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8533A -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8533A
CN109348533A CN201811367676.9A CN201811367676A CN109348533A CN 109348533 A CN109348533 A CN 109348533A CN 201811367676 A CN201811367676 A CN 201811367676A CN 109348533 A CN109348533 A CN 109348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se station
correction signal
signal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76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8533B (zh
Inventor
官鹭
易雄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76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8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8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8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5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2Power radiated at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小区发送校正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以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如此方案,就为小区之间的联合校正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多个小区联合校正的正常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本申请对申请号为201310179709.8,申请日为2013年05月1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背景技术
3G网络中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基站侧可包含基带单元BBU(Base BandUnit)和远程射频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BBU与RRU之间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连接多个RRU,这种BBU+RRU的多通道方案能很好地解决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问题。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RRU具有两种类型的射频通道:一种是用于正常业务通信的射频通道,称为业务通道,包括业务发通道和业务收通道;一种是用于校正业务通道的射频通道,称为校正通道,包括校正发通道和校正收通道。进一步地,RRU的校正过程又可分为单RRU自校正和多RRU联合校正两种。其中,单RRU自校正是要保证系统小区内任意两个射频通道的发通道响应和收通道响应的比值相同;而多RRU联合校正则是要保证多个系统小区之间的任意两个射频通道的发通道响应和收通道响应的比值相同。
在进行多RRU联合校正时,针对不同类型的RRU采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校正通道在RRU外部留有校正接口,则该类RRU被称为外校正RRU,对此,可通过线缆连接等方式,经由校正通道和校正接口与其它RRU交互校正信号,实现多RRU的联合校正。如果校正通道在RRU外没有校正接口,则该类RRU被称为内校正RRU,对此,就不能直接经由校正通道与其它RRU交互校正信号,而只能通过业务通道来传递校正信号。但是,与校正通道相比,业务通道的发通道具有高功放,收通道具有低噪放,因此校正信号在传递过程会经过高功放和低噪放两个处理过程,致使联合校正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不同RRU天线的隔离度小的场景,可能会出现接收到的校正信号过大的情况,使得射频前端饱和;或者,在隔离度大的场景中可能会出现接收到的校正信号过小的情况,致使信号校正信号被淹没。也就是说,内校正RRU在进行联合校正时,对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强度要求很高,信号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校正信号的正常接收,最终影响多RRU联合校正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用以通过调整信号功率的方式保证多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的正常实现。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整方法,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小区发送校正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并在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不相符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以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则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和调整数值,则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所述调整数值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的方式为:
通过衰减器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和/或通过数字域基带信号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的远程射频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并由所述第二小区的基带单元判断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远程射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结果,并由所述第一小区的基带单元根据所述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小区的远程射频单元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整方法,用于调整第一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如果不相符,则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使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其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计算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间的差值,并按照所述差值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的方式为:
通过衰减器调整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基带单元测量所述第一小区的远程射频单元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基带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小区的远程射频单元调整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装置包括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控制单元和调整单元;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小区发送校正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不相符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以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则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和调整数值,则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所述调整数值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第一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判断单元、控制单元和调整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校正信号;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测量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功率不相符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使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计算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间的差值,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按照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所述小区包括一个基带单元和至少一个远程射频单元,所述远程射频单元包括业务通道,所述业务通道对应有一个能与其它小区通信的外部接口,
