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4059A -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4059A
CN109394059A CN201811320966.8A CN201811320966A CN109394059A CN 109394059 A CN109394059 A CN 109394059A CN 201811320966 A CN201811320966 A CN 201811320966A CN 109394059 A CN109394059 A CN 109394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ring
cover board
toile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09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伟藩
黄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DI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DI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DI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DI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09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4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4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24Parts or details not covered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A47K13/02 - A47K13/22, e.g. devices imparting a swinging or vibrating motion to the se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该方法包括: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本发明通过作用于坐便器盖板上的触发动作控制坐便器自动翻盖或合盖,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以及便利,提升用户的如厕体验。

Description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是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现有的大多数用户在使用坐便器前后,一般都需要手动地翻起或者合上坐便器的盖板和座圈,操作不便,而且由于坐便器边缘上会有很多细菌滋生,用手直接接触会很不卫生,特别是对家庭里面的小孩的健康造成不利,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能够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不便,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并根据所述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所述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坐便器盖,坐便器盖包括盖板及座圈,盖板选择性的覆盖座圈或远离座圈,盖板包括操控部,座圈包括触压开关件,操控部与触压开关件通过触压接触配合,触压开关件用于检测操控部的触发动作;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置于坐便器盖,控制模块与触压开关件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通过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并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如此,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作用于坐便器盖板上的操作触发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翻起或盖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减少了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以及便利,提升用户的如厕体验。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生活的更加便利,坐便器是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坐便器在使用后,坐便器的边缘有较多细菌滋生。大多数用户在使用坐便器前后,一般需要手动地去翻起或合上坐便器盖和坐便器座圈,这样不仅会与坐便器产生过多的接触引发卫生、健康问题,而且还会给用户的使用过程带来不便,使得用户体验不佳。目前,一些现有的坐便器,通过感应人体自动翻盖,但是由于感应灵敏度等原因易出现感应的错漏,出现在用户无需如厕的时候自动翻盖、用户耗费较长时间等待翻盖等问题,还有一些现有的坐便器是通过遥控器或手机来控制翻盖,也就是在控制翻盖前还需要先持有相应设备,同样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在对现有的用于坐便器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后发现,目前现有的坐便器在使用上存在卫生、使用不便的问题、以及一些坐便器还存在感应失败、操作复杂等问题,所以如何保证用户如厕更加卫生及便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明人研究了目前翻盖方法的困难点,并综合考虑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盖10和一种坐便器100。该坐便器100包括坐便器主体90、坐便器盖10以及控制模块60,其中坐便器盖10可拆卸地装配于坐便器体90。坐便器盖10包括安装部20、盖板30、座圈40、触压开关件42、控制模块60,其中盖板30和座圈40均转动连接于安装部20,操控部50设置于盖板30的上表面,触压开关件42设置于座圈40并与操控部50相对,控制模块60设置于安装部20用于控制盖板30以及座圈40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90翻起或盖合。
触压开关件42设置于座圈40。本实施例中,触压开关件42包括第一触压开关件以及第二触压开关件,第一触压开关件以及第二触压开关件均与控制模块60电连接。
盖板30包括操控部50,本实施例中,操控部50设置于盖板30的前缘端,便于用户直接触按操控部50,进而实现盖板30或座圈4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操控部50包括第一操控部以及第二操控部。第一操控部与第一触压开关件相互配合,第二操控部与第二触压开关件相互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相互配合可以是操控部50在受压的过程中可触发触压开关件42与控制模块60间的通信。
触压开关件42用于检测作用于操控部50的触发动作,通过触按操控部50触发触压开关件42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接收相应的信号后,控制盖板30和座圈40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90翻起或盖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压开关件可以检测作用于第一操控部的触发动作,触发第一触压开关件与控制模块60间的通信,使得控制模块60控制盖板30翻起或盖合,具体的,当盖板30处于盖合位置时,通过触按第一操控部,控制盖板30翻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30处于翻起位置时,通过触按第一操控部,还可以控制盖板30盖合。第二触压开关件可以检测作用于第二操控部的触发动作,触发第二触压开关件与控制模块60间的通信,使得控制模块60控制盖板30以及座圈40翻起或盖合,具体的,当盖板30处于盖合位置时,通过触按第二操控部,控制盖板30以及座圈40翻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座圈40处于翻起位置时,通过触按第二操控部,还可以控制盖板30以及座圈40盖合。
