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2201B -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2201B
CN109352201B CN201811476695.5A CN201811476695A CN109352201B CN 109352201 B CN109352201 B CN 109352201B CN 201811476695 A CN201811476695 A CN 201811476695A CN 109352201 B CN109352201 B CN 109352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frame
box
upper box
positio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66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2201A (zh
Inventor
赖永刚
钱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ang Yong D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hang Yong 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hang Yong D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hang Yong 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766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2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2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2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2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2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使用第一撘焊工装,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S2、使用第二撘焊工装,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S3、使用第三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S4、使用第四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S5、使用第五撘焊工装,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S6、使用第六撘焊工装,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S7、使用第七撘焊工装,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S8、将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装配在一起。本发明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对焊接工人的本身技能要求降低很多,适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组成部分较多,组成部分主要有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多。针对车架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焊装时,多是利用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进行手工画线,再利用一些简易的工艺支撑来固定产品的相关尺寸,并进行点焊。没有相应的焊接模具,焊接时间长,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对工人的焊接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废品率高,不适于进行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使用第一撘焊工装,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2、使用第二撘焊工装,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3、使用第三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
S4、使用第四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
S5、使用第五撘焊工装,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
S6、使用第六撘焊工装,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7、使用第七撘焊工装,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8、将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装配在一起。
所述第一撘焊工装包括第一前底座、第一后底座、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前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上的上箱体后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上的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上箱体前支撑装置位于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之间。
所述第二撘焊工装包括第二前底座、第二后底座、第二中底座、设置于第二前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二后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二中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第二中底座位于第二前底座和第二后底座之间,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三撘焊工装包括第三前底座、第三后底座、第三中底座、设置于第三前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和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前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和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上的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以及出料箱支撑装置,第三前底座、第三中底座、第三后底座和出料箱支撑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四撘焊工装包括第四前底座、第四后底座、设置于第四前底座上的翻转架第一定位装置、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设置于第四后底座上的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
所述第五撘焊工装包括第五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一定位装置、臂部第二定位装置、臂部第三定位装置、臂部第一紧固装置、前端支架和中部支架。
所述第六撘焊工装包括第六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和上框架第三定位装置。
所述第七撘焊工装包括第七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和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
本发明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通过设置专用的撘焊工装实现车架各组成部分的焊接组装,最后将组成部分装配在一起,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低,对焊接工人的本身技能要求降低很多,适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将各撘焊工装与撘焊平台设置成可拆卸式连接的,方便更换撘焊工装,充分利用撘焊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减少占用的空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物料处理器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撘焊工装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二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第三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第四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四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第五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五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第六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六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是第七撘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七撘焊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00、第一撘焊工装;1001、第一前底座;1002、第一后底座;1003、上箱体前支架;1004、上箱体前支撑轴;1005、上箱体后支架;1006、上箱体后支撑轴;1007、上箱体后支撑板;1008、上箱体下支架;1009、上箱体下定位轴;1010、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1、第一左连接杆;1012、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3、第一右连接杆;1014、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5、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6、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7、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8、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9、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20、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1、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2、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3、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4、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5、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6、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7、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8、上箱体第一顶杆;1029、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30、上箱体第二顶杆;1031、上箱体第二紧固架;200、第二撘焊工装;2001、第二前底座;2002、第二中底座;2003、第二后底座;2004、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5、下箱体第一定位面;2006、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7、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8、下箱体第二定位面;2009、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10、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1、下箱体第三定位面;2012、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3、下箱体第一压板;2014、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5、下箱体第二压板;2016、下箱体第二紧固架;300、第三撘焊工装;3001、第三前底座;3002、第三后底座;3003、第三中底座;3004、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5、出料箱第一定位面;3006、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7、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8、出料箱第二定位面;3009、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10、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1、出料箱第三定位面;3012、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3、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4、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5、出料箱第一顶杆;3016、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7、出料箱第二顶杆;3018、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9、出料箱第三顶杆;3020、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1、出料箱第四顶杆;3022、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3、出料箱支架;3024、横梁;3025、支撑杆;3026、出料箱定位轴;400、第四撘焊工装;4001、第四前底座;4002、第四后底座;4003、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4、翻转架第一定位面;4005、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6、翻转架第二定位面;4007、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8、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9、翻转架第三定位面;4010、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1、翻转架第一顶杆;4012、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3、翻转架第二顶杆;4014、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5、翻转架上定位轴;4016、翻转架下定位轴;4017、翻转架第四定位架;500、第五撘焊工装;5001、第五撘焊底座;5002、臂部第一定位架;5003、臂部第一定位面;5004、臂部第一定位板;5005、臂部第二定位架;5006、臂部第二定位面;5007、臂部第二定位板;5008、臂部第三定位架;5009、臂部第三定位面;5010、臂部第三定位板;5011、臂部第一顶杆;5012、臂部第一紧固架;5013、前端支架;5014、中部支架;5015、内撑杆;5016、中部顶杆;600、第六撘焊工装;6001、第六撘焊底座;6002、上框架第一定位架;6003、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4、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5、上框架第二定位架;6006、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7、