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5173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5173A
CN109425173A CN201810967004.5A CN201810967004A CN109425173A CN 109425173 A CN109425173 A CN 109425173A CN 201810967004 A CN201810967004 A CN 201810967004A CN 109425173 A CN109425173 A CN 109425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ath
storeroom
refrigerator
insulation panel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70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5173B (zh
Inventor
冈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5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冰箱具备: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设置于第二储藏室的背面部侧的冷却器;包含前表面部和背面部且设置于划分第三储藏室的各壁部的真空隔热件;形成于在第三储藏室的背面部设置的真空隔热件的后方,将空气从冷却器导入第二储藏室的第一风路;形成于在第三储藏室的背面部设置的真空隔热件的后方,使在第二储藏室利用的空气返回冷却器的第二风路;使在第三储藏室利用的空气经由返回口返回冷却器的第三风路,第一、第二风路前后重叠地形成,分别沿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为两支,在第一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吹出,在第二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导入,返回口形成于真空隔热件的下方。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划分储藏室的各壁部配置有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冰箱中,从上起按照冷藏室、制冰室、冷冻室、蔬菜室的顺序布置。在该布置的情况下,蔬菜室配置于冰箱的最低位置。因此用户为了从蔬菜室中取出蔬菜,需要屈膝蹲下或弯腰。
在此,对在蔬菜室和冷冻室中门的开关次数或门的打开时间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虽然存在个人差异,但大致是蔬菜室的门的开关次数较多、且门的打开时间也较长。因此能够预想将蔬菜室和冷冻室的位置进行更换,将蔬菜室配置于比冷冻室靠上方,则会提高作为冰箱整体的便利性。
但是,第一,现有的冰箱为了提高热效率而成为将冷冻温度带的多个室集合于一处的结构。
第二,现有的冰箱成为如下结构:在冷冻室的背面配置冷却器并且即便在冷冻室与冷却器之间不设置特別的隔热部件,也难以引起结露或结霜等的不良状况。
对此,为了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考虑冰箱从上起按照冷藏室、制冰室、蔬菜室、冷冻室的顺序布置。该冰箱从上起交替地更换配置有:冷藏温度带即零上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即零下温度带的储藏室。因此,第一,这样布置的冰箱的热效率比现有的冰箱差。另外,为了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各室的壁部的厚度增大,若在冰箱的外形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则能够收纳食品的空间减小。
另外,第二,这种布置的冰箱的冷却器配置于蔬菜室的背面,因此需要使将蔬菜室与冷却器隔开的壁部具有比以往高的隔热性能。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只要加大壁部的厚度即可。但是如上所述,会导致牺牲食品收纳空间。因此,以往使用加工性好、安装以及拆卸或者搬运方便的泡沫聚苯乙烯的成型品作为隔热部件。但是,使用隔热性能更高的真空隔热件作为隔热部件,能够实现兼顾隔热性能和确保食品收纳空间。隔热性能高是指导热系数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2072号公报
当在蔬菜室与冷却器之间配置真空隔热件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将通过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送入蔬菜室的风路。在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0中有“在构成内壁面的所述隔壁中在除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以外的前表面设置有所述真空隔热件”的记载。这样存在除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外全部用真空隔热件覆盖的方法。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在真空隔热件开孔、或在真空隔热件设置切口、或使用多个真空隔热件。因此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形成风路,风路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风路结构简化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冷冻温度带的第一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冷冻温度带的第二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冷藏温度带的第三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储藏室与所述第二储藏室之间;冷却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侧;真空隔热件,其包含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背面部,设置于划分所述第三储藏室的各壁部;第一风路,其形成于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后方,将空气从所述冷却器导入所述第二储藏室;第二风路,其形成于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后方,使在所述第二储藏室利用后的空气返回所述冷却器;以及第三风路,其使在所述第三储藏室利用后的空气经由返回口返回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前后重叠地形成,并分别沿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在所述第一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吹出,在所述第二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导入,所述返回口形成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返回口在正面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第三储藏室的背面且在分支后的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背面侧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具有比所述冷却器的宽度大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路在沿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后,进一步向上下分支为两支。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藏室为制冰室,所述第二储藏室为冷冻室,所述第三储藏室为蔬菜室,从上起按照所述制冰室、所述蔬菜室、所述冷冻室的顺序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冰箱,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前后重叠地形成,并分别沿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因此能够不使风路结构复杂化而实现风路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储藏室的布置的简略主视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箱体的壁部的一部分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空气循环路径的简略图。
图6是简略地表示图5的Z-Z剖面的剖视图。
图7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一部分剖面放大并简略地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空气循环路径的简略图。
图10是简略地表示图9的Y-Y剖面的剖视图。
图11是简略地表示空气朝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冷却器返回的说明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一部分剖面放大并简略地表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冰箱;1A…冰箱;1B…冰箱;1C…冰箱;11…冷藏室;11A…门部;21…制冰室;21A…门部;22…温度切换室;22A…门部;27…冷却器室;31…蔬菜室;31A…门部;31B…底板面;41…冷冻室;41A…门部;50…箱体;50A…前表面部;50B…上表面部;50C…底面部;50D…右侧面部;50E…左侧面部;50F…背面部;51…隔断;51A…隔断;51B…隔断;52…隔断;53…隔断;53A…隔断;53B…隔断;54…隔断;55…壁部;56…金属板;57…内箱;70…制冷剂回路;71…压缩机;72…风冷式冷凝器;73…散热管;74…防止结露管;75…干燥器;76…减压装置;80…空气循环路径;101…第一风挡;110…吹出风路;111…第一吹出风路;121…第一吹出口;131…第一返回口;140…返回风路;141…第一返回风路;151…空气出口;201a…第二风挡;201b…第六风挡;202…第三风挡;211a…第二吹出风路;211b…第六吹出风路;212…第三吹出风路;221a…第二吹出口;221b…第六吹出口;222…第三吹出口;231a…第二返回口;232…第三返回口;241a…第二返回风路;242…第三返回风路;251a…第二接合部;252…第三接合部;301…第四风挡;311…第四吹出风路;312…第四返回风路;321…第四吹出口;331…第四返回口;351…第四接合部;411…第五吹出风路;411A…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C…第五吹出风路;411C-1…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第五吹出风路;411a-1…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2…第五返回风路;412A…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20A…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B…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1…第五吹出口;421A…第五吹出口;421B…第五吹出口;430…盖构造体;430A…鳍部;431…第五返回口;431A…第五返回口;431B…第五返回口;440A…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B…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51…第五接合部;451A…第五接合部;451B…第五接合部;500…隔热件;500A…真空隔热件;500A1…真空隔热件;500A2…真空隔热件;500A3…真空隔热件;500A4…真空隔热件;551…第一接合部;600…冷却器;700…加热器;750…滴水加热器;751…滴水托盘;800…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是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
