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3651A -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03651A CN109403651A CN201811232727.7A CN201811232727A CN109403651A CN 109403651 A CN109403651 A CN 109403651A CN 201811232727 A CN201811232727 A CN 201811232727A CN 109403651 A CN109403651 A CN 109403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iln
- steel cable
- reinforced
- wall
- mason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81—Repairing or restoring roofing or roof cov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一、窑顶覆土层处理:将待加固砖石箍窑上部的覆土层整平并夯实,再在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并夯实;二、窑顶围墙拆除;三、抗剪键施工:在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周墙体上部均施工抗剪键;四、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内的钢拉索;五、前围墙砌筑及覆土层铺装。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护梁与钢拉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窑洞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居住在黄土高原地势较平坦的川、坝、源、台、平川的群众利用地面空间,用砖石、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被称为箍窑,砖石箍窑是指砖、石箍成的窑洞。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较好,冬暖夏凉。箍窑的窑洞外露的门脸为窑脸,两个窑洞洞口相交的支撑部分为窑腿,位于箍窑最左侧和最右侧的窑腿为边窑腿。箍窑为正方体结构,箍窑顶部覆盖的土层称为窑顶覆土层。箍窑的四周墙体上部均砌筑有围墙,该围墙位于窑顶覆土层上方,窑顶覆土层位于四周围墙内。砖石箍窑中四周围墙均为砖、石砌筑而成的墙体。对于砖石箍窑来说,由于窑洞的前后左右四侧均临空,四周侧均无有效支撑或约束,这样箍窑左右两侧的边窑腿受窑顶覆土荷载影响会产生水平推力,前后两侧窑脸受填土侧压力产生一定的歪闪或鼓胀;另外,当四周墙体地基发生轻微沉降时,前后窑脸及两侧边窑腿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歪闪或倾斜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护梁与钢拉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窑顶覆土层处理:将待加固砖石箍窑上部的覆土层整平并夯实,使所述覆土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再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并对所述灰土层进行夯实,使所述灰土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步骤二、窑顶围墙拆除:对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低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的上表面;
步骤三、抗剪键施工:在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周墙体上部均施工多个抗剪键;
步骤四、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的钢拉索加固结构进行施工;
所述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内侧的钢拉索加固网,所述钢拉索加固网位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上方且其呈水平布设;所述钢拉索加固网为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钢拉索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钢拉索组成的加固网,所述纵向钢拉索沿待加固砖石箍窑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横向钢拉索沿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纵向钢拉索与横向钢拉索呈垂直布设;
所述纵向钢拉索与横向钢拉索均为水平钢拉索;所述窑顶围护梁上设置有多个供所述水平钢拉索锚固的锚具,所述锚具的数量与钢拉索加固网中纵向钢拉索与横向钢拉索的总数量相同;所述水平钢拉索的一端为锚固于窑顶围护梁内的梁内锚固端且其另一端为固定安装于所述锚具内的锚具锚固端;
所述窑顶围护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窑顶围护梁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五、前围墙砌筑及覆土层铺装:在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窑顶围护梁上砌筑前围墙,并在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上覆盖一层覆土且对覆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上部覆土层,所述钢拉索加固网埋设于所述上部覆土层内。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时,先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为30cm的三七灰土,再对平铺的三七灰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所述灰土层。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前侧墙体、位于所述前侧墙体正后方且与所述前侧墙体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墙体与所述后侧墙体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所述左侧墙体与所述右侧墙体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所述前侧墙体呈垂直布设。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由上至下对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二中所述围墙为位于所述前侧墙体、所述后侧墙体、所述左侧墙体或所述右侧墙体的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墙体;
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比所述灰土层的上表面低6cm~12cm;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底部与窑顶围护梁底面的竖向间距为8cm~12cm;
所述钢拉索加固网中每道所述纵向钢拉索均与多道所述横向钢拉索紧靠。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为由四道周边压梁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梁;
所述前侧墙体、所述后侧墙体、所述左侧墙体和所述右侧墙体均为待加固砖石箍窑的侧墙,所述周边压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侧墙的正上方,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与其所支撑侧墙呈平行布设,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
