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0626A -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0626A
CN109410626A CN201710708574.8A CN201710708574A CN109410626A CN 109410626 A CN109410626 A CN 109410626A CN 201710708574 A CN201710708574 A CN 201710708574A CN 109410626 A CN109410626 A CN 109410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ing
target
practical
websi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85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0626B (zh
Inventor
李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085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0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0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0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0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0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首先获得目标线路的线路数据;基于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获得目标模拟间距;然后计算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调整比例;最后基于该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上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和SA2分别表示SS1和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避免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公共交通技术领域,线路图是标示有某一条交通线路中的各个站点的示意图,例如常见的地铁线路图以及公交车线路图等。线路图通常为直线图,如图1~3所示,直线图以一条直线表示某一条线路,并在该直线中标示有站点1~5;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线路图并非一定是直线图,也可以是曲线图,例如以一条弧形的曲线表示某一线路,并在该曲线中标示站点。
线路图可以由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绘制,在绘制线路图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使用等站距法标示线路图中各站点,即计算机在绘制站点时,忽略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比例,平均分配线路图的长度,然后依次标示出各站点,使得最终得到的线路图中各站点的间距相同,但是为了体现各站点之间间距的不同,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还可以使用实际站距法在线路图中标示站点,即线路图中两个站点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站点之间的实际间距之比,等于线路图总长度与线路总长度之比。
如果存在相邻的两个站点之间的实际间距极大,而另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实际间距极小,按照实际站距法在线路图中标示站点时,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就会极小,甚至在线路图中该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接近于重叠,显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在体现各站点之间间距不同的同时,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保证线路图的显示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所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所述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可选的,在所述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所述显示总长度。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可选的,在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所述实际总长度为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所述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如果小于,执行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
如果不小于,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在所述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判断所述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
若为是,按照所述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若为否,执行所述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的步骤。
可选的,在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如果大于,执行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
如果不大于,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所述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所述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构成的区间;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
若为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标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调整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所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所述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第一标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所述显示总长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之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所述实际总长度为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所述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如果小于,触发所述调整模块;
第二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小于的情况下,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之前,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三计算模块;
第三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如果是,触发所述调整模块;
第四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所述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所述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构成的区间;
第五标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之前,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二确定模块。
可选的,所述第五标示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标示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站点标示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站点标示方法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再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然后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最后,基于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上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等站距法标示站点所获得的线路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在考虑最小显示间距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实际站距法标示站点所获得的线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在未考虑最小显示间距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实际站距法标示站点所获得的线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示车辆位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示车辆位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站点标示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01~S104:
S101: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在公共交通技术领域,线路规划好后,线路中的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实际间距都已确定下来,例如,对于公交线路,在进行线路规划后,可以将线路中的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实际间距立表成册。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从上述表中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