此外,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而不被上述记载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冰箱1的储藏室的布置的简略主视图。基于图1和图2说明冰箱1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冷藏室11、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以及冷冻室41统称为各储藏室的情况。
如图2所示,冰箱1从上起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置。制冰室21与温度切换室22以相邻的方式布置,制冰室21位于纸面左侧,温度切换室22位于纸面右侧。
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31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冻室41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制冰室2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储藏室。
冷冻室4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储藏室。
蔬菜室3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储藏室。
冷藏室11、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以及冷冻室41之间通过成为壁部的隔断隔开。用图4说明壁部。
冷藏室11和制冰室21通过隔断51A隔开。冷藏室11和温度切换室22通过隔断51B隔开。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通过用1个板状部件构成的隔断52隔开。制冰室21和蔬菜室31通过隔断53A隔开。温度切换室22和蔬菜室31通过隔断53B隔开。蔬菜室31和冷冻室41通过用1个板状部件构成的隔断54隔开。
隔断51A与隔断51B由1个板状部件构成,但为了方便,与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对应地分开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分为隔断51A和隔断51B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称为隔断51。
同样,隔断53A与隔断53B也由1个板状部件构成,但为了方便,与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对应地分开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分为隔断53A和隔断53B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称为隔断53。
冰箱1具备由纵向较长的长方体构成的箱体50。箱体50具有:前表面部50A、上表面部50B、底面部50C、右侧面部50D、左侧面部50E以及背面部50F。箱体50具有由隔断51A、隔断51B、隔断52、隔断53A、隔断53B以及隔断54划分箱体50的内部空间得到的各储藏室。而且,在箱体50的正面即前表面部50A设置有可开闭的门部。如图1所示,将冷藏室11的门部设为门部11A,将制冰室21的门部设为门部21A,将温度切换室22的门部设为门部22A,将蔬菜室31的门部设为门部31A,将冷冻室41的门部设为门部41A来图示。
冷藏室11的门部11A构成为:经由设置于箱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侧的省略图示的铰链而从中央部向左右打开。也可以构成为将门部11A设为1个并从箱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侧的一侧打开。制冰室21的门部21A构成为沿冰箱1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拉门。温度切换室22的门部22A构成为沿冰箱1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拉门。蔬菜室31的门部31A构成为沿冰箱1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拉门。冷冻室41的门部41A构成为沿冰箱1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拉门。
图3是简略地表示冰箱1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图。基于图3对冰箱1的制冷剂回路70和空气循环路径80进行简略地说明。另外,在图3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和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图3中为了说明空气循环路径80而图示出各储藏室。此外不特别限定在制冷剂回路70中使用的制冷剂。
说明制冷剂回路70的构成。
冰箱1具有制冷剂回路70。如图3所示,制冷剂回路70通过将压缩机71、风冷式冷凝器72、散热管73、减压装置76以及冷却器600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在散热管73与减压装置76之间连接有防止结露管74以及干燥器75。另外,在图3中以在冷却器600设置有供给空气的送风机800的状态为例进行图示。
说明制冷剂回路70的作用。
压缩机71驱动,由此从压缩机71排出制冷剂。从压缩机7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至在形成于箱体50的机械室设置的风冷式冷凝器72。从风冷式冷凝器72流出的制冷剂在设置于冰箱1的箱体50的聚氨酯内部的散热管73流通。然后,通过散热管73后的制冷剂在防止结露管74流通,该防止结露管74遍布冰箱1的储藏室的前表面部50A的周围。制冷剂通过基于风冷式冷凝器72、散热管73以及防止结露管74的冷凝过程而冷凝。
冷凝后的制冷剂在经由干燥器75后,经由减压装置76向冷却器600供给。冷却器600通过供给至冷却器600的制冷剂蒸发而与借助送风机800强制地内部循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生成冷气。生成的冷气向各储藏室供给,来冷却各储藏室。之后,制冷剂经过吸入管,一边与减压装置76进行热交换、一边温度上升,并返回压缩机71。
如以上那样,冰箱1具有制冷剂回路70,生成冷却各储藏室的冷气。
说明空气循环路径80的结构。
冰箱1具有空气循环路径80。空气循环路径80构成为包括吹出风路110和返回风路140。吹出风路110为将冷气导入各储藏室的风路。另外,返回风路140为将在各储藏室中已用于冷却的冷气向冷却器600引导的风路。即,空气循环路径80为使冷气经由吹出风路110和返回风路140而在冷却器600以及各储藏室循环的路径。
在吹出风路110的入口设置有风量调整装置。在冷藏室11的入口设置的风量调整装置为第一风挡101。在制冰室21的入口设置的风量调整装置为第二风挡201a。在温度切换室22的入口设置的风量调整装置为第三风挡202。在蔬菜室31的入口设置的风量调整装置为第四风挡301。
说明空气循环路径80的作用。
送风机800驱动,由此将冰箱1的空气向冷却器600供给。然后,借助送风机800强制地进行内部循环的空气,在冷却器600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利用在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所产生的冷气在吹出风路110流动,并向冰箱1内的各储藏室吹出而冷却各储藏室。
根据由在各储藏室设置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储藏室内的空气温度或储藏食品的温度,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使各风量调整装置工作,由此在各储藏室和冷却器600循环的空气将各储藏室保持为适当的温度。在各储藏室用于冷却的空气在返回风路140流动并返回冷却器600。
图4是简略地表示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的一部分剖面的剖视图。基于图4说明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
如图4所示,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构成为包括:构成外轮廓的金属板56、构成各储藏室的内壁的内箱57以及设置于金属板56与内箱57之间的隔热件500,抑制来自外部的侵入热量。壁部55构成隔断51A、隔断51B、隔断52、隔断53A、隔断53B以及隔断54。
优选至少在构成冰箱1的右侧面部50D和左侧面部50E的壁部55,使用由真空隔热件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多层结构制成的部件作为隔热件500。通过将由真空隔热件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多层结构制成的部件作为隔热件500,从而能够提高隔热性能。
关于真空隔热件,不仅能搭载于构成冰箱1的右侧面部50D和左侧面部50E的壁部55,也能搭载于构成冰箱1的上表面部50B、底面部50C以及背面部50F的壁部55中的至少任一方。通过搭载真空隔热件,也能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另外,通过搭载真空隔热件,能够缩小冰箱1的外轮廓与内箱57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即隔热厚度,从而能够增加内部容积。
另外,隔热件500在封入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空间配置有矫正冰箱1的变形的加强部件、上述制冷剂回路部件、电气布线部件等各种内设部件,将这些内设部件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固定。
配置于隔热件500的真空隔热件的覆盖面积,确保为包含各储藏室的门表面积在内的外轮廓表面积整体的40%以上。封入上述真空隔热件的周围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确保泡沫密度为60kg/cm3以上,并且确保弯曲弹性模量为15.0MPa以上。这样能够担保冰箱1的箱体50的强度。
图5是用于说明冰箱1的空气循环路径80的简略图。图6是简略地表示图5的Z-Z剖面的剖视图。图7是简略地表示冰箱1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基于图5~图7详细说明冰箱1的空气循环路径80。另外在图5~图7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图5中以在冷藏室11设置有冰鲜室的情况为例来表示。
首先,说明冷却器600的配置。
如图6所示,在冰箱1的箱体50的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以及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形成有冷却器室27。在该冷却器室27配置有冷却器600。
