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7263U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7263U
CN206667263U CN201720162218.6U CN201720162218U CN206667263U CN 206667263 U CN206667263 U CN 206667263U CN 201720162218 U CN201720162218 U CN 201720162218U CN 206667263 U CN206667263 U CN 206667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n liang
relieving slab
bank protection
friction pile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22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成
潘家琐
余怡
闫道磊
郭庆梅
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201622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7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7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72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柱、冠梁、抗滑桩、支护坡、路基填土、锚索、槽钢腰梁、挡块、挡土板、卸荷板和卸荷板挑梁;所述冠梁砌筑于抗滑桩顶部;所述抗滑桩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槽钢腰梁位于支护坡上方,所述支护坡坡脚部位设置有排水沟;所述上柱砌筑于冠梁上端,冠梁上端右侧设置有卸荷板,卸荷板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所述冠梁上端安装有挡土板、挡块和两个以上的上柱,所述挡土板上设置有泄水管,所述锚索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不会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具有施工方便、不易变形、边坡土体位移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工程建造方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由于使用功能和开发地下空间的要求,高层建筑一般都设计有较大平面尺寸和深度的地下室。地下空间的开发涉及到深建筑基坑的安全,这对坐落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密集地区尤为重要。尤其是地处沿海冲淤积平原的城市,工程场址多为软弱土,基坑支护原较多采用土钉墙,基坑变形和边坡土体位移较大,尤其遇连日大雨或台风暴雨袭扰,基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不易变形、边坡土体位移小的基坑支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柱、冠梁、抗滑桩、支护坡、路基填土部位、锚索、槽钢腰梁、挡块、挡土板、卸荷板和卸荷板挑梁;所述冠梁砌筑于抗滑桩顶部,抗滑桩嵌入连接在冠梁中,冠梁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为圆柱形状,抗滑桩的直径与冠梁的横向宽度相同,冠梁的横向宽度与冠梁的高度相同;所述抗滑桩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槽钢腰梁 位于支护坡上方,支护坡设置在抗滑桩左侧,且支护坡的坡面布置有挂网钢筋,挂网钢筋外侧覆盖混凝土层,所述支护坡坡脚部位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位于桩前地面与支护坡之间;所述上柱砌筑于冠梁上端,冠梁上端右侧设置有卸荷板,卸荷板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卸荷板挑梁嵌入连接在卸荷板中,卸荷板上设置有配合卸荷板挑梁嵌入的贯穿卸荷板头尾端的通孔,且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平行放置,所述冠梁上端安装有挡土板、挡块和两个以上的上柱,所述挡块固定安装在冠梁上,两个以上的冠梁之间通过挡土板连接,挡土板与各冠梁固定连接,且挡块位于挡土板左侧,所述上柱的位置与卸荷板挑梁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上柱位于原有围墙下方,所述上柱右侧与道路下侧、卸荷板正上方围成的区域组成路基填土部位,所述挡土板上设置有泄水管,所述锚索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所述锚固段固定于地下的中风化泥岩中,所述自由段一端与所述锚固段相连,自由段另一端与槽钢腰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层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在支护坡的坡面,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护坡的坡角为80度,滑裂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2度,所述滑裂面与锚索的夹角为1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基填土部位进行路基填土,所述路基填土的内摩擦角φ=28度,路基填土的层厚为300-500mm,压实系数大于0.9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索的参数为:6φs15.2,Nt=180kN,Nc=200kN;L=30m,Lf=8.5m,Ls=21.5m;所述中风化泥岩的参数为:C=45kPa,φ=22度;所述挂网钢筋的参数为:8@200×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不会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 具有施工方便、不易变形、边坡土体位移小的优点;且该基坑支护结构在确保支护安全、保证基坑支护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基坑支护结构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基坑支护结构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C处的剖视图。