本实施例中,坐便器100还包括落座传感器44,落座传感器44设置于座圈40,并与控制模块60电连接。通过设置于座圈40的落座传感器44检测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60,根据落座传感器44发送的信号,控制模块60可以控制坐便器100执行相应的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控制模块60可以控制自动冲水、加热座圈40、控制座圈40和盖板30中至少一个相对于坐便器主体90自动盖合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根据落座传感器44发送的信号,可以判断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是否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当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可以控制坐便器100冲水。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60还可以判断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当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控制坐便器100冲水。实现在用户离开座圈40后自动冲水,使得用户无需碰触坐便器就可以实现冲水,并且还可以延迟一段时间再冲水,避免坐便器冲水过程影响用户的体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坐便器100,通过触压开关件42检测作用于盖板30上的操控部50的触发动作,并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接收相应信号后,控制盖板30和座圈40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90翻起或盖合。如此,使得用户只需触按盖板30就可以控制盖板30和座圈40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90翻起或盖合,简化用户操作并且减少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改善用户的如厕体验,并且通过落座传感器44检测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实现自动合盖和冲水,无需手动合盖及冲水,简化用户操作的同时减少用户与坐便器的直接接触,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及便利,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可应用于坐便器。下面将针对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上述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盖板30上设置有操控部50,检测作用于操控部50上的触发动作。具体的例如,在用户需要如厕时,对操控部50执行触发动作。
步骤S302: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和/或座圈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翻起或盖合。具体的例如触发动作A,可以控制盖板翻起;触发动作B,可以控制盖板和座圈都翻起;触发动作C,可以控制座圈盖合等。可以理解的是,触发动作对应的控制操作是根据预设程序确定的,通过不同的触发动作可以实现相同或不同的控制,在此不对二者对应关系作限定,只要根据触发动作以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例如,盖板30上的操控部50包括第一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分别对应按键开关a,按键开关b,通过按压按键开关a,可以控制盖板30翻起,通过按压按键开关b,可以控制盖板30以及座圈40同时翻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通过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并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如此,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作用于坐便器盖板上的操作触发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以及便利,提升用户的如厕体验。
请参阅图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可应用于坐便器。下面将针对图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上述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
本实施例中,触发动作至少包括触控动作、按压动作的一种,具体的,触控动作至少包括触摸的动作或滑动的动作;按压动作至少包括关联按压时间的动作或关联按压键程的动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例如,操控部50设置有一个滑动开关,当滑钮处于中间位置时,不触发操作,可以通过将滑纽分别向左或向右滑动触发不同的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纽分别向上或向下滑动触发不同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滑动开关朝向不同的方向滑动可以触发不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开关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其中一个滑动开关处于一个位置时不触发操作,当滑动开关处于另一个位置时触发相应操作,从而实现通过滑动不同的滑动开关,触发相应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例如,操控部50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摸开关,通过不同的触摸动作例如一定时间内连续触摸的不同次数、触摸不同的触摸开关,可以触发相应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部5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按键开关,通过不同的按压动作例如关联按压时间的动作包括短按或长按,再如关联按压键程的动作包括轻按或重按,还可以通过按压不同的按键开关触发相应的操作。具体的,短按可以是按压时长小于按压阈值的按压动作,按压阈值可以是1秒、2秒等,相应的长按可以是按压时长超过按压阈值的按压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盖板上可以设置上述任意一种开关以检测相应的触发动作,也可以设置上述任意一种或几种开关的组合以检测相应的触发动作。具体的请参考如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操控部50同时设置有触摸开关以及按压开关,通过不同的触摸动作、不同的按压动作触发相同或不同的操作。从而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在用户需要如厕或其他事务如洁厕等时,通过对盖板执行相互可区别的不同触发动作,使得坐便器可识别并触发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S402: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根据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座圈、盖板和座圈执行相应的操作。触发动作可以包括触摸、按压、滑动等可识别的动作中的任意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短按可以控制盖板翻起,长按可以控制盖板盖合,连续按压2次可以控制盖板和座圈都翻起。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滑动动作,滑动至不同的位置可以触发相应的操作,具体的例如,向左滑动可以控制盖板翻起,向右滑动可以控制盖板和座圈都翻起等。可以理解的是,触发动作之间可以被坐便器检测识别,以触发对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的控制,包括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触发动作可以是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不同区域而触发对应的操作,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的步骤可以包括:
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可执行步骤S403;
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时,可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3: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控制盖板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在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操作区域,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可以控制盖板翻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盖板处于盖合位置时,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的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翻起,而当盖板处于翻起位置时,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的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盖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板上的第一区域可以对应的是一个开关,例如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操控部50上设置有两个按键开关,当触发动作作用于其中一个开关时,可以控制盖板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步骤S403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404,也可以执行步骤S410,可以只执行步骤S407及步骤S408之间的一个步骤,也可以两个步骤都执行,并且在两个步骤都执行时,本实施例对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先执行步骤S407后执行步骤S408,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408后执行步骤S407,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407及步骤S408。