另外,在比冷却器600靠下方处设置有加热器700。设置加热器700是为了避免第五返回风路412因结霜而阻塞,加热器700根据需要被通电而发热。
另外,也可以将省略图示的滴水加热器设置于省略图示的滴水托盘。在冷却器室27的下方设置有接受除霜时的溶解水的滴水托盘。为了避免通过滴水托盘接受的溶解水再结冰,可以在该滴水托盘设置滴水加热器,并根据需要进行发热。另外,滴水加热器并非必须,也可以使加热器700兼用作滴水加热器。
接下来,说明蔬菜室31以及蔬菜室31的周边。
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收纳有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配置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上方,并且容积小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
另外,不特别限定收纳于蔬菜室31的储藏盒的个数,但至少收纳有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即可。
另外,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的上表面部附近设置有覆盖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面的大致整面的盖构造体430。盖构造体430具有鳍部430A,该鳍部430A通过将位于比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背面侧端部靠背面侧的部分朝向下方折弯而成。鳍部430A通过将盖构造体430的一部分折弯成锐角而形成。
此外,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以包围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的方式配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1、500A2、500A3以及500A4作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以下,存在不特别区别以包围蔬菜室31的方式配置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的各真空隔热件而将其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的情况。另外,在蔬菜室31的左右也配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作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但在图6中省略。
接下来,具体说明冰箱1的风路结构。
如上述的那样,冰箱1具有吹出风路110和返回风路140。
吹出风路110构成为包括:第一吹出风路111、第二吹出风路211a、第三吹出风路212、第四吹出风路311、第五吹出风路411以及第六吹出风路211b。
返回风路140构成为包括:第一返回风路141、第二返回风路241a、第三返回风路242、第四返回风路312以及第五返回风路412。
另外,以下说明的各吹出风路和各返回风路形成于各储藏室的背面侧、即背面部50F侧的空间,各吹出口和各返回口形成于各储藏室的背面部50F。
第一吹出风路111作为向冷藏室1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藏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一吹出风路111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一风挡10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一风挡101位于冷藏室11的下方。第一风挡101如上述的那样由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由此,调整向冷藏室1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一吹出风路111形成有第一吹出口121。在第一吹出风路111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多个第一吹出口121配置为: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沿冷藏室11的高度方向排列。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一吹出口121的个数,但可以根据冷藏室11的容积设置多个。
第二吹出风路211a作为供向制冰室2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制冰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二吹出风路211a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二风挡201a。第二风挡20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制冰室21的中段。第二风挡201a如上述那样由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由此,调整向制冰室2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二吹出风路211a形成有第二吹出口221a。在第二吹出风路211a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第二吹出口22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制冰室21的上层左侧。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二吹出口221a的个数。
第三吹出风路212作为供向温度切换室22吹出的冷气流动的温度切换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三吹出风路212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三风挡202。第三风挡20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中段。第三风挡202如上述那样由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由此调整向温度切换室22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三吹出风路212形成有第三吹出口222。在第三吹出风路212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第三吹出口22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上层中央部。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三吹出口222的个数。
第四吹出风路311作为供向蔬菜室3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蔬菜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第四吹出风路311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四风挡301。第四风挡30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中段。第四风挡301如上述那样由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由此调整向蔬菜室3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四吹出风路311形成有第四吹出口321。在第四吹出风路311流动的冷气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第四吹出口32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蔬菜室31的上层右侧。另外,不特别限定第四吹出口321的个数。
第五吹出风路411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另外,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前后重叠地形成。在侧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五吹出风路411位于前表面侧,第五返回风路412位于背面部50F侧。如图5所示,第五吹出风路41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分支为两支。将分支后的一方的第五吹出风路411称为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将分支后的另一方的第五吹出风路411称为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
第五吹出风路4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风路。
在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A。在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A被导入冷冻室41。第五吹出口42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左侧。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A的个数。
在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B。在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B被导入冷冻室41。第五吹出口421B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右侧。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B的个数。
第六吹出风路211b作为供向未图示的冰鲜室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冰鲜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第六吹出风路211b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六风挡201b。第六风挡201b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制冰室21的中段。第六风挡201b如上述那样由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由此调整向冰鲜室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六吹出风路211b形成有第六吹出口221b。在第六吹出风路211b流动的冷气经由第六吹出口221b被导入冰鲜室。第六吹出口221b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藏室11的下层中央部。另外在未设置冰鲜室的情况下,无需设置第六吹出风路211b和第六风挡201b。另外,不特别限定第六吹出口221b的个数。
第一返回风路141作为供在冷藏室11中用于冷却的空气流动的冷藏室返回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一返回风路141形成有第一返回口131。第一返回口1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藏室11的下层右侧。另外,第一返回风路141经由空气出口151与蔬菜室31接合。因此在第一返回风路141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和空气出口151被导入蔬菜室31。导入到蔬菜室31的冷气被用于蔬菜室31的冷却后,经由第四返回风路312返回冷却器600。
