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3014A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3014A
CN109463014A CN201780039620.8A CN201780039620A CN109463014A CN 109463014 A CN109463014 A CN 109463014A CN 201780039620 A CN201780039620 A CN 201780039620A CN 109463014 A CN109463014 A CN 109463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olar cell
wiring member
imaginary
cel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96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63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3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和布线件。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包含: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和具有第3面和第4面的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第1方向并排该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在第1面位于第1方向侧的沿着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端面的第1区域和在第4面位于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的沿着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端面的第2区域以夹着布线件的状态被重叠。在布线件中,沿着长边方向依次存在第1部分、第2部分以及第3部分。第1部分以与比第1面的第1区域更靠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3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第3部分以与比第4面的第2区域更靠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4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第2部分包含在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不与第1区域及第2区域接合且以与第1方向交叉的状态存在的非接合部。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一般具有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太阳能电池串和填充材料一起被透光性基板和背面薄片夹持的结构。
在太阳能电池串中,例如若设有间隙部而并排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彼此通过连接导体被连接,则该间隙部成为对发电无贡献的区域。因此,由于该间隙部的存在,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中对发电做贡献的区域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会变小。其结果,表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入射的光的能量当中被变换成电能的比例的变换效率会降低。
因此,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部分,利用焊料等接合材料连接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表面的电极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背面的电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59-398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4-86510号公报的记载)。
发明内容
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个方案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和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包含具有第1面和位于该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具有第3面和位于该第3面的背侧的第4面的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且沿着第1方向并排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将第1面和第4面电连接。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第1面和第2面连接且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面。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第3面和第4面连接且位于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的第2端面。在第1面沿着第1端面存在的第1区域和在第4面沿着第2端面存在的第2区域以夹着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的状态重叠。第1布线件具有沿着该第1布线件的长边方向依次存在的第1部分、第2部分和第3部分。第1部分以与第3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该第3区域在第1面位于比第1区域更靠第2方向的一侧。第3部分以与第4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该第4区域在第4面位于比第2区域更靠第1方向的一侧。第2部分包含:非接合部,位于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且与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都不接合,并以与第1方向交叉的状态存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结构的背面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例的结构的背面视图。
图6是表示沿着图4的VI-VI线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背面视图。
图10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图26以及图27的沿着XI-XI线的布线件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布线件变形的样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布线件变形的样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图16、图28以及图29的沿着XV-XV线的布线件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途中的样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沿着XX-XX线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布线件变形的样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布线件变形的样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背面视图。
图24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背面视图。
图26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布线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例的结构的背面视图。
图32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串的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例如为了提升变换效率而考虑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一部分彼此重叠。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重叠的重叠部分,将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表面的电极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背面的电极利用焊料等接合材料电连接,由此实现这样的结构。
但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由于日光的照射、气温的变动、降雨以及降雪等引起的温度的变化,会产生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填充材料的膨胀及收缩,有可能会在前述的重叠部分的接合材料处发生剪切应力的集中。若剪切应力集中于接合材料,就有可能会在接合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半导体基板处出现裂纹,接合了接合材料的电极有可能会从半导体基板剥离。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可靠性以及输出的提升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例如在前述的重叠部分,将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表面的电极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背面的电极利用接合材料连接。因此,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表面侧由母线电极和指电极进行集电的结构中,集电并不充分。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的提升上也尚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者们创造出了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的技术。对于此,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各实施方式。
附图中对具有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在下述说明中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示出的图。在图1到图16以及图18到图33附加右手系的XYZ坐标系。在该XYZ坐标系中,将太阳能电池串5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并排的方向(也称作第1方向)设为+Y方向,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并排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
<1.第1实施方式>
<1-1.太阳能电池模块>
基于图1到图1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
如图1到图3所示那样,太阳能电池模块1例如具备透光性基板3、密封材料4、多个(这里是5个)太阳能电池串5、作为背面保护构件的薄片构件6和电源盒Bx1、Bx2。在密封材料4中例如包含位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表面侧的第1密封材料(也称作表面侧密封材料)4u和位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背面侧的第2密封材料(也称作背面侧密封材料)4b。
在图3的示例中,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透光性基板3、表面侧密封材料4u、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背面侧密封材料4b以及薄片构件6按照如上记载的顺序位于在-Z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形成包含透光性基板3、表面侧密封材料4u、太阳能电池串5、背面侧密封材料4b和薄片构件6的层叠体1st。电源盒Bx1、Bx2位于薄片构件6的-Z侧的面(也称作背面)上。电源盒Bx1、Bx2与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电连接。电源盒Bx1、Bx2能通过线缆Cb1、Cb2输出在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中通过光电变换得到的电压以及电流。