所述远程射频单元还包括功率调整模块,所述功率调整模块串接在任一远程射频单元的业务通道与外部接口之间;
所述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基带单元的控制下调整所述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或者用于在所述基带单元的控制下调整所述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功率调整子模块;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直接相连,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经由所述功率调整子模块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相连,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与业务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还与所述业务通道对应的外部接口相连。
本发明实施的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以接收端期望的基准功率为判断标准,通过调整发射端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或者调整接收端RRU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的方式,保证接收端能正常接收到发射端发射的通道校正信号,进而正常执行后续的多RRU联合校正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远程射频单元的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2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3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先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简单介绍。
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系统中,为了知晓下行信道情况,基站可通过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的方式先对上行信道进行估计,然后再利用TDD系统上下行的互易性,将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作为下行信道进行波束赋形。虽然理论上TDD系统上下行是互易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上下行信道分别引入了基站不同的射频通道,且这些射频通道的响应是不同的,而如果任意两个射频通道的发通道响应与收通道响应的比值不同,就会影响最终的发射效果,因此,需要对各个射频通道进行补偿,即要进行通道校正。
协作多点传输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是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系统的一个关键特性,LTE系统的基站侧可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小区,每个基站小区具有一个基带单元BBU(Base Band Unit),以及该BBU连接的多个远程射频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联合发送JT(Joint Transmission)技术作为CoMP技术的一种,可以显著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平均吞吐量。为了在TDD系统中实现JT技术带来的增益,同样需要进行通道校正,且与单小区波束赋形技术不同的是,JT技术需要多个小区的各个天线对应的发送接收射频通道响应的比值均相同。即使各个小区分别进行了通道校正,如果没有进行小区间的校正,JT技术仍然不能到达期望的性能,也即需要进行多RRU联合校正。
在进行多RRU联合校正时,校正信号会在任意两个RRU之间传递,对于没有校正接口的内校正RRU来说,校正信号被发射时要被发射端RRU的业务通道进行高功放,被接收时要被接收端RRU的业务通道进行低噪放,为了保证后续联合校正过程的可靠实现,就要求校正信号经高功放和低噪放之后的功率必须符合接收端RRU的期望,也即必须符合基准功率,否则将无法实现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本发明的信号调整方法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该方法主要是从校正信号发射端来讲,如何实现信号调整过程,也就是说,该方法主要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第一小区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小区发送校正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由上文介绍可知,在进行多RRU联合校正时,校正信号要在两个小区之间传递,此处可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本实施例是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的角度出发,最终使第二小区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以便实现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做如下定义:第一小区中具体执行发射动作的RRU定义为第一RRU,与之相连的BBU定义为第一BBU;第二小区中具体执行接收动作的RRU定义为第二RRU,与之相连的BBU定义为第二BBU,则本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在有校正需要时,第一BBU控制第一RRU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RRU发送校正信号,则校正信号经由第一RRU对应的天线辐射出去,经过空口传输最终被第二RRU的天线接收,进而由第二BBU明确第二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并与期望的基准功率相比较,如果二者相符,则认为第二小区能利用这种功率的信号进行联合校正,无需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如果二者不相符,则认为第二小区不能利用这种功率的信号进行联合校正,需要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此时第二BBU就会控制第二RRU向第一RRU反馈表示需要进行信号调整的判断结果,以此来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进一步对本步骤进行解释说明。假设,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预设功率为40dB,空口传输过程中信号损耗为70dB(空口损耗也即两个RRU间的隔离度,在两个RRU安装完成后,空口损耗基本不会变),则理论上第二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为-30dB,若基准功率为-60dB,则第二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比相差-30dB,明显不相符,故第二RRU会向第一RRU返回表示功率不相符的判断结果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相符可以理解为,第二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功率处于由基准功率确定的一个阈值区间内即可,而不一定是与基准功率严格相等。当然,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时,也可规定只有校正信号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等才做出功率相符的判断结果,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并在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不相符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以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第一RRU将第二RRU反馈的判断结果转送给第一BBU,如果判断结果表示功率不相符,第一BBU则会根据判断结果调整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并最终使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