第二返回风路241a作为供在制冰室21中用于冷却的空气流动的冰鲜室返回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二返回风路241a形成有第二返回口231a。第二返回口23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制冰室21的下层左侧。另外,第二返回风路241a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二返回风路241a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和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冷却器600。
第三返回风路242作为供在温度切换室22中用于冷却的空气流动的温度切换室返回风路发挥功能。在第三返回风路242形成有第三返回口232。第三返回口23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下层右侧。另外,第三返回风路242经由第三接合部252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三返回风路242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和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冷却器600。
第四返回风路312作为供在蔬菜室31中用于冷却的空气流动的蔬菜室返回风路发挥功能。在第四返回风路312形成有第四返回口331。第四返回口3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蔬菜室31的下层中央部。另外,第四返回风路312经由第四接合部351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四返回风路312流动的空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和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冷却器600。
第四返回风路3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风路。
第四返回口331相当于本发明的返回口。
第五返回风路412作为供在冷冻室41中用于冷却的空气流动的冷冻室返回风路发挥功能。第五返回风路412构成为与第五吹出风路411的分支数量对应。另外,第五返回风路412与第五吹出风路411前后重叠地形成。将分支后的一方的第五返回风路412称为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将分支后的另一方的第五返回风路412称为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
第五返回风路4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风路。
在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A。第五返回口43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左侧。另外,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经由第五接合部451A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和第五接合部451A返回冷却器600。
在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B。第五返回口431B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右侧。另外,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经由第五接合部451B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B和第五接合部451B返回冷却器600。
一边参照图5和图7、一边说明冷却器600周边的空气流动。
说明冷藏室1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被第一风挡101调整风量,并在第一吹出风路111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在冷藏室1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在第一返回风路141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空气出口151被导入蔬菜室31。
说明制冰室2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被第二风挡201a调整风量,在第二吹出风路211a流动,并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在制冰室2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在第二返回风路241a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冷却器600。
说明温度切换室22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被第三风挡202调整风量,并在第三吹出风路212流动,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在温度切换室22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在第三返回风路242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冷却器600。
说明蔬菜室3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被第四风挡301调整风量,在第四吹出风路311流动,并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在蔬菜室3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在第四返回风路3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冷却器600。
另外,经由冷藏室11被导入到蔬菜室31的冷气,也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和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冷却器600。
第四返回口331未重叠在1张矩形板状的真空隔热件500A1的前方投影面上,而是位于比该前方投影面靠下方外侧。从第四吹出口321吹出的冷气以如下方式循:从位于蔬菜室31的下方中央部的第四返回口331排出而向冷却器600引导,并再次通过冷却器60被冷却。
说明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路411流动,并被分支为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和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向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分支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A被导入冷冻室41。向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分支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B被导入冷冻室41。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和第五返回口431B,在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和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五接合部451A和第五接合部451B返回冷却器600。
接下来,说明真空隔热件500A。
如图2所示,冰箱1从上起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置。即,冰箱1从上起交替地更换配置有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冷藏室11的底面部,换言之,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的上表面部成为壁部55之一的隔断51。蔬菜室31的上表面部,换言之,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的底面部成为壁部55之一的隔断53。蔬菜室31的底面部和冷冻室41的上表面部成为壁部55之一的隔断54。而且,在各隔断的内部设置真空隔热件500A来抑制热移动。
一边参照图6、一边说明配置于蔬菜室31周围的真空隔热件500A。如上述那样,在冰箱1中,将真空隔热件500A配置为包围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将配置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侧即蔬菜室31的背面侧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1。将配置于蔬菜室31的上表面侧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2。将配置于蔬菜室31的前表面侧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3。将配置于蔬菜室31的底面侧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4。
真空隔热件500A1配置为在侧面观察的状态下长度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从而抑制蔬菜室31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之间的热移动。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
真空隔热件500A2设置于隔断53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端位于比收纳于蔬菜室31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端的后端靠后方。这样,抑制因来自冷冻室41的吸热而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成为低温。
但是,虽然具备真空隔热件500A2,但难以利用真空隔热件500A2遍布蔬菜室31的宽度和进深而覆盖全部蔬菜室31。因此,在蔬菜室31的前后端部和左右端部的周边,来自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吸热量增多。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2成为利用蒸镀有铝等金属的树脂制的袋、或层叠有金属箔的树脂制的袋,来包裹由玻璃纤维等构成的芯材而成的结构。真空隔热件500A在真空包装后留下作为袋的端部的耳部,一般将其折叠地设置。因此真空隔热件500A2产生金属层的热传输,即产生热桥,也受此影响,真空隔热件500A2的前后端部和左右端部的周边的隔热效果存在比中央部的隔热效果差的倾向。
此外,在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具备风路构成部件时,在将风路构成部件安装于箱体50之后,安装内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2的隔断53,这样组装容易。然而,在该情况下必须将风路构成部件与隔断53接合,并且将隔断53与箱体50的左右侧壁接合,否则有可能无法完全阻断冷气泄漏。