步骤四中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梁内锚固端的长度均不小于15d,其中d为所述水平钢拉索的直径,所述窑顶围护梁中安装锚具的所述周边压梁为锚具安装梁,所述锚具安装在所述锚具安装梁的外侧壁上;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锚具锚固端均从其所固定的所述锚具安装梁伸出,所述锚具锚固端伸出至所固定锚具安装梁外侧的长度不小于10cm。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时,在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个侧墙上均开设多个竖向孔洞;每个所述侧墙上的多个所述竖向孔洞均沿该侧墙的中心轴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步骤四中进行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时,每个所述竖向孔洞内均浇筑混凝土并形成竖向抗剪键;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竖向抗剪键紧固连接。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孔洞为立方体孔洞,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深度为8cm~12cm,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7cm~9cm;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60cm。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每道所述周边压梁的内侧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梁体纵向钢筋,多道所述梁体纵向钢筋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梁体纵向钢筋均沿所布设周边压梁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
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包括位于钢拉索加固网下方的下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下部梁体上方的上部梁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浇筑为一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均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
步骤四中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的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窑顶围护梁的所述下部梁体进行浇筑,再对钢拉索加固网进行放置,待钢拉索加固网放置后再对所述上部梁体进行浇筑。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五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窑顶围护梁与前围墙之间通过由左至右布设的多道拉结筋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拉结筋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埋设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窑顶围护梁内。
上述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之前,还需对待加固砖石箍窑进行窑脸加固,过程如下:
步骤101、窑脸外侧地基加固: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获得加固后地基;
所述加固后地基位于待加固窑脸墙外侧,所述待加固窑脸墙为待加固砖石箍窑中位于窑脸一侧且底部支撑于地面上的墙体;所述加固后地基为矩形且其与待加固窑脸墙的地基紧靠,所述加固后地基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的长度相同且其宽度为1m~2m;
步骤102、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在步骤101中所述加固后地基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
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为矩形且其位于待加固窑脸墙外侧,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的底部外侧壁紧靠,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的长度相同,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与待加固窑脸墙呈平行布设,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前端面与待加固窑脸墙的前端面相平齐;
步骤103、加固墙砌筑:在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由下至上砌筑加固墙;
所述加固墙位于待加固窑脸墙外侧且其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的外侧壁紧靠,所述加固墙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其厚度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加固墙的底部和顶部均为矩形,所述加固墙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固墙的顶面与待加固窑脸墙的顶面相平齐且二者组成加固后窑脸墙;
所述加固墙的底部厚度D1不小于50cm且其顶部厚度D2不小于30cm,所述加固墙的外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0°;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宽度不小于加固墙的底部厚度D1;
步骤104、抗剪键施工:在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上部施工多个所述抗剪键;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上的加固梁,所述加固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且其与窑顶围护梁浇筑为一体;所述加固梁与所述加固墙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施工成本低,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少。
2、施工简便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主要包括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墙拆除、抗剪键施工、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和前围墙砌筑及覆土层铺装五个步骤,即可达到加固箍窑的目的,加固后的窑洞整体稳定性好且成本低。
3、所采用的加固结构设计合理、施工简便、实现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投入成本较低,采用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护梁与钢拉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简便、快速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整体性加固,并能有效提升砖石箍窑的整体性能,加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的稳定性。
4、所采用的窑脸加固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施工成本低,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少;并且,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能简便达到对既有箍窑窑脸进行加固的目的,加固后的窑脸稳定性好且成本低。采用地基加固、加固墙墙体加固与上部扁平冠梁相结合的方式对窑脸下、中、上三个方面进行整体加固,加固后地基提供一个稳固基础,并且加固墙与待加固窑脸墙的墙体形成整体,上部扁平冠梁对加固后窑脸墙进行约束和限位,使加固后窑脸形成稳固、有效支撑和约束,有效提高砖石砌窑脸的抗击侧向推力的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因窑脸根部地基发生轻微沉降导致的砖、石砌窑脸产生的歪闪或倾斜变形等问题,能有效提高窑脸的稳定性。
5、推广应用前景广泛,能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简便、快速加固,并且投入成本低,经济实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护梁与钢拉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固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立面加固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拉索加固网的平面加固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拉索加固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待加固窑脸墙进行加固时的加固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对待加固窑脸墙进行加固时的加固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待加固砖石箍窑; 2—窑顶围护梁; 3—钢拉索加固网;
3-1—纵向钢拉索; 3-2—横向钢拉索;