对于第一BBU根据判断结果调整第一RRU发射功率的方式,此处暂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RRU反馈的判断结果可以有以下两种理解:
一种是,无论功率是否相符,第二RRU都会向第一RRU反馈判断结果,相应地,第一BBU在接收到这种判断结果后,就要先识别下判断结果表示的是功率相符还是不相符,也即判断下是否要调整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一种是,只有在功率不相符的情况下,第二RRU才会向第一RRU反馈判断结果,也就是说,第一BBU只要接收到这种判断结果,就可直接启动调整第一RRU发射功率的过程。
本发明对第二RRU反馈判断结果的方式不做限定,只要在需要调整功率时能准确控制第一小区启动调整发射功率的过程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校正信号可以理解为是用于校正信号功率的信号,也即是一般意义上的任一参考信号,也可以理解为是用于进行联合校正的通道校正信号,但是,不论是哪种具体信号均可实现本实施例调整信号功率的目的,所不同的是,
如果是任一参考信号,则在确定好符合第二小区期望的发射功率后,第一BBU还要控制第一RRU以确定好的发射功率向第二RRU发射一次用于联合校正的通道校正信号。也就是说,在第二BBU判定功率相符后,要控制第二RRU向第一RRU反馈一个信号,以使第一RRU启动联合校正过程,按照确定好的功率向第二RRU发射通道校正信号。
如果是通道校正信号,则在第二BBU判定功率相符后,可直接利用该符合期望的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而不用再通知第一RRU,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信号调整过程。此外,由于参考信号与通道校正信号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故直接采用用于后续联合校正过程的通道校正信号进行信号调整,就能保证确定的功率调整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的信号调整方法,接收校正信号的第二小区判断第一小区发射的校正信号是否符合其使用要求,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第一小区,控制第一小区在需要时及时准确的调整其发射功率,以此来保证联合校正时,第二小区可以准确接收并识别第一小区发射的通道校正信号,进而完成多RRU联合校正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外校正RRU不利用校正端口进行联合校正,而是利用业务天线(即通过业务通道)进行联合校正,则同样可采用本发明方案来保证多个外校正RRU间的联合校正过程的正常实现。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步骤102根据判断结果调整第一RRU发射功率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根据判断结果包含的内容的不同,本发明提供如下两种调整发射功率的方式。
方式一,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则可根据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直至使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也即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调整发射功率。其中,功率调整指示可具体体现为功率上调指示或者功率下调指示两种。
假设预设的调整步长为10dB,仍以上述相差-30dB的示例为例,具体调整过程为:
(1)第二BBU控制第二RRU向第一RRU反馈包含功率下调指示的判断结果,第一RRU接收到该判断结果后即转送到第一BBU识别,第一BBU首先明确其当前需要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其次控制第一RRU在下调指示是作用下按照预设步长调整其预设发射功率,经一次调整后,第一RRU的发射功率为40dB-10dB=30dB。
(2)第一BBU控制第一RRU按照调整后的功率30dB发送校正信号,则校正信号经空口传输并被第二RRU接收后的功率为30dB-70dB=-40dB,与基准功率-60dB相比仍存在-20dB的差值,故第二BBU会控制第二RRU继续向第一RRU反馈包含功率下调指示的判断结果。
(3)第一RRU接收到判断结果之后,继续在第一BBU的控制下按照10dB的步长下调其发射功率,并以第二次下调后的功率20dB发送校正信号,供第二BBU判断。在本示例中,第二BBU判断之后仍认为第二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不符合期望,故还会控制第二RRU继续向第一RRU反馈包含功率下调指示的判断结果,如此往复直至第二BBU判断第二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为止。
在本示例中,只要控制第一RRU调整3次即可满足第二小区的要求。
(4)在第三次调整过程中,将第一RRU的发射功率调整为10dB,则经空口传输损耗的70dB后,校正信号被第二RRU接收时的功率为-60dB,与基准功率相等,至此也就结束了本发明的信号调整过程。在进行联合校正时,第一RRU就可以10dB的功率向第二RRU发射通道校正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本方式调整信号功率时,如果对信号调整速度要求较高,则可将调整步长设置的稍大些;如果对信号调整精度要求较高,则可将调整步长设置的稍小些,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设置调整步长,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方式二,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和调整数值,则可根据功率调整指示按照调整数值调整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其中,功率调整指示可具体体现为功率上调指示或者功率下调指示两种,调整数值由第二BBU计算获得。
仍以上述相差-30dB的示例为例,具体调整过程为:
(1)第一RRU按照40dB的预设功率向第二RRU发送校正信号,则经空口传输损耗的70dB,校正信号被第二RRU接收时的功率为-30dB,显然与基准功率不符,且相差的差值为-60dB-(-30dB)=-30dB,第二BBU就会将判断结果中的功率调整指示设置为功率下调指示,将调整数值设置为30dB,然后通过第二RRU反馈给第一RRU。
(2)第一RRU接收到判断结果之后即转送到第一BBU识别,同样地,第一BBU首先明确其当前需要调整第一RRU的发射功率,其次控制第一RRU在按照下调指示将预设功率减小30dB,并按减小后的功率40dB-30dB=10dB发送校正信号,这样就可使第二小区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等于其期望的基准功率,至此也就结束了本发明的信号调整过程。同样的,在进行联合校正时,第一RRU就可以10dB的功率向第二RRU发射通道校正信号。
上述示例中均是以下调发射功率为例进行的解释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会出现要上调发射功率的情况,在实现方式上其与下调发射功率的方式相同,只不过是将功率调整指示设置为功率上调指示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BBU调整第一RRU发射功率的方式可体现为:通过调整衰减器的方式来调整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和/或通过调整数字域基带信号功率的方式来调整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数字域的调整范围较小,大概10~20dB,且要保证该方式降低发射功率的同时不能出现信号畸变现象,也就是说,要在保证信号精度的情况下调整发射功率。相对来说,衰减器的调整范围不仅大还很灵活,可优选利用衰减器来调整发射功率。亦或者还可综合两种方式调整功率,例如,数字域的调整范围为15dB,衰减器的调整范围为60dB,第二RRU反馈给第一RRU的调整数值为-75dB,故可通过下调数字域和衰减器的方式实现。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该方法主要是从校正信号接收端来讲,如何实现信号调整过程,也就是说,该方法主要用于调整第一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第一小区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校正信号。
步骤202,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如果不相符,则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使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1相类似,本实施例在实现时校正信号也需要在两个小区之间传递,只不过此处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本实施例是从调整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的角度出发,最终使第一小区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
