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4333A -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4333A
CN109354333A CN201811516720.8A CN201811516720A CN109354333A CN 109354333 A CN109354333 A CN 109354333A CN 201811516720 A CN201811516720 A CN 201811516720A CN 109354333 A CN109354333 A CN 109354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sewage
biological
water
perf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6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5167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4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4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箱、贯通插接在过滤箱侧壁上的污水进水管、贯通连接在过滤箱另一端侧壁上的第一连接管、贯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一生物处理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生物处理装置相互贯通连接的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和贯通连接在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另一端侧壁上的出水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贯通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透气隔板。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效率低,成本高,同时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同时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混合使用的方式处理污水,能有效的提高处理率,同时降低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领域,具体涉及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常见的污水处理系统基本上采用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一般二级处理工艺的构成多种多样,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稳定塘法和土地处理法等四大类,目前主要以以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为主。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投资普遍较大,运行费用和吨水处理成本较高。尤其是这些污水处理系统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水只能达到排放标准,但不能直接利用。生物膜法处理后的水可直接利用但处理费用及其高昂,不宜推广。
如果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污水虽然能够提高处理的效果但是投资高,占地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是最大的制约要素。
为了利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来达到更好的处理污水的效果,我们提出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效率低,成本高,同时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同时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混合使用的方式处理污水,能有效的提高处理率,同时降低成本,达到排放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箱、贯通插接在过滤箱侧壁上的污水进水管、贯通连接在过滤箱另一端侧壁上的第一连接管、贯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一生物处理装置和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生物处理装置相互贯通连接的第二生物处理装置以及贯通连接在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另一端侧壁上的出水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贯通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的上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层,所述透气隔板的下放设置有多个第一曝气头,且多个所述第一曝气头均连接在第一曝气仓上,所述第一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插接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空气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生物滤料层,所述生物滤料层的下端设置有悬浮载体,所述悬浮载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曝气头,多个所述第二曝气头的下端均贯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曝气仓中,所述第二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空气泵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壁上连接有过滤网。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回收管,所述污泥回收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曝气池的侧壁上,所述污泥回收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排放管,且污泥排放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网的网径大于10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位于曝气池内的所述第一曝气头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且多个第一曝气管呈平行等距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效果是:
通过过滤网能够过滤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防止这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堵住管道,影响装置运行。
通过第一生物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初次处理,活性污泥层在经过曝气之后,能够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处理一部分的污水。
通过采用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再次处理,通过在生物处理池内,生物滤料层在空气、污水混合随污水流动形成移动床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再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同时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混合使用的方式处理污水,能有效的提高处理率,同时降低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个排污单位收集的污水送入过滤箱中,以进水流量为80-220t/h的速度将污水通过滤网过滤;
B、利用污水的重力使污水进入曝气池中,使污水与浓度MLSS为6g/L的活性污泥层充分接触,同时通过空气泵、第一曝气管和第一曝气头向活性污泥层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5-10;
C、将上述过滤后的污水以流量为100-250t/h的速度通过水泵输送入生物处理池中,于生物处理池中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污泥沉淀回收到曝气池中;
D、同时通过空气泵、第二曝气管、和第二曝气头向生物处理池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4-8,使水的纵向流速可达0.2~0.3m/s,污水停留1~2h;
E、向生物处理池内加入带有生物膜的生物滤料层,生物滤料层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粒径10-20(单位cm/mm/nm);
F、再将污水采用生物膜进行过滤,后流出,处理完成;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料层与污水无机氧化物颗粒,为陶粒、焦炭、石英、沸石颗粒。
优选的,所述悬浮载体为直径9mm-11mm、高为9mm-11mm的圆柱体聚乙烯填料,该材料密度为0.98g/cm3,可与污水充分混合而不会浮于水面或沉底,且该材料制得的悬浮载体表面积/体积比高,为1200m2/m3,使生物膜的微生物数量更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效果是:通过活性污泥层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对污水进行处理。