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8、上框架第三定位架;700、第七撘焊工装;7001、第七撘焊底座;7002、下框架第一定位架;7003、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4、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5、下框架第二定位架;7006、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7、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8、下框架第一顶杆;7009、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10、下框架第二顶杆;7011、下框架第二紧固架;800、物料处理器车架;801、上部箱体;802、下部箱体;803、出料箱体;804、出料翻转架;805、进料辊臂;806、上剪切框架;807、下剪切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采用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包括撘焊平台、用于对组成上部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一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下部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二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出料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三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出料翻转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四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进料辊臂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五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上剪切框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六撘焊工装以及用于对组成下剪切框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七撘焊工装,第一撘焊工装、第二撘焊工装、第三撘焊工装、第四撘焊工装、第五撘焊工装、第六撘焊工装和第七撘焊工装与撘焊平台为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地说,本发明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使用第一撘焊工装,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2、使用第二撘焊工装,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3、使用第三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
S4、使用第四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
S5、使用第五撘焊工装,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
S6、使用第六撘焊工装,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7、使用第七撘焊工装,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8、将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装配在一起。
如图1所示,物料处理器车架主要是由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组成,上部箱体位于下部箱体的上方且上部箱体与下部箱体固定连接,出料箱体与下部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料翻转架与出料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料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箱体和出料翻转架固定连接。
第一撘焊工装用于实现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第二撘焊工装用于实现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第三撘焊工装用于实现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第四撘焊工装用于实现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第五撘焊工装用于实现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第六撘焊工装用于实现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第七撘焊工装用于实现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在上述步骤S1中,在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使用第一撘焊工装,第一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上部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在上述步骤S2中,在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使用第二撘焊工装,第二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下部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在上述步骤S3中,在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使用第三撘焊工装,第三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出料箱体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在上述步骤S4中,在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使用第四撘焊工装,第四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出料翻转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在上述步骤S5中,在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使用第五撘焊工装,第五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进料辊臂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在上述步骤S6中,在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使用第六撘焊工装,第六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上剪切框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
在上述步骤S7中,在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使用第七撘焊工装,第七撘焊工装用于对组成下剪切框架的各部件进行定位和紧固。
因此,在制作物料处理器车架时,首先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然后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最后在上述步骤S8中,将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装配在一起。而且在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将第一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拆卸第一撘焊工装,将第二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时,拆卸第二撘焊工装,将第三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时,拆卸第三撘焊工装,将第四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时,拆卸第四撘焊工装,将第五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时,拆卸第五撘焊工装,将第六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在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时,拆卸第六撘焊工装,将第七撘焊工装安装在撘焊平台上。
在上述步骤S8中,首先将上部箱体安装在下部箱体上,然后将出料箱体安装在下部箱体上,然后将出料翻转架安装在出料箱体上,最后将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安装在下部箱体的内部,而且进料辊臂和上剪切框架位于下剪切框架的上方。
作为优选的,第一撘焊工装、第二撘焊工装、第三撘焊工装、第四撘焊工装、第五撘焊工装、第六撘焊工装和第七撘焊工装均是通过螺栓与撘焊平台连接,方便拆装,效率高,撘焊平台为水平设置。撘焊平台的尺寸较大,设置一个撘焊平台与多个撘焊工装相配合使用,充分利用撘焊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减少占用的空间,降低成本。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撘焊工装包括第一前底座1001、第一后底座1002、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前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1002上的上箱体后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1002上的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和上箱体后支撑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上箱体前支撑装置位于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之间。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前底座1001和第一后底座1002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时,第一前底座1001和第一后底座1002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一前底座1001和第一后底座1002与撘焊平台连接,第一前底座1001和第一后底座10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上箱体前支撑装置、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设置在第一前底座1001上,上箱体前支撑装置设置一个,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两个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两个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两个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两个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和两个上箱体后支撑装置均为对称布置,各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分别与一个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一个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一个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一个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和一个上箱体后支撑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位于两个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之间。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通过第一左连接杆1011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连接的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和通过第一右连接杆1013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连接的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分别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两个部件的定位,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和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相平行,第一左连接杆1011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和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通过第一左连接杆1011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的长度,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并位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外侧。第一左连接杆1011的长度较短,第一左连接杆101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转动连接,第一左连接杆101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左连接杆1011的螺母,在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第一左连接杆1011和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1012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相对固定。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和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相平行,第一右连接杆1013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通过第一右连接杆1013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的长度,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并位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内侧。第一右连接杆1013的长度较短,第一右连接杆101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转动连接,第一右连接杆101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右连接杆1013的螺母,在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第一右连接杆1013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1010的相对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通过一个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连接的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通过另外两个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连接的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位于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的下方且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和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位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的同一侧,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分别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两个部件的定位,而且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1014与上部箱体的同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分别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通过一个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的长度,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并位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的内侧。