线路图可以是常见的直线图,如图1~3所示,直线图以一条直线表示某一条线路,并在该直线中标示有站点,应该强调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线路图并非一定是直线图,也可以是曲线图,例如以一条弧形的曲线表示某一线路,并在该曲线中标示站点。
S102: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其中,该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可以理解,对于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SA1和SA2,如果SA1<SA2,进行间距调整算法后,得到分别对应于SA1和SA2的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S1和SS2,此处的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S1和SS2满足不等式SS1/SS2>SA1/SA2以及SS1<SS2
应该说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间距调整算法,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正数X,每个目标实际间距都加上该正数X,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即目标模拟间距=目标实际间距+X。例如,以千米为单位,各个目标实际站距为0.5、1、2、2和5,若设置X为1,则各个目标实际站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为1.5、2、3、3和6,很显然的,两个目标实际站距为0.5和2,分别对应的两个目标模拟间距为1.5和3,SS1/SS2=0.5,大于SA1/SA2=0.25;且SS1=1.5,小于SS2=3。
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将所有目标实际间距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此排列顺序中,针对每一组相邻的两个目标实际间距:计算较大的目标实际间距与较小的目标实际间距的比值Y,然后随机从区间(1,Y)中选择一个参数Z,并用较大的目标实际间距除上该参数Z,得到较大的目标实际间距所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而最小的目标实际间距所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即等于最小的目标实际间距。
例如,以千米为单位,各个目标实际站距为2、6、9、12和16,依次确定的参数Z为1.5、1.25、1.2和1.2,则各个目标实际站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为2、4、7.2、10和13.33,很显然的,两个目标实际站距为6和16,分别对应的两个目标模拟间距为7.2和13.33,SS1/SS2=0.54,大于SA1/SA2=0.375;且SS1=7.2,小于SS2=16。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预设的调整算法并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方式,还可以采用它的实现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S102)的步骤,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可以理解,上述公式表明以目标实际间距为底数,以调节参数B为指数,进行求幂运算,运算结果即为该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经验常量B可以用来调节站距比例,缩小不同站点间距的差距;应该注意的是,从公式SS=SA B中也容易发现,当B=1时,步骤S101~S104所组成的站点标示方法是实际站距法,当B=0时,步骤S101~S104所组成的站点标示方法是等站距法。而当B>1时,会增大不同站点间距的站距比例;当B<0时,体现不同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将会颠倒。
所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按照用户对实际站距和等站距偏好对调节参数B进行预先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多个模型的实际应用取得经验,将调节参数B优选为0.488。
例如:现有两个目标实际间距,SA1=1000m,SA2=10000m,站距比例为10。经过公式SS=SA B计算得到SA1和SA2分别对应的目标模拟距离SS1和SS2,SS1=29.11m,SS2=89.54m,站距比例为3.08。应该说明,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站距比例为较大的站点间距与较小的站点间距的比值。
可以明显看出,上述方法有效缩小了站点间距的比例,又能体现不同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即满足上述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SA1和SA2,如果SA1<SA2,则满足不等式SS1/SS2>SA1/SA2以及SS1<SS2
另外,应该强调的是,在线路图中标示站点时,通常可能会设置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以保证在线路图中,不会出现两个相邻站点的显示间距过小或者重叠的问题。例如,以千米为单位,各个相邻站点的实际站距为4、0.5、12和3,线路图的总长度为50cm,在实际站距法中,计算获得实际站距0.5对应的显示长度为1.28cm,但是由于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为1.4cm,则此时各个实际站距分别对应的显示站距为11.2cm、1.4cm、33.6cm和8.4cm,显然的,按照此显示站距标示站点时,最后一个站点无法标示在线路图中,如图2所示,此时,由于存在站点未标示在线路图中,所以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的利用率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在设置最小显示间距阈值的情况下,避免上述站点无法在线路图中标示出来的问题,在上述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该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上述显示总长度。
可以理解,上述函数表示:最小的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与模拟总长度的比值,等于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与显示总长度的比值;并且,通过此公式直接限定了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最小的目标实际间距所对应的显示间距为该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即最终得到的最小的显示间距即为该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从而避免了上述站点无法在线路图中标示出来的问题。
上述最小显示阈值可以基于需求或经验预先设定,例如,在区间(2R,M/n)中随机选择一个数值最为最小显示阈值。此处所述的R表示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如图1~3所示,线路图中的每一个站点都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该圆点的半径即为上式中的R;此处所述的n表示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其数值上等于目标线路中的站点总数与1的差值,如图1,线路中的站点总数为5,则n为5与1的差值4。
而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上述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该调节参数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该计算最小显示间距阈值表明,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为与2R之间的较大值。
关于上述调节参数的获得方法,示例性的,假设目标线路对应有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分别为1000m和9000m,且所绘制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为10cm,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为1mm。则首先通过公式(2)获得最小显示间距阈值为3.820cm,然后将所求得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带入上述公式(1),通过编写逼近函数,求得调节参数B为0.219。
S103: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该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S104:基于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具体的,步骤S104实现方式可以是:首先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起点的模拟间距,作为第一模拟间距,然后计算每个站点对应的第一模拟间距与该第一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目标线路图中每个站点与起点的显示间距,最后,根据在目标线路图中每个站点与起点的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每个站点的第一模拟间距为排列在该站点之前的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的累加。即:
SSTn=Sm1+Sm2+Sm3+…Sm(n-1)
式中,SSTn表示站点n所对应的第一模拟间距,Sm1、Sm2、Sm3、…、Sm(n-1)分别表示排列在该站点n之前的各个目标模拟间距,例如,站点(n-1)为站点n的前一站点,Sn-1表示站点n与站点(n-1)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在计算获得每个站点的第一模拟间距后,按照每个站点的第一模拟间距对每个站点与起点的显示间距进行赋值。即:
SGTn=SSTn*(LG/LS);
式中,SGTn表示在目标线路图中的站点n与起点的显示间距,LG表示上述显示总长度,LS表示上述模拟总长度。
计算出每个站点与起点的显示间距后,可以直接在线路图中标示出站点。例如,现有5个站点,分别对应的与起点的显示间距为0、1、3、4和6,显然,直线图的显示长度为6,以直线图的一端为原点,将与起点的显示间距为0的站点标示在原点,对于其它站点,以其对应的显示间距为距离该原点的长度,将其它站点标示在直线图中。