在充空气的条件下,微生物在生物滤料层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生物滤料层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处理,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周而复始,使污水得到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生物处理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二生物处理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污水进水管1、过滤箱2、过滤网21、第一连接管3、第一生物处理装置4、曝气池41、活性污泥层42、透气隔板43、第一曝气头44、第一曝气管45、第二连接管5、水泵6、第二生物处理装置7、生物处理池71、生物滤料层72、悬浮载体73、第二曝气头74、第二曝气管75、出水管8、污泥回收管9、污泥排放管10、空气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箱2、贯通插接在过滤箱2侧壁上的污水进水管1、贯通连接在过滤箱2另一端侧壁上的第一连接管3、贯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3另一端的第一生物处理装置4、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第一生物处理装置4相互贯通连接的第二生物处理装置7和贯通连接在第二生物处理装置7另一端侧壁上的出水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5上贯通连接有水泵6。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生物处理装置4包括曝气池41,所述曝气池4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透气隔板43,所述透气隔板43的上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层42,所述透气隔板43的下放设置有多个第一曝气头44,且多个所述第一曝气头44均连接在第一曝气仓上,所述第一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插接有第一曝气管45,所述第一曝气管45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空气泵11,起到对污水的初次处理。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生物处理装置7包括生物处理池71,所述生物处理池7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生物滤料层72,所述生物滤料层72的下端设置有悬浮载体73,所述悬浮载体73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曝气头74,多个所述第二曝气头74的下端均贯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曝气仓中,所述第二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曝气管75,所述第二曝气管75的另一端连接在空气泵11上。
所述过滤箱2的内侧壁上连接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网径大于10目,通过过滤网21能够过滤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
所述生物处理池7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回收管9,所述污泥回收管9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曝气池41的侧壁上,所述污泥回收管9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排放管10,且污泥排放管10上设置有阀门。
位于曝气池41内的所述第一曝气头44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且多个第一曝气管45呈平行等距分布,多个第一曝气头44能够提高曝气的效果,提高处理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个排污单位收集的污水送入过滤箱2中,以进水流量为100t/h的速度将污水通过滤网21过滤;
B、利用污水的重力使污水进入曝气池41中,使污水与浓度MLSS为6g/L的活性污泥层42充分接触,同时通过空气泵11、第一曝气管45和第一曝气头44向活性污泥层42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7;
C、将上述过滤后的污水以流量为100t/h的速度通过水泵6输送入生物处理池71中,于生物处理池71中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污泥沉淀回收到曝气池41中;
D、同时通过空气泵11、第二曝气管75、和第二曝气头74向生物处理池71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5,使水的纵向流速可达0.25m/s,污水停留1.5h;
E、向生物处理池71内加入带有生物膜的生物滤料层72,生物滤料层72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粒径15(单位cm/mm/nm);
F、再将污水采用生物膜进行过滤,后流出,处理完成;
所述生物滤料层与污水无机氧化物颗粒,为陶粒、焦炭、石英、沸石颗粒。
所述悬浮载体为直径9mm-11mm、高为9mm-11mm的圆柱体聚乙烯填料,该材料密度为0.98g/cm3,可与污水充分混合而不会浮于水面或沉底,且该材料制得的悬浮载体表面积/体积比高,为1200m2/m3,使生物膜的微生物数量更多。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采用的同样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但是在处理方法的参数上有所改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个排污单位收集的污水送入过滤箱2中,以进水流量为150t/h的速度将污水通过滤网21过滤;
B、利用污水的重力使污水进入曝气池41中,使污水与浓度MLSS为6g/L的活性污泥层42充分接触,同时通过空气泵11、第一曝气管45和第一曝气头44向活性污泥层42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8;
C、将上述过滤后的污水以流量为150t/h的速度通过水泵6输送入生物处理池71中,于生物处理池71中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污泥沉淀回收到曝气池41中;
D、同时通过空气泵11、第二曝气管75、和第二曝气头74向生物处理池71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7,使水的纵向流速可达0.3m/s,污水停留2h;
E、向生物处理池71内加入带有生物膜的生物滤料层72,生物滤料层72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粒径18(单位cm/mm/nm);
F、再将污水采用生物膜进行过滤,后流出,处理完成;
所述生物滤料层与污水无机氧化物颗粒,为陶粒、焦炭、石英、沸石颗粒。
所述悬浮载体为直径9mm-11mm、高为9mm-11mm的圆柱体聚乙烯填料,该材料密度为0.98g/cm3,可与污水充分混合而不会浮于水面或沉底,且该材料制得的悬浮载体表面积/体积比高,为1200m2/m3,使生物膜的微生物数量更多。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伏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箱、贯通插接在过滤箱侧壁上的污水进水管、贯通连接在过滤箱另一端侧壁上的第一连接管、贯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一生物处理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生物处理装置相互贯通连接的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和贯通连接在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另一端侧壁上的出水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贯通连接有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的上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层,所述透气隔板的下放设置有多个第一曝气头,且多个所述第一曝气头均连接在第一曝气仓上,所述第一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插接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空气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生物滤料层,所述生物滤料层的下端设置有悬浮载体,所述悬浮载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曝气头,多个所述第二曝气头的下端均贯通连接在同一个第二曝气仓中,所述第二曝气仓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空气泵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壁上连接有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回收管,所述污泥回收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曝气池的侧壁上,所述污泥回收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污泥排放管,且污泥排放管上设置有阀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网径大于1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曝气池内的所述第一曝气头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且多个第一曝气管呈平行等距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个排污单位收集的污水送入过滤箱中,以进水流量为80-220t/h的速度将污水通过滤网过滤;