各个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转动连接,各个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的另一端通过一个销轴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的螺母,在上述步骤S1中,在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和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上箱体第二连接杆1016和上箱体第二上定位板1017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二定位架1015的相对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和通过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连接的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该部件的定位,而且上箱体第二下定位板1018和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与上部箱体的同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和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相平行,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和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通过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的长度,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并位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的内侧。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的长度较短,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的螺母,在上述步骤S1中,在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上箱体第三连接杆1020和上箱体第三定位板1021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三定位架1019的相对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和通过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连接的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该部件的定位,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和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相平行,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和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通过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的长度,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并位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的内侧。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的长度较短,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转动连接,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的螺母,在上述步骤S1中,在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上箱体第四连接杆1023和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四定位架1022的相对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后底座1002上的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和通过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连接的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用于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该部件的定位,而且上箱体第四定位板1024和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与上部箱体的同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和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相平行,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和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通过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后底座1002上,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的长度,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并位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的内侧。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的长度较短,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转动连接,该销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而且在销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的螺母,在上述步骤S1中,在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实现相应部件的完全定位后,拧紧销轴上的螺母,使上箱体第五连接杆1026和上箱体第五定位板1027夹紧,实现与上箱体第五定位架1025的相对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前支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前支架1003和设置于上箱体前支架1003上的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用于插入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上箱体前支架1003具有让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插入的定位孔,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对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上箱体前支架1003上的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下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下支架1008和设置于上箱体下支架1008上的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用于插入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上箱体下支架1008具有让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插入的定位孔,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为倾斜设置,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的轴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的高度小于上箱体前支撑轴1004的高度。在上述步骤S1中,在对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上箱体下定位轴1009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上箱体下支架1008上的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固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和设置于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上且与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为螺纹连接的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用于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设置于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的上端,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与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为螺纹连接,相应在上箱体第一紧固架1029上设有让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可以使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的端面与上部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该部件为位于上部箱体的前端的部件。
如图2至图4所示,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1001上的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和设置于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上且与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为螺纹连接的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在上述步骤S1中,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用于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设置于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的上端且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的高度与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的高度相同,上箱体第一顶杆102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与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为螺纹连接,相应在上箱体第二紧固架1031上设有让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穿过的螺纹孔,在上述步骤S1中,通过旋转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可以使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箱体第二顶杆1030的端面与上部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
如图2至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上,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位于上箱体后支撑装置和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之间,上箱体后支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后底座1002上的上箱体后支架1005以及设置于上箱体后支架1005上的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和上箱体后支撑板1007,上箱体后支撑板1007位于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的下方,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用于插入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上箱体后支架1005具有让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插入的定位孔,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上箱体后支撑板1007为倾斜设置,上箱体后支撑板1007的顶面为用于与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进行接触的支撑面,该支撑面为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该支撑面并为斜平面,该支撑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在上述步骤S1中,在对上部箱体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上箱体后支撑轴1006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上箱体后支架1005上的定位孔中,并由上箱体后支撑板1007对该部件提供支撑,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该部件为位于上部箱体的后端的部件。