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沿着层叠体1st的外周可以有环状的框体,也可以没有。在此,在从+Z侧俯视观察了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情况下,若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有矩形的外缘,则作为该框体,例如能采用具有矩形的内缘和矩形的外缘的环状的框体。
接下来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各构件。
<1-1-1.透光性基板>
透光性基板3例如是平板状的构件。在图1的示例中,在从+Z侧俯视观察了透光性基板3的情况下,透光性基板3具有矩形状的外缘。透光性基板3能保护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透光性基板3的+Z侧的表面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Z侧的表面,能起到作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接受光的面(也称作受光面)1u的作用。在此,通过透光性基板3具有透光性,光透过透光性基板3后入射到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由此,能在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中实现基于光电变换的发电。作为透光性基板3的素材,例如若采用玻璃或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树脂,就能实现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基板3。在此,玻璃例如可采用厚度为2mm到5mm程度的白板玻璃、强化玻璃以及热线反射玻璃等光透过率高的材料。
<1-1-2.密封材料>
表面侧密封材料4u以及背面侧密封材料4b例如能起到作为保持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的填充材料的作用和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密封的密封材料的作用。表面侧密封材料4u以及背面侧密封材料4b例如可由热固性树脂等构成。作为热固性树脂,例如采用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主成分的树脂。在热固性树脂中可以含有交联剂。
<1-1-3.太阳能电池串>
各太阳能电池串5例如包含沿着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并排的多个(这里是4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和多根布线件8。
<1-1-3-1.太阳能电池元件>
太阳能电池元件2能将入射的太阳光变换成电。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太阳能电池元件2具有+Z侧的面(也称作元件表面)2u和位于该元件表面2u的背侧的-Z侧的面(也称作元件背面)2b。在此,例如主要被光入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受光面1u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元件表面2u侧。另外,例如,并非主要被光入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元件背面2b侧。
在图4到图6的示例中,在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元件表面2u以及元件背面2b分别具有矩形状的外形。具体地,若从元件表面2u侧俯视观察太阳能电池元件2,则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外形例如是具有包含沿着+X方向的一对两个边和沿着+Y方向的一对两个边的四个边的长方形。
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例如具有半导体基板2s、绝缘层2g、表面侧母线电极2h、指电极2j、取出电极(也称作背面侧母线电极)2i和集电电极2k。
半导体基板2s例如可适用晶体硅等晶体系的半导体、非晶硅等非晶系的半导体、利用了铜、铟、镓和硒这4种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利用了碲化镉(CdTe)的化合物半导体等。在此,例如,若半导体基板2s是多晶硅,则可将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的一边设定成100mm到200mm的程度。
半导体基板2s例如具备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导电型区域2o、第2导电型层2r和BSF区域2l。
第1导电型区域2o通过含有预先设定的掺杂元素(导电型控制用的杂质)而呈现出第1导电型。
第2导电型层2r例如位于半导体基板2s的元件表面2u侧且具有与该半导体基板2s的第1导电型相反的第2导电型。在此,例如考虑第1导电型是p型且第2导电型是n型的情况以及第1导电型是n型且第2导电型是p型的情况。并且在第1导电型的区域与第2导电型的区域之间形成有pn结区域。在此,例如,若半导体基板2s是具有p型导电型的晶体硅基板,则例如能通过使磷等杂质扩散到该晶体硅基板当中的元件表面2u侧的面(也称作基板表面)2s1,由此形成第2导电型层2r。
BSF区域2l例如位于半导体基板2s当中的元件背面2b侧且具有与该半导体基板2s同样的第1导电型。在此,例如,在半导体基板2s的元件背面2b侧的表层部形成有掺杂元素的浓度高于原本的半导体基板2s的BSF区域2l。因此,例如若第1导电型是p型,则在BSF区域2l包含更多的p型载流子。BSF区域2l例如能在半导体基板2s当中元件背面2b侧的面(也称作基板背面)2s2侧形成内部电场。因此,BSF区域2l具有如下的功能,即,减少半导体基板2s当中靠近基板背面2s2的区域中载流子的再耦合的产生,从而减少光电变换的效率的降低。
绝缘层2g例如位于第2导电型层2r之上中未形成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指电极2j的区域。作为绝缘层2g的素材,例如可采用氮化硅、氧化钛或氧化硅等。该绝缘层2g例如能通过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蒸镀法或溅射法等形成。
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指电极2j例如位于半导体基板2s中的基板表面2s1上。在图4以及图6的示例中,在基板表面2s1上,大致平行的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位于其上,大致平行的多根指电极2j例如位于与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大致正交的位置处。表面侧母线电极2h例如具有1.3mm到2.5mm程度的宽度。指电极2j例如具有50μm到200μm程度的宽度。即,指电极2j的宽度小于表面侧母线电极2h的宽度。另外,多个指电极2j相互隔开1.5mm到3mm程度的间隔存在。这些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指电极2j的厚度可设定成10μm到40μm程度。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指电极2j例如可在将主要含有银的导电性膏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成期望的形状后进行烧成而形成。
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以及集电电极2k例如位于半导体基板2s中的基板背面2s2上。在图5以及图6的示例中,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大致平行的2列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位于基板背面2s2上。另外,集电电极2k位于基板背面2s2之上中背面侧母线电极2i不存在的区域的大致整个面。在此,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分别可以例如是一体的线状的电极,也可以由并排成一列的多个(这里是4个)电极构成。另外,例如,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分别夹着半导体基板2s位于表面侧母线电极2h的相反侧。背面侧母线电极2i例如具有10μm到30μm程度的厚度,具有1.3mm到7mm程度的宽度。背面侧母线电极2i可通过与前述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相同的材质以及制法形成。集电电极2k例如具有15μm到50μm程度的厚度。集电电极2k例如可通过在将主要含有铝的作为导电性膏的铝膏涂布成期望的形状后进行烧成而形成。
<1-1-3-2.布线件>
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布线件8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当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元件表面2u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元件背面2b电连接。
在图3的示例中,在各太阳能电池串5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依次被并排。具体地,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包含作为4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第1个到第4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1、22、23、24。另外,在各太阳能电池串5中包含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彼此电连接的作为3对布线件8的第1对到第3对的布线件81、82、83。
第1个太阳能电池元件(也称作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元件表面2u和第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也称作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元件背面2b被连接用的第1对布线件(也称作第1布线件)81电连接。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元件表面2u和第3个太阳能电池元件(也称作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元件背面2b被连接用的第2对布线件(也称作第2布线件)82电连接。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元件表面2u和第4个太阳能电池元件(也称作第4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元件背面2b被连接用的第3对布线件(也称作第3布线件)83电连接。由此,例如,可将各太阳能电池串5中所包含的4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串联电连接。
作为布线件8的形状,例如可采用线状或带状。作为布线件8的素材,例如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在此,例如作为布线件8,可采用在具有0.5mm到1mm程度的直径的铜的线材的整个面被覆了焊料的结构。
布线件8例如通过基于软钎焊的接合而分别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背面侧母线电极2i电连接。另外,在图1的示例中,在与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交叉的方向(这里是+X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串5彼此通过连接构件10被电连接。连接构件10例如可由与布线件8相同的材料形成。
<1-1-3-3.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彼此的连接形态>
在此基于图1、图3以及图7到图1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5中相互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之间的电连接形态。在图7示出太阳能电池串5中所含的相互相邻的3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电连接形态。在图8以及图9示出阳能电池串5中所含的相互相邻的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电连接形态。
