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9095A -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9095A
CN109399095A CN201811362030.1A CN201811362030A CN109399095A CN 109399095 A CN109399095 A CN 109399095A CN 201811362030 A CN201811362030 A CN 201811362030A CN 109399095 A CN109399095 A CN 109399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less screw
screw conveyor
shaftless
conveying devic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20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斌
刘奎生
汪令宏
刘震国
李笑男
马乐
袁云峰
赵庆
郭明忠
窦一
郭利佳
李明奎
黄强
姬文华
马潜
张启飞
梁帅
王合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20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9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9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9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8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 B65G33/14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comprising a screw or screws enclosed in a tubular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2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24Details
    • B65G33/26S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排布的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可相对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运动,具有当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相对时将物料由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送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位置和当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朝向靠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方向运动时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侧部形成一让位空间,以允许设置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侧部的排料机构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上述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可以在不水平移动排料机构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中的位置实现将污泥和废渣排出存放地点。

Description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和废渣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无轴螺旋输送机可输送传统有轴螺旋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不能或不易输送的物料,如颗粒状和粉状物料、湿的和糊状物料、半流体和粘性物料、易缠绕和易堵塞物料、有特殊卫生要求的物料。
无轴螺旋输送机采用了无中心轴设计,螺旋叶片转动时,由于物料的重力及其与槽体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使物料只能在螺旋叶片的推送下沿着输送机的槽底向前移动,其情况好像不能旋转的螺母沿着旋转的螺杆作平移运动一样。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经过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和废渣,污泥和废渣通过输送装置排出,一般污泥和废渣先运输至无轴螺旋输送机中,在无轴螺旋输送机的下方放置渣箱,以接收无轴螺旋输送机运输出的污泥和废渣,然后再将渣箱从无轴螺旋输送机下方水平移出,最后通过机器将渣箱向污泥和废渣的存放地点的出口方向垂直移动,以将污泥和废渣排出。
槐房再生水厂为亚洲最大的主体处理工艺全部处于地下的再生水厂工程中,其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和废渣的存放地点在地下17米深处,而且,受存放地点的结构形式的限制,使得渣箱不能水平移动,只能上下移动,为了使渣箱能顺利的将污泥和废渣排出,无轴螺旋输送机不能放置在渣箱的上方。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用现有的无轴螺旋输送机无法将存放地点的污泥和废渣运输至渣箱中,进而导致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无法排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轴螺旋输送机在渣箱不能水平移动时,无法将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运输至渣箱中进而排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包括:
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排布的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可相对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运动,具有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相对时将物料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送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位置和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方向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侧部形成一让位空间,以允许设置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侧部的排料机构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以及与所述固定机构螺纹连接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滑动机构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在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可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固定机构中的螺旋轴及驱动所述螺旋轴旋转的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及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的法兰,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穿出所述固定板及法兰并与所述法兰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槽内的至少一个滑动轮,以及分别与所述滑动轮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滑动轮及所述支架之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滑动槽的外侧且跟随所述滑动轮一起移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限位臂及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外侧壁,所述限位臂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外侧壁向所述支架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滑动轮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臂之间。
可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所述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滑动槽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且一个滑动机构与固定机构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均固定连接,另一个滑动机构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件中,且背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件。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的固定架,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可相对所述固定架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当需要将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排出时,将存放地点里的污泥和废渣通过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导入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内,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再将污泥和废渣从其进口输送至出口处,与此同时,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朝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刚好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相对,污泥和废渣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导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内,此时,排料机构位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的下方,污泥和废渣通过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导入排料机构内,此即为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位置。