这种上箱体后支撑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上部箱体的准确定位和固定,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撘焊工装包括第二前底座2001、第二后底座2003、第二中底座2002、设置于第二前底座2001上的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二后底座2003上的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二中底座2002上的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第二中底座2002位于第二前底座2001和第二后底座2003之间,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两个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两个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两个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两个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均为对称布置,各个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分别与一个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一个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一个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一个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前底座2001、第二中底座2002和第二后底座2003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在上述步骤S2中,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时,第二前底座2001、第二中底座2002和第二后底座2003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二前底座2001、第二中底座2002和第二后底座2003与撘焊平台连接,第二后底座2003和第二中底座20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二前底座2001和第二中底座20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如图5和图6所示,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前底座2001上的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可旋转的设置于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上的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和设置于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上且用于限定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下止点位置的下箱体第一挡块(图中未示出)。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连接,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的另一端为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和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固定,在完成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转动。下箱体第一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的长度方向与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下箱体第一挡块在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的下方与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保持接触,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的端面与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下箱体第一定位架2004具有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下箱体第一定位面2005,该下箱体第一定位面2005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以对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下部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后底座2003上的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可旋转的设置于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上的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和设置于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上且用于限定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下止点位置的下箱体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连接,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的另一端为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和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固定,在完成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转动。下箱体第二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的长度方向与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下箱体第二挡块在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的下方与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保持接触,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的端面与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下箱体第二定位架2007具有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下箱体第二定位面2008,该下箱体第二定位面2008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以对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下部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后底座2003上的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可旋转的设置于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上的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和设置于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上且用于限定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下止点位置的下箱体第三挡块(图中未示出)。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连接,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的另一端为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和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固定,在完成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转动,该部位为位于下部箱体的端部的部件。下箱体第三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的长度方向与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下箱体第三挡块在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的下方与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保持接触,下箱体第三定位板2012的端面与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下箱体第三定位架2010具有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下箱体第三定位面2011,该下箱体第三定位面2011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以对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下部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中底座2002上的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可旋转的设置于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上的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和设置于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上且用于限定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下止点位置的挡块(图中未示出)。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连接,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的另一端为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和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固定,在完成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紧固后避免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转动。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的长度方向与下箱体第一紧固架201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挡块在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的下方与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保持接触,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的端面与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和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与下部箱体的同一部件接触。
如图5和图6所示,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中底座2002上的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可旋转的设置于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上的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和设置于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上且用于限定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下止点位置的挡块(图中未示出)。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连接,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的另一端为用于与下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和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固定,在完成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紧固后避免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转动。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的长度方向与下箱体第二紧固架2016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挡块在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的下方与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保持接触,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的端面与下部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在上述步骤S2中,下箱体第一定位板2006、下箱体第二定位板2009、下箱体第一压板2013和下箱体第二压板2015与下部箱体的同一部件接触。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撘焊工装包括第三前底座3001、第三后底座3002、第三中底座3003、设置于第三前底座3001上的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3003上的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3002上的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和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前底座3001上的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和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3003上的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3002上的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以及出料箱支撑装置,第三前底座3001、第三中底座3003、第三后底座3002和出料箱支撑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和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两个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和两个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两个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和两个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均为对称布置,各个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分别与一个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一个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和一个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各个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分别与一个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一个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和一个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前底座3001、第三中底座3003和第三后底座3002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在上述步骤S3中,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时,第三前底座3001、第三中底座3003和第三后底座3002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三前底座3001、第三中底座3003和第三后底座3002与撘焊平台连接,第三后底座3002和第三中底座300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三前底座3001和第三中底座300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前底座3001上的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上的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上且用于限定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下止点位置的出料箱第一挡块(图中未示出)。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连接,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和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固定,在完成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转动。