步骤S104实现方式也可以是:分别计算每一目标模拟间距与该第一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然后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例如,上述模拟总长度为5km,显示总长度为50cm,则第一调整比例为0.0001,从线路起点开始,各个站点的排序是a~e,4组目标模拟间距为分别为1.5km、1km、2km和0.5km,则对应的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4组显示间距分别为15cm、10cm、20cm和5cm。
标示站点时,首先确定站点a标记在线路图的一个端点,而对于其他的站点,可以根据与其上一个站点的显示间距逐个标示出来。
应该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直接使用实际间距法标示站点,具体的,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S102)之前,该站点标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1: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该实际总长度为所有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S202: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该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上述步骤S201~S202,实际上就是计算在使用实际站距法时,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例如,上述目标总长度为2.5km,显示总长度为50cm,则第二调整比例为0.0005,站点a和b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为为1km,则使用实际站距法时,站点a和b对应在目标线路图中的显示间距为20cm。
S203: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如果步骤S203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上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S102)的步骤。
如果步骤S203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204: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可以理解,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如果按照实际站距法标示站点,存在各个站点的最小显示间距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则执行上述步骤S102~S104,否则,直接按照实际站距法在目标线路图中标示站点。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按照实际使用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站点标示方法,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S201)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1: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该选择指令可以是操作者所输入的,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计算机中,计算机在执行完步骤S101后,在显示屏中的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有“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的提示语,以及“是”和“否”两个可选选项。可以理解,操作者如果选择“是”,则该选择指令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
S302:判断该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
如果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303:按照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例如,现有11个站点,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为50cm,则设置任一两个相邻站点的显示间距为5cm,并按照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如果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上述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S201)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S1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如果大于,执行上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S102)的步骤;
如果不大于,执行步骤M: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M可以包括: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该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其中,该实际总长度为所有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步骤M也可以包括下述步骤: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目标线路图中每个站点距离起点的显示间距,
SGTn=SATn*(LG/LA);
式中,SGTn表示在目标线路图中站点n距离起点的显示间距,SATn表示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实际间距所获得的站点n与起点的实际间距,LG表示该显示总长度,LA表示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
再根据在目标线路图中每个站点距离起点的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可以理解,即使按照实际站距法标示站点后,线路图中相邻站点的最小显示间距并不小于上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如果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过大,绘制出来的线路图也并不友好,显示效果差。
应该说明的是,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判断该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若为是,按照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若为否,执行上述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的步骤。
由以上可知,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当B=1时,步骤S101~S104所组成的站点标示方法是实际站距法,当B=0时,步骤S101~S104所组成的站点标示方法是等站距法。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B的选值十分重要,而通过上述公式(1)和公式(2)所计算获得的调节参数B进行站点标示方法,可以在实际站距法和等站距法之间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点,即采用所计算获得的调节参数B进行站点标示方法后获得的线路图中,具备实际站距法的优点:不存在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问题,同时还具备等站距法的优点: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
可以理解,线路图中除了标示有站点外,还可以标示车辆在线路中的位置,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图4~6所示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该站点标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1: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获知车辆的位置与起点的实际间距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获知,例如,通过车辆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信息,去确定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
S402: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该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除处于起点的站点的第二实际间距等于0外,其他的各个站点的第二实际间距等于:该站点以及排序在该站点前的所有相邻站点所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的加和。
S403:根据该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此处所述的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构成的区间。
如例1,按照站点从起点到终点的排序,现有6个站点a~f,站点a~f对应的各个第二实际间距分别为:0、1km、1.5km、3km、4.5km和5.5km;如果第一实际间距为3.6km,则目标站点区间为站点d和站点e组成的站点区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个站点区间可以包括组成该站点区间的站点所处的位置,例如在上述例1中,可以划分出5个站点区间[0,1)、[1,1.5)、[1.5,3)、[3,4.5)和[4.5,5.5];当然,每个站点区间可以不包含组成该站点区间的站点所处的位置,例如在上述例1中,可以划分出5个站点区间(0,1)、(1,1.5)、(1.5,3)、(3,4.5)和(4.5,5.5)。
应该说明的是,在每个站点区间不包含组成该站点区间的站点所处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上述根据该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S403)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处于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
若为否,执行上述根据该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S403)的步骤。
显然的,如果是,则可以直接将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站点位置。例如,上述例1中,第一实际间距为3km,则直接将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站点d所处的位置。