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各太阳能电池串5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彼此的一部分相互重合。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上重叠了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另外,例如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上重叠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另外,例如,在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上重叠第4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Y侧的端部附近的部分。换言之,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位于从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向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偏离的部位,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位于从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向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偏离的部位。由此,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能提高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有效进行发电的区域(也称作发电区域)相对于受光面1u的整个区域的面积所占的面积的比率。
在图7到图9的示例中,例如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具有:元件表面2u即第1面Sf1;和位于该第1面Sf1的背侧的元件背面2b即第2面Sf2。另外,例如,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具有:元件表面2u即第3面Sf3;和位于该第3面Sf3的背侧的元件背面2b即第4面Sf4。并且,例如,1对的第1布线件81电连接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第1面Sf1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4面Sf4。在此,例如,各第1布线件81电连接第1面Sf1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和第4面Sf4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
另外,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例如具有将第1面Sf1和第2面Sf2连接且位于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侧(这里是+Y侧)的端面(也称作第1端面)ES1。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具有将第1面Sfl和第2面Sf2连接的4个端面。该4个端面例如包括以沿着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和以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更具体地,该4个端面包括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中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在+Y侧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及以在-Y侧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
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例如具有将第3面Sf3和第4面Sf4连接且位于与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这里是-Y方向)侧(这里是-Y侧)的端面(也称作第2端面)ES2。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具有将第3面Sf3和第4面Sf4连接的4个端面。该4个端面例如包括以沿着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和以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更具体地,该4个端面包括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在+Y侧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及以在-Y侧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
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与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之间,例如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第1区域AR1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2区域AR2以夹着1对第1布线件81的状态重叠着。在此,第1区域AR1在第1面Sf1沿着第1端面ES1存在。第2区域AR2在第4面Sf4沿着第2端面ES2存在。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AR1从第1端面ES1起在第2方向(-Y方向)上具有第1宽度,以沿着第1端面ES1从第1面Sf1的-X侧的端部延伸到+X侧的端部的状态存在。另外,第2区域AR2从第2端面ES2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具有第1宽度,以沿着第2端面ES2从第4面Sf4的-X侧的端部延伸到+X侧的端部的状态存在。第1宽度例如可设定成几mm以上且20mm以下。
在此,如图8到图10所示那样,各第1布线件81具有沿着该第1布线件81的长边方向依次存在的第1部分P1、第2部分P2和第3部分P3。
第1部分P1例如以与区域(也称作第3区域)AR3接合的状态存在,该区域AR3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第1面Sf1中位于比第1区域AR1更靠第2方向(这里是-Y方向)的一侧(这里是-Y侧)。具体地,第1布线件81例如在第1面Sf1当中的未重叠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区域,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电连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3区域AR3例如可设定成第1面Sf1当中除了第1区域AR1的剩下的区域。
第3部分P3例如以与区域(也称作第4区域)AR4接合的状态存在,该区域AR4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4面Sf4中位于比第2区域AR2更靠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的一侧(这里是+Y侧)。具体地,第1布线件81例如在第4面Sf4当中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未重叠的区域,与背面侧母线电极2i电连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4区域AR4可设定成第4面Sf1当中除了第2区域AR2的剩下的区域。
换言之,例如,以在相邻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当中不重叠的区域接合了第1布线件81的状态存在。因此,例如,以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上接合了第1布线件81的状态存在。由此,例如,集电的电子所通过的导电部的截面积变大。因此,能辅助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电子的取出。其结果,例如,能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输出。
并且,第2部分P2例如包含以不与第1区域AR1以及第2区域AR2的任一者接合的状态存在的非接合部AC2。在此,非接合部AC2例如位于第1区域AR1与第2区域AR2之间。另外,非接合部AC2具有在与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平行的面上弯曲的弯曲部CP2,且非接合部AC2的位置与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交叉。
在此,例如,假设根据温度的变化,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以及第1布线件81等发生热膨胀以及热收缩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第1布线件81当中不与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接合的第2部分P2能发生变形。因此,即使例如根据温度的变化,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以及第1布线件81等发生了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与第1布线件81接合的部分,也很难出现剪切应力的集中。其结果,例如,不易产生第1布线件81、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裂纹、以及第1布线件81被接合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剥离等。
因此,若采用上述结构,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作为第2部分P2的变形,主要假设了弹性变形,但在第2部分P2的变形中也可以包含塑性变形。
在图7到图10的示例中,非接合部AC2包含弯曲成弧形的部分(也称作弯曲部)CP2。若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因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以及第1布线件81等在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上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第1布线件81的非接合部AC2容易变形。因此,例如,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以及第1布线件81中,很难出现剪切应力的集中。弯曲部CP2例如可以是以折弯等弧形以外的形态弯曲的部分。
另外,在图7到图10的示例中,非接合部AC2沿着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存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例如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与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重叠部分的厚度不易变大。其结果,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厚度不易变大。
另外在,图7到图10的示例中,如图11所示那样,布线件8例如具有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圆形的截面。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例如具有圆形截面的布线件8容易沿着相邻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变形。因此,例如,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与第1布线件81接合的部分很难集中剪切应力。圆形的截面不仅包含正圆的截面,还可包含椭圆的截面等。
在此,在第2部分P2具有弯曲部CP2的布线件8例如可通过与太阳能电池元件2接合前的各种加工来准备。例如,关于具有圆形截面的布线件8,例如可通过单纯的弯曲加工,容易实现在第2部分P2具有弯曲部CP2的布线件8。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那样,例如,可以采用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面切断的截面是长方形的布线件8。即,布线件8的形状也可以是带状。在此,例如,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带实施被称作辊轧成形或逐次敲打弯曲(逐次打点曲げ)等加工,制作具有弯曲部CP2的布线件8。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板或薄片实施冲裁加工,从而制作具有弯曲部CP2的布线件8。另外,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例如通过将多个带状的部分FL1、FL2、FL3、FL4、FL5连结,从而实现具有弯曲部CP2的一根带状的布线件8。
另外,在图7到图9的示例中,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例如具有将第3面Sf3和第4面Sf4连接且位于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侧(这里是+Y侧)的端面(也称作第3端面)ES3。