出料箱第一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的长度方向与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出料箱第一挡块在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的下方与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保持接触,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出料箱第一定位架3004具有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出料箱第一定位面3005,该出料箱第一定位面3005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出料箱第一定位面3005位于出料箱体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中底座3003上的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上的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上且用于限定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下止点位置的出料箱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设置两个且两个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连接,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和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固定,在完成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转动。出料箱第二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的长度方向与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出料箱第二挡块在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的下方与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保持接触,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出料箱第二定位架3007具有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出料箱第二定位面3008,该出料箱第二定位面3008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出料箱第二定位面3008位于出料箱体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后底座3002上的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上的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上且用于限定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下止点位置的出料箱第三挡块(图中未示出),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设置两个且两个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连接,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和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固定,在完成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转动。出料箱第三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的长度方向与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出料箱第三挡块在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的下方与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保持接触,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出料箱第三定位架3010具有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出料箱第三定位面3011,该出料箱第三定位面3011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出料箱第三定位面3011位于出料箱体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后底座3002上的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上的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和设置于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上且用于限定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下止点位置的出料箱第四挡块(图中未示出),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设置两个且两个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连接,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和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固定,在完成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转动。出料箱第四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的长度方向与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出料箱第四挡块在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的下方与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保持接触,出料箱第四定位板3014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出料箱第四定位架3013具有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出料箱第四定位面,该出料箱第四定位面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出料箱第四定位面位于出料箱体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箱体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前底座3001上的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上且与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为螺纹连接的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设置于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的上端,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与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为螺纹连接,相应在出料箱第一紧固架3016上设有让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可以使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述步骤S3中,在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该部件为位于出料箱体的前端的部件。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前底座3001上的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上且与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为螺纹连接的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设置于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的上端且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的高度与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的高度相同,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与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为螺纹连接,相应在出料箱第二紧固架3018上设有让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可以使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和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与出料箱体的同一部件相接触,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与出料箱第一定位板3006相配合夹紧该部件。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中底座3003上的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和设置于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上且与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为螺纹连接的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设置于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的上端且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的高度大于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的高度相同,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与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为螺纹连接,相应在出料箱第三紧固架3020上设有让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可以使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和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与出料箱体的同一部件相接触,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与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相配合夹紧该部件。
如图7和图8所示,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三后底座3002上的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和设置于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上且与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为螺纹连接的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设置于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的上端且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的高度大于出料箱第三顶杆3019的高度相同,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与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为螺纹连接,相应在出料箱第四紧固架3022上设有让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可以使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的端面与出料箱体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出料箱第三定位板3012和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与出料箱体的同一部件相接触,出料箱第四顶杆3021与出料箱第二定位板3009相配合夹紧该部件。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步骤S3中,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与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相配合,用于实现出料箱体的前端的部件的定位和紧固,出料箱支撑装置用于实现出料箱体的后端的部件的定位和支撑,该出料箱支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出料箱支架3023、设置于出料箱支架3023上的横梁3024、设置于横梁3024上且与横梁3024为螺纹连接的支撑杆3025和设置于出料箱支架3023上的出料箱定位轴3026。支撑杆3025用于与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底面相接触,支撑杆3025为竖直设置且支撑杆3025位于出料箱体的该部件的下方,支撑杆3025设置两个且两个支撑杆3025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横梁3024为水平设置且横梁302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支撑杆3025与横梁3024为螺纹连接,相应在横梁3024上设有让支撑杆3025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支撑杆3025,可以使支撑杆3025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的底面分离或接触。出料箱定位轴3026用于插入出料箱体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出料箱支架3023具有让出料箱定位轴3026插入的定位孔,出料箱定位轴3026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出料箱定位轴3026的高度大于横梁3024的高度。在对出料箱体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出料箱定位轴3026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出料箱支架3023上的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支撑。