当排料机构盛满污泥和废渣时,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朝向靠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方向运动,直至排料机构位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侧部,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在排料机构的上方形成一让位空间,使排料机构的上方形成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以将排料机构内的污泥和废渣排出存放地点。通过上述方式将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排出,其不需要水平移动排料机构的位置,只需移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位置将污泥和废渣导入排料机构内,使排料机构能竖直向上运动将污泥和废渣排出,这样既不会影响污泥和废渣导入排料机构中,也不会阻碍排料机构将污泥和废渣从存放地点中排出,能适应存放地点中的复杂工况,适用性强。
进一步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相对于排料机构的位置可调,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出口可从排料机构的左端移动到右端,这样可使排料机构内盛放的污泥和废渣在排料机构的左右两侧及中间位置的存放重量的差值更小,在用排料设备将排料机构运出时,使排料机构装载污泥和废渣时具有更好的平衡性能,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排料机构的倾斜而导致污泥和废渣洒出,降低污泥和废渣的排出效率;同时,也能减小排料设备因排料机构受力不均匀而被损坏的概率,进而延长排料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固定机构与旋转机构螺纹连接,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固定机构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由于固定机构与滑动机构固定连接,滑动机构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滑动机构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机构可带动滑动机构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同步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3.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旋转机构包括穿设在固定机构中的螺旋轴和驱动螺旋轴旋转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螺旋轴固定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螺旋轴在原地旋转,即螺旋轴不发生轴向的位移,使得与螺旋轴螺纹连接的固定机构可实现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4.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螺旋轴可转动地穿出法兰并与法兰螺纹连接,使得螺旋轴原地旋转时可驱动法兰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同时,螺旋轴可转动地穿出固定板,固定板与法兰固定连接,固定板与滑动机构固定连接,法兰在螺旋轴的旋转驱动下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时可带动固定板、滑动机构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同步往复滑动。
5.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外侧壁上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滑动槽内的至少一个滑动轮,以及分别于滑动轮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板与支架固定连接,使得螺旋轴的旋转驱动固定板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时,滑动轮能在滑动槽内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位置不移动,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可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地,支架及滑动轮能承载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使其能顺利地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
6.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在滑动轮与支架之间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位于滑动槽的外侧且跟随滑动轮一起移动,一方面,加强板不会影响滑动轮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滑动;另一方面,加强板能帮助承载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减轻滑动轮承载的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避免因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过重导致滑动轮脱离滑动槽或者阻碍滑动轮的滑动。
7.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滑动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限位臂,滑动轮设置在相对设置的限位臂之间,这样能防止滑动轮从滑动槽中脱离,使滑动轮能稳定的在滑动槽中滑动。
8.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滑动机构及滑动槽均设有两个,这样两个滑动机构用于承重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单个滑动机构承载的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减半,可使滑动机构更顺利的滑动,同时能增加滑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滑动槽设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即两个滑动机构也设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这样两个滑动机构不会影响螺旋轴的旋转驱动作用,且能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平稳的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
9.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在螺旋轴远离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固定件,且固定件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固定连接,这样可进一步固定螺旋轴,使螺旋轴能稳定的在原地旋转,螺旋轴可转动地设于固定件中且伸出固定件,这样固定件不会影响螺旋轴的旋转,使螺旋轴能顺利地旋转。
10.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可相对固定架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这样固定架可用于支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且可承载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重量,同时,不会阻碍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轴向往复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螺旋轴与法兰连接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1、滑动槽;111、限位臂;
2、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
3、固定机构;31、固定板;32、法兰;
4、旋转机构;41、螺旋轴;42、驱动机构;
5、滑动机构;51、滑动轮;52、加强板;53、支架;
6、固定件;
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排布的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可相对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运动,具有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相对时将物料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送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输送位置和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方向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侧部形成一让位空间,以允许设置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侧部的排料机构(图中未示出)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