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具有:元件表面2u即第5面Sf5;和位于该第5面Sf5的背侧的元件背面2b即第6面Sf6。另外,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例如具有将第5面Sf5和第6面Sf6连接且位于第2方向(这里是-Y方向)侧(这里是-Y侧)的端面(也称作第4端面)ES4。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具有将第5面Sf5和第6面Sf6连接的4个端面。该4个端面例如包括以沿着第1方向(这里是+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和以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一对端面。更具体地,在该4个端面,在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中,包含: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在-X侧沿着+Y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以在+Y侧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和以在-Y侧沿着+X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端面。
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与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之间,例如,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5区域AR5和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第6区域AR6以夹着2根第2布线件82的状态重叠着。在此,第5区域AR5在第3面Sf3沿着第3端面ES3存在。第6区域AR6在第6面Sf6沿着第4端面ES4存在。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5区域AR5从第3端面ES3起在第2方向(-Y方向)上具有第2宽度,以沿着第3端面ES3从第3面Sf3的-X侧的端部延伸到+X侧的端部的状态存在。另外,第6区域AR6从第4端面ES4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具有第2宽度,以沿着第4端面ES4从第6面Sf6的-X侧的端部延伸到+X侧的端部的状态存在。第2宽度与上述第1宽度相同,例如可设定成几mm以上且20mm以下。
另外,在图9的示例中,第1布线件81的第3部分P3以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4面Sf4中从第4区域AR4延伸到第7区域AR7的状态存在。该第7区域AR7是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位于第5区域AR5的背侧的区域。若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就能遍布相邻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当中不与其他太阳能电池元件2重叠的区域的更大范围,接合第1布线件81。具体地,例如第1布线件81可被接合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当中更多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其结果,能效率良好地得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集电。
例如,可以采用虽然第1布线件81的第3部分P3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4面Sf4中与第4区域AR4接合但不以延伸到第7区域AR7的状态存在的方案。但例如,若第1布线件81的第3部分P3被接合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4面Sf4当中的更多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集电。另外,例如,若第1布线件81的第1部分P1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的第1面Sf1中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遍布更大范围被接合,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中的集电。
与第1布线件81同样地,例如,若第2布线件82能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的第3面Sf3中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遍布更大范围被接合,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中的集电。另外,例如,若第2布线件82在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第6面Sf6中与更多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被接合,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中的集电。进而,例如,若第3布线件83在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的第5面Sf5中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遍布更大范围被接合,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23中的集电。
<1-1-4.薄片构件>
薄片构件6能保护背面侧密封材料4b。该薄片构件6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Z侧的背面(非受光面)1b侧覆盖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具体地,薄片构件6隔着背面侧密封材料4b从元件背面2b侧覆盖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薄片构件6例如比透光性基板3薄,具有比透光性基板3小的弹性系数。作为薄片构件6的材料,例如可采用聚氟乙烯(PV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层叠了其中的两种以上的软质的树脂制薄片等。
<1-2.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
接下来,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太阳能电池模块1例如如图17所示那样,可通过依次执行第1工序ST1、第2工序ST2以及第3工序ST3来制造。
例如,在第1工序ST1中制作布线件8。在此,例如,通过对直线状的金属线实施以期望的间距的切断、弯曲加工和焊料的被覆,来制作布线件8(图10以及图11)。
在第2工序ST2中制作太阳能电池串5。在此,例如,如图18所示那样,可通过依次对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到第4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表面和背面进行布线件8的软钎焊来制作太阳能电池串5。这时,布线件8对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基于软钎焊的接合例如可通过将升温的1根钎焊烙铁在位于接合对象物上的布线件8上滑动来实现。另外,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以一定间隔存在且升温的多个钎焊烙铁按压布线件8,从而实现布线件8对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基于软钎焊的接合。
在第3工序ST3,如图18所示那样,将透光性基板3、表面侧密封材料4u、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背面侧密封材料4b以及薄片构件6按照该记载顺序重叠。然后,透光性基板3、表面侧密封材料4u、多个太阳能电池串5、背面侧密封材料4b以及薄片构件6通过层压装置(层压机)进行的层压工序等被一体化。由此,可制作图3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
<1-3.第1实施方式的小结>
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例如,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一部分彼此被重叠。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例如能提高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有效进行发电的发电区域相对于受光面1u的整个区域的面积所占的面积的比率。由此,例如能提高表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入射的光的能量当中被变换成电能的比例的变换效率。另外,例如,若布线件8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不重合的区域电连接,则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的元件表面2u以及元件背面2b,集电的电子所通过的导电部的截面积变大。由此,能辅助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的电子的取出。其结果,例如能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输出。
并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例如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的重合的部分,具有非接合部AC2,在该非接合部AC2布线件8以不与任何太阳能电池元件2接合且与第1方向(+Y方向)交叉的状态存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例如能对应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以及布线件8等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布线件8在非接合部AC2中变形。由此,例如,即使对应于温度的变化,太阳能电池元件2和布线件8等发生了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与布线件8接合的部分,也难以出现剪切应力的集中。其结果,例如,不易产生布线件8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2中的裂纹、以及接合了布线件8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及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剥离等。即,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即,在此,通过适当调整例如布线件8的形状以及该布线件8与太阳能电池元件2电连接的区域,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2.其他实施方式>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改良等。
<2-1.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例如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那样,也可构成为非接合部AC2在与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交叉的面(也称作交叉面)上具有弯曲的弯曲部CP2。在图19以及图20的示例中,交叉面是与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这两者垂直且沿着第1方向(+Y方向)的假想的面。
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那样,也能对应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以及布线件8等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布线件8在非接合部AC2中产生变形。由此,例如,即使对应于温度的变化,太阳能电池元件2和布线件8等发生了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与布线件8接合的部分,也不易出现剪切应力的集中。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具有上述结构的布线件8例如可通过线状或带状的素材的弯曲加工等来制作。例如,若采用薄的带状素材的弯曲加工等,就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