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四撘焊工装包括第四前底座4001、第四后底座4002、设置于第四前底座4001上的翻转架第一定位装置、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设置于第四后底座4002上的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两个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两个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两个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两个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两个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两个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两个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两个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两个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均为对称布置,各个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分别与一个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各个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分别与一个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四前底座4001和第四后底座4002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时,第四前底座4001和第四后底座4002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四前底座4001和第四后底座4002与撘焊平台连接,第四前底座4001和第四后底座40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翻转架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四前底座4001上的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具有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翻转架第一定位面4004,该翻转架第一定位面4004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以对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翻转架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翻转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设置两个且两个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翻转架第一定位架4003分别用于对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该两个部件为对称设置的两个部件。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四前底座4001上的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可旋转的设置于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上的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和设置于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上且用于限定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下止点位置的翻转架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连接,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和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固定,在完成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转动。翻转架第二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的长度方向与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翻转架第二挡块在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的下方与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保持接触,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的端面与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翻转架第二定位架4005具有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翻转架第二定位面4006,该翻转架第二定位面4006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上述步骤S4中,翻转架第二定位面4006位于出料翻转架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翻转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四后底座4002上的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可旋转的设置于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上的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和设置于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上且用于限定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下止点位置的翻转架第三挡块(图中未示出)。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连接,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和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固定,在完成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转动。翻转架第三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的长度方向与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翻转架第三挡块在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的下方与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保持接触,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的端面与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翻转架第三定位架4008具有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翻转架第三定位面4009,该翻转架第三定位面4009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上述步骤S4中,翻转架第三定位面4009位于出料翻转架的部件的下方,以对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出料翻转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四前底座4001上的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和设置于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上且与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为螺纹连接的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设置于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的上端且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的高度与出料箱第一顶杆3015的高度相同,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与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为螺纹连接,相应在翻转架第一紧固架4012上设有让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可以使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述步骤S4中,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的端面与出料翻转架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和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与出料翻转架的同一部件相接触,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与翻转架第二定位板4007相配合夹紧该部件。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四后底座4002上的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和设置于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上且与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为螺纹连接的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在上述步骤S4中,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用于与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设置于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的上端且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的高度与出料箱第二顶杆3017的高度相同,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与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为螺纹连接,相应在翻转架第二紧固架4014上设有让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可以使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述步骤S4中,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的端面与出料翻转架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和翻转架第二顶杆4013与出料翻转架的同一部件相接触,翻转架第一顶杆4011与翻转架第三定位板4010相配合夹紧该部件。
如图9和图10所示,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四后底座4002上的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以及设置于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上的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和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用于插入出料翻转架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具有让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插入的上定位孔,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的高度大于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的高度。在上述步骤S4中,在对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翻转架上定位轴4015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上的上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支撑。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用于插入出料翻转架的另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具有让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插入的下定位孔,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对出料翻转架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翻转架下定位轴4016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翻转架第四定位架4017上的下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支撑。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五撘焊工装包括第五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一定位装置、臂部第二定位装置、臂部第三定位装置、臂部第一紧固装置、前端支架5013和中部支架5014。前端支架5013、臂部第一定位装置和臂部第二定位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两个前端支架5013、两个臂部第一定位装置和两个臂部第二定位装置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臂部第一紧固装置设置一个且臂部第一紧固装置与一个臂部第一定位装置和一个臂部第二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臂部第三定位装置设置一个且臂部第三定位装置与另一个臂部第一定位装置和另一个臂部第二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时,第五撘焊底座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五撘焊底座与撘焊平台连接。
如图11和图12所示,臂部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和设置于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上且与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为螺纹连接的臂部第一顶杆5011,在上述步骤S5中,臂部第一顶杆5011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臂部第一顶杆5011设置于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的上端,臂部第一顶杆50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臂部第一顶杆5011与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为螺纹连接,相应在臂部第一紧固架5012上设有让臂部第一顶杆5011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臂部第一顶杆5011,可以使臂部第一顶杆501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臂部第一顶杆5011的端面与进料辊臂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在上述步骤S5中,臂部第一顶杆5011和前端支架5013与进料辊臂的同一部件相接触,前端支架5013用于对进料辊臂的该部件提供支撑作用,以使该部件保持水平状态,提高稳定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臂部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可旋转的设置于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上的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和设置于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上且用于限定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下止点位置的臂部第一挡块(图中未示出)。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连接,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的另一端为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和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固定,在完成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转动。