4—前围墙; 5—前侧墙体; 6—右侧墙体;
7—待加固窑脸墙; 8—素混凝土垫层; 9—加固墙;
10—竖向拉结筋; 11—灰土层; 12—上部覆土层;
13—后侧墙体; 14—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窑顶覆土层处理:将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部的覆土层整平并夯实,使所述覆土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再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11,并对灰土层11进行夯实,使灰土层11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结构,详见图2;
步骤二、窑顶围墙拆除: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低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详见图3;
步骤三、抗剪键施工: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上部均施工多个抗剪键;
步骤四、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钢拉索加固结构进行施工;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述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2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2内侧的钢拉索加固网3,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位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上方且其呈水平布设;所述钢拉索加固网为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钢拉索3-1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钢拉索3-2组成的加固网,所述纵向钢拉索3-1沿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横向钢拉索3-2沿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呈垂直布设;
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均为水平钢拉索;所述窑顶围护梁2上设置有多个供所述水平钢拉索锚固的锚具14,所述锚具14的数量与钢拉索加固网3中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的总数量相同;所述水平钢拉索的一端为锚固于窑顶围护梁2内的梁内锚固端且其另一端为固定安装于所述锚具14内的锚具锚固端;
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窑顶围护梁2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五、前围墙砌筑及覆土层铺装: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上砌筑前围墙4,并在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上覆盖一层覆土且对覆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上部覆土层12,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埋设于所述上部覆土层12内,所述上部覆土层12的上表面不低于窑顶围护梁2的上表面。所述前围墙4为呈竖直向布设的砌体墙。
实际施工时,所述水平钢拉索为一根直径为φ15mm~φ20mm钢筋。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钢拉索的直径为φ18mm,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水平钢拉索的直径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具14由法拉盘和安装在所述法拉盘上的多个锚栓组成,所述锚栓锚固于窑顶围护梁2内。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钢拉索3-2的间距为20cm~4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钢拉索3-2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为施工简便且为加固后箍窑的外形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钢拉索3-1的后端为锚具锚固端,所述横向钢拉索3-2的左端为锚具锚固端。实际施工时,所述纵向钢拉索3-1的前端也可以为锚具锚固端,所述横向钢拉索3-2的右端为锚具锚固端。
为锚固牢靠,所述梁内锚固端为经弯曲后形成的弯曲端。本实施例中,所述梁内锚固端为U形弯曲端。实际施工时,所述梁内锚固端也可以为L形、S形、弧形等形状。
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上方。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顶的覆土层。
压实系数,也称压实度或夯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如灰土等)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压实系数为一个比值,也可以用百分比表示。其中,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如灰土等)压实后的干密度指的是经压实实际达到的干密度,标准最大干密度指的是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
步骤一中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部的原覆土层进行整平并夯实后,再在夯实后的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11并夯实,并且对压实系数进行具体限定,能有效提高屋面基层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顶屋面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同时,在原覆土层上增加灰土层11作为基层,不仅具有承重作用,并且又一定的抗水、抗渗和抗变形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顶屋面的承载能力,并且该基层能确保钢拉索加固网3的整体性能更好地发挥,因而能有效提高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顶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11时,先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为30cm的三七灰土,再对平铺的三七灰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所述灰土层11。
其中,三七灰土为常规土建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三七灰土,三七灰土是一种以石灰、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具有较高强度的建筑材料,三七灰土中生石灰与粘土的体积比为3︰7。所采用的粘土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所处地区的土。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前侧墙体5、位于前侧墙体5正后方且与前侧墙体5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13以及分别连接于前侧墙体5与所述后侧墙体13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6,所述左侧墙体与右侧墙体6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前侧墙体5呈垂直布设。
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窑洞外露的门脸为窑脸,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前侧为窑脸。实际使用时,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前侧和后侧也可以均为窑脸。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中位于窑脸一侧的墙体为窑脸墙。因而,所述前侧墙体5或后侧墙体13为所述窑脸墙。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由上至下对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二中所述围墙为位于前侧墙体5、所述后侧墙体13、所述左侧墙体或右侧墙体6的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墙体。