<2-2.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从-Z侧以及+Z侧俯视透视了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情况下,各布线件8中的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以在一直线上延伸的状态存在,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如图23所示那样,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变更为太阳能电池元件2A。太阳能电池元件2A具有如下结构,即,在以太阳能电池元件2为基础从-Z侧以及+Z侧进行俯视透视的情况下,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位置从夹着半导体基板2s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的背侧的区域偏离。这时,例如,如图24到图26所示那样,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件8被变更为布线件8A。布线件8A以布线件8为基础变更了该布线件8以延伸的状态存在的形态。例如,布线件8A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件8当中第2部分P2变更为形状不同的第2部分P2A。在布线件8A中,第1部分P1沿着在第1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上存在,且第3部分P3从该一直线上偏离地存在,第2部分P2A具有以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存在的部分(也称作交叉部)SP2。通过上述变更,例如,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被变更为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以及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第1布线件81被变更为第1布线件81A。
在图23到图26的示例中,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具有第1侧面SS1和第2侧面SS2。第1侧面SS1将第1面Sf1和第2面Sf2连接且沿着第1方向(+Y方向)存在。第2侧面SS2将第1面Sf1和第2面Sf2连接且位于第1侧面SS1的背侧。另外,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具有第3侧面SS3和第4侧面SS4。第3侧面SS3将第3面Sf3和第4面Sf4连接且沿着第1方向(+Y方向)存在。第4侧面SS4将第3面Sf3和第4面Sf4连接且位于第3侧面SS3的背侧。
更具体来说,各侧面例如可以是如下的结构。第1侧面SS1是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的-X侧沿着第1方向存在的侧面。第2侧面SS2是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的+X侧沿着第1方向存在的侧面。第3侧面SS3是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的-X侧沿着第1方向存在的侧面。第4侧面SS4是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的+X侧沿着第1方向存在的侧面。
在此,在从第1面Sf1或第2面Sf2侧俯视观察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时,将位于第1侧面SS1与第2侧面SS2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1中间线Lh1。另外,将位于第1中间线Lh1与第1侧面SS1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1四分之一线Lq1。进而,将位于第1中间线Lh1与第2侧面SS2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2四分之一线Lq2。更具体地,例如设定以下的假想的条件。将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的+X方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1,将该宽度W1除以4的距离设为距离W2。这时,第1侧面SS1和第1四分之一线Lq1平行且分开了距离W2。另外,第2侧面SS2和第2四分之一线Lq2平行且分开了距离W2。
在图23到图26的示例中,2根第1布线件81A包含第1根第1布线件811A和第2根第1布线件812A。并且,例如,在从第1面Sf1侧俯视观察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时,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1四分之一线Lq1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与第1四分之一线Lq1重叠地存在。另外,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2四分之一线Lq2存在。在此,例如,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可以与第2四分之一线Lq2重叠地存在。在此,若将第1面Sf1在第1中间线Lh1的位置处等分成2个区域,则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位于第1面Sf1的-X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另外,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位于第1面Sf1的+X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因此,例如在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中,在第1面Sf1,能通过2根布线件8A无偏倚地进行均等的集电。
在此,例如,在从第3面Sf3或第4面Sf4侧俯视观察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时,将位于第3侧面SS3与第4侧面SS4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2中间线Lh2。另外,例如,将位于第2中间线Lh2与第3侧面SS3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3四分之一线Lq3。进而,例如,将位于第2中间线Lh2与第4侧面SS4的中间的假想的线设为第4四分之一线Lq4。更具体地,例如设定如下的假想的条件。将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的+X方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1,将该宽度W1除以4的距离设为距离W2。这时,第3侧面SS3和第3四分之一线Lq3平行且分开了距离W2。另外,第4侧面SS4和第4四分之一线Lq4平行且分开了距离W2。另外,这时,在图23到图26的示例中,第1四分之一线Lq1和第3四分之一线Lq3位于一直线上,并且第2四分之一线Lq2和第4四分之一线Lq4位于一直线上。
在图23到图26的示例中,在从第4面Sf4侧俯视观察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时,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3部分P3沿着假想的第1A假想线L1A存在,该第1A假想线L1A从第3四分之一线Lq3向第3侧面SS3侧偏离了距离D1而存在。在此,例如,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3部分P3可以与第1A假想线L1A重叠地存在。另外,例如,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3部分P3沿着假想的第2A假想线L2A存在,该第2A假想线L2A从第4四分之一线Lq4向第4侧面SS4侧偏离了距离D2而存在。在此,例如,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3部分P3可以与第2A假想线L2A重叠地存在。这时,例如-X侧的背面侧母线电极(也称作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沿着第1A假想线L1A存在。在此,例如,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可以是将该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短边方向的中心假设连起来的中心线与第1A假想线L1A一致。另外,例如,+X侧的背面侧母线电极(也称作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沿着第2A假想线L2A存在。在此,例如,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可以是:将该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短边方向的中心假设连起来的中心线与第2A假想线L2A一致。距离D1和距离D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例如,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中,具有导电性的集电电极2k遍布元件背面2b的大范围而存在。因此,在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中,例如,即使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位置从第3及第4四分之一线Lq3、Lq4偏离,第4面Sf4中的集电的效率也不易降低。因此,在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若在元件表面2u中,通过2根布线件8A无偏倚地进行均等的集电,则能效率良好地进行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的集电。
在图23到图26的示例中,1根第1布线件81A中的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并非位于一直线上,在第2部分P2A的非接合部AC2中包含第1个弯曲部(也称作第1弯曲部)CP21、交叉部SP2和第2个弯曲部(也称作第2弯曲部)CP22。第1弯曲部CP21、交叉部SP2和第2弯曲部CP22按照该记载的顺序被连结。第1弯曲部CP21例如将第1部分P1和交叉部SP2连结。第2弯曲部CP22例如将交叉部SP2和第3部分P3连结。若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对应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A以及布线件8A等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布线件8A能在非接合部AC2发生变形。因此,例如即使对应于温度的变化,太阳能电池元件2A和布线件8A等发生了热膨胀以及热收缩,也不易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与布线件8A接合的部分出现剪切应力的集中。因此,能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然而,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那样,例如在布线件81,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位于一直线上。并且,例如第2部分P2具有以在远离该一直线上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存在的部分和以向回到该一直线上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存在的部分。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中,例如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不位于一直线上。并且,例如第2部分P2A具有以在远离该一直线上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交叉部SP2。因此,例如,若1根布线件8A中的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不位于一直线上,则能实现连结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的第2部分P2A的形状的简化。这时,例如,能通过第2部分P2A的长度的缩短来实现布线件8A的制作所需的素材的使用量的降低。即,例如,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A。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A,并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交叉部SP2例如可以如图26所示那样,可与第1方向(+Y方向)交叉成构成小于90度的角度,也可以如图27所示那样,与第1方向(+Y方向)正交。例如,交叉部SP2可以形成为与第1方向(+Y方向)构成任意的角度。另外,可以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那样,例如,采用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面切断的截面是长方形的布线件8A。即,布线件8A的形状可以是带状。在此,例如,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带实施被称作辊轧成形或逐次敲打弯曲等的加工,从而制作具有第1及第2弯曲部CP21、CP22的布线件8A。另外,例如,可以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板或薄片实施冲裁加工,从而制作具有第1及第2弯曲部CP21、CP22的布线件8A。另外,可以如图29所示那样,例如,通过将多个带状的部分连结,从而制作具有第1及第2弯曲部CP21、CP22的一根带状的布线件8A。
