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5681B -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5681B
CN109395681B CN201811648949.7A CN201811648949A CN109395681B CN 109395681 B CN109395681 B CN 109395681B CN 201811648949 A CN201811648949 A CN 201811648949A CN 109395681 B CN109395681 B CN 109395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reactor
contact piece
degassing tower
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89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5681A (zh
Inventor
李孔雷
周浩
李明
王辉晓
韩翠萍
刘万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89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5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5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5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5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5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1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33Optimalisation processes, i.e. processes with 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46Sequential or parallel reactions, e.g.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peptides or polynucleotide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or for making molecular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139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 B01J2219/00146Infrared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274Sequential or parallel reaction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or for making arrays; Chemical library technology
    • B01J2219/00718Type of compounds synthesised
    • B01J2219/0072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属于有机化学领域。本发明专利通过对卤代烃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特别是对反应后产物的分离进行优化,对回收原料进行再处理,减小未反应的原料回收后重新参与反应对反应系统的影响。当采用本发明工艺后,回收的PCE返回第一反应器反应,一反转化率79%、选择性97%,原料HF单耗0.96、PCE单耗1.563。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工艺基本解决了回收物料对反应影响的难题,一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回到了正常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卤代烃的反应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是许多有机合成的原料,它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卤代烷中的卤素容易被—OH、—OR、—CN、NH3或H2NR取代,生成相应的醇、醚、腈、胺等化合物。
另外,由于有机反应的特殊性,有机反应受温度及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反应复杂,副产物多,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很少达到100%。因此在工业化生产中就需要回收未参与反应的原料重新投入反应器参与反应。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很多以卤代烃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反应,反应后回收的原料与新鲜原料是有区别的。当回收的原料投入反应系统会显著影响反应的稳定性,并使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有所下降。
虽然此现象并不是卤代烃参与有机合成反应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对于那些可以产业化放大的卤代烃参与有机合成工艺,特别是在制冷剂领域,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放大效应明显,当外部环境气温低时尤其明显。受此影响,生产过程中增加了原料消耗及能耗,间接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设计的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可有效解决反应后回收的原料重新投入反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回收的原料投入反应系统会显著影响反应稳定性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HF和PCE经预热后进入静态混合器,再进入第一反应器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副产物HCl;
(2)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副产物HCl以及未反应完全的PCE和过量的HF进入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HCl,并将HCl导入制酸系统;
(3)第一脱气塔塔底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和PCE进入第二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塔底产出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4)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返回第一反应器,塔顶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
(5)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在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生成1-氯-1,2,2,2-四氟乙烷和HCl,1-氯-1,2,2,2-四氟乙烷继续与HF反应生成1,1,1,2,2-五氟乙烷和HCl;
(6)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以及未反应完全的HF和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进入第一脱气塔和第一反应器导出的产物同时处理;
(7)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一反及二反产生的HCl,塔底来自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1,1,1,2,2-五氟乙烷、HF、PCE进入第二脱气塔;