同样地,我们还需要做如下定义:第一小区中具体执行接收动作的RRU定义为第一RRU,与之相连的BBU定义为第一BBU;第二小区中具体执行发射动作的RRU定义为第二RRU,与之相连的BBU定义为第二BBU,则本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为:
在有校正需要时,第二BBU控制第二RRU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则校正信号经由第二RRU对应的天线辐射出去,经过空口传输最终被第一RRU的天线接收,进而由第一BBU明确第一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并与期望的基准功率相比较,如果二者相符,则认为第一小区能利用这种功率的信号进行联合校正,无需调整第一RRU的接收功率;如果二者不相符,则认为第一小区不能利用这种功率的信号进行联合校正,需要调整第一RRU的接收功率。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进一步对本步骤进行解释说明。假设,第二RRU发送校正信号的预设功率为40dB,空口传输过程中信号损耗为70dB(空口损耗也即两个RRU间的隔离度,在两个RRU安装完成后,空口损耗基本不会变),则理论上第一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为-30dB,若基准功率为-60dB,则第一RRU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比相差-30dB,明显不相符,故需要调整第一RRU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的第一RRU无需向发射端的第二RRU反馈判断结果,在第一BBU判定需要调整功率后,由接收端完成调整过程,且调整的是第一RRU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
具体地,本实施的信号调制方法是要在本次接收发送过程中明确是否需要调整接收功率,具体调整过程则是在下次接收发送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在第二RRU下次向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时,第一RRU要先利用上次的判断结果调整其接收功率,然后再将接收到的校正信号转送到第一BBU进行功率是否相符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校正信号优选指的是用于进行联合校正的通道校正信号,这样在第一RRU将其调整至与基准功率相符后,就可直接利用该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可最大程度的简化信号调整过程。
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校正信号也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任一参考信号。如果校正信号为参考信号,则在第一RRU确定好符合其期望的接收功率后,还要通知第二RRU继续向其发射通道校正信号,相应地,第一RRU要在接收到通道校正信号之后,用确定好的功率接收所述通道校正信号,并转送到第一BBU,利用通道校正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步骤202调整接收信号功率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与实施例1调整功率的方式相同,第一RRU也可通过两种方式调整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
方式一,第一BBU控制第一RRU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其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也即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调整功率,可具体体现为上调功率或者下调功率两种。
若预设的调整步长为10dB,仍以上述相差-30dB的示例为例,具体调整过程为:
在第二RRU向第一RRU第一次发送校正信号之后,第一BBU经比较可知第一RRU当前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大于基准功率,需下调减小第一RRU的接收功率,故在第二RRU向第一RRU第二次发送校正信号时,开始尝试进行第一次调整,将接收功率下调到-30dB-10dB=-40dB,并将该功率下接收到的校正信号转送到第一BBU,继续与基准功率-60dB相比较,发现仍需继续下调,故在第二RRU向第一RRU第三次发送校正信号时,开始尝试进行第二次调整,将接收功率下调到-40dB-10dB=-50dB,如此往复直至第一BBU判定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为止。在本示例中,第一RRU尝试调整3次即可满足后续联合校正的使用要求。
方式二,第一BBU计算第一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间的差值,并控制第一RRU按照所述差值调整其接收功率。
仍以上述相差-30dB的示例为例,第一BBU检测第一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为-30dB,判定该功率与基准功率不相符,并计算二者的差值为-60dB-(-30dB)=-30d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BBU要控制第一RRU一次性将接收功率下调30dB,才能使第一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才能利用这种功率的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上述示例中均是以下调接收功率为例进行的解释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会出现要上调接收功率的情况,在实现方式上其与下调功率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BBU可通过调整衰减器的方式来调整第一RRU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或者还可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相配合的方式来调整第一RRU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仍以上述需要调-75dB的示例为例,如果第一小区的衰减器的调整范围是60dB,则只单纯的调整第一小区的衰减器并不能使接收的校正信号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小区还应通知第二小区调整其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以此来配合第一小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小区可如上文介绍通过调整衰减器和/或数字域基带信号功率的方式来调整其发射功率,此处不再赘述。且第二小区可如上文介绍按预设步长逐渐调整其发射功率,也可根据调整数值一次性调整其发射功率,此处亦不再做赘述。
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1和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过程的小区,具体可参见图3,所述小区包括一个BBU和至少一个RRU,每个RRU又可进一步包括:
业务通道(如图中所示的业务通道1),且业务通道对应有一外部接口(如图中所示的外部接口1),所述业务通道通过所述外部接口与其它小区的RRU通信。进一步地,业务通道都包括一个业务发通道和一个业务收通道,当RRU作为发射端时,可通过业务发通道发送校正信号,当RRU作为接收端时,可通过业务收通道接收校正信号。
功率调整模块,功率调整模块串接在任一RRU的业务通道与外部接口之间(如图中所示串接在业务通道1与外部接口1之间),也就是说,在至少一个RRU中,只要有一个RRU的业务通道与外部接口之间串接了功率调整模块就可利用实施例1、2的方案进行信号调整,进而保证联合校正过程的正常实现。
作为功率调整模块的一种实现方式,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301、第二开关电路302、功率调整子模块303,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直接相连,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经由所述功率调整子模块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相连,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与业务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还与所述业务通道对应的外部接口相连。
这样,在进行通道校正(本发明的信号调整过程可视为是通道校正的一个前提基础)时,就可通过第二支路实现校正信号的发射或接收;在进行正常业务时,就可通过第一支路实现业务信号的发射或接收,因为第一支路除了有很小的线路损耗之外,其没有对信号进行衰减,故不会对正常业务产生影响。
下面结合图3所示示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1、2的实现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对于实施例1来说,作为发射端的第一RRU必须是图3所示的新RRU,作为接收端的第二RRU可不做限定,即第二RRU可采用旧RRU(不包含功率调整模块)也可采用新RRU,对本发明信号调整过程无影响。在需要进行信号调整时,校正信号经由业务发通道后要被功率调整子模块调整后再发射给第二RRU。
