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7489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7489A
CN109407489A CN201810886245.7A CN201810886245A CN109407489A CN 109407489 A CN109407489 A CN 109407489A CN 201810886245 A CN201810886245 A CN 201810886245A CN 109407489 A CN109407489 A CN 109407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fixing member
protrusion
pressurised zone
thermal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62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7489B (zh
Inventor
荣木天
川崎广贵
德永良平
小滨笃
酒井雄大
川口弘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07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7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和热源。定影部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对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加压部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与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加压区域,对通过加压区域的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压。热源隔着定影部件与加压区域对应设置,且对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热源包括隔热层和发热接触部。隔热层层叠在基材上,具有向定影部件侧突出的凸部。发热接触部层叠在包含凸部在内的隔热层上,与定影部件的内表面接触,来对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凸部使层叠的发热接触部向定影部件侧突出,并使在加压区域处的压力为最大。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加压区域的压力成为最大。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介质上的调色剂定影的定影装置。
例如,提出有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加热体,其基板上具有发热电阻层;树脂制支架,其保持加热体;定影膜,其一边与加热体及支架接触一边移动;和弹性辊,其隔着定影膜而与加热体及支架形成夹持部。加热体相对于弹性辊的侵入量从记录件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端部逐渐增大。另外,夹持部的压力在与加热体的下游侧的端部相邻的支架的部分处为最大峰值。在比最大峰值部分靠记录件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不存在加热体,夹持部仅由支架和弹性辊形成。在该定影装置中,在夹持部的压力的最大峰值的位置之前,不存在压力下降的区域,因此,能够降低输出图像的光泽不均匀性。
但是,在上述的定影装置中,难以在树脂制支架上形成微凸形状,从而难以以良好的精度设定凸形状的记录件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及其突出量。另外,例如,根据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特性的不同,存在想要在夹持部的记录件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以外(上游侧、中游部)的位置设定该压力的最大峰值的情况,但在上述定影装置中,无法容易地改变压力的最大峰值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适当的位置使加压区域的压力成为最大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和热源。所述定影部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对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所述加压部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加压区域,对通过所述加压区域的所述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压。所述热源隔着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区域对应设置,且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所述热源包括隔热层和发热接触部。所述隔热层层叠在基材上,具有向所述定影部件侧突出的凸部。所述发热接触部层叠在包含所述凸部在内的所述隔热层上,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表面接触,来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所述凸部使层叠的所述发热接触部向所述定影部件侧突出,并使在所述加压区域处的压力为最大。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后面的详细说明会更明确。在详细说明中,参照附图,在附图中通过实施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图(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和图像的光泽度的变化的图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压区域的压力和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变化的图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其他例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压区域的压力和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变化的图表。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其他例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所示的箭头“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左”、“R”表示“右”、“U”表示“上”、“D”表示“下”。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概略图(主视图)。
打印机1具有构成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观的装置主体2。在装置本体2的下部例如设置有收装普通纸等片材S(介质)的供纸盒3。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设有出纸盘4。此外,片材S不限定于纸质,也可以是树脂制等。
另外,打印机1具有供纸装置5、成像装置6和定影装置7。供纸装置5设置于从供纸盒3延伸至出纸盘4的输送路径8的上游端部。成像装置6设置于输送路径8的中间部,定影装置7设置于输送路径8的下游侧。
成像装置6包括调色剂盒10、感光鼓单元11和光扫描装置12。调色剂盒10例如收装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剂)。感光鼓单元11包括感光鼓13、充电装置14、显影装置15和转印辊16。转印辊16从下侧与感光鼓13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此外,调色剂可以是由调色剂和载体混合的双组分显影剂,也可以是由磁性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
打印机1的控制装置(未图示)适当控制各装置,执行如下的图像形成处理。充电装置14使感光鼓13的表面带电。感光鼓13受到从光扫描装置12射出的扫描光,而承载静電潜像。显影装置15使用由调色剂盒10供给的调色剂使感光鼓1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片材S通过供纸装置5从供纸盒3被送出到输送路径8,感光鼓13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通过转印夹持部的片材S上。定影装置7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之后,片材S被排出到出纸盘4上。