S404:根据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此处的两个目标站点为上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404可以包括下述步骤A~C:
步骤A:根据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步骤B: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目标线路图中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该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步骤C: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例如,目标线路中按照排序从起点到终点,共有5个站点g~k,5个站点对应的4组目标模拟间距依次是:1km、2km、1.5km和1.5km;第一调整比例为0.0001,目标车辆当前所处位置与起点的第一实际间距为1.2km,则确定目标站点为站点h和i,另外,前述步骤所确定的站点h和i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为0.5km和2.5km,而在目标线路图中,站点h和i分别与起点的显示间距为10cm和30cm。
根据步骤B中提供的公式,计算获得在目标线路图中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该起点的显示间距为17cm,最后,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另外,应该说明的是,从在目标线路图中标示车辆位置的角度而言,如果在线路图中某两个相邻站点的显示间距过小而接近重叠,可能存在问题:车辆位于该两个相邻站点之间时,在线路图中标示出来车辆的位置后,由于在线路图中该两个相邻站点的显示间距过小而接近重叠,所标示出来的车辆位置不能很好地反映车辆位置与其相邻站点的间距。
在同样的显示总长度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增大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标示出来的车辆位置可以较好地反映车辆位置与其相邻站点的间距。
对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际站距法和等站距法,各方法在站距大小敏感度,绘图宽度利用率,界面友好度,车辆在站点位置准确性等各有不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的方法 站距大小敏感度 显示总长度的利用率 界面友好度 车辆位置准确性
模拟站距法 较好
实际站距法 一般
等站距法 一般
表中,模拟站距法为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站点标示方法,站距大小敏感度表征线路图对不同相邻站点的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的反映情况;车辆位置准确性表征线路图中对车辆位置与其相邻站点的实际间距的反映情况。
可以看出,模拟站距法,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站点标示方法,是在牺牲了一定站距大小敏感度的基础上,较大提高了显示总长度的利用率、界面友好度、车辆位置准确性。
相应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站点标示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110,用于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调整模块120,用于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所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第一计算模块130,用于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所述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第一标示模块14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整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所述显示总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之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相应于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如图9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210,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所述实际总长度为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第四计算模块220,用于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所述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第一判断模块230,用于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如果小于,触发所述调整模块120;
第二标示模块240,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30的判断结果为不小于的情况下,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相应于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如图10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310,用于在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之前,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320,用于判断所述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三计算模块210;
第三标示模块330,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装置也可以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如果是,触发所述调整模块;
第四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由以上可知,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相应于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获得模块410,用于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第一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所述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所述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
第五标示模块4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之前,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二确定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五标示模块440,可以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标示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和通信总线504,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该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计算该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
基于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目标线路图中。
关于该方法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以及相关解释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4~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由以上可知,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站点标示方法。
由以上可知,进行上述间距调整算法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模拟间距与上述模拟总长度的比值,要大于实际间距相对较小的相邻站点所对应目标实际间距与上述线路实际总长度的比值,又由于上述第一显示间距是基于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获得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示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增大了实际间距极小的两个相邻站点在线路图中显示的间距,减小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极小的问题,同时,线路图中能够体现各个站点实际间距的大小关系,保证线路图的显示友好度以及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站点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所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所述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所述显示总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所述实际总长度为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所述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如果小于,执行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
如果不小于,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判断所述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
若为是,按照所述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若为否,执行所述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如果大于,执行所述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的步骤;