对于实施例2来说,作为接收端的第一RRU必须是图3所示的新RRU,作为发射端的第二RRU可不做限定,即第二RRU可采用旧RRU也可采用新RRU,对本发明信号调整过程无影响。在需要进行信号调整时,校正信号经功率调整子模块调整后会被业务收通道所接收(此处的校正信号具体指通道校正信号),进而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参见图4,示出了本发明信号调整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二小区获取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P1,并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间的隔离度m。
步骤402,所述第二小区根据基准功率P0计算调整数值n,并利用所述调整数值控制所述第一小区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其中,n=P0-(P1-m)。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有所不同,要在RRU安装之后即调整信号功率,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RRU安装之后先确定出如何调整信号功率,此时还未涉及两个小区的RRU间的通信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校正信号在第二小区处的功率可通过第二BBU检测得到(实施例1、2中的功率即是在两个RRU通信时由接收端的BBU检测获得的),也可通过计算获得(也即实施例3所采用的方案)。
在通过计算获得第二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的过程中会涉及两个数据:一是第一RRU发送校正信号的预设功率P1,其显然可预先告知第二BBU,例如人工输入或者出厂设置默认值等方式;一是空口传输的损耗即两个RRU间的隔离度m,这一数值在两个RRU安装后就基本不会改变,也即第二BBU也可提前获知该数据。这样,第二BBU就可根据上述两个数据计算获得校正信号在第二小区的理论功率值P2=P1-m,然后再结合第二小区期望的基准功率P0,就可计算出将校正信号功率从P2调整至P0的调整数值n。因为两个RRU间的隔离度不会随着发射功率的变化而变化,故若要使第二小区的校正信号功率从P2调整到P0,无需考虑隔离度,只要使第一RRU的发射功率相应地从P1调整至(P1-n)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方案,即是在RRU安装时先确定好调整数值n,并在需要进行联合校正时,通过第二RRU将其发送给第一RRU,进而使第一BBU按照调整数值n调整第一RRU的预设功率P1,并控制第一RRU按调整后的功率(P1-n)向第二RRU发射通道校正信号,这样就能保证第二RRU接收的通道校正信号符合基准功率的要求,可直接利用该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两个RRU间的隔离度公式为,隔离度=-第一RRU的天线增益-第一RRU到第二RRU的波瓣方向性增益-第二RRU到第一RRU的波瓣方向性增益-第二RRU的天线增益+第一RRU天线与第二RRU天线之间的空间损耗。其中,天线增益是固定的;波瓣方向性增益需要现场测量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波束方向角,再根据该款天线的波束方向图查出对应的方向性增益;另外,考虑到RRU之间的空口环境基本没有散射体而是直射径,空间损耗可以根据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这种安装之后先确定如何调整信号功率的方案来说,除了上述我们说明的,在需要调整功率时,将调整数值发送到发射端,由发射端的BBU控制RRU进行功率调整之外,还可在发射端RRU外部设置一个调整部件,如调整开关、调整旋钮、调整按键、带输入功能的触摸屏等,通过手动调节这些调整部件的方式实现功率调整过程。
此外,相应于图4所示的方案,还可由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实现,具体过程可简述如下:
首先,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其次,第一小区中的第一BBU要知晓以下三个数据:第一RRU的发射功率P1、隔离度m、第二小区的基准功率P0,并利用这三个数据计算获得调整数值n=(P0+m)-P1,其中,(P0+m)表示在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符合基准功率时对应的第一RRU的发射功率,以该值为依据调整P1,最终使第二小区接收到符合其期望的校正信号。本方案与实施例3相比,在需要联合校正时,无需接收端告知发射端功率调整情况,也即无需对端通信即可在需要时直接由发射端按照调整好的功率向接收端发射通道校正信号,简化了信号调制过程。
与方法实施例1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1,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参见图5,所述装置包括发射单元501、接收单元502、控制单元503和调整单元504;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小区发送校正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小区判断其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不相符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以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的角度出发,最终使第二小区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
具体地,根据第二小区返回的判断结果包含的内容的不同,控制单元控制调整单元调整发射功率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体现为: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包含功率调整指示和调整数值,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所述调整数值调整所述发射单元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上文对方法实施例的介绍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发射单元可体现为第一RRU的业务发通道,接收单元可体现为第一RRU的业务收通道,控制单元可体现为第一BBU,调整单元可体现为第一RRU内的功率调整模块。
与方法实施例2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2,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1、判断单元602、控制单元603和调整单元604;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校正信号;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测量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并判断所述功率是否与基准功率相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功率不相符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使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从调整接收校正信号的功率的角度出发,最终使第一小区接收到的校正信号的功率与基准功率相符。
具体地,控制单元控制调整单元调整接收功率的方式可体现以下两种: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按照预设步长逐渐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直至使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相符。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计算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基准功率间的差值,并控制所述调整单元按照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
结合上文对方法实施例的介绍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可体现为第一RRU的业务收通道,判断单元和控制单元都可体现为第一BBU,调整单元可体现为第一RRU内的功率调整模块。
与方法实施例3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号调整装置实施例3,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校正信号的功率P1;
计算单元702,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间的隔离度m;
调整值单元703,用于根据基准功率P0计算调整数值n,并利用所述调整数值控制所述第一小区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n=P0-(P1-m)。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有所不同,是在RRU安装之后即调整信号功率,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RRU安装之后先确定出如何调整信号功率,此时还未涉及两个小区的RRU间的通信过程。且本实施例方案中通过计算获得校正信号在接收端的功率,实施例1、2中则是通过检测获得校正信号在接收端的功率。