[定影装置]
接着,参照图2~6对定影装置7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定影装置7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加热器23的仰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表示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和图像的光泽度的变化的图表。图6是表示定影装置7中的加压区域N的压力和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变化的图表。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通过方向(介质通过方向)”是指片材S通过定影装置7的加压区域N(后面进行说明)的方向(被输送的方向)。另外,“上游”和“下游”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语是指通过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以及与其类似的概念。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7具有定影带21、加压辊22和加热器23。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设置于箱体20(参照图1)的内部。加热器23是用于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的热源。
<定影带>
作为定影部件的一例的定影带21为环状的带,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轴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定影带21的表层例如由聚亚胺树脂等具有耐热性和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定影带21配置于箱体20的内部上方。在定影带2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安装有大致圆筒状的一对端帽(未图示)。此外,可以在定影带21的内部设置用于保持定影带21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带引导件(未图示)。
在定影带21的内部设置有推压部件24。推压部件24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方筒状。推压部件24在轴向上贯穿定影带21(及端帽),被支承于箱体20。上述定影带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推压部件24。
<加压辊>
作为加压部件的一例的加压辊2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轴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加压辊22配置于箱体20的内部下方。加压辊22包括金属制的芯棒22A和层叠在该芯棒22A的外周面的硅海绵等弹性层22B。芯棒22A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箱体20上。驱动马达(未图示)经由齿轮系等与芯棒22A连接,加压辊22由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此外,定影装置7具有压力调整部(未图示),该压力调整部使加压辊22升降,来调整加压辊22对定影带21的接触压力。通过将加压辊22推到定影带21,而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形成加压区域N。另外,加压区域N是指从压力为0Pa的上游侧的位置经由成为最大压力的位置到压力重新变为0Pa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区域。
<加热器>
作为热源的一例的加热器2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轴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板状(参照图3)。加热器23经由保持部件25固定于推压部件24的下表面。保持部件25例如由耐热树脂材料形成为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半圆筒状。保持部件25沿着定影带21的下侧内表面弯曲。
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器23包括:基材30、隔热层31和发热接触部32。基材30固定于保持部件25的下表面。发热接触部32经由隔热层31而形成在基材30上。
如图4所示,加热器23以发热接触部32朝向加压辊22的姿态保持于保持部件25的下表面,使发热接触部32与定影带21的内表面接触。通过加热器23挡住被加压辊22推压的定影带21,而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的接触部分形成加压区域N。加热器23隔着定影带21与加压区域N对应设置(还参照图2),并具有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的功能。此外,在箱体2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或加热器23的温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基材30例如由陶瓷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板状。基材30的上、下两表面大致平滑地形成。
隔热层31层叠(成膜)在基材30的一表面(整个下表面)上。隔热层31例如由陶瓷(玻璃)等具有电绝缘性并且热传导率λ较低(例如λ≦10W·m-1·K-1)的材料在基材30上形成。隔热层31具有限制由发热接触部32产生的热向基材30侧传导的功能。
如图4所示,隔热层31具有向定影带21侧(下方)突出的凸部31A。凸部31A从隔热层31的一表面(下表面)隆起,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半圆柱状。凸部31A形成为在隔热层31的一表面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延伸的状态。凸部31A形成在比隔热层31的通过方向上的中央靠下游侧的位置。凸部31A的突出量H(从隔热层31的一表面至凸部31A的顶部的高度)例如设定为大约0.3mm。凸部31A的通过方向上的长度(隆起宽度W2)例如设定为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长度(加压宽度W1)的大约16%。此外,凸部31A的突出量H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只要是设定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即可。另外,凸部31A的通过方向上的长度(隆起宽度W2)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只要是设定在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长度(加压宽度W1)的15%以上且20%以下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发热接触部32层叠在包含凸部31A在内的隔热层31的一表面(下表面)上。发热接触部32包括多个(例如5个)发热部41~45、多个(例如6个)电极部51~56、外层60。
多个发热部41~45例如由电阻值比电极部51~56的电阻值高的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在隔热层31上形成。如图3所示,多个发热部41~45在轴向上排成一列。另外,各发热部41~45由在轴向排成一列的多个电阻发热体40构成。多个电阻发热体40分别形成为在通过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全部的电阻发热体40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配置于轴向上的中央的发热部41由在与通过加压区域N的小型尺寸(例如A5尺寸)的片材S的前后宽度对应的范围内排列的多个电阻发热体40构成。配置于发热部41的轴向上的两侧的2个发热部42、43由在与通过加压区域N的中型尺寸(例如B5尺寸)的片材S的前后宽度对应的范围内排列的多个电阻发热体40构成。配置于发热部42、43的轴向上两侧的2个发热部44、45由在与通过加压区域N的常规尺寸(例如A4尺寸)的片材S的前后宽度对应的范围内排列的多个电阻发热体40构成。