步骤S404:当盖板翻起且座圈盖合时,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当盖板处于翻起位置且座圈处于盖合位置时,也就是,在盖板及座圈均处于盖合位置时,经步骤S403之后,仅控制盖板翻起,而座圈不翻起仍保持在盖合位置,此时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可以用于判断用户是否离开座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通过在座圈40设置至少一个落座传感器44,用于检测作用于座圈40的压力,具体的,落座传感器44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压力敏感元件在感知相应的压力变化时产生相应的电压差,信号处理单元能够将电压差转为相应的电信号。
步骤S405: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是否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的减少程度,可以判断座圈上的施力用户或施力物是否离开座圈。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可以是程序内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可以是零,也可以是大于零的其他值。
本实施例中,判断结果可以包括:
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可执行步骤S406,也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407,即跳过步骤S406;
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未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可再次执行本步骤S405。
步骤S406: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本实施例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作用于座圈的压力维持在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可以理解的是,若作用于座圈的压力一次降低至低于预设阈值后,在预设时间内压力又升高至超过预设阈值,此时持续时间需重新计算,从下一次降低至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始计算。具体的,预设时间可以是1秒、5秒、10秒、1min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预设时间,使得坐便器可以延迟执行下一步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当用户落座于座圈如厕时,因稍微调整其姿势,使得座圈上检测到的压力在一个小于预设时间的持续时间内小于预设阈值,而在预设时间内又重新超过预设阈值,此时重新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是否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也就是重新执行步骤S405,并在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重新计算持续时间。从而避免因用户在如厕过程中的姿势调整或其他事由,而错误地判断用户是否离座,导致坐便器执行的操作给用户带来不便,相应地提高对坐便器控制的容错性,提高使用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判断结果可以包括:
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执行步骤S407,也可执行步骤S408,可以只执行步骤S407及步骤S408之间的一个步骤,也可以两个步骤都执行,并且在两个步骤都执行时,本实施例对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先执行步骤S407后执行步骤S408,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408后执行步骤S407,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407及步骤S408。
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间时,可再次执行本步骤S406。
步骤S407:控制坐便器冲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可以控制坐便器冲水。从而实现当用户离座时可以自动冲水,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控制坐便器冲水。从而实现当用户离座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自动冲水,避免因为用户使用需求而短暂离座却实际尚未如厕完毕的时候引起自动冲水,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用户在落座于座圈时,暂时离开座圈,并且离开座圈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此时坐便器不执行冲水操作,而在用户最终如厕完毕,并且离开座圈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坐便器自动冲水。使得用户无需触碰坐便器就可自动冲水,并且可以避免出现忘记冲水的情况,引起其他用户的不适,从而使得如厕过程的卫生问题得到解决,并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步骤S408:控制盖板盖合。
本实施例中,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先控制坐便器冲水后再控制盖板盖合,也可以先控制盖板盖合后再控制坐便器冲水,还可以同时控制坐便器冲水及盖板盖合,可以理解的是,在此不对冲水及盖合盖板之间的控制或执行顺序作任何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先执行步骤S407,再执行步骤S408,也就是,先控制坐便器冲水,再控制盖板盖合。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先执行步骤S408,再执行步骤S407,也就是,先控制盖板盖合,再控制坐便器冲水。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408及步骤S409,也就是,控制盖板盖合的同时控制坐便器冲水。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当用户离开座圈,并且其离开座圈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坐便器自动冲水并自动控制盖板盖合。使得冲水和盖合盖板的动作都可以由坐便器自动完成,减少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并且便利。
步骤S409: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时,控制盖板以及座圈翻起或盖合。
本实施例中,在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操作区域,当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可以控制盖板以及座圈翻起。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保持卫生的基础上,便于男士用户小便,也便于用户对坐便器进行清洁或其他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盖板以及座圈处于盖合位置时,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的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以及座圈翻起,当盖板以及座圈处于翻起位置时,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的触发动作,可以控制盖板以及座圈盖合,满足用户自动合盖的需求,减少了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并且便利。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请参考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例如,盖板30上的操控部50包括第一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分别对应按键开关a,按键开关b,当男士用户需要小便并需要同时将盖板30和座圈40翻起时,可以按压按键开关b,控制盖板30和座圈40翻起,当用户如厕完毕,可以再次按压按键开关b,控制盖板30和座圈40盖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处于翻起位置而座圈处于盖合位置时,通过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的触发动作,可以仅控制盖板盖合,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到作用于盖板的触发操作,包括需要盖合盖板时,此时若座圈处于翻起位置则控制盖板和座圈都盖合,若座圈处于盖合位置则仅控制盖板盖合。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场景下自动合盖的需求,提高控制程序的容错性,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改善用户体验。