实际施工时,窑顶围墙通常用于挂装花篮等,也称为花篮墙。因而,步骤二中所拆除的围墙也称为花篮墙。
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比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低6cm~12cm。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底部与窑顶围护梁2底面的竖向间距为8cm~12cm。
并且,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中每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均与多道所述横向钢拉索3-2紧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中每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均位于横向钢拉索3-2上方。因而,对钢拉索加固网3进行施工时,先对横向钢拉索3-2进行安装,再对纵向钢拉索3-1进行安装。
实际施工时,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中每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也可以均位于横向钢拉索3-2下方。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比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低8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比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低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底部与窑顶围护梁2底面的竖向间距为1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底部与窑顶围护梁2底面的竖向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四中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梁内锚固端的长度均不小于15d,其中d为所述水平钢拉索的直径,所述窑顶围护梁2中安装锚具14的所述周边压梁为锚具14安装梁,所述锚具14安装在所述锚具14安装梁的外侧壁上;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锚具锚固端均从其所固定的所述锚具14安装梁伸出,所述锚具锚固端伸出至所固定锚具14安装梁外侧的长度不小于10cm。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由四道周边压梁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梁;
所述前侧墙体5、所述后侧墙体13、所述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6均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侧墙,所述周边压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侧墙的正上方,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与其所支撑侧墙呈平行布设,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支撑于其所支撑的侧墙正上方。所述侧墙为由砖或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压梁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窑顶围护梁2的梁体高度为18cm。所述窑顶围护梁2(即所述周边压梁)的宽度为2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窑顶围护梁2的横截面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时,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个侧墙上均开设多个竖向孔洞;每个所述侧墙上的多个所述竖向孔洞均沿该侧墙的中心轴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步骤四中进行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施工时,每个所述竖向孔洞内均浇筑混凝土并形成竖向抗剪键;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竖向抗剪键紧固连接。
因而,所述抗剪键为由向所述侧墙上部开设的竖向孔洞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竖向抗剪键。
为进一步提高抗剪效果,所述竖向孔洞为立方体孔洞,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深度为8cm~12cm,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7cm~9cm;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6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深度为10cm,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横截面边长为8cm;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6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竖向孔洞的尺寸和布设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采用立方体孔洞能有效提高抗剪键的径向牢靠性,使浇筑于立方体孔洞内的混凝土抗剪键不会出现径向位移,具有良好的抗剪效果,能有效提高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强度,使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能紧固连接为一体,共同受力。
为提高窑顶围护梁2的强度,需在窑顶围护梁2内进行配筋。每道所述周边压梁的内侧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梁体纵向钢筋,多道所述梁体纵向钢筋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梁体纵向钢筋均沿所布设周边压梁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压梁内配筋为4B10,即纵向钢筋的直径φ4mm且布设间距为10mm。
实际施工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窑顶围护梁2内的配筋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2包括位于钢拉索加固网3下方的下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下部梁体上方的上部梁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浇筑为一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均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
步骤四中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窑顶围护梁2的所述下部梁体进行浇筑,再对钢拉索加固网3进行放置,待钢拉索加固网3放置后再对所述上部梁体进行浇筑。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梁体的梁体高度为10cm。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呈水平布设。
实际对所述钢拉索加固网进行施工时,先对窑顶围护梁2进行浇筑,待窑顶围护梁2的混凝土浇筑高度为10cm时,完成所述下部梁体的浇筑过程;之后,对钢拉索加固网3进行铺装,并使钢拉索加固网3布设于所述灰土层11上方,所述纵向钢拉索3-1和横向钢拉索3-2均为水平钢拉索且其安装方法均相同;对钢拉索加固网3进行铺装时,对各水平钢拉索分别进行安装。对任一根水平钢拉索进行安装时,将该水平钢拉索的一端预埋于周边压梁中且锚固长度至少15d,另一端伸出周边压梁外侧15cm,再浇筑剩余8cm厚混凝土;混凝土锚固端(即锚具锚固端)的初始锚固借助于木模板锚固,待强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拆除模板再采用锚具14进行固定。实际施工非常简便。实际使用时,可通过锚具14对各水平钢拉索的张力进行调整,再加上钢拉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变形能力,因而所成型钢拉索加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均非常好。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进行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施工时,对窑顶围护梁2中的各周边压梁进行同步浇筑且所浇筑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