多个电极部51~56例如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电阻值比电阻发热体40的电阻值低)在隔热层31上形成。多个电极部51~56分别与发热部41~45中的各发热部的在通过方向上的两侧电连接。详细而言,电极部51与构成轴向上的中央的发热部41的各电阻发热体40的下游端部(右端部)连接。与此相同,其他的电极部52~55分别与构成发热部42~45的各电阻发热体40的下游端部连接。另一方面,电极部56与全部的电阻发热体40的通过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左端部)连接。各电极部51~56在从与发热部41~45连接的部分延伸至比发热部41~45靠轴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为止的顶端部具有电极端子部51A~56A。
如图4所示,外层60覆盖发热部41~45和电极部51~56。外层60例如由陶瓷等具有电绝缘性并且相对于定影带21,滑动摩擦力较小(例如,摩擦系数μ≦0.1)的材料形成。外层60构成与定影带21的内表面接触的表面。此外,在发热部41~45、电极部51~56未被层叠的部分层叠隔热层31、外层60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
在上述加热器23的制造中,例如可以使用溅射等成膜技术、印刷基板制造技术或丝网印刷技术、或这些技术的组合。例如,隔热层31(凸部31A)和发热接触部32(发热部41~45、电极部51~56、外层60)可以通过溅射而在基材30上成膜。在溅射中能够以微米程度来调节膜层的厚度,因此,能够以高尺寸精度在隔热层31上形成凸部31A。另外,例如,隔热层31和发热接触部32可以通过反复执行印刷基板制造技术,即使用光掩膜的曝光、成像、蚀刻、剥离、层叠等工序而形成在基材30上。另外,例如,隔热层31和发热接触部32也可以通过将电绝缘性涂料或导电性涂料涂布在基材30上(丝网印刷)来形成。这些制造方法与溅射同样,也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在隔热层31上形成凸部31A。另外,不管是哪种制造方法,发热部41~45(电阻发热体40)均能够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层厚(膜层的厚度)。另外,电极部51~56和外层60也与此相同。
在如上述那样被制造的加热器23中,由于发热接触部32(发热部41~45、电极部51~56、外层60)形成在凸部31A上,因此,凸部31A使层叠的发热接触部32向定影带21侧(加压区域N侧)突出(参照图4)。因此,形成凸部31A的位置在加压区域N中向加压辊22侧最大地突出,而形成在加压区域N中压力最高的区域。也就是说,凸部31A具有使在加压区域N处的压力成为最大的功能。
此外,加热器23的电极部51~56、驱动马达等经由各种驱动电路(未图示)与电源(未图示)电连接。另外,加热器23(电极部51~56)、驱动马达和温度传感器等经由各种电路与打印机1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被连接的装置等。
[定影装置的作用]
这里,主要参照图2对定影装置7的作用(定影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对驱动马达、加热器23进行驱动控制。加压辊22受到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作用而旋转,定影带21从动于加压辊22而旋转(参照图2的细实线箭头)。发热部41~45的各电阻发热体40(参照图3)通过在夹持发热部41~45的多个电极部之间沿通过方向流过电流(被供电)而发热,来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
此时,控制装置根据片材S的尺寸大小来改变所要发热的发热部41~45(参照图3)。例如,在常规尺寸的片材S通过加压区域N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向全部的发热部41~45供给电力,而使全部的发热部41~45发热。另外,例如,在中型尺寸的片材S通过加压区域N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使发热部41~43发热,在小型尺寸的片材S通过加压区域N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使发热部41发热。据此,能够与片材S的尺寸相适配,仅对定影带21(加压区域N)的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加热。其结果,能够抑制定影带2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的过度升温。
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并经由输入电路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控制装置在从温度传感器接收到表示达到设定温度(例如150~200℃)的检测信号时,一边以维持该设定温度的方式控制加热器23,一边开始执行已经说明了的图像形成处理。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进入箱体20内,定影带21一边绕着轴正向旋转一边对通过加压区域N的片材S上的调色剂(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辊22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对通过加压区域N的片材S上的调色剂进行加压。于是,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片材S。而且,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送出到箱体20的外部,排出到出纸盘4。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7中,片材S上的调色剂(调色剂图像)一边被加压一边被加热,据此,该调色剂熔融而与片材S相互亲和(Affinity)来进行定影。如图5所示,在片材S通过加压区域N的过程中,当调色剂开始熔融时,该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开始下降。另外,众所周知,图像的光泽度通过对动态粘弹性足够低的调色剂施加大的压力而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用于使加压区域N处的压力为最大的凸部31A在片材S正在通过加压区域N的过程中,于片材S上的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下降的区间内形成于隔热层31。
在此,作为一例,在片材S上的调色剂通过加压区域N的过程中,考虑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如图6中单点划线所示那样进行变化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从加压区域N的上游端至通过方向上的中间附近的区间,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急速下降。当片材S过了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中间附近时,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下降缓和下来。也就是说,在从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中间附近至下游端的区间,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变动变小。通过在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的下降变得缓和的区间中使加压区域N的压力成为最大,而能够得到调色剂可靠地定影于片材S,且光泽度较高的图像。也就是说,能够使图像质量保持稳定。
使图像质量保持稳定的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以下也称为“设定值V”。)例如根据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加压宽度W1、加压区域N处的压力、加压区域N处的温度、调色剂的熔融温度等特性等的各种的因素不同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以如下的基准来设定设定值V。例如,设定值V以调色剂的储藏弹性率G’(弹性成分)为4200Pa以下,且调色剂的损失弹性率G”(粘性成分)为60000Pa以下的方式被设定。储藏弹性率G’和损失弹性率G”能够使用流变仪(例如,奥地利安东帕(Anton Paar,公司名称)公司制MCR-301)进行测定。作为动态粘弹性测定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流变仪以频率10Hz、升温速度4℃/分钟、测定温度40~200℃、形变1%的条件来测定储藏弹性率G’和损失弹性率G”。另外,加压区域N的温度通过测定加压区域N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进入侧和出口侧)的温度来进行确认,并设定可得到上述动态粘弹性特性的温度。