如果不大于,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所述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所述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构成的区间;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
若为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11.一种站点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以及目标线路图的显示总长度;
调整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间距调整算法,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其中,所述间距调整算法为使得满足SA1<SA2的任意两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满足SS1/SS2>SA1/SA2且SS1<SS2的算法,SS1、SS2表示两个目标模拟间距,SA1表示SS1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SA2表示SS2对应的目标实际间距;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模拟总长度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调整比例;其中,所述模拟总长度等于所有目标模拟间距之和;
第一标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以下公式对每个目标实际间距进行调整,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
SS=SA B
其中,SA表示目标实际间距,SS表示SA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B表示调节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0,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通过以下函数,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
式中,S1、S2、…、SN-1、SN分别表示各个目标实际间距,S1表示从各个目标实际间距中确定的最小值,P表示最小显示间距阈值,M表示所述显示总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解析获得所述调节参数之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最小显示间距阈值:
式中,max()表示取最大值函数,GC为黄金分割常数0.618,n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目标实际间距的总数,R表示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用以表示站点的圆点的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获得每个目标实际间距对应的目标模拟间距之前,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作为第二调整比例,其中,所述实际总长度为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的和值;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每一目标实际间距与所述第二调整比例的乘积,获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相邻站点之间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一显示间距;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第一显示间距中的最小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显示间距阈值;如果小于,触发所述调整模块;
第二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小于的情况下,按照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第一显示间距,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计算所述显示总长度与目标线路的实际总长度的比值之前,接收线路图绘制方式选择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选择指令是否表示以等站距方式绘制线路图;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三计算模块;
第三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目标线路中各个站点的排序,将所有站点等间距地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目标实际间距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如果是,触发所述调整模块;
第四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显示总长度、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所有所述目标实际间距,按照实际站距法将各个站点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线路的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一实际间距;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目标实际间距,确定各个站点与所述起点的实际间距,作为第二实际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第二实际间距,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其中,所述站点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站点构成的区间;
第五标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各个目标模拟间距、所述第一实际间距以及两个目标站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其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区间所对应的两个站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从各个站点区间中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当前所处的目标站点区间的步骤之前,判断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线路的一个站点位置;如果否,触发所述第二确定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标示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比例、各个站点的排序以及各个目标模拟间距,确定在目标线路图中所述两个目标站点分别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作为第二显示间距;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
式中,SGV表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SAV表示所述第一实际间距,SAX和SA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实际间距,SGX和SGY分别表示两个目标站点X和Y对应的第二显示间距;
标示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与所述起点的显示间距,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位置标示在所述目标线路图中。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710708574.8A 2017-08-17 2017-08-17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10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8574.8A CN109410626B (zh) 2017-08-17 2017-08-17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8574.8A CN109410626B (zh) 2017-08-17 2017-08-17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0626A true CN109410626A (zh) 2019-03-01
CN109410626B CN109410626B (zh) 2020-11-03

Family

ID=6545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8574.8A Active CN109410626B (zh) 2017-08-17 2017-08-17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06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7714A (zh) * 2019-12-11 2020-04-07 上海澳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以非均匀矢量图的方式显示车辆位置的方法
CN112188506A (zh) * 2020-09-11 2021-01-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站的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69919A (zh) * 2021-09-14 2021-12-10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喷涂油墨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9091A1 (en) * 1996-06-19 2003-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ad area extracting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a road area from a block map, deformed map automatic gene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deformed map from road area data obtained by the road area extracting apparatus, map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escribing method
US20030078724A1 (en) * 2001-10-19 2003-04-24 Noriyuki Kamikawa Image display