并且,对窑顶围护梁2进行浇筑时,所浇筑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所述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8。因而,能进一步提高窑顶围护梁2的耐久性和使用效果。同时,能有效提高窑顶围护梁2对钢拉索加固网3的锚固效果。
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2中的各周边压梁进行一次性整体浇筑,不仅浇筑简便,施工简便、快速,并且窑顶围护梁2与钢拉索加固网3紧固连接为一体,钢拉索加固网3的锚固效果好且所成型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的整体性好,能有效提高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整体性,使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与窑顶紧固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从而通过钢拉索加固网3与窑顶围护梁2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整体进行有效支撑或约束,从而有效避免箍窑左右两侧的边窑腿因受窑顶覆土荷载影响会产生水平推力导致前后两侧窑脸受填土侧压力产生一定的歪闪或鼓胀的问题,并且当四周墙体地基发生轻微沉降时,也不会出现前后窑脸及两侧边窑腿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歪闪或倾斜变形。
为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步骤五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与前围墙4之间通过由左至右布设的多道拉结筋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拉结筋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埋设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内。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所述拉结筋之间的间距为50cm。实际加固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与前围墙4之间拉结筋的数量和布设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五中,所述上部覆土层12的层厚为25cm~35cm,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上部覆土层12的层厚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在钢拉索加固网3上覆盖30cm的覆土并夯实至压实系数不小于0.94,获得所述上部覆土层12。
步骤五中所述前围墙4也称为花篮墙。
其中,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为前侧墙体5上支撑的所述周边压梁,在前侧墙体5上支撑的所述周边压梁上砌筑前围墙4后,能进一步提高该周边压梁的受力平衡性和整体稳定性。所述前围墙4在提高前侧墙体5上所支撑周边压梁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的同时,也能对该周边压梁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周边压梁的耐久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之前,还需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进行窑脸加固,过程如下:
步骤101、窑脸外侧地基加固: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获得加固后地基;
所述加固后地基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中位于窑脸一侧且底部支撑于地面上的墙体;所述加固后地基为矩形且其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地基紧靠,所述加固后地基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且其宽度为1m~2m;
步骤102、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在步骤101中所述加固后地基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8,详见图6;
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为矩形且其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底部外侧壁紧靠,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与待加固窑脸墙7呈平行布设,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前端面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前端面相平齐;
步骤103、加固墙砌筑:在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上由下至上砌筑加固墙9,详见图6;
所述加固墙9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且其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外侧壁紧靠,所述加固墙9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其厚度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加固墙9的底部和顶部均为矩形,所述加固墙9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加固墙9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固墙9的顶面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顶面相平齐且二者组成加固后窑脸墙;
所述加固墙9的底部厚度D1不小于50cm且其顶部厚度D2不小于30cm,所述加固墙9的外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0°;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宽度不小于加固墙9的底部厚度D1;
步骤104、抗剪键施工:在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9上部施工多个所述抗剪键;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9上的加固梁10,所述加固梁10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且其与窑顶围护梁2浇筑为一体;所述加固梁10与所述加固墙9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梁10与窑顶围护梁2(具体是前侧墙体5上所支撑的周边压梁)紧固连接为一体。并且,所述加固梁10与窑顶围护梁2的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固梁10与窑顶围护梁2组成窑顶围护加固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后地基的宽度为1.5m。因而,对待加固窑脸墙1外侧1.5m宽度范围内进行地基加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位于所述砖石箍窑前侧且支撑于地面上的墙体。因而,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立方体墙体。
实际施工时,步骤101中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时,采用加固桩进行加固。
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时,按照常规的地基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为石灰桩。
实际施工时,所述加固桩也可以采用砂桩、碎石桩、煤渣石灰桩、内夯土桩、CFG桩等。
所述石灰桩为常规的地基加固用石灰桩,所述石灰桩是指用人工或机械在地基中成孔后,灌入生石灰块(或在生石灰块中掺入适量的水硬性掺合料,如粉煤灰、火山灰等),经振密或夯压后形成的桩柱体。
步骤101中采用石灰桩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后,具有以下效果:第一、能对待加固窑脸墙7进行进一步加固,在不拆除待加固窑脸墙7的情况下,对待加固窑脸墙7的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待加固窑脸墙7原有地基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待加固窑脸墙7原有地基的抗变形能力;第二、加固后地基的加固效果好,能有效确保地基稳定性,从而提高因地基沉降引起的砖、石砌窑脸出现的歪闪或倾斜变形问题;第三、为加固墙9提供稳固基础,进一步提高所述加固后窑脸墙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第四、通过对加固后地基的位置、深度、长度和宽度分别进行限定,能对地基加固区域进行准确限定,操作性强和加固区域明确。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后地基为采用多根石灰桩进行加固的复合地基。