臂部第一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的长度方向与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臂部第一挡块在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的下方与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保持接触,臂部第一定位板5004的端面与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臂部第一定位架5002具有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臂部第一定位面5003,该臂部第一定位面5003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上述步骤S5中,臂部第一定位面5003位于进料辊臂的部件的下方,以对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进料辊臂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1和图12所示,臂部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可旋转的设置于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上的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和设置于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上且用于限定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下止点位置的臂部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连接,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的另一端为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和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固定,在完成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转动。臂部第二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的长度方向与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臂部第二挡块在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的下方与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保持接触,臂部第二定位板5007的端面与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臂部第二定位架5005具有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臂部第二定位面5006,该臂部第二定位面5006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上述步骤S5中,臂部第二定位面5006位于进料辊臂的部件的下方,以对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进料辊臂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1和图12所示,臂部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可旋转的设置于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上的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和设置于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上且用于限定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下止点位置的臂部第三挡块(图中未示出)。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连接,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的另一端为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接触,该紧固件是由穿过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和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的销轴以及套设在销轴上的螺母构成,通过拧紧螺母可以使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固定,在完成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定位后避免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转动。臂部第三挡块位于紧固件的侧下方,使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只能向下转动至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此时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的长度方向与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臂部第三挡块在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的下方与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保持接触,臂部第三定位板5010的端面与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的内侧面接触。臂部第三定位架5008具有用于与进料辊臂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臂部第三定位面5009,该臂部第三定位面5009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上述步骤S5中,臂部第三定位面5009位于进料辊臂的部件的下方,以对进料辊臂的相应部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这种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进料辊臂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六撘焊工装包括第六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和上框架第三定位装置。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两个,两个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和上框架第三定位装置均分别设置一个,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位于两个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之间,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和上框架第三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时,第六撘焊底座安装在撘焊平台上,第六撘焊底座与撘焊平台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一定位架6002和设置于上框架第一定位架6002上的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上框架第一定位架6002具有用于与上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3,该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3为曲面,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3的形状与上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底面的形状相同,确保能够与该部件的底面贴合,以对该部件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在上述步骤S6中,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上剪切框架的部件起限位作用,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与上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相接触,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为竖直设置且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朝向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3的上方伸出,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设置多个且所有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上框架第一定位板6004和上框架第一定位面6003与上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接触,这种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上剪切框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二定位架6005和设置于上框架第二定位架6005上的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上框架第二定位架6005具有用于与上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6,该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6为曲面,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6的形状与上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底面的形状相同,确保能够与该部件的底面贴合,以对该部件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在上述步骤S6中,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上剪切框架的部件起限位作用,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与上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相接触,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为竖直设置且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朝向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6的上方伸出,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设置多个且所有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上框架第二定位板6007和上框架第二定位面6006与上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接触,这种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上剪切框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竖直设置在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三定位架和设置于上框架第三定位架上的上框架定位轴(图中未示出),上框架定位轴用于插入上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上所设的轴孔中,上框架第三定位架具有让上框架定位轴插入的上定位孔,上框架定位轴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上述步骤S6中,在对上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进行定位时,将上框架定位轴穿过该部件上所设的轴孔和上框架第三定位架上的上定位孔中,实现该部件的定位和支撑。
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七撘焊工装包括第七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和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两个,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也设置两个,两个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和两个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均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位于两个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之间。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位于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的一侧且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与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位于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和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之间且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与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一定位架7002和设置于下框架第一定位架7002上的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下框架第一定位架7002具有用于与下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3,该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3为曲面,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3的形状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底面的形状相同,确保能够与该部件的底面贴合,以对该部件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在上述步骤S7中,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下剪切框架的部件起限位作用,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相接触,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为竖直设置且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朝向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3的上方伸出,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设置多个且所有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在上述步骤S7中,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和下框架第一定位面7003与下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接触,这种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上剪切框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二定位架7005和设置于下框架第二定位架7005上的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下框架第二定位架7005具有用于与下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进行接触的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6,该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6为曲面,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6的形状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底面的形状相同,确保能够与该部件的底面贴合,以对该部件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在上