(8)第二脱气塔塔顶采出产品1,1,1,2,2-五氟乙烷进入粗品罐,塔底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9)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再回第一反应器,塔顶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整个反应过程循环运行。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使用的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HF储料罐、HCl储料罐、静态混合器、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第一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再脱塔、分离塔和粗品罐,所述HF储料罐和HCl储料罐分别通过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联通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通过总出料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三出料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所述第一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制酸系统,第一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四出料管连接第二脱气塔;所述第二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连接粗品罐,第二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五出料管连接再脱塔;所述再脱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不凝气收集罐,再脱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六出料管联通分离塔,分离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一导流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分离塔的上部出料口通过第七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器的上部进料口;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二导流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
优选的,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内设置智能温控器。
优选的,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的上部开设插孔,在插孔上通过螺纹安装孔塞;在孔塞插入第一导流管内的一侧分别安装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所述智能控温器包括钟形外罩体和下底板,钟罩形外罩体的上端通过拉绳连接固定在孔塞上;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左导线槽和右导线槽,所述左、右导线槽的的上下两端敞口,在左导线槽内穿装左导线,所述左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左绕线轮,左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左侧;在右导向槽内穿装右导线,所述右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右绕线轮,右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右侧;
在钟罩形外罩体内设置若干组红外线加热器,所述各组红外线加热器并联连接在加热电路中,所述加热电路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穿过孔塞上的电源穿孔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加热电源设置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外;位于最下端的红外线加热器通过连接绳连接下底板。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筒形外壳体,所述筒形外壳为绝缘材质制成;在筒形外壳体的中部设置红外线发热管,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左侧环形固定端子和右侧环形固定端子;
在左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左侧连接左侧顶紧弹簧,所述左侧顶紧弹簧的左侧连接左侧活动触片,左侧活动触片的左侧连接左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左端开设左侧防水穿孔,左顶杆的左侧从左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左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安装左侧固定触片;所述左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正极电路中;
在右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右侧连接右侧顶紧弹簧,所述右侧顶紧弹簧的右侧连接右侧活动触片,右侧活动触片的右侧连接右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右端开设右侧防水穿孔,右顶杆的右侧从右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右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安装右侧固定触片;所述右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负极电路中;
当各个红外线加热器横向叠罗收纳在钟罩形外罩体中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受到钟形外罩体的内壁挤压后,带动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的内部挤压,令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不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不接触,此时红外线加热管不通电,红外线加热器处于不加热状态;
当下底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将红外线加热器逐个牵引出钟形外罩体;当红外线加热器脱离钟形外罩体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分别在左侧顶紧弹簧和右侧顶紧弹簧的弹力下,连同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外伸出,此时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接触,红外线加热管处于通电状态,红外线加热器开始对管内物料进行加热。
优选的,在钟罩形外罩体的外筒壁上设置若干个外滚轮。
优选的,在下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侧下滚轮和右侧下滚轮。
优选的,在下底板上开设若干个整流通孔,所述整流通孔与下底板的上平面呈30-75度夹角。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专利通过对卤代烃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特别是对反应后产物的分离进行优化,对回收原料进行再处理,减小未反应的原料回收后重新参与反应对反应系统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对反应后回收原料的再处理,解决了回收原料重新参与反应对反应系统的影响,减少了原料消耗以及反应不正常造成的系统水碱洗的碱耗。
3、本发明在用于导流回收物料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竖向管道中设置了智能温控器,所述智能温控器能沿垂直管体纵向展开,根据竖直管道的长度智能控制加热长度,均匀加热整段管径中流过的物料,抵御外界温度变化对回收物料再次参与反应的影响,增加一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物料损耗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智能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加热状态);