其中:1-原有围墙;2-上柱;3-泄水管;4-冠梁;5-抗滑桩;6-混凝土层;7-支护坡;8-桩前地面;9-排水沟;10-滑裂面;11-道路;12-地下室;13-路基填土部位;14-锚索;15-中风化泥岩;16-槽钢腰梁;17-挡块;18-挡土板;19-卸荷板;20-卸荷板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柱2、冠梁4、抗滑桩5、支护坡7、路基填土13、锚索14、槽钢腰梁16、挡块17、挡土板18、卸荷板19和卸荷板挑梁20;所述冠梁4砌筑于抗滑桩5顶部,抗滑桩5嵌入连接在冠梁4中,冠梁4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5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5为圆柱形状,抗滑桩5的直径与冠梁4的横向宽度相同,冠梁4的横向宽度与冠梁4的高度相同,且抗滑桩5的直径为1200mm,冠梁4的横向宽度为1200mm,冠梁4的高度为1200mm;所述抗滑桩5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16,槽钢腰梁16位于支护坡7上方,支护坡7设置在抗滑桩5左侧,且支护坡7的坡面布置有挂网钢筋,所述挂网钢筋的参数为:8@200×200,挂网钢筋外侧覆盖混凝土层6,所述混凝土层6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在支护坡7的坡面,所述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100mm;所述支护坡7坡脚部位设置有排水沟9,排水沟9位于桩前地面8与支护坡7之间,排水沟9的横向宽度和高度均为300mm,所 述支护坡7的坡角θ1为80度;所述上柱2砌筑于冠梁4上端,冠梁4上端右侧设置有卸荷板19,卸荷板19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卸荷板挑梁20嵌入连接在卸荷板19中,卸荷板19上设置有配合卸荷板挑梁20嵌入的贯穿卸荷板19头尾端的通孔,且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平行放置,所述冠梁4上端安装有挡土板18、挡块17和两个以上的上柱2,所述挡块17固定安装在冠梁4上,两个以上的冠梁4之间通过挡土板18连接,挡土板18与各冠梁4固定连接,且挡块17位于挡土板18左侧,挡土板18、挡块17可与上柱2同时织模浇筑,也可预埋钢筋,待上柱2养护完成后经凿毛接触面混凝土后浇筑,所述上柱2的位置与卸荷板挑梁20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上柱2位于原有围墙1下方,所述上柱2右侧与道路11下侧、卸荷板19正上方围成的区域组成路基填土部位13,路基填土部位13进行路基填土,所述路基填土的内摩擦角φ=28度,路基填土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填土应优先选择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黏土做为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应采用淤泥质土、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填土应分层压实,回填路基土施工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每一层填土施工完成应进行相应技术指标检测,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土施工,路基填土的层厚为300-500mm,压实系数大于0.93;所述挡土板18上设置有泄水管3,滑裂面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为42度,所述锚索14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所述锚固段固定于地下的中风化泥岩15中,所述自由段一端与所述锚固段相连,自由段另一端与槽钢腰梁16连接,锚索14的参数为:6φs15.2,Nt=180kN,Nc=200kN;L=30m,Lf=8.5m,Ls=21.5m;所述中风化泥岩15的参数为:C=45kPa,φ=22度;所述滑裂面10与锚索14的夹角θ3为15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基坑支护施工顺序为:施工抗滑桩5—开挖卸荷板19—施工冠梁4—施工卸荷板19—施工上柱2—预制、安装挡土板18— 开挖桩前反压土至锚索标高—施工锚索14—卸荷板19回填路基土(路基填土部位13进行路基填土)—路基土压实—施工桩顶路面即道路11。路基填土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填土应优先选择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黏土做为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应采用淤泥质土、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填土应分层压实,回填路基土施工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每一层填土施工完成应进行相应技术指标检测,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土施工。
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不会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具有施工方便、不易变形、边坡土体位移小的优点;且该基坑支护结构在确保支护安全、保证基坑支护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成本较低。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柱(2)、冠梁(4)、抗滑桩(5)、支护坡(7)、路基填土部位(13)、锚索(14)、槽钢腰梁(16)、挡块(17)、挡土板(18)、卸荷板(19)和卸荷板挑梁(20);所述冠梁(4)砌筑于抗滑桩(5)顶部,抗滑桩(5)嵌入连接在冠梁(4)中,冠梁(4)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5)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5)为圆柱形状,抗滑桩(5)的直径与冠梁(4)的横向宽度相同,冠梁(4)的横向宽度与冠梁(4)的高度相同;所述抗滑桩(5)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16),槽钢腰梁(16)位于支护坡(7)上方,支护坡(7)设置在抗滑桩(5)左侧,且支护坡(7)的坡面布置有挂网钢筋,挂网钢筋外侧覆盖混凝土层(6),所述支护坡(7)坡脚部位设置有排水沟(9),排水沟(9)位于桩前地面(8)与支护坡(7)之间;所述上柱(2)砌筑于冠梁(4)上端,冠梁(4)上端右侧设置有卸荷板(19),卸荷板(19)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卸荷板挑梁(20)嵌入连接在卸荷板(19)中,卸荷板(19)上设置有配合卸荷板挑梁(20)嵌入的贯穿卸荷板(19)头尾端的通孔,且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平行放置,所述冠梁(4)上