多根所述石灰桩呈梅花形布设,相邻两根所述石灰桩之间的间距为1.2m~1.6m,所述石灰桩的桩径为φ8cm~φ12cm;所述石灰桩的长度不小于1.5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所述石灰桩之间的间距为1.5m,所述石灰桩的桩径为φ1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根所述石灰桩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石灰桩的桩径进行相应调整。
采用所述石灰桩进行加固后,能有效提高所述加固后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甚至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中,采用加固桩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后,还需对待加固砖石箍窑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所述加固后地基。这样,能进一步确保地基加固效果,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不良影响。
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厚度为8cm~12cm。
实际施工时,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底部铺有混凝土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与所述混凝土垫层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顶面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进行浇筑时,从待加固窑脸墙7底部向外进行浇筑,并且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厚度为1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厚度进行相应调整。
浇筑素混凝土垫层8后,能有效确保加固墙9下方地基的整体性,并且所述石灰桩与素混凝土垫层8紧固连接为一体,能有效提高加固墙9与所述加固后地基的连接强度,并能确保加固墙9底部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加固墙9底部的抗变形能力。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是指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加固墙砌筑后,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与其外侧的加固墙9组成加固后窑脸墙。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加固墙砌筑后,还需在加固墙9顶部与待加固窑脸墙7顶部之间布设多道水平拉结筋,多道所述水平拉结筋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沿待加固窑脸墙7的厚度方向布设,多道所述水平拉结筋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加固墙9顶部与待加固窑脸墙7顶部之间通过多道所述水平拉结筋紧固连接为一体。
多道所述水平拉结筋呈均匀布设,相邻两道所述水平拉结筋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所述水平拉结筋之间的间距为50c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道所述水平拉结筋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本市实施例中,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9和待加固窑脸墙7均采用砌块砌筑而成,所述加固墙9和待加固窑脸墙7所采用的砌块均为砖或石块;
所述加固墙9与待加固窑脸墙7之间的连接处,砌块分皮咬槎砌筑。因而,能有效保证加固墙9与待加固窑脸墙7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所形成加固后窑脸墙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加固后窑脸墙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加固墙9和待加固窑脸墙7所采用的砌块均为砖。
所述立方体箍窑6为砖箍窑。
所述加固墙9设置为底部厚且顶部相对较薄的墙体结构,一方面能对待加固窑脸墙7的墙体进行有效加固,并与加固窑脸墙1的墙体能紧固连接为一体;另一方面,加固墙9的墙体自身稳定性高,与待加固窑脸墙7连接为整体并整体进行受力;同时,加固墙9顶部相对较薄,便于与待加固窑脸墙7进行简便、快速且紧固连接,同时上部较薄区域的变形由上至下过渡至底部较厚区域后,能有效较小墙体的变形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抗变形能力。
由于待加固窑脸墙7和位于其前侧的加固墙9组成所述加固后窑脸墙,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时,在所述加固后窑脸墙底部的每个所述竖向孔洞内均插装有一道竖向拉结筋10,所述竖向拉结筋10的下部插装于所述竖向孔洞内且其上部浇筑于所述窑顶围护加固梁内;
所述加固后窑脸墙上所开设的所有竖向孔洞呈多排多列布设,每个所述竖向孔洞内均浇筑混凝土并与其内部所插装的竖向拉结筋10形成竖向抗剪键;所述窑顶围护加固梁与所述加固后窑脸墙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竖向抗剪键紧固连接。
所述加固后窑脸墙上所开设的多排所述立方体孔洞沿待加固窑脸墙7的厚度方向由左至右布设,相邻两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为8cm~12cm,每排所述立方体孔洞均包括多个沿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所述立方体孔洞,每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为10cm,每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以及每排所述立方体孔洞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立方体孔洞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上述竖向抗剪键具有良好的抗剪效果,能有效提高所述加固后窑脸墙与扁平冠梁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强度,使所述加固后窑脸墙与扁平冠梁4能紧固连接为一体,共同受力。
实际施工时,所述窑顶围护加固梁同步进行整体性浇筑。
由于箍窑的窑洞外露的门脸为窑脸,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前侧为窑脸。实际使用时,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前侧和后侧也可以均为窑脸。因而,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所述前侧墙体5或所述后侧墙体13中支撑于地面上的墙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所述前侧墙体5中支撑于地面上的部分墙体。所述前侧墙体5分为待加固窑脸墙7和未加固墙体两种墙体,所述前侧墙体5中除待加固窑脸墙7之外的墙体均为所述未加固墙体。
本实施例中,其余方法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加固墙9和待加固窑脸墙7所采用的砌块均为石块;
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为石箍窑。
本实施例中,其余步骤和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窑顶覆土层处理:将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部的覆土层整平并夯实,使所述覆土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再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11),并对灰土层(11)进行夯实,使灰土层(11)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步骤二、窑顶围墙拆除: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低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
步骤三、抗剪键施工: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上部均施工多个抗剪键;
步骤四、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钢拉索加固结构进行施工;