采用本实施例方案,即是在RRU安装时先确定好调整数值n,并在需要进行联合校正时,通过第二RRU将其发送给第一RRU,进而使第一BBU按照调整数值n调整第一RRU的预设功率P1,并控制第一RRU按调整后的功率(P1-n)向第二RRU发送校正信号(此处的校正信号具体体现为通道校正信号),这样就能保证第二RRU接收的校正信号符合基准功率的要求,可直接利用该信号进行后续的联合校正过程。
同样地,相应于上述装置实施例3的方案,还可由校正信号发射端来实现,也即提供一种用于调整第一小区发射功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小区的基准功率P0;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间的隔离度m;
调整值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功率P1计算调整数值n,并利用所述调整数值控制所述第一小区调整发射所述校正信号的功率,n=(P0+m)-P1。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一小区,将接收校正信号的小区定义为第二小区。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方案在需要联合校正时,无需接收端告知发射端功率调整情况,也即无需对端通信即可在需要时直接由发射端按照调整好的功率向接收端发射通道校正信号,简化了信号调制过程。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分别提供了信号调整装置的硬件构成。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关与至少一个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执行,其中,程序指令包括发射单元501、接收单元502、控制单元503、调整单元504,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5所揭示的相应单元。
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执行,其中,程序指令包括接收单元601、判断单元602、控制单元603、调整单元604,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6所揭示的相应单元。
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执行,其中,程序指令包括获取单元701、计算单元702、调整值单元703,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7所揭示的相应单元。
本发明方案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单元。一般地,程序单元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方案,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功率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基站发送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调整数值;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所述调整数值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包括:
当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与所述校正信号在所述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不相符时,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以所述校正信号在所述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相符为调整目标,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以下方式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衰减器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和/或,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数字域基带信号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的远程射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的基带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控制所述第一基站的远程射频单元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通道校正信号,所述通道校正信号为用于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通道校正信号。
10.一种功率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校正信号;
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生成功率调整指示,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功率调整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生成功率调整指示,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功率调整指示,包括:
当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不相符时,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功率调整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调整数值,所述调整数值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其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通道校正信号,所述通道校正信号为用于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的信号;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通道校正信号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通道校正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校正信号在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相符时,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
15.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功率向第二基站发送校正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调整数值;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按照所述调整数值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与所述校正信号在所述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不相符时,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以所述校正信号在所述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相符为调整目标,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通过衰减器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和/或,通过数字域基带信号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远程射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发送的功率调整指示;
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基带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指示控制所述远程射频单元调整所述校正信号的发射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通道校正信号,所述通道校正信号为用于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的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通道校正信号。
