所述轴管,控制所述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mm,敲击靠近所述万向节端的所述轴管,控制所述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3mm;
焊接:当校直后,跳动量在可控制范围内时,对所述轴管进行焊接;
第二次径向跳动量检测、校直:焊接后,再次利用所述第一百分表和所述第二百分表对所述轴管的径向跳动量进行检测,控制所述第一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15mm,控制所述第二百分表的径向跳动量小于等于0.8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0907.XA CN109466320B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0907.XA CN109466320B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66320A true CN109466320A (zh) | 2019-03-15 |
CN109466320B CN109466320B (zh) | 2024-08-09 |
Family
ID=6567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50907.XA Active CN109466320B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663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02679A1 (ja) * | 2021-03-25 | 2022-09-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と変速機の自動組付け方法及び自動組付け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73302A (ja) * | 2007-09-20 | 2009-04-09 | Hitachi Ltd |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支持装置 |
CN203189551U (zh) * | 2013-04-25 | 2013-09-11 | 东风(十堰)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加强型中间传动轴总成 |
DE102014007866A1 (de) * | 2014-06-03 | 2015-12-03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Kunststoffhülse zur Absicherung einer Kugelumlenkung und zur Zentrierung einer Wellfeder und einer Passscheibe in einem Lenkgetriebe |
JP2017024522A (ja) * | 2015-07-21 | 2017-02-02 | Ntn株式会社 |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
CN106541825A (zh) * | 2015-09-23 | 2017-03-29 |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商用车传动轴免维护中间支承结构 |
CN207683338U (zh) * | 2017-11-17 | 2018-08-03 | 重庆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 带铝件支架的中间支承及汽车传动轴总成 |
CN209381796U (zh) * | 2018-12-18 | 2019-09-13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传动轴分公司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 |
-
2018
- 2018-12-18 CN CN201811550907.XA patent/CN1094663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73302A (ja) * | 2007-09-20 | 2009-04-09 | Hitachi Ltd |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支持装置 |
CN203189551U (zh) * | 2013-04-25 | 2013-09-11 | 东风(十堰)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加强型中间传动轴总成 |
DE102014007866A1 (de) * | 2014-06-03 | 2015-12-03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Kunststoffhülse zur Absicherung einer Kugelumlenkung und zur Zentrierung einer Wellfeder und einer Passscheibe in einem Lenkgetriebe |
JP2017024522A (ja) * | 2015-07-21 | 2017-02-02 | Ntn株式会社 |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
CN106541825A (zh) * | 2015-09-23 | 2017-03-29 |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商用车传动轴免维护中间支承结构 |
CN207683338U (zh) * | 2017-11-17 | 2018-08-03 | 重庆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 带铝件支架的中间支承及汽车传动轴总成 |
CN209381796U (zh) * | 2018-12-18 | 2019-09-13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传动轴分公司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02679A1 (ja) * | 2021-03-25 | 2022-09-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と変速機の自動組付け方法及び自動組付け装置 |
JP7425258B2 (ja) | 2021-03-25 | 2024-01-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と変速機の自動組付け方法及び自動組付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66320B (zh) | 2024-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92026B (zh) | 一种轮毂轴向游隙检测装置 | |
CN101545748B (zh) | 万向节传动轴总成跳动检测装置 | |
CN104401302B (zh) | 汽车及其盘式制动器汽车驱动后桥总成 | |
CN209381796U (zh)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 | |
CN103162602B (zh) | 一种便携式磁力联轴器找中心工具表架 | |
CN109466320A (zh) | 中间传动轴校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6198755B (zh) | 一种空心轴检测装置 | |
CN102338165A (zh) | 监测转台轴承角位移的反射式控制方法 | |
CN101476855B (zh) | 带表外花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 | |
CN201340249Y (zh) | 带表外花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 | |
CN202710248U (zh) | 一种动平衡试验台 | |
CN207992023U (zh) | 沥青路面摩擦检测仪测试台结构 | |
CN208013544U (zh) | 一种用于扩大视场的轻量化扫镜系统 | |
CN208505602U (zh) | 一种多功能转子实验测试装置 | |
CN102840848B (zh) | 转台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设备 | |
CN202814383U (zh) | 转台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设备 | |
CN202757949U (zh) | 带有缓冲器的霍尔效应式汽车轮速检测装置 | |
CN212605416U (zh) | 车轮转向角度检测装置 | |
CN212645552U (zh) | 曲轴圆周跳动检测装置 | |
CN205642262U (zh) | 导轮校验台 | |
CN105823402A (zh) | 导轮校验台和利用导轮校验台校验导轮的方法 | |
CN111561862A (zh) | 一种圆光栅轴向变形量测试和补偿装置 | |
CN221882462U (zh) | 一种定心轴套偏摆检测旋转工作台 | |
CN220893299U (zh) | 一种轴套类零件全跳动自动化检测装置 | |
CN214064382U (zh) | 一种单轴转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