B、利用污水的重力使污水进入曝气池中,使污水与浓度MLSS为6g/L的活性污泥层充分接触,同时通过空气泵、第一曝气管和第一曝气头向活性污泥层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5-10;
C、将上述过滤后的污水以流量为100-250t/h的速度通过水泵输送入生物处理池中,于生物处理池中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污泥沉淀回收到曝气池中;
D、同时通过空气泵、第二曝气管、和第二曝气头向生物处理池中添加空气,曝气的气水体积比为4-8,使水的纵向流速可达0.2~0.3m/s,污水停留1~2h;
E、向生物处理池内加入带有生物膜的生物滤料层,生物滤料层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粒径10-20(单位cm/mm/nm);
F、再将污水采用生物膜进行过滤,后流出,处理完成。
8.如权利要求7中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料层与污水无机氧化物颗粒,为陶粒、焦炭、石英、沸石颗粒。
9.如权利要求7中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载体为直径9mm-11mm、高为9mm-11mm的圆柱体聚乙烯填料,该材料密度为0.98g/cm3,可与污水充分混合而不会浮于水面或沉底,且该材料制得的悬浮载体表面积/体积比高,为1200m2/m3,使生物膜的微生物数量更多。
CN201811516720.8A 2018-12-12 2018-12-12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9354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6720.8A CN1093543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6720.8A CN1093543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4333A true CN109354333A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6720.8A Pending CN109354333A (zh) 2018-12-12 2018-12-12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43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72A (zh) * 2020-07-10 2020-10-16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雨水收集补偿式的生化处理景观水体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350A (zh) * 1985-08-24 1987-03-11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一种两段式高负荷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CN1657443A (zh) * 2004-07-22 2005-08-24 重庆大学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内回流污水处理方法及一体化装置
CN10288760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及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104787967A (zh) * 2015-04-01 2015-07-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地表微污染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5776770A (zh) * 2016-05-06 2016-07-20 云南大学 一种高自适应性的污水深度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6892499A (zh) * 2015-12-17 2017-06-27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中药饮片废水的方法
CN206915834U (zh) * 2017-04-25 2018-01-23 浙江贝格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曝气装置
CA2980041A1 (en) * 2017-06-09 2018-12-09 inCTRL Solutions Inc. Ammonia-based aeration control with srt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350A (zh) * 1985-08-24 1987-03-11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一种两段式高负荷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CN1657443A (zh) * 2004-07-22 2005-08-24 重庆大学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内回流污水处理方法及一体化装置
CN10288760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及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104787967A (zh) * 2015-04-01 2015-07-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地表微污染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6892499A (zh) * 2015-12-17 2017-06-27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中药饮片废水的方法
CN105776770A (zh) * 2016-05-06 2016-07-20 云南大学 一种高自适应性的污水深度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206915834U (zh) * 2017-04-25 2018-01-23 浙江贝格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曝气装置
CA2980041A1 (en) * 2017-06-09 2018-12-09 inCTRL Solutions Inc. Ammonia-based aeration control with srt control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转年: "《环保设备基础》", 31 January 2013 *
郭亚丹: "《水处理工程设计指南及案例》", 30 April 2017 *
高廷耀: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 第4版》", 30 April 20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72A (zh) * 2020-07-10 2020-10-16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雨水收集补偿式的生化处理景观水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8102B (zh) 一种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臭氧-生物滤池系统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105084586B (zh) 气田容器及管道清洗废水的处理回用撬装式装置
CN105130130A (zh) 一种生物净化与光催化双联污水处理塔
CN109020071A (zh) 一种污水三相接触生物处理工艺及一体化装置系统
CN202907642U (zh) 具有净化收集功能的鱼池生态模块
CN208500672U (zh) 阿胶废水处理系统
CN206940677U (zh) 提高污水处理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54333A (zh)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08083480A (zh) 一种陶瓷膜分离脱碳除氮一体化应急治理装置
KR200336701Y1 (ko) 직접 폭기식 오염하천 정화장치
CN201154935Y (zh)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
CN115974305A (zh) 一种集成式膜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3171946U (zh) 一种具有沉淀功能的圆形曝气生物滤池
JPS5876182A (ja) 生物学的浄水化装置
CN208345973U (zh) 带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净水装置
CN20866741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JP2592356B2 (ja) 有機性汚水の生物濾過装置
CN113716753A (zh) 一种油气田采气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3708625A (zh) 一种上浮生物过滤用轻型填料
KR101004083B1 (ko) 와류형 제1, 2처리부와 제3미생물 산화분해처리부로 구성된 비점오염원처리장치
CN207537208U (zh) 一种曝气生化滤池
JP2000102798A (ja) 廃水の処理方法
CN207130116U (zh) 一种机械清洗废水处理装置
CN202063796U (zh) 三维顶端级配式生物流化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