因此,还假设隔断53的前后左右端成为低温,也有可能发生从储藏于蔬菜室31的蔬菜蒸发的水分局部结露、或根据程度而结霜或结冰的情况。
因此在冰箱1中,通过具备盖构造体430,能够将从收纳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蔬菜蒸发的水分尽可能封入。另外在冰箱1中,通过具备盖构造体430,不仅能够封入水分,还能够将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保持为高湿度。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分从收纳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与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蔬菜蒸发,能够抑制向隔断53等结露或结霜之类的对用户不利的现象发生。
另外,风路构成部件包括形成吹出风路110和返回风路140的备件以及风量调整装置。
真空隔热件500A3设置于蔬菜室31的门部31A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冰箱1的外部之间的热移动。
真空隔热件500A4设置于隔断54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冷冻室41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端位于比收纳于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端靠后D2的长度。这样,抑制因来自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的吸热而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成为低温。
这样,在冰箱1中在隔断53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2,在隔断54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4。这样,抑制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因来自位于蔬菜室31的上下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吸热而成为低温。
接下来,说明真空隔热件500A1与空气循环路径80的一部分的关系。
真空隔热件500A1设置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侧。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因此在冰箱1中,能够获得较高的隔热效果。
而且如图5所示,在从真空隔热件500A的宽度方向偏离的冷却器600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一返回风路141。冷却器600的下表面构成与蔬菜室31的壁部,冷却器60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作为第四返回风路312发挥功能。
即,在冰箱1中,在比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靠外侧处形成有第一返回风路141,因此能够使用由一张矩形板状构成的真空隔热件500A1。若使用这样的真空隔热件500A1,则无需进行真空隔热件500A1的角部的倒角和开孔,或者无需将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多个。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抑制加工与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冰箱1的组装简便,制造效率良好。
如上述的那样,真空隔热件500A1垂直配置,并且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背面侧设置有冷却器600。另外在冰箱1中,将第五吹出风路411和第五返回风路412分支,并在分支之间形成有第四返回口331。即,第四返回口3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位于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和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与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和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之间。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有效地利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
在一般的冰箱中,若垂直配置蔬菜室的背面部50F侧的真空隔热件,则箱体的进深方向的下端的位置与上端的位置一致。因此蔬菜室的背面部50F侧的上下的任意空间均无法扩大,另外在该空间必须形成风路,只能采用复杂的风路结构。
与此相对,在冰箱1中,垂直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1,并且将第五吹出风路411和第五返回风路412分支,在分支之间形成第四返回口331,由此能够不使风路结构复杂而实现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的扩大。
第四返回风路312和第五返回风路412能够形成为空气从冷却器600的下端流入,空气能够流入冷却器600的前表面前缘,从而能够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取得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冰箱1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后方设置有第五吹出风路411和第五返回风路412,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前后重叠地形成,并沿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
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不使风路结构复杂而实现风路结构的简化。
冰箱1的第四返回口331在正面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于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且在分支的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和左侧第五返回风路412A、与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和右侧第五返回风路412B之间。
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不使风路结构复杂而实现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的有效利用。
冰箱1的真空隔热件500A1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隔热效果。
冰箱1从上起按照制冰室21、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置,因此能够维持隔热效果,并且能够实现用户便利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1A的一部分剖面放大并简略地表示的剖视图。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1A。图8是与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图6对应的图。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第五吹出风路411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五吹出风路411不同。为了便于和实施方式1的第五吹出风路411进行区别,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第五吹出风路411C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2的除此以外的结构,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但是如图8所示,在冷冻室41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和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
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配置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上方,容积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小。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在门部31A关闭的状态下,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前方。另外不特别限定收纳于冷冻室41的储藏盒的个数,至少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和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即可。
第五吹出风路411C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五吹出风路411相同,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第五吹出风路411分支为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和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而且在冰箱1A中,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和右侧第五吹出风路411B进一步被分支。在此,第五吹出风路411C作为左侧第五吹出风路411A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第五吹出风路411C在冷冻室41被分支。将分支后的一方的第五吹出风路411C称为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将分支后的另一方的第五吹出风路411C称为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
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另外,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的吹出口形成于在正面观察冰箱1A的状态下比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的吹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即可。不特别限定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的吹出口的个数。
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另外,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的吹出口形成于在正面观察冰箱1A的状态下比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的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即可。另外,不特别限定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的吹出口的个数。