24.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校正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生成功率调整指示,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功率调整指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与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不相符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功率调整指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者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调整数值,所述调整数值是根据其接收所述校正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确定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参考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通道校正信号,所述通道校正信号为用于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的信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道校正信号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
28.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信号为通道校正信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正模块,用于当所述校正信号在第二基站处的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基准功率相符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校正信号进行远程射频单元联合校正。
CN201811367676.9A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48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676.9A CN109348533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676.9A CN109348533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CN201310179709.8A CN104159282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9709.8A Division CN104159282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8533A true CN109348533A (zh) 2019-02-15
CN109348533B CN109348533B (zh) 2021-12-14

Family

ID=5188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97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59282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CN2018113676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48533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97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59282B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91412A4 (zh)
JP (1) JP6148793B2 (zh)
KR (1) KR101751630B1 (zh)
CN (2) CN104159282B (zh)
WO (1) WO20141836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583B (zh) * 2014-12-09 2019-05-1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光功率的方法及光模块
JP6114775B2 (ja) * 2015-03-31 2017-04-1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とその測定方法
CN106330350B (zh) * 2015-06-30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远程射频单元联合通道校正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6559150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正信号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730165B2 (en) 2016-01-12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odifying transceiver power during digital pre-distortion training
JP6702605B2 (ja) * 2016-06-17 2020-06-03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チャネル補正方法及びチャネル補正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219265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道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417479B (zh) * 2018-04-28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52304B (zh) * 2019-10-31 2022-08-2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569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智能天线系统阵列通道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2308620A (zh) * 2011-07-25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274043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2833862A (zh) * 2011-06-17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EP2547155A1 (en) * 2010-03-11 2013-01-1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3002452A (zh) * 2011-09-14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小区间信号干扰的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024885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小区基站的自适应功率调整
US20130083731A1 (en) * 2011-10-03 201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nd tim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s
CN103036633A (zh) * 2012-09-17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通道响应的校正方法、装置、系统及bb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2160B2 (ja) * 1998-04-17 2005-11-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無線装置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6727816B1 (en) * 1999-05-13 2004-04-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system with variable learned-in transmit power
JP3670250B2 (ja) * 2002-05-09 2005-07-13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基地局装置
JP4291595B2 (ja) * 2003-02-21 2009-07-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US7738901B2 (en) * 2003-07-10 2010-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condary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070034084A (ko) * 2004-07-19 2007-03-27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신호 대 간섭비 추정 기법
JP4355325B2 (ja) * 2006-04-25 2009-10-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送信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ウエイト算出方法