所述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2)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2)内侧的钢拉索加固网(3),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位于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上方且其呈水平布设;所述钢拉索加固网为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钢拉索(3-1)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钢拉索(3-2)组成的加固网,所述纵向钢拉索(3-1)沿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横向钢拉索(3-2)沿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呈垂直布设;
所述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均为水平钢拉索;所述窑顶围护梁(2)上设置有多个供所述水平钢拉索锚固的锚具(14),所述锚具(14)的数量与钢拉索加固网(3)中纵向钢拉索(3-1)与横向钢拉索(3-2)的总数量相同;所述水平钢拉索的一端为锚固于窑顶围护梁(2)内的梁内锚固端且其另一端为固定安装于所述锚具(14)内的锚具锚固端;
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窑顶围护梁(2)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五、前围墙砌筑及覆土层铺装: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上砌筑前围墙(4),并在步骤一中所述灰土层(11)上覆盖一层覆土且对覆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上部覆土层(12),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埋设于上部覆土层(12)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层(11)时,先在夯实后的所述覆土层上平铺一层厚度为30cm的三七灰土,再对平铺的三七灰土进行夯实,获得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的所述灰土层(11)。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前侧墙体(5)、位于所述前侧墙体(5)正后方且与所述前侧墙体(5)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13)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墙体(5)与所述后侧墙体(13)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6),所述左侧墙体与所述右侧墙体(6)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所述前侧墙体(5)呈垂直布设。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由上至下对各围墙分别进行拆除;
步骤二中所述围墙为位于所述前侧墙体(5)、所述后侧墙体(13)、所述左侧墙体或所述右侧墙体(6)的上部且位于步骤一中所述覆土层上方的墙体;
步骤二中进行窑顶围墙拆除时,各围墙均拆除至上部墙面比所述灰土层(11)的上表面低6cm~12cm;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底部与窑顶围护梁(2)底面的竖向间距为8cm~12cm;
所述钢拉索加固网(3)中每道所述纵向钢拉索(3-1)均与多道所述横向钢拉索(3-2)紧靠。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由四道周边压梁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梁;
所述前侧墙体(5)、所述后侧墙体(13)、所述左侧墙体和所述右侧墙体(6)均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侧墙,所述周边压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侧墙的正上方,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与其所支撑侧墙呈平行布设,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
步骤四中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梁内锚固端的长度均不小于15d,其中d为所述水平钢拉索的直径,所述窑顶围护梁(2)中安装锚具(14)的所述周边压梁为锚具(14)安装梁,所述锚具(14)安装在所述锚具(14)安装梁的外侧壁上;每道所述水平钢拉索的所述锚具锚固端均从其所固定的所述锚具(14)安装梁伸出,所述锚具锚固端伸出至所固定锚具(14)安装梁外侧的长度不小于10cm。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时,在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个侧墙上均开设多个竖向孔洞;每个所述侧墙上的多个所述竖向孔洞均沿该侧墙的中心轴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步骤四中进行钢拉索加固结构施工时,每个所述竖向孔洞内均浇筑混凝土并形成竖向抗剪键;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竖向抗剪键紧固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孔洞为立方体孔洞,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深度为8cm~12cm,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7cm~9cm;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60cm。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道所述周边压梁的内侧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梁体纵向钢筋,多道所述梁体纵向钢筋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梁体纵向钢筋均沿所布设周边压梁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
步骤四中所述窑顶围护梁(2)包括位于钢拉索加固网(3)下方的下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下部梁体上方的上部梁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浇筑为一体,所述上部梁体和所述下部梁体均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
步骤四中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钢拉索加固网加固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窑顶围护梁(2)的所述下部梁体进行浇筑,再对钢拉索加固网(3)进行放置,待钢拉索加固网(3)放置后再对所述上部梁体进行浇筑。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与前围墙(4)之间通过由左至右布设的多道拉结筋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拉结筋由左至右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埋设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内。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行抗剪键施工之前,还需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进行窑脸加固,过程如下:
步骤101、窑脸外侧地基加固:对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脸外侧的地基进行加固,获得加固后地基;
所述加固后地基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所述待加固窑脸墙(7)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中位于窑脸一侧且底部支撑于地面上的墙体;所述加固后地基为矩形且其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地基紧靠,所述加固后地基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且其宽度为1m~2m;
步骤102、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在步骤101中所述加固后地基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8);