述步骤S7中,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下剪切框架的部件起限位作用,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相接触,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为竖直设置且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朝向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6的上方伸出,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设置多个且所有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在上述步骤S7中,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和下框架第二定位面7006与下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接触,这种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上剪切框架的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和设置于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上且与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为螺纹连接的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用于与下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设置于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的上端,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与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为螺纹连接,相应在下框架第一紧固架7009上设有让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可以使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述步骤S7中,在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的端面与下剪切框架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和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与下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相接触,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与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相配合夹紧该部件。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设置多个,各个下框架第一定位板7004分别与一个下框架第一顶杆7008相对布置,以夹紧同一个部件。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和设置于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上且与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为螺纹连接的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用于与下剪切框架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设置于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的上端,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与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为螺纹连接,相应在下框架第二紧固架7011上设有让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穿过的螺纹孔,通过旋转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可以使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直至与下剪切框架的相应部件的外侧面分离或接触。在上述步骤S7中,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的端面与下剪切框架的该部件的外侧面接触,实现该部件的紧固,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和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与下剪切框架的同一部件相接触,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与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相配合夹紧该部件。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设置多个,各个下框架第二定位板7007分别与一个下框架第二顶杆7010相对布置,以夹紧同一个部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使用第一撘焊工装,进行上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2、使用第二撘焊工装,进行下部箱体的焊接组装;
S3、使用第三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箱体的焊接组装;
S4、使用第四撘焊工装,进行出料翻转架的焊接组装;
S5、使用第五撘焊工装,进行进料辊臂的焊接组装;
S6、使用第六撘焊工装,进行上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7、使用第七撘焊工装,进行下剪切框架的焊接组装;
S8、将上部箱体、下部箱体、出料箱体、出料翻转架、进料辊臂、上剪切框架和下剪切框架装配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撘焊工装包括第一前底座、第一后底座、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前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上的上箱体后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下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一后底座上的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上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二定位装置、上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上箱体第四定位装置和上箱体第五定位装置均分别设置两个,上箱体前支撑装置位于两个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的上箱体第一定位架、通过第一左连接杆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连接的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和通过第一右连接杆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连接的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和上箱体第一右定位板分别与上部箱体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面相接触,实现两个部件的定位,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和上箱体第一定位架相平行,第一左连接杆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和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为转动连接,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通过第一左连接杆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连接,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上箱体第一定位架为竖直设置于第一前底座上,上箱体第一定位架的长度大于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的长度,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箱体第一左定位板位于上箱体第一定位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撘焊工装包括第二前底座、第二后底座、第二中底座、设置于第二前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二后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二中底座上的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和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第二中底座位于第二前底座和第二后底座之间,下箱体第一定位装置、下箱体第一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紧固装置、下箱体第二定位装置和下箱体第三定位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撘焊工装包括第三前底座、第三后底座、第三中底座、设置于第三前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三定位装置和出料箱第四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三前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一紧固装置和出料箱第二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中底座上的出料箱第三紧固装置、设置于第三后底座上的出料箱第四紧固装置以及出料箱支撑装置,第三前底座、第三中底座、第三后底座和出料箱支撑装置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撘焊工装包括第四前底座、第四后底座、设置于第四前底座上的翻转架第一定位装置、翻转架第二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设置于第四后底座上的翻转架第三定位装置、翻转架第四定位装置和翻转架第二紧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撘焊工装包括第五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五撘焊底座上的臂部第一定位装置、臂部第二定位装置、臂部第三定位装置、臂部第一紧固装置、前端支架和中部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撘焊工装包括第六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六撘焊底座上的上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上框架第二定位装置和上框架第三定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撘焊工装包括第七撘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七撘焊底座上的下框架第一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二定位装置、下框架第一紧固装置和下框架第二紧固装置。
CN201811476695.5A 2018-12-05 2018-12-05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9352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6695.5A CN109352201B (zh) 2018-12-05 2018-12-05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6695.5A CN109352201B (zh) 2018-12-05 2018-12-05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2201A CN109352201A (zh) 2019-02-19
CN109352201B true CN109352201B (zh) 2020-10-30

Family

ID=6533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6695.5A Active CN109352201B (zh) 2018-12-05 2018-12-05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22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83763B (it) * 1985-02-28 1987-10-22 Comau Spa Perfezionamenti ai sistemi di saldatura di carrozzerie di autoveicoli
CN204584613U (zh) * 2015-03-25 2015-08-26 河北龙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车剪臂组焊工装
CN204878553U (zh) * 2015-08-12 2015-12-16 杭州厨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处理器
CN106002033B (zh) * 2016-05-30 2017-10-03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适于吊重行驶轮式起重机前车架中部车身总成的搭焊工装
CN106181185B (zh) * 2016-08-25 2017-10-03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适于吊臂筒的搭焊工装
CN207593139U (zh) * 2017-12-15 2018-07-10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适于高空作业车车架的搭焊模具
CN207593141U (zh) * 2017-12-15 2018-07-10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高空作业车车架搭焊工装
CN107877079B (zh) * 2017-12-15 2024-05-28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适于高空作业车车架的搭焊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2201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8965B (zh) 一种车箱纵梁拼焊工装
CN202411719U (zh) 轨道车辆底架前端组焊工装
CN112091514B (zh) 叉车车体焊接工装
CN104690472B (zh) 摩托车车架后体总成焊接夹具
CN109352201B (zh) 物料处理器车架的制作方法
CN109352245B (zh) 适于物料处理器车架的焊接设备
CN203471192U (zh) 一种车箱纵梁拼焊工装
CN203018974U (zh) 一种用于螺柱焊焊接汽车固定支架的定位夹具
CN204771300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上臂点焊夹具
CN109352246B (zh) 适于木料破碎机车架的撘焊工装
CN107877079B (zh) 适于高空作业车车架的搭焊工装
CN209256171U (zh) 一种可调节夹具
CN109352202B (zh) 木料破碎机车架的制作方法
CN202943392U (zh) 一种装载机铲斗加工用组焊装置
CN201055944Y (zh) 箱体悬臂式焊接夹具
CN211134390U (zh) 一种座舱盖喷漆工装
CN201245715Y (zh) 阳极钢爪焊接架
CN203791875U (zh) 一种圆弧包板侧墙的铁路货车侧墙组对用工装
CN116532889B (zh) 一种铝框轮转焊接设备
CN210099366U (zh) 一种用于客车骨架焊接的快拆式夹紧装置
CN209334997U (zh) 手扶箱焊接装置
CN207668682U (zh) 螺母凸焊机上电极总成
CN206937162U (zh) 保险杠旋转装配工装
CN112676725A (zh) 一种用于焊接滚针的自动焊接装置
CN108015469A (zh) 10kV断路器车架焊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