<2-3.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从第1面Sf1侧俯视观察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时,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1四分之一线Lq1存在,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2四分之一线Lq2存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从第1四分之一线Lq1偏离而存在,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从第2四分之一线Lq2偏离而存在。
在图30以及图31的示例中,在从-Z侧以及+Z侧俯视透视了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夹着半导体基板2s而存在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和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以向相反方向分别偏离的状态存在。在此,例如,在与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从第3四分之一线Lq3偏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从第1四分之一线Lq1偏离的状态存在。另外,例如,在与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从第4四分之一线Lq4偏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从第2四分之一线Lq2偏离的状态存在。具体地,-X侧的表面侧母线电极(也称作第1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从第1四分之一线Lq1向第1侧面SS1侧偏离了距离D11的状态存在。另外,+X侧的表面侧母线电极(也称作第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从第2四分之一线Lq2向第2侧面SS2侧偏离了距离D12的状态存在。另外,-X侧的背面侧母线电极(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以从第3四分之一线Lq3向第3侧面SS3侧偏离了距离D21的状态存在。另外,+X侧的背面侧母线电极(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以从第4四分之一线Lq4向第4侧面SS4侧偏离了距离D22的状态存在。
在图32以及图33的示例中,在从第1面Sf1侧俯视观察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时,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1B假想线L11B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1部分P1与第1B假想线L11B重叠地存在。第1B假想线L11B是从第1四分之一线Lq1在朝向第1侧面SS1侧的方向(也称作第1偏离方向)上偏离了距离D11而存在的假想的线。在此,第1偏离方向是-X方向。另外,例如,在从第1面Sf1侧俯视观察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21A时,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沿着第2B假想线L12B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1部分P1与第2B假想线L12B重叠地存在。第2B假想线L12B是以从第2四分之一线Lq2在朝向第2侧面SS2侧的方向(也称作第2偏离方向)上偏离了距离D12的状态存在的假想的线。在此,第2偏离方向是+X方向。这时,例如,-X侧的表面侧母线电极(第1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沿着第1B假想线L11B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1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存在成:假设连结该第1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与第1B假想线L11B一致。另外,例如,+X侧的表面侧母线电极(第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沿着第2B假想线L12B存在。在此,例如,第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存在成:假设连结该第2根表面侧母线电极2h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与第2B假想线L12B一致。距离D11和距离D12例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图32以及图33的示例中,在从第4面Sf4侧俯视观察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时,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3部分P3沿着第3B假想线L21B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1根第1布线件811A的第3部分P3以与第3B假想线L21B重叠的状态存在。第3B假想线L21B是以第3四分之一线Lq3为基准向与第1偏离方向(-X方向)相反的方向(也称作第3偏离方向)偏离了距离D21而存在的假想的线。在此,第3偏离方向是+X方向。另外,例如,在从第4面Sf4侧俯视观察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22A时,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3部分P3沿着第4B假想线L22B存在。在此,例如,可以是第2根第1布线件812A的第3部分P3以与第4B假想线L22B重叠的状态存在。第4B假想线L22B是以第4四分之一线Lq4为基准向与第2偏离方向(+X方向)相反的方向(也称作第4偏离方向)偏离了距离D22而存在的假想的线。在此,第4偏离方向是-X方向。这时,例如,-X侧的背面侧母线电极(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沿着第3B假想线L21B存在。在此,例如,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存在成:假设连结该第1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与第3B假想线L21B一致。另外,例如,+X侧的表面侧母线电极(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沿着第4B假想线L22B存在。在此,例如,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存在成:假设连结该第2列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与第4B假想线L22B一致。距离D21和距离D22例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以上所述,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不位于一直线上,例如第2部分P2A具有以在远离该一直线上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存在的交叉部SP2。因此,例如,能实现第2部分P2A的形状的简化。这时,例如,能通过第2部分P2A的长度的缩短,实现布线件8A的制作所需的素材的使用量的降低。即,例如,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A,并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
在第4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第1面Sf1以及第3面Sf3位于受光面1u侧且第2面Sf2以及第4面Sf4位于非受光面1b侧,并且第1面Sf1至第4面Sf4分别具有同样的电极结构。例如,可以在第4面Sf4,取代集电电极2k而存在多个指电极2j,表面侧母线电极2h具有与表面侧母线电极2h同样的结构。这时,若第1偏离方向和第3偏离方向是相反方向,第2偏离方向和第4偏离方向是相反方向,则第1面Sf1中的布线件8A的集电效率和第4面Sf4中的布线件8A的集电效率就能相同。因此,例如,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的集电效率不易降低,能使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从一直线上的位置错开。因此,例如,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的集电效率不易降低,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A。
进而,在此,例如,若距离D11和距离D21相同,则能使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中的布线件8A的集电效率相同。另外,在此,例如,若距离D12和距离D22相同,则能使第1面Sf1以及第4面Sf4中的布线件8A的集电效率相同。其结果,例如,即使从一直线上的位置错开了第1部分P1和第3部分P3,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的集电效率也不易降低。因此,例如,太阳能电池元件2A中的集电效率不易降低,能容易制作布线件8A。
<3.其他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彼此可以通过1根布线件8被电连接,也可以通过3根以上的布线件8被电连接。即,能采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彼此通过1根以上的布线件8被电连接的结构。这时,例如,能采用各太阳能电池元件2与布线件8的根数匹配地具有1根以上的表面侧母线电极2h和1列以上的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表面侧母线电极2h以及背面侧母线电极2i的至少一方的电极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Y方向)倾斜了一些的方向存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布线件8、8A的第1部分P1以及第3部分P3的至少一方的部分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Y方向)倾斜了一些的方向存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在元件表面2u中省略表面侧母线电极2h,对多个指电极2j电连接布线件8、8A。另外,例如,可以在元件背面2b中省略背面侧母线电极2i,对集电电极2k电连接布线件8、8A。进而,例如,可以在元件背面2b中以取代背面侧母线电极2i以及集电电极2k而存在多个指电极2j的状态,对该多个指电极2j电连接布线件8、8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在半导体基板2s的元件表面2u侧,取代多个指电极2j而存在透明的电极的层。作为透明的电极的层,例如,可采用ITO(加锡氧化铟)的层。在该情况下,例如,可通过超声波软钎焊在透明的电极上钎焊上布线件8、8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太阳能电池串5包含2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2、2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太阳能电池模块1包含1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串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非接合部AC2可以从相邻的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2A重合的部分突出,也可以不突出。从其他观点来讲,例如,第2部分P2、P2A可以从相邻的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2A重合的部分突出,也可以不突出。从进一步其他的观点来讲,例如,可以是第1部分P1以及第3部分P3的至少一方进入相邻的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2A重合的部分。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第1A假想线L1A从第3四分之一线Lq3向第4侧面SS4侧偏离了距离D1,也可以是第2A假想线L2A从第4四分之一线Lq4向第3侧面SS3侧偏离了距离D2。