上述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当需要将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排出时,将存放地点里的污泥和废渣通过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导入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内,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再将污泥和废渣从其进口输送至出口处,与此同时,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朝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刚好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相对,污泥和废渣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导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内,此时,排料机构位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的下方,污泥和废渣通过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输送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导入排料机构内,此即为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输送位置。
当排料机构盛满污泥和废渣时,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朝向靠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方向运动,直至排料机构位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侧部,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在排料机构的上方形成一让位空间,使排料机构的上方形成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以将排料机构内的污泥和废渣排出存放地点。通过上述方式将存放地点中的污泥和废渣排出,其不需要水平移动排料机构的位置,只需移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位置将污泥和废渣导入排料机构内,使排料机构能竖直向上运动将污泥和废渣排出,这样既不会影响污泥和废渣导入排料机构中,也不会阻碍排料机构将污泥和废渣从存放地点中排出,能适应存放地点中的复杂工况,适用性强。
进一步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相对于排料机构的位置可调,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可从排料机构的左端移动到右端,这样可使排料机构内盛放的污泥和废渣在排料机构的左右两侧及中间位置的存放重量的差值更小,在用排料设备将排料机构运出时,使排料机构装载污泥和废渣时具有更好的平衡性能,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排料机构的倾斜而导致污泥和废渣洒出,降低污泥和废渣的排出效率;同时,也能减小排料设备因排料机构受力不均匀而被损坏的概率,进而延长排料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无轴螺旋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5,所述滑动机构5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无轴螺旋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3以及与所述固定机构3螺纹连接的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的旋转驱动所述固定机构3、滑动机构5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在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固定机构3与旋转机构4螺纹连接,旋转机构4的旋转驱动固定机构3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由于固定机构3与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滑动机构5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滑动机构5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机构3可带动滑动机构5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同步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旋转机构4和固定机构3相对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位置不作限制。例如,旋转机构4和固定机构3可以设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之间,且旋转机构4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轴向平行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穿设在所述固定机构3中的螺旋轴41及驱动所述螺旋轴41旋转的驱动机构42。所述驱动机构42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轴41固定连接。旋转机构4包括穿设在固定机构3中的螺旋轴41和驱动螺旋轴41旋转的驱动机构42,驱动机构42与螺旋轴41固定连接,驱动机构42驱动螺旋轴41在原地旋转,即螺旋轴41不发生轴向的位移,使得与螺旋轴41螺纹连接的固定机构3可实现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1及与所述固定板31固定连接的法兰32,所述螺旋轴41可转动地穿出所述固定板31及法兰32并与所述法兰32螺纹连接。螺旋轴41可转动地穿出法兰32并与法兰32螺纹连接,使得螺旋轴41原地旋转时可驱动法兰32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同时,螺旋轴41可转动地穿出固定板31,固定板31与法兰32固定连接,固定板31与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法兰32在螺旋轴41的旋转驱动下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时可带动固定板31、滑动机构5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同步往复滑动。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5和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均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1及与所述固定板31固定连接的法兰32,所述螺旋轴41可转动地穿出所述固定板31及法兰32并与所述法兰32螺纹连接。固定板31分别与滑动机构5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这样能通过固定板31直接带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而不需要先通过固定板31带动滑动机构5移动,滑动机构5再带动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同时能增加固定板31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利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移动。
对于螺旋轴41如何可转动地穿出固定板31的方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在固定板31上开设有穿孔,穿孔的孔径大于螺旋轴41的直径。
对于固定板31与滑动机构5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焊接等。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设置有滑动槽11,所述滑动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槽11内的至少一个滑动轮51,以及分别与所述滑动轮51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的支架53,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支架53固定连接。
这样在螺旋轴41的旋转驱动固定板31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时,滑动轮51能在滑动槽11内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位置不移动,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可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地,支架53及滑动轮51能承载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使其能顺利地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
对于在滑动槽11内滑动且固定在支架53上的滑动轮51的数量不作限制,只要能在滑动槽11中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即可。例如,滑动轮51可以为1个、2个、3个等,滑动轮51为1个时,滑动轮51固定在支架53朝向所述滑动槽11的一侧面。滑动轮51为2个时,2个滑动轮51沿所述滑动槽11的方向分别固定在支架53朝向所述滑动槽11的一侧面。滑动轮51为3个或多个时,滑动轮51沿所述滑动槽11的方向分别固定在支架53朝向所述滑动槽11的一侧面,或者,部分滑动轮51沿所述滑动槽11的方向分别固定在支架53朝向所述滑动槽11的一侧面,另一部分滑动轮51串联之后再固定在支架53朝向所述滑动槽11的一侧面。
所述滑动机构5还包括位于所述滑动轮51及所述支架53之间的加强板52,所述加强板52位于所述滑动槽11的外侧且跟随所述滑动轮51一起移动。一方面,加强板52不会影响滑动轮51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另一方面,加强板52能帮助承载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减轻滑动轮51承载的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避免因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过重导致滑动轮51脱离滑动槽11或者阻碍滑动轮51的滑动。
所述滑动槽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限位臂111及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所述限位臂111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向所述支架53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滑动轮51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臂111之间。这样能防止滑动轮51从滑动槽11中脱离,使滑动轮51能稳定的在滑动槽11中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5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所述滑动槽11,两个所述滑动机构5与所述滑动槽1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且一个滑动机构5与固定机构3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均固定连接,另一个滑动机构5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