端安装有挡土板(18)、挡块(17)和两个以上的上柱(2),所述挡块(17)固定安装在冠梁(4)上,两个以上的冠梁(4)之间通过挡土板(18)连接,挡土板(18)与各冠梁(4)固定连接,且挡块(17)位于挡土板(18)左侧,所述上柱(2)的位置与卸荷板挑梁(20)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上柱(2)位于原有围墙(1)下方,所述上柱(2)右侧与道路(11)下侧、卸荷板(19)正上方围成的区域组成路基填土部位(13),所述挡土板(18)上设置有泄水管(3),所述锚索(14)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所述锚固段固定于地下的中风化泥岩(15)中,所述自由段一端与所述锚固段相连,自由段另一端与槽钢腰梁(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6)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在支护坡(7)的坡面,所述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坡(7)的坡角为80度,滑裂面(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2度,所述滑裂面(10)与锚索(14)的夹角为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填土部位(13)进行路基填土,所述路基填土的内摩擦角φ=28度,路基填土的层厚为300-500mm,压实系数大于0.9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14)的参数为:6φs15.2,Nt=180kN,Nc=200kN;L=30m,Lf=8.5m,Ls=21.5m;所述中风化泥岩(15)的参数为:C=45kPa,φ=22度;所述挂网钢筋的参数为:8@200×200。
CN201720162218.6U 2017-02-22 2017-02-22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7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2218.6U CN206667263U (zh) 2017-02-22 2017-02-22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2218.6U CN206667263U (zh) 2017-02-22 2017-02-22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7263U true CN206667263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8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221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7263U (zh) 2017-02-22 2017-02-22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72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389A (zh) * 2019-12-27 2020-04-14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575354A (zh) * 2022-03-16 2022-06-0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389A (zh) * 2019-12-27 2020-04-14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575354A (zh) * 2022-03-16 2022-06-0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54B (zh) * 2022-03-16 2023-10-27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431B (zh) 临近不等高基坑同步施工方法
CN101725258B (zh) 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
CN105089061B (zh)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06638673B (zh) 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6498953A (zh) 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04007B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102071698B (zh)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CN110004991B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03572765A (zh) 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CN105672450A (zh) 平行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上方大口径排水管道的敷设方法
CN113174958A (zh) 一种劣质地况下临近道路基坑施工方法
CN113250240A (zh) 层状网式格宾石笼与混凝土的组合式边坡防护结构及工艺
CN109706952A (zh) 大型沉井施工方法
CN102235007B (zh) 上钉下桩组合的深基支护方法
CN109723055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67263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7659986U (zh) 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托换墩
CN112227391B (zh) 生态钢板桩筑岛围堰及施工方法
CN105862662A (zh) 一种曲边拱形防波提
CN109577322A (zh)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CN108385612A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混凝土护面板的施工方法
CN204551485U (zh) 半逆作法抛撑式基坑组合围护结构
CN106400814A (zh) 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CN205840895U (zh) 直墙板桁半装配式明洞结构
CN205975653U (zh) 一种土胎模施工的独立承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