在第4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第1B假想线L11B从第1四分之一线Lq1向第2侧面SS2侧偏离了距离D11,第3B假想线L21B从第3四分之一线Lq3向第3侧面SS3侧偏离了距离D21。另外,例如,可以是第2B假想线L12B从第2四分之一线Lq2向第1侧面SS1侧偏离了距离D12,第4B假想线L22B从第4四分之一线Lq4向第4侧面SS4侧偏离了距离D22。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布线件8A中的第1及第2弯曲部CP21、CP22从相邻的2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2A重合的部分突出,也可以不突出。换言之,例如,布线件8A的第1及第2弯曲部CP21、CP22可以位于第1区域AR1与第2区域AR2之间的区域内,也可以位于第1区域AR1与第2区域AR2之间的区域外。即,例如,布线件8A的第1弯曲部CP21以及第2弯曲部CP22当中至少一方的部分可以位于第1区域AR1与第2区域AR2之间的区域内,也可以位于第1区域AR1与第2区域AR2之间的区域外。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使非接合部AC2不包含第1弯曲部CP21以及第2弯曲部CP22。即,例如,若在非接合部AC2中包含交叉部SP2,则在交叉部SP2的部分,对应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A以及布线件8A等的热膨胀,布线件8A可发生变形。因此,例如,若非接合部AC2包含存在成与第1方向(+Y方向)交叉的交叉部SP2,则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的变换效率以及可靠性。并且,若在非接合部AC2中包含第1弯曲部CP21以及第2弯曲部CP22的至少一方的弯曲部,则在该弯曲部,对应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A以及布线件8A等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布线件8A容易发生变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布线件8可以通过软钎焊以外的方法被接合到太阳能电池元件2、2A。作为软钎焊以外的方法,例如可考虑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膏的涂布、干燥和烧成等的方法、以及使用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的方法等。
分别构成上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构还能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被组合。
符号说明
1 太阳能电池模块
2、2A 太阳能电池元件
21、21A 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
22、22A 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
23 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
24 第4太阳能电池元件
5 太阳能电池串
8、8A 布线件
81、81A 第1布线件
811A 第1根第1布线件
812A 第2根第1布线件
82 第2布线件
83 第3布线件
AC2 非接合部
AR1 第1区域
AR2 第2区域
AR3 第3区域
AR4 第4区域
AR5 第5区域
AR6 第6区域
AR7 第7区域
CP2、CP21、CP22 弯曲部
ES1 第1端面
ES2 第2端面
ES3 第3端面
ES4 第4端面
L11B 第1B假想线
L12B 第2B假想线
L1A 第1A假想线
L1B 第1B假想线
L21B 第3B假想线
L22B 第4B假想线
L2A 第2A假想线
Lh1 第1中间线
Lh2 第2中间线
Lq1 第1四分之一线
Lq2 第2四分之一线
Lq3 第3四分之一线
Lq4 第4四分之一线
P1 第1部分
P2、P2A 第2部分
P3 第3部分
SP2 交叉部
SS1 第1侧面
SS2 第2侧面
SS3 第3侧面
SS4 第4侧面
Sf1 第1面
Sf2 第2面
Sf3 第3面
Sf4 第4面
Sf5 第5面
Sf6 第6面

Claims (7)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
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包含:具有第1面和位于该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的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和具有第3面和位于该第3面的背侧的第4面的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第1方向并排该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和
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电连接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4面,
所述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1方向侧的第1端面,
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位于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的第2端面,
在所述第1面中沿着所述第1端面存在的第1区域和在所述第4面中沿着所述第2端面存在的第2区域以夹着所述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的状态被重叠,
所述第1布线件具有沿着该第1布线件的长边方向依次存在的第1部分、第2部分和第3部分,
所述第1部分以与第3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该第3区域在所述第1面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更靠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3部分以与第4区域接合的状态存在,该第4区域在所述第4面位于比所述第2区域更靠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2部分包含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且与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都不接合,并以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状态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非接合部沿着所述第1面以及所述第4面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非接合部包含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包含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该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第5面和位于该第5面的背侧的第6面且位于从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向所述第1方向偏离的部位,
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1方向侧的第3端面,
所述第3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5面和所述第6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2方向侧的第4端面,
在所述第3面沿着所述第3端面存在的第5区域和在所述第6面沿着所述第4端面存在的第6区域以夹着1根以上的第2布线件的状态被重叠,
所述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3部分在所述第4面中从所述第4区域开始一直到位于所述第5区域的背侧的第7区域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布线件具有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圆形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存在的第1侧面;和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1侧面的背侧的第2侧面,
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存在的第3侧面;和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3侧面的背侧的第4侧面,
所述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包含第1根第1布线件和第2根第1布线件,
在从所述第1面侧俯视观察所述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时,所述第1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1部分沿着假想的第1四分之一线存在,并且所述第2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1部分沿着假想的第2四分之一线存在,所述假想的第1四分之一线位于假想的第1中间线与所述第1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1中间线位于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2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2四分之一线位于所述假想的第1中间线与所述第2侧面的中间,
在从所述第4面侧俯视观察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时,所述第1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3部分沿着从假想的第3四分之一线向所述第3侧面侧或所述第4侧面侧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1A假想线而存在,并且所述第2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3部分沿着从假想的第4四分之一线向所述第3侧面侧或所述第4侧面侧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2A假想线而存在,其中,所述假想的第3四分之一线位于假想的第2中间线与所述第3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2中间线位于所述第3侧面与所述第4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4四分之一线位于所述假想的第2中间线与所述第4侧面的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存在的第1侧面;和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1侧面的背侧的第2侧面,
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存在的第3侧面;和将所述第3面和所述第4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3侧面的背侧的第4侧面,
所述1根以上的第1布线件包含第1根第1布线件和第2根第1布线件,
在从所述第1面侧俯视观察所述第1太阳能电池元件时,所述第1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1部分沿着从假想的第1四分之一线在朝向所述第1侧面侧或所述第2侧面侧的第1偏离方向上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1B假想线而存在,并且所述第2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1部分沿着从假想的第2四分之一线在朝向所述第1侧面侧或所述第2侧面侧的第2偏离方向上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2B假想线而存在,其中,所述假想的第1四分之一线位于假想的第1中间线与所述第1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1中间线位于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2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2四分之一线位于所述假想的第1中间线与所述第2侧面的中间,
在从所述第4面侧俯视观察所述第2太阳能电池元件时,所述第1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3部分沿着以假想的第3四分之一线为基准在与所述第1偏离方向相反的第3偏离方向上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3B假想线而存在,并且所述第2根第1布线件的所述第3部分沿着以假想的第4四分之一线为基准在与所述第2偏离方向相反的第4偏离方向上偏离存在的假想的第4B假想线而存在,其中,所述假想的第3四分之一线位于假想的第2中间线与所述第3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2中间线位于所述第3侧面与所述第4侧面的中间,所述假想的第4四分之一线位于所述假想的第2中间线与所述第4侧面的中间。