CN101682432B (zh) * 2007-05-29 2013-03-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校准方法、通信系统、频率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5366464B2 (ja) * 2008-07-28 2013-12-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サーバ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651480B (zh) * 2008-08-14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有源天线、基站、刷新幅度和相位的方法及信号处理方法
KR101024222B1 (ko) * 2008-12-19 2011-03-29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능동형 고주파 전력제한기
JP2010154321A (ja) * 2008-12-25 2010-07-08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送信機
JP5845900B2 (ja) * 2009-10-01 2016-0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ネットワーク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55502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定标的方法及装置
JP5367843B2 (ja) * 2009-12-16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信号処理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CN102315866B (zh) * 2010-07-06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dd多点协作传输的天线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2315868B (zh) * 2010-07-08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基站的天线校正方法及系统
JP2012074877A (ja) * 2010-09-28 2012-04-12 Kyocera Corp 中継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2394704B (zh) * 2011-07-15 2013-10-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校准信号源输出功率自动调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569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智能天线系统阵列通道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EP2547155A1 (en) * 2010-03-11 2013-01-1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74043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2833862A (zh) * 2011-06-17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308620A (zh) * 2011-07-25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3002452A (zh) * 2011-09-14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小区间信号干扰的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024885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小区基站的自适应功率调整
US20130083731A1 (en) * 2011-10-03 201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nd tim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s
CN103036633A (zh) * 2012-09-17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通道响应的校正方法、装置、系统及bbu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83662A1 (zh) 2014-11-20
JP6148793B2 (ja) 2017-06-14
EP2991412A4 (en) 2016-08-10
CN104159282A (zh) 2014-11-19
CN109348533B (zh) 2021-12-14
EP2991412A1 (en) 2016-03-02
JP2016518093A (ja) 2016-06-20
CN104159282B (zh) 2018-12-14
KR101751630B1 (ko) 2017-06-27
KR20160007588A (ko)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9282B (zh)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装置、小区
US20220201619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252179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750280B2 (en) Millimeter wave repeat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035611B (zh) 远端射频单元多天线实时校准系统及其方法
KR102309726B1 (ko) 빔 포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200880B2 (en) Beam adjustment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3800797B1 (en) Beam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5637775B (zh) 一种基站间互易性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EP4294091A3 (en) Methods for performing power control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US20180242300A1 (en) User device beam selection for schedul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8210427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ar-assisted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US202004037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3185031B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device
WO201814552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650965A3 (en) Optimized uplink performance via antenna selection
CN106411377A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9951264B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7022921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범포밍을 위한 프리코더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356951A (zh) 一种基站信号校准方法、基站及系统
US2015000991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of mobile station
CN103916176B (zh) 一种无线直放站及其天线校准方法
CN103916864B (zh) 一种无线直放站及其传输信号方法
EP34274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information based downlink receive filter
MX2020007299A (es) Equipo de usuario y metodo de ajuste de sincronizacion de transmision de enlace ascenden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