说明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路411C流动,并被分支为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和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
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1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引导,对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如图8所示在第五返回风路4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返回冷却器600。
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C-2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引导,对收纳于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与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用于冷却的冷气合流,并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如图8所示在第五返回风路4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返回冷却器600。
<冰箱1A取得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冰箱1A的第五吹出风路411沿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后,进一步向上下分支为两支,因此能够有效地将冷气导入冷冻室41,能够提高冷冻室41的冷却效果。
实施方式3.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1B的空气循环路径80的简略图。图10是简略地表示图9的Y-Y剖面的剖视图。图11是简略地表示冰箱1B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基于图9~图11说明冰箱1B。另外,在图9~图1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图9中,以在冷藏室11设置有冰鲜室的情况为例来表示。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配置于冷却器室27的冷却器600的下端,在冷却器室27内位于比蔬菜室31的底板面31B靠下方。
通过使冷却器600的下端位于比蔬菜室31的底板面31B靠下方,能够在冷却器600的上方确保更大的空间。由此设置于冷却器室27的一部分的送风机800的尺寸的自由度变大。另外,在送风机800的上方设置有风量调整装置,该风量调整装置由泡沫隔热材料保持,风路朝向各储藏室。
另外,如图11所示,滴水加热器750设置于滴水托盘751。在冷却器室27的下方设置有接受除霜时的溶解水的滴水托盘751。设置有滴水加热器750是为了避免通过滴水托盘751接受到的溶解水再结冰,滴水加热器750根据需要被通电而进行发热。另外,滴水加热器750并非必须,也可以使加热器700兼用作滴水加热器。
接下来,说明蔬菜室31以及蔬菜室31的周边。
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收纳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在门部31A关闭的状态下,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后D3长度。
接下来,具体说明冰箱1B的风路结构。
与实施方式1的冰箱1相同,冰箱1B具有吹出风路110和返回风路140。
在第五吹出风路411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在第五吹出风路411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被导入冷冻室41。第五吹出口421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中央部。另外,不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的个数。
第一返回风路141经由第一接合部551而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一返回风路141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和第一接合部551返回冷却器600。
第三返回口232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下层中央部。
第四返回口331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位于蔬菜室31的下层左侧。因此,在第四返回风路312流动的空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和第四接合部351而从冷却器600的左下方返回冷却器600。
在第五返回风路412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第五返回口431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位于冷冻室41的上层中央部。另外,第五返回风路412经由第五接合部451而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五返回风路412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和第五接合部451,从冷却器600的右下方返回冷却器600。
参照图9和图11说明冷却器600周边的空气的流动。
说明冷藏室1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由第一风挡101调整风量,并在第一吹出风路111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在冷藏室1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如图9和图11的箭头A1所示,在第一返回风路141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一接合部551返回冷却器600。
说明制冰室2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由第二风挡201a调整风量,并在第二吹出风路211a流动,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在制冰室2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如图9和图11的箭头所示在第二返回风路241a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冷却器600。
说明温度切换室22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由第三风挡202调整风量,并在第三吹出风路212流动,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在温度切换室22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如图9和图11的箭头A3所示在第三返回风路242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冷却器600。
说明蔬菜室3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由第四风挡301调整风量,并在第四吹出风路311流动,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在蔬菜室3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如图9和图11的箭头A4所示,在第四返回风路312从纸面左侧朝向纸面右侧流动,并经由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冷却器600。
来自蔬菜室31的第四返回口331形成于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相对于第四吹出口321位于对角上的下层左侧。第四返回口331未重叠在1张矩形板状的真空隔热件500A1的前方投影面上,而位于比该前方投影面靠外侧。从第四吹出口321吹出的冷气以如下方式循环:从相对于第四吹出口321位于蔬菜室31的内壁的对角的角部的第四返回口331排出,被向冷却器600引导,并再次通过冷却器600而被冷却。
说明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路411流动,并经由第五吹出口421被导入冷冻室41。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如图9和图11的箭头A5所示在第五返回风路4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五接合部451返回冷却器600。
接下来,说明真空隔热件500A。
与实施方式1的冰箱1相同,冰箱1B从上起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与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置。即,冰箱1B从上起交替更换配置有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真空隔热件500A1倾斜配置为,在侧面观察的状态下,上端位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即位于后方,下端位于箱体50的前表面部50A侧、即位于前方,真空隔热件500A1抑制蔬菜室31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之间的热移动。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不特别限定真空隔热件500A1的倾斜角度θ,在0度<傾斜角度θ<15度的范围调整即可。另外,傾斜角度θ是指真空隔热件500A的中心线L1与垂直线L2所成的角度。
真空隔热件500A2设置于隔断53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和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端位于比收纳于蔬菜室31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端的后端靠后D1长度。这样,抑制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因来自制冰室21与温度切换室22的吸热而成为低温。
真空隔热件500A3设置于蔬菜室31的门部31A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冰箱1B的外部之间的热移动。
真空隔热件500A4设置于隔断54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冷冻室41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端位于比收纳于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端靠后D2长度。这样,抑制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因来自冷冻室41的吸热而成为低温。