并且,凸部31A在从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中央至下游端之间,形成在与设定值V对应的位置。此外,“与设定值V对应的位置”的意思是指在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成为设定值V时,加压区域N的压力成为最大值的位置。另外,“调色剂的动态粘弹性成为设定值V时”的意思是指不是要求与设定值V完全一致,而是允许有些许的误差。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形成于隔热层31的凸部31A也使发热接触部32突出,而构成加压区域N中成为最大压力的区域。根据该结构,对于隔热层31的局部较厚的凸部31A,也能够利用溅射等成膜技术在加压区域N中的、通过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形成凸部31A。另外,能够利用溅射等成膜技术简单且高精度地形成该凸部31A。据此,能够在适当的位置使加压区域N的压力为最大。例如,如图7所示,在设定值V位于比加压区域N的通过方向上的中央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能够以与该设定值V对应的方式在隔热层31上形成凸部31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凸部31A在如下区间内形成于隔热层31,其中,该区间为在片材S正在通过加压区域N的过程中、片材S上的调色剂的储藏弹性率G’为4200Pa以下且损失弹性率G”为60000Pa以下的区间。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动态粘弹性足够低的调色剂通过在加压区域N中成为最大压力的部分。据此,能够使在不发生热偏移(hot offset)的程度下熔融的调色剂适当地热定影在片材S上,从而能够使热定影在片材S上之后的调色剂的表面平滑。其结果,能够得到光泽度较高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凸部31A的突出量H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凸部31A的隆起宽度W2为加压区域N的加压宽度W1的15%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压区域N之中的凸部31A一边对片材S上的调色剂适当地加压一边对其进行加热。据此,能够确保实施适当的热定影,从而能够形成光泽较好的图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由于发热部41~45经由外层60与定影带21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定影带21顺畅地旋转。另外,由于发热部41~45能够对与定影带21的加压区域N相向的部分直接加热,因此,能够减少没有用于定影带21的加热而散发的热量,从而有效运用被输入的电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具有上述定影装置7的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发热部41~45分别由多个电阻发热体40构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发热部41~45也可以由单个的电阻发热体40构成(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发热部41~45与3个种类的片材S的尺寸相对应,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发热部(电阻发热体40)也可以以与2个种类以上的片材S的尺寸相对应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构成为片材S通过加压区域N的轴向上的中央,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片材S通过靠向加压区域N的轴向上一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使加压辊22驱动而旋转,使定影带21从动而旋转,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定影带21驱动而旋转,使加压辊22从动而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7中,使加压辊22相对于定影带21升降(向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定影带21相对于加压辊22向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黑白的打印机1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多功能一体机等。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影部件,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对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
加压部件,其一边绕着轴旋转一边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加压区域,对通过所述加压区域的所述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压;和
热源,其隔着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区域对应设置,且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所述热源包括:
隔热层,其层叠在基材上,具有向所述定影部件侧突出的凸部;和
发热接触部,其层叠在包含所述凸部在内的所述隔热层上,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表面接触,来对所述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所述凸部使层叠的所述发热接触部向所述定影部件侧突出,并使在所述加压区域处的压力为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如下区间内形成于所述隔热层,其中,所述区间为在所述介质正在通过所述加压区域的过程中,所述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的储藏弹性率G’为4200Pa以下且损失弹性率G”为60000Pa以下的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突出量设定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介质通过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所述加压区域的介质通过方向上的长度的15%以上且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隔热层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基材上,
所述发热接触部包括:
发热部,其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隔热层上,通过被供电而发热;
电极部,其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所述隔热层上,与所述发热部的介质通过方向上的两侧电连接;和
外层,其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发热部和所述电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由在轴向上排成一列的多个电阻发热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阻发热体分别形成为在所述介质通过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阻发热体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810886245.7A 2017-08-18 2018-08-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407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7841 2017-08-18
JP2017157841A JP2019035887A (ja) 2017-08-18 2017-08-18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7489A true CN109407489A (zh) 2019-03-01
CN109407489B CN109407489B (zh) 2022-03-04

Family

ID=6536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6245.7A Active CN109407489B (zh) 2017-08-18 2018-08-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56684A1 (zh)
JP (1) JP2019035887A (zh)