CN201780039620.8A 2016-06-28 2017-06-19 太阳能电池模块 Pending CN1094630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8064 2016-06-28
JP2016128064 2016-06-28
PCT/JP2017/022490 WO2018003563A1 (ja) 2016-06-28 2017-06-1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3014A true CN109463014A (zh) 2019-03-12

Family

ID=60786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9620.8A Pending CN109463014A (zh) 2016-06-28 2017-06-19 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23229A1 (zh)
JP (1) JP6646149B2 (zh)
CN (1) CN109463014A (zh)
WO (1) WO20180035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854A1 (zh) * 2020-08-05 2022-02-1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焊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9374B1 (ko) * 2017-02-22 2018-08-17 주식회사 탑선 태양전지모듈
CN109599454A (zh) * 2018-12-29 2019-04-09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结构设计
KR102665568B1 (ko) * 2019-01-15 2024-05-14 상라오 신위안 웨동 테크놀러지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태양 전지 패널
EP3790060A1 (en) * 2019-05-28 2021-03-10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and photovoltaic assembly
EP3905341A1 (en) * 2020-04-29 2021-11-03 Meyer Burger AG Improved solar cell string for use in a photovoltaic module
JP7275090B2 (ja) * 2020-11-11 2023-05-17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9597A (en) * 1966-02-04 1969-08-05 Trw Inc Solar cells with flexible overlapping bifurcated connector
JPH0567017U (ja) * 1992-02-15 1993-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7281530A (ja) * 2007-07-31 2007-10-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227085A (ja) * 2007-03-12 2008-09-25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US20090078301A1 (en) * 2007-09-25 2009-03-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2009076739A (ja) * 2007-09-21 2009-04-09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78011A (ja) * 2008-05-16 2009-11-26 Nisshinbo Holdings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JP2010040769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1931019A (zh) * 2010-08-30 2010-12-29 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低应力太阳能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47673A1 (en) * 2008-08-22 2011-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2023408A (ja) * 2006-03-27 2012-02-02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69470A (zh) * 2012-02-28 2012-07-11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焊带
JP2013537000A (ja) * 2010-09-07 2013-09-26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改良された光起電力セルアセンブリ
WO2015008466A1 (ja) * 2013-07-19 2015-01-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412393A (zh) * 2012-12-28 2015-03-11 京瓷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9055A (ja) * 2001-06-13 2003-03-07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セ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40337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John Montello Interconnects for photovoltaic panels
US9780253B2 (en) * 2014-05-27 2017-10-03 Sunpower Corporation Shingled solar cell module
US9947820B2 (en) * 2014-05-27 2018-04-17 Sunpower Corporation Shingled solar cell panel employing hidden taps
US10128391B2 (en) * 2016-06-22 2018-11-13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flexible wire interconnection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9597A (en) * 1966-02-04 1969-08-05 Trw Inc Solar cells with flexible overlapping bifurcated connector
JPH0567017U (ja) * 1992-02-15 1993-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23408A (ja) * 2006-03-27 2012-02-02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27085A (ja) * 2007-03-12 2008-09-25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07281530A (ja) * 2007-07-31 2007-10-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076739A (ja) * 2007-09-21 2009-04-09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78301A1 (en) * 2007-09-25 2009-03-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2009278011A (ja) * 2008-05-16 2009-11-26 Nisshinbo Holdings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JP2010040769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10247673A1 (en) * 2008-08-22 2011-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CN101931019A (zh) * 2010-08-30 2010-12-29 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低应力太阳能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537000A (ja) * 2010-09-07 2013-09-26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改良された光起電力セルアセンブリ
CN102569470A (zh) * 2012-02-28 2012-07-11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焊带
CN104412393A (zh) * 2012-12-28 2015-03-11 京瓷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
WO2015008466A1 (ja) * 2013-07-19 2015-01-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854A1 (zh) * 2020-08-05 2022-02-1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焊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03563A1 (ja) 2019-04-11
WO2018003563A1 (ja) 2018-01-04
JP6646149B2 (ja) 2020-02-14
US20190123229A1 (en)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301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KR101679452B1 (ko) 태양 전지,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시스템
US20100243024A1 (en) Solar cell,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system
EP2043164A2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210159845A1 (en) Cascaded solar cell string
WO2012111108A1 (ja)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リード線接合方法
JP20191026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104161A (zh) 具有反射器的双面晶体硅太阳能板
CN109494266A (zh) 太阳能电池板
JP200830044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14735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KR20190097991A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JP708561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ガラス建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69210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におけるフラックス塗布用具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90379321A1 (en) Solar roof tile connectors
CN103066133A (zh) 光电装置
EP2736082A2 (en) Photoelectric module
KR20190067463A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CN103236461B (zh) 光电转换模块
JP20082706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3491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063721B1 (ko)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5046470A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591949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175498A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