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为矩形且其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底部外侧壁紧靠,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与待加固窑脸墙(7)呈平行布设,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前端面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前端面相平齐;
步骤103、加固墙砌筑:在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上由下至上砌筑加固墙(9);
所述加固墙(9)位于待加固窑脸墙(7)外侧且其内侧壁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外侧壁紧靠,所述加固墙(9)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其厚度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加固墙(9)的底部和顶部均为矩形,所述加固墙(9)的长度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固墙(9)的顶面与待加固窑脸墙(7)的顶面相平齐且二者组成加固后窑脸墙;
所述加固墙(9)的底部厚度D1不小于50cm且其顶部厚度D2不小于30cm,所述加固墙(9)的外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0°;步骤102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8)的宽度不小于加固墙(9)的底部厚度D1;
步骤104、抗剪键施工:在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9)上部施工多个所述抗剪键;
步骤四中所述钢拉索加固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步骤103中所述加固墙(9)上的加固梁(10),所述加固梁(10)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且其与窑顶围护梁(2)浇筑为一体;所述加固梁(10)与所述加固墙(9)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32727.7A CN109403651B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32727.7A CN109403651B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03651A true CN109403651A (zh) | 2019-03-01 |
CN109403651B CN109403651B (zh) | 2021-03-16 |
Family
ID=6546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32727.7A Active CN109403651B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0365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1819A (zh) * | 2009-09-28 | 2010-04-07 |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生土窑居裂缝控制嵌梁加固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CN204754282U (zh) * | 2015-06-30 | 2015-11-11 | 郑州大学 | 生土窑居拱顶防局部土体坍塌的加固系统 |
CN105133850A (zh) * | 2015-08-01 | 2015-12-09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既有黄土窑洞的加固方法 |
CN106223636A (zh) * | 2016-08-05 | 2016-12-14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黄土窑洞加固装置 |
JP2018028178A (ja) * | 2016-08-15 | 2018-02-22 | 株式会社サクシス | 耐震用落下防止措置軽量天井及び耐震用落下防止措置軽量天井の設置方法 |
-
2018
- 2018-10-23 CN CN201811232727.7A patent/CN1094036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1819A (zh) * | 2009-09-28 | 2010-04-07 |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生土窑居裂缝控制嵌梁加固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CN204754282U (zh) * | 2015-06-30 | 2015-11-11 | 郑州大学 | 生土窑居拱顶防局部土体坍塌的加固系统 |
CN105133850A (zh) * | 2015-08-01 | 2015-12-09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既有黄土窑洞的加固方法 |
CN106223636A (zh) * | 2016-08-05 | 2016-12-14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黄土窑洞加固装置 |
JP2018028178A (ja) * | 2016-08-15 | 2018-02-22 | 株式会社サクシス | 耐震用落下防止措置軽量天井及び耐震用落下防止措置軽量天井の設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03651B (zh)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90428B (zh) | 一种超高整体钢塑格栅加筋土桥台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576955U (zh) | 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 | |
CN106049213B (zh) | 一种公路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 |
CN109750681A (zh) | 一种填方边坡框架微张拉托定锚板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RU2392387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силения основания мачты | |
CN115234024B (zh) | 一种柔性加筋体提高根部掏蚀夯土遗址抗震性的方法 | |
CN109487641A (zh) | 一种高速铁路整体式电缆槽结构及基床表层施工方法 | |
CN202730796U (zh) | 既有挡土墙肋板式卸荷加固结构 | |
CN204676593U (zh) | 一种超高整体钢塑格栅加筋土桥台挡墙结构 | |
CN110106915A (zh) | 一种免支撑逆作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及地下工程建筑结构 | |
CN201891130U (zh) | 预制块柔性挡土墙结构 | |
CN209722993U (zh) | 一种填方边坡框架微张拉托定锚板支护结构 | |
CN106917396B (zh) | 一种锥形地基加固方法 | |
CN207878440U (zh) |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增强体复合地基结构 | |
CN208023601U (zh) | 一种互扣式的预制桩基承台侧模 | |
CN109403651A (zh) | 采用钢拉索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
CN209066920U (zh) | 基于钢拉索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 | |
CN110172988A (zh) | 一种打桩式复合浇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667263U (zh)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9653241A (zh) | 复合地基加筋扶壁式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9403653A (zh) | 采用碳纤维网改善窑洞整体稳定性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
CN209066921U (zh) | 一种既有砖石箍窑窑脸加固结构 | |
CN109403652A (zh) | 基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砖石箍窑加固方法 | |
CN212742503U (zh) | 一种空心陀螺桩 | |
KR100780216B1 (ko) | 벌집모양의 매트를 설치하는 공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