这样,在冰箱1B中在隔断53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2,在隔断54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4。这样,抑制因来自位于蔬菜室31的上下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吸热,而使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成为低温。
接下来,说明真空隔热件500A1与空气循环路径80的一部分的关系。
真空隔热件500A1设置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侧。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以下端位于箱体50的前表面部50A侧,上端位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的方式倾斜配置并被固定。此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
而且,如图9所示,在从真空隔热件500A的宽度方向偏离的冷却器600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一返回风路141。另外,第三返回风路242和第四返回风路312形成于第一返回风路141的前方。冷却器600的左侧面构成与蔬菜室31的壁部,冷却器600的左侧面的一部分作为第四返回风路312发挥功能。
另外,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背面侧且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投影范围内,以与真空隔热件500A1的傾斜大致并行的方式形成有第五吹出风路411。此外,在第五吹出风路411的背面侧形成有第五返回风路412。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以相同宽度构成。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五返回风路412成为与冷却器室27接合的结构,以使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的下端朝向中段流入。另外,第五吹出风路411的宽度与第五返回风路412的宽度无需为完全相同的宽度。
在冰箱1B中通过将真空隔热件500A1倾斜配置,能够实现蔬菜室31的上方空间即蔬菜室31的容积的扩大。即,根据冰箱1B,能够成为使蔬菜室31的上部的进深较深构造。
在该部分收纳能够移动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通过将真空隔热件500A1倾斜配置,能够实现蔬菜室31的上方空间的扩大,但另一方面,需要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成为与真空隔热件500A的倾斜配置对应的形状。即,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收纳容积能够扩大,但有可能导致损害用户的便利性的形状。与此相对,在冰箱1B中,通过成为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与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重叠的配置,能够缩小对收纳无效的容积,并且还能实现与食品尺寸对应的整理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将真空隔热件500A1倾斜配置,能够实现箱体50的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的扩大。因此,能够使位于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以直线构成。因此,能够减小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朝向最需冷却能力的冷冻室41的弯曲与风路面积的变化,能够实现降低压力损失。此外,第五返回风路412能够形成为使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的下端到达中段,能够使空气朝向冷却器600的前表面前缘流入,从而能够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B取得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冰箱1B的真空隔热件500A1以下端位于前表面部50A侧、上端位于背面部50F侧的方式倾斜配置,因此能够实现蔬菜室31容积的扩大。
冰箱1B的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端位于比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端靠背面侧,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端位于比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上方的后端靠背面侧。
因此根据冰箱1B,抑制因来自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以及冷冻室41的吸热,而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成为低温。
冰箱1B的第五吹出风路411与第五返回风路412前后重叠地形成,第五返回风路412构成为使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表面的下端返回到中段。
因此,根据冰箱1B能够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B设置有盖构造体430,该盖构造体430形成有鳍部430A并且覆盖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面。
因此根据冰箱1B,不仅能够在蔬菜室31中将水分封入,还能够将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和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保持为高湿度。
冰箱1B从上起按照制冰室21、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置,因此能够维持隔热效果,并且能够实现用户的便利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4.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1C的一部分剖面放大并简略地表示的剖视图。基于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1C。图12是与在实施方式3中示出的图10对应的图。在图12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以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4中,第五吹出风路411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第五吹出风路411不同。为了便于与实施方式3的第五吹出风路411进行区别,在实施方式4中,作为第五吹出风路411a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4的除此以外的结构,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但是如图12所示,在冷冻室41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和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
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配置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上方,且容积小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在门部31A关闭的状态下,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前方。另外不特别限定收纳于冷冻室41的储藏盒的个数,只要至少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和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即可。
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五吹出风路411相同,第五吹出风路411a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第五吹出风路411a在冷冻室41中分支。将分支出的一支第五吹出风路411a称为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将分支出的另一支第五吹出风路411a称为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
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另外,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的吹出口形成于在正面观察冰箱1C的状态下比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的吹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即可。另外不特别限定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的吹出口的个数。
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路发挥功能。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另外,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的吹出口形成于在正面观察冰箱1C的状态下比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的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即可。另外不特别限定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的吹出口的个数。
说明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
在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路411流动,并分支为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和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
在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下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1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引导,对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经由省略图示的返回口,如图8所示在第五返回风路4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返回冷却器600。
在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上层第五吹出风路411a-2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引导,对收纳于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在冷冻室41中利用的冷气与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用于冷却的冷气合流,经由省略图示的返回口431A,如图8所示在第五返回风路412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返回冷却器600。