步骤S410:当盖板翻起且座圈盖合时,加热座圈。
本实施例中,当盖板处于翻起位置且座圈处于盖合位置时,加热座圈,具体的,加热至座圈的表面温度值可以是程序内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可调的,还可以是根据人体自动调节的,从而使得座圈表面维持在一个适宜温度,提升用户落座于座圈的舒适性。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请参考如图1示出的坐便器100,例如,盖板30上的操控部50包括第一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分别对应按键开关a,按键开关b,用户按压按键开关a,使得盖板30自动翻起,同时座圈40加热,将座圈40表面温度加热至40℃,在一些实施例中,坐便器100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可以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座圈的温度,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足以落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通过在盖板上的不同区域施以触发操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并在盖板翻起且座圈盖合时加热座圈,提升用户落座于座圈的舒适性,同时自动翻盖和合盖减少了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使得用户使用更加卫生,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并且通过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变化,实现在用户如厕完毕时无需触碰坐便器就可以自动冲水及合盖,简化了用户操作,进一步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且便利,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如厕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和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和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500的模块框图。下面将针对图5所示的模块框图进行阐述,所述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500包括:检测模块510以及控制模块520,其中:
检测模块510,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盖板的触发动作。
控制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动作,控制所述盖板和所述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52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触发动作作用于所述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控制盖板翻起或盖合;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触发动作作用于盖板上的第二区域时,控制盖板以及座圈翻起或盖合。
进一步的,所述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500还包括:压力检测模块、压力判断模块、第一冲水模块、时间判断模块、第二冲水模块、合盖模块、加热模块,其中: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盖板翻起且所述座圈盖合时,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
压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是否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
第一冲水模块,用于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坐便器冲水;
时间判断模块,用于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判断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二冲水模块,用于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控制坐便器冲水。
合盖模块,用于当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控制盖板盖合。
加热模块,用于当盖板翻起且座圈盖合时,加热座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通过在盖板上的不同区域施以触发操作,可以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翻起或盖合,并在盖板翻起且座圈盖合时加热座圈,提升用户落座于座圈的舒适性,同时自动翻盖和合盖减少了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使得用户使用更加卫生,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并且通过检测作用于座圈的压力变化,实现在用户如厕完毕时无需触碰坐便器就可以自动冲水及合盖,简化了用户操作,进一步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且便利,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如厕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通过检测作用于盖板的触发动作,并根据触发动作,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如此,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作用于坐便器盖板上的操作触发控制盖板和座圈中至少一个翻起或盖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减少了用户与坐便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使得用户如厕更加卫生以及便利,提升用户的如厕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适用于坐便器,所述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以及坐便器盖,所述坐便器盖包括盖板及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作用于所述盖板的触发动作;
根据所述触发动作,控制所述盖板和所述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动作至少包括以下一种:
触控动作,所述触控动作至少包括触摸的动作或滑动的动作;
按压动作,所述按压动作至少包括关联按压时间的动作或关联按压键程的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发动作,控制所述盖板和所述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包括:
当所述触发动作作用于所述盖板上的第一区域时,控制所述盖板翻起或盖合;
当所述触发动作作用于所述盖板上的第二区域时,控制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座圈翻起或盖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翻起且所述座圈盖合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
判断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是否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
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坐便器冲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所述坐便器冲水,包括:
判断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坐便器冲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减少至低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盖板盖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翻起且所述座圈盖合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加热所述座圈。
8.一种坐便器智能翻盖装置,适用于坐便器,所述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以及坐便器盖,所述坐便器盖包括盖板及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盖板的触发动作;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动作,控制所述盖板和所述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9.一种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便器主体;