这样两个滑动机构5用于承重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单个滑动机构5承载的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重量减半,可使滑动机构5更顺利的滑动,同时能增加滑动机构5的使用寿命。滑动槽11设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即两个滑动机构5也设置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这样两个滑动机构5不会影响螺旋轴41的旋转驱动作用,且能使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平稳的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滑动机构5可以为1个或多于2个,滑动机构5为1个时,滑动机构5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和固定机构3固定连接。当滑动机构5为多于2个时,至少其中一个滑动机构5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和固定机构3固定连接,其余滑动机构5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无轴螺旋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6,所述螺旋轴4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件6中,且背离所述驱动机构42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件6。这样可进一步固定螺旋轴41,使螺旋轴41能稳定的在原地旋转,螺旋轴41可转动地设于固定件6中且伸出固定件6,这样固定件6不会影响螺旋轴41的旋转,使螺旋轴41能顺利地旋转。
如图1至图3所示,无轴螺旋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固定连接的固定架7,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可相对所述固定架7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这样固定架7可用于支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且可承载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重量,同时,不会阻碍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沿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泥和废渣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导入,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开始工作将污泥和废渣从其进口输送至出口,在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开始工作的同时,电机驱动螺旋轴41旋转,螺旋轴41的旋转驱动固定机构3、滑动机构5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朝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刚好与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相对,此时,排料机构刚好位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的下方,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中的污泥和废渣通过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导入排料机构内,当排料机构盛满污泥和废渣时,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停止送料,螺旋轴41反向旋转驱动固定机构3、滑动机构5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朝向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不会阻碍排料机构沿其竖直方向上运动将污泥和废渣排出存放地点为止,然后排料机构再沿其竖直方向上运动将污泥和废渣排出存放地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排布的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可相对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运动,具有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相对时将物料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送入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输送位置和当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方向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侧部形成一让位空间,以允许设置在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侧部的排料机构竖直向上运动的排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5),所述滑动机构(5)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3)以及与所述固定机构(3)螺纹连接的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的旋转驱动所述固定机构(3)、滑动机构(5)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在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往复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穿设在所述固定机构(3)中的螺旋轴(41)及驱动所述螺旋轴(41)旋转的驱动机构(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2)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轴(4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与所述滑动机构(5)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1)及与所述固定板(31)固定连接的法兰(32),所述螺旋轴(41)可转动地穿出所述固定板(31)及法兰(32)并与所述法兰(3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设置有滑动槽(11),所述滑动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槽(11)内的至少一个滑动轮(51),以及分别与所述滑动轮(51)和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的支架(53),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支架(5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5)还包括位于所述滑动轮(51)及所述支架(53)之间的加强板(52),所述加强板(52)位于所述滑动槽(11)的外侧且跟随所述滑动轮(51)一起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限位臂(111)及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所述限位臂(111)由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外侧壁向所述支架(53)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滑动轮(51)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臂(11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5)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所述滑动槽(11),两个所述滑动机构(5)与所述滑动槽(1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且一个滑动机构(5)与固定机构(3)及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均固定连接,另一个滑动机构(5)与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6),所述螺旋轴(4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件(6)中,且背离所述驱动机构(42)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件(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固定连接的固定架(7),所述第二无轴螺旋输送机(2)可相对所述固定架(7)沿所述第一无轴螺旋输送机(1)的轴向往复移动。
CN201811362030.1A 2018-11-15 2018-11-15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Pending CN109399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2030.1A CN109399095A (zh) 2018-11-15 2018-11-15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2030.1A CN109399095A (zh) 2018-11-15 2018-11-15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9095A true CN109399095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7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2030.1A Pending CN109399095A (zh) 2018-11-15 2018-11-15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9095A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45167A (en) * 1956-10-25 1958-07-29 Byard J Heiken Auger conveyor having telescoping characteristics