CN (1) CN109407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7783B2 (ja) * 2018-03-09 2022-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576A (en) * 1985-02-28 1989-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astic rotatable member
US5499087A (en) * 1991-04-22 1996-03-12 Hitachi, Ltd. Heat fix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having a PTC heating element received in a recess of a holder
JPH112987A (ja) * 1997-06-11 1999-01-0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CN100462862C (zh) * 2004-12-20 2009-02-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1539748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299A (ja) * 2008-11-28 2010-06-10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US20100215415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53546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JP2013250439A (ja) * 2012-05-31 2013-12-1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54890A (zh) * 2012-05-31 2013-12-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45619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4570670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32234A (zh) * 2014-03-17 2015-09-2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60223964A1 (en) * 2015-02-04 2016-08-04 Yutaka Ikebuc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7012335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Hiroyuki Shimad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576A (en) * 1985-02-28 1989-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astic rotatable member
US5499087A (en) * 1991-04-22 1996-03-12 Hitachi, Ltd. Heat fix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having a PTC heating element received in a recess of a holder
JPH112987A (ja) * 1997-06-11 1999-01-0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CN100462862C (zh) * 2004-12-20 2009-02-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1539748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299A (ja) * 2008-11-28 2010-06-10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US20100215415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53546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JP2013250439A (ja) * 2012-05-31 2013-12-1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54890A (zh) * 2012-05-31 2013-12-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45619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4570670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32234A (zh) * 2014-03-17 2015-09-2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60223964A1 (en) * 2015-02-04 2016-08-04 Yutaka Ikebuc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7012335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Hiroyuki Shimad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56684A1 (en) 2019-02-21
JP2019035887A (ja) 2019-03-07
CN109407489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7924B2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3240B2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US8841587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er used in the apparatus
US6734397B2 (en) Heater having at least one cycle path resisto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therein
US7664449B2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311702B1 (ko) 화상 가열 장치 및 가열체
US20080085139A1 (en) Fusing apparatus having a segmented external heater
US780147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CN109407490B (zh) 加热器、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103231A (ja) 一様なニップ速度のロール定着装置
JP2007240606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熱体
US9798279B2 (en) Printed thermocouples in solid heater devices
US10514639B2 (en) Heating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349677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9836B2 (ja) 定着装置
CN109407489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00369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fixing device
JP2019091003A (ja) 加熱器および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7122173B2 (ja) 加熱器および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5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2662A (ja) 定着装置
US10459373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32972A (ja) 定着装置
JP2008076857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637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