图3是钟形外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红外线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加热状态);
图5是红外线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状态);
图6是智能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状态);
图中:1、HF储料罐;2、HCl储料罐;3、第二出料管;4、第三出料管;5、第二反应器;6、第二导流管;7、第七出料管;8、第四出料管;9、第五出料管;10、第六出料管;11、分离塔;12、不凝气收集罐;13、再脱塔;14、粗品罐;15、第二脱气塔;16、制酸系统;17、第一脱气塔;18、第一反应器;19、第一导流管;20、总出料管;21、静态混合器;22、第一出料管;23、外滚轮;24、左导线槽;25、钟罩形外罩体;26、加热电路的正极导线;27、左导线;28、拉绳;29、右导线;30、加热电路的负极导线;31、右导线槽;32、红外线加热器;33、整流通孔;34、连接绳;35、下底板;36、左侧下滚轮;37、左侧内滚轮;38、左顶杆;39、左侧固定触片;40、左侧活动触片;41、左侧顶紧弹簧;42、左侧环形固定端子;43、筒形外壳体;44、右侧环形固定端子;45、右侧顶紧弹簧;46、右侧活动触片;47、右顶杆;48、右侧固定触片;49、右侧内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HF和PCE经预热后进入静态混合器,再进入第一反应器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副产物HCl;
(2)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副产物HCl以及未反应完全的PCE和过量的HF进入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HCl,并将HCl导入制酸系统;
(3)第一脱气塔塔底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和PCE进入第二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塔底产出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4)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返回第一反应器,塔顶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
(5)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在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生成1-氯-1,2,2,2-四氟乙烷和HCl,1-氯-1,2,2,2-四氟乙烷继续与HF反应生成1,1,1,2,2-五氟乙烷和HCl;
(6)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以及未反应完全的HF和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进入第一脱气塔和第一反应器导出的产物同时处理;
(7)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一反及二反产生的HCl,塔底来自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1,1,1,2,2-五氟乙烷、HF、PCE进入第二脱气塔;
(8)第二脱气塔塔顶采出产品1,1,1,2,2-五氟乙烷进入粗品罐,塔底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9)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再回第一反应器,塔顶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整个反应过程循环运行。
本发明技术人员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发现采用原工艺使用新鲜PCE,回收的PCE不进入第一反应器反应时,一反转化率80%、选择性98%,原料HF单耗0.95、PCE单耗1.56;当回收的PCE返回第一反应器反应时,一反转化率70%、选择性92%,原料HF单耗0.99、PCE单耗1.63;转化率和选择性地降低直接导致了产品单耗的增加。
当采用本发明工艺后,回收的PCE返回第一反应器反应,一反转化率79%、选择性97%,原料HF单耗0.96、PCE单耗1.563。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工艺基本解决了回收物料对反应影响的难题,一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回到了正常水平。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使用的设备系统,包括HF储料罐、HCl储料罐、静态混合器、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第一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再脱塔、分离塔和粗品罐,所述HF储料罐和HCl储料罐分别通过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联通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通过总出料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三出料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所述第一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制酸系统,第一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四出料管连接第二脱气塔;所述第二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连接粗品罐,第二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五出料管连接再脱塔;所述再脱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不凝气收集罐,再脱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六出料管联通分离塔,分离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一导流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分离塔的上部出料口通过第七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器的上部进料口;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二导流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
结合上述设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HF和PCE经分别在HF储料罐、HCl储料罐中经过预热后,通过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进入静态混合器,再通过总出料管进入第一反应器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副产物HCl;
(2)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副产物HCl以及未反应完全的PCE和过量的HF通过第三出料管进入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HCl,并将HCl导入制酸系统;
(3)第一脱气塔塔底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和PCE通过第四出料管进入第二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塔底产出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PCE通过第五出料管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并由不凝气收集罐收集起来,塔底采出组分再通过第六出料管进入分离塔分离;
(4)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第一导流管返回第一反应器,塔顶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进入通过第七出料管第二反应器;