US20030236618A1 (en) * 2002-06-24 2003-12-25 Fujitsu Ten Limi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8256623A (ja) * 2007-04-07 2008-10-23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1388143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同济大学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1783091A (zh) * 2009-01-20 2010-07-21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
CN101901489A (zh) * 2010-07-20 2010-12-01 南京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型复杂目标的距离图制图方法
CN102411613A (zh) * 2011-10-25 2012-04-11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网络地图点标注优化显示方法
CN102903260A (zh) * 2012-10-17 2013-01-30 大连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轨迹点绘制车辆在直线模拟图上显示的方法
CN103235816A (zh) * 2013-04-26 2013-08-07 何富友 一种公交路线设置的自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317799A (zh) * 2014-09-12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个人地理标记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CN105528435A (zh) * 2015-12-20 2016-04-27 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交路车站防重叠绘制方法
CN105956124A (zh) * 2016-05-06 2016-09-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展示方法及装置
US20160356625A1 (en) * 2015-06-06 2016-12-08 Apple Inc. Mapping Application with Transit Mode
CN106409129A (zh) * 2016-11-29 2017-02-15 北京掌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路况绘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9091A1 (en) * 1996-06-19 2003-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ad area extracting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a road area from a block map, deformed map automatic gene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deformed map from road area data obtained by the road area extracting apparatus, map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escribing method
US20030078724A1 (en) * 2001-10-19 2003-04-24 Noriyuki Kamikawa Image display
US20030236618A1 (en) * 2002-06-24 2003-12-25 Fujitsu Ten Limi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8256623A (ja) * 2007-04-07 2008-10-23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1388143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同济大学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1783091A (zh) * 2009-01-20 2010-07-21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
CN101901489A (zh) * 2010-07-20 2010-12-01 南京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型复杂目标的距离图制图方法
CN102411613A (zh) * 2011-10-25 2012-04-11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网络地图点标注优化显示方法
CN102903260A (zh) * 2012-10-17 2013-01-30 大连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轨迹点绘制车辆在直线模拟图上显示的方法
CN103235816A (zh) * 2013-04-26 2013-08-07 何富友 一种公交路线设置的自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317799A (zh) * 2014-09-12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个人地理标记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US20160356625A1 (en) * 2015-06-06 2016-12-08 Apple Inc. Mapping Application with Transit Mode
CN105528435A (zh) * 2015-12-20 2016-04-27 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交路车站防重叠绘制方法
CN105956124A (zh) * 2016-05-06 2016-09-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6409129A (zh) * 2016-11-29 2017-02-15 北京掌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路况绘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城 李景文 叶良松 陆军: "地图服务应用中点标注显示优化方法", 《地理空间信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7714A (zh) * 2019-12-11 2020-04-07 上海澳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以非均匀矢量图的方式显示车辆位置的方法
CN112188506A (zh) * 2020-09-11 2021-01-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站的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8506B (zh) * 2020-09-11 2022-10-1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站的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69919A (zh) * 2021-09-14 2021-12-10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喷涂油墨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0626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n Vuren et al. A multiple user class assignment model for route guidance
CN103246985B (zh) 一种广告点击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528372B (zh) 一种地址搜索方法和设备
CN108062573A (zh) 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9688589B (zh) 无线网络容量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5389722A (zh) 恶意订单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410626A (zh) 站点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73837A (zh) 导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服务器
CN105743763B (zh) 一种基于学习和推理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5761048A (zh) 一种具有骑缝章功能的电子印章签盖方法与系统
CN104680829B (zh) 基于多用户协同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7742169A (zh) 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构建方法及性能评估方法
CN110300123A (zh) 异常流量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42156A (zh) 一种路径导航方法
CN103365842B (zh) 一种页面浏览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8920665A (zh) 基于网络结构和评论文本的推荐评分方法及装置
CN105335873A (zh) 一种获取广告位质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022729A (zh) 一种用户偏好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875018A (zh) 新闻影响力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04124A (zh) 公交车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1741954B (zh)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动态调整菜单栏软键显示的方法
CN107644039A (zh) 网页菜单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8872733B (zh) 一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调整表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990897A (zh) 一种航线数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763374A (zh) 一种行驶路径展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