坐便器盖,所述坐便器盖包括盖板及座圈,所述盖板选择性的覆盖所述座圈或远离所述座圈,所述盖板包括操控部,所述座圈包括触压开关件,所述操控部与所述触压开关件通过触压接触配合,所述触压开关件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操控部的触发动作;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坐便器盖,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触压开关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盖板和所述座圈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坐便器主体翻起或盖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盖还包括落座传感器,所述落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圈,所述落座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落座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座圈的压力,控制所述坐便器执行相应操作。
CN201811320966.8A 2018-11-07 2018-11-07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Pending CN109394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0966.8A CN109394059A (zh) 2018-11-07 2018-11-07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0966.8A CN109394059A (zh) 2018-11-07 2018-11-07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4059A true CN109394059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72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0966.8A Pending CN109394059A (zh) 2018-11-07 2018-11-07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405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602A (zh) * 2019-04-22 2019-07-23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坐便器盖板、坐便器及坐便器控制方法
CN111493726A (zh) * 2020-04-14 2020-08-07 张英华 一种马桶盖的自动翻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796A (ja) * 2000-03-22 2001-09-25 Toto Ltd 便座、便蓋の自動開閉装置
CN101953659A (zh) * 2010-09-12 2011-01-26 孔昭荣 一种智能座便器
CN202298832U (zh) * 2011-11-08 2012-07-04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脚控制式智能马桶
CN10281740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三中学 一种重力感应自动抽水马桶
CN203088976U (zh) * 2012-12-27 2013-07-31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触摸按键感应控制系统
CN203096873U (zh) * 2013-01-16 2013-07-31 江国静 新型马桶
CN105342519A (zh) * 2015-10-29 2016-02-24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坐便器的控制方法
CN205153063U (zh) * 2015-08-06 2016-04-13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坐便器
CN105919498A (zh) * 2016-06-23 2016-09-07 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07795A (zh) * 2017-08-14 2017-11-03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马桶及其座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8796A (ja) * 2000-03-22 2001-09-25 Toto Ltd 便座、便蓋の自動開閉装置
CN101953659A (zh) * 2010-09-12 2011-01-26 孔昭荣 一种智能座便器
CN10281740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三中学 一种重力感应自动抽水马桶
CN202298832U (zh) * 2011-11-08 2012-07-04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脚控制式智能马桶
CN203088976U (zh) * 2012-12-27 2013-07-31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触摸按键感应控制系统
CN203096873U (zh) * 2013-01-16 2013-07-31 江国静 新型马桶
CN205153063U (zh) * 2015-08-06 2016-04-13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坐便器
CN105342519A (zh) * 2015-10-29 2016-02-24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坐便器的控制方法
CN105919498A (zh) * 2016-06-23 2016-09-07 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07795A (zh) * 2017-08-14 2017-11-03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马桶及其座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602A (zh) * 2019-04-22 2019-07-23 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坐便器盖板、坐便器及坐便器控制方法
CN110037602B (zh) * 2019-04-22 2024-04-12 恒洁智能卫浴(深圳)有限公司 坐便器盖板、坐便器及坐便器控制方法
CN111493726A (zh) * 2020-04-14 2020-08-07 张英华 一种马桶盖的自动翻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351227B2 (en) Food processor
CN109394059A (zh) 坐便器智能翻盖方法、装置及坐便器
JP6775282B2 (ja) 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マッサージ機
CN105180585B (zh) 一种冰箱门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1042491A1 (zh) 马桶的控制方法及马桶
JP5721665B2 (ja) ビデの便座温度制御方法
EP2925200A1 (de) Küchenmaschine
JP2015159553A (ja)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温水洗浄便座システム
CN110324033A (zh) 烹饪器具的按键响应方法
CN107468141B (zh) 一种盖板感应式翻转控制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36581B (zh) 一种按摩椅的自动加热控制方法
CN106880316B (zh) 坐便器及其人体清洁控制方法
JP2019216950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9725745A (zh) 一种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CN108398928A (zh) 一种智能马桶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JP7326751B2 (ja) トイレシステム
CN114766864A (zh) 分区智能温控床垫
CN109056941B (zh) 一种智能马桶及该智能马桶的切换控制方法
EP4029408A1 (en) Interactive seat with gesture control
CN111772421A (zh) 一种电动座椅的调整控制系统
JPH11347007A (ja) 便座装置
JPH07102608A (ja) トイレ装置
JP4352759B2 (ja) トイレ装置
CN221013044U (zh) 一种用于洗澡机的求救装置及洗澡机
CN217325666U (zh) 一种基于智能脚感及扶手控制药物清洗的智能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