(5)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在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生成1-氯-1,2,2,2-四氟乙烷和HCl,1-氯-1,2,2,2-四氟乙烷继续与HF反应生成1,1,1,2,2-五氟乙烷和HCl;
(6)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以及未反应完全的HF和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通过第二导流管进入第一脱气塔和第一反应器导出的产物同时处理;
(7)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一反及二反产生的HCl,所述的HCl进入制酸系统;第一脱气塔塔底来自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1,1,1,2,2-五氟乙烷、HF、PCE通过第四出料管进入第二脱气塔;
(8)第二脱气塔塔顶采出产品1,1,1,2,2-五氟乙烷进入粗品罐,塔底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HF、PCE通过第五出料管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空气、催化剂表面积碳燃烧产生的CO2等),所述不凝气由不凝气收集罐收集储纳;再脱塔塔底采出组分再通过第六出料管进入分离塔分离;
(9)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再通过第一导流管回第一反应器,塔顶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和HF通过第七出料管进入第二反应器;整个反应过程循环运行。
通过科学的设计该设备系统,能够有效辅助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对反应后产物的分离进行优化,对回收原料进行再处理,减小未反应的原料回收后重新参与反应对反应系统的影响,尤其减少了原料消耗以及反应不正常造成的系统水碱洗的碱耗。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内设置智能温控器。
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的上部开设插孔,在插孔上通过螺纹安装孔塞;在孔塞插入第一导流管内的一侧分别安装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控温器包括钟形外罩体和下底板,钟罩形外罩体的上端通过拉绳连接固定在孔塞上。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左导线槽和右导线槽,所述左、右导线槽的的上下两端敞口,在左导线槽内穿装左导线,所述左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左绕线轮,左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左侧;在右导向槽内穿装右导线,所述右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右绕线轮,右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右侧。
在钟罩形外罩体内设置若干组红外线加热器,所述各组红外线加热器并联连接在加热电路中,所述加热电路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穿过孔塞上的电源穿孔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加热电源设置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外;位于最下端的红外线加热器通过连接绳连接下底板。
如图4所示,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筒形外壳体,所述筒形外壳为绝缘材质制成;在筒形外壳体的中部设置红外线发热管,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左侧环形固定端子和右侧环形固定端子。
在左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左侧连接左侧顶紧弹簧,所述左侧顶紧弹簧的左侧连接左侧活动触片,左侧活动触片的左侧连接左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左端开设左侧防水穿孔,左顶杆的左侧从左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左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安装左侧固定触片;所述左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正极电路中。
在右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右侧连接右侧顶紧弹簧,所述右侧顶紧弹簧的右侧连接右侧活动触片,右侧活动触片的右侧连接右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右端开设右侧防水穿孔,右顶杆的右侧从右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右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安装右侧固定触片;所述右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负极电路中。
如图2和4所示,当各个红外线加热器横向叠罗收纳在钟罩形外罩体中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受到钟形外罩体的内壁挤压后,带动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的内部挤压,令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不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不接触,此时红外线加热管不通电,红外线加热器处于不加热状态。
当下底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将红外线加热器逐个牵引出钟形外罩体。如图5所示,当红外线加热器脱离钟形外罩体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分别在左侧顶紧弹簧和右侧顶紧弹簧的弹力下,连同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外伸出,此时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接触,红外线加热管处于通电状态,红外线加热器开始对管内物料进行加热。
在钟罩形外罩体的外筒壁上设置若干个外滚轮。
在下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侧下滚轮和右侧下滚轮。
在下底板上开设若干个整流通孔,所述整流通孔与下底板的上平面呈30-75度夹角。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只需打开插孔上的孔塞,按照需要加热的竖直管道长度在钟罩形外罩体内并联进相应个数的红外线加热器,旋紧孔塞,并接通加热电源。管内的物料在竖直流动的同时穿过下底板上的整流通孔,整流通孔起到整流物料作用的同时在液流的冲击力下沿管径向下运动,同时带动红外线加热器逐个牵引出钟形外罩体,红外线加热管处于通电状态,红外线加热器开始对管内物料进行加热。无需加热时,只需连同孔塞及下部所连带机构一并取出,然后使用普通塞体将插孔封堵住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4)

1.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HF和PCE经预热后进入静态混合器,再进入第一反应器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副产物HCl;
(2)中间产物1,1-二氯-2,2,2-三氟乙烷、副产物HCl以及未反应完全的PCE和过量的HF进入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HCl,并将HCl导入制酸系统;
(3)第一脱气塔塔底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和PCE进入第二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塔底产出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4)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返回第一反应器,塔顶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