GB913163A (en) * 1958-07-30 1962-12-19 Gordon Felber And Company Ltd Screw conveyors
US4356910A (en) * 1980-01-28 1982-11-02 Togstad Frank A Extendable auger
SU975523A1 (ru) * 1981-03-23 1982-11-23 Среднеазиат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еханизации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и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ирально-винтовой конвейер
US4443149A (en) * 1981-09-28 1984-04-17 Bruce Halland Axially moveable auger
WO1996008953A1 (en) * 1994-09-22 1996-03-28 Loeoef Gunnar Spreader
JP2002137815A (ja) * 2000-11-07 2002-05-14 Handa Kikai Kk 凍結防止剤の貯蔵設備
JP2002186346A (ja) * 2000-12-19 2002-07-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排出オーガ伸縮構造
CN101559479A (zh) * 2009-04-09 2009-10-2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
US20100108470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Grose James E Retractable Transfer Conveyor
US20120145517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Bradley Metro Zazula Conveyor Assembly
CN202575309U (zh) * 2012-03-21 2012-12-05 无锡国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输送装置
CN103029969A (zh) * 2012-12-15 2013-04-10 西安红宇矿用特种移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煤炭采制样机的弃料回送装置
US20130232935A1 (en) * 2011-09-06 2013-09-12 Terry Douglas Houssian Feed Auger Lift Assembly for an Agricultural Conveyor
US20130243552A1 (en) * 2011-09-06 2013-09-19 Terry Douglas Houssian Feed Auger Assembly Comprising Concentric Auger Sections
CN203332879U (zh) * 2013-06-25 2013-12-11 天紫工程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垃圾有机质湿物料干燥输送系统
CN203430529U (zh) * 2013-08-20 2014-02-12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伸缩功能的螺旋输送机
CN104925538A (zh) * 2015-06-18 2015-09-23 重庆市瑞轩豪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制砖送料装置
CN105540173A (zh) * 2015-12-24 2016-05-04 东北大学 一种工业污泥传输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80204U (zh) * 2017-03-22 2017-10-24 江苏新宝物流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密封式万向物料输送机
CN108049886A (zh) * 2018-01-12 2018-05-18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盾构法联络通道出渣系统
CN209651212U (zh) * 2018-11-15 2019-11-19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45167A (en) * 1956-10-25 1958-07-29 Byard J Heiken Auger conveyor having telescoping characteristics
GB913163A (en) * 1958-07-30 1962-12-19 Gordon Felber And Company Ltd Screw conveyors
US4356910A (en) * 1980-01-28 1982-11-02 Togstad Frank A Extendable auger
SU975523A1 (ru) * 1981-03-23 1982-11-23 Среднеазиат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еханизации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и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ирально-винтовой конвейер
US4443149A (en) * 1981-09-28 1984-04-17 Bruce Halland Axially moveable auger
WO1996008953A1 (en) * 1994-09-22 1996-03-28 Loeoef Gunnar Spreader
JP2002137815A (ja) * 2000-11-07 2002-05-14 Handa Kikai Kk 凍結防止剤の貯蔵設備
JP2002186346A (ja) * 2000-12-19 2002-07-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排出オーガ伸縮構造
US20100108470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Grose James E Retractable Transfer Conveyor
CN101559479A (zh) * 2009-04-09 2009-10-2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
US20120145517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Bradley Metro Zazula Conveyor Assembly
US20130232935A1 (en) * 2011-09-06 2013-09-12 Terry Douglas Houssian Feed Auger Lift Assembly for an Agricultural Conveyor
US20130243552A1 (en) * 2011-09-06 2013-09-19 Terry Douglas Houssian Feed Auger Assembly Comprising Concentric Auger Sections
CN202575309U (zh) * 2012-03-21 2012-12-05 无锡国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输送装置
CN103029969A (zh) * 2012-12-15 2013-04-10 西安红宇矿用特种移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煤炭采制样机的弃料回送装置
CN203332879U (zh) * 2013-06-25 2013-12-11 天紫工程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垃圾有机质湿物料干燥输送系统
CN203430529U (zh) * 2013-08-20 2014-02-12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伸缩功能的螺旋输送机
CN104925538A (zh) * 2015-06-18 2015-09-23 重庆市瑞轩豪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制砖送料装置
CN105540173A (zh) * 2015-12-24 2016-05-04 东北大学 一种工业污泥传输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80204U (zh) * 2017-03-22 2017-10-24 江苏新宝物流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密封式万向物料输送机
CN108049886A (zh) * 2018-01-12 2018-05-18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盾构法联络通道出渣系统
CN209651212U (zh) * 2018-11-15 2019-11-19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向华,唐剑兵: "机械基础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vol. 1, 重庆大学出版社, pages: 4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82190U (zh) 一种摇摆式投料装置
CN210504781U (zh) 一种回转螺旋卸料装置
CN209651212U (zh)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CN105059960B (zh) 一种送料装置
CN109129925A (zh) 一种干粉砂浆混合输送机
CN109399095A (zh) 无轴螺旋输送装置
CN106219171A (zh) 一种高大房式粮仓粮食放场进仓系统
CN210939780U (zh) 混凝土预制件浇筑装置
CN107934415A (zh) 一种防堵塞多入口的螺旋输送机
CN100999281A (zh) 一种拉链式管道输送机
CN207707181U (zh) 一种食品注浆机
CN110435003A (zh) 一种混凝土灌浆设备及灌浆方法
CN210102719U (zh) 一种化肥生产用连续下料装置
CN211870303U (zh) 一种气动搅拌螺旋喂料机
CN212387340U (zh) 一种水利施工输料装置
CN210906885U (zh) 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
CN208135501U (zh) 一种禽舍散装饲料输送装置
CN208394394U (zh) 一种用于化工颗粒原料的螺旋输送机
CN208166114U (zh) 适用于航运的袋装水泥出厂输送装置
CN212952660U (zh) 一种倾斜式螺旋提升机
CN214932562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生产用防堵原料仓
CN216736007U (zh) 一种组装式刮板输送机
CN205423095U (zh) 一种新型纯电动混凝土输送泵
CN218859530U (zh) 一种螺旋输送机
CN109761062B (zh) 一种不间断运行条件下带式输送机用的混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