<冰箱1C取得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冰箱1C的第五吹出风路411沿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后,进一步向上下分支为两支,因此能够有效地将冷气导入冷冻室41,能够提高冷冻室41的冷却效果。
以上,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分为四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Claims (5)

1.一种冰箱,其中,具备:
冷冻温度带的第一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
冷冻温度带的第二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
冷藏温度带的第三储藏室,其具有前表面部和背面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储藏室与所述第二储藏室之间;
冷却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侧;
真空隔热件,其包含所述前表面部和所述背面部,设置于划分所述第三储藏室的各壁部;
第一风路,其形成于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后方,将空气从所述冷却器导入所述第二储藏室;
第二风路,其形成于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所述背面部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后方,使在所述第二储藏室利用后的空气返回所述冷却器;以及第三风路,其使在所述第三储藏室利用后的空气经由返回口返回所述冷却器,
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前后重叠地形成,并分别沿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
在所述第一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吹出,
在所述第二风路流动的空气从比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端靠下方处导入,
所述返回口形成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返回口在正面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第三储藏室的背面且在分支后的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在所述第三储藏室的背面侧设置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具有比所述冷却器的宽度大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风路在沿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宽度方向分支为两支后,进一步向上下分支为两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储藏室为制冰室,
所述第二储藏室为冷冻室,
所述第三储藏室为蔬菜室,
从上起按照所述制冰室、所述蔬菜室、所述冷冻室的顺序布置。
CN201810967004.5A 2017-09-01 2018-08-23 冰箱 Active CN109425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1612 WO2019043914A1 (ja) 2017-09-01 2017-09-01 冷蔵庫
JPPCT/JP2017/031612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5173A true CN109425173A (zh) 2019-03-05
CN109425173B CN109425173B (zh) 2021-05-07

Family

ID=6551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8560.2U Active CN208901712U (zh) 2017-09-01 2018-08-23 冰箱
CN201810967004.5A Active CN109425173B (zh) 2017-09-01 2018-08-23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8560.2U Active CN208901712U (zh) 2017-09-01 2018-08-23 冰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790279B2 (zh)
CN (2) CN208901712U (zh)
AU (1) AU2017430067B2 (zh)
MY (1) MY196419A (zh)
SG (1) SG11202000392PA (zh)
TW (1) TWI691692B (zh)
WO (1) WO2019043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430067B2 (en) * 2017-09-01 2020-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6988A (ja) * 2003-07-15 2005-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892155A (zh) * 2005-06-28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WO2008082811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ed case
KR20110083912A (ko) * 2010-01-15 2011-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02803876A (zh) * 2009-06-29 2012-11-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062754A (zh) * 2017-04-25 2017-08-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08901712U (zh) * 2017-09-01 2019-05-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3244A (ja) * 1997-03-11 1998-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3931586B2 (ja) * 1997-11-07 2007-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3522733B2 (ja) * 2002-06-20 2004-04-26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3722148B1 (ja) * 2004-09-13 2005-11-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9019850A (ja) * 2007-07-13 2009-01-29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5800575B2 (ja) * 2011-05-24 2015-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847626B2 (ja) * 2012-03-26 2016-01-27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14020685A (ja) * 2012-07-19 2014-02-03 Toshiba Corp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6988A (ja) * 2003-07-15 2005-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892155A (zh) * 2005-06-28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WO2008082811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ed case
CN102803876A (zh) * 2009-06-29 2012-11-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KR20110083912A (ko) * 2010-01-15 2011-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07062754A (zh) * 2017-04-25 2017-08-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08901712U (zh) * 2017-09-01 2019-05-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2000392PA (en) 2020-03-30
JP6790279B2 (ja) 2020-11-25
TWI691692B (zh) 2020-04-21
WO2019043914A1 (ja) 2019-03-07
AU2017430067A1 (en) 2020-01-23
JPWO2019043914A1 (ja) 2020-05-28
CN109425173B (zh) 2021-05-07
MY196419A (en) 2023-03-30
AU2017430067B2 (en) 2020-11-12
TW201913019A (zh) 2019-04-01
CN208901712U (zh) 2019-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9071B2 (en) Refrigerator
US10890364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 maker
JP4488966B2 (ja) 冷蔵庫
EP2789940A1 (en) Refrigerator
TWI716636B (zh) 冰箱
JP2009063245A (ja) 冷蔵庫
WO2006030736A1 (ja) 冷蔵庫
JP2021076296A (ja) 冷蔵庫
CN208901712U (zh) 冰箱
CN210141733U (zh) 第一蒸发器位于冷冻内胆顶壁与冷冻室之间的冰箱
CN109196290A (zh) 冷藏库
CN208817802U (zh) 底部具有双冷凝器结构的冰箱
CN209027172U (zh) 冰箱
CN210832690U (zh) 冰箱
CN110375481A (zh) 底部具有双冷凝器结构的冰箱
US11674732B2 (en) Refrigerator
TWI822453B (zh) 冰箱
US20230243569A1 (en) Refrigerator
EP3799615B1 (en) Refrigerator
JP6689219B2 (ja) 冷蔵庫
KR100729474B1 (ko) 냉장고
JP6955348B2 (ja) 冷蔵庫
JP2022065292A (ja) 冷蔵庫
JP2020201006A (ja) 冷蔵庫
JP2022063354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1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