(5)1,1-二氯-2,2,2-三氟乙烷和HF在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生成1-氯-1,2,2,2-四氟乙烷和HCl,1-氯-1,2,2,2-四氟乙烷继续与HF反应生成1,1,1,2,2-五氟乙烷和HCl;
(6)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以及未反应完全的HF和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进入第一脱气塔和第一反应器导出的产物同时处理;
(7)第一脱气塔塔顶脱除一反及二反产生的HCl,塔底来自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1,1,1,2,2-五氟乙烷、HF、PCE进入第二脱气塔;
(8)第二脱气塔塔顶采出产品1,1,1,2,2-五氟乙烷进入粗品罐,塔底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HF、PCE进入再脱塔;再脱塔塔顶采出不凝气,塔底采出组分再进入分离塔分离;
(9)分离塔塔底回收的PCE和少量HF再回第一反应器,塔顶1,1-二氯-2,2,2-三氟乙烷、1-氯-1,2,2,2-四氟乙烷和HF进入第二反应器;整个反应过程循环运行;
包括HF储料罐、HCl储料罐、静态混合器、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第一脱气塔、第二脱气塔、再脱塔、分离塔和粗品罐,所述HF储料罐和HCl储料罐分别通过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联通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通过总出料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三出料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所述第一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制酸系统,第一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四出料管连接第二脱气塔;所述第二脱气塔的上部出料口连接粗品罐,第二脱气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五出料管连接再脱塔;所述再脱塔的上部出料口联通不凝气收集罐,再脱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六出料管联通分离塔,分离塔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一导流管连接第一反应器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分离塔的上部出料口通过第七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器的上部进料口;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第二导流管连接第一脱气塔的进料口;
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内设置智能温控器;
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纵向设置段的上部开设插孔,在插孔上通过螺纹安装孔塞;在孔塞插入第一导流管内的一侧分别安装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所述智能温控器包括钟形外罩体和下底板,钟罩形外罩体的上端通过拉绳连接固定在孔塞上;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左导线槽和右导线槽,所述左、右导线槽的的上下两端敞口,在左导线槽内穿装左导线,所述左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左绕线轮,左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左侧;在右导向槽内穿装右导线,所述右导线向上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右绕线轮,右导线向下穿出左导线槽后连接下底板的右侧;
在钟罩形外罩体内设置若干组红外线加热器,所述各组红外线加热器并联连接在加热电路中,所述加热电路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穿过孔塞上的电源穿孔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加热电源设置在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外;位于最下端的红外线加热器通过连接绳连接下底板;
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筒形外壳体,所述筒形外壳为绝缘材质制成;在筒形外壳体的中部设置红外线发热管,所述红外线发热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左侧环形固定端子和右侧环形固定端子;
在左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左侧连接左侧顶紧弹簧,所述左侧顶紧弹簧的左侧连接左侧活动触片,左侧活动触片的左侧连接左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左端开设左侧防水穿孔,左顶杆的左侧从左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左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安装左侧固定触片;所述左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正极电路中;
在右侧环形固定端子的右侧连接右侧顶紧弹簧,所述右侧顶紧弹簧的右侧连接右侧活动触片,右侧活动触片的右侧连接右顶杆;在筒形外壳体的右端开设右侧防水穿孔,右顶杆的右侧从右侧防水穿孔中穿出后连接右侧内滚轮;在筒形外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安装右侧固定触片;所述右侧固定触片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电线接入加热电路的负极电路中;
当各个红外线加热器横向叠罗收纳在钟罩形外罩体中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受到钟形外罩体的内壁挤压后,带动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的内部挤压,令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不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不接触,此时红外线发热管不通电,红外线加热器处于不加热状态;
当下底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将红外线加热器逐个牵引出钟形外罩体;当红外线加热器脱离钟形外罩体时,左侧内滚轮和右侧内滚轮分别在左侧顶紧弹簧和右侧顶紧弹簧的弹力下,连同左顶杆和右顶杆向筒形外壳体外伸出,此时左侧固定触片与左侧活动触片相互接触,右侧固定触片与右侧活动触片也相互接触,红外线发热管处于通电状态,红外线加热器开始对管内物料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钟罩形外罩体的外筒壁上设置若干个外滚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侧下滚轮和右侧下滚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底板上开设若干个整流通孔,所述整流通孔与下底板的上平面呈30-75度夹角。
CN201811648949.7A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Active CN109395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949.7A CN109395681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949.7A CN109395681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5681A CN109395681A (zh) 2019-03-01
CN109395681B true CN109395681B (zh) 2024-05-14

Family

ID=6546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8949.7A Active CN109395681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568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2595A (en) * 1939-09-09 1941-01-28 Thermoplastic Bottle Sealing C Improvements in methods of and means for applying closures to containers
JP2000034762A (ja) * 1998-05-11 2000-02-02 Toto Ltd 自閉水栓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便器
CN101219923A (zh) * 2008-01-25 2008-07-16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五氟乙烷生产中氟化分离的方法
CN104557443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嵊州领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五氟乙烷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60148A (zh) * 2015-01-27 2015-04-29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汽油催化精馏醚化装置及工艺
JP2015111601A (ja) * 2015-03-25 2015-06-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バンドヒータおよびバンドヒータを用いたオーブン
KR101688953B1 (ko) * 2016-06-10 2016-12-22 고성완 무산소 과열 건조식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07430314U (zh) * 2017-11-16 2018-06-01 连云港拜尔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苯醌精制釜
CN207959585U (zh) * 2018-01-26 2018-10-12 安徽福临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内波浪式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10357100U (zh) * 2018-12-30 2020-04-21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设备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2595A (en) * 1939-09-09 1941-01-28 Thermoplastic Bottle Sealing C Improvements in methods of and means for applying closures to containers
JP2000034762A (ja) * 1998-05-11 2000-02-02 Toto Ltd 自閉水栓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便器
CN101219923A (zh) * 2008-01-25 2008-07-16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五氟乙烷生产中氟化分离的方法
CN104557443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嵊州领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五氟乙烷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60148A (zh) * 2015-01-27 2015-04-29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汽油催化精馏醚化装置及工艺
JP2015111601A (ja) * 2015-03-25 2015-06-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バンドヒータおよびバンドヒータを用いたオーブン
KR101688953B1 (ko) * 2016-06-10 2016-12-22 고성완 무산소 과열 건조식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07430314U (zh) * 2017-11-16 2018-06-01 连云港拜尔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苯醌精制釜
CN207959585U (zh) * 2018-01-26 2018-10-12 安徽福临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内波浪式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10357100U (zh) * 2018-12-30 2020-04-21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设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5681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6939B (zh) 多级枯烯氧化
CN210357100U (zh)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设备系统
CN109395681B (zh) 一种卤代烃反应优化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CN105503567A (zh) 连续生产苯甲酸、副产苯甲醛的装置及方法
CN106010649A (zh) 一种高效利用氯气的氯化石蜡连续生产工艺
CN102145251A (zh) 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脱氯装置及工艺
CN102329189B (zh) 一种天然气部分氧化过程的急冷和热量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01999B (zh) 一种废油脂连续酯化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
CN201772813U (zh) 在线清焦装置
CN112552149B (zh) 一种制备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反应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80948A (zh) 一种脂肪酸或脂肪酰氯氯化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氢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14685234B (zh) 一种生产内烯烃的系统和方法
CN210595942U (zh) 一种利用磺化设备改造的氯化石蜡生产装置
CN101941879B (zh) 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
CN210065673U (zh) 一种氯化石蜡生产用的紫外光催化反应系统
CN203807403U (zh) 高效芳烃抽提装置
CN203582768U (zh) 固定床连续化叔胺生产装置
RU111133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метанола
CN112028771A (zh) 碳酸烷基酯的制备方法及制造系统
CN219003095U (zh) 一种高温水解装置
CN219424345U (zh) 连续反应用在线脱水设备
CN205495556U (zh) 一种化工热交换设备
RU245166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метанол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5323697U (zh) 一种高效强制循环管式流化反应装置
RU92859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етанол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